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题型(学生版)

合集下载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新定义型问题(习题解析)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 新定义型问题(习题解析)

2016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新定义型问题一、选择题1.(2016广东广州,10,3分)定义新运算,,若a、b是方程x2-x+14m=0的两根,则b*b-a*a的值为 ( )A、0B、1C、2D、与m有关方程[答案] A[解析]b*b-a*a=b(1-b)-a(1-a)=b-b2-a+a2,因为a,b为方程x2-x+14m=0的两根,所以a2-a+14m=0,化简得a2-a=-14m,同理b2-b=-14m,代入上式得原式=-(b2-b)+a2-a=-(-14m)+(-14m)=02.(2016山东德州,9,3分)对于平面图形上任意两点P,Q,如果经过某种变换得到新图形上的对应点P′,Q′,保持PQ=P′Q′,我们把这种变换称为“等距变换”,下列变换中不一定是等距变换的是()A.平移B.旋转C.轴对称D.位似思路分析:平移、旋转、轴对称这三种变换,只改变了图形的位置,并不会改变图形的形状,都是“等距变换”,而位似变换会改变图形的形状,如图,PQ以位似中心O 作位似变换,PQ≠P′Q′.故选D.3.10.(2016·山西,10,3分)宽与长的比是21-5(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给我们以协调和匀称的美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黄金矩形:作正方形ABCD,分别取AD,BC的中点E,F,连接EF;以点F为圆心,以FD为半径画弧,交BC的延长线与点G;作ADGH ,交AD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下列矩形是黄金矩形的是(D)A.矩形ABFE B.矩形EFCD C.矩形EFGH D.矩形DCGH【答案】D二、填空题1.(2016四川成都,24,4分)实数a,n,m,b满足a<n<m<b,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N,M,B(如图),若AM2=BM•AB,BN2=AN•AB,则称m为a,b的“大黄金数”,n为a,b的“小黄金数”,当b﹣a=2时,a,b的大黄金数与小黄金数之差m﹣n= ﹣4 .【答案】-4.【分析】由题意得:AM=m﹣a,BM=b﹣m,AB=b﹣a,BN=b﹣n,AN=n﹣a,代入AM2=BM•AB,BN2=AN•AB得:,②﹣①得:(b﹣n)2﹣(m﹣a)2=(b﹣a)(n﹣a﹣b+m),设m﹣n=x,则(b﹣n+m﹣a)(b﹣n﹣m+a)=2(n﹣a﹣b+m),2+x=﹣2,x=﹣4,则m﹣n=﹣4.故答案为:﹣4.2.(5.(2016四川宜宾,15,3分)规定:log a b(a>0,a≠1,b>0)表示a,b之间的一种运算.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 a a n=n,log n M=loglogaaMN(a>0,a≠1,N>0,N≠1,M>0)例如:log223=3,log25=1010log5log2,则log1001000______.[答案]323.(2016四川乐山,16,3分)高斯函数[]x ,也称为取整函数,即[]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2.32=,[]1.52-=-. 则下列结论: ①[][]2.112-+=-; ②[][]0x x +-=;③若[]1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23x ≤<; ④当11x -≤<时,[][]11x x ++-+的值为0、1、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答案:①③解析:①[][]2.11312-+=-+=-,正确;②取特殊值x =1时,[][][1][1]121x x +-=+-=-=-,故错误;③若[]13x +=,则314x ≤+<,即x 的取值范围是23x ≤<,正确; ④当11x -≤<时,有1x +,1x -+不能同时大于1小于2,则[][]11x x ++-+的值可取不到2,错误。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新概念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新概念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问题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类型1 新法则、新运算型例题:(2017甘肃天水)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y=,如:3*1==,则(2*3)*2= 2 .【考点】1G: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3)*2=()*2=4*2==2,故答案为:2同步训练: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求对角线BD的长.②若AC⊥BD,求证:AD=CD,(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 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求AE的长.【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只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ABD≌△CBD,即可解决问题;(2)若EF⊥BC,则AE≠EF,BF≠EF,推出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②当BF=AB 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①∵AB=AC=1,AB∥CD,∴S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2)如图1中,连接AC、BD.∵AB=BC,AC⊥BD,∴∠ABD=∠CBD,∵BD=BD,∴△ABD≌△CBD,∴AD=CD.(2)若EF⊥BC,则AE≠EF,BF≠EF,∴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AE=AB=5.②当BF=AB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BF=AB=5,∵DE∥BF,∴DE:BF=PD:PB=1:2,∴DE=2.5,∴AE=9﹣2.5=6.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E的长为5或6.5.解题方法点析此类问题在于读懂新定义,然后仿照范例进行运算,细心研读定义,细致观察范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2 新定义几何概念型例题:(2017日照)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例如:求点P(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解:由直线4x+3y﹣3=0知,A=4,B=3,C=﹣3,∴点P(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为d==.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点P1(3,4)到直线y=﹣x+的距离为 4 ;问题2:已知:⊙C是以点C(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与直线y=﹣x+b相切,求实数b的值;问题3:如图,设点P为问题2中⊙C上的任意一点,点A,B为直线3x+4y+5=0上的两点,且AB=2,请求出S△A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FI: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就是即可;(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求出圆心C到直线3x+4y+5=0的距离,求出⊙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点P1(3,4)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4,故答案为4.(2)∵⊙C与直线y=﹣x+b相切,⊙C的半径为1,∴C(2,1)到直线3x+4y﹣b=0的距离d=1,∴=1,解得b=5或15.(3)点C(2,1)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3,∴⊙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2,∴S△ABP 的最大值=×2×4=4,S△ABP的最小值=×2×2=2.同步训练:(2017湖北随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为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的“梦想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轴上的三角形为其“梦想三角形”.已知抛物线y=﹣x2﹣x+2与其“梦想直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1)填空: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y=﹣x+,点A的坐标为(﹣2,2),点B的坐标为(1,0);(2)如图,点M为线段CB上一动点,将△ACM以AM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的对称点为N,若△AMN为该抛物线的“梦想三角形”,求点N的坐标;(3)当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梦想直线的定义可求得其解析式,联立梦想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A、B 的坐标;(2)过A作AD⊥y轴于点D,则可知AN=AC,结合A点坐标,则可求得ON的长,可求得N 点坐标;(3)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过F作对称轴的垂线FH,过A作AK⊥x轴于点K,可证△EFH≌△ACK,可求得DF的长,则可求得F点的横坐标,从而可求得F点坐标,由HE的长可求得E点坐标;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设E(﹣1,t),由A、C的坐标可表示出AC 中点,从而可表示出F点的坐标,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可求得t的值,可求得E、F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x2﹣x+2,∴其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y=﹣x+,联立梦想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A(﹣2,2),B(1,0),故答案为:y=﹣x+;(﹣2,2);(1,0);(2)如图1,过A作AD⊥y轴于点D,在y=﹣x2﹣x+2中,令y=0可求得x=﹣3或x=1,∴C(﹣3,0),且A(﹣2,2),∴AC==,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N=AC=,∵△AMN为梦想三角形,∴N点在y轴上,且AD=2,在Rt△AN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N===3,∵OD=2,∴ON=2﹣3或ON=2+3,∴N点坐标为(0,2﹣3)或(0,2+3);(3)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如图2,过F作对称轴的垂线FH,过A作AK⊥x轴于点K,则有AC∥EF且AC=EF,∴∠ACK=∠EFH,在△ACK和△EFH中∴△ACK≌△EFH(AAS),∴FH=CK=1,HE=AK=2,∵抛物线对称轴为x=﹣1,∴F点的横坐标为0或﹣2,∵点F在直线AB上,∴当F点横坐标为0时,则F(0,),此时点E在直线AB下方,∴E到y轴的距离为EH﹣OF=2﹣=,即E点纵坐标为﹣,∴E(﹣1,﹣);当F点的横坐标为﹣2时,则F与A重合,不合题意,舍去;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3,0),且A(﹣2,2),∴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2.5,),设E(﹣1,t),F(x,y),则x﹣1=2×(﹣2.5),y+t=2,∴x=﹣4,y=2﹣t,代入直线AB解析式可得2﹣t=﹣×(﹣4)+,解得t=﹣,∴E(﹣1,﹣),F(﹣4,);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此时E(﹣1,﹣)、F(0,)或E(﹣1,﹣)、F(﹣4,).解题方法点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仔细研读几何新概念,将新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圆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几何新概念弄清楚条件和结论是至关重要的.类型3 新内容理解把握例题:(2017湖南岳阳)已知点A在函数y1=﹣(x>0)的图象上,点B在直线y2=kx+1+k(k为常数,且k≥0)上.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A,B为函数y1,y2图象上的一对“友好点”.请问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对数的情况为()A.有1对或2对 B.只有1对C.只有2对D.有2对或3对【分析】根据“友好点”的定义知,函数y1图象上点A(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a,﹣)一定位于直线y2上,即方程ka2﹣(k+1)a+1=0 有解,整理方程得(a﹣1)(ka﹣1)=0,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设A(a,﹣),由题意知,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a,﹣),)在直线y2=kx+1+k上,则=﹣ak+1+k,整理,得:ka2﹣(k+1)a+1=0 ①,即(a﹣1)(ka﹣1)=0,∴a﹣1=0或ka﹣1=0,则a=1或ka﹣1=0,若k=0,则a=1,此时方程①只有1个实数根,即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只有1对;若k≠0,则a=,此时方程①有2个实数根,即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有2对,综上,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对数情况为1对或2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双曲线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将“友好点”的定义,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求解是解题的关键.同步训练:(2017湖南株洲)如图示,若△ABC内一点P满足∠PAC=∠PBA=∠PCB,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 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 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 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A.5 B.4 C.D.【考点】R2:旋转的性质;JB: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DQF∽△FQE,推出===,由此求出EQ、FQ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DE=DF,∠1=∠2=∠3,∵∠1+∠QEF=∠3+∠DFQ=45°,∴∠QEF=∠DFQ,∵∠2=∠3,∴△DQF∽△FQE,∴===,∵DQ=1,∴FQ=,EQ=2,∴EQ+FQ=2+,故选D专题训练1.(2017深圳)阅读理解:引入新数i,新数i满足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已知i2=﹣1,那么(1+i)•(1﹣i)= 2 .【考点】4F:平方差公式;2C:实数的运算.【分析】根据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式=1﹣i2=1﹣(﹣1)=2故答案为:22. (2017浙江湖州)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2a﹣b.例如:5⊗2=2×5﹣2=8,(﹣3)⊗4=2×(﹣3)﹣4=﹣10.(1)若3⊗x=﹣2011,求x的值;(2)若x⊗3<5,求x的取值范围.【考点】C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C:实数的运算;86: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1)根据新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2)根据新定义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可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2×3﹣x=﹣2011,解得:x=2017;(2)根据题意,得:2x﹣3<5,解得:x<4.3. (2017湖北宜昌)阅读: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通解公式的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其勾股数组公式为:其中m>n>0,m,n是互质的奇数.应用:当n=1时,求有一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考点】KT:勾股数;KQ:勾股定理.【分析】由n=1,得到a=(m2﹣1)①,b=m②,c=(m2+1)③,根据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5,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当n=1,a=(m2﹣1)①,b=m②,c=(m2+1)③,∵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5,∴Ⅰ、当a=5时,(m2﹣1)=5,解得:m=(舍去),Ⅱ、当b=5时,即m=5,代入①③得,a=12,c=13,Ⅲ、当c=5时,(m2+1)=5,解得:m=±3,∵m>0,∴m=3,代入①②得,a=4,b=3,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12,13或3,4.4. (2017广西百色)阅读理解: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2﹣x﹣3的方法.(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1×3+2×(﹣1)=1 1×(﹣1)+2×3=5 1×(﹣3)+2×1=﹣1 1×1+2×(﹣3)=﹣5(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3)+2×1=﹣1,等于一次项系数﹣1.即:(x+1)(2x﹣3)=2x2﹣3x+2x﹣3=2x2﹣x﹣3,则2x2﹣x﹣3=(x+1)(2x﹣3).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仿照以上方法,分解因式:3x2+5x﹣12= (x+3)(3x﹣4).【考点】57: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3x2+5x﹣12=(x+3)(3x﹣4)即可.【解答】解:3x2+5x﹣12=(x+3)(3x﹣4).故答案为:(x+3)(3x﹣4)5. (2017湖北咸宁)定义: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理解:(1)如图1,已知A、B是⊙O上两点,请在圆上找出满足条件的点C,使△ABC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CD,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运用:(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点Q是直线y=3上的一点,若在⊙O上存在一点P,使得△OPQ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连结AO并且延长交圆于C1,连结BO并且延长交圆于C2,即可求解;(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表示出DF=CF以及EC、BE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表示出AF2、EF2、AE2,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EF是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F为“智慧三角形”;(3)根据“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为1,当斜边最短时,另一条直角边最短,则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短为3,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另一条直角边,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求斜边的高,即点P的横坐标,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点P的纵坐标,从而求解.【解答】解:(1)如图1所示:(2)△AEF是否为“智慧三角形”,理由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是DC的中点,∴DE=CE=2a,∵BC:FC=4:1,∴FC=a,BF=4a﹣a=3a,在Rt△ADE中,AE2=(4a)2+(2a)2=20a2,在Rt△ECF中,EF2=(2a)2+a2=5a2,在Rt△ABF中,AF2=(4a)2+(3a)2=25a2,∴AE2+EF2=AF2,∴△AEF是直角三角形,∵斜边AF上的中线等于AF的一半,∴△AEF为“智慧三角形”;(3)如图3所示:由“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为1,当斜边最短时,另一条直角边最短,则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短为3,由勾股定理可得PQ==2,PM=1×2÷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M==,故点P的坐标(﹣,),(,).6.(2017•益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2)M、N是一对“互换点”,若点M的坐标为(m,n),求直线MN的表达式(用含m、n 的代数式表示);(3)在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B,其中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直线AB经过点P(,),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H8: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分析】(1)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a,b)和(b,a).①当ab=0时,它们不可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②当ab≠0时,由可得,于是得到结论;(2)把M(m,n),N(n,m)代入y=cx+d,即可得到结论;(3)设点A(p,q),则,由直线AB经过点P(,),得到p+q=1,得到q=﹣1或q=2,将这一对“互换点”代入y=x2+bx+c得,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不一定,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a,b)和(b,a).①当ab=0时,它们不可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②当ab≠0时,由可得,即(a,b)和(b,a)都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2)由M(m,n)得N(n,m),设直线MN的表达式为y=cx+d(c≠0).则有解得,∴直线MN的表达式为y=﹣x+m+n;(3)设点A(p,q),则,∵直线AB经过点P(,),由(2)得,∴p+q=1,∴,解并检验得:p=2或p=﹣1,∴q=﹣1或q=2,∴这一对“互换点”是(2,﹣1)和(﹣1,2),将这一对“互换点”代入y=x2+bx+c得,∴解得,∴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2016重庆中考试题研究(数学)课件:题型二 新定义问题

