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答案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参考内容如下:一、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5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从每题所给的A、B、C和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A(1)东方明珠,坐落在上海市的黄浦江畔,是一颗耀眼的明珠。
(2)东方明珠是中国现代建筑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矗立在上海市的黄浦江畔。
整个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塔体、观光球和广播电视塔。
其中塔体高度为468米,是亚洲第一高塔。
观光球直径为45米,共有15层,可以容纳160人游览。
广播电视塔则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其高度为230.5米。
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东方明珠的全部,透明的塔体融入了观光球和广播电视塔的造型之中,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3)登上东方明珠之后,可以俯瞰整个上海市的美景。
尤其是在晚上,整座城市的灯火辉煌,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其中。
观光球内还有一个360°的回形厅,游客可以在回形厅内体验到独特的旋转感,仿佛置身于云端之中。
(4)东方明珠不仅是上海市的象征,也是中国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她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彰显了中国在建筑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创造力。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选项:1. 东方明珠是_______。
A.一座建在黄山上的建筑物B.一颗耀眼的明珠C.一座古老的建筑D.一座位于上海市的电影院【参考答案】B。
根据短文第一句话可得出答案。
2. 东方明珠的高度是_______。
A.468米B.230.5米C.45米D.亚洲最高【参考答案】A。
根据短文第二段可得出答案。
3. 登上东方明珠可以_______。
A.俯瞰整座城市B.观赏夜景C.体验旋转感D.以上都可以【参考答案】D。
根据短文第三段可得出答案。
4.东方明珠除了是上海市的象征,还是_______。
A.中国现代建筑中的标志之一B.中国的政府大楼C.一个旅游景点D.亚洲最高的建筑物【参考答案】A。
202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同名11343)

2023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同名11343)第一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1)狼队是山林中最有智慧的动物之一,它们的智商被称为“动物之王”。
它们通常生活在家族群中,每个家族由一个领导狼和几只次等狼组成。
狼群中每只狼的位置都是经过谨慎计算的,以确保家族的安全与稳定。
(2)领导狼在家族中的地位非常高,它拥有独特的权限和责任。
它要为整个家族的生存负责,包括寻找食物和保护领土。
领导狼会带领次等狼进行狩猎,它们会相互合作,使用智慧和策略来追踪猎物并进行伏击。
(3)狼群的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它们会用不同的声音进行沟通,以传递信息和感受。
当一只狼发出长嚎时,其他狼会立即回应,表示他们的在场和支持。
(4)狼队的智慧和团结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
它们的成功离不开团结合作和智慧的运用。
我们人类也可以从狼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以及智慧思考等。
问题:1. 狼群生活的特点是什么?2. 领导狼的责任是什么?3. 狼队成员之间如何进行沟通?4. 从狼队身上,人类可以学到哪些方面的知识?答案:1. 狼群生活的特点是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2. 领导狼的责任是为整个家族的生存负责,包括寻找食物和保护领土。
3. 狼队成员之间通过不同的声音进行沟通,以传递信息和感受。
4. 人类可以从狼队身上学到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以及智慧思考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诗歌鉴赏(共3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实共随风万里,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1.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 这首诗中有哪些描写景象的词句?3. 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1. 诗歌的主题是秋天和长江。
2. 描写景象的词句有"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实共随风万里"、"长江滚滚来"。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由谁所写?A. 曹雪芹B. 施耐庵C. 罗贯中D. 吴承恩正确答案:A. 曹雪芹2. 以下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合理、不近情理的做法?A. 因噎废食B. 不可救药C. 杯弓蛇影D. 自相矛盾正确答案:D. 自相矛盾3. 下列句子中,哪个句子的主语是“一双大眼睛”?A. 门外停着一辆红车。
B. 忽然一阵风吹进了房间。
C. 小鸟在树上唱歌。
D. 小女孩笑得合不拢嘴。
正确答案:D. 小女孩笑得合不拢嘴4. 下面哪个词是一个汉字?A. LoveB. 好C. HelloD. Nice正确答案:B. 好5. 请根据下面的句子选择一个正确的标点符号填入空白处:小明明天要去看电影____A. 。
B. ?C. !D. ,正确答案:C. !第二部分:解答题6. 请简述《西游记》的主要情节。
{请在此回答}7. 请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和用法:一箭双雕。
{请在此回答}8.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篇短文的主题:人不能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
{请在此回答}第三部分:阅读理解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短文内容省略}9. 根据短文,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是什么?{请在此回答}10. 根据短文,为什么该地区的水资源短缺?{请在此回答}以上为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的部分题目及答案。
注:本试卷仅供参考,请以实际考试为准。
中考上海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50分)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
