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案例之江南药镇精编
“健康小镇”经典案例

“健康小镇”经典案例作者:海森医管国务院在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这对建设发展健康小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健康产业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未来20年,必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期。
根据健康小镇当地不同资源,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可以发展融合不同产业体系的健康小镇,常见的发展模式有以下七种:1、以休闲农业为亮点:美食养生可以说是健康旅游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与休闲农业相结合,通过发展绿色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开发适宜于特定人群、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生态健康食品,同时结合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食品加工体验、餐饮制作体验等活动,推动健康食品产业链的综合发展。
案例:浙江桐乡生态农业园桐乡市地处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沪、杭、苏金三角地带之中,属江南水乡,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
桐乡生态农业园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主导,集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全方位传播生态农业知识和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理念的生态旅游园区。
高考语文文学类阅读分类训练:记叙性散文

文学类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冬日香山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②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
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
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虬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从“警告”到“优秀”磐安江南药镇的蜕变之路

上海农村经济2019年第8期长三角地区从“警告”到“优秀”磐安江南药镇的蜕变之路■宁晶磐安地处浙江中部的大盘山区,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7公里,面积约1199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宜中药材生长,素有“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江南药谷”之称。
2015年6月,“江南药镇”被列入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对象,是全省唯一以中药历史经典产业为依托的特色小镇。
(一)特色资源———中药材资源磐安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中药材种植面积8万亩左右,产量1.2万多吨,产值5亿元,约占全县农业产值的40%。
著名“浙八味”中的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等五味道地药材盛产于此(俗称“磐五味”),其中白术、浙贝母产量居全国之首。
2006年,磐安白术、磐安元胡、磐安浙贝母、磐安玄参、磐安白芍等5个药材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商标局的注册。
2010年,“磐五味”商标获得注册。
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颁布“磐五味”中药材流通标准。
2013年,颁布了“浙八味”中药材价格指数。
2014年,注册了“浙八味”商品商标、服务商标22只。
这都为磐安中药材道地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特产市场———“浙八味”特产市场磐安“浙八味”特产市场创办于1985年,是国内创办最早、影响力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中药材、保健品、土特产大型集散中心和全国硬件设施最好的中药材专业市场。
2005年扩建后的“浙八味”特产市场位于新城区新渥区块,占地315亩,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总投资7.5亿元,是金华重点市场、浙江省区域性重点市场、浙江省二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浙江省唯一以中药材交易为核心命名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目前,“浙八味”药材城,入驻中药保健营销企业746家,汇聚了浙产中药材90%以上的交易量,年交易额达30亿元以上。
最新【特色小镇案例】我国特色小镇15个经典案例汇总汇编

三部委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想想看这么多特色小镇,凭什么你的小镇就能够被人记忆、被人传播、被人消费?一、江南药镇概况:2015年6月,浙江省第一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正式公布,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主导的“磐安江南药镇”名列其中。
江南药镇位于磐安县新渥镇境内,距离磐安县城不到10公里。
自古以来磐安便是浙江省中药材之乡,尤其盛产以“白术、元胡、玄参、白芍、玉竹”为代表的磐五味,被誉为“天然的中药材资源宝库”。
中国药材城“磐安浙八味市场”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大型药材特产批发地。
磐安以此为基础,以浙江省特色小镇为发展契机,打造融“秀丽山水、人文景观、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江南药镇。