2016重庆中考试题研究(数学)课件:题型二  新定义问题
第二部分
题型研究

二、解答题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 、新定义问题
第二部分 题型研究
二、解答题重难点突破
题型二 、新定义问题
典例精讲 例 (2015重庆A卷)如果把一个自然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从最
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的一串数字,与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
出的一串数字完全相同,那么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数称为“和 谐数”.例如自然数12321,从最高位到个位依次排出的一串 数字是:1,2,3,2,1,从个位到最高位依次排出的一串 数字仍是:1,2,3,2,1,因此12321是一个“和谐数”.再 如22,545,3883,345543,…,都是“和谐数”.
位的“和谐数”,如xyyx,用十进制表示为:1000x+ 100y+10y+x,只需要说明这个式子含有因数11即可. 解:1331,2442,1001. 猜想:任意一个四位的“和谐数”能被11整除.
理由:设一个四位的“和谐数”记为xyyx,用十进制表示
为: 1000x+100y+10y+x=1001x+110y=11(91x+10y), ∵x、y是0~9之间的整数, ∴11(91x+10y)能被11整除.
解:这个三位的“和谐数”为xyx,用十进制表示为: 100x+10y+x=101x+10y, ∵它是11的倍数,
∴ 101x 10 y 为整数,
将这个式子变形为 101x 10 y 99 x 11y +2 x y 9 x y 2 x y ,
11 11 11
11
∵x、y是0~9之间的整数, ∴
(1)请你直接写出3个四位“和谐数”;请你猜想任 意一个四位“和谐数”能否被11整除?并说明理由; (2)已知一个能被11整除的三位“和谐数”,设其个 位上的数字为x(1≤x≤4,x为自然数),十位上的数字 为y,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19.2新定义运算_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_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特训

