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语文学科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计划

语文学科渗透生态环境教育计划语文学科应该渗透生态环境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计划:一、指导思想我们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语文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
我们将在语文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与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我们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初步了解在小学部编语文教材有关课文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环保意识教育。
2.让学生了解当前重要的几大环境污染问题,正确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意识。
3.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建立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研究课文,巧妙渗透。
在部编小学语文各年级教材中,有相当部分的课文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
只要教者在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认真想,仔细体味,自然地将环保教育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例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明白自然界必须保持生态平衡,破坏了这个平衡,都有可能使整个自然界遭到灭顶之灾。
又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树木砍伐现状,让学生讨论思考:1、如何防止乱砍滥伐现象。
2、我们小学生能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做些什么切实可行的工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研究课文的同时,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性,体会到人类生存环境遭破坏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了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2.结合朗读,自然渗透。
朗读是研究语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情景交融,非常感人,加强朗读,能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还能收到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葡萄沟》等这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

环保 教 育有 着天然 的联 系 ,丰富 的环境科学 知识 和热 爱 自然的思想 内容寓于生动形象的文学作 品之 中 , 学 生在 阅读作 品 、 领悟其艺术 美的同时 , 到潜移默 化 的 受
熏陶, 在情感上对环境保护产生一种积极的认同态度。 同时 , 随着素质教育 目标 的确立 ,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
和要求也 有 了相应 的调 整 ,每册 教材 中都有不 少篇幅
首先 , 课本中有许多 自然景观的描绘 , 日月星辰 、
气 象变化 、 高山雪野 、 峰怪 石等在作 者 的笔下描 绘得 奇 淋漓尽致 、 风韵独雅 、 意境优美。这类课文通过朗诵 , 可 让学生树立美的观念 , 认识美的价值 , 形成保护美的意
夫教货 0 0 年 号 旬 料2 8 5” 上 刊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实 施 环 保 教 育
于海俊
( 如东县先 民小学 , 江苏 如东 2 6 0 ) 4
摘 要 : 语 文 学科 工具性 和人 文性 相统一 的特 点决 定 了语 丈学科 与环保教 育有 着密切的联 系。本 丈探 讨 了小学语文教 学 中实施环保教 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 关键 词 : 语 文教 学 环 保教 育
学 科 工 具性 和 人 文性 相 统 一 的 特点 决 定 了语 文 学 科 与
沉淀下来, 自然环境的热爱之情 , 对 也就会水到渠成 ,
自然而生。 其次 , 在教学 中, 除了让学生感受诗文中画面的美 以外 , 还进一步深人探讨 . 为什么古人能写 出这些 意境 悠远的诗文呢?引导学生思考 自然与人 的关系。要让学 生懂得 ,缺少了 自然环境 ,作者就无法抒 发 自己的感
自然景物,理解 自然美景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首先 , 在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 描写的自然景物的美, 调动学生去想象, 去置身于作者 所描绘的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之中。如李白笔下的水气 势磅礴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 ; 笔下的荷清新秀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 “ 头”杜牧笔下的叶红艳似火,停车坐爱枫林晚, ; “ 霜叶 红于二月花”杜甫笔下的鸟活泼俏丽,两个黄鹏鸣翠 ; “ 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时, 老师应努力创设一种情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渗透1. 引言1.1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承载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任务。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技巧,更可以了解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语文教学在传播环境保护知识的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环境保护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结合起来,使环保理念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环保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和行为,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奠定了重要基础。
1.2 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明显趋势。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频繁发生,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之做出努力。
他们关注气候变化、垃圾分类、野生动物保护等环境议题,积极参与各种环保活动和志愿者服务,为改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这种环境意识也得到了更好的体现和激发。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文章、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可以利用语文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激发他们对环保事业的热情和参与度。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未来的环保行动者和倡导者。
2. 正文2.1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濿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是环境保护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巧妙渗透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启发他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主题作文,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021年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总结(郑芳)

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总结(郑芳)城关三小语文学科渗透环保教育总结环境是一切自然资源的宝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们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速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进步,很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的。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正使人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保护环境已经成了全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成了全世界的共同行动,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作为基础教育,在语文科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本期的语文科教学中我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树立环保意识,掌握环境基本知识和技能学校是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环境教育是涉及各科教育渗透性的综合体。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危机的教育,就是要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
