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淀高三一模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J)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考生物模拟试卷(3月份)(J)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1.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胸腺B. 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 乙增殖分化为丙需要抗原刺激D. 丙具有较强的分裂和分化能力【答案】C【解析】解:A、甲发育为乙(B细胞)的场所在骨髓,A错误;B、丙(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细胞表面没有特异性抗原受体,B错误;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D、浆细胞没有增殖能力,D错误。
故选:C。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有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细胞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转移到胸腺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的作用是产生相应的抗体。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B细胞的来源以及功能、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不大。
2.我国科学家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发现四倍体植株上所结的西瓜少籽。
再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上,诱导子房发育得到完全无籽西瓜。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西瓜少籽可能是四倍体联会出现紊乱造成B. 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只有2个染色体组C. 涂抹萘乙酸前后应设法避免雌蕊接受花粉D. 涂抹的萘乙酸促进了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答案】B【解析】解:A、四倍体西瓜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部分细胞内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也无法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种子,导致西瓜少籽,A正确;B、由于完全无籽西瓜是用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形成的,而用萘乙酸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只会促进果实的发育而不能改变其染色体及染色体组数目,因此完全无籽西瓜果肉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B错误;CD、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四倍体西瓜果实的发育,但将萘乙酸(生长素类似物)涂抹在四倍体植株花的雌蕊获得完全无籽西瓜时,需要对四倍体植株花做去雄套袋处理,否则如果接受了其他四倍体西瓜的花粉,会产生有籽西瓜,C、D正确。
【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生物试卷-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18 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生物试卷答案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1~5. DBCCA6~10. DBADA11~15. CBACD16~20. CBADB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21~25. CDBCD26~30. DDDBA三、非选择题(共60 分)31.(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8 分)(1)有氧呼吸增大膜面积(2)溶酶体(3)①细胞骨架②开释 Ca2离子,使细胞质基质内Ca2离子浓度高升,Ca2离子与马达蛋白联合( 2 分)③内质(膜); M 蛋白与 D 蛋白32.(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8分)(1)光照强度和基质含水量2() L 2 W2柱状图(见右图)。
注:纵轴标明、单位、刻度均正确得1 分;正确绘制 L 1W2、 L 2 W2、 L 3 W2条件下三组干重柱状图得 1 分;共 2 分。
(3)光反响 ATP 和[H](4)进而提升细胞的浸透调理能力(5)将基质含水量控制在 70% 左右33.(除注明外,每空 1 分,共 9分)( 1)卵初级卵母细胞交错交换( 2)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 Ⅱ同源染色体分别(2分);23( 3)参照下表,依照学生思虑和解决该问题时的表现描绘,确立相应水平并赐予该水平的分数。
水平一~水平三由低到高,高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中涵盖低一级水平的学生表现,未达到水平一的学生,得0 分。
本小题共 3 分。
水平区分学生表现描绘得分能正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剖析并正确归纳、归纳出图示分派规律的水平一 1 分特色,但未能正确论述其生物学意义。
如“卵细胞获取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进入卵细胞的染色体更多是发生过重组的一条。
能正确获取图示信息,理性剖析并正确归纳、归纳出图示分派规律的水平二特色,能联合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论述图示分派规律的生物学意义。
如“卵细2 分胞获取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辈拥有更多变异性(拥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五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五月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如图为某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发生着丝点分裂B.过程②可发生交叉互换C.细胞A是次级卵母细胞D.细胞B中的细胞质基因只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2.在适宜温度和大气CO2浓度条件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分别为E1和E2,且E1小于E2;甲、乙两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小光照强度)分别为E3和E4,且E3小于E4。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1,则乙种植物能正常生长,甲种植物停止生长B.若持续保持光照强度为E2,则甲种植物能正常生长,乙种植物停止生长C.光照强度低于E3时,限制甲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D.光照强度高于E4时,限制乙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3.将人类致病基因所在位置分为四个区域:①区——XY染色体同源区段、②区——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③区——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④区——常染色体上。
