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合集下载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3篇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1“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

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

某中学曾做过调查,一年静下心来读完10本书的教师已是少数,学生的平均数更少,探究原因,99%的人反映“没时间看书”。

从小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好的读物为青少年成长注入正能量,依然任重道远。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创十年新低说明啥XX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XX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XX年提高1.48本。

相较于成年国民XX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77本,青少年阅读的状况略好一些。

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日本人均40本,法国人均2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来自北大图书馆的调研更不容乐观,据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肖珑教授介绍,XX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XX年的最低数量,而在XX 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

同时,“相比原著,青年人更喜欢看经典作品的影视版,以别人的视角代替自己的阅读。

”武汉大学文学院赵小琪教授还指出,远离原著是当代大学生阅读的普遍趋势,而这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有知识,却缺乏独立和深刻的思想”。

“回忆20年前的大学时代,‘至乐莫如读书’是那时许多人的座右铭,读书、思考、讨论成为那个时代公共领域的一个基本特征,大多数学生毕业前几乎读遍了校园流行的哲学著作和图书馆的争鸣小说,现在的大学生却鲜能如此。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王君超教授分析。

《少年正是读书时》作文5篇

《少年正是读书时》作文5篇

《少年正是读书时》作文5篇篇一:少年正是读书时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打算。

我,一个处于少年期的青少年,也有打算,在我这个年季是,我的打算,正如你所想的,那就是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而且是好好读书,用心读书才是青少年的责任呢?瞧,你所在大街上目睹的一幕:几个花季少年放眼望去,衣衫不整,手戴钻戒,耳穿圆环,脚踩拖鞋,还有一头凌黄凌白的怪发和嘴里叼着的香烟。

那是什么?是他们的形象吗?还是个性?在社会上他们又是什么?不错!这些本是在学校就读的青少年被称为“问题青少年”,在香港、澳门等地他们又被称之为“古惑仔”。

他们烦躁读书,厌恶读书,常常与不三不四的人勾当在一起,往往在服装上标新立异,追求时尚潮流。

可他们却不知道,他们自己极度伤透了父母们的心,更是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前途。

看到这种情节,我想试问他们前途何在?答案却是:尽在黑暗毁灭中。

再一看,你所在学校又看到的一幕:几个学生拿着书本,正研究与难题之中,一段时间思索过后,他们终于给研究出来了,便开怀大笑着,他们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虽苦但也甜。

他们的努力学习不正与他们的前途成正比吗?联想一下,在他们几十年后工作怎样?收入又怎么?我们就可以发现前者与后者不正是鲜明的对比、人生的写照吗?以上两者一个是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他们看不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也看不到生活的美好远景,只图暂时的感官快乐,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发展极其不利。

另一种则是高雅的生活情趣,与前者恰恰相反,它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对个人的发展还起促进作用,能使我们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也热爱读书。

“好好读书,认真读书,用心读书”应是青少年的责任,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些人不愿读书,一些人想读却不能读书,但又有一些人可以读书,有条件读书。

若你还不愿读书,不想读书,都请读书吧!正如“请乘读书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读书不晚,若你愿读,前途则是一扇成功的大门,读书是钥匙,若你修成正果,请开起这扇大门,里面满是辉煌,正照在你的脸上。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

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新媒体时代网络阅读与传统纸质阅读之争网络的普及使青少年的阅读方式发生变化,以传统纸质阅读为主体的阅读方式面临网络阅读的冲击而不断弱化。

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协调网络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使二者相得益彰?文章通过对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调研及特点分析,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对策,对当今社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网络阅读青少年网络阅读特点对策刘敏,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开展,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特别是对青少年这一网络使用主要群体那么表现得更为明显。

目前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如通过电脑或浏览新闻、阅读电子书、检索信息等,网络阅读越来越成为青少年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局部。

网络阅读的出现,使以前占主流的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受到很大冲击。

尽管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但也有许多需要不断升级和完善的方面,其负面影响不容无视。