江南药镇定位为“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通过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业和养生养老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建设成为以中草药文化为主、集高端中药产业、旅游度假养生、区域联动发展的特色小镇;塑造一个尊重和传承中国中医药文化、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精致特色小镇。
江南药镇总投资51.5亿元,主要用于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其中非盈利性基础及服务设施投入约11.5亿元,主要用于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中医药养生园、特色文化街区和中药产业园建设。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二、丽江古城概述: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丽江地震后重新修整古城,按照新游憩结构和度假体验需求,创新打造外表符合丽江特点、内部舒适现代的一系列古村客栈形态的集观光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古建筑。
金华市历史经典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个特色小镇的研究

金华市历史经典产业升级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个特色小镇的研究作者:王诗憬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22期王诗憬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金华市政府多次提及重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出台历史经典产业升级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发展规划。
现阶段,金华历史经典产业正面临着来自转型发展的困惑,而特色小镇正是结合产业自身特点,并且立足于特色产业的发展,让特色小镇成为历史经典产业升级发展的载体,进一步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调研,对东阳木雕小镇和磐安江南药镇进行多维度分析,由此提出振兴金华市历史经典产业升级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历史经典产业;东阳木雕;磐安江南药镇;产业升级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8)033-0498-01历史经典产业,指浙江境内具有千年以上历史传承、凝聚着浙江人民聪明才智、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产业,主要包括茶叶、丝绸、黄酒、中药、木雕、石刻、文房、青瓷、宝剑等产业。
历史经典产业是历史赐予浙江的宝贵财富,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
磐安江南药镇和东阳木雕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和第二批创建的特色小镇,在金华市历史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们有过鼎盛时期,发展到现在遇到了瓶颈,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不失为振兴经典历史产业发展良好的契机。
一、磐安江南药镇1. 磐安江南药镇概况“江南药镇”位于磐安新城区,距离磐安县城约 10 公里,紧靠诸永高速磐安出入口,建设中的金台铁路和杭温高铁穿境而过,作为全省唯一以中药历史经典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区位优势明显。
“江南药镇”规划面积 3.9 平方公里,核心区块 1 平方公里,截至 2018 年一季度累计完成土地征收 933 亩,固定资产投资 23.41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入 13.32 亿元(2017 年度固定资产投资 6.52亿元,特色产业投资 5.44 亿元 ),入驻医药企业 67 家、营销企业574 家、药镇核心区的浙八味市场交易额 25 亿元。
典型案例:“欠发达”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创建之路

“欠发达”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创建之路江南药镇所在的金华市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称,是浙江省钱塘江、曹娥江、瓯江、灵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全县面积1 1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5.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全县98%的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环境质量排名居全省首位。
本文从产业角度阐述江南药镇的创建之路。
一、欠发达县的生态突围磐安县是1983年才设县的全省“最年轻”山区县,却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区位不便、人口与经济总量低等原因,长期被列入“欠发达地区”。
1983年全县生产总值仅为5331万元,财政总收入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元。
早在199 5年,磐安就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2000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4年,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2010年,通过了国家生态县验收;2011年,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新目标。
直到2015年,浙江省明确不再考核26个欠发达县的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方面,磐安县才正式摘掉欠发达地区的“帽子”。
“摘帽快跑”,是每一个磐安人的共识。
但快步跑向何方?却是摆在磐安人面前的难题。
