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

合集下载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2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理解分析: 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更满意谢道韫的答案。首先,从他的反应“公大笑 乐”可以知道;其次,后文对谢道韫的身份进行了 补充,暗示了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
理解分析:
文章里出现的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 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撒盐空中差可拟
例:假如是我,我会接受他的道歉,并将这道歉转 达给自己的父亲,告诉友人要做个讲诚信,讲礼仪 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理解分析:
本文对于陈太丘的描写很少,但是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 写友人和元方,这是否恰当?为什么?
恰当。友人的不守信用和不知礼仪恰恰反衬出陈太 丘的守信用;而对元方的描写,则侧面烘托出父亲 对儿子的影响,通过儿子来写父亲的守信和知礼。
《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 内容:汉末至东晋的士大夫的言行轶事; 地位: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编写者: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 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全评新注<世说新语>》
陈太丘、谢太傅、柳河东、李太白、五柳先生
称呼人的方式: 1.称呼官地:陈太丘 2.称呼官名:谢太傅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呼祖籍:柳河东
谦辞、敬辞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贤弟、贤侄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家君、家父、家母、家慈、家严

舍弟、舍侄、舍亲、舍房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2)我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
因为它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柳絮” 是轻盈的,“盐”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
❖ 3.“公大笑乐”,笑什么?乐什么? 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句话看出作者的倾向 ? 从“公大笑乐”中可以看出三种理解:
①两个答案都满意; ②“笑”前喻,“乐”后喻; 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 文章最后一句介绍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 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表示作者的 一种赞扬和敬佩。
4、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 门不顾”是否失礼?
(1)我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
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 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 有涵养吗?
(2)我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理由是: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
相约同行。期,约定
到达
离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
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丢下(他) 而离开。

玩耍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当时 年龄为七岁,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
课堂探究二(7分钟)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父亲友人的?元方 的性格特点如何?
3、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 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4、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同步检测二(8分钟)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 地方可以看出来?
文章小结

语文版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或注释帮助,或同学交流,试译课文。疑难之处圈画出来


一起,都
想要
搭船
就 对……感到为难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恰巧,幸而

同意
抛弃
代词,这件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
……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接受 要求 能够,可以
歆曰:“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
王戎
猜猜他是谁?
司马光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
在五千年文明史长河中,涌现和造就了一 大批杰出的历史人物。然而,但凡名人的 功成名就都不是偶然的,这“必然性”之 中,不管是一种品行、一种志向,或是一 种毅力、一种精神,倘若用一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德”。可以说,是优秀的品德使 他们早年成为与众不同的奇才,成年后成 为功绩杰出、流芳百世的名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 (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 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元方)答曰: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想一想:
文章为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开端: 期行不至,太丘舍去
期行
发展: 客问元方,怒骂太丘 高潮: 元方责客,无信无礼
? 圈点勾画示例: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约定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顾。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5张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课件(共35张PPT)
教学七年级(上)语文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学习目标
01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
培养文言语感。
02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
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03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
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深度构建 当堂检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尊君在不? 4.元方入门不顾。
第 33 页
课后拓学
第 34 页
一、巩固知识
1.背诵全文。
2.在课堂本上翻译全文。
二、 拓展提升
1.完成《学习之友》对应练习册。
2.学习书31页“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知识卡。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 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 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 限光彩。
自学反馈
作者介绍
刘义庆(403-444), 南朝宋文学家,爱好文 学。《世说新语》是由 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咏雪
自学反馈 识文辨字
1、读准下列红体字的读音。
zhòu
俄而雪骤
谢谢!
勤勉博学 ▪ 知行合一
研究分享
第 10 页
探究活动一
1、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 哪些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
事情:与儿女讲论文义
研究分享 探究活动一
2.小组合作探究:谢太傅一家有怎样的家庭氛 围?你是通过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内集”“欣然”“大笑乐”

语文版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语文版22世说新语二则课件

1
2
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01
明确: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02
讲故事
再见
演讲人姓名
所以:……的原因。
03.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
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纳:接纳,接受。 宁(nìng):难道。 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 遂:于是,就。 拯:救助。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
01
想要搭船,华歆感到期很为难。王朗说:“(船里
02
)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
03
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
04
“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
05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
06
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
07
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 、王朗的优劣。
08
翻译全文
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
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朗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更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做人应当诚信、有礼。
借元方责客之语,赞扬元方的聪敏,懂礼识仪。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旨)?
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
/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
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世说新语》二则 (共30张PPT)

《世说新语》二则 (共30张PPT)

