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变动的差异分析_基于区域及行业视角_王恕立

合集下载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然而,不同地区的服务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对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RTFA(Relati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pproach)法是评估经济单位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利用它来分析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可以为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中国各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服务业生产效率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企业规模等;(3)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RTFA法,具体如下:(1)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中国服务业总体生产函数,以不同地区服务业总产值为因变量,将服务业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分解服务业的生产总要素生产率;(2)分析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企业规模等变量;(3)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模型的估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各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1)得出各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与理论考察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RTFA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数据准备与处理阶段(2个月),主要是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清洗;(3)建模和分析阶段(4个月),主要是构建RTFA模型,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4)结果呈现与政策建议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分析,并从政策层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王恕立胡宗彪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

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TFP 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服务业TFP 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效率改进,进入21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但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

同时,中国服务业TFP 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与工业(制造业)行业对比,服务业TFP 增长是滞后的。

2010年与1991年相比,TFP 及技术效率增长的行业间异质程度有所下降,而技术进步却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

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服务业企业资源配置的异质影响,以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关键词: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变迁行业异质性序列DEA*王恕立、胡宗彪,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430070,电子信箱:wangsl@whut.edu.cn ,hzb2008@whut.edu.cn 。

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文责自负。

一、引言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以及就业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23.9%和12.2%上升到2010年的43.1%和34.6%。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发展仍存在三低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人均增加值均较低(程大中,2003);与国内制造业企业相比,服务业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效益也较差(刘培林、宋湛,2007)。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

中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研究作者:纪明辉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3年第11期纪明辉(吉林省社会科学院软科学所,吉林长春130033)摘要在中国服务业发展增速较快的同时,伴随着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的日趋严重。

1993 年~2010 年,全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省际差距经历了一个逐渐扩大,在高位又略有下降的过程。

Theil 指数对服务业发展差异来源的分析显示: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很小,中国服务业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省际差异。

落后地区要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应在以下方面努力:进一步推动城镇化进程、推进市场化进程、加强人才培训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加大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关键词服务业;地区差异;劳动生产率;城镇化;市场化中图分类号 F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3)11-0058-05一、引言与文献综述自1992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加快发展服务业成为我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导向。

我国以及各地区服务业发展增速喜人,但与此同时,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成为困扰我国服务业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

很多学者注意到服务业发展的地区差异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考察服务业的地区差异。

早期从服务业发展的绝对水平和增长速度上考察的比较多。

如顾乃华专门就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指标选择的是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结论是我国省际之间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差异在1980年~2000 年间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并从后发优势、地理位置和政策倾斜的差异来解释服务业发展地区差异的原因。

[1]但其研究区间为1980 年~2000 年,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了。

随着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逐步提升,很多学者使用不同方法计算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后再比较地区差异。

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

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
9 3年 的 0 7 1上 升 到 2 0 .5 0 7年 的 0 8 2 .1 。 直至 】9 92年 中共 中 央 国 务 院 颁 布 《 于 加 快 发 展 第 三 产 业 1 9 关 服 务 业 技 术 效 率 的 区 域 差 异 是 目前 中 国 服 务 业 区 域 差 的 决 定 》 , 国 服 务 业 长 期 被 忽 视 的 状 态 才 得 到 根 本 性 的 后 中
所 谓 产 业 承 接 集 中 区“ + 3 发 展 模 式 是 指 省 直 管 集 中 l ” 走 可持续发展 道路 , 设 生态 产业园 区。 建 区 以 区 内 的一 个 省 直 建 园 区 为 发 展 核 心 , 大 投 入 , 点 开 加 重 发 , 行 快 速 发 展 ; 个 市 直 建 园 区 为 三 根 发 展 支 柱 , 点 要 素— — 再 生 产 品 ” 过 程 来 组 织 生 产 , 态 产 业 园 区 内 不 先 三 重 的 生 形 完 善 产 业 承 接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 强 与 省 直 建 园 区 进 行 产 业 同产 业 或 企 业 之 间 存 在 着 物 质 和 能 量 的 交 换 和 互 动 , 成 加
NO .23, 201 0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n ut d r ui s T aeId s y ns r
21 第 2 O O年 3期
我 国服 务 业 技术 正
( 南农 业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 东 广 州 5 0 4 ) 华 广 1 6 2 摘 要 : 用 随 机 边 界 分 析 方 法 , 用 面 板 数 据 , 析 了 1 9 —2 0 利 使 分 9 5 0 7中 国服 务 业 技 术 效 率 的 外 生 变量 影 响 及 区 域 差距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和服务生产率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是指服务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产业关联反映了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研究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服务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服务业生产的附加值与投入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之比。