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
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
二、不断探究目标明确教师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力量。
在进行“环保”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平时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当前世界三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保护环境。
了解当前对环境保护的几大问题如保护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净化空气不断提高认识,增长知识。
有机地与日常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尤其是将环保意识的培养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以加强品德教育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
三、化整为零有机结合环保教育跨学科的特征,它可以将教育内容化整为零地渗透到各学科中,使同学们在各学科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如在语文教学中,在教授《清澈的湖水》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渗透环境教育。
问一问学生,小洁为什么向小男孩投去了不满的目光?她为什么紧紧地攥着手里的面包纸等等。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

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日益被重视,如何构建一个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面对的课题。
一、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建设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首先需要营造文化氛围,构建绿色教育理念。
语文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课程,而绿色教育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语文课堂应该融入绿色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环保知识、重视生态环境。
学校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增设相关环保素材,比如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绿色教育的重要性。
二、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选择绿色教材,注重资源保护。
目前,绿色教材的编写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趋势。
绿色教材不仅包含了环保知识,还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相关的环保故事、文章等,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在选用教材和练习时,也要注意节约纸张,减少资源的浪费,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开展绿色活动,培养环保意识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积极开展绿色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宣传、举办文学赏析活动、举行诗歌朗诵会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通过实地参观、实践体验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其绿色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
四、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构建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绿色课堂,需要倡导绿色生活,践行环保行动。
作为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做起,关注环境保护,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带领学生参与社会环保活动,比如垃圾分类、公益活动、绿色出行等,让他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保行动。
初中语文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初中语文渗透环境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提高环保意识。
2.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家园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
2. 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
3. 环保行动及典型案例。
4. 环境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5. 学生环保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行动及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环境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5. 作品展示法:鼓励学生创作环保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
2. 教学难点:如何将环境教育与语文学科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
2. 第二周: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
3. 第三周:分析环保行动及典型案例。
4. 第四周:探讨环境教育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5. 第五周:学生环保作品的创作与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环保作品创作中的创新意识及表达能力。
3.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实际情况,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环境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具有环境教育内容的语文教材。
2. 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环保法律法规、案例、文章等资料。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查找环保相关信息,丰富教学内容。
4. 环保道具:准备与环保相关的实物道具,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八、教学环境2. 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
3. 环保道具: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保道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融合与发展也越来越大的需求。
本文将浅谈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相关性作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提高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推动环境教育走向深入。
一、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关系中学语文教育和环境教育,前者是教学体系的一部分,后者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产生更大的成效。
1.语文教育的意义语文教育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不仅涵盖了诗歌、文学等文艺形式,还包括了语言表达和思维展开方式的学习。
中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语文教育还有助于中学生的情感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别人的情感和思想。
2.环境教育的意义环境教育是指培养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环境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非常重要,它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未来的生存。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如何融入环境教育1.运用环保话题教学课程内容应该紧贴环保主题,结合课程内容表达环保观念和关注环境的意识。
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环保话题、介绍环保新闻和材料等方式传递环保知识,增强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和重视。