(18分)1.山光悦鸟性,。
(《题破山寺后禅院》)2.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3.,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5.,亭亭净植……(《爱莲说》)6.虎见之,,以为神……(《黔之驴》)(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8题。
(4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之情。
(2分)8.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
(8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9.上文节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林嗣环。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
11.不能体现表演者技艺高超的一项是(3分)()A.表演者使用的道具很少。
B.观众的孩子被吓得大哭。
C.表演者模仿各种声音惟妙惟肖。
D.观众听得入迷,默默赞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
(12分)闻公有一册历①,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
2023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

2023上海市语文中考试卷一、阅读理解(共两篇,满分40分)文章一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
【题目】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音乐对人的大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这项研究通过对大脑进行核磁共振扫描发现,长期接受音乐训练的人的大脑会更加发达。
【内容要求】请你根据以上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什么是核磁共振扫描?2. 音乐对人的大脑发展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核磁共振扫描是一种用于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利用磁共振现象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详细信息。
2. 音乐对人的大脑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接受音乐训练的人的大脑更加发达。
音乐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尤其是在音乐感知、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方面。
此外,音乐还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对提升智力有积极的影响。
文章二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选项。
【题目】近年来,自行车共享成为城市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
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内容要求】请你根据以上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自行车共享在城市出行中的地位是什么?2. 自行车共享存在哪些问题?【参考答案】1. 自行车共享已成为城市出行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便捷、环保的出行选择。
通过共享自行车,人们可以更快捷地到达目的地,避免了交通堵塞和寻找停车位的困扰,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城市环境。
2. 自行车共享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共享自行车的投放过程缺乏规范,导致乱停乱放现象严重,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困扰。
其次,共享自行车的维护和管理成本较高,企业经营难度大,导致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倒闭。
另外,共享自行车的使用方式和习惯与传统自行车有所不同,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和纠纷。
此外,一些人存在恶意损坏和盗窃共享自行车的行为,给共享自行车行业带来损失。
202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2024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一、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曹雪芹。
B.《水浒传》讲述了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
C.《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
D.《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为背景。
(答案)D二、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A三、下列成语与古代文学作品对应错误的是:A. 画蛇添足——《战国策》B. 滥竽充数——《韩非子》C. 刻舟求剑——《庄子》D. 亡羊补牢——《史记》(答案)C(注:刻舟求剑实际出自《吕氏春秋》)四、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
”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B五、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B. 古代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元宵节”,正月十五称为“春节”。
C.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
D.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答案)D六、下列诗句中,描绘的是春天景色的是: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D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B. 我们应该防止类似事故不再发生。
C.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是佼佼者。
2024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哪项是《红楼梦》的作者?
A. 施耐庵
B. 罗贯中
C. 曹雪芹(正确答案)
D. 吴承恩
下列哪个成语与“勤奋学习”无关?
A. 悬梁刺股
B. 凿壁偷光
C. 画蛇添足(正确答案)
D. 闻鸡起舞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A. 《春夜喜雨》
B. 《静夜思》(正确答案)
C. 《登鹳雀楼》
D. 《赋得古原草送别》
下列哪个词语填入句子“他_____地完成了作业”中最为恰当?
