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合集下载

火山角砾岩描述

火山角砾岩描述

火山角砾岩描述火山角砾岩是一种常见的火山岩石,由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岩浆在空气中迅速冷却凝固而成。

这种岩石具有独特的外观和特性,常常被用于建筑、园艺和装饰等领域。

火山角砾岩的外观粗糙,表面充满了大小不一的角砾石,色彩也多样,有灰色、黑色、红色等。

这些角砾石通常呈锥形或角状,因此被称为火山角砾岩。

这种岩石的质地坚硬,耐磨耐腐蚀,具有很强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建筑中,火山角砾岩常被用作路面铺设材料。

其坚硬的性质能够承受车辆和行人的压力,不易变形和磨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广场和停车场等场所。

同时,火山角砾岩的粗糙表面也能够增加路面的摩擦力,减少行人和车辆的滑倒事故。

除了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火山角砾岩还常被用于园艺和装饰。

其独特的外观和多样的颜色使其成为园林景观和庭院装饰的理想材料。

火山角砾岩可以用来铺设花园小径、做花坛边界,也可以用来覆盖植物的表土,保持植物的水分和营养。

在装饰领域,火山角砾岩可以用来制作花盆、花瓶等装饰品,增加室内外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火山角砾岩不仅在建筑、园艺和装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也被用作研究和教育的材料。

科研人员常常通过分析火山角砾岩的成分和结构来研究火山活动的历史和特征,从而预测火山的喷发活动。

教育工作者也会利用火山角砾岩来展示地质学知识,让学生了解火山形成的过程和原理。

总的来说,火山角砾岩是一种多功能的岩石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其独特的外观和优良的性能使其成为建筑、园艺、装饰和教育领域的重要材料,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美好。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发掘火山角砾岩的潜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描述
构造角砾岩是在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岩层错动而形成的。

根据构造角砾岩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沉积构造角砾岩:它是由挤压构造变形形成的,其特征是:①岩层中普遍存在由挤压作用所引起的剪切带和劈理;②岩层中普遍存在由挤压作用形成的小型褶皱;③岩层中普遍存在有同构造或逆断层。

(2)火山角砾岩:它是在岩浆侵入作用时,因岩浆沿破碎带向上侵入,使原来具有明显节理和劈理的岩石,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

(3)变质构造角砾岩:是在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和变质作用的共同作用下,由于地壳抬升而在岩石中发生弯曲变形所形成的。

(4)挤压变形构造角砾岩:它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

—— 1 —1 —。

大兴安岭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角砾岩相的划分、特征及成因

大兴安岭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角砾岩相的划分、特征及成因

大兴安岭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角砾岩相的划分、特征及成因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东部,是中国最大的斑岩型钼矿床之一。

其矿体主要由角砾岩相组成,具有独特的物化特征和成因。

角砾岩是一种由较大角砾状及块状花岗岩块、石英和斜长石集合形成的沉积岩。

在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中,角砾岩主要分为二类:斑点岩和斑晶岩。

斑点岩的主要特征是块状花岗岩斑点较大,约为2-3 cm,整体浅灰色。

其主要组成矿物为石英、正长石、鱼眼石和黑云母。

斑点岩中的角砾块体积较大,晶体较完整,呈现出清晰的极化色彩。

斑点岩是在钾长石酸性岩浆经过一段时间的混合与分异作用下,形成了混合沉积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矿质的部分分化,石英、正长石和少量鱼眼石分散在矿浆之中,形成了独特的斑点状。

斑晶岩的主要特征是斑晶较大,晶体规整,颜色为灰黑色。

斑晶矿物主要包括黑云母、方解石、石英和少量的钾长石。

其中,黑云母呈现出完整的晶体形态,晶面清晰,极化色彩强烈。

斑晶岩是在硅酸盐沉积岩中,由大量花岗岩块所组成的混合沉积矿物。

总体来看,在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中,角砾岩矿体主要由斑点岩和斑晶岩两种角砾岩相组成。

这些角砾岩相的形成,是在混合沉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合沉积的物质分异作用所引起的。

综上所述,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角砾岩相的划分、特征及成因,对于理解该矿床的形成过程和矿物成分的分布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这也为钼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岔路口巨型斑岩钼矿床中,角砾岩相具有非常高的钼含量,是该矿床的主要矿体类型之一。

下面列出一些与该矿床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1. 钼含量该矿床的钼含量非常高,平均含钼量约为0.11%-0.23%。