作为全县建设基础最好、对外交通便利的乡镇,新渥镇肩负着全县跨越发展的重任,一度被定位为县城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规划了大量工业工地。
恰值此时,浙江省提出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思路,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一系列创新提法适时点醒了磐安人:坚持“生态立县”30年的磐安,不能再选择工业发展的老路!在冷静分析新渥镇区域竞争优势之后,“江南药镇”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二、江南药镇的产业基础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种类数量占全省68%,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
特色小镇经典案例

经典案例自去年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造镇运动”,这是继“新农村建设”热潮后又一个开拓性、创新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思路。
据官方消息,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与此同时,特色小镇相关的扶持激励政策频频出台,使得文商旅地产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今天,笔者根据市场调研与专业认知,基于文、商、旅之间内在必然联系,为大家总结了特色小镇八种主流的商业模式:一、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核心的模式案例:浙江绍兴黄酒小镇、诸暨袜艺小镇点评:黄酒产业作为浙江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是浙江省的“金名片”。
最新数据显示,浙江黄酒销售量占全国总量的23.5%,发展前景广阔,市场空间巨大。
绍兴黄酒小镇按照绍兴市政府确定的“一镇两区”创建模式,东浦片区以“大绍兴、大黄酒、大文化、大旅游”为战略目标,以“创新黄酒产业、发展黄酒文化旅游、打造黄酒养生社区”为创建定位。
规划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含水面1平方公里),共分为四大片区12个功能区块,即黄酒产业创意商贸区(黄酒产业创意中心、商业休闲中心、国际酒俗展示中心)、酒乡文化风情体验区(民俗文化街区、民宿酒坊街区、名人文化艺术中心、越秀演艺中心、黄酒历史文化中心)、黄酒国际养生休闲区(黄酒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健康养生产业中心、特色医疗中心),以及黄酒小镇游客集散中心。
二、以特色历史文化为核心的模式案例:古镇文化类、旧城/古街改造类点评:以特色建筑为平台,属地文化为灵魂,基于特色文化的现代演绎,营造与现代城市差异化的情景,通过项目运营,实现区域土地增值,带动周边地块的溢价提升。
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开始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追寻,文化是最容易与人产生情感共鸣的,若能以人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在业态、建筑和运营服务层面充分挖掘自身文化,通过具象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展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项目演绎成为最具国际气质的标志性商业奇观。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研究——以江南药镇为例□ 马巧敏[摘 要] 地域文脉传承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途与重要途径。
基于地域文脉传承的角度,分析了特色小镇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并以江南药镇为例,系统梳理地域文脉特征,甄别文化特质及内涵。
围绕江南药镇独有的药文化特质,提出构建健康产业、养生旅游、市场营销三个层面的发展理念及策略,以期释放江南药镇的内在动能,带动药镇全新发展,进而探索特色小镇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关键词] 地域文脉;特色小镇;江南药镇;文化特质;发展策略1 引言浙江省拥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产业大省,集镇众多。
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全省建设一批聚焦产业,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的特色小镇,通过新的资源组合方式、新的规划建设方式、新的产业生成方式、新的文化呈现方式成为浙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空间,并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培育作为在新常态下推动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项战略举措[1]。
然而,目前较多的小镇存在规划不合理、基础配套不完善、城镇人文场所建设不足等缺陷,小镇的空间布局与整体风貌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的开发,历史原真性逐渐消失,小镇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地域文脉也随之缺失,难以形成清晰的“城镇文化”。
而城镇的文脉却承载着地域本身的历史和文化,反映着地域历史发展的脉络,展示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城镇风貌特色[2]。
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标志,它的诞生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与发展[3]。
没有了丰富文化内涵的经济大省是缺乏吸引力的,而同样缺乏文化融合以及地域文脉传承的小镇建设发展也是缺乏持续后续力的。
基于这一现实,本文尝试从城市规划以及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特色小镇进行发展分析,以江南药镇为例,探讨地域文脉传承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及发展中的价值所在。