A. 马马虎虎
B. 匆匆忙忙
C. 认认真真(正确答案)
D. 随随便便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聊斋志异》(正确答案)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A. 他跑得很快。
B. 他像风一样跑得很快。
(正确答案)
C. 他跑得非常快。
D. 他飞快地跑着。
下列哪个字不是多音字?
A. 行
B. 为
C. 单(正确答案)
D. 重
下列哪个词语与“春天”最相关?
A. 绿叶成荫
B. 烈日炎炎
C. 白雪皑皑
D. 春暖花开(正确答案)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散文集?
A. 《呐喊》
B. 《朝花夕拾》(正确答案)
C. 《彷徨》
D. 《故事新编》。
2023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

选择题: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腾云驾雾B. 风华正冒C. 顾名思意D. 再接再励(正确答案:A)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那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真可谓妙笔生花。
(正确答案)B. 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不窥园,以致很多题目都不会做。
C. 课堂上,语文老师幽默的语言常常让学生忍俊不禁。
D. 听到这个好消息,他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B. 《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鲁智深。
(正确答案)C. 《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D. 《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认识得到了提高。
B.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正确答案)C.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 他那认真的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下列诗句中,不属于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正确答案)C.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D.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骊歌(lì)涟漪(yī)花圃(pǔ)炽痛(chì)(正确答案)B. 亘古(gèn)污秽(huì)踱步(duó)默契(qì)C. 迸溅(bèng)懊悔(ào)磐石(pán)睥睨(pì)D. 撺掇(cuān)凫水(fú)亢奋(kàng)归省(xǐng)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C. 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试卷、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蜂蝶纷纷过墙去,。
(《雨晴》)2. ,若出其里。
(《观沧海》)3.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 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 ,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6.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和。
(2分)7.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捕蛇者说(节选)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永之人争奔走焉。
②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8. 本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分)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太医以王命聚之。
9. 下列对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4分)A.标题的意思是用捕蛇者的故事说明道理。
B.第①段讲述了永州百姓争相捕蛇的缘由。
C.第②段讲述了蒋氏单带捕蛇的悲惨遭遇。
D.第三段讲作者因悲伤就更换了蒋氏之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楚人谓虎为老虫,姑苏人谓鼠为老虫。
余官长洲,以事至娄东,宿邮馆①④,灭烛就寝,忽碗碟砉然②有声。
余问故,阍③童答曰:“老虫”。
余楚人也,不胜惊错,曰:“城中安得有此兽?”童曰:“非他兽,鼠也。
”余曰:“鼠何名老虫?”童谓吴俗相传尔耳。
嗟乎!鼠冒老虫之名,至使余惊错欲走,徐而思之,良④足发笑。
然今天下冒虚名骇俗者不寡矣。
——(节选自《雪涛小说》)【注释】①邮馆:驿站旅馆。
②砉(huā)然:象声词。
③阍(hūn):守门的人。
④良:很。
1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不胜.惊错 (2)鼠何名.老虫12. “余惊错欲走”是因为。
(4分)13.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19分)让行走成为人生的必修课①晨光初露,夕阳西下,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在乡间的草丛花径,总不乏行走的身影。
行走正在作为一种生活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
②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它能让你久坐的身板,佝偻的腰背,如花一般向外部世界呈现开放..的姿态。
心脏搏动得更加有力,血液流动得更为迅速。
③19世纪美国作家梭罗说:“行走之于我是一种收货大于利益的活动,因为从中我得到了大量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
”是的,行走更是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④行走,让你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它让人们暂时卸下生活重担,抛却烦恼,忘记自身的身份,孩子般地度过一段简单快乐的时光,享受当年朱自清先生漫步荷塘月色时,那种“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的自由心境。
⑤行走的人们,关闭了手机,远离了微信,不经意间就会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乱石间生长出的一棵树,天上飞过的鸟群,顺道而流的小溪……()身处大都市,行走也会让你发现,春天,街心公园还是鸟语花香;秋天,梧桐树照例被秋风染成一片金黄。