服务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提高服务生产率是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产业关联和服务生产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服务业的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有益参考,推动我国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服务业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还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影响面广,其生产率提升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产业结构升级: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转移: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纳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出口规模、出口地理方向与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

出口规模、出口地理方向与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

国际贸易出口规模、出口地理方向与中国服务业企业生产率*———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杨晨韩庆潇内容提要文章利用Levinsohn-Petrin 方法,测度了2004 2013年中国服务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出口贸易及出口地理方向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动态面板的GMM 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

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企业可以通过出口获取生产率的提升;从所有制和区域层面上看,出口对国有和东部地区服务业企业的生产率提升作用更为明显。

进一步研究表明,向低收入国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向高收入国家出口反而带来了生产率的降低。

关键词出口贸易出口地理方向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全球服务价值链的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1CJL066)。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当前,全球经济已逐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世界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服务业的发展正成为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就业结构调整以及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前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速度,保持服务业的高增长是很有必要的。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表明,生产率的提高是最终影响服务业增长的决定要素(Hoekman 和Matto ,2012;夏杰长等,2010)。

然而,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均较低;与国内制造业企业相比,服务业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效益也较差(刘培林和宋湛,2007)。

因此,王恕立和胡宗彪(2012)指出,对于中国发展相对滞后的服务业而言,除了要依靠传统要素的投入外,更应该依靠技术要素的投入和生产率的提高。

目前相比较工业(制造业)行业中国服务业TFP 的增长仍然是滞后的,并没有真正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因此,对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发展服务业的关键是如何充分提高企业生产率,促进服务业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崔日明和张志明,2013)。

中国区域生产率的变动及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研究

中国区域生产率的变动及分解——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的实证研究
3 0个 省 ( 自治 区 、 辖 市 ) 直 的技 术效 率 、 技术 进 步 及 Ma 先 将该 指数 应用 于生 产率 变化 的测 算 .此后 与 C a e 等 l m一 hi s n q i 生产率 指数 , 出 中国全要 素 生产 率增 长 N ̄ ggN us t 得 / , 建 立 的 D A理论 相 结合 .在 生 产率 测算 的应用 上 日益广 E
一2 1 年 第 9 00 期
一现代 管理科 学
一名家 观察
中国区域生产率的变动及分解 基于 M 生产力指数的实证研究 mq i a s l ut
●徐 杰 杨 建 龙
摘要: 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运用 DA下的 M lq it E am u 指数方法测算并分解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系建立以来的 S