如何正确处理网络阅读和传统阅读的关系,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阅读的习惯,是目前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从网络阅读人群来看,青少年是网络阅读的重要群体。

根据202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达6.18亿,而40岁以下的网民占81.1%,就有5.01亿;10~39岁的青少年网民占网民总数的79.2%,近5亿。

【1】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根据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中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54.9%,30~39周岁人群占30.3%,40~49周岁人群占10.7%,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4.0%。

【2】由此可见,中国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5.2%是18~40周岁人群,其中29岁以下年轻群体占一半多。

从网络阅读内容看,青少年进行网络阅读范围较广、内容丰富,包括阅读文学作品、专业书籍、报刊,获取百科知识、浏览社会新闻、娱乐消遣等方面的信息。

病句作业 修改病句

病句作业  修改病句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九 考点回归背景下的多向考查
3.下面一段话中,有三个句子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指 出病因并加以修改。
①微信阅读依赖症的表现是频繁看微信,反复刷微信,完全沉浮在虚拟网络 世界里。②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安全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要。③人人渴望被 关注,都认为自己的存在很重要。④因此,什么东西都可以拿来“晒”,自己这里 一“晒”,圈里的朋友会立即收到,并且给予关注,无形中证明了自己的重要性。 ⑤据调查,微信阅读最多的内容依次是生活小常识、开心段子、人生感悟,而学 术文章、政治热评、档案揭秘等严肃的内容排在倒数第四。⑥很多“经典”因为 “微信控”的“滥晒”,不仅失去启迪价值,而且使得经典浅薄化、庸俗化。⑦人 们不能静心读读书,而是热衷于读微信上的轻松内容,这不正好反映了当下人们 的浮躁倾向吗?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八 情境设置下的多点考查
A.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也彰显了 中国的文化自信。
B.因为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表达,所以丰 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C.既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也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 界”的国际表达。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八 情境设置下的多点考查
2.(2021·河南平顶山联考改编)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 一项是( )
作为一种跨文化、跨时空的媒介形态。纪录片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 声音”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交流与沟通的有效途径。 纪录片《中国的宝藏》推出后,既提供了“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的国际表达,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湖南省南县土地湖中学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语文试卷 北师大版

湖南省南县土地湖中学2014-201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语文试卷 北师大版

湖南省南县土地湖中学2014-201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记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一)(二)(三)(四)得分一.积累与运用。

(24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2分)A.契.约(qì)寒伧.(chen)瘦削.(xuē)嗜.好(shì)B.账簿.(bó)间.断(jiān)眩晕(xuàn)玉帛.(bó)C.迷惘.(máng)老妪.(yǜ)皓.齿(hào)怠.慢(dài)D.熨.斗(yùn)迸.裂(bìng)谪.守(zhé)怪癖.(pì)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A.自惭形秽惊惶失错走头无路 B.凶神恶煞相儒以沫谆谆告戒C.杉杉有礼潸然泪下弄巧成绌 D.流离失所惴惴不安春风和煦3.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养一方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在学习中树立新风尚,是当前全国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B.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纠正,其根本原因是不正之风在作怪。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县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D.学生写作文切忌胡编乱造。

5.下例句子空白处填写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1)我还未入巴黎音乐学院,生活穷困极了,常常学习。

