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学习资料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指长、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段混合在一起的电磁波。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波的波长分类

波的波长分类
波的波长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长波:波长大于1千米,通常用于广播电波的传输。
2. 中波:波长在200米至1千米之间,主要用于广播电台的传输。
3. 短波:波长在10至200米之间,可以经由大气层的电离层反射传播较远距离,因此用于国际广播和无线电通信。
4. 超短波:波长在1至10米之间,通常用于雷达系统、卫星通信等应用。
5. 微波:波长在1毫米至1米之间,有很多应用,如微波炉、无线电通信、雷达等。
6. 红外线:波长在0.7微米至1毫米之间,主要应用于遥控器、红外线加热等场景。
7. 可见光:波长在0.4微米至0.7微米之间,包含了紫外线、蓝光、绿光、黄光、橙光和红光,是人眼可以感知的范围,用于照明和光学传输等。
8. 紫外线:波长在10纳米至400纳米之间,有很多应用,如紫外线杀菌、合成化学品等。
9. X射线:波长在0.01纳米至10纳米之间,用于医学影像检查和材料分析等。
10. 伽马射线:波长小于0.01纳米,是一种高能辐射,具有穿透力强的特点,用于核物理实验和医学影像检查。
波长划分范围

波长划分范围最基本的波长划分范围是电磁波的分类,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等10个不同的频带,每个频带的划分以电磁波的波长范围为基础。
其具体的划分如下:长波:波长>1000米;中波:波长1000米>λ>100米;短波:波长100米>λ>10米;超短波:波长10米>λ>1米;微波:波长1米>λ>1毫米;红外线:波长1毫米>λ>700纳米;可见光:波长700纳米>λ>380纳米;紫外线:波长380纳米>λ>10纳米;X射线:波长10纳米>λ>0.01纳米;伽马射线:波长<0.01纳米。
此外,根据光的颜色,常将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按照颜色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式在实际使用时非常普遍,我们以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299,792,458米每秒进行计算,则不同颜色的波长如下:紫色:400-450纳米蓝色:450-495纳米青色:495-570纳米绿色:570-590纳米黄色:590-620纳米橙色:620-650纳米红色:650-700纳米当然,这样的划分方式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并不一定适用。
最后,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编号,波长的划分也有相应的范围。
ISO将波长范围按照数量级进行划分,分别是:A段:200纳米-400纳米B段:400纳米-700纳米C段:700纳米-1000纳米D段:1000纳米-1500纳米E段:1500纳米-2000纳米F段:2000纳米-3000纳米亚毫微米位(submillimeter):3000纳米以上以上是关于波长划分范围的几个主要方面,不同的划分方式在应用场景上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实际的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用不同的波长及其所属的频段,以此进行对应的实验和研究。
各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

备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超长波和长波: 3KHz一一30KHz、30KHz一-300KHz长波传播特点,绕射能力强,大地(土壤)的吸收不显著(与传播的地面几乎无关),在陆地上可传2000-3000Km以上,在海面上更远。
中波: 300KHz一一3MHz(波长1000m一-100m)中波传播有地波和天波,特点是白天靠地波,而晚上则既靠天波又靠地波(白天D层吸收,晚上D层消失,E层反射〉有衰落现象。
中波除广播外多用于船舶、飞机的各种航标电波(导航)。
短波:1 5MHz一-30MHz短波传播也是靠地波和天波。
地波传播的距离取决于频率和地面的电参数。
因为地面对短波的吸收较强,绕射能力较差,一般地波传播距离在几十公里。
天波传播主要是靠电离层反射,F层反射,E层损耗。
短波传播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地波衰减快,天波的稳定性差。
短波传播的另一个特点是有寂静区(越距区)存在,既地波传不到,天波反射不到(一般在50-300 Km之间)。
短波传播:有衰落现象短波传播:有回波现象0.003s/1000Km 0.13s/地球一周F2层还会形成滑行波。
短波传播当反射仰角大于45。
时形成高角波,测向时示向度摆动很大,取向困难,误差也很大。
100-350Km是测向的难点。
短波测向难度大,示向游动,模糊。
超短波:30MHz一-3GHz由于频率很高,地波的衰减很大。
天波一般都穿透电离层不反射,因此超短波传播主要靠空间波。
在不考虑绕射和大气的影响时,直射传播的距离r可按下式计算。
hIh2分别为地面上的收发天线的高度。
超短波在实际传播中,大气层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大气层的折射作用、吸收作用、散射作用等还有雨、雪、雾、风暴等因此传播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
另外,由于超短波的波长短,地面上山丘、高大建筑物产生回波反射,地面的各种物体,凹凸不平所产生的电波散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超短波传播电场强度的计算P:辐射功率(千瓦)D:是天线的方向系数h1 h2:是两天线的高度r(km) :是收发两天线的距离λ:工作波长(m)在超短波范围内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极化是水平极化,目前使用的测向机大多为垂直极化的测向机,对水平极化的电波是测不准的。
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