19.2新定义运算_中考真题(含参考答案)_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特训

3.2 新定义运算中考真题1. 题型特点新定义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新运算、新概念等.定义的新运算与已经学习过的运算有严格区别,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和运算顺序,定义的新概念有其自身的内涵和外延,且每个新定义只能在本题中使用的一类题目.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新定义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是:(1)新运算定义型问题,是用某些特殊的符号如⊗,※,[],…等表示算式的运算,解答时必须先理解定义的含义,将其转化为一般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运算,形成一种新的运算;(2)新概念(规则)定义型问题,就是定义一个新的概念(规则),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概念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3)几何图形的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对某些满足一定条件的几何图形给以特定的名称,并探究其性质的一种题型.2. 解题思路解题时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解题的关键:正确理解新定义,并将此定义作为解题的依据.即“给什么,用什么”是应用新“定义”解题的基本思路.【例1】(2017·四川宜宾)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x)表示不小于x的最小整数,[x)表示最接近x的整数(x≠n+0.5,n为整数),例如:[2.3]=2,(2.3)=3,[2.3)=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①当x=1.7时,[x]+(x)+[x)=6;②当x=-2.1时,[x]+(x)+[x)=-7;③方程4[x]+3(x)+[x)=11的解为1<x<1.5;④当-1<x<1时,函数y=[x]+(x)+x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4x的图象有两个交点.思路点拨根据题意可以分别判断各个结论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①当x=1.7时,[x]+(x)+[x)=[1.7]+(1.7)+[1.7)=1+2+2=5,故①错误;②当x=-2.1时,[x ]+(x )+[x )=[-2.1]+(-2.1)+[-2.1)=(-3)+(-2)+(-2)=-7,故②正确;③当1<x <1.5时,4[x ]+3(x )+[x )=4×1+3×2+1=4+6+1=11,故③正确;④∵-1<x <1,∴当-1<x <-0.5时,y =[x ]+(x )+x =-1+0+x =x -1,当-0.5<x <0时,y =[x ]+(x )+x =-1+0+x =x -1,当x =0时,y =[x ]+(x )+x =0+0+0=0,当0<x <0.5时,y =[x ]+(x )+x =0+1+x =x +1,当0.5<x <1时,y =[x ]+(x )+x =0+1+x =x +1.∵y =4x ,则x -1=4x 时,得x =-13; x +1=4x 时,得x =13; 当x =0时,y =4x =0,∴当-1<x <1时,函数y =[x ]+(x )+x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4x 的图象有三个交点,故④错误.故答案应为:②③.完全解答②③.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定义新运算型问题,考查对新定义的理解以及有理数的运算、一次方程、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根据题目中的新定义解答相关问题.【例2】(2017·江苏南通)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心是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过三角形内心的一条直线与两边相交,两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图形.若有一个图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则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似线”.(1)等边三角形“内似线”的条数为________; (2)如图,△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求证:BD 是△ABC 的“内似线”;(3)在Rt △ABC 中,∠C =90°,AC =4,BC =3,E ,F 分别在边AC ,BC 上,且EF 是△ABC 的“内似线”,求EF 的长.备用图图3.2­1 思路点拨 (1)过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即可得出答案;(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C =∠C =∠BDC ,证出△BCD ∽△ABC 即可;(3)分两种情况:①当CE CF =AC BC =43时,EF ∥AB ,由勾股定理求出AB =AC 2+BC 2=5,作DN ⊥BC 于N ,则DN ∥AC ,DN 是Rt △ABC 的内切圆半径,求出DN =12(AC +BC -AB )=1,由角平分线定理得出DE DF =CE CF =43,求出CE =73,证明△CEF ∽△CAB ,得出对应边成比例求出EF =3512; ②当CF CE =AC BC =43时,同理,得EF =3512即可. 完全解答 (1)3;理由如下:过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分别作三边的平行线,如图(1)所示:图3.2­2(1)则△AMN ∽△ABC ,△CEF ∽△CBA ,△BGH ∽△BAC ,∴MN ,EF ,GH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内似线”.(2)∵AB =AC ,BD =BC ,∴∠ABC =∠C =∠BDC .∴△BCD ∽△ABC .∴BD 是△ABC 的“内似线”.(3)设D 是△ABC 的内心,连接CD ,则CD 平分∠ACB .∵EF 是△ABC 的“内似线”,∴△CEF 与△ABC 相似.分两种情况:①当CE CF =AC BC =43时,EF ∥AB , ∵∠ACB =90°,AC =4,BC =3, ∴AB =AC 2+BC 2=5.作DN ⊥BC 于N ,如图(2)所示:图3.2­2(2)则DN ∥AC ,DN 是Rt △ABC 的内切圆半径,∴DN =12(AC +BC -AB )=1. ∵CD 平分∠ACB ,∴DE DF =CE CF =43. ∵DN ∥AC ,∴DN CE =DF EF =37,即1CE =37. ∴CE =73. ∵EF ∥AB ,∴△CEF ∽△CAB .∴EF AB =CE AC ,即EF 5=734. 解得EF =3512; ②当CF CE =AC BC =43时,同理,得EF =3512; 综上所述,EF 的长为3512. 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定义新概念型问题,理解新概念“内似线”是解题的基础,本例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内心、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等知识.【例3】(2017·浙江绍兴)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求对角线BD的长;②若AC⊥BD,求证:AD=CD.(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求AE的长.(1)(2)图3.2­3思路点拨(1)①只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ABD≌△CBD,即可解决问题;(2)若EF⊥BC,则AE≠EF,BF≠EF,推出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②当BF=AB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分别求解即可.完全解答(1)①∵AB=CD=1,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12+12= 2.图3.2­4(1)②如图(1)中,连接AC,BD.∵AB=BC,AC⊥BD,∴∠ABD=∠CBD.∵BD=BD,∴△ABD≌△CBD.∴AD =CD .(2)若EF ⊥BC ,则AE ≠EF ,BF ≠EF ,∴四边形ABFE 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 与BC 不垂直,①当AE =AB 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 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图3.2­4(2)∴AE =AB =5.②当BF =AB 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 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图3.2­4(3)∴BF =AB =5.∵DE ∥BF ,∴DE ∶BF =PD ∶PB =1∶2.∴DE =2.5.∴AE =9-2.5=6.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E 的长为5或6.5.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几何图形新定义型问题,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四边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一、 填空题1. (2017·河北)对于实数p ,q ,我们用符号min{p ,q }表示p ,q 两数中较小的数,如min{1,2}=1,因此,min{-2,-3}=________;若min{(x -1)2,x 2}=1,则x =________.2. (2017·四川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不在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P (x ,y ),我们把点P ′⎝⎛⎭⎫1x ,1y 称为点P 的“倒影点”,直线y =-x +1上有两点A ,B ,它们的倒影点A ′,B ′均在反比例函数y =k x的图象上.若AB =22,则k =________. 3. (2017·上海)我们规定:一个正n 边形(n 为整数,n ≥4)的最短对角线与最长对角线长度的比值叫做这个正n 边形的“特征值”,记为λn ,那么λ6=________.二、 解答题4. (2017·浙江湖州)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 ⊗b =2a -b .例如:5⊗2=2×5-2=8,(-3)⊗4=2×(-3)-4=-10.(1)若3⊗x =-2 011,求x 的值;(2)若x ⊗3<5,求x 的取值范围.5. (2017·湖南益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2)M ,N 是一对“互换点”,若点M 的坐标为(m ,n ),求直线MN 的表达式(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3)在抛物线y =x 2+bx +c 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 ,B ,其中点A 在反比例函数y=-2x的图象上,直线AB 经过点P ⎝⎛⎭⎫12,12,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6. (2017·江西)我们定义:如图(1),在△ABC 中,把AB 边绕点A 顺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AB ′,把AC 边绕点A 逆时针旋转β得到AC ′,连接B ′C ′.当α+β=180°时,我们称△A ′B ′C ′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B ′C ′边B ′C ′上的中线AD 叫做△ABC 的“旋补中线”,点A 叫做“旋补中心”.(1)(2)(第6题)特例感知: (1)在图(2),图(3)中,△AB ′C ′是△ABC 的“旋补三角形”,AD 是△ABC 的“旋补中线”.①如图(2),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AD 与BC 的数量关系为AD =________BC ;②如图(3),当∠BAC =90°,BC =8时,则AD 长为________.(3)(4)(第6题)猜想论证: (2)在图(1)中,当△ABC 为任意三角形时,猜想AD 与BC 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 拓展应用:(3)如图(4),在四边形ABCD 中,∠C =90°,∠D =150°,BC =12,CD =23,DA =6.在四边形内部是否存在点P ,使△PDC 是△P AB 的“旋补三角形”?若存在,给予证明,并求△P AB 的“旋补中线”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7. (2017·江苏扬州)我们规定:三角形任意两边的“极化值”等于第三边上的中线和这边一半的平方差.如图(1),在△ABC 中,AO 是BC 边上的中线,AB 与AC 的“极化值”就等于AO 2-BO 2的值,可记为AB △AC =AO 2-BO 2.(1)(2) (3)(第7题) (1)在图(1)中,若∠BAC =90°,AB =8,AC =6,AO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AB △AC =________,OC △OA =________;(2)如图(2),在△ABC 中,AB =AC =4,∠BAC =120°,求AB △AC ,BA △BC 的值;(3)如图(3),在△ABC 中,AB =AC ,AO 是BC 边上的中线,点N 在AO 上,且ON =13AO .已知AB △AC =14,BN △BA =10,求△ABC 的面积.8. (2017·江苏无锡)操作:“如图(1),P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点(x轴上的点除外),过点P作PC⊥x轴于点C,点C绕点P逆时针旋转60°得到点Q.”我们将此由点P得到点Q 的操作称为点的T变换.(1)(2)(第8题)(1)点P(a,b)经过T变换后得到的点Q的坐标为________;若点M经过T变换后得到点N(6,-3),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2)A是函数y=32x图象上异于原点O的任意一点,经过T变换后得到点B.①求经过点O,点B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②如图(2),直线AB交y轴于点D,求△OAB的面积与△OAD的面积之比.9. (2017·山东济宁)定义:点P是△ABC内部或边上的点(顶点除外),在△P AB,△PBC,△PCA中,若至少有一个三角形与△ABC相似,则称点P是△ABC的自相似点.(第9题(1))例如:如图(1),点P 在△ABC 的内部,∠PBC =∠A ,∠PCB =∠ABC ,则△BCP ∽△ABC ,故点P 是△ABC 的自相似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解决下列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 是曲线C :y =33x(x >0)上的任意一点,点N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任意一点.(1)如图(2),点P 是OM 上一点,∠ONP =∠M ,试说明点P 是△MON 的自相似点;当点M 的坐标是(3,3),点N 的坐标是(3,0)时,求点P 的坐标;(第9题(2))(2)如图(3),当点M 的坐标是(3,3),点N 的坐标是(2,0)时,求△MON 的自相似点的坐标;(第9题(3))(3)是否存在点M 和点N ,使△MON 无自相似点?若存在,请直接写出这两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 (2017·江苏常州)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如果对角线AC 和BD 相交并且相等,那么我们把这样的四边形称为等角线四边形.(1)(2)(第10题) (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中,________一定是等角线四边形(填写图形名称); ②若M ,N ,P ,Q 分别是等角线四边形ABCD 四边AB ,BC ,CD ,DA 的中点,当对角线AC ,BD 还要满足________时,四边形MNPQ 是正方形.(2)如图(2),已知△ABC 中,∠ABC =90°,AB =4,BC =3,D 为平面内一点.①若四边形ABCD 是等角线四边形,且AD =BD ,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是________; ②设点E 是以C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的动点,若四边形ABED 是等角线四边形,写出四边形ABED 面积的最大值,并说明理由.中考真题1. 题型特点:“新定义”试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新概念、新运算、新符号等,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2. 命题呈现方式:(1)新运算定义型问题,就是在代数式中对某些相同的结构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用特定的算式符号来表示,形成一种新的运算;(2)新概念(规则)定义型问题,就是给出一种特殊的概念或满足某种特殊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其去创造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3)几何图形的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对某些满足一定条件的几何图形给以特定的名词等.3. 解题方法:解题时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新定义,并将此定义作为解题的依据.即“给什么,用什么”是应用新“定义”解题的基本思路.【例1】(2016·浙江杭州)设a ,b 是实数,定义@的一种运算如下:a @b =()a +b 2-()a -b 2则下列结论:①若a@b=0,则a=0或b=0;②a@(b+c)=a@b+a@c;③不存在实数a,b,满足a@b=a2+5b2;④设a,b是矩形的长和宽,若矩形的周长固定,则当a=b时,a@b最大.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思路点拨根据新定义可以计算出各个小题中的结论是否成立,从而可以判断各个小题中的说法是否正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选项是正确的.①根据题意,得a@b=(a+b)2-(a-b)2∴(a+b)2-(a-b)2=0.整理,得(a+b+a-b)(a+b-a+b)=0,即4ab=0,解得a=0或b=0,正确;②∵a@(b+c)=(a+b+c)2-(a-b-c)2=4ab+4ac,a@b+a@c=(a+b)2-(a-b)2+(a+c)2-(a-c)2=4ab+4ac,∴a@(b+c)=a@b+a@c正确.③a@b=a2+5b2,a@b=(a+b)2-(a-b)2,令a2+5b2=(a+b)2-(a-b)2,解得,a=0,b=0,故错误;④∵a@b=(a+b)2-(a-b)2=4ab,(a-b)2≥0,则a2-2ab+b2≥0,即a2+b2≥2ab,∴a2+b2+2ab≥4ab.∴4ab的最大值是a2+b2+2ab.此时a2+b2+2ab=4ab,解得a=b,∴a@b最大时,a=b,故④正确.故答案应选C.完全解答C.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新运算定义问题,考查因式分解的应用、整式的混合运算、二次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例2】(2016·湖北荆州)阅读:我们约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某点且平行于坐标轴或平行于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的直线,叫该点的“特征线”.例如,点M(1,3)的特征线有:x=1,y=3,y=x+2,y=-x+4.问题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正方形OABC ,点B 在第一象限,A ,C 分别在x 轴和y 轴上,抛物线y =14(x -m )2+n 经过B ,C 两点,顶点D 在正方形内部.(1)直接写出点D (m ,n )所有的特征线;(2)若点D 有一条特征线是y =x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3)点P 是AB 边上除点A 外的任意一点,连接OP ,将△OAP 沿着OP 折叠,点A 落在点A ′的位置,当点A ′在平行于坐标轴的点D 的特征线上时,满足(2)中条件的抛物线向下平移多少距离,其顶点落在OP 上?思路点拨(1)根据新概念“特征线”的意义直接求出点D 的特征线;(2)由点D 的一条“特征线”和正方形的性质求出点D 的坐标,从而求出抛物线解析式;(2)分平行于x 轴和y 轴两种情况,由折叠的性质计算即可.完全解答(1)∵点D (m ,n ),∴点D (m ,n )的特征线是x =m ,y =n ,y =x +n -m ,y =-x +m +n .(2)点D 有一条特征线是y =x +1,∴n -m =1.∴n =m +1.∵抛物线解析式为y =14(x -m )2+n , ∴y =14(x -m )2+m +1.