的模型 。其本 质 是先 利 用 统计 数 据来 确定 D A有效生 产 E
生产 前沿 面 上 。通过 比较 非 D A有 效 的决策 单元 “ 离 ” E 偏 D A有 效 生产 前 沿 面 的程 度 来评 价 各决 策 单元 的相对 效 E
39 .%的增长 可以解 释 中国改 革初 期超 过 4 %的经济 增长 。 前 沿面 . 0 再把 非 D A有效 的决 策 单元 影射 到 D A有效 的 E E
年 间 中国经 济增 长的 3 %~ 8 wol a k 19 ; d i 0 5 %( r B n .9 7 Mad. d 具 有 多个 “ 入 ” “ 出” 决 策单 元 ( U 相对 有效 性 输 和 输 的 D M)
sn 19 ) u& K a (9 7 发 现 , 要 素生 产 率 以年 均 o ,9 8 。H h n 19 ) 全
进人 2 世 纪 以来 ,随着 能源 与 环境 问题 的约束 日 1 趋 会 中某 种投 入 的“ 术 有效 ” 规模 有效 ” 技 和“ 。 2 0世 纪 9 0年代 国际 上 流行 的 Mamq i 生 产率 指 数 l us t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DOI:10.13546/ki.t j y j c.2020.22.020 (----------—-------------------经济实证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李晓慧,刘满成(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基于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并对服务业T F P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 F P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服务业TFP 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全 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TFP增长高于消费服务业。

从影响因素看,起 点因素、资本密集度等是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2-0091-04〇引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服务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 展和新突破,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在优 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就目前 而言,仍然存在着总量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效率和生 产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成为目前 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中国服务业 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增长和产出效率还存在 较明显的差异,行业增长的非均衡性是影响服务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真 实衡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分析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生 产率的差异,找出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对认识和理解中国服务业发展效率的特征和趋势,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也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M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 至 关重 要

本 文 第 二 部 分 是 相 关 研 究 文 献 综 述 第 三 部 分 是研 究 方 法 介 绍 和 数 据 处 理 过 程 第 四 部分 分 析
; ;
中 国 服务 业
T FP
变 动 的 区 域 和 行 业差 异 第 五 部 分 是 研 究 结 论 和 政 策 启 示


Kr u gm a n
1
9 9 4

通 过对 中 国 经 济 增 长 的 研 究 得 出 中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主 要 是 资 源 投 人 的 结 果 而 非 生 产 率 的


提高

为 了 探究
K ru g m a n
的 论 断 许 多 学 者 从 宏 观 经 济 总 体 和 产 业 层 面 展开 了 丰 富 而 深 人 的 研 究


7 9




技 术效 率贡 献 的作 用
微弱

1

8


王恕立 等
1

2 0
2 0
1
2

运用序 列

m qui s t
生 产率 指 数 法 采 用 中 国 服 务 业 行 业 面
、 、

板 数据 测 算 了 中 国

9 9 0

1
0
年 细 分行 业 的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技 术 效 率 技 术 进 步 增 长 率 结果 显
、 (
11 1





4 3 0 0 7 0

电子 信 箱
9

w a n g s l @ W h u t


du


cn



en gz e we


9 8 6


1
6 3

<;
0
刘 军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国 际 贸 易 学 院 邮政 编 码
FDI
03 0 0 0 6

电子信箱

, ,

2 0 0 3

所谓的

三低

现 象 至 今 仍 然 存在


传 统 内 生 经 济 增 长 理论 表 明 增 加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人 和 提

高 生 产 率都 可 以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但 由 于 边 际 报 酬 递 减 规律 的 存 在 仅 靠 增 加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入 来 促 进

示 中 国 服务 业 然而
T FP
增 长 表 现 出 了 较 大 的 行 业异 质 性 进 人

“ ”
2
1
世 纪后 中 国 服 务业
TF P
增 长 的 主导
因 素 在 于 技术 进 步 提 高


于 环境 污 染 问 题所 产 生 的

坏 产 出 的 存 在 传 统 的 全要 素 生 产 率 已 经 不 足 以 准 确 反
纪 可 持 续发 展 面 临 的 资 源 与 环 境 制 约 已 经 成 为 经 济 发 展 的 硬 约 束 庞 瑞 芝


当 前 关 于 服 务 业 全要 素 生 产 率 的 研 究 中 几 乎 都 没 有 考 虑 到 服 务 业 部 门 的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同 时 与 未 考虑环 境 因 素 的 服务业