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知识点总结电磁波是一种在空间中传播的电磁场扰动,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以及现代技术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从无线电波到伽马射线,电磁波的种类繁多,每种都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电磁波的种类与性质。
一、电磁波的种类1、无线电波无线电波的波长较长,频率较低。
它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如广播、电视、手机信号等。
按照波长的不同,无线电波又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和微波等。
长波的传播距离较远,但信号质量相对较差;微波则具有较高的频率和带宽,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2、红外线红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略长,它的主要特点是热效应。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红外线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都是利用了红外线的这一性质。
此外,许多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通过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温度和存在。
3、可见光可见光是我们能够直接看到的电磁波部分,其波长范围在 380 纳米到 760 纳米之间。
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红光波长较长,紫光波长较短。
可见光在照明、摄影、视觉感知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4、紫外线紫外线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具有较高的能量。
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 D,但过量的紫外线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在实际应用中,紫外线常用于杀菌消毒、荧光检测等领域。
5、 X 射线X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用于医学诊断(如 X 光拍片)、材料检测等。
然而,由于其高能量和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使用时需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6、伽马射线伽马射线是波长最短、能量最高的电磁波。
它通常由放射性物质衰变或核反应产生。
伽马射线在医学治疗(如癌症放疗)、工业探伤以及天文观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
二、电磁波的性质1、波动性电磁波具有波动性,表现为它能够发生折射、反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例如,当电磁波通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会发生折射;两列电磁波相遇时可能会发生干涉。
2、粒子性电磁波也具有粒子性,被称为光子。
光子的能量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即 E = hf,其中 E 是光子的能量,h 是普朗克常数,f 是电磁波的频率。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Word版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概念长波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 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长波通讯、中波通讯、短波通讯和微波通讯的区别在哪?

