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
纽约中央公园分析

纽约中央公园场地概况1)历史背景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经济优先的发展理念,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敞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
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2)地理位置中央公园南起59街,北抵110街,东西两侧被著名的第五大道和中央公园西大道所围合,中央公园位于纽约曼哈顿岛的地理中央。
那里高低不平的土地、裸露的岩石、散布的低收入者的棚户成为当时开发的不利条件(尽管有些裸露岩石被保留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而建成后,340公顷的宏大面积使她与自由女神、帝国大厦等同为纽约乃至美国的象征。
3)周边关系中央公园南接卡内基,北依哈林区,东毗古根汉姆博物馆,西靠美国自然博物馆和林肯表演艺术中心。
以第59大街(59th St.)、第110大街(110th St.)、5路(5th Ave.)、中央公园西部路(Central Park West)围绕着,纽约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帝国大厦、联合国总部、纽约华尔街、自由女神像将公园包围着。
在摩天大楼林立的纽约曼哈顿岛上,中央公园是一块难得的绿洲,它犹如纽约的肺部,把这座城拥挤嘈杂城市里德浑浊空气吸收尽,滤去渗透在闹市生活中的各种有害物质,然后向城市各处输送新鲜的氧气,使周围的楼房、街道充满无限生机。
设计理念一个令人精神得到愉悦放松的自然天地的设计理念:在田园牧歌似的草地、风景如画的灌木丛、高低起伏的小山丘和平静如水的湖面的环绕中,沉思和道德提升成为可能。
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和建设很好地吸收了英国公园运动理念,园内曲径幽深的林荫小路引导游客通向四面八方,既增加了私密空间,也将人群驱散开来。
即使在人流最多的地方,购物中心和喷水池,语言交流也被一种更加现代化的传播方式取代,视觉美感主导了公园体验。
a.自然式的理念奥姆斯特德及其追随者提炼升华了英国早期自然主义景观理论家的分析以及他们对风景的"田园式"、"如画般"品质的强调。
从地方到全球_美国社区规划100年

文章编号:1673-9493(2011)02-0085-14 中图分类号:C916.1; TU984 文献标识码:A从地方到全球:美国社区规划100年①From Local to Global:One Hundred Years of Neighborhood Planning威廉·洛尔著张纯编译摘要: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美国城市规划者以社区规划为尺度和规划手段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
本文回顾美国百年以来社区规划历程及演变,关注改变社区物质环境来服务于宏观社会目标。
本文综述了六种对规划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社区规划形式。
佩里的邻里单元模式,为规划者提供了设计好社区的模板,并且引入了社区设计能够影响社区感的概念。
城市更新计划,让规划者理解了采取空间途径解决社会问题的局限性,并且认识到邻里社会网络的重要价值及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性。
社区行动计划为市民参与提供了新的形式,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社区行动计划也引入了真正综合的再开发规划。
社区经济发展,展示了社区规划及其实施活动能成功地委派给社区组织。
市政府支持的社区规划为近来提升的市民参与提供了良好的机制。
而最新的社区规划形式,将关注点转向了鼓励步行、利用公共交通、促进社会交往以及创造社区感。
回顾美国百年来社区规划的启示在于,它使规划者关注邻里设计是怎样影响城市宜居性和社会行为的,如何在规划制定过程中将市民参与制度化,以及如何在物质开发的基础上考虑社会、经济、政治和环境等相关话题。
进入21世纪,社区规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因为它除了传统上关注贫困和社会歧视等社会平等话题之外,更结合城市面临的新挑战,强调融入能源保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新视角。
Abstract: Over the past 100 years, city planners have used neighborhood planning to address a variety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problem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neighborhood plan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focusing on altering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of one or more neighborhoods in pursuit of larger social objectives. Each of the six forms of neighborhood planning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lanning profession. Perry’s neighborhood unit formula provided planners with a template for good neighborhood design and introduced the idea that neighborhood design could affect the sense of community. Urban renewal taught the profession about the limits of physical solutions to social problems, the precious nature of neighborhood social network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nvolving