结合某家庭遗传系谱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若致病基因位于①区且为隐性基因,则个体3的Y染色体一定不含致病基因B.若致病基因位于②区且为隐性基因,则致病基因的传递途径是1→5→7C.若致病基因位于③区,则患病个体的生殖细胞中含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D.若致病基因位于④区且为显性基因,则个体5与6再生一个患病男孩且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84.果蝇的体色、翅型、眼色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用一只灰身长翅红眼雌果蝇与一只黑身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
已知灰身、红眼为显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灰身∶黑身红眼∶白眼长翅∶残翅雌果蝇1∶1 1∶1 3∶1A.果蝇体内控制体色的相关基因一定位于常染色体上B.亲本果蝇有关翅型的基因型相同,均为杂合子C.根据杂交结果不能确定体色与眼色基因是否独立遗传D.子代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可确定眼色遗传方式5.“ATPase”是存在于生物膜上的能够水解ATP、并利用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驱动物质跨膜运输的运输蛋白。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四月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四月调研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 和磷脂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B.T2噬菌体的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组成C.一个tRNA 分子只有一个反密码子D.细胞生物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类植物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可能相同,作用效果可能相反B.胚芽鞘背光侧和向光侧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导致了向光性的产生C.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有机物D.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种蛋白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中的作用。
当体内氧含量正常时,细胞中几乎不含HIF;当氧含量减少时,HIF的含量增多。
HIF能促进肾脏细胞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下列关于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含量变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从基因表达来看是氧气含量变化调控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中HIF的含量变化C.从细胞内信息传递来看是一系列信号分子进行信号转导调节细胞生理生化的过程D.从组织器官或个体水平来看使人体不仅能适应剧烈运动、胎儿生长发育、癌变组织等代谢旺盛需氧多的情况,还能适应高海拔地区活动、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贫血等缺氧情况4.纯合灰身红眼雄果蝇与纯合黑身白眼雌果蝇交配,F1雌性个体全为灰身红眼,雄性个体全为灰身白眼。
子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灰身红眼:灰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为()A.1:1:1:1 B.3:0:1:0C.9:3:3:1 D.3:3:1:15.关于体液免疫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成熟B淋巴细胞不能合成特定的抗体分子B.体液免疫不需要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参与C.并非所有抗体分子都是蛋白质D.一种抗体分子的结合位点只能与一种抗原匹配6.某人利用基因工程改变①~⑤功能性区域的酶甲基因,剔除部分区域后,获得酶乙~丁。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生物期一模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参考答案2018.4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C2.A3.C4.D5.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29.(16分)(1)浆细胞吸附并侵染(2)①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②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30.(18分)(1)目的基因(2)3/4 全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3)3~5、7~9、11 作为母本的花在去雄前就已经完成了自花受粉(4)配子7/16(5)没有基因A且序列D纯合没有基因A不会发生新的序列D位置转移,序列D纯合使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31.(16分)(1)储能磷脂(2)热(3)增加棕色脂肪细胞活性产热(4)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棕色脂肪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的靶细胞,寒冷刺激前,动物体内棕色脂肪含量有限,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寒冷刺激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效果明显(或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五月调研生物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达标名校2018年高考五月调研生物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油菜素甾醇(BR)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秆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植物激素,下图为BR合成的调控机制。
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油菜素甾醇和生长素协同促进植物茎秆伸长B.BR浓度升高时,会使BZR1的降解速度加快C.胞内BR的合成速度受胞外BR的反馈调节D.BR调控基因发生突变可能导致植物矮化2.下列关于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特纳氏综合症”和“葛莱弗德氏综合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病都是遗传物质改变所引起的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C.新生婴儿和儿童中容易表现这三种疾病D.上述变异都使得细胞里面的基因种类和数目发生了改变3.下列有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可证明遗传物质不是蛋白质B.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上会出现S型菌C.T2噬菌体能利用肺炎双球菌细胞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2P标记组为实验组,35S标记组为对照组4.人类某遗传病的染色体核(组)型如图所示。