长波通讯、中波通讯、短波通讯和微波通讯的区别在哪?https:///answer/6518615653954355470/? iid=159********&app=news_article&share_ansid=6518615653 954355470很高兴这个问题落到了我的专业领域,问题中提及的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和微波通信,都属于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无线通信方式。
根据电磁波的频谱,可划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伽马射线和宇宙射线。
其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无线电波,其频率从3KHz到3000GHz。
我们中学物理都学过【光速=频率×波长】这个重要公式,光速是3×10^8米/秒,无线电波的频率和波长成反比。
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排序,3KHz到30KHz为甚低频,VLF是very low frequence的简写,然后如图所示,向右依此类推,频率越来越高,波长越来越短。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不同,就是国外通常是按频率来划分,而中国通常按波长来命名。
例如国外会说VLF,而中国会说这是甚长波,其实含义是一致的,都指的是这一段频谱。
为了有效的辐射能量,天线的长度与波长是成正比的,通常是波长的1/4,最短也不能短过1/10,然后信号才能够有效的辐射。
1.长波通信对于甚长波来说,波长在10公里至100公里之间,合适天线的长度最少也得1公里以上,而且会使用几千千瓦的供电设备。
这种庞大昂贵复杂的无线通信系统具有着绕射和穿透能力强的特性,信号比较稳定,传输距离很远,特别是能够与在海平面之下几十到上百米的潜艇进行通信。
而其他波长短的信号遇到海平面以后就反射出去,只有这种波长非常长的信号才能够钻进到海水里与潜艇进行通信,因此长波通信就成为了军用对潜通信的重要手段。
您可能会问:几公里长的天线这可能吗?我为什么没有见过?通常这种天线都是在建在两个山头之间的,用两个山头作为天线支架,并形成对潜通信的基地。
长波_短波_中波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1.长波传播的特点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2.中波传播的特点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3.短波传播的特点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的概念及相关参数
概念
长波
指频率为100~300KHz,相应波长为3~1km范围内的电磁波。
中波
指频率为300KHz~3MHz,相应波长为1km~100m范围内的电磁波。
短波
指频率为3~3MHz,相应波长为100~10m范围内的电磁波。
超短波
指频率为30~300MHz,相应波长为10~1m范围内的电磁波。
微波
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相应波长为1m~1mm范围内的电磁波。
混合波段
长波的传播主要是靠地面波和经电离层折回的天空波来进行的,它的传播距离由发射机的功率和地面情况所决定,一般不超过3000公里。
主要用作无线电导航,标准频率和时间的广播以及电报通信等。
中波靠地面波和天空波两种方式进行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地面波和天空波同时存在,有时会给接收造成困难,故传输距离不会很远,一般为几百公里。
主要用作近距离本地无线电广播、海上通信,无线电导航及飞机上的通信等。
短波的传播主要靠天空波来进行的,它能以很小的功率借助天空波传送到很远的距离。
主要是远距离国际无线电广播、远距离无线电话及电报通信、无线电传真、海上和航空通信等。
超短波,又叫米波或甚高频无线电波。
主要传播方式是直射波传播,传播距离不远,一般为几十公里。
主要用作调频广播、电视、导航、雷达及射电天文学等。
微波;主要是直射波传播。
微波的天线辐射波束可做得很窄,因而天线的增益较高,有利于定向传播;又因频率高,信道容量大,应用的范围也很广。
主要用作定点及移动通信、导航。
雷达定位测速、卫星通信、中继通信、气象以及射电天文学等方面。
==========================================
我们按照无线电波的波长人为地把电波分为长波(波长1000米以上),中波(波长10 0-1000米),短波(波长10-100米),超短波和微波(波长为10米以下)等等.各个波段的传播特点如下:
1.长波传播的特点
由于长波的波长很长,地面的凹凸与其他参数的变化对长波传播的影响可以忽略.在通信距离小于300km时,到达接收点的电波,基本上是表面波.长波穿入电离层的深度很浅,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很小,电离层对长波的吸收也不大.因而长波的传播比较稳定.虽然长波通信在接收点的场强相当稳定,但是它有两个重要的缺点:
①由于表面波衰减慢,发射台发出的表面波对其他接受台干扰很强烈.
②天电干扰对长波的接收影响严重,特别是雷雨较多的夏季.
2.中波传播的特点
中波能以表面波或天波的形式传播,这一点和长波一样.但长波穿入电离层极浅,在电离层的下界面即能反射.中波较长波频率高,故需要在比较深入的电离层处才能发生反射.波长在3000-2000米的无线电通信,用无线或表面波传播,接收场强都很稳定,可用以完成可靠的通信,如船舶通信与导航等.波长在2000-200m的中短波主要用于广播,故此波段又称广播波段.
3.短波传播的特点
与长,中波一样,短波可以靠表面波和天波传播.由于短波频率较高,地面吸收较强,用表面波传播时,衰减很快,在一般情况下,短波的表面波传播的距离只有几十公里,不适合作远距离通信和广播之用.与表面波相反,频率增高,天波在电离层中的损耗却减小.因此可利用电离层对天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信.
4.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特点
超短波,微波的频率很高,表面波衰减很大;电波穿入电离层很深,甚至不能反射回来,所以超短波,微波一般不用表面波,天波的传播方式,而只能用空间波,散射波和穿透外层
空间的传播方式.超短波,微波,由于他们的频带很宽,因此应用很广.超短波广泛应用于电视,调频广播,雷达等方面.利用微波通信时,可同时传送几千路电话或几套电视节目而互不干扰.
超短波和微波在传播特点上有一些差别,但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是在低空大气层做视距传播.因此,为了增大通信距离,一般把天线架高.
==========================================
长波(包括超长波)是指频率为300kHz以下的无线电波。
由于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对长波有强烈的吸收作用,长波主要靠沿着地球表面的地波传播,其传播损耗小,绕射能力强。
频率低于30kHz的超长波,能绕地球作环球传播。
长波传播时,具有传播稳定,受核爆炸、大气骚动影响小等优点。
在海水和土壤中传播,吸收损耗也较小。
由于长波需要庞大的天线设备,我国广播电台没有采用长波(LW)波段,主要用于对潜艇的通信和远洋航行的舰艇通信等。
所以,国产收音机一般都没有长波(LW)波段。
中波是指频率为300kHz~3MHz的无线电波。
它可以靠电离层反射的天波形式传播,也可靠沿地球表面的地波形式传播。
白天,由于电离层的吸收作用大,天波不能作有效地反射,主要靠地波传播。
但地面对中波的吸收比长波强,而且中波绕射能力比长波差,传播距离比长波短。
对于中等功率的广播电台,中波可以传播300km左右。
晚上,电离层的吸收作用减小,可大大增加传播距离。
无线电广播中的中波(MW)频率范围我国规定为535~1605kH z,所以国产收音机的中波(MW)接收频率范围为535~1605kHz。
短波是指频率为3~30MHz的无线电波。
短波的波长短,沿地球表面传播的地波绕射能力差,传播的有效距离短。
短波以天波形式传播时,在电离层中所受到的吸收作用小,有利于电离层的反射。
经过一次反射可以得到100~4000km的跳跃距离。
经过电离层和大地的几次连续反射,传播的距离更远。
无线广播中的短波(SW)频率范围我国规定为2~24MHz,有的收音机又把短波波段划分为短波1(SW1)、短波2(SW2)……
超短波是指波长为1~10m(频率为30~300MHz)的无线电波。
它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绕射能力很弱,地面上不大的障碍物,对它都有较大影响,地的吸收能力也很强,一般不适于地波方式传播。
由于超短波的频率高,电离层无法反射,所以也不适于天波方式传播。
超短波主要靠空间波方式传播。
空间波一般是由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组成的,它的最大传播距离为视线距离。
当考虑大气折射时,实际有效传播距离d是可以计算的,所以,使用超短波段的广播电视和调频立体声广播,传播距离有限,一般只有几十km,为增加其传播距离,可采取架高发射、接收天线和接力通信等措施。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的统称。
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
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1.99×10-22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