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资料
智能化设计说明范文

智能化设计说明范文智能化设计是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智能化设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实现产品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
在智能化设计中,通过传感技术、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产品的自动监测、自动控制和自动修正。
智能化设计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
信息技术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讯与网络技术等。
传感器能够对产品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存储、处理和分析,并提供给智能控制系统使用。
通讯与网络技术能够实现智能设备之间和人机之间的实时通讯和数据交互,实现对产品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智能化设计的核心是智能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技术包括自适应控制技术、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等。
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够根据产品的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使产品能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模糊控制技术能够模拟人类专家控制规则,处理模糊不确定信息,实现对产品的精确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能够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实现对产品的智能化控制和学习能力。
智能化设计的优势在于提高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通过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产品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产品的运行效率和生产效益。
智能化设计还能够使产品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设计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工业领域,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医疗领域,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病人的远程监测和健康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在家居生活中,智能化设计可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远程操控,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居住环境。
智能化设计还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技术问题,包括传感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提高、智能控制算法的研发等。
智能化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1.建筑概况:本工程为新院区建设项目,工程位于新华路与朝阳街交叉口的西南角,与老院区紧邻。
本次设计为医院新建医疗综合楼,建筑面积为47932。
98平方米,建筑物总高度:门急诊楼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建筑高度15。
050m病房楼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建筑高度40.550m(不含屋顶设备层),建筑物总高44.250m (女儿墙个高度)。
工程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一层局部为常6级人防物质库。
二、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供本工程项目有关结构、装饰、电气、设备等图纸。
2、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标准和规定《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4—2000《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199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会议系统的电及其音频性能要求》 GB/T15381-1994《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 GB50375-200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13《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 CECS 182:2005《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测量规范》 GB50525—20105.其他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标准。
智能化设计说明

**地块智能化设计说明目录第一章 **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 - 2 -1、工程概况................................................................................................................................... - 2 -2、设计思想................................................................................................................................... - 2 -3、各子系统的构成....................................................................................................................... - 2 - 第二章各系统分项设计............................................................................................................... - 3 - 1、安全防范子系统....................................................................................................................... - 3 -1.