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09讲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与气候)(讲义)(解析版)
(2)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节气
春、秋分
冬至
夏至
赤道低气压带
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赤道以南
赤道以北
副热带高气压带
30°纬线附近北对称
自30°纬线向南移
自30°纬线向北移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成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2.单圈环流
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太阳直射赤道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所示:
3.三圈环流
地球自转使其偏:如果去除假设“地球不自转”,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考虑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如下图所示:
3.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
4.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
【答案】3.C 4.D
【解析】3.多风的天气有利于雾的消散。该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控制,风力较大,故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风力较弱,C项正确。降水较少、气温较高、光照较强,都有利于雾的消散,故排除A、B、D三项。
C.天津逐渐进入冬季D.气压带、风带向南移
【答案】1.C 2.B
【解析】1.图甲所示,依据纬度变化规律为自北向南纬度数减小,为北半球,则20°-30°之间出现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C正确;此时气压带风带南移,0°~1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A;10°~20°盛行东北信风,排除B;30°~40°盛行西南风,排除D;故选C。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课时质量评价(十一)一、选择题(2024·海南卷)2024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供应抗疫阅历。

2024年6月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救济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贯拉勒国际机场。

据此完成1~2题。

1.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

“同风”“一河”分别指( ) 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2.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影响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副热带高压带C.洋流D.地形1.A 2.D 解析:第1题,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指西南季风;“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

第2题,依据两地经纬度信息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均不受洋流的影响;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不受其影响;所以最可能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冬季对来自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

(2024·沈阳模拟)数百年来亚洲某地生活着以饲养单峰骆驼和少量良种马为主的民族。

在最燥热、最干旱的季节,他们会到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香料,买回椰枣、粮食及手工制品。

当雨季来临,他们再将牲畜赶往水草分布的地方。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区可能位于( )A.埃及尼罗河沿岸B.阿拉伯半岛北部C.波斯湾沿岸D.塔里木盆地4.该民族的人们到集市出售畜产品或香料的月份,最可能是( )A.1—2月B.4—5月C.7—8月D.9—10月3.B 4.C 解析:第3题,埃及尼罗河沿岸属于非洲,不属于亚洲;单峰骆驼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典型动物,塔里木盆地为温带沙漠气候;“当雨季来临”说明该地区不是位于波斯湾沿岸,而是位于阿拉伯半岛北部,因为阿拉伯半岛北部靠近地中海,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过渡地带,会有雨季。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讲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0讲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在区域认知上,明确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的位 置,进而明确相应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结合图示信息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成因,
综合思维 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
差异及1月乙地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知能升华 一、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理解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 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 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mm 年降水量750~1 年降水量800~1
000 500
mm mm
热带草原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4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 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 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 气候、极地气候
3.根据景观图及文字描述判断气候类型 不同的气候区有不同的生物和土壤类型,因此在掌握气候的形成和 分布时,还应该掌握该地的自然景观特征,仔细分析文字描述或景观 图特征,进而判断气候类型。如下图:图示景观应是热带草原气候。
[图解思路]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体现了区域认知,在此基础上, 确定北纬30°附近的主要气候类型分布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甲 地植被稀少,有沙丘和绿洲,说明气候干旱;乙地有冰 川分布,说明气温较低,再综合分析第(1)题四幅气 候资料图,确定与甲、乙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甲、乙 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必修Ⅰ**.气压带、风带的性质(见下表)**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气候影响气压带极地高压带南北纬°附近热力原因下沉干冷副极地低压带南北纬°附近动力原因上升温湿副热带高压带南北纬°附近动力原因下沉干热赤道低压带低压带°附近热力原因上升湿热(续表)*气压带与风带分布成因气流方向气候影响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南北纬°~°极高→副低高纬→低纬干冷中纬西风带南北纬°~°副高→副低低纬→高纬温湿低纬信风带南北纬°~°副高→赤低高纬→低纬干燥()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见下表)**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中纬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见下表)**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旱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雨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干季时受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控制湿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真题】(·上海)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图中沿°E经线自南向北气候类型依次是、和热带沙漠气候。

()解释澳大利亚中部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地中海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南回归线横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旱少雨西澳大利亚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部大分水岭紧邻太平洋沿岸削弱了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的影响。

核心要点第12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2

核心要点第12讲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_2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日本等
岛、我国西南等
日本等
我国西南等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 有利:雨热同期
生产的 影响
不利:低温、旱涝等灾害
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C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D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应用角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分析 [2021•浙江1月选考]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3~4题。
3. 图中( C )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4. 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读图可知,E所表示的气压带位于30°N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B正确;赤道低气压
带位于赤道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附近,极地高气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解析(2)据图可知,D位于40°~60°之间,为盛行西风带;该图中心点为北极点,故该 图表示北半球,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时间
原因
夏季
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
冬季
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
②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新课标)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四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教师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和风带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基础——三圈环流(以北半球为例)。