则是无信
入门不顾
从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本文通过讲述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 现了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优秀品质。告 诫我们诚信是立世之本,要做一个守信的人。
整体感知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 不顾。
——李白《北风行》
——高群《对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 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 之。元方/入门/不顾。
拓展延伸
积累写雪的诗句或写雪的成语。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பைடு நூலகம்——韩愈《春雪》
(1)钱强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同学打架,钱强的好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朋友李辉看到后立即上去帮各式各样钱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刘丰在体育课上扭伤了脚,林健送刘丰去医务 室治疗,又回教室将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题抄下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给刘丰送去。 (3)郑伟有道题不会做,想拿马捷的作业本抄袭。 马捷不同意,而是给他讲解做题的方法,要他自己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去做。
检查预习 解释加红色的文言词语: ⑴与友期行 (约定) ⑵太丘舍去 (舍弃) (离开) ⑶去后乃至 (才) ⑷门外戏 (玩耍) ⑸尊君在不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⑹相委而去 (舍弃) (离开) 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就) (信用) ⑻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礼貌) ⑼下车引之 (牵,牵拉) (代词,他,指元方) ⑽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9张ppt).ppt

七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二单元 8 《世说新语》二则 课件(共29张ppt).ppt
• 3. 称:称赞(如“称誉”),这里是称呼的意思(如“称能满”) 示例:他在人们中享有极高的“称”誉。
常考文言文重点字积累
• 4.少:年轻(如“年少”) 示例:孔子年轻时也是“少”壮。
• 5.逾:超过(如“逾期”) 示例:这封信“逾”期未回。
• 6.甚:很,非常(如“甚美”) 示例:这个苹果“甚”大,味道亦“甚”好。

二 则
世 说 新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 南朝宋文学家,《世说新语》编者。 刘义庆是南朝宋宗室,封临川王,世 称“刘临川”。他组织了一批文人编 写了《世说新语》,该书是南朝志人 小说的代表作。刘义庆在中国文学史 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以写实、 简洁、风趣为特点。
文体知识
课文主旨
《咏雪》:通过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 道韫的聪慧和才情,同时展现了古代才女 的机智和文学素养。
《陈太丘与友期》:通过陈元方的言行, 表现了他的聪慧、机智和正直,强调了诚 信与礼貌的重要性。
课文结构《咏雪》
起:谢安 与家人咏 雪
承:谢道 韫用“柳 絮因风起” 形容雪花
转:谢安 赞赏谢道 韫
合:谢道 韫的聪慧 得到认可
《 咏 雪 》
《咏雪》
课文精讲《咏雪》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 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 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 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 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文精讲《咏雪》翻译
寒冷的冬天,谢安在家里与儿女们聚在一 起谈论文学。不一会儿,雪下得更大了,谢安 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侄 子胡儿说:“大约可以比作把盐撒在空中。” 侄女道韫说:“不如拿柳絮因风飞起作比喻。”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世说新语-二则》ppt课件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古义:舍弃 今义:委屈、委托
文言现象:词类活用
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期日中(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文言现象:特殊句式
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所似何?)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过中不至:
元 方 请结合前后文语境,在括号内补写出元方的神态描写,说 , 一说你的理由。 你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 怎 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么 元方( )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看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你怎么看?
面对元方的对辩,“友人惭,下车引之”,但是元方 “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
以 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读 明 要求:①先齐读课文一遍。

②一人一句,讲给组员听。
③标注不能解决的词句。
以读明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人)过中不至,太丘舍(友人)去 ,去后友(人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 不?”元( 方 )答曰:“家(君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尊期君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省略句,省略主语“友人”
学习课文后的补白部分,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
延 哪些属于谦辞。

①晚生 ②卑职 ③阁下

④尊公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奴家 ⑨泰山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元方时年七岁 学而时习之
当时 时常
3 ) …可以为师矣 宁可以急相弃邪
可以
能够