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 - 3 -1.2 周界防翻越报警系统 ..................................................................................................... - 4 -1.3 可视对讲系统 ................................................................................................................. - 6 -1.4 电子巡更系统 ................................................................................................................. - 7 -1.5 电梯控制系统 ................................................................................................................. - 9 -2、信息管理子系统....................................................................................................................... - 9 -2.1 停车场管理系统 ............................................................................................................. - 9 -2.2 背景音乐系统 ............................................................................................................... - 11 -2.3 电子公告系统 ............................................................................................................... - 13 -2.4 多媒体信息箱系统 (16)2.5 电梯多方通话系统 (18)2.6 物业管理系统 (19)2.7 水表远程抄表系统 (20)3、机房工程 (20)3.1 防雷接地系统 (20)3.2 UPS后备电源系统 (24)第一章 **智能化系统整体设计1、工程概况**小区分为两期,一期是住宅,项目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室***平方米,一期包括多层5幢,高层4幢,单体别墅11幢和联体排屋8幢。
建筑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方案设计说明

建筑智能化工程各子系统方案设计说明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编制人:审批人:编制时间:目录一、工程概况 (3)二、设计依据 (3)2.1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 (3)2.2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3)三、设计范围 (3)四、各子系统设计说明 (4)4.1 视频监控系统 (4)4.2 公共广播系统 (5)4.3 电子巡更系统 (6)4.4 停车场管理系统 (6)4.4.1车行管理系统 (6)4.4.2人行管理系统 (7)4.5停车场管理系统 (7)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二、设计依据2.1 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2.1.1 经甲方确认的建筑设计文件;2.1.2 经甲方确认的由水暖专业及电气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2.2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2.2.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2.2.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2.2.3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15;2.2.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2.2.5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2.2.6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2.2.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2.2.8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T 2887-20002.2.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2.2.11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2.2.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2.2.1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2.2.14 其它有关国家及地方的现行规程,规范;2.2.15 建设部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版)。
三、设计范围根据业主要求及项目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智能化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如下:1、视频监控系统;2、公共广播系统;3、电子巡更系统;4、停车场管理系统;5、室外管网系统。
智能化(弱电)设计说明