其中,斑点岩的钼含量较低,约为0.05%-0.10%,而斑晶岩的钼含量则较高,可达到0.20%-0.35%。

这与斑晶岩中黑云母和方解石的含量有关。

整体来看,该矿床具有非常高的钼含量,这也是其被开采的重要原因之一。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

角砾岩分类及特征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

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

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

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

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隐爆角砾岩

隐爆角砾岩

角砾之间的 胶结物为富含挥发分的岩浆期后热 胶结物不同 液蚀变矿物,如电气石、绢云母、 绿泥石等,岩粉(与角砾成分相同的 细小晶屑、岩屑)与岩浆物质。 岩浆胶结特 具浅成超浅成、次火山岩特征,如 呈多斑结构,斑晶、基质都可有含 征 挥发分的暗色矿物出现,可暗化也 可未暗化,基质结晶程度较高,如 呈细晶、微晶结构等。
热液爆破角砾岩
(热液角砾岩、矿液致裂角砾岩)
如果热液压力大于上覆岩层的静压力,挥发份
灾变性逃逸,体积急剧膨胀,使围岩发生热液
爆破而形成的角砾岩,被称为热液爆破角砾岩
(热液角砾岩、矿液致裂角砾岩)。
隐爆角砾岩是角砾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热液运移的良好通道和容矿场所, 其成岩作用常常随热液成矿作用,为金属矿床中的一种重要类型(Bryner, 1961; Barker et al., 1991; Henley, 1991;Sillitoe, 1985; Sillitoe et al., 1984; Thompson et al., 1985)。
热液物质,角砾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退色 边),角砾具有可拼合特征;
④ 由爆破中心向外,热液蚀变渐次减弱,最终过
渡为穿孔蚀变斑;
⑤ 是寻找金矿、银矿、铜矿等的良好找矿标志。
隐爆角砾岩筒与侵入岩体的空间关系反映其成岩作用方式
底侵隐爆
通常表现为隐爆角砾岩筒位于相关 浅成—超浅成中酸性侵入岩、次火山侵 入岩顶部,构成侵入岩体的顶部带,其 深部通常与较大的隐伏岩体相连。
状,剖面上呈一向北西膨大的筒状体。 岩筒上部以安山岩角砾为主,中部以 复成分角砾岩居多,下部斑岩角砾占 主导地位。矿体主要分布在隐爆角砾 岩体的中下部,多为不规则透镜状, 少数为脉状,具分支复合现象,密集 平行产出。矿体长度 30 ~ 273 m, 延深 20 ~ 180m。 热液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钾长 石化、绿帘石化、黑云母化、绿钙 ( 钠) 闪石化、方解石化、绿泥石化、 绢云母化、钠长石化,微弱萤石化、 黝帘石化、高岭石化、浊沸石化等。 J4 隐爆角砾岩体中心向上、向下对称 蚀变分布为: 石英—钾长石化带、石 英—黑云母化带、( 弱) 青磐岩化带, 显示出同心环状分布的特征。祁雨沟 J2 岩体具有类似的热液蚀变同心环状 分布特征(栾文楼等,1988)。

岩溶角砾岩描述

岩溶角砾岩描述

(1)砾石特征:棱角状-次棱角状,稍具溶蚀外形,大小相差悬殊,小者不小于2mm大者约十几厘米,毫无分选性,也有少数角砾岩体表现出一定的分选性,砾石成分比较单一,以细粉晶和细晶白云岩为主,少量砾石成分为硅质角砾白云岩和燧石,砾石成分特征与围岩很相似。

砾石排列杂乱。

(2)基质特征:灰白色土状,比较松散,溶孔、溶缝发育,具微细纹层,基质中包括三种结构组分。

碎屑颗粒、泥晶方解石和泥,化学沉淀物,其含量分别约占65%、20%和15%。

拿岩溶角砾岩基质部分作X射线全矿物分析:白云石占54%、硅质6%、方解石15%,其它15%。

①碎屑颗粒:特征与砾石近似,外形大多呈棱角状-次棱角状,部分颗粒溶蚀形状,大小不一,呈似斑状结构,颗粒类型主要有微晶及细晶白云岩岩屑和粉砂状白云石晶屑,少量硅屑白云岩和燧石。

