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解词整理

合集下载

初中人教版语文16篇课内文言文解词

初中人教版语文16篇课内文言文解词

中考十六篇文言文长春第一版社解词( 26)巧舌:甜言蜜语。

( 27)令色:好的神色。

这里指假装和蔼。

( 28)德不孤:有道德的人就不孤独。

一《论语》八则( 29)邻:亲密,做伴。

( 30)喻:理解,懂得。

( 1)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 31)戚戚:忐忑不安,忧虑。

家学派首创人。

《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经( 32)一言:一个字。

典著作之一。

( 2)习:复习,实践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说:通“悦”,快乐。

( 4)知 :认识。

( 33)《孟子二章》选自《四书章句集注》。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 5)朋:同门(师)为朋。

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期间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6)愠:愤怒被称为“亚圣”,并与孔子一同被称为“孔孟”。

( 7)君子:指道德崇高、追求完好人品的人。

( 34)畎亩:田间,田地。

( 8)罔:通“惘”,诱惑。

( 35)举:举用,选拔。

( 9)殆:迷惑。

( 36)版筑:指筑墙。

( 10)女:通“汝”,你。

( 37)空匮:资财缺少,即贫穷。

( 11)知:知道,懂;或智慧。

( 38)动心:使心惊动。

( 12)好( hào):喜欢。

( 39)曾益:增添。

曾,通“增”。

( 13)乐之:以之为乐。

( 40)恒:常。

( 14)省:反思。

( 41)过:过错,此处是有过错的意思。

( 15)谋:策划,考虑。

( 42)衡:通“横”,堵塞,指不顺。

( 16)信:诚信,真挚。

( 43)作:作为,奋起。

( 17)传:教授。

这里指老师教授的知识。

( 44)征:征验。

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 18)患:担忧。

( 45)色:面色。

( 19)不己知:即“不知音”,不认识自己。

( 46)入:在里面。

指国内。

( 20)焉:相当于“于之”,意思是在这里。

( 47)拂士:辅助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弼。

( 21)从之:学习(善者的)长处。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

【部编版】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汇总第1篇岳阳楼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⑫前人之述备.矣(详尽)⑬南极.潇湘(尽)⑭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⑮连月不开.(放晴)⑯日星隐曜.(光辉)⑰浊浪排空..(冲向天空)⑱樯.倾楫.摧(桅杆;桨) ⑲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❷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❸一词多义①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②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④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⑤极⎩⎪⎨⎪⎧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 ⑥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⑦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整个)⑧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⑨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❹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 气象⎩⎨⎧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②微.斯人 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古义:景象今义:看 ④越明年..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⑤浊浪排空..排空⎩⎨⎧古义:冲向天空今义:全部去除掉 ⑥予观夫.巴陵胜状⎩⎨⎧古义:指示代词,相当于“那”今义:丈夫,夫人⑦至若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景色⑧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学生习作 ⑨增其旧制.制⎩⎨⎧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⑩前人之述备.矣 备⎩⎨⎧古义:详尽今义:准备 ⑪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❺词类活用①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的事业)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③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郡守) 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作状语,北、南,向北、向南)第2篇 醉翁亭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林壑.尤美(山谷)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④饮少辄.醉(就)⑤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⑧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⑨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⑩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绿荫)⑪伛偻提携....(文中指老人、小孩)⑫泉香而酒洌.(清澈)⑬山肴野蔌.(菜蔬)⑭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⑮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⑯弈.者胜(下棋)⑰觥筹..交错(酒杯;酒筹)⑱已而..夕阳在山(不久)⑲树林阴翳.(遮盖)❷一词多义①而⎩⎪⎨⎪⎧而.年又最高(表并列,并且)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然后)朝而.往(表修饰,不译)溪深而.鱼肥(表递进,而且)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然而)②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茂盛)③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④谓⎩⎨⎧太守自谓.也(称)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名词,乐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⑥临⎩⎨⎧临.溪而渔(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⑦名⎩⎨⎧名.之者谁(给……命名)卷卷有爷名.(名字)⑧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领会)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⑨高⎩⎨⎧而年又最高.