citizens. The community action programs created a new norm for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showed its limits, as well as introducing truly comprehensive redevelopment planning. Commun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ed that som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ctivities can be successfully delegated to community-based organizations. Municipal neighborhood planning provided a mechanism for ongoing citizen involvement. The most recent forms of neighborhood planning create neighborhoods that encourage walking, use of mass transit, social interaction, and a sense of community. Neighborhood planning programs have made a number of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and implications to the planning profession, including focusing attention on how neighborhood design influences urban livability and social behaviors, institutionaliz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plan making, and going beyond physical development to address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Neighborhood planning is currently more important than ever, as it now addresses global issues such a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addition to its historic focus on social equity issues such as poverty and social alienation.关键词:邻里规划;规划历史;社区规划;社区更新;社区发展Keywords: Neighborhood Planning; Planning History; Community Planning; Neighborhood Revitaliza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译者根据原载于《美国规划协会会刊》2009年,第75卷,第2期(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5[2], 2009)的“One Hundred Years of Neighborhood Planning”一文编译。
tod发展模式历程

TOD发展模式历程1. 理念提出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发展模式,即公交导向型开发模式,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空间开发模式。
它强调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进行紧凑、混合、多样化的城市开发,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TOD理念最早由美国建筑师彼得·卡尔索普(Peter Calthorpe)在《下一个美国都市》(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一书中提出。
2. 实践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将TOD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和发展。
例如,美国旧金山、波特兰等城市通过实施TOD模式,成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并提升了城市生活质量。
同时,亚洲的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在城市中心区域实施了TOD开发模式,打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中心。
3. 全球推广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TOD发展模式逐渐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和推广。
国际知名房地产咨询机构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在其全球房地产趋势报告中指出,TOD模式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碳排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中国引入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引入TOD发展模式,并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手段。
例如,以上海市为例,该市在轨道交通站点周边进行了TOD综合开发,通过建设商业、办公、住宅等多元化功能区域,打造了多个宜居宜业的城市新中心。
同时,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也开始积极探索TOD模式,如万科、华润等。