则其性染色体组成为()A.XY B.XX C.XXY D.XYY5.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由③到④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由⑦到⑨过程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6.盐酸是一种常见的化学试剂,也广泛用于生物学实验,以下涉及盐酸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稀盐酸的作用是刺激胰腺产生促胰液素B.“探究酶活性受PH的影响”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用于控制无关变量C.“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8%的盐酸可以起水解的作用D.“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可尽量延长用盐酸和酒精处理时间使解离更充分7.下图1 为真核生物DNA 的结构,图2 是其发生的生理过程。
18海淀一模-生物

不同______的细胞分工协作,保障了小肠上皮 种执行不同______的细胞分工协作,保障了肺泡
形态结构的稳定以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形态结构的稳定以及顺利完成气体交换。
在加工过程中未经发酵,因而细胞内______中的大部分叶绿素没有被破坏。 (4)茶叶中茶多酚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研究者利用小 鼠的离体肿瘤细胞进行实验,得到右图所示结果。据 实验结果分析,茶多酚能_______小鼠离体肿瘤细胞 DNA 的合成,从而使肿瘤细胞的____________过程受 阻,推测茶多酚具有控制肿瘤发展的功能。 18. 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人类的性别的性别决定、第二性征的差异问题,正逐步被揭示。请回 答下问题。
2. 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A.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生理盐水
B.盖好盖玻片后再滴加碘液染色
C.用高倍物镜对准通关孔对光
D.物像偏在左侧需向右移动装片
3. 甲胺磷等农药施入农田后,会随着雨水进入池塘,湖泊等水生生态系统,危害草履虫等水生生
物的生长繁殖。以下叙述不合理的是
A.草履虫和衣藻都属于水体中的单细胞生物
(2)茶树从土壤中获得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水分。高山的枯枝落叶通过土壤中__________的分解
作用,转化为茶树根可以吸收的________。
(3)采摘茶树的嫩叶或芽,可制成绿茶。绿茶冲泡后茶汤清澈、茶色碧绿,这是由于嫩叶或芽
(1)小肠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组成,吸收细胞 (1)肺泡由支气管末端膨大而成,肺泡体积小,
A.利用冰箱储存食物----冰箱内温度低,能够抑制细菌的繁殖
B.制作泡菜时必须密封----缺氧条件抑制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C.将水果制成果干储存----果干缺少水分,细菌真菌难以生存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综整体评析生物部分

2018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综整体评析【生物部分】2018年海淀一模,响应高考改革,突出考纲变化,愈加增大了图表、实验、探究题的比例,旨在考察学生对概念与过程更加灵活的应用,全方面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
5道选择与近几年高考题难度一致,虽然五道题中有三道题需要处理图表信息,但学生只要对自变量、因变量等探究实验基础概念熟悉,就基本不会丢分。
第1题是常见的以某一过程或概念为题干,横向综合多个模块的基础知识;第2题虽然学生对“花粉母细胞”不太熟悉,但四个选项仅考了减数分裂的过程,难度不大。
29、30、31题的题型与难度,与去年高考题接近。
29题仍然重点考察了探究实验,包括比较传统的实验设计、结果分析,以及从17年高考开始比较热门的实验评析,虽然17年之前考得不多,但经过期中期末题、模拟题的多次练习,同学们应把它作为必备题型储备在题库中。
30题结合了基因工程、遗传规律、育种等遗传学核心概念,以构建突变体库作为重点,体现了考纲中“将生物学问题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相联系”的要求。
题中标记基因的应用、电泳图的分析等是高频考点。
31题侧重考察了基础知识与实验结果分析,难度不大,对理综时间把握不太充分的同学可以考虑先做31题。
一模试题题量有限,不能考到全部的知识点,但其考察方式可以为我们接下来七周的复习提供思路:1.纵向总结知识点。
试卷第1题以酵母菌为题干考察了传统发酵、细胞呼吸、细胞结构、种群群落的知识点,那我们复习的时候可以总结洋葱各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质壁分离、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实验。
类似的可以总结基因控制性状过程中各种酶的作用、各显色反应或物质鉴定中的染料与试剂等。
2.反复练习经典例题。
近几年北京高考题、北京模拟题中的29题与30题,涉及到的实验设计、实验思路往往非常严谨耐推敲,同学们可以多做几次,在完成题目的基础上,研读实验本身涉及到了生物学实验原理,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理科综合测试(生物)
2018.4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向新鲜的苹果汁中接种酵母菌,一般不用于
A.探究制作果酒的条件
B.验证酵母菌呼吸方式
C.观察原核细胞的结构
D.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
2.百合花(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各含12条染色体。
下列关于上述过程及子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未复制就均分到子细胞中
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着丝粒未分离,染色单体未分开
D.两个细胞中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3.在双子叶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顶端形成“弯钩”结构。
研究发现,弯钩的形成是由于尖端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
研究者探究SA(水杨酸)和ACC(乙烯前体)对弯钩形成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弯钩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ACC可能影响生长素在弯钩内外侧的分布
C.SA和ACC对弯钩形成具有协同作用
D.弯钩可减轻幼苗出土时土壤对幼苗的损伤
4.蛞蝓既取食牧草A也取食牧草B。
为研究牧草间的竞争和蛞蝓的捕食对牧草A存活的影响,生态学家在牧场内选择多个样方进行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作出的分析,合理的是
A.该牧场的群落仅包括牧草A、B和蛞蝓三种生物
B.应选取牧草生长状况差异较大的不同样方进行实验
C.没有蛞蝓捕食条件下,竞争对牧草A存活影响显著
D.去除样方中的牧草B减少了蛞蝓对牧草A的取食
