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历史 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作业1: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基础达标]1.英国工业革命中普遍出现了一种“由需要导致发明的模式”,这一模式最早出现于() A.冶金业B.交通业C.棉纺织业D.采矿业『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英国新兴的棉纺织业中,生产技术首先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即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棉纺织业。

2.如果我们要上网搜索下图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A.早期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C.工业革命D.信息时代『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内容为“蒸汽机车”和“汽船”,这都是“工业革命”的成果。

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作坊B.手工工场C.工厂D.垄断组织『答案』C『解析』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机器的日益增多,传统的手工工场无法适应机器生产的需要,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这样,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了。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4.下图是1750年至1865年英国资本总额增长示意图。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B.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的国家C.英国成为世界上资本输出最多的国家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答案』D『解析』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资本总额的增长情况,体现不出工业化、城市化、资本输出等内容。

『答案』为D。

5.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答案』C『解析』“穿袜子”的普及反映了生产、制造袜子的能力极大地提高,而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

6.观察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A.C.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D.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1854~1856年”这一时间可以判断是处于工业革命完成时期,原材料进口比例大,而工业制造出口比例巨大。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

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典习题(题目带详细解析)1.“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其主要依据是蒸汽机的使用()A.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B.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C.加快了工业革命的步伐D.使人口向城市集中【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珍妮纺纱机发明,故A项错误;“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说明蒸汽机的使用使工业集中生产成为可能,推动工业城市兴起,故B项正确;C、D 项虽然是蒸汽机使用的意义,但无法体现材料主旨意思,故C、D项错误。

【答案】B2.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1675年建)制定,但其影响力有限,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0年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1884年英法美德俄日等25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确定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据此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

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B.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影响C.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D.世界市场逐步形成的必然需求【考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解析】英国是当时政治、经济大国,在全球拥有众多殖民地,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在确定标准时间和推动其国际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现代交通、通迅的出现,产生了确立统一标准时间的需求和技术条件,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逐步形成,世界各地人员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往来范围不断扩大,对制定国际标准时间的需求日益迫切,故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与英国由国家分裂走向政治统一无关,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3.“它在塑造历史中起到了突出的作用,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

“它”是指()A.工业革命B.通信技术C.世贸组织D.国际贸易【考点】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至少在过去的500年间,它充当了使世界走向一体化的力量”,据此推断,“它”在15世纪的时候已经出现,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中期,通信技术发明始于19世纪,世贸组织成立是在1995年,时间都不符,故A、B、C项错误;15世纪的时候正值欧洲积极开辟新航路,国际贸易扩展,推动了世界走向一体化,故D项正确。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 000万吨。

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

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发电机的发明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发明可知导致西方列强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内燃机,故A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为动力而不是石油,故B项错误;火车发明于1814年而不是“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动力是电而不是石油,故D项错误。

2.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产生B.殖民体系的扩张C.世界市场的出现D.垄断组织的形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3.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必练题6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练题6两次工业革命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6)两次工业革命1、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A. 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B. 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C. 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D. 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2、从17世纪开始,一场“农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展开。

这场革命中,资本主义型的农场在农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农业的耕作和栽培技术经历了重大改革,如:农业机械的采用、畜种的改良。

这场“农业革命”的主要作用在于( )A.使“圈地运动”得以终结B.为工业革命准备重要条件C.推动贩卖黑奴活动的开展D.促使殖民争夺不断地加剧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4、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

其主要目的是( )A.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B.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C.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D.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5、1884年12月,《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条推销“新世界专利”的广告,其大意是:佩戴清新空气呼吸器,人们甚至在冬季室内门窗紧闭时,也可以不间断地呼吸到清洁、新鲜空气,它不但可以让人们免受粉尘的侵害,而且不会给看书、写作或睡眠带来任何不便。

)表示了当时英国()A.技术革命化解了环境危机B.环境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C.工业化导致环境问题凸显D.环境污染比其他国家更加严重6、1530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啤酒法》,解除了地方官对啤酒经营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管制,学致了酗酒等社会治安问题,直到1879年,才通过《酗酒法》重新强化地方对酒类的管理权。