5. 未来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城市发展理念的变化,TOD发展模式将面临更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未来,TOD模式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多元化的发展。
例如,通过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推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降低碳排放;促进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

城市空间的资本改造——基于新马克思主义分析视角..田2在建的南京第一高楼资料来源:孙浩.南京置高楼封顶r高450柬A-g-接待砚光市民【N/OL].现代快报,2008-08_27.h印://news.xiahuanet.cort,dtravel/2008・08/27/content._9719806.htm.强烈.到处可见新生活的幻象一再被强化。
真实生活看来与我们如此接近,像是从日常生活中伸手可及,彷佛我们与镜子那头的美好真实零距离”[161。
4结论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扩张与内部更新几乎成为每个城市的特征。
资本作用于空间本身.公共部门,制度框架、城市规划、城市文化.舆论环境等各个方面.共同完成了这些过程。
然而人们往往被资本主义空间的虚幻外表迷惑.忘记了空间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表现.以及作为具体实践的生活空间的二元分裂,忘记了谁被驱逐而谁因此获利。
当诸如拆迁冲突激化.历史街区被推平.山水资源成为有钱人的后花园等等矛盾愈演愈烈时.人们才隐约意识IN,D,里那些美好繁华的印象也许仅仅是资本主义空间展示的镜像。
穆勒(JohnStuartMill)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提出,在富裕的国家里财富再分配比增长更重要.人口控制是比追求进一步经济增长更有效地达到消除贫困目的的途径…’。
2008年两会提出预防经济过热.表明当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国家政策已悄然转变.改变城市空间被动于资本改造的契机已至。
这不是否定自由市场.而是说自由市场经济应被束缚在有理性的政府干预框架之下,包括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空间的关注最终将发展成一种公民运动,让市民参与城市规划,与政府和利益集团博弈,最终重建市民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fl】张京祥,手.体制转型与中国域市空间重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经济参考报.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居世界之首超合理水平[N】.经济参考报,2006-03-13.【3】DavidHarvey.后现代的状况:时文化变迁之源起的研究[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4】汪安民,等.城市文化读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汪原.关于《空间的生产》和空间认识范式转换【J】.新建筑,2002(2).[6】潘泽采.空问化:一种新的叙事和理论转向【J】.国外社会科学,2007(4).【7】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安东尼・奥洛姆,陈向明.城市的世界——对地点的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M】.曾茂娟,任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9】JohnGavanagh,JerryManden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M】.童小溪,等。
帕雷公园

口袋公园—特点
(1)面积微小、不规则:口袋公园被称之为称口袋公园,其中与其面积微小有关,一般一个口袋公园可能就 是1-3个宅基地的大小。往往空间过大容易导致亲切感和安全感的丧失,从而使人感到危险和紧张。口袋 公园的空间尺度小,通常是充满人情味的绿色小空间。 (2)可及性强、便利:口袋公园一般与主干道或是广场建筑相邻,为方便游人到达,很少会设置在一些隐 秘位置;它的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游憩与交往的空间,更贴近人们的生活工作,因而能够使人们觉得亲切 舒适,具有安全感。由于口袋公园占地面积小,所以能够快速到达,使用方便,同时节约土地和资源, 能够为更多的市民提供便利。 (3)放置随意、应用广泛:口袋公园一个独特的特征是——它们通常是由一块空地或被遗忘的闲置空间发 展起来的。许多口袋公园是私人实体、社区组团、或基金会利用这些空间建成公园,为当地的邻里使用。 口袋公园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地方,它是调节区域功能的工具,它可以被放置在任何的地方,口袋公园可 以利用城市中的零星地块建设,见缝插针的应用到居住区、商业环境及公共建筑中,正因为它的放置随 意,应用范围广,服务面积大、受益人数多。 (4)使用频率高:在所有的城市开放空间和城市绿地系统中,口袋公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人们每天都可 以使用它,以致可以成为一种习惯。当然在人们在其中逗留的时间也是比较少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短暂 的停留、游玩和休息。
公园整体地形要比大街高出一个层次, 这样使得公园的内部空间与大街区分开 来,人们可通过入口处四级台阶和两侧 的无障碍坡道进入园内。
Paley park
公园主体区域是树阵广场,每棵皂荚树 间距3.7米,能提供足够宽敞的空间给 游人活动,公园左右两面墙覆盖着藤本 植物,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赏心悦目。
Paley park
。
1919世纪城市公园

也难怪,我们走在巴黎街头,除了看到少数的机器在维护路面,不曾 看到马路开膛破肚。 巴黎人至今仌将排水系统当作城市建设的重要构成、公共安全和城市 功能的重要保障。