白云岩岩屑可能由于裂隙的作用,呈破碎状,裂隙仅限于颗粒中不延伸到基质中。

白云岩岩屑内部普见重结晶现象。

部分碎屑颗粒周围被泥、泥晶方解石及白云石晶屑包裹。

基质中白云石晶屑约0.01—0.1mm,具菱形角理,边缘发生去白云石化作用。

②泥及泥晶方解石:以泥晶方解石为主,包裹碎屑颗粒或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

包裹边不等厚,颗粒下方较厚,略显纹层。

③化学沉淀物:其含量不高,具纹层,属季节性生长纹层,分布于砾石或碎屑颗粒下方,不是悬挂着,便是贴附着,或者不等厚围绕碎屑颗粒,在颗粒下方较厚。

矿物晶体形态为针状、柱状,矿物集合体形态呈肠状分布,或呈放射状纤维状的集合体,放射状或扇形轮流消光,干涉色可达三级绿或高级白,其它光性特征在普通偏光显微镜下则不好鉴定。

一般来讲,洞穴内的化学沉积包括方解石、文石和石膏。

从晶形及干涉色来看,以及当时的古气候条件推测,化学沉积物有可能是硬石膏,但从能谱分析来看,其组成主要是钙,没有硫,拿角砾岩的基质作X 衍射线衍射全矿物分析,也没有分析了硬石膏。

角砾岩基质遇稀盐酸强烈起泡,用茜素红S溶液染色被染成红色,其基质成分大部分为方解石,但化学沉淀物的染色效果不如泥晶方解石好。

认识构造角砾岩与流体角砾岩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构造角砾岩与流体角砾岩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构造角砾岩与流体角砾岩的区别和联系
概念
构造角砾岩:由构造动力作用,即机械致裂作用形成的角砾岩,称为构造角砾岩
构造角砾岩(tectonobrecia)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并使破碎细屑充填固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这样的结构称之为破碎角砾结构(crushbrecci texture)。

[1] 构造角砾岩具有碎裂结构、角砾状构造的,无定向或弱定向的动力变质岩。

流体角砾岩:由流体动力作用,即液压致裂作用形成的角砾岩,称为流体角砾岩
隐爆角砾岩,也称岩浆隐爆角砾岩:在浅成或超浅成环境中,在岩浆顶部岩层压力大于岩浆爆破应力条件下所发生的爆破或火山活动,或称潜火山活动(隐爆)。

隐爆角砾岩由隐爆作用形成,主要在次火山岩(与火山活动有关的超浅成侵入岩)浆超浅成定位过程中,在其顶部和周围聚集了大量气液组分,其后在构造应力的诱发下,骤然减压,发生隐爆作用成岩。

两类角砾岩的基本特征比较
两者具有的明显差别:1. 2. 3 (280左右)
流体角砾岩的分类...180左右
资料.zip。

6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6 第六章 砾岩和角砾岩

(5)其它:砾石中常含生物碎片,完整者较少。如果是底 砾岩,层位稳定、延伸较远,横向分布较广。
北戴河基岩滨岸
长岛
长岛
海南
海南
二、河成砾岩(冲积砾岩) 常见于山区河流,多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成分复杂, 为复成分砾岩,结构成熟度中-低,砾石对称性差,具定 向构造,长轴大部分与水流垂直,近岸处与岸边平行。呈 透镜状,带状分布,伴随冲刷面构造。 例:
片麻岩,闪长岩,安山 岩,石英岩等 大石河:花岗岩,花岗 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滦河:闪长玢岩,安山
周期性水 流
规则水流
迁安城西至张官营,现代砾质心滩,砾石定向
砾石滩剖面,大型粗糙交错层理
砾石滩剖面,砾石粗细分层,砾石略定向
长庆
河成砾岩,陕甘宁,上古生界
丽江
三、洪积砾岩 由山区洪流流出山口,流速骤减,使碎屑物快速 堆积而成。 具阵发性,成分可为单成分的,也可复成分的, 砾石粗大,结构成熟度差(分选很差,磨圆度低), 切割-充填构造很常见,在剖面上呈透镜状或楔状体, 通常厚度巨大,有的可达几千米。
大三江
北京昌平现代冲积扇
昌平南邵
洪积砾岩 二连油田
昌平南邵
四、冰川角砾岩(冰碛岩) 冰融化,快速堆积而成,成分复杂,可常见新鲜的 不稳定组分,分选极不好,有时砂泥含量甚多,具较 多细粒填隙物,磨圆差。 具擦痕: “丁”字形, “五角砾石”,“熨斗状砾石”,无序,杂乱堆积 (砾石排列极为紊乱)。 1.大陆冰川→山地冰川(底积,侧积,终积砾岩) 2.海洋冰川(两极)
l、砾岩:圆状和次圆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高
2、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成熟度低 二、根据砾石大小的分类: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l0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在地质研究与矿产勘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角砾岩和砾岩。

