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不做空心人演讲稿
2024年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二篇)

2024年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保持自律而不堕落,拒绝与社会的污浊同流合污;不要工于心计、明哲保身,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问,或者对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的追求。
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一句简单的话,爱因斯坦说过,不要去尝试做一个成功的人,但是要尽力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校长演讲摘录】要守护知识分子的尊严,我觉得你必须对这个国家和社会负责、担当。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意味着社会对你,你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方式,当然应该用所学来服务于人类,服务于社会,为社会提供各种必要的具体的知识或者是精神文化产品。
但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应该在社会狂热的时候保持着清醒,在社会失范的时候对大家提出警醒。
毕业后,你们会接触一些新的现象或者各种各样新的观念,有好的也有坏的。
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可能会经历处处碰壁的窘境,无非这个碰壁有大有小,甚至于你们中有一些人可能会被这种碰壁或者困难所暂时性地击跨,然后产生很大的挫败感。
由此,你就会对这个社会产生种种质疑。
如果你们对身边发生的一切,只是采用一种漠然麻木的态度去面对,或者反过来只是采用一种非常偏激或者冒进的方法去处理,都不可能有助于问题的真正解决。
知识分子要守护你的尊严,意味着你一定要进行独立思考。
知识分子在本质上不是一个职业性的阶层,而是一个精神性的群体。
知识分子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关怀。
知识分子本着自己的道德良知和学术良知,怀揣着心中不灭的理想和信念,独立思考,对社会发声,对面临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无论是文化思想、科学技术,还是社会政治方面的—提出思想和解决方案。
说到独立思考,它首先来自于独立的精神,体现在用自己的理性去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人行亦行。
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要求我们不是一味的抱怨这个社会或者是身边的环境。
我常说每一个个体都是构成这个环境的一分子,对于所有的他人来讲,你就是这个环境的一部分。
复旦大学陈果的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生、关于成长、关于梦想的思考。
我演讲的主题是《青春梦想,照亮前行之路》。
首先,请允许我以一句名言开头:“青春者,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正如复旦大学校训所言:“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拥有无限可能的青春梦想者。
一、梦想的力量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是前行的动力。
有了梦想,人生才有了方向;有了梦想,生命才有了意义。
在我国,无数青年人怀揣着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
1. 梦想激发潜能梦想,是激发潜能的源泉。
当我们拥有梦想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烈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说:“一个人要成功,首先要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同学们,请珍惜青春,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让梦想激发出你无限的潜能。
2. 梦想凝聚力量梦想,是凝聚力量的纽带。
当我们拥有共同的梦想时,便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共同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我国无数青年人团结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正是这种梦想凝聚力量的体现。
3. 梦想照亮前行之路梦想,是照亮前行之路的明灯。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就能勇敢地面对一切。
梦想,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找到希望。
二、如何实现梦想1. 坚定信念信念是梦想的基石。
同学们,请坚信自己的梦想,勇敢地去追求。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梦想。
2. 努力奋斗梦想不是空想,而是通过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
同学们,请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将梦想变为现实。
3. 勇于创新创新是梦想实现的动力。
同学们,请勇于挑战自我,敢于突破传统,敢于创新。
在创新中寻找机遇,在创新中实现梦想。
4. 团结协作梦想的实现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同学们,请学会与他人携手共进,共同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2024年复旦演讲稿(7篇)

2024年复旦演讲稿(7篇)目录第1篇2022年朱立伦复旦演讲稿全文第2篇2022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演讲第3篇2022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第4篇2022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稿:守护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第5篇2022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找回人类的天真第6篇复旦大学校长新生开学典礼演讲稿第7篇复旦大学开学演讲2022年朱立伦复旦演讲稿全文5月2日15时23分,中国国民政府主席朱立伦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的陪同下走进光华楼13楼报告厅,与在场的一百余名两岸青年座谈。
在校史馆见到孙中山写给复旦学生的“天下为公”题词后,朱立伦在演讲与对话中多次鼓励年轻世代追求“公益”、“公义”,他将其看做中山先生“天下为公”思想的延伸。
1 讲座实录许校长,现场所有的老师、同学,所有年轻好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是劳动节假期,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走进校园来到这里,大家共聚一堂,我感到很高兴。
一走进复旦的校园我就觉得非常亲切,因为自己一直在学校担任教授,走到复旦好像回到自己追求的地方。
我刚才还跟校长说,等一下留点时间让我在校园走一走,看一看美丽的复旦。
刚才校长已经把我很多要讲的话跟大家报告了,因为我长期在台湾大学供职,所以知道台大和复旦的emba项目,培育了两岸许多优秀年轻的管理人才,我也有很多要好的同事、好朋友共同担任教授,所以我跟复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二点,刚才校长也提到,桃园县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曾经担任县长八年,现在成为桃园市的地方。
那儿有我们桃园最著名的学校复旦中学,是由很多复旦的校友共同创建的,校名、校徽都与复旦大学相同。
事实上,我还感受到他们对母校浓厚的感情。
第三点,刚才一进校史馆就看到“天下为公”的题字,而且孙中山又是复旦大学的校董。
可见我们孙中山先生,跟我们复旦密切的关系。
有人问我说要用什么样的名义跟青年有约,写“国民政府朱立伦主席跟青年有约”?我马上摇头说要。
他们又说写“朱立伦市长跟青年有约”,我说不要。
不做空心人作文