三、城市“呼吸”系统——城市绿色空间 Tugendhat Villa 2014-6-6 奥斯曼在他的城市规划中,开辟了好几个大型公园。以及保留资源地 景开辟出来的大型公园,成为巴黎的“城市之肺”。 在密集的人造环境中,保留出一片绿地,也成为全世界城市规划者的 共同目标。
24
摄政公园(Regent Park, London)
局部兴建的意大利及法国式造园要素,如笔直的林荫道、大理石雕像和整 形绿篱,与大弧形园路、蜿蜒的小径和疏林草地相辅相成,反映出当时折 中式园林风格的盛行。 25
摄政公园(Regent Park, London)
26
摄政公园(Regent Park, London)
肯辛顿园(Kensington Gardens, London)
9
肯辛顿园(Kensington Gardens, London)
1864至1876年间,维多利亚女王为其夫阿尔伯特王子一世修建了一座55 米高的纪念碑。 10
肯辛顿园(Kensington Gardens, London)
11
19世纪城市公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园林的简称,是指城市中为公众 服务的园林,包括由政府出资兴建、归公众所有并为公众 服务的园林;以及由私人兴建,为公众服务或对公众开放 的园林。它最早在英国出现,随后在法国和美国发展成熟。
英国城市公园 法国城市公园 美国城市公园
英国城市公园
19世纪英国的城市工业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居住条件极度拥挤局 促,居住区脏乱不堪,病害蔓延。工人的健康状况恶化和劳动效率低 下,引起了靠工人的工作效率获利的资本家的重视。这一时期英国的 社会改革运动风起云涌,推动了包括公园运动在内的各种改革运动。 183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私人法令,允许在大多数纳税人要求建公 共园林的城镇,动用税收兴建城市公园。
美国TOD模式的演变、分类

美国TOD模式的演变、分类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公共交通车站为中心的多种密度、混合使用的开发模式[1]。
1993年,TOD 概念首次在美国被提出,随即迅速发展并在世界范围被广泛实践。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新城市主义思想、TOD概念被引入中国,其提倡的紧凑、混合的功能布局和公共空间设计思想为中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结构布局、土地利用模式的调整提供了新视角[2]。
中国化的TOD理论与实践尚不成熟,存在一些误区,如将TOD简单理解为车站周边地区的开发,即公共交通毗邻发展(Transit Adjac ent Development,TAD)。
TAD 社区也是以公共交通车站为核心的高密度开发模式,但对内不注重与核心车站的联系与协调,对外缺乏区域统筹的理念和措施,产生了沿线运力不均衡、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难以实现公共交通与开发价值的共赢[3]。
因此,本文分析TOD模式在美国的历史演进、类型学划分和各类TOD社区的设计原则,以期为中国TOD模式的经验借鉴、理论架构与发展提供参考。
1TOD模式发展沿革TOD社区的雏形可追溯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4],美国郊区铁路和电车兴起时期在有轨电车车站周边形成商业和住宅聚集,例如里士满市(Richmond,VA)第十七大道[5]、波特兰市(Portland,OR)MLK大道[6]。
20世纪30年代开始,小汽车成为美国居民的主导出行方式。
20世纪50年代,人们即意识到城市蔓延(Urban Sprawl)的弊端[2];20世纪70年代,小汽车进一步普及使蓝领也能迁往近郊居住,中产阶级搬向更远的郊区,城市进一步扩张[7]。
此时,一系列针对城市蔓延的改善方案和设计原则被提出,其中包括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它倡导“借鉴传统城镇,塑造紧凑、有活力的社区”[2]。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建的厂区、办公园区也纷纷迁往郊区[8]。
美洲的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共服务(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压力,美洲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包 括城市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社会公正缺失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 措施加以解决,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02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教育资源布局与优化
均衡教育资源分布
01
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推动教育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缩
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对提升公共服务可达性具有 重要作用。
3
城市规划应注重交通与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提 高整体服务效率。
环境保护与公共服务设施协同
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 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考 虑环保因素。
公共服务设施的选址、建设和 运营应遵循环保法规和标准,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推广绿色、低碳的公共服务设 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民间团体互访活动推动
民间友好组织
加强各国民间友好组织之间的联系,推动民间团体互访活动,增进 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