立足于地域文脉传承原则,提炼符合特色小镇优化的发展理念和规划策略,以提升特色小镇的产业格局、小镇风貌及场所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色小镇案例之江南药镇精编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传统产业的优势升级江南药镇分期建设规划图培育“特而强”的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一要务。
相比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市场需求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为了助力中药材产业壮大升级,江南药镇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开展了如下工作。
积极创建地方品牌。
2003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天麻、玉竹等品种获原产地标记认证;2006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获证明商标注册;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注册了“浙八味”商品商标、服务商标22只。
自建、合建种植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材良种覆盖率,全县出台了规模化种植补贴政策,自建有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类项目,并由多家大型药品生产企业投资建立GAP(中药材生产规范)基地)。
加强中药材质量管控。
磐安的中药材产业协会为当地的“磐五味”量身打造了《磐五味中药材》联盟标准,22家中药材联盟企业提出并共同遵循,希望藉此推动当地乃至全国中药材质量安全的规范。
同时,在浙八味特产市场设立中药材检测中心、浙江中药材预警信息平台,对交易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监管。
2016年全镇投入300万建成4处无硫加工点,确保药材品质纯正。
采集发布“浙八味”中药材价格指数。
浙八味特产市场的浙贝母销量占到全国的2/3以上,元胡销量为全国之最,因此成为全国十七大药市的“晴雨表”。
2013年起,政府与成都天地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磐安天地网科技有限公司,每天有两名采集员采集浙八味特产市场上的中药材价格,利用价格模型分析,每半个月发布一次中药材价格指数,供药农和药商参考。
开发药膳等下游产品。
2014年成立浙江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集聚了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以及国家特二级烹饪师,基于道地药材研究开发药膳菜品。
同年,由磐安药膳馆承办浙江省首届药膳烹饪大赛,2015年在电商平台推出“盘安药膳膳食滋养包”。
此外,小镇还筹建中药材冷藏库和中药材种植大棚,用以较少季节、气候对中药材储存和产量的影响,稳定交易价格;全镇推行浙贝母与蔬菜设施轮作栽培示范园,通过套种、轮作,提高药农收入;连续承办中国中药协会、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举办的全国中药材交易博览会,提高江南药镇的行业知名度;与农业局所属的中药材研究所合作,不断研发中药材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成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江南药镇电子商务园区,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
项目带动的城镇发展江南药镇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000亩,建设用地1500亩。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规划思路,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32个项目,总投资达亿元。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预计到2017年江南药镇产值将达到22亿元,税收亿元,旅游人数300万人。
江南药镇规划鸟瞰图江南药镇以浙八味特产市场作为核心区域,结合用地现状,规划形成“一城四区”的空间发展架构,“四区”即中药材交易区、科技信息区、综合服务区和药文化展示区。
目前市场一期的900余个摊位已不能满足交易需求,二期的B区和C区正在紧张施工中,将配建酒店等服务设施,完工后,经营面积和市场功能都将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5年底,药镇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个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目前江南药镇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中医药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土地平整,园内大晟药业、丰源实业等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一方制药已完成土地挂牌和项目前期;药文化园北区正在招商洽谈中,南区已经启动建设,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
同时,百中医药养生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百草园等项目都在积极招商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衍生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层面。
江南药镇的建设也拉动了新渥镇的镇区发展。
江南药镇紧邻新渥镇政府所在地,通过市场北路、灵山路等道路建设,小镇核心区和新渥镇镇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为配合江南药镇建设,新渥镇投入3000万资金完成了新兴街、城里街的改造,同时,大量融入药文化元素,建设药文化景观公园6处,提升集镇整体特色品味。
以新42省道建成通车为契机,镇区内道路框架得到拓展,道路沿线的管网、防洪堤等配套项目建设加速,总部经济大楼及绿地公园推动了核心商务区块建设,商场、超市、银行等功能配套得到完善,滨水商住项目、磐安工艺美术博览城等重点项目启动,新老城区及区块内部的融合加快。
