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高效课时作业(教师版)

合集下载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精编作业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三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精编作业

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煤的综合利用苯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苯分子中12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B.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C.乙烯和苯均属于不饱和烃D.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解析苯分子式C6H6,属平面形结构,分子中6个H和6个C原子共平面;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而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乙烯、苯分子中氢原子数少于饱和烃分子中氢原子数,属于不饱和烃;苯分子呈正六边形,一溴代物有1种结构,D错误。

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煤中有苯,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使之分离B.煤的气化就是使固态的煤变为气态煤的过程C.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D.煤的干馏可以得到煤焦油,从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等解析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从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而煤的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故A项错误,D项正确;煤的气化是把煤转化为可燃性气体的过程,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煤的液化是把煤转化为液体燃料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C项错误。

答案 D3.苯与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B.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C.苯只能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D.都能在空气中燃烧答案 A4.有关苯的结构和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同分异构体B .苯在空气中不易燃烧完全,燃烧时冒浓烟C .煤干馏得到的煤焦油中可以分离出苯,苯是无色无味的液态烃D .向2 mL 苯中加入1 mL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液体分层,上层呈紫红色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简单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苯环中的碳碳键只有一种,所以邻二甲苯也只有一种,A 项错误;苯是无色有芳香气味的液态物质,C 项错误;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且又与水不互溶,所以苯在上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下层,上层应该是无色的,D 项错误。

高中化学专题8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石油炼制乙烯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专题8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2课时石油炼制乙烯课时作业苏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2课时石油炼制乙烯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1石油的炼制1.关于石油组成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石油只含碳、氢两种元素,是多种烃的混合物B.石油化学工业是生产石油产品或化学用品的工业,它的原料是石油C.石油是液态的物质,只含液态烃D.石油的大部分是液态烃,其中溶有气态烃和固态烃2.下列石油的炼制加工过程,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常压分馏②减压分馏③裂化④裂解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如图是石油分馏塔的示意图,a、b、c三种馏分中( )A.a的沸点最高B.b的熔点最低C.c的平均分子量最大D.每一种馏分都是纯净物4.石油分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放在 ( )A.石油的反应液中B.接近容器底C.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容器瓶口处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②石油的分馏是化学变化③石油的分馏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因为它测的是混合液的温度④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仍是混合物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6.石油裂化的目的是( )A .使长链烃分子断裂为短链烃分子B .除去石油中的杂质C .使直连烃转化为芳香烃D .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7.(双选)关于裂解和裂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裂解与裂化的产物中都只含有不饱和烃B .裂解与裂化都是为了得到气态烃C .裂解与裂化的原料都是石油分馏产品D .裂解与裂化都是使分子量大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的烃的过程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石油――→① 分馏产品――→② 乙烯――→③ CH 2BrCH 2BrA .石油主要是由烃组成的混合物B .①主要发生物理变化C .②包括裂化、裂解等过程D .③是取代反应知识点2乙烯 乙炔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电子式为B .乙烯的球棍模型为C .乙烯分子在空间上呈平面结构D .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10.能证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A .乙烯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B .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 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C .乙烯易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 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 mol Br 2D .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11.下列各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H 2===CH 2+H —OH ――→催化剂 CH 3—CH 2—OHB .CH 3CH===CH 2+Br 2―→CH 3CHBrCH 2BrC .+H 2――→催化剂 CH 3—CH 2—OHD .CH 3—CH 3+2Cl 2――→光照 CH 2Cl —CH 2Cl +2HCl12.下列物质,不可能是乙烯的加成产物的是( )A .CH 3CH 3B .CH 3CHCl 2C .BrCH 2CH 2BrD .CH 3CH 2Br13.将乙烯分别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褪色且原理相同B .二者都能证明乙烯中有碳碳双键C .二者都可用于除去乙烷中混有的乙烯D .二者都可用于鉴别乙烷和乙烯14.据报道,近年来发现了一种新的星际分子氰基辛炔,其结构式为H —C ≡C —C ≡C —C ≡C —C ≡C —C ≡N 。

化学--3.1.3《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苏教版必修2)

