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合集下载

电磁波分布范围及使用详细介绍

电磁波分布范围及使用详细介绍

电磁波分布范围一、广义的电磁波范围波长(cm)频率(Hz)无线电波>30<10^9微波30~0.11×10^9~3×10^11远红外0.1~5×10^-33×10^11~6×10^12中红外6×10^-3~2.5×10^-46×10^12~1.2×10^14近红外 2.5×10^-4~7.8×10^-5 1.2×10^14~3.8×10^14可见光7.8×10^-5~3.8×10^-5 3.8×10^14~7.9×10^14近紫外线 3.8×10^-5~2×10^-57.9×10^14~1.5×10^15远紫外2×10^-5~10^-6 1.5×10^15~3×10^16χ射线10^-6~10^-83×10^17~3×10^19γ射线<10^-8>3×10^19二、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

紫外线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在8×10^14到3×10^17赫兹之间。

紫外光被划分为UVA:波长范围400-315nm、UVB:波长范围315-280nmUVC:波长范围280-190nm红外线为波长大于780nm的光波。

从频率划分:可见光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是3.9×10^14到7.7×10^14赫兹,紫外线的波段频率范围大致是8×10^14到3×10^17赫兹之间,而红外线波长的范围大致是3×10^11到约4×10^14赫兹之间三、电磁波与机械波电磁波与声波,水波是两类不同性质的波声波,水波:属于振动波,靠声源的振动,带动介质的振动而传播振动能的.形成的是一个疏密相间的波状态.波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称之为频率,波状态中介质疏密相间的距离,称之为;波长,声波按照频率分为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学习资料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学习资料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电磁辐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磁辐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磁辐射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解释以下名词术语1.(1)等效辐射功率:答:①在1000 MHz 以下,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对半波天线而言的天线增益的乘积。

〔天线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信号的功率密度之比。

它定量地描述一个天线把输入功率集中辐射的程度。

〕②在1000 MHz 以上,等效辐射功率等于机器标称功率与全向天线增益的乘积。

(2)各向同性响应:答:对电磁波不同极化方向和不同入射方向所具有的相同响应能力。

(3)频率灵敏度:答:宽带辐射测量仪在整个工作频带中幅度特性的频率不均匀性。

2、(1)热效应:答:指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2)非热效应:答: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与直接热作用没有关系的变化。

3、(1)电磁辐射:答: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2)比吸收率:答:指生物体每单位质量所吸收的电磁辐射功率,即吸收剂量率。

(3)功率密度:答: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用单位面积上的功率表示,单位为W/m2;或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矢量的值。

4、(1)长波:答:指频率为100~300 kHz,相应波长为3~l km 范围内的电磁波。

〔2〕中波:答:指频率为300 kHz~3 MHz,相应波长为1km~100 m 范围内的电磁波。

(3)短波:答:指频率为3~30 MHz,相应波长为100~10 m范围内的电磁波。

(4)超短波:答:指频率为30~300 MHz,相应波长为10~1 m 范围内的电磁波。

(5)微波:答:指频率为300 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 mm 范围内的电磁波。

(6)混合波段:答:指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二.填空题1、国家标准规定的电磁辐射防护根本限值:(1) 职业照射:在每天8 h 工作期间内,任意连续①_______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②________;(2)公众照射:在一天③__________内,任意连续6 min 按全身平均的比吸收率〔SAR〕应小于④_________。

波长划分范围

波长划分范围

波长划分范围最基本的波长划分范围是电磁波的分类,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10个不同的频带,每个频带的划分以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基础。

其具体的划分如下:长波:波长>1000米;中波:波长1000米>λ>100米;短波:波长100米>λ>10米;超短波:波长10米>λ>1米;微波:波长1米>λ>1毫米;红外线:波长1毫米>λ>700纳米;可见光:波长700纳米>λ>380纳米;紫外线:波长380纳米>λ>10纳米;X射线:波长10纳米>λ>0.01纳米;伽马射线:波长<0.01纳米。

此外,根据光的颜色,常将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按照颜色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在实际使用时非常普遍,我们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米每秒进行计算,则不同颜色的波长如下:紫色:400-450纳米蓝色:450-495纳米青色:495-570纳米绿色:570-590纳米黄色:590-620纳米橙色:620-650纳米红色:650-700纳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并不一定适用。