这一过程反映了英国()A. 自由主义理论内涵的渐变B. 立法服务于经济利益的原则C. 工业化带来议会制度改革D.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较量7、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机器制造业③汽车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8、某报纸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习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习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 1880年, 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 90年代末, 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 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 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

材料说明美国( )A. 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 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 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 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答案 A2. 1882年,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 在当时, 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 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 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C. 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D. 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答案 B3.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 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 C4. (2019·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

其变化反映出(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 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 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答案 B5.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C. 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 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答案 D6. (2019·天津红桥二模)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 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 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 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 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工业革命》课后集训(第1课时)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2《工业革命》课后集训(第1课时)

课后集训基础达标1.“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恩格斯的这段话(A.B.C.D.解析:本题的解答要结合具体的时间,法国大革命为18世纪末,而此时的英国正在进行工答案:C2.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根本原因是…(A.B.C.殖民贸易和D.解析:注意把握题干中的“根本原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应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根本原因。

B、C两项都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D答案:A3.下图机器发明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A.B.C.D.解析:珍妮机是一次能纺出多根纱线的纺纱机,它的出现引发了纺织业的一系列发明创造,答案:A4.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A.B.C.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操作的生产力方面的革命。

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C5.(2004江苏高考,2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B.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D.解析:火车试车成功是在1825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而汽车、电灯、电话都是第答案:B6.下列有关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C.D.解析: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和比较史实的能力。

手工工场时期工人有很大一部分劳动是在家庭中完成的,不能称之为工业无产阶级;而工厂的工人则完全脱离土地,也没有生产工具,是真正的无产者,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C综合运用7.英国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的原因是(A.B.C.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英国的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答案:B8.下列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先后顺序是(①英国②法国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解析: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并最早完成,其次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是法国和美国。

故正确答案为A答案:A9.瓦特改良蒸汽机对工业革命的最大影响是…(A.B.C.D.解析: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对蒸汽动力的利用效率,使工厂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风力、水力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在交通便利的地区投资设厂,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x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下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屮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己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3不符,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B项符合题意,正确;仅从表3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3内容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观察下图表,其中乙国是欧洲三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1870 18901910年份 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国【答案】D【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占世界工业比重最大,但第二次工业革命釆用新技术新发明不如 美德,所以占世界工业比重下降,故丙为英国,乙为德国,故排除A,选D ;法国和俄国占资木主义世界 工业比重不大,排除BC 。

3. 在19 I 比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 商业繁盛的地区B. 盛产煤炭的地区C. 邻近河流的地区D. 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 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时间为'T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 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 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C.理论因素D.劳动力因素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瓦特是发明家,发明源于需要,故促使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应该是市场因素,故选B。

答案:B2.(2012·天津高考)右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B.水力动力C.水电动力D.机械动力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克莱特发明的是水力纺纱机,再结合图片可知,他所创办的工厂建在河流边上。

因此答案选B。

答案:B3.史学家统计英国19世纪人口结构(①农民②工人③资产阶级),下列图表中合乎史实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图表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19世纪”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和资产阶级的数量急剧上升,农民数量下降,故选B。

答案:B4.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解析:19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C项正确。

答案:C5.19世纪中叶,一位经济学家骄傲地宣称“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

这位经济学家的国籍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B.荷兰C.西班牙D.英国解析:依据“19世纪中叶” “满载着原料归来”“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各个角落”等信息可推断,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史实,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历史两次工业革命课后练习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题1:
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这样一段话:“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A.中国辛亥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法国大革命
题2:
观察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题3: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历史来到了一个岔路口,东西方之间开始逐渐背离,分道扬镳,距离越来越大。

造成该时期东西方历史背离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
B.西方的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美洲新大陆的开发
题4: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商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此段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圈地运动改造了英国的传统农业
B.海外扩张奴隶贸易完成了资本积累
C.完成社会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D.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和经验的积累
题5:
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城镇居民③工人),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
A B C D
题6:
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大众消费主义”。