化学--3.1.3《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苏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第 3 课时 石油的炼制 乙烯(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 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

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 分析能力。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对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联系烷烃和烯烃性 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同系物性质和结构的把握能力。

(4)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人 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加成反应原理。

三、设计思路之前学习了烷烃,后面将学习其他的烃和烃的衍生物,乙烯在高中有机化学 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等知识, 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很难形成彼此有联系的观念。

合理应用信息技实用文档1术与学科整合,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 降低教材 难度。

恰当的引导,分析,比较归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 提高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乙烯的 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 式、结构简式。

组装乙烯 球棍模型分子式, 式、结构 分子的[提问]乙烯、乙烷在组成、结构上有哪些差异?[板书]一、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结构式乙烯(C2H4)乙烷(C2H6)结构简式电子式空间各原子的位 置键角[讨论]乙烷的结构与乙烯的结构有何不同?[提问]乙烯属于饱和烃吗?实用文档2[板书]不饱和烃:烯烃[提问] 那性质会有差异吗?[板书] 二、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 1]将事先用气囊收集好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实验 2]乙烯通入溴水 [实验 3]点燃乙烯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现象结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点燃分析乙烯为什么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水褪色?[归纳小结] 1、氧化反应(1)燃烧反应 C2H4 + 3O22CO2 + 2H2O(2)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 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三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作业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2 专题三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 作业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 天然气的利用 甲烷1.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B .甲烷分子中的四个C —H 键相同 C .甲烷分子是平面正方形结构D .甲烷分子的结构式是解析 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不是平面正方形。

答案 C2.在光照条件下,将等物质的量的CH 4和Cl 2充分反应,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 .CH 3ClB .CH 2Cl 2C .CCl 4D .HCl解析 由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 1 mol 卤代烃可生成1 mol HCl ,由于CH 4与Cl 2发生的每一步取代反应中都有HCl 生成,则产物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HCl 。

答案 D3.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 .CH 4――→高温C +2H 2 B .2HI +Cl 2===2HCl +I 2 C .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D .CH 4+Cl 2――→光照CH 3Cl +HCl解析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判断化学反应的类型,关键要掌握其分类依据以及反应原理。

A 项,不符合取代反应定义,应为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B 项,由取代反应定义知,首先应是有机物参加的反应,排除B 项;C 项,不符合取代反应定义,应为氧化还原反应;D 项,CH 4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符合取代反应定义,D 项正确。

答案 D4.关于CH 4和CH 3CH 2CH(CH 3)CH 2CH 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均能用C n H 2n +2组成通式来表示 B .与所有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C .因为它们结构相似,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D .它们互为同系物解析 B 项它们与其他烷烃互为同系物;C 项化学性质相似;D 项它们结构相似,相差1个“CH 2”原子团,互为同系物。

答案 B5.已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最新苏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

最新苏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

最新苏教版必修2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教案第1课时天然气的利用甲烷【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1)掌握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特征,能够书写甲烷分子的结构式、电子式。

(2)掌握甲烷的化学性质。

了解取代反应的特征。

(3)了解甲烷的存在和甲烷的用途等。

(4)了解烃、烷烃的概念及烷烃的通式。

(二)过程方法:(1)通过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的认识,掌握分析四氯化碳、一氯甲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分析结构的方法。

(2)通过甲烷分子模型的分析,学会根据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实验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教学难、重点】重点:甲烷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难点:甲烷跟氯气的取代反应【教学过程设计】﹝展示﹞西气东输相关图片及神奇可燃冰。

【引入】介绍我国天然气资源,“西气东送”工程及其意义。

介绍神奇的可燃冰。

西气东输是我国目前一项巨大的工程 ,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目前,农村普遍使用的沼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而且,科学家从海底发现了一种新能源—“可燃冰”,实际上是甲烷的水合物,据估计,可燃冰的贮存量能提供人类社会1000年的能源使用.所以,为了合理开发并利用这些新能源,我们今天要来研究天然气的利用以及它的主要成分甲烷的性质.【板书】一、甲烷【展示】一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纯净的甲烷气体(集气瓶倒放)。