2.利用名人故事进行教学通过叙述名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杰出思想和事迹,启发学生爱护环境、重视环保、崇尚自然等价值观。
例如,讲授菜市场环保大妈、富豪抚育野生动物园等成功案例,激发学生对环保救助的爱心和积极性。
3.利用文学作品进行教学可以通过选取一些环保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欣赏满足的同时,情笃环保观念的潜移默化。
例如,讲授《唐心莲日记》里的茶壶立正、毛巾求瘦等细节,引导学生把眼光停留在日常生活,从小事开始行动起护环节的遏制的地步。
4.优化学生体验教学过程中,应优化学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环境保护的思想和行动。
如何把环保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 境 保 护 ,教 育 为 本 ” 环 。环 保 教 育是 提 高全 体 国 民环 保意 识 的重 要 途 径 。而 要 做好 环保 教 育 工 作 应 从 “ 娃 抓起 ” 娃 ,从 中小 学 生 着 手 ,从 规 范 中小 学 生 的 日常行 为 和 培养 他们 的环保 意 识 抓 起 。 当今 小 学 生是 未 来 社会 的主 人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他 们将 是 生 态 环 境 遭 受 破 坏 的 最 大受 害者 ,又 是 生 态 环境 的最 大受 益 者 , 生 态 环境 的好 坏 ,直 接 影 响他 们 未来 的生 存空 间。小 学 阶段 是少 年 儿 童 长身 体 、长知 识 、意识 观念 逐 步 形成 的时期 。小 学 生幼 稚 单 纯 ,可 塑 性 大 ,是 非 观念 方 向 的影 响 及形 成 将伴 随 终生 ,而他 们 对 环 境 的认 识 又 将 决定 未 来 的发 展趋 向。 因此 ,运用 小 学课 堂 教 学 的有 利 因素 渗 透 环 保 教 育 是 非 常 必要 的 。 3 语 文教 学在 渗 透教 育 中具有 无 可 比拟 性 、 通 过 学 校教 育 。培养 一 代 又一 代 少 年儿 童 的环 保 意 识 ,是提 高 全 民族 环境 素 质 的基 础 工 作 。但 小学 不 是 环保 技 术学 校 ,环境 教 育 应 以渗 透 在 各 学科 课 堂 教 学 中为 主 。工具 性 和 人文 性相 结 合 的学 科 特点 ,决定 语 文 学科 在 环 境教 育 方 面具 有很 大 的潜 力 。在 现 行 的 小学 各 学 科 教 育 中 。语 文 学 科就 富 有 了相 当 多的 环境 教 育 内容 ,是 其 他 学 科开 展 环 保渗 透 教 育所 无 可 比拟 的 。小学 语 文教 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载体 ,除了传授语文知识外 ,还必须立足 于对人终极关怀 的高度 ,使 每一个学生 “ 学会关心” 。不仅要 心 中有 他 人 、心 中有集 体 、心 中有祖 国 ,还 必 须 心 中有人 类 。心 中 有地球,关心物种,关心生物圈,关心大 自然,既具备科学技术 , 又 具 备 环境 意 识 ,协调 人 与 自然 的 关 系 ,成 为 维护 和优 化 人 类生 存环境的积极参与者。小学语文教学完全应当主动承载培养学生 环 境 意识 、实 施 环 境 教 育 这 一 重 任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保教育与语文学科的结合
环境教育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被严重破坏的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相当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
当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搞好环境保护,首先必须抓好环境教育工作,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我国从1983年起就将“环境保护” 列为基本国策,并建议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开设有关环境教育的课程。
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提倡“保护环境,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关心环境就是关心自己”。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环境保护的教育题材,找到“渗透点”和“结合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要联系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环保教育于教学前五分钟,课堂语汇教学、课文教学、课堂练习、课外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
一、寓环保教育于教学前五分钟
当我看到教室满地垃圾,我给同学们讲为什么天安门广场国旗升起后最大的广场变成了最大的垃圾场?原因就是人们都乱扔垃圾。
“让垃圾远离我们吧!”;当长城上一些老外捡拾垃圾,国人熟视无睹,还嘲笑:有病!“Who is ill?(谁有病?)”;夏令营活动,中国学生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住酒店时,由于噪音大、影响他人,被赶了出来。
痛心之余,感慨我们环保意识的淡漠,我问:“哪里是我们的家?哪里有我们立足之地?”。
经过教学前短短几分钟,使学生渐渐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树立环保意识,爱护环境,保护我们学习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二、寓环保教育于语汇教学中
语汇积累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把环保教育贯穿渗透到语汇积累教学中。
在收集有关动物的词汇,如狮子、熊猫、大象老虎、猴子、鹿、蛇、狐狸、熊等动物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熊猫是仅生存在中国的濒危动物之一,我国特别重视对熊猫的保护,设立了专门的保护区。
像孟加拉虎、象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
从这些语汇教学中,可以教育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等问题。
三、寓环保教育于课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课文多是编者从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筛选出来的文质兼备的上乘佳作,即使现在新增的科普类文章中,也确有直接或者间接可以用来进行环保教育的好素材。
如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赞美自然风光的文章,如《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草原》、《林海》《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欣赏自然景观的美丽之外,教师可适当拓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只有环境保护得当,自然的美丽才能得以永恒;有些语文课文,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环保教育课文,如:《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麋鹿》、《只有一个地球》、《游天然动物园》、《特殊的葬礼》等,教师更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深刻感悟环保的重要性。
四、寓环保教育于课堂练习中
课堂练习,除了巩固所学知识,也可设计环保教育渗透其中。
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有一个看图讨论的练习,在练习中,除了让学生复习相关句型、造句外,还可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画面:远处青山绿水,近处嫩绿舒缓的草坡;沙滩上有人在野餐,水里有人在自由自在地游泳;天空中有孩子们的试飞航模;海鸥在人们头
顶低旋。
好一幅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植物的和谐共处图啊!引导学生分析这样的画面,使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景产生向往之情,而这种意识情感的萌生,正是我们环保教育所必须的。
五、寓环保教育于课外活动中
虽然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了不少环境教育的内容,但其深度和广度还远远达不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要求。
因此,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补充,把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如:学了《云雀的心愿》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写自己的心愿,班级共同制定一份绿色宣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护绿标语,如给校园花坛、草坪制作环保标语:“爱护环境!不要攀折花木!勿踏草地!”在室内可以张贴:“ 保持清洁!别抽烟!禁止吐痰!别乱扔垃圾!勿扔纸屑!别随地吐痰!”等标语。
使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学习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教学活动,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的基础知识及环保意识的教育。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活跃教学气氛,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心智,促进素质教育,而且能与我国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相链接,为更文明的新世纪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