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文言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

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文言断句)一、考点说明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二、知能图谱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三、方法指导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1)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听(2)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修订版《2015届文言文断句技巧讲解》

【2006北京卷】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 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 且 救 赵 // 高 义 也 // 却 秦 师 // 显 名 也 //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2、【观句式】
排比 对偶 对称 反复 顶真
【课内回顾】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
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 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 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文言文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内容大意先理解,熟读精思把句断。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 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 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
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 难易乎学之则难者易矣不学则易者 亦难矣
【2006北京卷】
【诗】
【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

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展开全文一、文言文断句的四大方法1.据顶真,进行断句。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确定句读。
2.据名词(或代词),进行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3.据虚词,进行断句。
“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4.据对话,进行断句。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谓”、“云”、“语”、“道”、“白”、“对”、“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二、文言文翻译的四大步骤第一步:联系语境明大意。
联系具体语境,把握句子大意,写出主干,抓住基本分。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注意重要实词、虚词,看清语法现象,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明确特殊句式如省略、倒装、固定句式等。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留”,指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替”,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所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移”,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猜”,指文言句中多义实词、带修辞的句子,要根据上下文灵活猜测处理。
第四步:隐性失分要避免。
回顾原文,检查是否符合语境——“看”;再读一遍,保证句子准确通顺——“念”;誊上卷子,字迹清楚端正无误——“写”。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1.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文言文断句的具体方法

文言文断句具体方法一、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1、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2、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3、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选自《白居易集·草堂记》)4、(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以下是 7 条关于文言文断句答题技巧:
1. 要先通读全文呀!这就好比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得先大致了解一下地形吧。
你想想,不读通顺怎么知道该在哪里断句呢?就像《狼》那篇文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得读明白了才能正确断句呀!
2. 看虚词很重要哦!那些虚词就像是断句的小标志呢。
比如“之乎者也”之类的,它们往往能提示断句的位置呀。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乎”不就是一个断句的线索嘛!
3.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对仗工整得很,就像士兵排队一样整齐,这时候断句就容易多啦。
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不是很明显能看出该怎么断呀!难道你不想试试这种有规律的断句吗?
4. 抓住对话词呀!对话可是文言文里很明显的线索呢。
像“曰”“云”这样的词,后面一般就是人物说的话啦,果断断句吧!比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这里的“曰”不就是个好提示嘛!
5. 理解文意最关键呢!你得知道文章说的啥意思,不然怎么断句呀。
就好像走迷宫,得知道出口在哪呀。
像“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明白意思了断句就不难啦!
6. 注意人名地名呀!这些也是断句的帮手哟!一旦看到个特别的人名或地名,就可以考虑在这里断一断啦。
比如“孙权劝学”,“孙权”就是个关键呀!
7. 多练习别偷懒呀!就像练功一样,要不断练习才能掌握技巧呀。
你不多做几道题,怎么能熟练运用呢?好好加油吧!我觉得呀,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巧3: 根据对话断句
标志有:
“曰” “云” “言” “白” “语”“道” “谓” “对”等。
齐 景 公 谓 子 贡 曰/ 子 师 谁 /曰 /臣 师 仲 尼/ 公 曰 /仲 尼 贤 乎 / 对 曰 /贤/ 公 曰 /其 贤 何 若 / 对 曰 / 不 知 也
探究四:朗读语段,看看有什么特点。 (1)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边/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此 女 麻 脸 无 头 发 乌 黑 皮 肤 白 白 痴 痴 純 情 不 论 聘 金 少 不 了
/ / 此 女 麻 脸/ 无 头 发/ 乌 黑 皮 肤/ 白 白 痴 痴 /纯 情 不 论/聘 金 少 不 了
此 女 麻 脸 无 头 发 乌 黑 皮 肤 白 白 痴 痴 純 情 不 论 聘 金 少 不 了
/
/
/
断句——加标点,在 古汉语中称句读。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 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 文的基本功。
【解读考纲】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理解)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理解)
习题回顾
用三条“/”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选自《战国策· 燕策》)
4.王 使 人 注 江 之 上 流 使 士 卒 饮 其 下 流 味 不 及 加 美 而 士 卒 战 自 五 也。
《楚子发母》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 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 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 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 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2015省中考《晋文公攻原》
/
/
3.今 王 使 赵 北 并 燕 燕 赵 同 力 必 不 复 受 于 秦 矣 臣 切 为 王 患 之。 (选自《战国策·燕策》)
/
/
/
请用三条“/”给划线句子断句。(3分)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 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 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 隔绝。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 利 耶?今, 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 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 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且喜明年 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 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苏轼《艾子杂说》)
/
技巧1: 根据名词或代词断句
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 (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 、官 名、族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 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小 鸟 时 来 啄 食 /人 至 不 去/三 五 之 夜/明 月 半 墙/ 桂 影 斑 驳/风 移 影 动/珊 珊 可爱 《项脊轩志》
虎 不 胜 愤/ 乃 震 哮 一 跃/ 负 痛 遁 去/ 樵 逐 而 杀 之
——《樵夫毁山神》
班级学情分析
断句 3分 2分 1分 0分 平均分
10人 16人 18人 8人 1.51分
探究一:下列语段的断句有什么特点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 / 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 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 /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 / 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 (《世说新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意
通读全文,进行检查。检 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 感来检验。断句后,意思是否 讲得通,内容是否合理。
请用三条“/”给划线句子断句。(每题3分)
1.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
/
/
/
2014省中考《祁黄羊去私》
2.不 去 是 亡 吾 信 也 得 原 失 信 吾 不 为 也。
1.放在句尾的: 者、也、矣、焉、乎、哉、欤、耶、耳等。 2.放在句首的有: 夫、惟、盖、乃、凡、若、岂、遂等。 复音,如:至若、于是、至于、嗟夫、 虽然、且夫、若夫、纵使、然则等等。 3.叹词 嗟夫、呜呼、噫等,前后都可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 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 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 者亦难矣 《为学》
/ /
/
摆相 平约 句中 读考
1.名词、代词断句法 2.虚词断句法 3.对话标志断句法 4.修辞方式断句法
注意:凭语感仔细检查!
完成《名师大课堂》:
P74《乐不思蜀》
1.善 哉 祁 黄 羊 之 论 也 外 举 不 避 仇 内 举 不 避 子。 2014省中考《祁黄羊去私》 2.昨 捕 鸠 者 当 低 头 伏 罪 不 是 者 可 奋 翼。 (选自《高斋漫录》) 3.今 王 使 赵 北 并 燕 燕 赵 同 力 必 不 复 受 于 秦 矣 臣 切 为 王 患 之。///
/ /
/
/
/
/
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 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
王子曰 / 仲永之通悟 / 受之天 也 / 其受之天也 / 贤于材人远矣 / 卒之为众人 /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 也 / 彼其受之天也 / 如此其贤也/ 不受之人 / 且为众人 / 今夫不受 之天 / 固众人 / 又不受之人 / 得 为众人而已耶? 《伤仲永》
技巧2: 根据虚词断句
4.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 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 《齐王筑城》 5.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 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 《楚子发母》 6.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而反 怒怨教之者之非也 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造酒忘米》
7.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 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 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 尽,用之则过也。凡 御 之 所 贵 马 体 安于 车 人 心 调 于 马 而 后 可 以 进 速致 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 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 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 君之所以后也。”
对偶
(2)归 来 见 天 子/天 子 坐 明 堂
顶真
技巧4: 根据修辞断句
对偶、顶真、排比是文 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 / / / 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 / / / / 石可镂。 ——《劝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 / 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 / 左右皆呼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