当时的“英国所独有的不是消费的欲望,而是大多数人消费的能力。

……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
们‘金钱准则’的水平。

”造成上述消费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海外殖民扩张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追求时尚是当时消费的主流
C.人们普遍存在着从众的消费心理
D.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题7: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
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
③打击了千百万群众对理性王国的憧憬
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题8:
有人评论一种经济现象,认为它有“能节制生产,毋使有羡不足”的优点,又有“独占一业,莫之与竞,则生产技术之改良进步将中止”的缺点。

这种经济现象开始盛行是在()A.18世纪末的英国
B.19世纪末的美国
C.1920年代的苏联
D.1930年代的德国
题9: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前的1750年,英国2500人以上的城市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5%,1801年增加到33.8%,1851年上升到50.2 %,1911年达到78.1%,而农村人口则从一个半世纪前的75%降至21.9%。

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城市化的国家,在新型的工业区出现了像曼彻斯特、格拉斯哥、伯明翰这样的大城市。

材料二在1841~1901年的60年间,7个古老城市人口增加了52.4万人,增长了2倍;而7个新兴城市人口增加了180.9万人,增加了48倍。

在人口增长绝对数方面,1901年7个新兴工业城市比7个古老城市人口多96.7万人。

城市化改变了城市分布的传统格局,出现了大批新工业城市。

材料三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

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

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四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英国城市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三指出,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问题?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城市化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决定因素。

课后练习详解
题1:
答案:C
解析:考查世界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

从材料中“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即可知选择C项,只有工业革命没有充满暴力。

题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显示的是英国资本总额在18世纪50年代(中期)~19世纪60年代的增长,这一阶段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故选D;A、B、C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题3: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

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兴起。

工业革命大大增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也造成了东方的贫困,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故选C。

B项属于直接原因,A、D与材料信息不符。

题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原因有:①政治前提:较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②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积累了雄厚的资本。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知识。

④劳动力: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动力。

⑤市场:圈地运动拓展了国内市场;殖民掠夺拓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

结合材料所述本题选C项。

题5: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引起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生产形式向工厂制过渡,
随着工厂的建立,大量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村在减少,城市在增多,城镇居民自然也随之增加,所以准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B,因此正确选项是B。

题6: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可了解到,材料所述认为大众消费主义,一方面大众购买力提高,说明国民收入的提高;另一方面,社会提供产品能力需大幅度提高,这说明生产效率提高,只有工业革命才能同时满足两个方面,据此本题选D项“大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效率和国民收入的提高”。

题7: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的社会,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和所学史实说明工业革命的评价:既提高了生产力,又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资产阶级在追逐利润的同时,人民对社会现实的失落,社会风气更加拜金,故此题应该全选。

题8: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了解到,这种经济现象指垄断,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本题选B项。

题9:
答案:
(1)特点:总体发展速度很快,新型工业城市发展更快;改变了传统城市布局。

主要因素:英国工业革命、圈地运动、农业的商业化、商业革命。

(2)社会问题:贫困现象严重;贫富悬殊;公共设施不完善;下层民众生活条件差等。

(3)趋势:增长率在建国初期相对稳定,50年代末提高较快,1978年后,迅速提高。

因素:国家政策及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考查近代英国和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一问中城市化的特点把握材料中的数据变化以及“新兴城市”、“传统格局”等关键词解答即可,主要因素则把握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把握该时间段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即可。

第二问把握“人满为患”、“没有照明和排水
设施”、“乞讨为生”、“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等关键词即可。

第三问把握表中数据分阶段归纳即可,决定因素把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可。

31865 7C79 籹40348 9D9C 鶜23297 5B01 嬁
<30887 78A7 碧35799 8BD7 诗22850 5942 奂20618 508A 傊o27400 6B08 欈21064 5248 剈40795 9F5B 齛27315 6AB3 檳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