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附答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一、选择题▲(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2010·海口调研)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5.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B.所有图中均为被动运输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单纯扩散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6.(2010·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测试卷(共2套试卷附答案)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A卷一、选择题▲(广东高考)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单纯扩散和协助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

则()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1.(2010·连云港调研)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①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B.①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C.②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①的种类和数量有关2.下列不能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的是()A.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现象B.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过程C.浆细胞分泌抗体D.白细胞的吞噬作用3.(2010·海口调研)下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纯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只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4.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

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

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

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B.质子通过单纯扩散跨膜运输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5.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图中均为主动运输B.所有图中均为被动运输C.图Ⅰ、Ⅱ和Ⅲ可表示单纯扩散D.图Ⅲ中细胞内ADP含量会增加6.(2010·沂南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细胞学说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练习与应用(P8)一、概念检测1.判断下列事实或证据是否支持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运动和分裂.( )(2)人体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3)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释放氧.( )(4)用手抓握物体需要一系列神经细胞和肌肉细胞的协调配合. ( )2.下列叙述与细胞学说不相符的是( )A.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反映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C.人体每个细胞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新细胞是通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产生的3.观察人体皮肤纵切片和迎春叶横切片的光学显微镜图像,回答问题.(1)在两张切片的图像中,尽可能多地写出你认识的细胞名称以及它们可能的功能.人体皮肤纵切(局部) 迎春叶横切(局部)(2)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描述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3)为什么把人体皮肤和迎春叶都称为器官二、拓展应用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了菠菜、天竺葵、柳树叶片中的叶肉细胞,发现这些叶肉细胞中都有叶绿体,于是得出了植物叶肉细胞都有叶绿体的结论.他得出这个结论应用了不完全归纳法. 你还能列举不完全归纳法其他应用的例子吗?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2.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但是,病毒的生活离不开细胞,请查阅资料,说明病毒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细胞.3.如果“新细胞都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不成立,细胞一直可以从无机环境中自然发生,生物进化的观点还能被人们普遍接受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阐述细胞学说是否支持生物进化的观点.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练习与应用(P12)一、概念检测1.基于对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真菌和细菌是原核生物()(2)原核生物中既有自养生物,又有异养生物.()(3)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既有单细胞生物也有多细胞生物.()2.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3.根瘤菌(属于细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在对根瘤菌进行分离时,如何根据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占,来区分根瘤菌细胞与植物细胞?二、拓展应用1.细胞虽然形态多种多样,但是基本结构具有高度的统一性.细胞为什么会有统一性?细胞的多样性又是怎样产生的?2.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见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区别(2)支原体与细菌的细胞结构有什么区别?(3)支原体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复习与提高(P14)一、选择题1.细胞学说为生物学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主要原因是它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C.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生物界细胞的多样性2.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导致人患沙眼的病原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其细胞结构,可以确定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作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有细胞壁B.有细胞膜C.没有线粒体D.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3.生命系统存在着从细胞到生物圈各个不同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B.草履虫可以看作是基本的生命系统C.植物体和动物体共有的生命系统层次有细胞、组织、器官、个体D.生态系统中存在非生命的物质和成分,不属于生命系统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细胞结构简单,所以不具有多样性B.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不具有统一性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新细胞是从老细胞的细胞核中产生的二、非选择题1.画概念图画概念图可以直观而形象地表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你梳理所学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请你分析下图,在“?”处填写适当的连接词.2.下图是人们常见的几种单细胞生物,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范文2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pdf

范文2高三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pdf

2012--2013高中生物一轮必修一第四章综合练习ZWJ1.在干旱地区正常生长的一棵植物,从理论上推测,其体内哪一部位的细胞细胞液浓度最低()。

A.根毛区细胞 B.叶肉细胞 C.导管细胞 D.茎的皮层细胞2.将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变化应当是()。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吸水力不变 D.吸水力等于03.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蔗糖溶液(g/mL)细胞变化发生质壁分离无明显变化有胀大趋势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为0.25g/mL左右C.验证原生质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4.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的植物,分布在()。

A.热带雨林 B.荒漠 C.草原 D.森林5.将人类的红血球置于不同浓度蔗糖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4-3。