最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编号,波长的划分也有相应的范围。

ISO将波长范围按照数量级进行划分,分别是:A段:200纳米-400纳米B段:400纳米-700纳米C段:700纳米-1000纳米D段:1000纳米-1500纳米E段:1500纳米-2000纳米F段:2000纳米-3000纳米亚毫微米位(submillimeter):3000纳米以上以上是关于波长划分范围的几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划分方式在应用场景上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用不同的波长及其所属的频段,以此进行对应的实验和研究。

无线电 原理

无线电 原理

无线电原理
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其频率范围很宽,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其原理基于电磁波的传播和调制解调。

以下是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
1. 电磁波传播: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它可以在空间中传播。

在无线电通信中,电磁波被用作信号的载体,将信息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

2. 调制:为了将信息加载到电磁波上,需要对电磁波进行调制。

调制是将信息信号与高频载波信号相乘的过程,使得信息信号能够以电磁波的形式传输。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等。

3. 解调:在接收端,需要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解调,以提取出其中的信息信号。

解调是将调制后的信号与高频载波信号分离的过程,通常使用滤波器、解调器等电路实现。

4. 天线:天线是无线电通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天线的作用是将电磁波转换为电信号或反之,它的设计和性能对无线电通信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以上原理,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无线通信、广播、雷达、卫星通信等应用。

它在现代通信、广播电视、航空航天、军事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长波通讯、中波通讯、短波通讯和微波通讯的区别在哪?

长波通讯、中波通讯、短波通讯和微波通讯的区别在哪?

长波通讯、中波通讯、短波通讯和微波通讯的区别在哪?https:///answer/6518615653954355470/? iid=159********&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18615653 954355470很高兴这个问题落到了我的专业领域,问题中提及的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都属于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

根据电磁波的频谱,可划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和宇宙射线。

其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无线电波,其频率从3KHz到3000GHz。

我们中学物理都学过【光速=频率×波长】这个重要公式,光速是3×10^8米/秒,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排序,3KHz到30KHz为甚低频,VLF是very low frequence的简写,然后如图所示,向右依此类推,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不同,就是国外通常是按频率来划分,而中国通常按波长来命名。

例如国外会说VLF,而中国会说这是甚长波,其实含义是一致的,都指的是这一段频谱。

为了有效的辐射能量,天线的长度与波长是成正比的,通常是波长的1/4,最短也不能短过1/10,然后信号才能够有效的辐射。

1.长波通信对于甚长波来说,波长在10公里至100公里之间,合适天线的长度最少也得1公里以上,而且会使用几千千瓦的供电设备。

这种庞大昂贵复杂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着绕射和穿透能力强的特性,信号比较稳定,传输距离很远,特别是能够与在海平面之下几十到上百米的潜艇进行通信。

而其他波长短的信号遇到海平面以后就反射出去,只有这种波长非常长的信号才能够钻进到海水里与潜艇进行通信,因此长波通信就成为了军用对潜通信的重要手段。

您可能会问:几公里长的天线这可能吗?我为什么没有见过?通常这种天线都是在建在两个山头之间的,用两个山头作为天线支架,并形成对潜通信的基地。

电磁场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电磁场对人体有多大危害?

电磁场对人体有多大危害?电磁场对人体有多大伤害?1.1 电磁波电磁波包括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长波的频率为100KHz—300KHz,波长为3km—1km;中波的频率为300KHz—3MHz,波长为1km—100m;短波的频率为3MHz —30MHz,波长为100m—10m;超短波的频率为30MHz—300MHz,波长为10m—1m;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波长为1m—1mm。

1.2 电磁波污染电磁波污染是指各种电子生活产品(包括计算机、移动电话、空调机、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卡拉OK机、VCD机、音乐、电热毯等)在正常工作时所产生的各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

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踪、无任何感觉又无处不在,现已被科学家称之为&quot;电子垃圾&quot;或&quot;电子辐射污染&quot;,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不可小视。

1.3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间传播的现象。

可以分为天然的和人为两种。

天然电磁辐射是某些自然现象引起的,包括雷电、火山喷发、地震、太阳黑子活动引起的磁暴、新星爆发、宇宙射线等。

人为电磁辐射指人工制造的各种系统、电气和电子设备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放电、工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等。