因为
2.古今异义字:
贼: 古:作乱的人, 今: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结果 耳: 古:罢了, 今:耳朵
宁:
古:难道, 今:宁可 可以: 古:是能愿动词“可”与 “以”两个词连用,“能因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 作能愿动词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 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 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 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 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 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 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 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谦词有
4、重点语句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朋友约好一同出行,(他们)约好在正午动 身,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离开了,离开后 朋友才到。
(2)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 去。” 朋友便生气地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 !和别 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
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当初 邪?” 遂携拯如初。
凭,根据 于是 救助
难道
因为
评定
助词,的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 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 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 么不同意?”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 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那个人。华歆说”先 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 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的请求,难道能因 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 一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 评定华歆、王朗的优和劣
之外。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 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 童,关于他们的美德,至 今流传。 相信咱同学也知道这 样的故事,下面就请交流 一下你所知道的故事。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 名,地名,物名,职称等, 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 陈太丘(人名)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 略成分。 例:去后乃至 去后(友)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 太 丘 与 友 期
教学目标(1分钟)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能够参照译文背诵课文。
3、 理解本文主旨
自学指导一、朗读课文两遍(3分钟)
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 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好正午。到了正午您没 到, 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 是不讲礼貌。”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很惭愧,下下车拉元方以示歉意,元方走进 门去,连头也没回。
6、讨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 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元方说; 守信用。” “您与我父亲约好正午。到了正午您没到, 就是不
感到惭愧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父亲,就是不讲礼貌。”那人感到很惭愧,下 下车拉元方以示歉意,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自学指导二(8分钟)
1、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 方可以看出来?

zhěng
一起,都
想要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顺便 借光 形作动 对……感到为 恰巧,幸而 难 就
代词 这件事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同意 还
何为不可?”
倒装句,“为何”
作乱的人
抛弃
先前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迟疑,犹豫 不决
罢了
……的原因
接受
请求
能够, 可以

华歆:在人想搭船时,有不纳之意,后在贼人追至 时却救人救到底,反映了华歆考虑问题全面,重诺 守信的精神。
人物形象概括:
华歆:
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诺守信, 临危不惧,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王朗:
轻诺寡信,考虑问题不全面。
2、读完《乘船》,它给了你什么启发 性思考?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 不能轻诺寡信。
参考答案: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
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
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
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 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 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 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
3、选: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 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因 此选择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例:去后乃至 A、才 B、竟然 C、就是 4、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 通假字。 例:文言实词: 元方时年七岁 那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信用
刘义庆:南朝宋 朝,彭城人,宋 武帝刘裕的侄子,袭爵临川王, 文学 朝, 家。 《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 集 主要记载 东汉末年 到 晋朝,士大夫 阶层荒诞的闲谈轶事。也是六朝志人 小说的杰出代表。具有“语言简练、 辞意隽永”的特点,因此著称于世。 该书在魏、晋是当时盛行的小说集大 成之作,对后世的小说和笔记小说发 展影响很大。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 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学指导一
结合注释自读自译课文,圈 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字词积累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词。 约定 1. 与友期行 2. 太丘舍去 离开 3. 尊君在不 现在写作“否”,表示疑问 丢下,抛弃 4. 相委而去 5. 则是无信 信用 6. 下车引之 牵引,拉 回头看 7. 入门不顾
3、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主 旨)?
1.
信是立世之本,做人应当诚 信、有礼。
当堂训练(8—10分钟)
1、通假字:尊君在不 2、古今异义: 陈太丘与友期 太丘舍去 下车引之
通( 否 ) 古:约定 今:日期 古:离开 今:前去,前往 古 :拉 今:引用 古:回头看 今:照顾
元方入门不顾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 谦词。 ①尊君 ② ②家君 ③ ③陛下 ① ④令尊 ⑤ ⑤寡人 ⑥ ⑥足下 ④ ⑦令郎 ⑧ ⑧老朽 ⑨ ⑨麾下 ⑦ 敬词有
无信------- “期日中,过中不至”
暴躁易怒---- -粗鲁-----------无礼-----------知错能改------
“友人便怒” “非人哉!” “对子骂父” “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
驳父亲友人的? 明白事理(懂礼识仪),性格直率,聪敏。
1、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无礼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这篇文章以对比的写法,写出 华歆、王朗对逃难者的不同态度和 行为,从而表现出两个人和不同品 格和境界;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 手法,使华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结尾的一句话更引人深思,让 人回味无穷。
1、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思。
他(代词,指华歆) 1)歆辄难之。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的(结构助词)
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 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 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 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 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 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 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 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 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 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 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 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不安。
刘义庆
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 (目标):
1、清除障碍,顺畅朗读。
2、理解字句,整体感知。
3、复述故事,推究内涵。
4、审美评价,勇于创新。
读准字音 朗读课文
xīn
zhé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 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 xié 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 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 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 定华、王之优劣。

陈太丘与友期
相约而行。期,约定
到达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陈太丘跟朋友约好一同出行,(他们)约好在正午动身, 过了正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便离开了,
才 嬉戏
去后乃至。 方: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
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 方: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守信走遍天下 寡信寸步难行
拓展阅读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