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且点D 为正方形的对称轴,D (m ,n ),∴B (2m,2m ).∴(2m -m )2+n =2m ,将n =m +1带入得到m =2,n =3.∴D (2,3).∴抛物线解析式为y =14(x -2)2+3. (3)如图(1),当点A ′在平行于y 轴的点D 的特征线时,(1)根据题意可得,D (2,3),∴OA ′=OA =4,OM =2. ∴∠A ′OM =60°.∴∠A ′OP =∠AOP =30°.∴MN =OM 3=233. ∴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233=9-233. 如图(2),当点A ′在平行于x 轴的点D 的特征线时,设A ′(p,3), (2)则OA ′=OA =4,OE =3,EA ′=42-32=7.∴A ′F =4-7.设P (4,c )(c >0).在Rt △A ′FP 中,(4-7)2+(3-c )2=c 2,∴c =16-473. ∴P ⎝ ⎛⎭⎪⎫4,16-473. ∴直线OP 解析式为y =4-73x . ∴N ⎝⎛⎭⎪⎫2,8-273. ∴抛物线需要向下平移的距离=3-8-273=1+273.即抛物线向下平移9-233或1+273距离,其顶点落在OP 上. 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定义新概念问题,理解新概念“特征线”是解题的基础. 本例题通过二次函数背景,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特征线的理解,解本题的关键是用正方形的性质求出点D 的坐标.【例3】(2016·山东德州)我们给出如下定义:顺次连接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点E ,F ,G ,H 分别为边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1)(2)如图(2),点P 是四边形ABCD 内一点,且满足P A =PB ,PC =PD ,∠APB =∠CPD ,点E ,F ,G ,H 分别为边AB ,BC ,CD ,DA 的中点,猜想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猜想;(2)(3)若改变(2)中的条件,使∠APB =∠CPD =90°,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中点四边形EFGH 的形状.(不必证明)思路点拨(1)如图(1)中,连接BD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只要证明EH ∥FG ,EH =FG 即可.(2)四边形EFGH 是菱形.先证明△APC ≌△BPD ,得到AC =BD ,再证明EF =FG 即可.(3)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只要证明∠EHG =90°,利用△APC ≌△BPD ,得∠ACP =∠BDP ,即可证明∠COD =∠CPD =90°,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证明.完全解答(1)如图(1)中,连接BD .(1)∵点E ,H 分别为边AB ,DA 的中点,∴EH ∥BD ,EH =12BD . ∵点F ,G 分别为边BC ,CD 的中点,∴FG ∥BD ,FG =12BD . ∴EH ∥FG ,EH =GF .∴中点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形EFGH 是菱形.证明如下:如图(2)中,连接AC ,BD .∵∠APB =∠CPD ,∴∠APB +∠APD =∠CPD +∠APD .即∠APC =∠BPD ,在△APC 和△BPD 中,⎩⎪⎨⎪⎧ AP =PB ,∠APC =∠BPD ,PC =PD ,∴△APC ≌△BPD .∴AC =BD .∵点E ,F ,G 分别为边AB ,BC ,CD 的中点,∴EF =12AC ,FG =12BD .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FGH 是菱形.(3)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证明如下:如图(2)中,设AC 与BD 交于点O .AC 与PD 交于点M ,AC 与EH 交于点N . (2)∵△APC ≌△BPD ,∴∠ACP =∠BDP .∵∠DMO =∠CMP ,∴∠COD =∠CPD =90°.∵EH ∥BD ,AC ∥HG ,∴∠EHG =∠ENO =∠BOC =∠DOC =90°.∵四边形EFGH 是菱形,∴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归纳交流本例题属于几何图形新定义问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一、 选择题1. (2016·湖南岳阳)对于实数a ,b ,我们定义符号max{a ,b }的意义为:当a ≥b 时,max{a ,b }=a ;当a <b 时,max{a ,b }=b ;如:max{4,-2}=4,max{3,3}=3,若关于x 的函数为y =max{x +3,-x +1},则该函数的最小值是( ).A. 0B. 2C. 3D. 42. (2016·广东广州)定义运算:a ★b =a ()1-b .若a ,b 是方程x 2-x +14m =0(m <0)的两根,则b ★b -a ★a 的值为( ).A. 0B. 1C. 2D. 与m 的有关3. (2016·广东梅州)对于实数a ,b ,定义一种新运算“⊗”为:a ⊗b =1a -b 2,这里等式右边是实数运算.例如:1⊗3=11-32=-18.则方程x ⊗(-2)=2x -4-1的解是( ). A. x =4 B. x =5C. x =6D. x =74. (2016·山西)宽与长的比是m =-3(约为0.618)的矩形叫做黄金矩形.黄金矩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给我们以协调和匀称的美感.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黄金矩形:作正方形ABCD ,分别取AD ,BC 的中点E ,F ,连接EF ;以点F 为圆心,以FD 为半径画弧,交BC 的延长线与点G ;作GH ⊥AD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则图中下列矩形是黄金矩形的是( ).(第4题)A. 矩形ABFEB. 矩形EFCDC. 矩形EFGHD. 矩形DCGH二、 填空题5. (2016·四川宜宾)规定:log a b (a >0,a ≠1,b >0)表示a ,b 之间的一种运算.现有如下的运算法则:log a a n =n ,log N M =log a M log a N(a >0,a ≠1,N >0,N ≠1,M >0), 例如:log 223=3,log 25=log 105log 102,则log 1001 000= ________.6. (2016·四川乐山)高斯函数[]x ,也称为取整函数,即[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例如:[2.3]=2,[-1.5]=-2.则下列结论:①[-2.1]+[1]=-2;②[x ]+[-x ]=0;③若[x +1]=3,则x 的取值范围是2≤x <3;④当-1≤x <1时,[x +1]+[-x +1]的值为0,1,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7. (2016·四川成都)实数a ,n ,m ,b 满足a <n <m <b ,这四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A ,N ,M ,B (如图),若AM 2=BM ·AB ,BN 2=AN ·AB 则称m 为a ,b 的“大黄金数”,n 为a ,b 的“小黄金数”.当b -a =2时,a ,b 的大黄金数与小黄金数之差m -n =________.8. (2016·甘肃兰州)对于一个矩形 ABCD 及⊙M 给出如下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矩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到⊙M 上一点的距离相等,那么称这个矩形 ABCD 是⊙M 的“伴侣矩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y =x -3交 x 轴于点 M ,⊙M 的半径为 2,矩形 ABCD 沿直线 l 运动(BD 在直线 l 上),BD =2,AB ∥y ,当矩形 ABCD 是⊙M 的“伴侣矩形”时,点 C 的坐标为________.(第8题)三、解答题9. (2016·江苏扬州)如图(1),△ABC 和△DEF 中,AB =AC ,DE =DF ,∠A =∠D .(第9题(1)(1)求证:BC AB =EF DE; (2)由(1)中的结论可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当顶角∠A 的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即底边BC )与邻边(即腰AB 或AC )的比值也就确定,我们把这个比值记作T (A ),即T (A )=∠A 的对边底边∠A 的邻边腰=BC AB ,如T (60°)=1. ①理解巩固:T (90°)=________,T (120°)=________,若α是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则T (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②学以致用:如图(2),圆锥的母线长为9,底面直径PQ =8,一只蚂蚁从点P 沿着圆锥的侧面爬行到点Q ,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T (160°)≈1.97,T (80°)≈1.29,T (40°)≈0.68)(第9题(2))10. (2016·重庆A)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p ×q (p ,q 是正整数,且p ≤q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p ,q 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称p ×q 是n 的最佳分解.并规定:F (n )=p q.例如12可以分解成1×12,2×6或3×4,因为12-1>6-2>4-3,所以3×4是12的最佳分解,所以F (12)=34. (1)如果一个正整数a 是另外一个正整数b 的平方,我们称正整数a 是完全平方数.求证:对任意一个完全平方数m ,总有F (m )=1;(2)如果一个两位正整数t ,t =10x +y (1≤x ≤y ≤9,x ,y 为自然数),交换其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新数减去原来的两位正整数所得的差为18,那么我们称这个数t 为“吉祥数”,求所得“吉祥数”中F (t )的最大值.11. (2016·浙江绍兴)对于坐标平面内的点,先将该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这种点的运动称为点的斜平移,如点P(2,3)经1次斜平移后的点的坐标为(3,5).已知点A的坐标为(1,0).(1)分别写出点A经1次、2次斜平移后得到的点的坐标.(2)如图,点M是直线l上的一点,点A关于点M的对称点为点B,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为点C.①若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判断△ABC是否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②若点B由点A经n次斜平移后得到t且点C的坐标为(7,6),求出点B的坐标及n的值,(第11题)12. (2016·湖南长沙)若抛物线L :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bc ≠0)与直线l 都经过y 轴上的一点P ,且抛物线L 与顶点Q 在直线l 上,则称此直线l 与该抛物线L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此时,直线l 叫做抛物线L 的“带线”,抛物线L 叫做直线l 的“路线”.(1)若直线y =mx +1与抛物线y =x 2-2x +n 具有“一带一路”关系,求m ,n 的值;(2)若某“路线”L 的顶点在反比例函数y =6x的图象上,它的“带线”l 的解析式为y =2x -4,求此“路线”L 的解析式;(3)当常数k 满足12≤k ≤2时,求抛物线L: y =ax 2+(3k 2-2k +1)x +k 的“带线”l 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取值范围.13.(2016·浙江宁波)从三角形(不是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引出一条射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有一个为等腰三角形,另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完美分割线.(1)如图(1),在△ABC 中,CD 为角平分线,∠A =40°,∠B =60°,求证:CD 为△ABC 的完美分割线;(2)在△ABC 中,∠A =48°,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且△ACD 为等腰三角形,求∠ACB 的度数;(3)如图(2),△ABC 中,AC =2,BC =2,CD 是△ABC 的完美分割线,且△ACD 是以CD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完美分割线CD 的长.(1)(2)(第13题)14. (2016·黑龙江大庆)若两条抛物线的顶点相同,则称它们为“友好抛物线”,抛物线C1:y1=-2x2+4x+2与C2:u2=-x2+mx+n为“友好抛物线”.(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2)点A是抛物线C2上在第一象限的动点,过A作AQ⊥x轴,Q为垂足,求AQ+OQ 的最大值.(3)设抛物线C2的顶点为C,点B的坐标为(-1,4),问在C2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线段MB绕点M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MB′,且点B′恰好落在抛物线C2上?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第14题)15. (2016·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x1,y1),点Q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y2,若P,Q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Q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Q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①若点B的坐标为(3,1),求点A,B的“相关矩形”的面积;②点C在直线x=3上,若点A,C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的表达式;(2)⊙O的半径为2,点M的坐标为(m,3).若在⊙O上存在一点N,使得点M,N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第15题)中考真题【题型特点】1. “新定义”试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新概念、新运算、新符号等,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2. “新定义”试题呈现方式有:(1)新运算定义型问题,就是在代数式中对某些相同的结构或某种特定的操作用特定的算式符号来表示,形成一种新的运算;(2)新概念(规则)定义型问题,就是给出一种特殊的概念或满足某种特殊的关系,要求学生运用其去创造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3)几何图形的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对某些满足一定条件的几何图形给以特定的名词等.【解题思路】解题时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解的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新定义,并将此定义作为解题的依据.即“给什么,用什么”是应用新“定义”解题的基本思路.【例1】(2015·湖北武汉)定义运算“*”,规定x*y=ax2+by,其中a,b为常数,且1].【思路点拨】已知等式利用新定义化简,求出a与b的值,即可求出所求式子的值.具体如下: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已知等式得:⎩⎪⎨⎪⎧ a +2b =5,4a +b =6,解得⎩⎪⎨⎪⎧a =1,b =2, 则2]【完全解答】10.【归纳交流】本题是一道新运算定义问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弄清题中的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例2】 (2015·浙江衢州)小明在课外学习时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定义:如果二次函数y =a 1x 2+b 1x +c 1(a 1≠0,a 1,b 1,c 1是常数)与y =a 2x 2+b 2x +c 2(a 2≠0,a 2,b 2,c 2是常数)满足a 1+a 2=0,b 1=b 2,c 1+c 2=0,则称这两个函数互为“旋转函数”.求函数y =-x 2+3x -2的“旋转函数”.小明是这样思考的:由函数y =-x 2+3x -2可知,a 1=-1,b 1=3,c 1=-2,根据a 1+a 2=0,b 1=b 2,c 1+c 2=0,求出a 2,b 2,c 2,就能确定这个函数的“旋转函数”.请参考小明的方法解决下面问题:(1)写出函数y =-x 2+3x -2的“旋转函数”;(2)若函数y =-x 2+43mx -2与y =x 2-2nx +n 互为“旋转函数”,求(m +n )2015的值; (3)已知函数y =-12(x +1)(x -4)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B 两点,与y 轴交于点C ,点A ,B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布是A 1,B 1,C 1,试证明:经过点A 1,B 1,C 1的二次函数与函数y =-12(x +1)(x -4)互为“旋转函数.” 【思路点拨】(1)根据“旋转函数”的定义求出a 2,b 2,c 2,从而得到原函数的“旋转函数”;(2)根据“旋转函数”的定义得到43m =-2n ,-2+n =0,再解方程组求出m 和n 的值,然后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3)先根据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确定A (-1,0),B (4,0),C (0,2),再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得到A 1(1,0),B 1(-4,0),C 1(0,-2),则可利用交点式求出经过点A 1,B 1,C 1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 =12(x -1)(x +4)=12x 2+32x -2,再把y =-12(x +1)(x -4)化为一般式,然后根据“旋转函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完全解答】(1)∵a 1=-1,b 1=3,c 1=-2,∴-1+a 2=0,b 2=3,-2+c 2=0,∴a 2=11,b 2=3,c 2=2.∴函数y =-x 2+3x -2的“旋转函数”为y =x 2+3x +2;(2)根据题意,得43m =-2n ,-2+n =0,解得m =-3,n =2,∴(m +n )2015=(-3+2)2015=-1.(3)当x =0时,y =-12(x +1)(x -4)=2, 则C (0,2),当y =0时,-12(x +1)(x -4)=0, 解得x 1=-1,x 2=4,则A (-1,0),B (4,0),∵点A ,B ,C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分别是A 1,B 1,C 1,∴A 1(1,0),B 1(-4,0),C 1(0,-2).设经过点A 1,B 1,C 1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 =a 2(x -1)(x +4),把C 1(0,-2)代入得a 2·(-1)·4=-2,解得a 2=12, ∴经过点A 1,B 1,C 1的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 =12(x -1)(x +4)=12x 2+32x -2. 而y =-12(x +1)(x -4)=-12x 2+32x +2, ∴a 1+a 2=-12+12=0,b 1=b 2=32,c 1+c 2=2-2=0, ∴经过点A 1,B 1,C 1的二次函数与函数y =-12(x +1)(x -4)互为“旋转函数”. 【归纳交流】本题通过定义“旋转函数”概念,考查二次函数图象及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以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的坐标特征等.【例3】 (2015·浙江嘉兴)类比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们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凸四边形叫做“等邻边四边形”.(1)概念理解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ABCD 是“等邻边四边形”.请写出你添加的一个条件.(1)(2)问题探究①小红猜想:对角线互相平分的“等邻边四边形”是菱形.她的猜想正确吗?请说明理由.②如图(2),小红画了一个Rt △ABC ,其中∠ABC =90°,AB =2,BC =1,并将Rt △ABC 沿∠ABC 的平分线BB ′方向平移得到△A ′B ′C ′,连接AA ′,BC ′.小红要是平移后的。