观察并叙述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探究活动】已知甲烷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0.717g/L,含碳75%,含氢25%,利用这些数据怎样确定它的分子式?解析:甲烷的Mr=0.717g/L×22.4 L/mol=16.06 g/ mol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75%/12):(25%/1)=1:4综合上述分析:可知甲烷的分子式为:CH4【讨论】(1)哪些实验事实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碳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吗?(2)甲烷的燃烧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甲烷分子中不含有氧元素?【实验设计】点燃集气瓶中的甲烷气体,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然后在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

3.1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式是C6H6,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属于饱和烃B.从苯的凯库勒式看,分子中含有双键,所以属于烯烃C.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反应生成溴苯,发生了加成反应D.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2.120℃、101 kPa下,将下列有机物分别与足量空气混合、引燃,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气体体积不变的是()。

A.甲烷B.丙烷C.乙烯D.苯3.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A.硝基苯和水B.苯和四氯化碳C.乙醇和NaOH溶液D.溴苯和水4.下列关于煤的干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煤加强热而分解的过程叫做煤的干馏B.煤干馏的目的是得到冶金用的优质焦炭C.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的本质差别是:干馏是化学变化,而分馏是物理变化D.工业上芳香烃原料可由煤干馏得到,其存在于干馏所得的焦炉气中5.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的纯净物质的是()。

A.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B.乙烯与水加成(乙醇)C.乙烷与氯气等物质的量混合光照下反应(氯乙烷)D.苯与氯气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

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A.CCl4B.己烯C.苯D.酒精7.苯环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单、双键的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②苯不能使溴水因发生化学反应而褪色③苯在加热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氧化成环己烷④苯中碳碳键长完全相等⑤邻二氯苯只有一种⑥间二氯苯只有一种A.①②B.①⑤C.③④⑤⑥D.①②④⑤8.(2011山东理综,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9.(1)煤的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

3.1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第1课时每课一练(苏教版必修2)1.以下分子式不表示烷烃的是()。

A.C3H8B.C6H14C.C10H22D.C6H14O22.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代替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利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冰冻库的制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结构简式()。

A.有4种B.有3种C.有2种D.只有1种3.将1 mol CH4与足量的氯气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则产生HCl的物质的量是()。

A.0.5 mol B.2 molC.2.5 mol D.4 mol4.若要使0.5 mol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2.5 mol B.0.625 molC.1.25 mol D.0.5 mol5.今有H2、CO、CH4的体积比为1∶1∶2的混合气体V L,当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相同条件下)()。

A.1.25V L B.0.75V LC.5V L D.V L6.“可燃冰”是水与天然气相互作用形成的晶体物质,主要存在于冰土层和海底大陆坡中:据测定每0.1 m3固体“可燃冰”可释放出20 m3的甲烷气体。

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将成为人类新的后继能源B.“可燃冰”是水变油,属于化学反应C.“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清洁卫生等优点D.青藏高原的冰土层可能存在“可燃冰”7.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1.16 g·L-1,则关于此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甲烷B.一定有乙烷C.可能是甲烷和戊烷的混合物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8.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组成。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观察实验: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

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少。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学案2(苏教版必修2)

3.1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学案2(苏教版必修2)

3.1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学案(苏教版必修2)疏导引导1.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性质(1)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除有机物外,其他的化合物(包括单质)都属无机物。

(2)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碳外,通常还含有氢、氧、氮、硫、卤素、磷等元素。

少数含碳化合物如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因它们的组成与性质跟无机物相似,故仍属无机物。

(3)研究有机物的化学简称为有机化学。

(4)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有机物分子都含有碳原子,由于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碳原子不仅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而且碳原子间能以共价键(单键、双键、三键等)结合形成长的碳链或碳环,即使是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也会因同分异构而导致种类不同。

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多样性是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5)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较(见下表)物质比较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类型多数为共价化合物有离子化合物,也有共价化合物结构多数分子中只含共价键分子中含离子键,有些只含共价键溶解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多数溶解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如食盐、食用碱等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400℃以下)多数耐热,熔点较高可燃性多数能燃烧多数不能燃烧电离性多数是非电解质多数是电解质化学反应类型一般比较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慢方程式用表示一般比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快方程式用====表示2.甲烷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称烃。