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电影节等,促进 美洲各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教育合作项目
开展教育合作项目,包括学生交流、教师互派、合作研究等,提高美 洲地区城市规划与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教育水平。
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
文化体育设施建设
规划建设公共文化体育设施
结合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满足群 众多元化需求。
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促进文化体育产业繁 荣发展。
巴西库里蒂巴市的公共交通导向型城市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摘 要]美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主要包括市民空间阶段,广场的衰落,游憩墓地阶段,公园运动,社区和邻里公园阶段,公共领域的衰落及公共空间的私有化等重要阶段和事件。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史;美国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Zhang Hanqing[Abstract]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ace in American cities ha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periods and events:the decline of the citizen's space and squares;the decline of graveyards,sports parks,communities, neighborhood parks and public areas;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life and space;the invention of streets;the influence by globa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and IT revolution,etc.[Key words] Urban public space,History of development,America□ 张翰卿(编译)[文章编号]1006-0022(2005)02-0111-04 [中图分类号]TU984.3/.7 [文献标识码]B“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
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
在我国,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是在大量建设实践的背景下被动进行的,很多工作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实践总结的层面上。
1997年在上海举办的以“城市公共空间”为主题的中国建筑学会年会和1998年在深圳举办的以“城市设计”为主题的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学术研究。
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牵涉的方面很多,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远远超出单纯空间美学的研究范畴。
最近,作者阅读到两篇有关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文章,现将其编译出来,简要介绍美国城市公共空间发展历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和事件,期望能够扩展我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视野,在与国外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对比思考中,探寻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的途径。
18世纪初,每一处公共空间,即每一块由当局控制的土地,都意味着服务于公共机构,而非服务于公众。
那个时期的公共用地主要是用于地方上教堂或学校的建设。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新建城镇,几乎无一例外地包括了为市场、操练场、码头、教堂、大学、学术机构及公众庆祝活动和集会服务的公共空间。
它们都以公共的功能为标志,人们在其中从事一些公共服务工作或扮演公共角色。
殖民地时期及独立之初,美国的复兴实践更多关注的是建筑物而非其前面的广场。
按照18世纪的观点,无论广场如何的大和开阔,它的荣耀都来自于其从属的建筑物。
许多城市的地图显示,在最终将矗立起的居住区中间插入小的广场,无疑意味着它将被公共建筑围合,并将因此获得荣耀。
但是,进入19世纪以后,这些小型广场多被当作公园来看待。
从关注公共建筑到关注公共空间的转变将最终使得公共空间与城市背景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美学上的联系。
美国人想要的是一种理性的、平均主义的和政治性的空间和结构秩序,以及公共领域和私有领域的截然分割,这导致用于休闲的、非政治性的和非公共功能的空间靠私有领域来提供,仅有的真正公共的、人性的空间是巨大的中央市民广场,在那里所有具有公民资格的人都可以聚集在一起。
这是传统公共空间和当代公共空间真正的区别所在。
随着19世纪的临近,市民广场逐渐失去它的声望,这一点已经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在独立战争期间(1775年~1783年),公众庆祝的活动中心曾经是教堂的大厅、独立宫及纽约的中心草地。
但是,当政治演说和政治抗议不再流行的时候,公众就开始光顾拥挤的街道、两旁植树的散步道和滨水区了。
其它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这种离心运动。
中产阶级家庭感到郊区和独立农庄的吸引力;新来的人(许多人是从海外来的)对原来的风俗并没有特殊的感情,在城市新区出现的教堂与原来位于城市中心的教堂之间产生竞争;铁路和工厂的出现,将人们休闲时间的活动转移到建设活动较少的城市郊区。