(大)风霜高.洁(高爽)⑩开⎩⎪⎨⎪⎧连月不开.(放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开.我东阁门(打开) ⑪其⎩⎪⎨⎪⎧其.西南诸峰(那)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醉能同其.乐(人们) ❸古今异义①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古义:情趣今义:意思或愿望③射.者中 射⎩⎨⎧古义:投壶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❹词类活用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③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第3篇 湖心亭看雪❶重点词语解释①是.日更定..矣(这;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撑;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③雾凇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 ⑤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尽力;酒杯) ⑥上下一白..(全白) ⑦及.下船(等到) ⑧与余舟一芥.(小草) ⑨客.此(客居) ⑩舟子..喃喃曰(船夫) ❷一词多义①是⎩⎨⎧是.日更定矣(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判断动词,是)②更⎩⎪⎨⎪⎧是日更.定矣(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③一⎩⎨⎧余拏一.小舟(一只)上下一.白(全)④白⎩⎨⎧上下一白.(白色)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⑤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疑问代词,哪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语气助词,“啊”)⑥别⎩⎨⎧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告别)明月别.枝惊鹊(另外的)❸古今异义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余⎩⎨⎧古义:我今义:剩下的 强⎩⎨⎧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勉强 白⎩⎨⎧古义:古人罚酒用的酒杯,文中指酒杯今义:颜色,与“黑”相对❹词类活用①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 ②是金陵人,客.此(名词作动词,客居) ③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小草一样) ④上下一.白(数词作副词,全,都)第4篇 鱼我所欲也❶重点词语解释①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②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③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⑤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样) ⑥贤者能勿丧.耳(丢掉) ⑦蹴.尔而与.之(用脚踢;给予) ⑧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⑨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⑩妻妾之奉.(侍奉) ⑪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⑫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❷通假字①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❸一词多义①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介词,为了)今为宫室之美为.之(接受)②得⎩⎨⎧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③之⎩⎪⎨⎪⎧呼尔而与之.(代词,代他)今为宫室之.美(助词,的)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代词,代这件事)④而⎩⎨⎧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⑤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介词,比)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引出陈述的对象,对)⑥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呼尔而与.之(给予)❹古今异义①一豆.羹 豆⎩⎨⎧古义: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今义:豆类的名称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古义:指带来好处今义:增加③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可以⎩⎨⎧古义:“可”和“以”两词连用,可以用来今义:能够④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古义:假使,如果今义:让,派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❺词类活用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名词作动词,感激)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名词作动词,合乎礼义) 第5篇 唐雎不辱使命❶重点词语解释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不译) ③大王加.惠(给予) ④以大易.小(交换) ⑤故不错意..也(置意) ⑥请广.于君(扩充) ⑦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 ⑧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⑨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⑩布衣..之怒(平民) ⑪以头抢.地耳(撞) ⑫此庸夫..之怒也(平庸无能的人) ⑬非士.之怒也(文中指有才能、有胆识的人) ⑭休祲..降于天(吉祥;不祥) ⑮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文中指穿丧服) ⑯秦王色挠.(屈服) ⑰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⑱寡人谕.矣(明白,懂得)❷通假字①故不错.意也(“错”通“措”,安置) ②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 ③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 ④轻寡人与.(“与”通“欤”,疑问语气助词) ❸一词多义①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徒.以有先生也(仅仅,只)②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派遣)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第一个“使”,派遣。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词虚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词虚词

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常见的解词虚词如下:
1.的:用于身体、物品、抽象事物等的所属关系。