根据结构的不同,烃可分为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

甲烷是最简单的一种烃。

(1)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电子式为,结构式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

(2)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其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甲烷比较稳定。

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①氧化反应CH4+2O2CO2+2H2O注:a.点燃甲烷前必须验纯;b.通常条件下,甲烷不与强酸、强碱或强氧化剂(如KMnO4酸性溶液)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高效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B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化石燃料D .有机化合物一定都含有碳、氢元素解析:甲烷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作为气体燃料燃烧充分,成分相对简单,所以对比于其他的化石燃料来说,是清洁的能源;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不一定含有氢元素,如四氯化碳。

答案:D2.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乙炔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B .乙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C .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振荡,静置后溴水褪色D .酒精和浓硫酸混合加热至170℃得到乙烯解析:B 项为氧化反应,C 项为萃取操作,D 项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答案:A3.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 .C 3H 8+Cl 2――→光C 3H 7Cl +HClB .2FeCl 2+Cl 2===2FeCl 3C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D .CH 3CH 2OH ――→浓硫酸170℃CH 2===CH 2↑+H 2O解析:选项A 为光照条件下,烷烃与氯气的取代反应;选项B 为无机化合反应;选项C 是水与乙烯的加成反应,也叫乙烯的水化反应;选项D 为乙醇的脱水反应,也叫消去反应。

答案:C4.某气态烃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2,在氧气中充分燃烧1.16 g 这种烃,并将所得产物通过装有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和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当称量这两个干燥管的质量时,它们依次增重1.8 g 和3.52 g 。

这种烃的化学式是( )A .C 2H 6B .C 4H 10C .C 5H 10D .C 5H 12答案:B5.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 )解析:判断有机物中原子共面或共线问题,要结合常见分子及其模型考虑。

A 可以看成是乙烯中两个氢原子被稠环和甲基取代得到的,即所有碳原子共面;B 中所有碳原子共面;D 中两个苯环可能共面,其中取代两个H 原子的甲基中的碳原子也与之共面;C 中两个苯环共面,但甲基上的碳原子一定不在该平面上。

答案:C6.有A 、B 两种烃,含碳质量分数相等,关于A 和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和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C.A和B的最简式相同D.A和B各1 mol完全燃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一定相等解析:两种烃含碳质量分数相同,则含氢质量分数也相同,最简式相同,但分子式不一定相同,所以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各1 mol燃烧后,生成的CO2不一定相等,但有可能互为同系物。

答案:C7.(2010年课标全国)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解析: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四种。

答案:B8.(2010年哈尔滨测试)有CH3CHCH—C≡C—CH3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A.12个B.14个C.18个D.20个解析: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所有原子、碳碳双键和叁键两端的所有原子以及两端甲基上可能有一个氢原子共面,即最多可以有20个原子共面。

答案:D9.角鲨烯是一种高度不饱和烃类化合物,最初是从鲨鱼的肝油中发现的,分子中含有多个双键,分子式为C30H50,具有生物氧化还原作用与提高能量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的耐力与改善心脏功能,可用于癌症的防治,是一种无毒性的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

关于角鲨烯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②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③角鲨烯只含碳、氢两种元素④角鲨烯易被氧化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因为角鲨烯为不饱和烃类,所以只含碳、氢两种元素;具有不饱和键,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D10.有A、B、C三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共x mol,与足量氧气混合点燃完全燃烧后恢复原状况(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减少了2x mol,则3种烃可能为() A.CH4、C2H6、C3H8B.CH4、C2H4、C3H4C.C2H4、C2H2、CH4D.C2H6、C3H4、C2H2解析:设烃的平均分子式为C x H y,C x H y +(x +y /4)O 2――→点燃x CO 2+y /2H 2O ΔV1 x +y /4 x 1+y /4x 2x解得y =4,即烃分子中氢原子数为4或氢原子数的平均值为4,符合条件的为BD 。

答案:B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11.(8分)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有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有________,是同一种物质的有________(填序号)。

解析: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概念,要抓住概念的关键点,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