5.研究者使用稳定同位素180标记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的氧,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盐/碳酸氢盐中180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0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球藻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可由HCO3-和CO32-提供
B.HCO3-和CO32-中180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C.释放的02中180的比例不受光合作用反应时间影响
D.释放的02和水中180的比例接近,推测氧气来自于水
29.(16分)
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
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引起产生特异性抗体,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宿主细胞。
(2)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
为探究登革热病毒抗体是否可以特异性结合寨卡病毒,科研人员用血清与病毒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请阐述b组和c组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b组: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组:的参照。
②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抗原-抗体反应强
度,可得出
的结论。
(3)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
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备选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备选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细胞系U(发生ADE 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低),细胞系W(不发生ADE时,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很高)。
实验方案:
①请指出本实验方案存在的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改进本实验方案(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8分)
DNA序列D能在基因A表达的转移酶作用下,从序列D所在染色体的某个位置转移到其他位置,或随机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
科研人员利用这一原理来构建稳定遗传的大豆突变体库。
(1)科研人员分别将序列D和基因A作为,插入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T-DNA 上,利用农杆菌转化植物,筛选得到转D植株和转A植株。
(2)将得到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中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占,则判断该植株为T-DNA单拷贝插入。
继续种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的种子,长成植株后进行自交,若某植株所结种子,可获得纯合的转D植株或转A植株。
(3)科研人员将纯合的转D植株与转A植株杂交,并根据转入两种植株中的DNA序列的差
异,用PCR方法确定杂交是否成功,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F1植株编号为的杂交组是杂交成功的,分析其他杂交组杂交不成功的原因是。
(4)对杂交成功的所有F1植株进行序列D检测,发现其位置均没有发生转移,推测序列D 的转移只发生在
(填“体细胞”或“配子”)中,按照这种推测,如果让杂交成功的F1植株自交,理论上F2植株中序列D发生了位置转移的最多可占。
(5)序列D随机转移会导致被插人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可以在F2植株中筛选得到多种突变体。
让F2植株自交,应在F3中筛选出序列D和基因A为
的植株用作构建突变体库,原因是这种植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6分)
一些哺乳动物在入冬前要大量进食,这些食物可在体内转变为脂肪。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物质,在脂肪细胞中以大小不一的脂滴存在,可推测包裹脂滴的是外被蛋白和单分子层。
(2)科研人员在哺乳动物体内发现了细胞内含有大量线粒体的棕色脂肪组织,其线粒体内膜含有U蛋白,使得H+可以通过U蛋白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减少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
因此,棕色脂肪细胞被激活时,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中能所占比例明显增大。
(3)科研人员对冬眠动物在寒冷环境中棕色脂肪组织的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上述结果分析,寒冷环境诱导棕色脂肪细胞数量,动物由冬眠状态转为清醒状态时,
迅速升高,量迅速增加,使体温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4)机体内,棕色脂肪细胞间含有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交感神经兴奋后分泌的去甲肾上
腺素能提高代谢率。
科研人员用大鼠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果表明,随寒冷刺激的持续时间延长,机体维持体温恒定所需能量来源的变化
是: 。
寒冷刺激后注射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机体产热显著强于寒冷刺激前,请你提出一种可能的作
用机制解释此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中练习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C
2.A
3.C
4.D
5.B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29.(16分)
(1)浆细胞吸附并侵染
(2)①无关抗体(血清中其它抗体)抗原-抗体阳性反应结果
②明显高于b组,与c组接近登革热康复者的血清抗体能够与寨卡病毒结合
(3)①实验组细胞系选用不合理;对照组血清选用不合理(且对照组不足)
②实验组: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
U的培养体系中
对照组1: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U的培养体系中
对照组2: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W的培养体系中
30.(18分)
(1)目的基因
(2)3/4 全部具有卡那霉素抗性
(3)3~5、7~9、11 作为母本的花在去雄前就已经完成了自花受粉
(4)配子7/16
(5)没有基因A且序列D纯合没有基因A不会发生新的序列D位置转移,序列D纯合使突变性状能稳定遗传
31.(16分)
(1)储能磷脂
(2)热
(3)增加棕色脂肪细胞活性产热
(4)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棕色脂肪细胞是去甲肾上腺素的靶细胞,寒冷刺激前,动物体内棕色脂肪含量有限,寒冷刺激使
......
.....棕色脂肪细胞
的数量增加
.....,寒冷刺激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效果明显(或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加;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