(2)民众爱国的,法国国歌的悲壮,强烈地打动了我。

(3)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的笑声。

2012年中考真题—综合性学习

2012年中考真题—综合性学习

2012综合性学习· 百色市
百色城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做好 同学们(1分),“人人为创卫、创卫为人人”,今天 “创卫”的宣传教育,某校九年级(四)班同学 我们在这里举行“创卫”动员会,希望大家积极行 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创一个卫生、 准备开展一次“讲文明、树新风,与创卫同行” 和谐的环境,使我们的家园更美丽(1分)。 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同答以下问题:
答案示例: 小学生大多数都购买零食。 吃零食容易导致身体不舒服。
【我劝说】 (2)邻居家读五年级的小女孩月月 材料一:近年来,哈尔滨、上海、 材料二:食品行业人士称:很多小食品标注 特别爱吃小零食,请你结合上述三则 材料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的范志 安徽巢湖、云南昭通等地都发生过 是豆制品,但是大豆价格比较高,许多小食 材料,劝说她少吃或者不吃零食。 红说:“零食的真正危险在农村,其进货渠 小学生食用小零食发生中毒甚至死 品批发单价在三毛左右,甚至更低,所以采 道无从知晓,更没有建立大超市的索证制度, (3分) 亡案例。2012年5月20日下午,湖南
【我宣传】 (3)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标 语。
答案示例:拒绝零食,健康成长。
2012综合性学习· 娄底市
1.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2分) 据统计,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司 机酒后驾车引起的。假如你遇到一位司机 叔叔,喝酒以后仍然准备驾车,这时,你 应该怎么对他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池莉,你这是大惊小 怪!”假如你是池莉,该如何回帖?(3分)
我认为“大英”两字中透着一种自卑自贱,这类册子的介绍应有 基本的客观性,而且国家无论大小都应该是平等的。怎么能说是 “大惊小怪”呢?

全媒体时代国民阅读方式的嬗变——基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全媒体时代国民阅读方式的嬗变——基于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 号: 1 0 0 5 — 6 0 3 3 ( 2 0 1 3 ) 1 3 — 0 0 5 8 — 0 3
S C I — T E C H I N F O R M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E C O N O M Y
2 0 1 3 年
2 全 媒体 时代 国 民阅读 方式 的嬗 变
近年 来 , 报纸 、 期刊 、 图书 、 广播 电视 、 网络等媒 体在相 互竞
争 的同时 , 打破各 自壁垒 , 相互融合 的潮流大行其道 , 电子 书 、 手 机报 、 博客 、 网络 电视 、 电视读报 、 网络 报纸等成 为媒介新 宠 , 越 来越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人 的追捧 。跨媒 介传播 以其 丰富 的色彩 、 灵 动的画面 、 优美 的音乐 、 丰 富的资讯和高效 的传播 速 度 ,为 阅读者构建 了一个多维互动 的阅读 环境 ,在这样 的环境 里, 平时不愿 意读书或 者对传统 阅读 厌倦 的人群 , 找到 了简单 、 形象地获取信息 的渠道 ,阅读过程加入 了更多的临场体验 和感 受 。美 国文化学者丹尼尔 _ 2 说: 目前居统治地位 的是视觉观念 、
几个方面 的特征 。
会经济的繁荣 , 也会带来 阅读方 式的变化 和发展 。信息社会 , 人
类 的阅读方式发生 了颠覆性 的变化 ,尤其是 网络环境 的兴 旺和 发展 , 给社会阅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 传统 的阅读在坚守 自己价
值 的同时 , 也融进 了更多新的阅读方式 。
1 我 国 国民 阅读 现状
表 1 2 0 0 9 - - - 2 0 1 1 年 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数 据统计表
2 o o 9 2 01 0 2 01 1 5 0 . 1 5 2- 3 5 3. 9 5 8 - 3 6 6 . 8 6 3 . 1 4 5 . 6 4 6. 9 41 - 3

享受人生作文【优秀5篇】

享受人生作文【优秀5篇】

享受人生作文【优秀5篇】享受人生作文【优秀5篇】享受人生作文篇一冬天的脚步渐渐远去了,春天唱着动听的歌儿,迈着轻松的脚步跳跳蹦蹦的来了。

每个地方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春天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了。

瞧,河岸上的杨柳已长出了新芽,柳絮飘飘扬扬的飘落到小河里,显得格外好看。

杨柳四周的小花小草都开了,争奇斗艳,就像一团团水晶一样在滚动着,真是太美了!这些美丽的无名小花也为春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城市广场上,几个小朋友拿着各自的风筝,在广场上快乐的放着风筝。

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似乎在互相嬉戏,情景真是美不胜收。

绿油油的草地迫不及待的钻出脑袋来,挣脱了土壤妈妈的怀抱,想看看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它睁着梦呓般的双眼,左看看,右看看,伸着懒腰,打着哈欠,显得如此好奇。