从某种意义上说,行走就是以平等的姿态,体验自然力量的真是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⑥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⑦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墨子,是在行走游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流派:汉代的司马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写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吕布昂学园从事哲学研究的时候,喜欢一边行走一边与学生谈话,因此而拥有“漫步者”的雅号;18世纪德国康德总是沿着同一条路行走思考,后人便将此命名为“哲学家之路”;梭罗把他以“行走”为主题的哲学随笔,命名为《散步》。
可见,无论中外,那些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多是行走的热爱者。
影响世界的不多创新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出来的。
⑧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年轻的朋友们,请迈开你的双腿,甩开你的双臂,开始行走吧!14. 第②段加点词“开放”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15. 填入第⑤段口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只要 B.所以 C.即使D.如果16.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8分)行走时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活动。
论点:(1)行走可以放松心情,获得心灵的自由。
(2)(3)(4)17.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行走已经成为人们认同的生活时尚 B.行走能获得非金钱可以衡量的益处C.只有行走才能发现自然的美丽风景 D.影响世界的思想家都是行走出来的18. 有人认为,第⑦段可以删去一个外国哲学家的事例,你同意吗?请阐述理由。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1分)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程怡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
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
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
”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
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
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
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
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
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
”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
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19. 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20. 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
(3分)21. 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
(6分)(1) ;(2)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3) 。
22. 根据全文,概况爸爸的形象。
(4分)(1) ;(2) 。
23. 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
(5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欢欢带着来自四川友好学校的小伙伴乐乐在上海游览观光,体验上海的地域文化。
她们来到了一条石库门弄堂口。
乐乐(指着门楣):欢欢,这“步高里”什么意思?欢欢:这是我们上海石库门弄堂的名字,比如,长寿里、富乐里、人和里等,顾名思义,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 24 的期望。
她们来到了市中心。
乐乐:欢欢,我发现这里的马路名是我国的某些省份名或城市名,比如南京路、北京路、西藏路、福建路,还有以我的故乡四川命名的呢!欢欢: 25乐乐:我还想请教你,你的学校在静安区,这名字有来由吗?欢欢:有的。
我们静安因建于三国时期的静安古寺而得名;黄浦、浦东因 26(1)而得名;奉贤、闵行是因26(2)而得名……欢欢边说边打开手机给乐乐看。
(见右图)乐乐:噢,原来上海的行政区名确实是有说法的。
这些名字里还藏着文化密码呢,上海真是一座有意思的城市啊!24、联系语境,填入恰当的内容。
(3分)这些名字无不寄托着上海市民的期望。
25、下列符合欢欢在对话语境下表达的一项是()(3分)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特点。
B.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特点。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这些马路命名的奥秘。
A.你太棒了!你一下子发现了上海马路命名的奥秘。
26、概括材料,完成填空。
(4分)例:静安是因历史建筑而得名(1)黄浦、浦东是因而得名(2)奉贤、闵行是因而得名四、写作(60分)27. 题目:没想到,真没想到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6年上海中考语文参考答案:1.却疑春色在邻家2.星汉灿烂3.必先苦其心志4.留取丹心照汗青5.芳草鲜美6、身上衣口中食7、C(2分) A(1分)8、柳宗元9、太医用皇帝的命令来征集蛇。
10、D 11、(1)能承受(能承担)(2)取名(命名)12、方言的差异,而把老鼠当成老虎了。
13、假冒盛名吓唬世人的人。
14、伸展(舒展) 15、C 16、(1)行走的意义非同寻常,应该成为人生的必修课。
(2)行走时一项丰富的精神活动。
(3)行走可以体验自然力量的真实存在,激发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4)行走有利于促进思考,邂逅创造的灵感。
17、B 18、答案示例1:同意,这几个事例属于同一类,因为他们都是影响世界的著名哲学家,同事列举来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显得累赘,所以可以删去。
答案示例2:不同意,因为这几个哲学家所处的时代不同,国别不同,可以多角度证明行走有利于促进思想邂逅灵感,所以不能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