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概况:略2.各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3.甲方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4.中国人寿研发中心项目二期地块初步设计文件;5.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有关规范:略二、设计范围:1.本设计包括中国人寿研发中心二期工程D座的以下内容: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2)公共广播系统;3)有线电视系统;4)固定通信系统;5)安全防范系统(含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及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查系统)6)综合布线系统;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8)移动通信信号覆盖系统;9)计算机网络系统;10)数字会议系统;11)无线对讲系统;12)停车场管理系统13)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14)快速通道系统15)系统防雷与接地;2.中国人寿研发中心总体规划:一期工程E05研发中心A座设置模块局及电视前端,F04研发中心B座设置了模块局及外网的核心,F05数据中心设置了智能化监控中心及内网、控制网的核心。
3.二期工程规划:E09研发中心D座电话外线分别引自E05研发中心A座及F04研发中心B座地下一层模块局,101研发中心E座电话外线引自研发中心D座DID机房。
外网外线上联研发B座办公网核心交换机,统一上联;电视光纤外线自E05研发中心A座地下一层市政外线引入;内网上联自F05数据中心地下一层总控中心东西两侧的模块机房;二期工程的BA、SA、FA等智能化子系统集成后,信号上传至F05数据中心一层消防安保监控室;二期工程E09研发中心D座101研发中心E座分别设置各自独立的智能化子系统。
二期工程E09研发中心D座个智能化子系统预留三期工程的设备接口和容量,待三期建成后为一个整体。
二期工程的BA、SA、FA等智能化子系统通过控制网络将信号上传至F05数据中心一层消防安保监控室。
4.移动通信系统,由电信部门负责设计、安装。
5.本工程电信分界点为电信机房总配线架处。
6.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院负责审核及与其它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界面设计说明

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界面设计说明一、概述智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界面设计旨在提供一个直观、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帮助用户更方便地掌控智能建筑系统的各项功能。
设计要求以用户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使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了解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运行情况。
二、界面设计原则1.简洁直观:界面设计应尽量避免冗余和复杂的信息展示,保持界面的简洁直观。
通过清晰的布局和明确的标识,使用户能够快速找到所需功能。
2.一致性:界面设计需要保持一致性,使用户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进行切换时不会感到困惑。
相似的功能应具有相似的操作和展示方式。
3.可拓展性:界面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功能的智能建筑系统。
在界面设计中预留一定空间,方便后续添加新功能。
4.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可视化方式展示系统的状态和指标,使用户能够快速理解系统的工作情况。
同时,提供清晰的报警和异常提示,帮助用户及时处理问题。
5.可定制性:界面设计应提供一定的可定制性,允许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
例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设置常用功能的快捷方式。
三、界面布局1. 头部导航栏:位于界面的顶部,展示系统的logo和导航菜单,方便用户进行功能切换。
2.侧边栏:位于界面的左侧或右侧,显示系统的主要功能菜单,通过点击菜单项来切换至不同的功能模块。
3.主工作区:位于界面的中间,用于展示当前功能模块的实时数据和操作界面。
该区域应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方便添加和切换不同的功能模块。
4.底部状态栏:展示系统的主要指标和报警信息,提供异常情况的快速提示,并提供相关操作入口。
四、界面样式1.配色方案:选择简洁明亮的配色方案,保证用户在界面上的文字和图标清晰可见。
避免过于花哨的颜色和背景图案,以免干扰用户的视觉感知。
2.字体和图标:选择适合阅读和识别的字体和图标,确保用户能够清晰地看到所需的信息。
3.图表展示:使用直观的图表和图像展示系统的状态和数据变化,使用户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系统的运行情况。
智能化设计计划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智能化设计计划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智能化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方法,旨在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和设计思维,提高设计流程的效率和质量。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个性化、定制化设计的追求,智能化设计将成为未来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
本篇文章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智能化设计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首先,我们将概述智能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介绍其与传统设计方法的区别和优势。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智能化设计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分析其带来的具体效益和挑战。
最后,我们将展望智能化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推动智能化设计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旨在促进智能化设计在各个行业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相信,智能化设计能够为各类设计工作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设计效率和品质,并推动创新的发展。
无论是工业设计、建筑设计还是软件开发,智能化设计都将成为设计师和企业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所包含的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端,用来引入主题并概述文章内容。