这小草绿茵茵的,犹如一层碧绿,柔软的地毯。

望着这些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千古佳句又涌上了心头。

春天的大门已被打开,让我们好好享受春天吧!啊,这美丽的春天!嗬,着热情奔放的春天!享受人生作文篇二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先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号召,其含义不言而喻;也正如托尔斯泰说过:“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然而没有智慧的学习,好比一匹没有耐力的马,是无法驰骋于辽阔的草原的。

是啊!我们的学习也正如此,在这新的一周里,我不仅领略到了文人的的风采,同时也真正的开始享受学习。

学习是芽,生出希望之叶;学习是叶,呵护娇嫩之花;学习是花,孕育香甜之果;学习是果,使你品尝香甜。

有人说:“小学生活丰富多彩,初中生活枯燥乏味。

”而在我眼中,却恰恰相反。

初中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天之灵气,地之活力,让人流连忘返。

享受学习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小学时,我们的作文废话连篇,甚至连朗读一首诗也显得有气无力,然而在老师的驱动下,我们燃起了激情,却没有读出感情。

可现在我们进入了初中,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我学会享受学习了。

我认为朗读是一种享受,因为它可以为我们带来古代诗人的豪情壮志;我认为写作是一种享受,因为我们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七情六欲;我认为阅读也是一种享受,因为我们可以借助作者如诗如画的文采从而了解到华夏悠久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图书阅读率为53.9%2012-04-19 18:3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中新网4月19日电 19日对外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初步成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增加1.6个百分点。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九次。

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2011年9月开始全面启动,2011年9月至11月开展样本城市抽样工作,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执行工作,2012年2-3月开展问卷复核、数据录入和数据处理工作,4月完成本次调查初步成果的分析和发布工作。

本次调查增加了对电子书、电子报纸和电子期刊阅读情况的调查。

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49个,有效样本量为18881个,其中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的24.1%,农村样本比例为26.8%。

数据经过加权后,可推及中国0—70周岁人口 11.6亿,其中城镇居民占37.3%,农村居民占62.7%。

值此第1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正式对外发布初步研究成果。

(一)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增加0.5个百分点。

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增加1.6个百分点,数字阅读方式的接触率比2010年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

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7.6%,比2010年的77.1%增加了0.5个百分点。

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3.9%,比2010年的52.3%增加了1.6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63.1%,比2010年的66.8%下降了3.7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41.3%,比2010年的46.9%下降了5.6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从对书报刊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分析来看,中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16.8%,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8.2%和5.9%。

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38.6%,比2010年的32.8%上升了5.8个百分点,增幅为17.7%。

(二)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呈较快增长势头。

对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的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具体来看,2011年有29.9%的18—70周岁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比2010年的18.1%增加了11.8个百分点;有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的23.0%增加了4.6个百分点;有5.4%的国民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比2010年的 3.9%增加了1.5个百分点;有2.4%的国民用光盘取读,比2010年的1.8%增加了0.6个百分点;有3.9%的国民使用PDA/MP4/MP5 等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10年的2.6%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去年增幅均超过30%,而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接触率增长幅度最大,增幅达65.2%。

(三)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35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100.70份、6.67期。

从对传统纸质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来看,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报纸和期刊分别为4.35本、100.70期(份)、 6.67期(份)。

除纸质图书阅读量外,本次调查中还考察了国民对电子书的阅读数量。

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 1.42本。

(四)中国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和电波媒介的时长均有所减少,但上网和接触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等媒介的时长有所增加。

从中国18—70周岁国民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长来看,2011年,传统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和传统电波媒介(电视、广播)的接触时长,均比2010年有所减少;但新兴数字媒介(互联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均比2010年有所增加。

传统媒介中报纸的接触时间最长,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2.00分钟,但比2010年的23.69分钟减少了1.69分钟;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85分钟,比2010年的16.78分钟减少了1.93分钟;人均每天阅读期刊时长为11.80分钟,比2010年的13.66分钟减少了1.86分钟。