2016北京中考一模29题新定义汇总

2016北京中考一模29题新定义汇总

2016中考一模新定义创新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三点A ,B ,C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正方形的任何一条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平行,且A ,B ,C 三点都在正方形的内部或边界上,那么称该正方形为点A ,B ,C 的外延正方形,在点A ,B ,C 所有的外延正方形中,面积最小的正方形称为点A ,B ,C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例如,图1中的正方形A 1B 1C 1D 1,A 2B 2C 2D 2 ,A 3B 3CD 3都是点A ,B ,C 的外延正方形,正方形A 3B 3CD 3是点A ,B ,C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图1)(图2)(1)如图1,点A (-1,0),B (2,4),C (0,t )(t 为整数).① 如果t =3,则点A ,B ,C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是;② 如果点A ,B ,C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且使点C 在最佳外延正方形的一边上,请写出一个符合题意的t 值 ;(图3 ) (图4)(2)如图3,已知点M (3,0),N (0,4),P (x ,y )是抛物线y=x 2-2x -3上一点,求点M ,N ,P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以及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 (3)如图4,已知点E (m ,n )在函数x6y(x >0)的图象上,且点D 的坐标为(1,1),设点O ,D ,E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边长为a ,请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 在图形M 上,点Q 在图形N 上,称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 ,N 的密距,记为d (M ,N ).特别地,若图形M ,N 有公共点,规定d (M ,N )=0. (1) 如图1,⊙O 的半径为2,①点A (0,1),B (4,3),则d (A ,⊙O )= ,d (B ,⊙O )= . ②已知直线l :b x y +=43与⊙O 的密距d (l ,⊙O )=56,求b 的值.(2) 如图2,C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C 的半径为1,直线33433+=x y -与x 轴交于点D ,与y 轴交于点E ,线段..DE 与⊙C 的密距d (DE ,⊙C )<21.请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m 的取值范围.图2图13.对于两个已知图形G 1,G 2,在G 1上任取..一点P ,在G 2上任取..一点Q ,当线段PQ 的长度最小时,我们称这个最小长度为G 1,G 2的“密距”,用字母d 表示;当线段PQ 的长度最大时,我们称这个最大的长度为图形G 1,G 2的“疏距”,用字母f 表示.例如,当(1,2)M ,(2,2)N 时,点O 与线.段.MN ..的O 与线.段.MN ..的“疏距”为 (1)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2,0A -,()0,4B ,()2,0C ,()0,1D ,①点O 与线段AB 的“密距”为__________,“疏距”为__________; ②线段AB 与△COD 的“密距”为__________,“疏距”为__________;(2)直线2y x 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以()0,1C -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当⊙C 与线段EF 的“密距”0<d <1时,求⊙C 与线段EF 的“疏距”f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4. 对于⊙P 及一个矩形给出如下定义:如果⊙P 上存在到此矩形四个顶点距离都相等的点,那么称⊙P 是该矩形的“等距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矩形ABCD 的顶点A2),顶点C 、D 在x 轴上,且OC =OD. (1)当⊙P 的半径为4时,①在P 1(0,3-),P 2(3),P 3(-1)中可以成为矩形ABCD 的“等距圆”的圆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点P在直线1y x =+上,且⊙P 是矩形ABCD 的“等距圆”,求点P 的坐标; (2)已知点P 在y 轴上,且⊙P 是矩形ABCD 的“等距圆”,如果⊙P 与直线AD 没有公共点,直接写出点P 的纵坐标m 的取值范围.5.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点P (x ,y )和Q (x ,y ′),给出如下定义:如果()()0'0y x y y x ⎧⎪=⎨-⎪⎩≥<,那么称点Q 为点P 的“ 妫川伴侣 ”. 例如:点(5,6)的“妫川伴侣”为点(5,6),点(-5,6)的“妫川伴侣”为点(-5,-6). (1)① 点(2,1)的“妫川伴侣”为 ;② 如果点A (3,-1),B (-1,3)的“妫川伴侣”中有一个在函数3y x=的图象上,那么这个点是 (填“点A”或“点B”).(2)①点M *(-1,-2)的“妫川伴侣”点M 的坐标为 ;② 如果点N *(m +1,2)是一次函数y = x + 3图象上点N 的“妫川伴侣”, 求点N 的坐标.(3)如果点P 在函数24y x =-+(-2<x ≤a )的图象上,其“妫川伴侣”Q 的纵坐标y ′的取值范围是-4<y ′≤4,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a ,b )的“变换点”Q 的坐标定义如下;当时b a ≥,Q 点坐标为(b ,-a );当a <b 时,Q 点的坐标为(a ,-b ). (1)求(-2,3),(6,-1)的变换点坐标;(2)已知直线l 与x 轴交于点A (4,0),与y 轴交于点B (0,2).若直线l 上所有点的变换点组成一个新的图形,记作图形W .请画出图形W ,并简要说明画图的思路; (3)若抛物线c x y +-=243与图形W 有三个交点,请直接写出c 的取值范围.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不重合的点,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的定义如下:若P '为 直线PC 与⊙C 的一个交点,满足2r PP r '≤≤,则称P ' 为点P 关于⊙C 的限距点,右图为点P 及其关于⊙C 的限 距点P '的示意图.(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分别判断点M (3,4),N 5(,0)2,T 关 于⊙O 的限距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②点D 的坐标为(2,0),DE ,DF 分别切⊙O 于点E ,点F ,点P 在△DEF 的边上.若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P '存在,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保持(1)中D ,E ,F 三点不变,点P 在△DEF 的边上沿E →F →D →E 的方向运动,⊙C 的圆心C 的坐标为(1,0),半径为r .请从下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个作答.温馨提示:答对问题1得2分,答对问题2得1分,两题均答不重复计分.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过点P 的直线l 交⊙C 于异于点P 的A ,B 两点,在P ,A ,B 三点中,位于中间的点恰为以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时,则称点P 为⊙C 的相邻点,直线l 为⊙C 关于点P 的相邻线.(1)当⊙O 的半径为1时,○1分别判断在点D (21,14),E (0,),F (4,0)中,是⊙O 的相邻点 有__________;○2请从○1中的答案中,任选一个相邻点,在图1中做出⊙O 关于它的一条相邻线,并说明你的作图过程.○3点P 在直线3y x =-+上,若点P 为⊙O 的相邻点,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1,直线3y x =-+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M ,N ,若线段..MN 上存在⊙C 的相邻点P ,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图1 备用图1备用图2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图形W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定义如下:设点),(11y x P ,),(22y x Q 是图形W 上的任意两点.若21x x -的最大值为m ,则图形W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m l x =;若21y y -的最大值为n ,则图形W 在y 轴上 的投影长度n l y =.如右图,图形W 在x 轴上的投影长213=-=x l ;在y 轴上 的投影长度404=-=y l .(1)已知点)3,3(A ,)1,4(B .如图1所示,若图形W 为△OAB ,则=x l ,=y l .(2)已知点)0,4(C ,点D 在直线26y x =-+上,若图形W 为△OCD .当y x l l =时,求点D 的坐标.(3)若图形W 为函数2x y =)(b x a ≤≤的图象,其中0a b ≤<.当该图形满足1≤=y x l l 时,请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图110.如图1,P 为∠MON 平分线OC 上一点,以P 为顶点的∠APB 两边分别与射线OM 和ON 交于A 、B 两点,如果∠APB 在绕点P 旋转时始终满足OA ·OB =OP 2,我们就把∠APB 叫做∠MON 的关联角.A BO MNCPA N M O CPBAOM CNP B图1 图2 图3 (1)如图2,P 为∠MON 平分线OC 上一点,过P 作PB ⊥ON 于B ,AP ⊥OC 于P ,那么∠APB ∠MON的关联角(填“是”或“不是”). (2)① 如图3,如果∠MON =60°,OP =2,∠APB 是∠MON 的关联角,连接AB ,求△AOB 的面积和∠APB 的度数; ② 如果∠MON =α°(0°<α°<90°),OP =m ,∠APB 是∠MON 的关联角,直接用含有α和m 的代数式表示△AOB 的面积.(3)如图4,点C 是函数2y x(x >0)图象上一个动点,过点C 的直线CD 分别交x 轴和y 轴于A ,B 两点,且满足BC =2CA ,直接写出∠AOB 的关联角∠APB 的顶点P 的坐标.OxyC图4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A (t ,0),B(t +,0),对于线段AB 和x 轴上方的点P 给出如下定义:当∠APB=60°时,称点P 为AB 的“等角点”. (1)若t =-在点302C ⎛⎫ ⎪⎝⎭,,D ⎫⎪⎪⎝⎭,32E ⎛⎫ ⎪ ⎪⎝⎭中,线段AB 的“等角点”是 ; (2)直线MN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M 、N ,点M 的坐标是(6,0),∠OMN=30°.①线段AB 的“等角点”P 在直线MN 上,且∠ABP =90°,求点P 的坐标; ②在①的条件下,过点B 作BQ ⊥P A ,交MN 于点Q ,求∠AQB 的度数;③若线段AB 的所有“等角点”都在△MON 内部,则t 的取值范围是 .12. 如图,点P ( x , y 1)与Q (x , y 2)分别是两个函数图象C 1与C 2上的任一点. 当a ≤ x ≤ b 时,有-1 ≤ y 1 - y 2≤ 1成立,则称这两个函数在a ≤ x ≤ b 上是“相邻函数”,否则称它们在a ≤ x ≤ b 上是“非相邻函数”. 例如,点P (x , y 1)与Q (x , y 2)分别是两个函数y = 3x +1与y = 2x - 1图象上的任一点,当-3 ≤ x ≤ -1时,y 1 - y 2 = (3x + 1) - (2x - 1) = x + 2,通过构造函数y = x + 2并研究它在-3 ≤ x ≤ -1上的性质,得到该函数值的范围是-1 ≤ y ≤ 1,所以-1 ≤ y 1 - y 2 ≤ 1成立,因此这两个函数在-3 ≤ x ≤ -1上是“相邻函数”.(1)判断函数y = 3x + 2与y = 2x + 1在-2 ≤ x ≤ 0上是否为“相邻函数”,并说明理由; (2)若函数y = x 2 - x 与y = x - a 在0 ≤ x ≤ 2上是“相邻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3)若函数y =xa与y =-2x + 4在1 ≤ x ≤ 2上是“相邻函数”,直接写出a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3.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G 1和G 2,点P 为G 1上任一点,点Q 为G 2上任一点,如果线段PQ 的长度存在最小值时,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G 1和G 2之间的“近距离”;如果线段PQ 的长度存在最大值时,就称该最大值为两个图形G 1和G 2之间的“远距离” .请你在学习,理解上述定义的基础上,解决下面问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A (-4, 3),B (-4,-3),C (4,-3),D (4, 3).(1)请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边形ABCD ,直接写出线段AB 和线段CD 的“近距离”和“远距离”. (2)设直线b x y +=34(b>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E ,F ,若线段EF 与四边形ABCD 的“近距离”是1,求它们的“远距离”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一个矩形GHMN ,若此矩形至少有一个顶点在以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上,其余各点可能在圆上或圆内.将四边形ABCD 绕着点O 旋转一周,在旋转的过程中,它与矩形GHMN 的“远距离”的最大值是 ;“近距离”的最小值是 .x2016中考一模新定义创新题参考答案:【2016房山一模】1.解:(1)① 16 ; ---------------------------------2分② 5或-1 ; ----------------------------------3分(2)以ON 为一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OKIN ,如图3①点M 在正方形OKIN 的边界上,抛物线一部分在正方形OKIN 内,P 是抛物线上一点, ∴正方形OKIN 是点M ,N ,P 的一个面积最小的最佳外延正方形 ∴点M ,N ,P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的最小值是16;∴点M ,N ,P 的最佳外延正方形的面积S 的取值范围是:S ≥16 -----------------5分满足条件的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是≠x 3 ------------------------------6分(3)6≥a ----------------------------------8分【2016燕山一模】2.解:(1) ①d (A ,⊙O )=1,d (B ,⊙O )=3. ………………2分②如图,设直线l :b x y +=43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P ,Q ,∴P (-b 34,0),Q (0,b ). 过点O 作OH ⊥l 于点H ,OH 交⊙O 于点G , 当0>b 时,OQ =b ,PQ =b 35,sin ∠OPQ =PQ OQ =53, ∴OH =OP •sin ∠OPQ =b 34×53=b 54. ………………………3分∵ d (l ,⊙O )=GH =56, ∴OH =OG +GH =2+56=516, ………………………4分即b 54=516, ∴4=b . ………………………5分当0<b 时,同理可得4-=b .∴4±=b . ………………………6分(3)2111<<m . ………………………8分 【2016平谷一模】3.解:(14; (2)②;;…………………………………………………………………4 (2)当点F 在y 轴的正半轴时,如图1,EG =1,则EP =2,当d =0时,f =2; (5)当d =1时,由OP =1,得到OE ,∴OF ∴f , ∴2<f <2+2 (6)当点F 在y 轴的负半轴时, 当d =0时,如图2,f =+1; (7)当d =1时,如图3,QH =1,则PH =2, ∵Rt △PHF ∽Rt △OEF , ∴PF = ∴OF =, f <综上所述,当0<d <1时,当点F 在y 轴的正半轴时,2<f+2,当点F 在yf< (8)【2016通州一模】4. (1)当⊙P 的半径为4时,①P 1(0,3-),P 2(3); ………………… 2分; ②如果点P在直线13y x =-+上,且⊙P 是矩形ABCD 的“等距圆”,求点P 的坐标; 解:由题意可知:B(,2)、D0)发现直线1y x =+经过点B 、D. ………………… 3分;∴直线1y x =+与y 轴的交点E 为(0,1), ∵矩形ABCD 且OC =OD.∴点E 到矩形ABCD 四个顶点距离相等. ∴PE =4,△BFE ≌△DOE∴BF =ODOE =EF =1,∴2222214ED EO OD =+=+=,∴2ED =,………………… 4分;∴EB =ED =2,当点P 在x 轴下方时,可证△DNP ≌△DOE , ∴DN =OD,OE =PN =1,∴点P的坐标为(-1);………………… 5分; 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可证△EPM ∽△EBF , ∴PM =2BF=ME =2EF =2,∴点P的坐标为(-3). ………………… 6分; (2)11m -<<+m ≠1. ………………… 8分.【2016延庆一模】5. 解:(1)①(2,1);…………………………………………………………………1分② 点B .…………………………………………………………………………2分 (2)① M (-1,2);…………………………………………………………………3分② 当m +1≥0,即m ≥-1时,由题意得N (m +1,2).∵点N 在一次函数y =x +3图象上, ∴m +1+3=2,解得m =-2(舍). ……………………………………………………………4分 当m +1<0,即m <-1时,由题意得N (m +1,-2). ∵点N 在一次函数y =x +3图象上,∴m +1+3=-2,解得m =-6. ……………………………………………………………………5分 ∴N (-5,-2).………………………………………………………6分(3)2≤a <.……………………………………………………………………7分【2016顺义一模】6. 解:(1)(-2,-3),(-1,-6) (2)略 (3)c =0或c =【2016海淀一模】7.解:(1)①点M ,点T 关于⊙O 的限距点不存在; 点N 关于⊙O 的限距点存在,坐标为(1,0).………………………2分②∵点D 的坐标为(2,0),⊙O 半径为1,DE ,DF 分别切⊙O 于点E ,点F ,∴切点坐标为1(2,1(2,.……………3分 如图所示,不妨设点E 的坐标为1()22,,点F 的坐标为1()22,-,EO ,FO 的延长线分别交⊙O 于点'E ,'F ,则1'()22E --,,1'(22F -,.设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的横坐标为x .Ⅰ.当点P 在线段EF 上时,直线PO 与''E F 的交点'P 满足2'1≤≤PP ,故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存在,其横坐标x 满足112x -≤≤-.………5分 Ⅱ.当点P 在线段DE ,DF (不包括端点)上时,直线PO 与⊙O 的交点'P 满足1'0<<PP 或2'3PP <<,故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不存在.Ⅲ.当点P 与点D 重合时,直线PO 与⊙O 的交点'(1,0)P 满足1'=PP ,故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存在,其横坐标x =1.综上所述,点P 关于⊙O 的限距点的横坐标x 的范围为112x -≤≤-或x =1. ……………………6分(2)问题1:9. ………………8分 问题2:0 < r <16. ………………7分【2016东城一模】8. 解:(1)①D ,E . …………2分②连接OD ,过D 作OD 的垂线交⊙O 于A ,B 两点. …………4分 (2)∵⊙O 的半径为1,所以点P 到⊙O 的距离小于等于3,且不等于1时时,符合题意.∵ 点P 在直线3y x =-+上,∴03p x ≤≤. …………6分 (3)09C x ≤≤. …………8分【2016石景山一模】9.解:(1)4,3. ……………………………………………………………………2分(2)设点(),26D x x -+.①当0x ≤时,4,26x y l x l x =-=-+. ∵xy l l =,∴624+-=-x x , ∴02>=x (舍去).②当04x <<时,4,26x y l l x ==-+. ∵xy l l =,∴624+-=x , ∴1=x 或5=x (舍去). ∴()1,4D .③当4x ≥时,,26x y l x l x ==-. ∵xy l l =,∴62-=x x , ∴6=x . ∴()6,6D -.综上满足条件的D 点的坐标为()1,4或()6,6-.……………………6分(3) 102a ≤<. ……………………………………………………………8分 【2016门头沟一模】10.解:(1)是.……………………………………………………………1分(2)① 如图,过点A 作AH ⊥OB 于点H .∵∠APB 是∠MON 的关联角,OP =2, ∴OA ·OB =OP 2=4. 在Rt △AOH 中,∠AOH =90°,HC N PB∴sin AHAOH OA∠=, ∴sin AH OA AOH =⋅∠.∴S △AOB 111sin sin60222OB AH OB OA AOH OB OA =⋅⋅=⋅⋅∠=⋅⋅︒,2211sin 60222OP =⋅⋅︒=⨯=3分 ∵∠APB 是∠MON 的关联角,∴OA ·OB =OP 2,即OA OPOP OB=. ∵点P 为∠MON 的平分线上一点, ∴ ∠AOP =∠BOP =160302⨯︒=︒.∴△AOP ∽△POB . ∴∠OAP =∠OPB .∴∠A P B =∠O P B +∠O PA =∠O A P +∠O PA =180°-30°=150°.……5分 ② S △A O B 21sin 2m α=⋅⋅.……………………………………………………6分(3)P 点的坐标为⎝⎭,-⎝⎭.…………………………………8分 【2016朝阳一模】11.解:(1)C ,D . ……….…………….………….…….………….………………2分(2)①如图,∵∠APB=60°,∠ABP =90°, ∴∠P AB =30°,又∵∠OMN=30°,∴,.PA PM AB BM == ……………3分∵,3=AB∴BM =∴.1=PB∴P(61). .………..……….….………….………….…………4分 ②∵BQ ⊥AP ,且∠APB =60º,∴∠PBQ =30º. ∴∠ABQ =60º.∴∠BMQ =∠MQB =30º. ……5分 ∴BQ = BM =AB . ∴△ABQ 是等边三角形.∴∠AQB =60º. ………………………………………………………6分NMNM同理,当点N 在x 轴下方时,可得P(1),∠AQB =90º. ………7分③14t -<<…………………………………………………8分 【2016丰台一模】12.解:(1)是“相邻函数”. ----------- 1分 理由如下:12(32)(21)1y y x x x -=+-+=+,构造函数1y x =+.∵1y x =+在20x -≤≤上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当0x =时,函数有最大值1,当2x =-时,函数有最小值-1,即11y -≤≤. ∴1211y y -≤-≤. ----------- 3分 即函数32y x =+与21y x =+在20x -≤≤上是“相邻函数”. (2)2212()()2y y x x x a x x a -=---=-+,构造函数22y x x a =-+.∵222(1)(1)=-+=-+-y x x a x a , ∴顶点坐标为(1,1)-a .又∵抛物线22y x x a =-+的开口向上,∴当1x =时,函数有最小值1a -,当0x =或2x =时,函数有最大值a ,即1a y a -≤≤, ∵函数2y x x =-与y x a =-在02x ≤≤上是 “相邻函数”, ∴1211y y -≤-≤,即1,1 1.≤⎧⎨-≥-⎩a a∴01a ≤≤. ----------- 6分 (3)a 的最大值是2,a 的最小值1. ----------- 8分【2016怀柔一模】13.解:(1)画图. ……………………1分 “近距离”是 8 . ………………………………2分 “远距离”是 10 . ……………………………3分 (2)①当EF 在矩形ABCD 内部时, ∵“近距离”=1, ∴F (0,2).把F (0,2)代入b x y +=34中,∴b=2. ∴直线EF 的表达式为234+=x y .∴E (23-,0). ∵EC=4157, FC=41, ∴FC >EC .∴“远距离”为41 . ……………………………5分 ②当EF 在矩形ABCD 外部时, 由题意可知:E (215-,0), F (0,10), ∴EC=4565, FC=185. ∴FC >EC .∴远距离”为185 . ……………………………6分 综上所述,“远距离”为41或185.(3)最大值是 7 . …………………………7分 最小值是 1 . ……………………………8分。