2 电磁辐射损伤人体的作用过程2.1热效应(Thermal effect)所谓热效应就是指生物体内自由电荷或离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振动,从而导致传导电流的产生,并伴有由于介质本身的电阻而造成的电磁能量的损耗的现象。

即吸收电磁辐射能后,组织或系统产生的直接与热作用有关的变化。

频率很高时将在其平衡位置振动,使电介质变热。

同时由于机体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闭合回路的性质,还可产生局部性感应涡流,而导致生热。

由于机体内各个部分的导电、导热性能不同,电磁场对各个组织的热作用也不一样。

吸收的辐射能很多,靠生物体的温度调节来不及把吸收的热量散发出去,则会引起体温升高,并引发各种症状。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

长波短波中波的区分标准众所周知,无线通信中存在三种主要波段:长波、短波和中波。

它们在通信技术、广播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那么,如何区分这三种波段,并了解它们的传播特点和适用场景呢?一、长波、短波、中波的定义与区分长波:频率范围在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波长较长,约为1000公里。

长波在无线电通信中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适用于远距离通信。

短波:频率范围在300kHz至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波长较短,约为100公里。

短波具有较强的直线传播能力和一定的折射、反射能力,适用于中短距离通信。

中波:频率范围在30MHz至300kHz之间的无线电波,波长介于长波和短波之间,约为10公里。

中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适用于局部通信和广播。

二、长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长波由于波长较长,能够沿地球表面传播,形成所谓的“地波”。

长波通信在海洋、极地等地区具有较好的通信效果。

此外,长波还适用于地下通信、保密通信等领域。

三、短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短波具有较高的频率,能够在电离层与地面之间反射、折射,形成“天波”传播。

这使得短波通信适用于远距离、跨国通信。

此外,短波在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四、中波的传播特点与应用场景中波波长介于长波和短波之间,受到地形、建筑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波通信适用于城市、乡村等局部地区的通信和广播。

此外,中波还在地震预警、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实际应用中的频率选择与调整策略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通信距离、地形、保密性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调整频率至关重要。

长波、短波和中波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同时,还需关注电磁环境、干扰等因素,确保通信质量。

总之,长波、短波和中波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不同特点和应用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
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
1.长波传播的特点
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
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
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
2.中波传播的特点
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
3.短波传播的特点
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
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
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
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由于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长波有强烈的吸收作用,长波主要靠沿着地球表面的地波传播,其传播损耗小,绕射能力强。

频率低于30kHz的超长波,能绕地球作环球传播。

长波传播时,具有传播稳定,受核爆炸、大气骚动影响小等优点。

在海水和土壤中传播,吸收损耗也较小。

由于长波需要庞大的天线设备,我国广播电台没有采用长波(LW)波段,主要用于对潜艇的通信和远洋航行的舰艇通信等。

所以,国产收音机一般都没有长波(LW)波段。

中波是指频率为300kHz~3MHz的无线电波。

它可以靠电离层反射的天波形式传播,也可靠沿地球表面的地波形式传播。

白天,由于电离层的吸收作用大,天波不能作有效地反射,主要靠地波传播。

但地面对中波的吸收比长波强,而且中波绕射能力比长波差,传播距离比长波短。

对于中等功率的广播电台,中波可以传播300km左右。

晚上,电离层的吸收作用减小,可大大增加传播距离。

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MW)频率范围我国规定为535~1605kHz,所以国产收音机的中波(MW)接收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

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的波长短,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的有效距离短。

短波以天波形式传播时,在电离层中所受到的吸收作用小,有利于电离层的反射。

经过一次反射可以得到100~4000km的跳跃距离。

经过电离层和大地的几次连续反射,传播的距离更远。

无线广播中的短波(SW)频率范围我国规定为2~24MHz,有的收音机又把短波波段划分为短波1(SW1)、短波2(SW2)……
超短波是指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的无线电波。

它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绕射能力很弱,地面上不大的障碍物,对它都有较大影响,地的吸收能力也很强,一般不适于地波方式传播。

由于超短波的频率高,电离层无法反射,所以也不适于天波方式传播。

超短波主要靠空间波方式传播。

空间波一般是由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组成的,它的最大传播距离为视线距离。

当考虑大气折射时,实际有效传播距离d是可以计算的,所以,使用超短波段的广播电视和调频立体声广播,传播距离有限,一般只有几十km,为增加其传播距离,可采取架高发射、接收天线和接力通信等措施。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1.99×10-22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