据图指出a 、b 、c 所代表的环流圈。

提示:a 为低纬环流圈,b 为中纬环流圈,c 为高纬环流圈。

2.补充完成字母所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

(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3.表述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规律及原因。

提示:①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②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连线)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及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典型气压中心与冬夏季风(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 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①M 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③此时,东亚盛行A 西北风,南亚盛行B 东北风。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 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①N 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③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命题视角(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案例法学习[把握教考导向]一、教材这样学(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 P65)赤道低气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南北两侧,全年处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与气候类型

A.当南半球冬季时,图甲中所示风向正确 B.两图所示风的成因相同
C.两图所示风向盛行时间基本相同
D.两图所示风的性质一致
[解析] 读图甲,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 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南半球受向左的地 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读图乙,图示地区位于 东亚,西北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故A、B错误。 南半球夏季即北半球冬季,两图时间相同,故C正确。 图甲的西北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为暖湿气流;图乙的 西北风来自较高纬度的陆地,性质干冷。故D错误。
雨天气),地势高(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强),大气的保
温作用弱(强)
降水多(少):受××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盛行上升(下沉)气流,受
降水 夏(冬)季风影响,距海近(远),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陆地吹向海
成因 洋),位于山地迎(背)风坡,受暖(寒)流影响
降水的日变化:主要考虑热力环流
3.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与气候类型
1. 对气温的影响
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气压带、风带所在纬度判断 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 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降水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 低气压
气压带 高气压
风带
气流
上升
下沉 低纬→高纬, 海洋→陆地 高纬→低纬, 陆地→海洋
判断依据
答题要点
最冷月均温:<0℃(寒冷)、
终年高温(严寒、温和),夏季
<-20℃(严寒)、<-30℃
高温(凉爽),最热(冷)月气温高 气温
气 温 特 征
(酷寒)
高低
最热月均温:<20℃(凉爽)、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大气环境--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测试题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讲+大气环境--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测试题

第二讲大气环境--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测试题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观测站,且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离海洋远近不同,气温与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完成1-3题。

1.三个气象观测站所在地的自然景观是A.北半球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 北半球的热带草原C. 南半球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南半球的热带草原2. 三个气象观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A. 赤道低压带B. 东南信风带C. 西风带D. 东北信风带3. 根据气温资料,可以推测三个观测站的海拔由高到低依次为A. 甲站、乙站、丙站B. 甲站、丙站、乙站C. 乙站、甲站、丙站D. 乙站、丙站、甲站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甲地气候类型为A.热带草原气候B. 热带沙漠气候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5.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右图为45°N的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6-8题。

6. 图中所示季节,①地的盛行风向是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北风 D.偏南风7.图中所示季节,②地气候特征是A.寒冷干燥 B.温和湿润C.炎热多雨 D.炎热少雨8.图中所示季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华北正值寒潮多发期 B.我国南极中山站白昼很长C.澳大利亚小麦生产正值忙碌期 D.我国南部沿海赤潮频发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形而闻名。

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

右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

读图完成9-11题。

9.“瓶子树”主要分布在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0.“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A.4~9月 B.6~9月C.7~8月 D.10月~次年3月11.影响“瓶子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气候C.洋流 D.海陆位置右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轮复习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导学案
【考点解析:】
1、阐述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2、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
3、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其他因素
【课前预习导学:】
热带气候(4种): 亚热带气候(2种): 1、主要气候类型有: 温带气候(3种): 极地气候 高山气候
2、将相应的气候类型填入下图中:
观察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关系,各小组成员每人分配一至两种气候类型,查阅、思考该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分布特点,以备上课交流讨论。

【我的困惑】:
【课堂讨论探究:】
探究问题一: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探究问题二:其他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气候的非地带性现象)
1、南美洲南端大陆东岸气候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澳大利亚东北部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亚马孙平原的该类气候形成原因有什么不同,类似地区还有哪些?
3、非洲大陆的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高考真题演练:】
(2015•上海卷地理)下图为某洲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1.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高原山地气候
2.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
要因素是乙地()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受高峻地势影响
C、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受沿岸寒流影响
(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3.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4.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热带草原气候区
C.地中海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2017海南地理卷】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
有“风城”之称,图7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10分)(2016全国卷I)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
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
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
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
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
的重要食物。

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
响。

(6分)
【课后巩固拓展:】
1、根据气温和降水等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2、其他的气候非地带性现象:
(1)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
(2)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于沿海地带,并呈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分布特征,主要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陆,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3)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