中考数学:新定义创新型综合压轴问题真题+模拟(原卷版北京专用)

中考数学:新定义创新型综合压轴问题真题+模拟(原卷版北京专用)

中考数学新定义创新型综合压轴问题【方法归纳】新定义"型问题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初中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理解,而后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

它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定义新运算;(2)定义初、高中知识衔接"新知识";(3)定义新概念.这类试题考查考生对"新定义"的理解和认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需要将"新定义"的知识与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1)深刻理解“新定义”——明确“新定义”的条件、原理、方法、步骤和结论;(2)重视“举例”,利用“举例”检验是否理解和正确运用“新定义”;归纳“举例”提供的做题方法;归纳“举例”提供的分类情况;(3)依据新定义,运用类比、归纳、联想、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题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北京中考最后一题的新定义主要涉及函数与圆的有关新定义问题,属于函数的范畴,已经考过“对应点”、“关联线段”、“平移距离”“闭距离”、“相关矩形”、“反称点”、“有界函数”、“关联点”等新定义。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细节中挖掘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解答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读懂题目提供的新知识,理解其本质,把它与已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把新的问题转化为已学的知识进行解决。

【典例剖析】【例1】(2022·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M(a,b),N.对于点P给出如下定义:将点P向右(a≥0)或向左(a<0)平移|a|个单位长度,再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关于点N的对称点为Q,称点Q为点P的“对应点”.(1)如图,点M(1,1),点N在线段OM的延长线上,若点P(−2,0),点Q为点P的“对应点”.①在图中画出点Q;OM;②连接PQ,交线段ON于点T.求证:NT=12(2)⊙O的半径为1,M是⊙O上一点,点N在线段OM上,且ON=t(1<t<1),若P为⊙O外2一点,点Q为点P的“对应点”,连接PQ.当点M在⊙O上运动时直接写出PQ长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用含t的式子表示)【例2】(2021·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对于点A和线段BC,给出如下定义:若将线段BC绕点A旋转可以得到⊙O的弦B′C′(B′,C′分别是B,C的对应点),则称线段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1)如图,点A,B1,C1,B2,C2,B3,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在线段B1C1,B2C2,B3C3中,⊙O 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是______________;(2)△ABC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A(0,t),其中t≠0.若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求t的值;(3)在△ABC中,AB=1,AC=2.若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直接写出OA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相应的BC长.【真题再现】1.(2020·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A,B为⊙O外两点,AB=1.给出如下定义:平移线段AB,得到⊙O的弦A′B′(A′,B′分别为点A,B的对应点),线段AA′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线段AB到⊙O的“平移距离”.(1)如图,平移线段AB 到⊙O 的长度为1的弦P 1P 2和P 3P 4,则这两条弦的位置关系是 ;在点P 1,P 2,P 3,P 4中,连接点A 与点 的线段的长度等于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2)若点A ,B 都在直线y =√3x +2√3上,记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为d 1,求d 1的最小值;(3)若点A 的坐标为(2,32),记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为d 2,直接写出d 2的取值范围.2(2019·北京·中考真题)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DE⌢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DE⌢为△ABC 的中内弧.例如,下图中DE ⌢是△ABC 的一条中内弧.(1)如图,在Rt △ABC 中,AB =AC =2√2,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画出△ABC 的最长的中内弧DE⌢,并直接写出此时DE ⌢的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B(0,0),C(4t,0)(t >0),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①若t =12,求△ABC 的中内弧DE⌢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②若在△ABC 中存在一条中内弧DE⌢,使得DE ⌢所在圆的圆心P 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3.(2018·北京·中考真题)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M ,N ,给出如下定义: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图形N 上任意一点,如果P ,Q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N 间的“闭距离”,记作d (M ,N ).已知点A (−2,6),B (−2,−2),C (6,−2).(1)求d (点O ,△ABC );(2)记函数y =kx (−1≤x ≤1,k ≠0)的图象为图形G ,若d (G ,△ABC )=1,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T 的圆心为T (t ,0),半径为1.若d (⊙T ,△ABC )=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 4.(2017·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图形M ,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M 存在一点Q ,使得P 、Q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 为图形M 的关联点.(1)当⊙O 的半径为2时,①在点P 1(12,0),P 2(12,√32),P 3(52,0) 中,⊙O 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_____. ②点P 在直线y=-x 上,若P 为⊙O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直线y=-x+1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若线段AB 上的所有点都是⊙C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5.(2016·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x 1,y 1),点Q 的坐标为(x 2,y 2),且x 1≠x 2,y 1≠y 2,若P ,Q 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Q 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①若点B 的坐标为(3,1)求点A ,B 的“相关矩形”的面积;②点C 在直线x=3上,若点A ,C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 的表达式;(2)⊙O 的半径为,点M 的坐标为(m ,3).若在⊙O 上存在一点N ,使得点M ,N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6.(2015·北京·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C 的半径为r ,P 是与圆心C 不重合的点,点P关于⊙C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上存在一点P′,满足CP+CP′=2r,则称P′为点P关于⊙C的反称点,如图为点P及其关于⊙C的反称点P′的示意图.特别地,当点P′与圆心C重合时,规定CP′=0.(1)当⊙O的半径为1时.,0),T(1,√3)关于⊙O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①分别判断点M(2,1),N(32其坐标;②点P在直线y=﹣x+2上,若点P关于⊙O的反称点P′存在,且点P′不在x轴上,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x+2√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33线段AB上存在点P,使得点P关于⊙C的反称点P′在⊙C的内部,求圆心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7.(2014·北京·中考真题)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实数M>0,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都满足−M≤y≤M,则称这个函数是有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边界值.例如,下图中的函数是有界函数,其边界值是1.(x>0)和y=x+1(−4<x≤2)是不是有界函数?若是有界函数,(1)分别判断函数y=1x求其边界值;(2)若函数y=−x+1(a⩽x⩽b,b>a)的边界值是2,且这个函数的最大值也是2,求b的取值范围;(3)将函数y=x2(−1≤x≤m,m≥0)的图象向下平移m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的边界值≤t≤1?是t,当m在什么范围时,满足348.(2013·北京·中考真题)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C ,给出如下定义:若⊙C 上存在两个点A ,B ,使得∠APB=60°,则称P 为⊙C 的关联点.已知点D (,),E (0,-2),F (,0)(1)当⊙O 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 ,E ,F 中,⊙O 的关联点是 ;②过点F 作直线交y 轴正半轴于点G ,使∠GFO=30°,若直线上的点P (m ,n )是⊙O 的关联点,求m 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 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模拟精练】一、解答题1.(2022·北京朝阳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AB =1,且A ,B 两点中至少有一点在⊙O 外.给出如下定义:平移线段AB ,得到线段A ′B ′(A ′,B ′分别为点A ,B 的对应点),若线段A ′B ′上所有的点都在⊙O 的内部或⊙O 上,则线段AA ′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1)如图1,点A 1,B 1的坐标分别为(-3,0),(-2,0),线段A 1B 1到⊙O 的“平移距离”为___,点A 2,B 2的坐标分别为(-12,√3),(12,√3),线段A 2B 2到⊙O 的“平移距离”为___;(2)若点A,B都在直线y=√3x+2√3上,记线段AB到⊙O的“平移距离”为d,求d的最小值;(3)如图2,若点A坐标为(1,√3),线段AB到⊙O的“平移距离”为1,画图并说明所有满足条件的点B形成的图形(不需证明).2.(2022·北京北京·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对于线段PQ给出如下定义:若线段PQ与⊙O有两个交点M,N,且PM=MN=NQ,则称线段PQ是⊙O的“倍弦线”.(1)如图,点A,B,C,D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在线段AB,AD,CB,CD中,⊙O的“倍弦线”是_____________;(2)⊙O的“倍弦线”PQ与直线x=2交于点E,求点E纵坐标y E的取值范围;(3)若⊙O的“倍弦线”PQ过点(1,0),直线y=x+b与线段PQ有公共点,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3.(2022·北京大兴·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和直线y=1,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直线y=1上,且以点P为顶点的角是45°,则称点P为直线y=1的“关联点”.(1)若在直线x=1上存在直线y=1的“关联点”P.则点P的坐标为_____;(2)过点P(2,1)作两条射线,一条射线垂直于x轴,垂足为A;另一条射线、交x轴于点B,若点P为直线y=1的“关联点”.求点B的坐标;(3)以点O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若在⊙O上存在点N,使得∠OPN的顶点P为直线y=1的“关联点”.则点P的横坐标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2022·北京东城·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图形G及过定点P(3,0)的直线l,有如下定义:过图形G上任意一点Q作QH⊥l于点H,若QH+PH有最大值,那么称这个最大值为图形G关于直线l的最佳射影距离,记作d(G,l),此时点Q称为图形G关于直线l的最佳射影点.(1)如图1,已知A(2,2),B(3,3),写出线段AB关于x轴的最佳射影距离d(AB,x轴)=____________;(2)已知点C(3,2),⊙C的半径为√2,求⊙C关于x轴的最佳射影距离d(⊙C,x轴),并写出此时⊙C关于x轴的最佳射影点Q的坐标;(3)直接写出点D(0,√3)关于直线l的最佳射影距离d(点D,l)的最大值.5.(2022·北京·清华附中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两个点P,Q和图形W,如果在图形W上存在点M,N(M,N可以重合)使得PM=QN,那么称点P与点Q是图形W的一对平衡点.(1)如图1,已知点A(0,3),B(2,3);①设点O与线段AB上一点的距离为d,则d的最小值是______,最大值是______;,0),P2(1,4),P3(−3,0)这三个点中,与点O是线段AB的一对平衡点的是______.②在P1(32(2)如图2,已知⊙O的半径为1,点D的坐标为(5,0).若点E(x,2)在第一象限,且点D 与点E是⊙O的一对平衡点,求x的取值范围;(3)如图3,已知点H(−3,0),以点O为圆心,OH长为半径画弧交x的正半轴于点K.点C(a,b)(其中b≥0)是坐标平面内一个动点,且OC=5,⊙C是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若HK上的任意两个点都是⊙C的一对平衡点,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6.(2022·北京丰台·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T(0,t)为y轴上一点,P为平面上一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在⊙O上存在一点Q,使得△TQ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TQP=90°,则称点P为⊙O的“等直点”,△TQP为⊙O的“等直三角形”.如图,点A,B,C,D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1)当t=2时,在点A,B,C,D中,⊙O的“等直点”是;(2)当t=3时,若△TQP是⊙O“等直三角形”,且点P,Q都在第一象限,求CP的值.OQ 7.(2022·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分校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P和图形W,如果线段OP与图形W无公共点,则称点P为关于图形W的“阳光点”;如果线段OP与图形W有公共点,则称点P为关于图形W的“阴影点”.(1)如图1,已知点A(1,3),B(1,1),连接AB.①在P1(1,4),P2(1,2),P3(2,3),P4(2,1)这四个点中,关于线段AB的“阳光点”是;②线段A1B1∥AB,A1B1上的所有点都是关于线段AB的“阴影点”,且当线段A1B1向上或向下平移时,都会有A1B1上的点成为关于线段AB的“阳光点”,若,A1B1的长为4,且点A1在B1的上方,则点A1的坐标为.(2)如图2,已知点C(1,√3),⊙C与y轴相切于点D,若⊙E的半径为3,圆心E在直线2l:y=−√3x+4√3上,且⊙E的所有点都是关于⊙C的“阴影点”,求点E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如图3,⊙M的半径为3,点M到原点的距离为5,点N是⊙M上到原点距离最近的点,点Q和T是坐标平面的两个动点,且⊙M上的所有点都是关于△NQT的“阴影点”直接写出△NQT的周长的最小值.8.(2022·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模拟预测)定义:P、Q分别是两条线段a和b上任意一点,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叫做线段a与线段b的“冰雪距离”,已知O(0,0),A(1,√2),B (m,n),C(m,n+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点.(1)根据上述定义,完成下面的问题:①当m=2√2,n=√2时,如图1,线段BC与线段OA的“冰雪距离”是;②当m=2√2时,线段BC与线段OA的“冰雪距离”是√2,则n的取值范围是;(2)如图2,若点B落在圆心为A,半径为√2的圆上,当n≥√2时,线段BC与线段OA的“冰雪距离”记为d,结合图象,求d的最小值;(3)当m的值变化时,动线段BC与线段OA的“冰雪距离”始终为√2,线段BC的中点为M.直接写出点M随线段BC运动所走过的路径长.9.(2022·北京市师达中学模拟预测)如果一个圆上所有的点都在一个角的内部或边上,那么称这个圆为该角的角内圆.特别地,当这个圆与角的至少..一边相切时,称这个圆为该角的角内相切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E,F分别在x轴的正半轴和y轴的正半轴上.(1)分别以点A(1,0),B(1,1),C(3,2)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得到⊙A,⊙B和⊙C,其中是∠EOF的角内圆的是;(2)如果以点D(t,2)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D为∠EOF的角内圆,且与直线y=x有公共点,求t的取值范围;(3)点M在第一象限内,如果存在一个半径为1且过点P(2,2√3)的圆为∠EMO的角内相切圆,直接写出∠EOM的取值范围.10.(2021·北京朝阳·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图形Q和∠P,给出如下定义:若图形Q上的所有的点都在∠P的内部或∠P的边上,则∠P的最小值称为点P对图形Q的可视度.