不做空⼼⼈作⽂篇⼀在当今这个⾼度发展的社会中,随着⾼楼⼤厦的林⽴和机械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似乎逐渐习惯了与虚⽆打交道,⽽与⾃然的接触和与信仰的深度对话却被放置⼀旁。
这样的⽣活⽅式导致“空⼼⼈”现象⽇益严重,形成了所谓的“空⼼群体”,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甚⾄可能演变为“空⼼社会”,其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精神层⾯缺失。
“空⼼⼈”的出现,究其根源,是信仰的缺失和价值观的异化。
在快节奏的⽣活中,慢下来思考⼈⽣的真正追求变得奢侈。
因此,价值观的形成受到了⼤众普世价值的极⼤影响,⽽个⼈的独⽴思考和独特信仰逐渐被淡化。
从历史上来看,“⼈有多⼤胆,地有多⼤产”这⼀⼝号就是信仰缺失和价值观异化的⼀个缩影。
即使现在,它依然被⼀些⼈所推崇,只不过形式上有所改变,但“空⼼”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类似地,“只要学不死,就往死⾥学”、“什么专业热⻔就报什么”、“哪种职业挣钱多就⼲什么”等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我们的价值观,使我们逐渐沦为“空⼼⼈”。
为了避免成为“空⼼⼈”,我们必须重视⾃我价值的实现和信仰的建⽴。
真正的⼈才,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内⼼的充实和信仰的坚定。
⼀个⼈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但如果内⼼空虚、⽆信仰、⽆道德、⽆准则,那么他也只能是⼀个“空⼼⼈”。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静思的作⽤,通过深度思考来确⽴⾃⼰的信仰和价值观。
孔⼦曾说:“学⽽不思则罔,思⽽不学则殆。
”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才能避免被现实利益所迷惑,保持内⼼的充实和纯净。
同时,我们也应该摒弃功利主义的⼼态,追求内⼼的丰盈和成⻓。
成⻓⽐成绩更重要,成⼈⽐成功更重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空⼼⼈”的命运,成为有信仰、有道德、有准则的“实⼼⼈”。
总之,拒绝成为“空⼼⼈”是我们每个⼈的责任。
我们应该通过静思、确⽴信仰和价值观、摒弃功利主义等⽅式来追求内⼼的丰盈和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的独⽴思考和独特信仰,不被⼤众普世价值所左右,成为⼀个真正有价值的⼈。
拒绝做空心人发言稿

拒绝做空心人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我很荣幸能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我的观点。
但是,我必须坦诚地表明,我无法接受作为一个空心人来发表言论。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给予世界更多的温暖和正能量,而不是空洞和负能量。
因此,我坚决拒绝做空心人发言。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心人。
空心人,顾名思义,就是指内心空虚、缺乏情感和思想的人。
他们缺乏自我认知和价值观,表面上看似正常,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热情和渴望。
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善于理解别人的情感。
这样的人往往只是机械地活着,缺乏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在我看来,一个空心人是无法给予他人任何有价值的观点和思想的,因此,我无法接受以空心人的身份来发表言论。
其次,我坚信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体,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
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认为我们应该积极地为社会做贡献,而不是成为负能量的传播者。
我们应该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作为一个有情感的人,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从而创造更多的正能量,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关爱。
因此,我拒绝以空心人的身份来发表言论,因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我相信自己有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最后,我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够更加重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努力成为一个有温度、有爱心的人。
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谢谢大家!。
拒绝做空心人发言稿