它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
首先,概述部分会简要介绍智能化设计计划书的背景和意义,说明为什么进行智能化设计,并阐明其优势和应用范围。
这部分可以让读者对整篇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说明整篇文章的组成和安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引言部分引入主题,并在正文部分阐述三个关键要点。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并给出一些建议。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写作目的。
本文的目的在于全面介绍智能化设计计划书的背景、要点和建议,使读者能够了解智能化设计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应用相关方法和原则。
综上所述,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要点引入主题,正文部分包括三个关键要点的阐述,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展望未来并给出建议。
弱电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说明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说明一、设计范围1、智能化专网系统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3、楼宇可视对讲系统4、出入口门禁控制系统5、电子巡更系统6、停车场管理系统7、背景音乐系统8、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9、保安无线对讲系统10、无线WIFI系统11、POS系统12、酒店自助系统13、电梯梯控系统14、智能照明系统15、能耗计量系统16、车位引导系统17、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9、联网型温控器系统20、客流统计摄系统21、机房工程与防雷及接地系统二、系统说明与配置1、智能建筑专网系统本系统仅服务于智能化系统,是智能化系统的基础承载网络,具体承载的智能化系统有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楼宇可视对讲系统、门禁控制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背景音乐系统等。
根据项目需求,本次设计采用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三层网络构架,中心机房设置于消防控制室,系统建成后需由运营商接入宽带网光纤,具体带宽根据实际网络流量,后期由弱电承包商及物业公司确定。
智能建筑专网系统要求具备较强的稳定性、扩展性,系统采用企业级网络设备。
智能建筑专网内的每个智能化系统划分一个VLAN进行管理,水平采用UTP CAT5e网线,接入交换机到汇聚交换机使用UTP CAT6网线,主干采用单模光纤进行传输。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采用数字型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于智能建筑专网系统建设。
采用1080P 高清红外网络摄像机,高空抛物摄像机500W像素,录像时间2个月,对主要通道、重要区域、建筑物出入口(人行/车行)、车库及电梯轿厢进行监控。
按当地公安要求在小区出入口安装高清摄像机(500万彩色转黑白摄像机),配云硬盘NVR,视频信号上传公安指定机构;a.室外主要出入口及主要干道设置枪型摄像机;b.地下室车库车道设置枪型摄像机;c.各栋楼电梯厅、大堂、公共走道等重要区域设置半球摄像机;d.各栋楼电梯轿厢设置电梯专用摄像机;e.裙楼商业采用枪型摄像机和半球摄像机。
f.总平采用枪型摄像机,重要路口采用球型摄像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由一栋办公楼和购物中心组成,其中办公楼部分高度为25层,购物中心部分主体为3层,局部5层,地上总建筑面积为73892.97平方米;地下建两层停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1374.8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为21374.80平方米。
弱电机房、信息机房均设在地下一层。
二、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0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 -9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2004《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 -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200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建筑设计图纸及资料三、设计内容本方案设计包括以下十个系统:1)综合线槽2)综合布线系统3)语音通讯系统4)计算机网络系统5)有线电视系统6)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7)信息发布系统8)无线对讲系统9)公共广播系统10)电梯五方对讲系统11)远程抄表系统12)机房工程四、综合线槽弱电系统设置一套200mm*100mm的水平线槽,地下一层水平线槽互通,主干线槽设置为400mm*100mm,地下一层从各个弱电竖井至通信机房设置为400mm*100mm。
供电部分在地下一层从信息机房到各个弱电竖井设置一套100mm*100mm的水平线槽,用于敷设220V电源电缆,实现弱电设备的UPS集中供电。
主干线槽设置为100mm*100mm。
远程抄表系统从弱电竖井到本层电表房(或强电竖井)设置一套100mm*50mm的水平线槽。
公共广播系统在地下一层从消防控制室到各弱电竖井敷设一套50*50的线槽。
电缆线槽、桥架敷设宜高出地面2.2m以上。
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得小于50mm。
水平线路(除图中注明外)均采用沿吊顶内金属线槽敷设,无线槽处穿钢管敷设到位。
线槽穿墙及楼板处,电缆井、管道井与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用防火材料密闭封堵。
五、综合布线系统本系统将语音和数据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
本系统由市政引来通讯光缆进入地下一层的通信机房。
系统包括外网(语音点、数据点、无线网络点)和设备网(视频监控点,LED信息屏点)2套物理隔离的网络。
系统设计在商业和办公部分每户设置1个弱电箱,箱内安装数据、语音、电视各一个信息点,电话网络插座的设置由二次装修布置。
根据TIA/EIA568-A水平线独立应用的原则,布线系统共设计容量为1167个信息点。
语音信息点354个、数据信息点381个、无线AP点46个、视频监控点410个、LED显示屏10个。
布线系统垂直干线采用光缆和大对数电缆,5层影院机房预留2根6芯多模光缆,水平配线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电缆,水平布线长度不应超过90m。