如图1,∠AOB的度数为点O对线段AB的可视度.(1)已知点N(2,0),在点M1(0,2√3),M2(1,√3),M3(2,3)中,对线段ON的可视度为360º的点是______.(2)如图2,已知点A(-2,2),B(-2,-2),C(2,-2),D(2,2),E(0,4).①直接写出点E对四边形ABCD的可视度为______°;②已知点F(a,4),若点F对四边形ABCD的可视度为45°,求a的值.11.(2022·北京四中模拟预测)在平面内,对点组A1,A2,...,An和点P给出如下定义:点P与点A1,A2,...,An的距离分别记作d1,d2,...,dn,数组d1,d2,...,dn的中位数称为点P对点组A1,A2,...,An的中位距离.例如,对点组A1(0,0),A2(0,3),A3(4,1)和点P(4,3),有d1=5,d2=4,d3=2,故点P对点组A1,A2,A3的中位距离为4.(1)设Z1(0,0),Z2(4,0),Z304),Y(0,3),直接写出点Y对点组Z1,Z2,Z3的中位距离;(2)设C1(0,0),C2(8,0),C3(6,6),则点Q1(7,3),Q2(3,3),Q3(4,0),Q4(4,2)中,对点组C1,C2,C3的中位距离最小的点是,该点对点组C1,C2,C3的中位距离为;(3)设M(1,0),N(0,√3),T1(t,0),T2(t+2,0),T3(t,2),若线段MN上任意一点对点组T1,T2,T3的中位距离都不超过2,直接写出实数t的取值范围.12.(2020·北京·人大附中模拟预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平面中的点P,Q和图形M,若图形M上存在一点C,使∠PQC=90°,则称点Q为点P关于图形M的“折转点”,称△PCQ为点P关于图形M的“折转三角形”(1)已知点A(4,0),B(2,0)①在点Q1(2,2),Q2(1,−√3),Q3(4,−1)中,点O关于点A的“折转点”是______;②点D在直线y=−x上,若点D是点O关于线段AB的“折转点”,求点D的横坐标x D的取值范围;(2)⊙T的圆心为(t,0),半径为3,直线y=x+2与x,y轴分别交于E,F两点,点P为⊙T 上一点,若线段EF上存在点P关于⊙T的“折转点”,且对应的“折转三角形”是底边长为2的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13.(2020·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三模)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M和图形W,若图形W上存在一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点M与图形W是“中心轴对称”的对于图形W1和图形W2,若图形W1和图形W2分别存在点M和点N(点M,N可以重合),使得点M与点N关于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对称,则称图形W1和图形W2是“中心轴对称”的.特别地,对于点M和点N,若存在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l,使得点M与点N关于直线l对称,则称点M和点N是“中心轴对称”的.(1)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A(1,0),点C(2,1),①下列四个点P1(0,1),P2(2,2),P3(−12,0),P4(−12,−√32)中,与点A是“中心轴对称”的是________;②点E在射线OB上,若点E与正方形ABC D是“中心轴对称”的,求点E的横坐标x E的取值范围;(2)四边形GHJK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G(−2,2),H(2,2),J(2,−2),K(−2,−2),一次函数y=√3x+b图象与x轴交于点M,与y轴交于点N,若线段与四边形GHJK是“中心轴对称”的,直接写出b的取值范围.14.(2022·北京房山·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G和点Q,给出如下定义:将图形G绕点Q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N,图形N称为图形G关于点Q的“垂直图形”,例如,图1中线段OD为线段OC关于点O的“垂直图形”.(1)线段MN关于点M(1,1)的“垂直图形”为线段MP.①若点N的坐标为(1,2),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②若点P的坐标为(4,1),则点N的坐标为__________;(2)E(−3,3),F(−2,3),H(a,0).线段EF关于点H的“垂直图形”记为E′F′,点E的对应点为E′,点的对应点为F′.①求点E′的坐标(用含a的式子表示);②若⊙O的半径为2,E′F′上任意一点都在⊙O内部或圆上,直接写出满足条件的EE′的长度的最大值.15.(2022·北京丰台·xOy中,⊙O的半径为1,A为任意一点,B 为⊙O上任意一点,给出如下定义:记A,B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规定:点A在⊙O上时,p=0),最大值为q,那么把p+q的值称为点A与⊙O的“关联距离”,记作d(A,2⊙O)(1)如图,点D,E,F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①d(D,⊙O)=__________;②若点M在线段EF上,求d(M,⊙O)的取值范围;(2)若点N在直线y=√3x+2√3上,直接写出d(N,⊙O)的取值范围;(3)正方形的边长为m,若点P在该正方形的边上运动时,满足d(P,⊙O)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0,直接写出m的最小值和最大值.16.(2022·北京平谷·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P,Q,给出如下定义:M为图形P上任意一点,N为图形Q上任意一点,如果M,N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P,Q间的“非常距离”,记作d(P,Q).已知点A(−2,2),B(2,2),连接AB.(1)d(点O,AB)=;(2)⊙O半径为r,若d(⊙O,AB)=0,直接写出r的取值范围;(3)⊙O半径为r,若将点A绕点B逆时针旋转α°(0°<α<180°),得到点A′.①当α=30°时d(⊙O,A′)=0,求出此时r的值;②对于取定的r值,若存在两个α使d(⊙O,A′)=0,直接写出r的范围.17.(2022·北京密云·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2,3)与图形T,给出如下定义:在点P与图形T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线段长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称为图形T关于点P的“宽距”.(1)如图,⊙O的半径为2,且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①线段AB关于点P的“宽距”为______;⊙O关于点P的“宽距”为______.②点M(m,0)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当线段AM关于点P的“宽距”为2时,求m的取值范围.(2)已知一次函数y=x+1的图象分别与x轴、y轴交于D、E两点,⊙C的圆心在x轴上,且⊙C的半径为1.若线段DE上的任意一点K都能使得⊙C关于点K的“宽距”为2,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x C的取值范围.18.(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我们规定:如图,点H在直线MN上,点P和点P′均在直线MN的上方,如果HP=HP′,∠PHM=∠P′HN,点P′就是点P关于直线MN的“反射点”,其中点H为“V点”,射线HP与射线HP′组成的图形为“V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1)如果点P(0,3) ,H(1.5,0),那么点P关于x轴的反射点P′的坐标为;(2)已知点A(0,a) ,过点A作平行于x轴的直线l.①如果点B(5,3) 关于直线l的反射点B′和“V点”都在直线y=−x+4上,求点B′的坐标和a的值;②⊙W是以(3,2)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如果某点关于直线l的反射点和“V点”都在直线y=−x+4上,且形成的“V形”恰好与⊙W有且只有两个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19.(2022·北京东城·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C及图形G,有如下定义:若图形G上存在A,B两点,使得△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ABC=90°,则称点C为图形G的“友好点”.(1)已知点O(0,0),M(4,0),在点C1(0,4),C2(1,4),C3(2,−1)中,线段OM的“友好点”是_______;(2)直线y=−x+b分别交x轴、y轴于P,Q两点,若点C(2,1)为线段PQ的“友好点”,求b 的取值范围;(3)已知直线y=x+d(d>0)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半径为2的⊙O的“友好点”,直接写出d的取值范围.20.(2022·北京顺义·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点R和线段PQ,给出如下定义:M为线段PQ上任意一点,如果R,M两点间的距离的最小值恰好等于线段PQ的长,则称点R为线段PQ的“等距点”.(1)已知点A(5,0).①在点B1(−3,4),B2(1,5),B3(4,−3),B4(3,6)中,线段OA的“等距点”是______;②若点C在直线y=2x+5上,并且点C是线段OA的“等距点”,求点C的坐标;(2)已知点D(1,0),点E(0,−1),图形W是以点T(t,0)为圆心,1为半径的⊙T位于x轴及x 轴上方的部分.若图形W上存在线段DE的“等距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1.(2022·北京市十一学校模拟预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点P为图形G上任意一点,将点P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定义为图形G的“全距”.特别地,点P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相等时,规定图形G的“全距”为0.(1)已知,点A(−4√2,2),B(2√2,2).①原点O到线段AB上一点的最大距离为_______,最小距离为_______;②当点C的坐标为(0,m)时,且△ABC的“全距”为4,求m的取值范围;(2)已知OM=7,等边△DEF的三个顶点均在半径为3的⊙M上.求△DEF的“全距”d的取值范围.22.(2022·北京房山·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1和图形W2.给出如下定义:在图形W1上存在两点A,B(点A,B可以重合),在图形W2上存在两点M,N,(点M、N 可以重合)使得AM=2BN,则称图形W1和图形W2满足限距关系(1)如图1,点C(√3,0),D(0,−1),E(0,1),点P在线段CE上运动(点P可以与点C,E重合),连接OP,DP.①线段O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__;线段D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②在点O,点D中,点__________与线段EC满足限距关系;(2)在(1)的条件下,如图2,⊙O的半径为1,线段FG与x轴、y轴正半轴分别交于点F,G,且FG∥EC,若线段FG与⊙O满足限距关系,求点F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O的半径为r(r>0),点H,K是⊙O上的两个点,分别以H,K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得到⊙H和⊙K,若对于任意点H,K,⊙H和⊙K都满足限距关系,直接写出r的取值范围.23.(2022·北京昌平·二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对于△ABC和直线l给出如下定义:若△ABC的一条边关于直线l的对称线段PQ是⊙O的弦,则称△ABC是⊙O 的关于直线l的“关联三角形”“关联轴”.(1)如图1,若△ABC是⊙O的关于直线l的“关联三角形”,请画出△ABC与⊙O的“关联轴”(至少画两条);(2)若△ABC中,点A坐标为(2,3),点B坐标为(4,1),点C在直线y=−x+3的图像上,存在“关联轴l”使△ABC是⊙O的关联三角形,求点C横坐标的取值范围;(3)已知A(√3,1),将点A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点M,以M为圆心MA为半径画圆,B,C为⊙M 上的两点,且AB=2(点B在点A右侧),若△ABC与⊙O的关联轴至少有两条,直接写出OC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OC最大时AC的长.24.(2022·北京市十一学校二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图形W,给出如下定义:点P是图形W上任意一点,若存在点Q,使得∠OQP是直角,则称点Q是图形W的“直角点”.(1)已知点A(6,8),在点Q1(5,0),Q2(−2,4),Q3(9,5)中,________是点A的“直角点”;(2)已知点B(-4,4),C(3,4),若点Q是线段BC的“直角点”,求点Q的横坐标n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已知点D(m-1,0),E(m,0),以线段DE为边在x轴上方作正方形DEFG.若正方形DEFG上的所有点均为线段BC的“直角点”,求m的取值范围.25.(2022·北京通州·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点P为图形G上任意―点,将点P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之差定义为图形G的“全距”.特别地,点P 到原点O的最大距离与最小距离相等时,规定图形G的“全距”为0.(1)如图,点A(−√3,1),B(√3,1).①原点O到线段AB上一点的最大距离为______,最小距离为______;②当点C的坐标为(0,m)时,且△ABC的“全距”为1,求m的取值范围;(2)已知OM=2,等边△DEF的三个顶点均在半径为1的⊙M上.请直接写出△DEF的“全距”d 的取值范围.26.(2022·北京石景山·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不在坐标轴上,点P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P1,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2,称△P1PP2为点P的“关联三角形”.(1)已知点A(1,2),求点A的“关联三角形”的面积;(2)如图,已知点B(m,n),⊙T的圆心为T(2,2),半径为2.若点B的“关联三角形”与⊙T 有公共点,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3)已知⊙O的半径为r,OP=2r,若点P的“关联三角形”与⊙O有四个公共点,直接写出∠PP1P2的取值范围.27.(2022·北京一七一中一模)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对于线段MN及P、Q,若∠MPN= 45°且线段MN关于点P的中心对称线段M′N′恰好经过点Q,则称Q是点P的线段MN−45°对经点.(1)设点A(0,2),①Q1(4,0),Q2(2,2),Q3(2+√7,1),其中为某点P的线段OA−45°对经点的是___________.②选出①中一个符合题意的点Q,则此时所对应的对称中心P的坐标为.③已知B(0,1),设⊙B的半径是r,若⊙B上存在某点P的线段OA−45°对经点,求r的取值范围.(2)已知C(0,t),D(0,−t)(t>0),若点Q(4,0)同时是相异两点P1,P2的线段CD−45°对经点,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8.(2022·北京大兴·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已知点A,过点A 作直线MN.对于点A和直线MN,给出如下定义:若将直线MN绕点A顺时针旋转,直线MN与⊙O有两个交点时,则称MN是⊙O的“双关联直线”,与⊙O有一个交点P时,则称MN是⊙O的“单关联直线”,AP⊙O的“单关联线段”.(1)如图1,A(0,4),当MN与y轴重合时,设MN与⊙O交于C,D两点.则MN是⊙O的“______的值为______;关联直线”(填“双”或“单”);ACAD(2)如图2,点A为直线y=−3x+4上一动点,AP是⊙O的“单关联线段”.①求OA的最小值;②直接写出△APO面积的最小值.29.(2022·北京市燕山教研中心一模)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线段PQ,给出如下定义:若存在△PQR使得S△PQR=PQ2,则称△PQR为线段PQ的“等幂三角形”,点R称为线段PQ 的“等幂点”.(1)已知A(2,0).①在点P1(2,4),P2(1,2),P3(−4,1),P4(1,−4)中,线段OA的“等幂点”是____________;②若存在等腰△OAB是线段OA的“等幂三角形”,求点B的坐标;(2)已知点C的坐标为C(2,−1),点D在直线y=x−3上,记图形M为以点T(1,0)为圆心,2为半径的⊙T位于x轴上方的部分.若图形M上存在点E,使得线段CD的“等幂三角形”△CDE 为锐角三角形,直接写出点D的横坐标x D的取值范围.30.(2022·北京平谷·一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r,对于平面上任一点P,我们定义:若在⊙O上存在一点A,使得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点B在⊙O内,我们就称点P为⊙O的友好点.(1)如图1,若r为1.①已知点P1(0,0),P2(﹣1,1),P3(2,0)中,是⊙O的友好点的是;②若点P(t,0)为⊙O的友好点,求t的取值范围;(2)已知M(0,3),N(3,0),线段MN上所有的点都是⊙O的友好点,求r取值范围.。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型问题课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型问题课件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新定义”型问题
知识概述
“新定 义”型 问题
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是指用一个符号和已知运 算表达式表示一种新的运算.解决这类问题 的关键是理解新运算规定的规则,明白其中 的算理算法.运算时,要严格按照新定义的 运算规则,转化为已学过的运算形式,然后 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定义新概念
例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 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 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 (2)M,N 是一对“互换点”,若点 M 的坐标为(m,n), 求直线 MN 的表达式(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
定义新概念 (2)M,N 是一对“互换点”,若点 M 的坐标为(m,n), 求直线 MN 的表达式(用含 m,n 的代数式表示); 【简析】(2)设直线 MN 的表达式为 y = kx + b( k≠ 0) . 把 M( m,n) ,N( n,m) 代入 y = kx + b,解得 k=-1,b=m + n,∴ 直线 MN 的表达式为 y=-x+m+n.
“定义新图形”试题呈现的一般结构为: 给出新图形定义→了解新图形结构→理解 和运用新图形性质.而理解新图形性质特 征是解题的关键.
定义新图形 例 4.定义: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 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三角形 为“智慧三角形”. 理解:(1)如图 1,已知 A、B 是⊙O 上两点,请在圆上找 出满足条件的点 C,使△ABC 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 C 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1)填空:①- =