依照血球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6.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7.在人类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罗伯特森提出的三层结构模型与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同点是()。

A.两种模型都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膜的基本支架B.两种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均匀排列在脂质分子的两侧C.两种模型都认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和脂质D.两种模型都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8.(2011·北京海淀期末测试)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肌肉细胞积累K+需要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液泡中能积累大量离子是由于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9、磷脂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这与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1第四章检测题及答案篇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生物必修1第四章单元测试题一一、选择题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A.磷脂含量多蛋白质少 B.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C.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构成且蛋白质有流动性 D.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2.人的血型属于A、B还是O型,主要取决于红细胞表面的一种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是()A.脂质分子B.糖类C.多肽D.核酸3.根据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A.蛋白质与磷脂形成有一定规则的重复结构B.膜是一刚性结构C.脂质形成双分子层,其极性头部对顶着D.蛋白质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进行侧向移动4、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膜,甘油分子可以较快地透过膜,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随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随后甲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5.甜菜根细胞的液泡中有花青素,使块根为红色。

将块根切成小块放在蒸馏水中,水无明显的颜色变化,但用盐酸处理这些块根后再放人蒸馏水中,则能使水变红。

其原因是( )A.花青素不溶于水而溶于盐酸 B.盐酸破坏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D.细胞壁被盐酸破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B.小分子物质都能通过细胞膜,而大分子物质则不能C.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D.动物细胞一般不会吸水胀破,是因为细胞最外层有细胞壁7.如图所示,在火棉胶袋(半透膜)内注入淀粉和食盐溶液,插入细胞管后,用线系紧密封并使细玻管内的液面刚好高出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

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细玻管内液面上升B.细玻管内液面不变C.烧杯内液体遇碘变蓝色 D.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无变化8、观察在0.3g/mI.蔗糖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现中央液泡逐渐变小,说明A.细胞壁相当于一层半透膜B.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的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C.此时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9、下表表示某一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生变化的实验记录,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A.证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测定细胞液浓度约为0.25g/mLC.验证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D.证实细胞是有生命的10、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课后习题 第四章 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

第二节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课后篇巩固提升学考达标练1.在实验条件下,矮牵牛叶片细胞能发育成完整植株。

这说明该细胞具有()A.普遍性B.统一性C.全能性D.特异性2.下列为人体内四种生命活动过程的示意图。

其中能表示细胞分化的是()3.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后产生多种类型的细胞B.分化后的细胞不再具有全能性C.细胞无限增殖是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A项正确;分化后的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仍具有全能性,只是全能性降低,B项错误;无限增殖是癌细胞的特征,而癌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C 项正确;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D项正确。

4.(2021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期中,改编)细胞分化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A.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发生改变B.细胞内遗传物质改变C.细胞内RNA种类改变D.细胞的全能性发生改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因此细胞器的种类、数量会发生改变,A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后,细胞中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B项符合题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遗传物质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因此细胞中RNA的种类会发生变化,C项不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全能性一般会降低,D项不符合题意。

5.在下列自然现象或科学研究成果中,能为“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观点提供直接证据的是()A.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B.用体外培养的皮肤治疗烧伤病人C.蜜蜂的未受精卵细胞发育成雄蜂D.克隆羊“多莉”的诞生6.下列动物细胞代谢产物中,能体现出细胞分化的是()A.糖酵解相关酶B.血红蛋白C.核糖体蛋白D.染色体上的蛋白质,因此含有糖酵解相关酶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A项错误;血红蛋白只存在红细胞中,因此含有血红蛋白体现出细胞已经分化,B项正确;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蛋白,因此含有核糖体蛋白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C项错误;几乎所有细胞都含有染色体蛋白质,因此含有染色体蛋白质不能体现出细胞分化,D项错误。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练习及答案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一、选择题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A B C D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C.木糖的浓度太低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二、非选择题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和;(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第4章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单元测试卷 附答案第4章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测试卷(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用含有35S标记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

35S在细胞各结构间移动时不经过()A.核糖体B.线粒体C.内质网D.囊泡2.(2019·延安校际联盟高一期末)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缓水池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

下列哪种结构最可能是该物质直接作用的目标()A.中心体B.核糖体C.液泡D.溶酶体3.(2019·大庆四中高一期末)一颗猕猴桃能提供一个人一日维生素C需求量的两倍多,被誉为“维C之王”,吃起来酸甜可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