这些角砾岩和砾岩具有不同的的形成方式,其地质意义与找矿意义各不相同。

因此,准确地辨别出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砾岩)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地学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基本功。

角砾岩(砾岩):由粒径>2mm的圆状、次圆状、棱角状岩石碎屑(砾石)经胶结而成。

角砾岩能很好地反映母岩成分和性质,它与母岩关系密切。

可用它判断构造运动、古海、湖岸的位置及古河流的流向。

砾石是天然的铺路材料和水泥拌料,某些砾岩常与铀、金、金刚石、铜等共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

按砾石的圆度分为砾岩和角砾岩:
砾岩:圆状、次圆状的砾石含量>50%的岩石;
角砾岩:棱角状和次棱角状砾石含量>50%的岩石。

按砾径的大小可分为:
巨砾岩:砾石直径>256mm;
粗砾岩:砾石直径为64~256mm;
中砾岩:砾石直径为4~64mm;
细砾岩:砾石直径为2~4mm。

按砾石成分分为单成分砾岩和复成分砾岩。

单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单一,多为稳定的岩屑和重矿物,其中某种成分的砾石占75%以上,如石英岩质砾岩,燧石砾岩及石英砾岩等;
复成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各种成分的砾石含量都不超过50%,通常分选较差、圆度不高,砾石抗风化能力也较弱,多为洪积产物。

根据在剖面上的位置分为:
底砾岩:因位于海浸层序底部而得名,代表一个长期的沉积间断之后所开始的新的沉积,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底砾岩的特点是:分布面积不大但较稳定,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成熟度高,粒度由下至上逐渐变细等,代表长期侵蚀间断的产物,是判断构造运动和区域不整合存在的重要标志。

辨识标志是:1)具有下伏老岩层的砾石和碎屑;2)砾石分选性和磨圆度高,成分较杂,但以硅质砾为主;3)下伏岩层的顶部有风化壳和粘土层或黄褐色氧化层;4)其胶结物的时代才能代表底砾岩的形成时代;5)可产有砂金、金红石、钛铁矿、锆英砂等重砂矿床。

注意:因不整合面常常为构造薄弱面,可为断层及热液作用所利用,故底砾岩往往叠加有构造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等,大大增加了底砾岩辨识的难度。

这就需要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伪存真。

层间砾岩:因位于连续沉积的地层内部而得名,其上下无沉积间断,胶结物与砾石岩性常常相同。

通常是当地岩石边冲刷、边沉积形成的。

也可以在成岩阶段,由于胶体脱水,体积收缩,岩石碎裂成角砾,再被胶结,则可产生成岩角砾岩(砾岩)。

在动荡不安的沉积环境或同生断层中,可形成同生角砾岩,角砾与胶结物的成分相同。

同生角砾岩伴随同生断层(生长断层)而形成,分布局限,是寻找喷流沉积矿床的典型标志。

根据岩石成因分为:
滨岸砾岩:主要形成于滨海地区和滨湖地区,它是由河流携入的砾石或沿岸岩石崩塌下来的碎块经波浪和河流反复改造而成。

河成砾岩:山区河流与平原河流形成的砾岩称为河成砾岩,多由岩屑砾岩构成。

砾石的
平均粒径比海相砾石大,但砾石分选性差。

冰碛砾岩:砾石以粉砂和泥级碎屑为主,砾级碎屑含量—般占5-30%,分选差,粒径大小不一。

冰碛岩的辨识特征是:砾石形状奇特,形成所谓五角砾石或熨斗状砾石,表面有丁字形擦痕。

岩溶角砾岩(崩塌角砾岩、洞穴角砾岩):碳酸盐岩因溶解而形成溶洞,溶洞顶壁崩落而形成石灰质、白云质角砾堆积,进而被钙质或红土所胶结所致。

辨识特点是:角砾大小相差悬珠、棱角清晰,多为石灰岩、白云岩碎块。

填隙物为碳酸盐粉屑、红粘土,孔隙中常有方解石结晶。

岩溶角砾岩常为铅锌矿富集之场所,是寻找富铅锌矿、锑矿等的找矿标志。

火山角砾岩:乃2—64mm之间的火山碎屑物(岩屑、浆屑,占整个岩石体积的30%以上)被细小碎屑(火山灰、玻屑)胶结所形成的岩石。

所含之熔岩碎屑远较凝灰岩者为多,但玻璃质细片及晶屑较少。

有些火山角砾岩有多量之火山岩渣,砾块多具稜角,直径约十至三十公分居多,堆积不显层理,分选差,皆由火山物质胶结,一部分集块岩之胶结紧密,砾块与胶结物之间无明显之界限。