最终,公共建筑本身也不再处于真正有权力的地位,渐渐沦落为官僚主义的办公建筑。
尽管老的城镇和美国东部的城市仍在空间上保持中央公园的传统,但在中西部和整个大平原地区的城镇格网规划和整齐划一的街区中占有优势。
其中一些城镇也提供了一到两个“公共场所”,但这些“公共场所”几乎都不位于城市的中心,因此也就很少被发现是与公共建筑结合在一起的。
在很多情况下,为公园预留的大块空间不久就被进一步分割为建筑用地地块了。
作为一条捷径,普通的美国小镇靠近主要街道建立车站和货场。
铁路成为城镇的中心,而这在欧洲是绝对不允许的(在欧洲,车站往往被安排在郊区)。
这样,美国城市围绕车站和货场形成了一种社会中心的替代物(仅仅服务于男性),即一种由破旧街道、批发区和马力交通组成的混合物。
这似乎提供了一种不合法的、低俗的吸引物和消息发布的中心。
这是一种市民能够聚集、谈论的传统城市空间的粗劣的替代物。
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方便到达但又与日常工作的世界相分离的空间。
美国的城市居民,或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不久就发现了一种新的、令人心旷神怡的、位于城市郊区的空间—一种令人满意的用来放松和社交的场所,这就是墓地。
1831年,在马萨诸塞州坎布瑞奇市设计建造的Mt.Auburn公墓,座落在一个由森林覆盖的小山丘上,带有步道的蜿蜒山路,迷人的草坪和溪流构成如画的景观。
在山丘上有很好的视野俯瞰查尔斯河,设计采用的是当时在英国盛行的景观花园的风格。
这种新型的公墓很快成为市民中流行的出行目的地。
那里远离城市的喧闹,人们可以散步、独处、进行一家人的野餐。
随着它的成功,其它同种类的公墓开始出现。
这些乡间公墓,常常位于从城市出发方便到达的范围内,吸引了成千上万想出来散散心的参观者。
人们或步行或坐马车到达,手里拿着参观手册,欣赏着那些墓碑及经过艺术修饰的植物和景观。
他们沿着小径散步、画速写、吃午餐,甚至进行一些小型的狩猎,他们发现了一种城市从来没有提供过的游憩方式。
这是一种新颖的公共空间,充满了令人惊奇的东西。
在那里,快乐的心情是容易与人分享的,它并不只是简单的另一类空间,它是一种环境,一种新的、能够满足基本交往和体验的空间。
它代表了一种对原有结构的抛弃,较少进行令人兴奋的行为的设计,反对带有历史意味的古典城市主义,并且也不赞成建筑化了的公共空间。
公园运动并不是从“大复兴”(The GreatRevival)①发展而来,而是受到乡间公墓的影响。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如何快速和有效地满足人们对令人惬意的、健康的和美观的空间需要的例子。
在公园里,城市居民能够放松自己,并与大自然交流。
1851年,纽约立法部门授权城市用得到的840英亩土地建造公园。
1858年,F.L.Olmsted在设计竞赛中获胜,并开始中央公园的建设。
10年后,尽管其间受到内战(1861年~1865年)的干扰,但是美国主要的城市还是无一例外地拥有了或计划拥有一个郊野公园,许多公园都是F.L.Olmsted和他的助手设计的。
在19世纪末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固定的郊野公园设计的标准。
在一座大城市可达的范围内建造郊野公园的基本目的是使人们通过与自然风景的交流来获得大脑的清醒与身体的放松。
这暗示了郊野公园设计的两个限制条件:首先,没有任何类型的建筑在公园中被建造,同时也没有经过设计的花园、雕像、玻璃暖房、植物园或动物园、开音乐会的树坛和电子喷泉等,流行的运动场、检阅场,为孩子们提供的球场和为划船游泳提供的设施在公园中也找不到;其次,公园应当在视线上与城市背景隔离,通过绿篱环绕构成的不通透的围墙,使得外部的城市世界永远都不会影响里面的郊野景观,不会打扰参观者寻求头脑和身体放松的体验。
Olmsted认为郊野公园在文明礼貌、自我约束和克制方面也将影响到城市中那些可怜的没有法律意识的阶层,除非制定一些专门的公园政策强制不端行为,如禁止人们在草坪上行走。
Olmsted也强调绅士行为对穷人的示范作用,尤其是人们对公园中上流阶层的参观者风度和行为的观察和仿效。
肮脏的空气将会导致罪恶,氧气对于美德的作用就如同阳光使得花园中的花儿姹紫嫣红一样。
来到公园的机会将会使得在贫民窟中长大的孩子和他的家庭在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的时候受到教育,如果剥夺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就会被周围不良的环境教化而变成病态的和充满邪恶。
19世纪80年代,以在贫民窟中提供小的运动场为开端的“操场运动”(The Play-ground Movement),强调公园的易达性。
市民对不同户外游憩空间的迫切需要增加了城市当局提供适当场所的压力。
劝说市长充分利用已有的公园,比通过购置另外的土地来满足游憩需求要容易一些。
一些实例也证明,依照原有的公园方案,可以将一些游憩设施聪明地安排在其中。
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已不再只是作为个人与自然交流的环境,已经成为有助于公众休闲、健康,引导公民意识和增加其自然常识的环境。
在20世纪早期那个进步的年代,公众尤其是生活在拥挤的内城的工人阶级对健康、卫生及游憩机会的需求成为促进开放空间建设的根本原因。
开放空间的易达性反映在市区、地区的规划和社区、邻里不同尺度空间的设计中,这些在Clarence Stein著名的Radburn规划和Clarence Perry的邻里单位思想中得到集中体现。
这些受到EbenezerHoward及英国的花园城市影响的世俗目标,被建议作为工业城市拥挤不堪和环境污染的解毒药(An Antidote)。
在1933年的《雅典宪章》中,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强烈坚持把提供城市开放空间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一条基本原则,并指出开放空间是“城市之肺”(The Jungs ofThe City)。
这样,Olmsted倾注于美国早期公园系统的市民自豪感和共和价值的观点,被转化为由CIAM和美国区域规划学会(RegionalPlan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进步思想所推动的、在公共领域更加世俗化和社区化的观点。
从那以后,美国城市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开始与休闲、生理与心理的健康、与自然界的交流等相关联,并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