拒绝做空心人发言稿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您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今天,我站在这里,拒绝做一个空心人,我将从多个层面告诉大家,为什么我们不应该成为空心人。
空心人,指的是那些没有真正追求自己内在价值的人。
他们只注重外在的功利,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与此同时,他们也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他们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很成功,但是内心空虚,他们不会从内心感到真正的满足和幸福。
首先,我想说的是,人生的价值不仅在于物质,更在于精神层面的追求。
物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只看到外在的表象,忽视了内在的价值。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和反思,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培养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品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成为有思想、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其次,作为一个拒绝做空心人的人,我们应该关注他人的需求,学会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和被关心。
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忽视了他人的感受。
同样,我们也应该乐于帮助他人,关心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再次,我们要拒绝做空心人,就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不能退缩,我们要积极面对,勇敢克服。
通过困难和挫折,我们才能不断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再接再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拒绝做空心人,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美无缺。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我们要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
亲爱的同事们,我相信,只要我们不再成为空心人,而是积极追求自己的内在价值,尊重他人,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断完善自己,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不做空心人作文

Refusing to Be an Empty PersonIn life's journey, it's crucial to avoid becoming an "empty person." This term refers to someone who lacks purpose, direction, and fulfillment in their existence. To prevent this, we must continually strive to grow, learn, and contribute meaningfully to society.Firstly, having a clear sense of purpose is essential. We should ask ourselves: "Why am I here? What is my goal in life?" When we have a clear purpose, we are less likely to get lost or feel aimless. This purpose acts as a compass, guiding us through life's challenges and decisions.Secondly, we must never stop learning. Knowledge is power, and the more we learn, the more equipped we are to handle life's complexities. Reading, attending workshops, and seeking mentors are all excellent ways to expand our knowledge and skills.Lastly, we should strive to make meaningful contributions to society. Whether it's volunteering, starting a campaign, or simply being a kind and compassionate person, we can all make a difference. By giving back to others, we not only enrich their lives but also find fulfillment and purpose in our own.In conclusion, refusing to be an empty person is about constantly growing, learning,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world. By doing so, we not only avoid the pitfalls of aimlessness and boredom but also live lives that are fulfilling, purposeful, and meaningful.拒绝成为空心人在人生旅程中,避免成为“空心人”至关重要。
2023年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找回人类的天真

2023年复旦大学校长的演讲:找回人类的天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成为复旦大学的校长,并且能够与大家一同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找回人类的天真。
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方便和可能性,但同时也造成了我们的焦虑和迷失。
当我们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的内心渐渐失去了一种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天真。
天真,不是指幼稚和愚蠢,而是指那种纯真无邪、看待世界的纯粹和真实。
天真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丢失的宝贵财富。
因为社会的现实和各种压力,我们渐渐远离了天真,沉浸在功利主义和利益至上的境地中。
然而,天真是我们快乐生活的基石,是我们人性的源泉。
在童年的时候,我们曾经有着无尽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对世界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和兴趣。
这种天真带给我们的是纯粹和享受,它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
那么,如何找回人类的天真呢?首先,我们要转变我们的心态。
我们要放下功利主义和功利心,重新审视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不再仅仅看重金钱和物质的价值,而是关注精神的追求和内心的满足。
我们要学会用一种纯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其次,我们要重拾对知识的热爱。
知识是我们开启心智的钥匙,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保持天真的心态。
我们要不断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追求知识的充实和深度。
知识是一种无限的财富,只有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不断开拓自我,拥有真正的智慧。
最后,我们要关注他人和社会。
天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主义,而是一种关心和关爱他人的心态。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从自我中走向他人和社会,从而找到人类天真的真正价值。
只有在对他人的关注和帮助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亲爱的同学们,找回人类的天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复旦大学的一员,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旦开学演讲:不做空心人
尊敬的焦扬书记、许宁生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
谢谢母校喊我回家,给了我这珍贵一刻。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
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
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
站在3108阶梯教室前、在当年的七号楼如今的任重书院楼前,真是百感交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好友聚会也就在当年的干训餐厅请喝一杯酸奶而已。
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
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的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
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
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和敬意。
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
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的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
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
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
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
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
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
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
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
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
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
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
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
所以我告诫儿子: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
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
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
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
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
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知道,长得过快的树,是空心的,其材质不堪大用。
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
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
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
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
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
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
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
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
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
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
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
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
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
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
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
另一句话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
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
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
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
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的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
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地存在。
谢谢大家。
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