火山角砾岩可分布在离火山口不远的火山斜坡上,时间上往往形成在喷发旋回的开始阶段,集块岩堆积之后。

火山角砾岩是寻找火山机构及受火山构造控制的矿床的找矿标志,其本身因渗透性好,常常为容矿围岩。

断层角砾岩或构造角砾岩:指在应力作用(断层作用)下,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

一般认为:角砾碎屑含量大于30%的称为断层角砾岩,而碎屑含量小于30%的则称为断层泥。

它是动力变质岩中碎裂程度中等的岩石。

构造角砾岩在断层破碎带广泛分布。

其厚度取决于破碎的强度。

有时可厚达数百米,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

断层角砾岩的辨识特征:1)角砾成分为断层两侧岩石,胶结物为岩粉、断层泥和热液物质,如硅质、铁质、钙质等;2)具有动力变质现象,如构造透镜体、挤压片理、断层褶皱等;3)呈线状,与断裂分布相一致;4)断层角砾岩往往与断层泥、断层泥砾岩、碎粉岩、碎斑岩、碎裂岩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分带序列;5)是寻找热液矿床的标志。

热液爆破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矿液致裂角砾岩):如果热液压力大于上覆岩层的静压力,挥发份灾变性逃逸,体积急剧膨胀,使围岩发生热液爆破而形成的角砾岩,被称为热液爆破角砾岩(热液角砾岩、矿液致裂角砾岩)。

热液爆破角砾岩的辨识特征:1)常常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宽带状形态(即爆破角砾岩筒),与断层角砾岩的线性形态不同;2)围绕热液爆破中心,呈环带分布爆破岩粉带,爆破角砾岩,震碎岩,震裂岩;3)爆破角砾岩的角砾常常为围岩物质,胶结物为热液物质,角砾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退色边),角砾具有可拼合特征;4)由爆破中心向外,热液蚀变渐次减弱,最终过渡为穿孔蚀变斑;5)是寻找金矿、银矿、铜矿等的良好找矿标志。

岩浆爆破角砾岩(岩浆隐爆角砾岩):在浅成或超浅成环境中,在岩浆顶部岩层压力大于岩浆爆破应力条件下所发生的爆破或火山活动,或称潜火山活动(隐爆)。

岩浆隐爆作用发生最直接的因素是受热的多源流体或气体,岩浆隐蔽爆破主要作用方式是气爆和浆爆,其次是热液注入。

通常气爆发生于早期,浆爆较晚,,而热液注入最晚。

浅成-超浅成中酸性斑岩体是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其成因与热液爆破角砾岩相似。

岩浆爆破角砾岩的辨识特征:1)爆破角砾岩的角砾成分较复杂,一般为围岩及岩浆所带来的
深部岩屑,胶结物为细粒岩浆物质,蚀变强烈,角砾边缘具有热液蚀变边(退色边),角砾具有可拼合特征;2)常常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宽带状形态(即爆破角砾岩筒),有时可形成爆破角砾岩墙,刺入围岩中;3)围绕岩浆爆破中心,呈环带分布爆破岩粉带,爆破角砾岩,震碎岩,震裂岩;4)由爆破中心向外或由上至下,热液蚀变渐次减弱,最终过渡为穿孔蚀变斑;5)是寻找金矿、银矿、铜(钼)矿等的良好找矿标志。

由于各类角砾岩因区域变质、动力变质、热液叠加及表生改造,面目全非。

因此,要正确识别角砾岩类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切记:观察要仔细,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角砾的形态特征,角砾和胶结物的成分,角砾的分布与排列,角砾岩与周围岩石的关系,是正确辨识角砾岩的关键!
不同成因的角砾岩的特征比较
类型角砾成分角砾大小
断层角砾岩较杂,断层两侧不同岩层的岩石角砾不均,离断裂面愈近角砾愈细
同生角砾岩较单一,与所在岩层的岩性基本相同较均
火山角砾岩较杂,但一般均属火山岩角砾不均
类型分布产出形态胶结物质
断层角砾岩沿断层面定向分布切层(体)产出钙质硅质铁质断层泥胶结
同生角砾岩平行层面与层理一致有层理与砾岩层的岩性相同
火山角砾岩基本与层面一致有层理凝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