2.之:表示所及、方位关系、宾语关系等。

3.乎: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

4.于:表示位置关系、时间关系、方法手段等。

5.以:表示手段、目的、条件等。

6.而:表示转折、并列、递进等关系。

7.所:用于加强动词、形容词前,起到强调的作用。

8.以及:表示并列、加强的关系。

9.之类:表示类别、范围。

10.须:表示必须、应该的意思。

11.非:表示否定、强调。

12.已:表示已经、过去的意思。

13.若:表示条件、假设等。

14.皆:表示都、全都的意思。

15.若干:表示某些、若干的意思。

这些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文言文解词虚词。

虚词在文言文的句子中具有一定的功能和表达方式,具体使用要根据上下文和理解进行解释。

文言文解词

文言文解词

解释下列词语
1、学而时习
..之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愠.
5、温故
..而知新6、学而不思则罔.
7、思而不学则殆.8、日.知其所亡.
9、心.之官.则思10、锲.而不舍.
11、金石可镂.12、物固.莫不有长
13、故.善学者假.人之长14、扁鹊见.蔡桓公
15、立有间16、君有疾.在腠理
17、不治将恐深
..18、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19、居.十日20、君之病在肌肤
21、不治将益.深22、桓侯不应.
2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人问之
..24、桓侯故使
25、烫尉
..之所及.也26、针石之所及也
27、火齐.之所及也28、司命之所属.
29、今.在骨髓30、臣是以无请也
31、使人索.扁鹊32、桓侯遂.死
33、则配.尧禹34、桓侯不悦.
35、孔子东游36、见两小儿辩斗
37、问其故.38、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39、日初.出大如车盖40、及.日中
41、沧沧凉凉42、如探汤.
43、孔子不能决.也44、孰为
..汝多知.乎。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

一、文言文好词解析1. 谦辞类(1)愚:谦称自己,愚钝、愚昧。

例句:愚以为此事非同小可。

(意为:我认为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2)鄙:谦称自己,鄙陋、鄙薄。

例句:鄙人虽不才,愿为公效力。

(意为:我虽然不才,愿意为您效力。

)(3)孤:谦称自己,孤独、无助。

例句:孤闻此事,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意为:我听说这件事情,心中不禁感慨万分。

)2. 褒义词(1)仁:仁爱、仁慈。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意为:仁爱的人看到就会思考,智者看到就会行动。

)(2)义:正义、道义。

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意为:为了正义,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3)贤:贤能、贤德。

例句:贤者多助,不贤者寡助。

(意为:贤能的人多得到帮助,不贤能的人少得到帮助。

)3. 贬义词(1)愚昧:愚笨无知、不明事理。

例句:愚昧之人,不知天高地厚。

(意为:愚笨无知的人,不知道天高地厚。

)(2)贪婪: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例句:贪婪之心,犹如狼子野心。

(意为:贪心不足的心态,犹如狼子野心。

)(3)奸诈:狡猾、诡计多端。

例句:奸诈之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意为:狡猾的人,善于伪装,难以捉摸。

)二、文言文好词翻译及注释1. 好词:仁爱翻译:Kindness注释:仁爱指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 好词:忠诚翻译:Loyalty注释:忠诚指对朋友、国家、事业等的坚定信念和忠实态度。

3. 好词:谦虚翻译:Modesty注释:谦虚指不自满,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具有谦逊的品质。

4. 好词:廉洁翻译:Integrity注释:廉洁指不贪污受贿,清正廉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5. 好词:勇敢翻译:Bravery注释:勇敢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毫不畏惧,敢于担当的品质。

6. 好词:勤奋翻译:Diligence注释:勤奋指勤奋工作,刻苦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

7. 好词:正直翻译:Uprightness注释:正直指为人正直,言行一致,不偏不倚的品质。

8. 好词:宽容翻译:Tolerance注释:宽容指对待他人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具有宽广胸怀的品质。

初中文言文解词整理

初中文言文解词整理

(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扁鹊见蔡桓公》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解词:居:停留;还:同“旋”,掉头;走:跑。

翻译:过了十日,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立有间。

解词:间:一会儿。

4、汤尉之所及。

解词:汤:同“烫”,用热水焐;及:到达。

5、火齐之所及。

解词:齐:同“剂”,药剂。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解词:属:管。

翻译: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7、使人索扁鹊。

解词:使:派;索:寻找。

1、臣是以无请也。

解词:请:办法;是以:因此。

翻译: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三)《口技》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解词:会:适逢;施:安放,设置。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