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长为95.41分钟,比2010年的98.90分钟减少了3.49分钟;人均每天听广播的时长为11.24分钟,比2010年的11.57分钟略有减少。

从新兴媒介来看,互联网的接触时长最长,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47.53分钟,比2010年的42.73分钟增加了4.80分钟;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13.53分钟,比2010年的10.32分钟增加了3.21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3.11分钟,比2010年的1.75分钟增加了1.36分钟。

从新兴媒介的增长幅度来看,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的接触时长增幅相对较大,分别为31.1%和77.7%。

(五)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4.9%,比2010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

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上网率为54.9%,比2010年的49.9%增加了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有超过半数(50.6%)的国民通过电脑上网,有25.4%的国民通过手机上网。

手机上网率的增幅明显,与2010年的16.6%相比,增幅高达53.0%。

中国18—70周岁网民上网从事的活动中,互联网的娱乐功能排在首位,例如,有72.7%的网民将“网上聊天/交友”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50.0%的网民将“在线听歌/下载歌曲和电影”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1.5%的网民将“网络游戏”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信息获取功能也受到较多网民的重视,有63.1%的网民将“阅读新闻”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有46.3%的网民将“查询各类信息”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16.0%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

(六)中国18—70周岁的国民对图书、期刊及电子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均有所增加,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手机阅读的群体中,51.4%能够接受付费阅读,2011年手机阅读人均花费20.75元。

对于购买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有25.6%的国民能够接受8—12元的价格,有25.5%的国民能够接受12—20元的价格;22.5%能够接受8元以下,17.1%能够接受20元以上,另有9.2%的国民认为只要喜欢多贵都买。

对中国国民能够接受图书价格的量化分析发现,中国国民能够接受一本200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书的平均价格为13.43元,比2010年的12.75元增加了0.68元。

对期刊承受能力的分析发现,中国18—70周岁国民平均可接受一本期刊的价格为6.60元,比2010年的6.12元增加了0.48元。

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1.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这一比例比2010年的53.8%有明显下降。

但数字化阅读接触者总体能够接受一本电子书的平均价格为3.50元,价格接受程度比2010年的3.45元也略有增加。

手机阅读的群体中51.4%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付费阅读,而有48.6%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

综合所有手机阅读人群在2011年全年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调查发现手机阅读人群在2011年全年人均花费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为20.75元。

(七)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八成以上为18—40周岁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有11.8%的数字阅读接触者在读完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

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来看,中国18—70周岁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18—29周岁人群占到54.9%,30—39周岁人群占 30.3%,40—49周岁人群占10.7%,5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4.0%。

可见,中国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中85.3%是18—40周岁人群。

对中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75.3%的18—70周岁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1.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2.5%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另外,有11.8%的数字阅读接触者表示,在阅读过某一电子书后还曾购买过该书的纸质版本。

(八)接近六成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或一般,有六成以上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11年中国18—70周岁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

从国民对个人纸质阅读内容和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量变化情况的反馈来看,有7.7%的国民表示2011年“增加了纸质内容的阅读”,但有 12.2%的国民表示2011年“减少了纸质内容的阅读”;有4.4%的国民表示2011年“减少了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但有6.2%的国民表示 2011年“增加了数字阅读内容的阅读”。

对于个人总体阅读情况,有21.2%的国民表示满意(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20.9%的国民表示不满意(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另有57.9%的国民表示一般。

中国国民对当地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

有62.6%的18—70周岁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0.6%,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为64.0%。

(九)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3.1%,比2010年的82.7%略有上升,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均有增长,且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

从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率来看,2011年9—13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最高,为93.5%,比2010年的92.1%增长了1.4个百分点;其次是14—17周岁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81.0%,比2010年的83.0下降了2个百分点。

而0—8周岁人群的图书阅读率为75.2%,比2010年的 74.3%增长了约1个百分点。

对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1年中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10.68本,比2010年的9.99本有所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