②若x=-2,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2016中考数学“新定义型题”复习教案

2016中考数学“新定义型题”复习教案

“新定义型题” 专题复习课◎教材分析所谓新定义试题是指即时定义新概念、新公式、新运算、新法则,这些都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要求学生在解题时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理解新定义,做到化生为熟,现学现用。

本节课首先让学尝试解决两道分别相关代数与几何的新定义型题,接着通过新定义型计算、新定义型变换和新定义型图形三个方面进行展开,把阅读、操作,证明融于一体,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数学品质。

新定义试题是历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中的一朵奇葩,以其清雅、新颖的风格彰显出新课标中。

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的要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警示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法和学法,重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数学迁移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过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上要有进一步的突破。

另外,此类试题重视数学学习潜能的综合考查,且命题中常引初中数学教学中未曾见过的新概念,而这些新概念往往有着高中数学的背景,因此对综合考查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潜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由于中考命题队伍中高中教师所占的比例正逐年增加,这就为高中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经过改造后进入中考数学试卷,创新中考数学命题开辟了一条新路。

基于这些原因,对新概念试题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研究,并在毕业复习中对学生有意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过程 一、尝试解决1、(2015•济南二模)若x 是不等于1的实数,我们把 11x-称为x 的差倒数,如2的差倒数是,1211-=- -1的差倒数为,)(21111=--,现已知311-=x ,x 2是x 1的差倒数,x 3是x 2的差倒数,x 4是x 3的差倒数,…,依次类推,则2014x = . 2、(2013•淄博)在△ABC 中,P 是AB 上的动点(P 异于A ,B ),过点P 的一条直线截△ABC ,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 的△ABC 的相似线.如图,∠A=36°,AB=AC ,过点P 的△ABC 的相似线最多有___条. 二、新定义计算例1、 (2015•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 (a-b )+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老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日照命题情况来看,该类题型为必考型,一般一道选择或填空再加一道答题,占12到18分。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三、中考典例剖析考点一: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例1 (2013•湛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先完成阅读填空,再按要求答题:sin30°=12,cos30°=32,则sin230°+cos230°= ;①sin45°=22,cos45°=22,则sin245°+cos245°= ;②sin60°=32,cos60°=12,则sin260°+cos260°= .③…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对任意锐角A,都有sin2A+cos2A= .④(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对∠A证明你的猜想;(2)已知:∠A为锐角(cosA>0)且sinA=35,求cosA.1.(2013•绵阳)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有很多美妙的性质,如关于线段比.面积比就有一些“漂亮”结论,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的若干问题.请你利用重心的概念完成如下问题:(1)若O 是△ABC 的重心(如图1),连结AO 并延长交BC 于D ,证明:23AO AD =; (2)若AD 是△ABC 的一条中线(如图2),O 是AD 上一点,且满足23AO AD =,试判断O是△ABC 的重心吗?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若O 是△ABC 的重心,过O 的一条直线分别与AB 、AC 相交于G 、H (均不与△ABC 的顶点重合)(如图3),S 四边形BCHG ,S △AGH 分别表示四边形BCHG 和△AGH 的面积,试探究 BCHG AGHS S 四边形的最大值.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例2 (2013•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都有a ⊕b=a (a-b )+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

(1)求(-2)⊕3的值;(2)若3⊕x 的值小于13,求x 的取值范围,并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2.(2013•十堰)定义:对于实数a,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π]=-4.(1)如果[a]=-2,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2)如果[12x]=3,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x.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例3 (2013•钦州)定义: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A.2 B.3 C.4 D.5思路分析:“距离坐标”是(1,2)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该点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1、2.由于到直线l1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直线l1平行且与l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1、a2上,到直线l2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直线l2平行且与l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1、b2上,它们有4个交点,即为所求.对应训练3.(2013•台州)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好玩三角形”.(1)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好玩三角形”;(2)如图在Rt△ABC中,∠C=90°,tanA=32,求证:△ABC是“好玩三角形”;(3))如图2,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a,∠ABC=2β,点P,Q从点A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分别沿折线AB-BC和AD-DC向终点C运动,记点P经过的路程为s.①当β=45°时,若△APQ是“好玩三角形”,试求as的值;②当tanβ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点P,Q在运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APQ能成为“好玩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anβ的取值范围.(4)(本小题为选做题,作对另加2分,但全卷满分不超过150分)依据(3)的条件,提出一个关于“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tanβ的取值范围与△APQ是‘好玩三角形’的个数关系”的真命题(“好玩三角形”的个数限定不能为1)考点四:开放题型中的新定义例4 (2013•宁波)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1)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AD=120°,∠C=75°,BD平分∠ABC.求证:BD是梯形ABCD的和谐线;(2)如图2,在12×16的网格图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有一个扇形BAC,点A.B.C 均在格点上,请在答题卷给出的两个网格图上各找一个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3)四边形ABCD中,AB=AD=BC,∠BAD=90°,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求∠BCD的度数.对应训练4.(2013•常州)用水平线和竖起线将平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该多边形各边上的格点个数和为a,内部的格点个数为b,则S=12a+b-1(史称“皮克公式”).小明认真研究了“皮克公式”,并受此启发对正三角开形网格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探究:正三角形网格中每个小正三角形面积为1,小正三角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下图是该正三角形格点中的两个多边形: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填表:格点多边形各边上的格点的个数格点边多边形内部的格点个数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1 8 1多边形2 7 3…………一般格点多边形 a b S则S与a、b之间的关系为S= (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考点五:阅读材料题型中的新定义例5 (2013•舟山)对于点A(x1,y1),B(x2,y2),定义一种运算:A⊕B=(x1+x2)+(y1+y2).例如,A(-5,4),B(2,-3),A⊕B=(-5+2)+(4-3)=-2.若互不重合的四点C,D,E,F,满足C⊕D=D⊕E=E⊕F=F⊕D,则C,D,E,F四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B.在同一条抛物线上C.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D.是同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对应训练5.(2013•天门)一张矩形纸片,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剩下的矩形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二次操作;…;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称原矩形为n阶奇异矩形.如图1,矩形ABCD中,若AB=2,BC=6,则称矩形ABCD为2阶奇异矩形.(1)判断与操作:如图2,矩形ABCD长为5,宽为2,它是奇异矩形吗?如果是,请写出它是几阶奇异矩形,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探究与计算: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长为20,另一边长为a(a<20),且它是3阶奇异矩形,请画出矩形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的下方写出a的值.(3)归纳与拓展:已知矩形ABCD两邻边的长分别为b,c(b<c),且它是4阶奇异矩形,求b:c(直接写出结果).四、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3•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的是()A.y=-x+3 B.y=5xC.y=2x D.y=-2x2+x-72.(2013•绍兴)若圆锥的轴截图为等边三角形,则称此圆锥为正圆锥,则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A.90°B.120°C.150°D.180°3.(2013•潍坊)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410x]=5,则x的取值可以是()A.40 B.45 C.51 D.56 4.(2013•乌鲁木齐)对平面上任意一点(a,b),定义f,g两种变换:f(a,b)=(a,-b).如f(1,2)=(1,-2);g(a,b)=(b,a).如g(1,2)=(2,1).据此得g(f(5,-9))=()A.(5,-9)B.(-9,-5)C.(5,9)D.(9,5)5.(2013•常德)连接一个几何图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称为这个几何图形的直径,根据此定义,图(扇形、菱形、直角梯形、红十字图标)中“直径”最小的是()A.B.C.D.二、填空题6.(2013•上海)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7.(2013•宜宾)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弧DE、弧EF的圆心依次是A、B、C,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8.(2013•淄博)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如图,∠A=36°,AB=AC,当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条.9.(2013•乐山)对非负实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n为非负整数时,若n-12≤x<n+12,则(x)=n.如(0.46)=0,(3.67)=4.给出下列关于(x)的结论:①(1.493)=1;②(2x)=2(x);③若(12x-1)=4,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9≤x<11;④当x≥0,m为非负整数时,有(m+2013x)=m+(2013x);⑤(x+y)=(x)+(y);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三、解答题10.(2013•莆田)定义: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满足AC2=BC•AB,则称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ABC中,AB=AC=1,∠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1)求证:点D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2)求出线段AD的长.11.(2013•大庆)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1)求sin120°,cos120°,sin150°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cosB 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及∠A和∠B的大小.12.(2013•安徽)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的直线截等腰三角形的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1,四边形ABCD即为“准等腰梯形”.其中∠B=∠C.(1)在图1所示的“准等腰梯形”ABCD中,选择合适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 分割成一个等腰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画出一种示意图即可);(2)如图2,在“准等腰梯形”ABCD中∠B=∠C.E为边BC上一点,若AB∥DE,AE∥DC,求证:AB BE DC EC;(3)在由不平行于BC的直线AD截△PBC所得的四边形ABCD中,∠BAD与∠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若EB=EC,请问当点E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即图3所示情形),四边形ABCD是不是“准等腰梯形”,为什么?若点E不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情况又将如何?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13.(2013•北京)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C,给出如下的定义:若⊙C上存在两个点A、B,使得∠APB=60°,则称P为⊙C的关联点.已知点D(12,12),E(0,-2),F(23,0).(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E、F中,⊙O的关联点是.②过点F作直线l交y轴正半轴于点G,使∠GFO=30°,若直线l上的点P(m,n)是⊙O 的关联点,求m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