中考篇文言文解词整理————————————————————————————————作者:————————————————————————————————日期:2十九篇文言文解词总汇初三语文组2011年【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时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聪明,智慧。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齐,相同。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七年级下册】2、口技1、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虞初新志》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林嗣环,字铁崖,清代顺治年间进士。

2、会:适逢,正赶上。

3、厅事:大厅,客厅。

4、施:设置。

5、屏障zh àng:屏风.围帐等用来挡住视线的东西。

6、团坐:围绕而坐。

7、少顷:一会儿。

8、但闻:只听见。

但,只。

9、满坐寂然:全场都静悄悄的。

坐,通“座”,座位。

10、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11、呓语yì:说梦话。

12、既而:不久,紧接着。

13、抚:抚摸,安慰。

14、乳:名词作动词,喂奶。

15、呜:指轻声哼唱哄小孩入睡。

16、絮絮xù:连续不断的说话。

17、一时:同时。

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

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

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嘿,咱就来说说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吧!比如说“之”字,哎呀,那可真是用处多多啊!像“渔人甚异之”里的“之”,就是指代前面出现的奇景,这不就像你看到一个超级有趣的东西,然后你心里就想着“这个”嘛!再说说“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的“而”就表示转折,就好像你本来期待着一件事,结果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是不是有点失落呀!还有“以”,“以衾拥覆”,这里的“以”就是用的意思,好比你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多形象啊!
“其”这个字也常见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就是指“他们的”,就像你在一群朋友中选择那些好的方面去学习一样。

“于”也不能落下呀,“于舅家见之”,就是在舅舅家见到,多直接呀!
咱初中那会学文言文,可真是费了不少劲呢!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拼命记笔记,有时候还互相讨论。

“诶,这个词是不是这么解释呀?”“我觉得是!”那种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学这些文言文词语有啥用呢?那用处可大了去了!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文化和思想呀,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通过这些词语,我们能知道古人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表达情感的。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酷的事情吗?
所以呀,初中常见文言文词语及解释真的很重要,咱可得好好学,这不仅能让我们在考试中拿高分,还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你说是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文言文解词整理(一)《论语十则》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知识并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领悟出新的知识,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做老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词:愠:恼恨。

翻译: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他)聪明而且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感到羞耻。

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不应该感到满足;教导学生不应该感到厌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应当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对他们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这方面的问题)就应该注意改正。

(二)《扁鹊见蔡桓公》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解词:居:停留;还:同“旋”,掉头;走:跑。

翻译:过了十日,扁鹊远远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立有间。

解词:间:一会儿。

4、汤尉之所及。

解词:汤:同“烫”,用热水焐;及:到达。

5、火齐之所及。

解词:齐:同“剂”,药剂。

6、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解词:属:管。

翻译: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有办法了。

7、使人索扁鹊。

解词:使:派;索:寻找。

1、臣是以无请也。

解词:请:办法;是以:因此。

翻译:所以,我不再过问了。

(三)《口技》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长。

2、会宾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解词:会:适逢;施:安放,设置。

3、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解词:坐:同“座”。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喧哗。

4、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翻译: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妙处都具有。

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解词:间:夹杂。

6、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翻译: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解词:虽:即使;指:手指(名词);指明(动词)。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解词:名:说出。

翻译: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白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一个地方来。

9、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解词:股:大腿;几:几乎、差不多。

10、群响毕绝。

解词:毕:全部;绝:消失。

翻译:各种声响全部消失。

(四)《为学》1、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解词:逮:及,赶得上。

2、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解词:怠:懈怠;迄:完结。

3、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解词:卒:终于;鲁:反应迟钝,不聪明。

翻译: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解词:鄙:边境;其:其中。

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解词:顾:难道;如:比。

翻译: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 (五)《核舟记》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翻译: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解词:奇:零数;许:上下、光景。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熠中。