根据信息点分布和信息机房位置,系统共设置13个管理间,管理附近区域的信息点,系统设备间设置在B1层信息机房内。
六、固定语音通信系统本系统在商业办公部分设置10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满足物业使用。
程控电话交换机设置在地下一层通信机房布线系统机柜内。
七、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共设置2个网,物理分离为办公外网、设备网。
每套数据网络总体上考虑采用二层、星型的全冗余路由拓扑结构,即:核心层、接入层。
便于网络的可靠运行、高效管理和业务扩展,并为今后日常化经营建立坚实的数据通信平台。
设备网采用双核心结构,接入层交换机光纤双上联核心交换机。
系统在商业部分设置了无线接入设备,以无线的方式为这些区域提供信息接入服务。
八、有线电视系统有线电视信号接自市政有线电视网,采用邻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4±4dB。
图象清晰度在四级以上。
电视信号经过放大、处理,传输至各用户。
有线电视系统采用分配、分支网络,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
竖井内电视分支分配器箱底距地1.4m明装。
竖井以外的分支分配器箱安装在吊顶上50mm.此处吊顶应预留检修口。
无吊顶处距顶板300mm。
主干电缆在竖井内沿金属桥架敷设。
系统共设置354个终端。
九、安全防范系统9.1视频监控系统系统采用数字监控技术,在监控现场设置130万像素数字摄像机,数字视频及控制信号传输至楼层弱电竖井接入以太网交换机,控制中心位于地下一层,存储设备、控制设备、管理设备及显示设备接入核心层交换机。
在地下车库、地下及裙楼电梯厅和楼梯厅、大楼主要出入口设置具有红外功能的数字枪式摄像机,在大厦周边、裙楼开放区域设置具有红外动能的快球摄像机,在办公区楼道设置具有红外功能的数字半球摄像机,在电梯轿厢内设置小半球摄像机,共设置摄像机403台。
系统通讯采用双核心网络,核心交换机采用千兆光纤接口与接入交换机互联,接入交换机提供百兆电接口连接摄像机,核心交换机提供千兆电接口和光纤接口连接控制设备及存储设备。
本网络主要用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联网,同时可以为其他智能化系统提供传输平台。
系统由控制中心的UPS集中供电,摄像机采取POE供电方式。
系统配置管理服务器及工作站,采用集中存储模式,把所有录像按照25帧/路/秒、4M码流存储30天,显示系统采用8块46寸LCD屏幕无缝拼接。
9.2入侵报警系统系统采用现场总线通讯模式,由报警主机及周边设备、防区扩展设备、现场探测设备组成。
在大楼的主要出入口、所有楼梯/电梯口设置被动红外探测器,共计设置探测器171台,每台探测器为一个独立防区。
在楼层弱电竖井设置8防区扩展模块,用于连接现场探测器。
在控制中心设置大型报警主机,可单机扩展至250个防区,采用操作键盘和图形工作站双重管理。
由于每台探测器的安装位置附近都设计了摄像机,本系统可与视频监控系统进行联动,当有报警发生时,控制中心的监视器上会自动弹出现场图像。
系统由控制中心UPS集中供电。
4.3电子巡更系统系统采用离线式管理模式,在大楼各层的公共区域设置巡更点,保证巡更线路可以覆盖大楼所有重要区域,共计设置巡更点134个。
系统采用图形工作站管理巡更记录。
9.3停车场管理系统本项目停车场管理系统采用RS485+TCP/IP的通讯模式,保证高效的传输速率;同时可以在停车场内部墙壁上设置手机二维码,利用手机网络接入到相应服务器,调用当前停车场内部分布图,查询自己车的所在位置。
系统采用网络架构,可以随时进行局部扩容,为将来的空间发展带来便利。
停车场管理系统分为三部分:停车场出入口管理、车位引导与显示、中央收费管理。
停车场出入口管理:在商业中心的地下停车场的两个通道处各自设置一套出入口道闸,进行车辆的出入管理,实现每个车辆出入口都能够同时进出车辆,并配置远距离读卡器、临时卡吞吐机,供散户与长期租户使用。
在每个通道上方设置车牌自动识别仪,用于进行车牌识别,智能化图像对比,免除人工对比查看的繁琐。
车位引导与显示:在广场地下停车场内部每个车位上方设置超声波车位探测器与车位指示灯、出入口处设置LED显示屏;其中车位引导单元与车位探测器、指示灯通过RS485协议,连接入车位引导单元(控制器)。
按照地下防火分区内车位实际数量,每个区域设置两台车位引导单元(控制器),实时显示车位的详细信息,及时为车主和管理人员提供相关信息。
车位引导单元(控制器)上行信号采用TCP/IP协议,汇入每层弱电井接入到计算机网络,传递相关数据到该系统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存储、显示等。
其中车位引导单元完全可脱使用,及时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数据显示仍然能够正常运转。
中央收费管理:在停车场内部,设置中心管理收费站,便于缓解传统出入口处车辆拥堵的现象,车主在停车场内部缴纳费用后可自行离开,在内部车辆较多时刻,还可采用手持收费机,缓解客流的高峰。
其中中央收费出放置出入口管理十、信息显示及多媒体查询系统在大楼外墙影院区域设置一台15米*10米的全彩LED显示屏,用于发布建筑相关信息,管理主机设置在弱电机房。
大屏采用挂墙安装方式。
在每个商业主出入口的两侧各放置一台触摸查询机,管理服务器设置在弱电机房。
每个出入口处布设两个数据信息点用于系统通讯。
十一、无线对讲系统无线对讲系统采用400兆数字无线对讲系统,覆盖范围包括赛格广场地下室和地面各楼层。
系统设置1台数字中转台及室内覆盖设备, 20台带屏数字常规无线对讲机,用于物业、安保、清洁等部门,满足有关岗位人员移动通信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及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系统基站机房设置在地下一层通信机房。
室内天线吸顶安装。
系统覆盖率95%以上(含对应的地下室,重点机房、重点区域必须100%覆盖)。
覆盖区域内场强信号大于35vu/m,建筑红线外小于33vu/m(或按项目当地规定要求);十二、公共广播系统本套公共广播系统功能包含背景音乐、公共广播、紧急广播。
采用智能化公共广播主机,模块化设计,系统可以随时进行扩容。
本套公共广播系统按照楼层及其现有消防分区进行划分共计划分为三十九个分区:其中写字楼每个楼层一个分区,商业楼融合消防分区进行划分,公共广播主机房设置在消防控制室。
其中写字楼六层以上共计20个分区,商业楼11个分区,地下停车场8个分区。
扬声器:在写字楼、商业楼等有吊顶处采用3W的吸顶喇叭、每隔6到8米布放一只喇叭;在无吊顶处的长直走廊处,采用3W的壁挂喇叭;在大厅等大空间室内范围采用6W的壁挂喇叭;在地下停车场内部采用指向性强的30W号角扬声器。
音源:由呼叫话筒,远程呼叫站、CD播放机、录音底座、数字调谐器组成。
功率放大器:根据需要采用八通道60W功率放大器(内含一路备用功放模块)、与双通道120W、250W 功率放大器,主功放与备用功放之间采用主备功放切换器进行连接,可实现自动/手动切换,防止功放损坏时,造成音源传输不必要的延迟。
广播主机:采用模块化智能广播主机,自带四十路广播分区矩阵模块;四十路消防信号输入,一路输出信号;含有定时、强切等模块,可全区寻呼、自选寻呼、编组寻呼等。
十三、电梯五方对讲系统在弱电控制室和者值班室设置对讲主机,供值班人员使用;在每个电梯机房内部设置对讲分机、分机电话,对讲分机到电梯内部设置轿厢通话器、紧急按钮、电梯底部设置底坑通话器、顶部设置轿顶通话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