近期,新渥镇计划以“江南药镇”总体规划为引领,完善提升各项控规和专项规划,把全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
培育“特而强”的主导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第一要务。
相比农作物种植,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不统一、市场需求量有限、价格波动较大。
为了助力中药材产业壮大升级,江南药镇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开展了如下工作。
积极创建地方品牌。
2003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天麻、玉竹等品种获原产地标记认证;2006年,磐安白术、元胡、浙贝母、玄参、白芍获证明商标注册;2011年《磐五味生产加工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注册了“浙八味”商品商标、服务商标22只。
自建、合建种植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材良种覆盖率,全县出台了规模化种植补贴政策,自建有浙贝1号、浙胡1号、浙芍1号种苗基地3000多亩,浙贝母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亩,浙贝母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农业标准化实施示范项目和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类项目,并由多家大型药品生产企业投资建立GAP(中药材生产规范)基地)。
加强中药材质量管控。
磐安的中药材产业协会为当地的“磐五味”量身打造了《磐五味中药材》联盟标准,22家中药材联盟企业提出并共同遵循,希望藉此推动当地乃至全国中药材质量安全的规范。
同时,在浙八味特产市场设立中药材检测中心、浙江中药材预警信息平台,对交易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监管。
2016年全镇投入300万建成4处无硫加工点,确保药材品质纯正。
采集发布“浙八味”中药材价格指数。
浙八味特产市场的浙贝母销量占到全国的2/3以上,元胡销量为全国之最,因此成为全国十七大药市的“晴雨表”。
2013年起,政府与成都天地网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磐安天地网科技有限公司,每天有两名采集员采集浙八味特产市场上的中药材价格,利用价格模型分析,每半个月发布一次中药材价格指数,供药农和药商参考。
开发药膳等下游产品。
2014年成立浙江求是药膳科学研究院,集聚了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专家以及国家特二级烹饪师,基于道地药材研究开发药膳菜品。
同年,由磐安药膳馆承办浙江省首届药膳烹饪大赛,2015年在电商平台推出“盘安药膳膳食滋养包”。
此外,小镇还筹建中药材冷藏库和中药材种植大棚,用以较少季节、气候对中药材储存和产量的影响,稳定交易价格;全镇推行浙贝母与蔬菜设施轮作栽培示范园,通过套种、轮作,提高药农收入;连续承办中国中药协会、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举办的全国中药材交易博览会,提高江南药镇的行业知名度;与农业局所属的中药材研究所合作,不断研发中药材种植的新品种和新技术;成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江南药镇电子商务园区,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
项目带动的城镇发展江南药镇规划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2000亩,建设用地1500亩。
近期建设用地面积393公顷,其中主要建设区用地面积132公顷。
按照“一心两带多点”的规划思路,实施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中药材市场商贸流通、旅游保健、商贸服务、休闲养生及配套基础设施等7大类32个项目,总投资达亿元。
分为三大功能区:一是结合浙八味市场,通过药文化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中医院、康体养生园的建设打造江南药镇的核心区,作为药镇对外服务的主体部分;二是主题展示区,包括中医药主题公园、百草园,以中药材的种植和展示功能为主;三是以中医药产业园建设为代表的产业区。
预计到2017年江南药镇产值将达到22亿元,税收亿元,旅游人数300万人。
江南药镇规划鸟瞰图江南药镇以浙八味特产市场作为核心区域,结合用地现状,规划形成“一城四区”的空间发展架构,“四区”即中药材交易区、科技信息区、综合服务区和药文化展示区。
目前市场一期的900余个摊位已不能满足交易需求,二期的B区和C区正在紧张施工中,将配建酒店等服务设施,完工后,经营面积和市场功能都将进一步完善。
截至2015年底,药镇已开发建设面积112公顷,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商品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亿元,吸引120家企业、990个个体工商户、20多个创业团队入驻。
目前江南药镇的发展已经初见成效,其中,中医药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土地平整,园内大晟药业、丰源实业等企业正在加快建设,一方制药已完成土地挂牌和项目前期;药文化园北区正在招商洽谈中,南区已经启动建设,第一期投资2000万元;中药材特色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已经突破五亿元。
同时,百中医药养生园、养生博览馆、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百草园等项目都在积极招商中,逐步将药镇的功能从简单的种植、生产、销售衍生至旅游服务、医疗保健、养生研发等多个层面。
江南药镇的建设也拉动了新渥镇的镇区发展。
江南药镇紧邻新渥镇政府所在地,通过市场北路、灵山路等道路建设,小镇核心区和新渥镇镇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为配合江南药镇建设,新渥镇投入3000万资金完成了新兴街、城里街的改造,同时,大量融入药文化元素,建设药文化景观公园6处,提升集镇整体特色品味。
以新42省道建成通车为契机,镇区内道路框架得到拓展,道路沿线的管网、防洪堤等配套项目建设加速,总部经济大楼及绿地公园推动了核心商务区块建设,商场、超市、银行等功能配套得到完善,滨水商住项目、磐安工艺美术博览城等重点项目启动,新老城区及区块内部的融合加快。
近期,新渥镇计划以“江南药镇”总体规划为引领,完善提升各项控规和专项规划,把全镇打造成“药材天地、医疗高地、养生福地、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