这些酸甜物质主要存在于猕猴桃细胞的()A.细胞壁 B.细胞质C.液泡 D.叶绿体4.葡萄糖穿越细胞膜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存在一个饱和值,该值的大小取决于()A.细胞内的氧浓度B.细胞膜外的糖蛋白数量C.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数量D.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差值5.如图是真核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物质。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②③在细胞膜上都不是静止的B.细胞识别与①有关C.②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D.③的单分子层面积等于该细胞所有膜面积的两倍6.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称为膜蛋白。

下列有关膜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膜蛋白具有催化作用B.膜蛋白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对称分布C.载体蛋白的种类决定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种类D.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决定了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7.实验表明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中有一类相同的蛋白质,而且这类蛋白质在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在内质网中含量较多,在高尔基体中的含量介于两者之间。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由内质网膜直接转化而来的B.同一细胞中不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相同C.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D.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8.如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C.需要消耗细胞中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9.科学家研究蚕丝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取得了下表中的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一、选择题
1.将下列细胞或细胞器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
A.红细胞B.叶绿体C.线粒体D.洋葱表皮细胞
2.下图表示某植物相邻的3个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A B C D
3.用洋葱鳞片叶表皮制备“观察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变化。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B.在盖玻片一侧滴入清水,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C.用不同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细胞后,均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D.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细胞仍具正常生理功能
4.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排布有下述特点,其中描述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的是()
A.膜两侧的分子结构和性质不尽相同
B.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C.蛋白质分子附着和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D.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内不同程度地镶嵌着蛋白质
C.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D.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6.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
A.低浓度→高浓度B.载体蛋白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D.消耗能量
7.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上的磷脂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木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太小
8.实验表明,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的缬氨霉素(含12个氨基酸的脂溶性抗生素)时,K+则可以通过膜从高浓度移向低浓度处,这种物质通过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作用
9.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
A.氧气、甘油B.脂肪酸、水
C.葡萄糖、水D.钾离子、氨基酸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积累K+ 需消耗能量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液泡中积累大量离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选择透过性
二、非选择题
1.下图表示细胞某一部分的亚显微结构,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示示意的是的亚显微结构;
(2)图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化学物质名称分别是、
、和;
(3)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其生理特性是;
(4)②、③在①上的排布方式是。

2.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

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尿素含量。

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作用,为细胞提供。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特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置于蒸馏水中不会破裂的是洋葱表皮细胞,因为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2.A解析: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当细胞液浓度为甲>乙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从乙流向甲;乙>丙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从丙流向乙。

3.B解析:因为能够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的细胞一定是活细胞,A、C、D三项错误。

A选项不应该在酒精灯上加热;C选项若用过高浓度的硝酸钾溶液处理后,有可能会导致细胞快速过度失水而失去活性,不再复原;D选项当质壁分离不能复原时,说明细胞已经死亡,不再具有生物活性。

B选项是正确的,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可以维持细胞形态,所以细胞吸水膨胀但不会破裂。

4.B解析:细胞膜基本骨架特征是磷脂排布成双分子层。

细胞膜结构特点是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A解析: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作为基本骨架,维生素D是固醇(脂质),据相似相溶原理,维生素D比水溶性维生素优先通过细胞膜。

6.C解析:红细胞吸收甘油(自由扩散)与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相同的是高浓度→低浓度。

7.A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是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8.B解析:缬氨霉素起到细胞膜上载体的作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且并未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的方式而非主动运输。

9.D解析: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会抑制呼吸作用,减少能量产生,抑制物质的主动运输,则会明显影响其细胞吸收的物质是钾离子、氨基酸。

10.D解析:植物细胞积累K+是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液泡膜是一层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积累大量的离子。

二、非选择题
1.(1)细胞膜
(2)磷脂或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蛋白质糖蛋白
(3)具有流动性选择透过性
(4)覆盖、镶嵌或贯穿
2.(1)降低增加细胞代谢(代谢)
(2)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原料呼吸(分解)能量(ATP)
(3)肝细胞膜受损(或细胞裂解)
(4)选择透过(选择通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