比较分析

研究表
中 国
服务业
T FP
增长 表现 出
TFP 的

较大 的

域和行
未考 虑 环境

因 素的
传 统测 算方 法 显 著 高估


服务业
增长 率 及其对 服 务
中 出

业 增 长 的 贡献 环境 因 素 对服 务业 增 长 绩 效存 在影 响

污 染 问 题 纳 人 服 务 业 生 产 率 的 研 究 框架 体 系 当 中


但 必 须 看 到 在 加 快 中 国 服 务 业 发展 的 同 时 如
, ,
何控 制 环 境 污 染 促 进 服 务 业 经 济 的 可 持 续发 展 和 增 长 已 经 成 为 了 不 容 忽 视 的 问 题
1
4
1
9
1

1
6 3

< !
0
1
1
1

本文得到 国 家社科基金项


我国
服务业双向
互 动 发 展 机 制及 生产 率 效 应 研 究




1
3
B JY 0 0
8

和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 划 基金项


基于对外 直接投 资的企业 经营
要 素 流 动 机 理 及模 式 研 究
1
2
Y JA7
出现

Ha


u & V e ema n

2 0 0 0


鉴于 此 本 文将 环 境 因 素 纳人 生 产率研究 体 系 运 用
, ,

Ma

mqui s t

Lu e n b e r
ge r
指 数法 采 用 中 国

2 0 0 0
2 0
1
2
年 的 服 务业 省级 面板和
2 0 0 4
9 0
1
3 8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助

感 谢 匿 名 审 稿 意见 但 文 责



7 3
王恕立等

中 国 服 务 业 生 产率 变动 的 差 异 分 析
改革与战略投稿邮箱 ggyzl5@

未 考 虑 环 境 因 素 的 服务 业 生 产 率 进 行 对 比 分 析 阐 述 了 纳 人 环 境 因 素 后 产 生 差 异 的 特 征 性 事 实 以
间 的 不 均 衡 发 展 现象 十 分 明 显 服 务 业 生 产 率 在 细 分 行 业 之 间 和 区 域 之 间 的 异 质 性 表 象 也 非 常

突出

与 此 同 时 环 境 污 染 问 题 也 得 到 了 广 大 学 者 的 密 切 关 注 环 境 污 染 对 于 传统 全 要 素 生 产 率 的 影

的 巨 大 技术 潜 力
2

刘 兴凯等

2 0
1
0

的分析显示
0

1

9 7 8
8

2 0 0 7
年 中 国服务 业

T FP
年 均增 长 率 为

5


技 术效 率 和 技 术 进 步 增 长 率 分 别 为
1
7


1



杨向 阳
2 0
1
2

采用



c ks
M o o rs

ee i i

引 入考 虑




1
出 的 M al m q u
2

st

指 数法分别 测 算

2 0 0 0
2 0
1
2

3
1
个省市和
2 0 0 4

2 0
年服 务业 细 分
TF P 区
行 业 的服 务 业 全 要 素 生产 率
和 行 业差 异 进 行
业异 质性


TF P )
变 动情 况




本文摘自改革与战略 位紿 ^ 金

2 0
1
5
年第
8

中 ?
臌务
此 法 产

率变韵的差弄今祈

基 于 区 域 及行 业 视 角
王恕立
滕 泽伟


内 容 提要
Lu e n b e r
g er

本文将环境
因 素 纳 入生
了 中
产 率研 究体 系

服 务 业 发展过 程
现了 浪费 资 源
和破 坏 生 态 环 境 的 粗放 型 增 长

服 务业
T FP
增 长 的 源 泉 主要是 技 术进 步 通 过提升技 术
效 率 来 促 进服 务 业 增 长 还 有 很 大 的 余地

关 键词 服 务 业 生 产 率

环境约 束



产 出
异质 性




1
统计 资 料 显 示 中 国 服 务 业 增 加 值 占

G DP
2 0
1
的 比重 和 服 务业 就 业 比重 分 别 由
2
9 7 8
年的
2 3


9


1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