解词:比:并。

翻译:他们另外两只膝盖靠在一起,隐藏在画幅下边的衣服折纹中。

4、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仰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解词:类:像;属:关联、联系。

翻译:佛印的模样很像弥勒佛,敞开胸襟,露出两个乳头,抬头仰望上空,他那神态与苏、黄两人不相关联。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解词:简:同“拣”,挑选。

翻译:这是挑选桃核中狭长的地方刻成的。

(六)《狼》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译:后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停了下来,可是先得到骨头的那只狼又跟了上来。

3、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追赶。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解词:窘:困窘急迫;敌:攻击、胁迫。

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解词:径:径直;犬:像狗一样。

翻译: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6、目似瞑,意暇甚。

翻译:(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7、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解词:洞:打洞;隧:钻。

(只见)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攻击屠夫。

8、狼亦黠亦。

解词:黠:狡猾。

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七)《桃花源记》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他顺着小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词:穷:尽。

翻译: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树林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词:属: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之类。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解词:交通:交错相通。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6、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解词:要:同“邀”,邀请。

翻译:于是,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解词:妻子:妻子小孩;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10、处处志之。

解词:志:做标志。

11、欣然规往。

解词:规:计划。

12、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词:寻:不久;津:渡口。

(八)《马说》1、不以千里称也。

解词:称:出名。

翻译: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解词:食:同“饲”,喂养。

翻译:喂养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解词:见:同“现”,显露、表现。

翻译: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解词:且:尚且;安:怎么。

翻译:想要与普通马等同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策之不以其道。

解词:策:驱使;以:按照;道:方法。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6、食之不能尽其才。

翻译: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7、鸣之不能同其意。

翻译: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词:其:难道;其:恐怕。

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

(九)《陋室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解词:名:闻名;灵:降福显灵。

翻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能降福显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浅薄的人。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十)《爱莲说》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莲)出自淤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并不显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翻译:(莲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蔓延,不生枝节,芬芳远播,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面。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轻慢地玩弄它。

4、菊,花之隐逸者也。

翻译:菊花,花中的“隐士”。

5、可爱者甚蕃。

解词:蕃:多。

6、陶后鲜有闻。

解词:鲜:少。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爱莲花的人,像我的还有谁呢?(十一)《曹刿论战》1、公将战。

解词:将:打算。

1、曹刿请见。

解词:见:拜见。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解词: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谋:谋划;间:参与。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自会去谋划它,你又何必去参与呢?4、肉食者鄙,末能远谋。

解词:鄙:鄙陋,目光短浅。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从长远之处去谋划。

5、何以战?翻译:凭什么作战呢?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解词:安:养生的东西;专:独自专有。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他们分给别人。

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解词: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译: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会听从的。

8、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词: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加:虚夸;信:信实。

翻译: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虚夸,一定对神讲实话。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词:孚: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译: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会保佑的。

1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词:狱:案件。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实情去办理。

11、公将鼓之。

解词:鼓:击鼓。

12、齐师败绩:解词:败绩:大败。

13、公将驰之。

解词:驰:驱车追赶。

14、既克,公问其故。

解词:克:战胜;故:原因、缘故。

15、夫战,勇气也。

翻译:作战,靠的是勇气。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词:鼓:击鼓。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则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会竭尽。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敌方的士气已经竭尽,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能够战胜它。

18、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解词:测:推测,估计。

翻译:(齐国)是大国,难以估计它的情况,担心有埋伏。

19、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词:靡:倒下。

翻译:我看到齐军战车辗过地面留下的痕迹非常乱,远远望见他们的军旗已经倒下,所以下令追击。

(十二)《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

解词:苟:假使;无:同“毋”,不要。

翻译:假使谁富贵了,不要相互忘记。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解词:次:编次;为:担任,做。

翻译:陈胜、吴广都被编在谪戍的队伍中,担任小队长。

4、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解词:会:适逢;度:估计;失期:误期;法:依照法规。

翻译:恰巧遇上下大雨,道路行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期,按照法规是要斩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