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后古诗词词五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1 、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3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5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一、原词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频洲。

二、解词1、选自《全唐五代词》。

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梦江南”。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脉脉(mòmò):含情凝视、情意绵绵的样子。

这里形容阳光微弱3、白(pín):一种水中浮草。

三、译文: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

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思念的柔肠萦绕在那片白频洲上。

四、赏析:词中痴情女子对爱人的思念,真挚感人。

望江楼上悄然独立,只为能找寻心上人的归踪。

夕阳西下,万舟驶过,仍没有爱人的身影。

眼见那悠悠流水,缓缓东流。

心中的爱与恨,相思与失望交织一起,莫不令人黯然神伤!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一、原词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二、解词1、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渔家傲:词牌名。

2、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边声:边塞所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4、千嶂:崇山峻岭。

5、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

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三、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1.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2.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4.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shāng)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 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 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 郁郁青青。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九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词全部

1.《登高》-杜甫。

2.《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春望》-杜甫。

5.《庐山谣》-李白。

6.《出塞》-王昌龄。

7.《长恨歌》-白居易。

8.《夜泊牛渚怀古》-杨煜。

9.《桃花扇·绿珠儿》-明代张仲景。

10.《静夜思》-李白。

11.《登鹳雀楼》-王之涣。

12.《将进酒》-李白。

13.《江雪》-柳宗元。

14.《夜行船》-李白。

1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16.《绝句·十月一日是秋分》-白居易。

17.《早梅》-唐代朱庆馀。

18.《回乡偶书》-贺知章。

19.《登岳阳楼》-杜甫。

20.《梅花三弄·其二》-元代刘禹锡。

21.《元日》-王安石。

22.《临江仙·滟滟随波千万里》-唐代杨炯。

23.《小松灵·寒蝉凄切》-唐代杜甫。

24.《塞下曲》-汉代曹操。

25.《枫桥夜泊》-张继。

26.《卜算子·咏梅》-唐代李之儒。

27.《西江月》-张若虚。

28.《秋思》-王维。

29.《长相思·其一》-纪君祥。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25《词五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句交代了没 有成行的原因, 表面是船小,实 际是自己内心难 解,连泛舟排遣 郁闷心情的方法 都没有了。真是 事事休
主题
这首词采 用借景抒情的 手法,借春花 凋落说自己青 春不再,丈夫 去世,又借 “双溪泛轻舟” 表达自己对丈 夫去世的无限 惆怅与悲伤之
渔家傲
范仲淹
“遣冯唐”:就是魏尚被贬官之后,汉文帝派遣冯唐“持 节”赦免他的罪过,使其重任云中郡太守.苏轼在此引用 这个典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他希望重回朝廷,报效国 家的感情.
“射天狼”:这里的天狼是指天狼星。《晋 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 将,主侵掠。”词中以之比喻为对北宋边境 屡有侵犯的西夏国。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 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上阕写景



借景

抒情
范 下阙抒情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孤城
点明:战事吃紧、戒 备森严、形势严峻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 故 燕表然现未勒了归无作计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 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都立业的思想感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生平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诗、词、 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 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 的一首豪放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二、《词五首》【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蒴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只有日落前的余晖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光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季一来风光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迷恋的情义。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估量。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原文:老夫聊发青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青年狩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侍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从我出猎的盛情,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旧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何时调派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调派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仇敌天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春风停歇,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情形都完了,想要诉说苦处,眼泪早已先落下。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后古诗词

观刈(yì)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妇姑荷(hâ)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bì)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shuì)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lì)禄(lù)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yú)粮。

念此私自愧(kuì),尽日不能忘。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â)箪(dān)食(shí):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

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12)岁晏(yàn):岁末。

晏,尽。

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gān)南斗斜(xiá)。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古诗文原文及翻译2、《词五首》【1】《望江南•梳洗罢》(温庭筠)原文: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蒴洲。

译文: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

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2】《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

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原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

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

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朝着西北瞄望,奋勇射杀敌人天狼。

【4】《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

写作背景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人弹劾罢 官。他不得已而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 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 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 经常有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 是寄给陈亮的。 “壮词”,雄壮的词.即内容、情感、 形象、语言等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诵读
破阵子
【宋】辛弃疾
战事紧张 戒备森严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主题
这首词是作者在西北边塞军 中所作。词中表现了他决心守 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 反映了作者及战士们的思乡忧 国之情。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 家”
这首词的结构:
实 写 醉态— — 虚 梦境— 写 —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实 现实— 写 —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主题
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 描述,抒发作者渴望建功立 业却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 沉痛和悲愤。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 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 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 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 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 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 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 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 先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 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肠断
谁得知?
• 夜来皓月才当午,重帘悄悄无人语。 • 当年还自惜,往事那堪忆。 •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 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 月孤明,风又起,杏花稀。
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 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自己的愁重得 连船都承载不动。作者用形象的说法形容愁苦之重。
赏析
上片极言眼前 景物之不堪, 心情之凄苦。
解说大意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 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 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 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 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 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 流。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词在晚唐受
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 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 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
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 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 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 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 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风格绮丽,
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就独 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凭栏 眺望。
大江之上,千帆驶过,但 哪一条船都不是我所思念 的人的归舟,斜阳夕晖脉 脉无言,江水悠悠不尽。
看看那当年同爱人分手的 白频洲,不由得愁肠寸断。
读了这首词,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内容或情感
此词描写了一位因心爱的人 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 活状况和内心情感,给人一 种淡淡的忧愁。
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 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 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 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 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1、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浓郁的忧愁。
2作者内心浓重的愁绪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典型细节来抒情。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 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 温庭筠,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
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 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 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作 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 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 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 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 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 至最后的伤心“肠断”。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一句生动、隽永,有着 流丽,清亮之美,为飞卿又一传神之笔,历来受人赞誉。
明人的徐士俊在《古今词统》中却给了一个酷评:“幽凉殆似鬼作。
•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 清 照ຫໍສະໝຸດ 作者简介: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我国第一位女词人。她的 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 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 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 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 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其 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 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 体”。现传《漱玉词》。
内容赏析 梳洗 :
叙述
独倚:
描写

过尽千帆 斜晖脉脉 江水悠悠
抒情 肠断
情感 孤单寂寞,
盼归心切 →希望
→失望
→伤心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尽管多用白描、直叙的 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 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
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
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 江水,又写到白洲;
词作背景: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 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 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 (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 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 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 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 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 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 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产生 于隋唐之际,中唐后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 五代渐趋繁荣,鼎盛时期出现在宋朝。
词也称曲、曲子词、乐府、诗余,又因句子 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 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 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满江 红》、《蝶恋花》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 句数和平仄声韵。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 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 上阙和下阙。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 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 也想去那里泛舟游赏,只怕 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 载不动我内心的沉重的哀愁。
“闻说”“也拟”“只恐” 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 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 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 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 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 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在当时颇有影响。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 李”;词与韦庄齐名,称“温韦”。
肠斜过独梳 《
断 白 蘋 洲
晖 脉 脉 水
尽 千 帆 皆
倚 望 江 楼
洗 罢 ,
温 庭 筠
望 江 南 》

悠 悠
不 是

。,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
说说词的大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