答案:①③或③④或③⑥ ①⑥或④⑥ ②⑤ ①④12.(8分)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其分子式是________。

若此有机物的一氯代物分子中有两个—CH 3,两个—CH 2—,一个和一个—Cl ,它的可能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通式及相对分子质量可知,分子式为C 5H 12,由于其分子中含有4种基团,可先排—CH 2—和,即 和,再补—CH 3和—Cl ,共有4种结构。

答案:C 5H 1213.(12分)石油裂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产物为混合物。

例如:(1)上述烷烃和环烷烃的裂解反应中,产物M的化学式为________,N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工业上裂解反应的产物都是气态小分子烷烃和烯烃的混合物,将它们逐一分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M为H2,N为C5H8。

(2)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A正确;少两个氢原子,故完全燃烧时后者耗氧量多,B错;为烃类有机物,难溶于水,C错。

(3)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沸点不同,所以可以用液化法使其分离。

答案:(1)H2C5H8(2)A(3)降低温度或用液化法分离14.(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制乙烯实验中,发现有“刺激性气体产物,且烧瓶中的溶液变黑色”,他们认为可能的气体产物有乙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已知:CH3CH===CH2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CH3COOH、CO2。

(1)实验室制乙烯实验中,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是________。

A.加热温度没有迅速升至170℃B.忘记加碎瓷片C.直接加热烧瓶D.用医用消毒酒精E.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拆导管(2)中学化学中温度计的作用有:①测定溶液温度,②测定________温度。

(3)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检验该气体产物:方案Ⅰ,不能检验________;方案Ⅱ,能检验________。

(4)乙同学认为制乙烯过程中,可能有CO产生,他在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面连接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是否有一氧化碳生成。

①乙同学应在甲同学设计的________(填“方案Ⅰ”、“方案Ⅱ”或“方案Ⅰ和方案Ⅱ”)的装置后面连接该装置;②A瓶装的试剂是________;③B的硬质试管中装入________,确认有一氧化碳生成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解析:(1)不加碎瓷片、没有垫石棉网、先熄灭酒精灯等不正确的操作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2)温度计可测溶液温度和蒸气温度,如石油蒸馏用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

(3)方案Ⅰ,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只能检验二氧化硫、乙烯,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方案Ⅱ,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同时与二氧化硫和乙烯反应,故该方案只能检验二氧化硫,不能检验乙烯。

根据新信息可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将乙烯氧化成二氧化碳,所以该方案不能检验原气体产物中是否有二氧化碳。

(4)检验原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关键是除去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并检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是否除净。

方案I的装置有除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装置,并能检验是否除净,乙烯对检验一氧化碳没有影响;方案Ⅱ无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除净装置。

A装置用于干燥气体,应装浓硫酸;B装置中可以装氧化铜或氧化铁;C装置用于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尾气用气球吸收。

若有一氧化碳生成,则可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色(或红色粉末变黑色),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1)BCE (2)蒸气(3)二氧化碳二氧化硫(4)①方案Ⅰ②浓硫酸③氧化铜(或氧化铁) 黑色粉末变红色(或红色粉末变黑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5.(8分)现有A、B、C三种烃,其球棍模型如图:(1)等质量的以上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2)同状态、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耗去O2的量最多的是________;(3)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最多的是________,生成水最多的是________。

(4)在120℃、1.01×105Pa下,有两种气态烃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________。

解析:据球棍模型可知A为CH4,B为C2H4,C为C2H6。

(1)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中的yx依次为41、42、62,故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CH4耗氧最多;(2)等物质的量的烃C x H y完全燃烧时,(x+y4)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CH4、C2H4、C2H6的x+y4依次为1+44=2、2+44=3、2+64=3.5,故同状态、同体积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C2H6耗氧最多;(3)n(CO2)=n(C)=1161、128×2、130×2,128×2最大,故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C2H4生成的CO2最多;n(H2O)=12n(H)=12×116×4、12×128×4、12×130×6,12×116×4最大,故等质量的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CH4生成的H2O最多。

(4)温度≥100℃条件下,当烃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时,该烃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三种物质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的烃为CH4、C2H4,故答案为CH4、C2H4,即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