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题型(学生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数学新定义(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新定义(含答案)

新定义
一、单选题(共4道,每道25分)
1.已知抛物线(a,b,c均不为0)的顶点为M,与轴的交点为N,我们称以N为顶点,对称轴是y轴且过点M的抛物线为抛物线的衍生抛物线,直线MN为抛物线的衍生直线.
(1)若一条抛物线的衍生抛物线和衍生直线分别是和,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C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2.(上接第1题)(2)如图,设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轴的交点为N,将它的衍生直线MN先绕点N旋转到与轴平行,再沿轴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直线,P是直线上的动点,若△POM为直角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直角三角形的存在性
3.如图,顶点M在y轴上的抛物线与直线相交于A,B两点,且点A在轴上,点B的横坐标为2.
(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A. B.
C. D.
答案:A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4.(上接第3题)(2)我们把抛物线与直线y=x的交点称为抛物线的“不动点”.若将(1)中抛物线平移,使其顶点为(m,2m),当m满足( )时,平移后的抛物线总有不动点.
A. B.
C. D.
答案:D
解题思路: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学生做题后建议通过以下问题总结反思问题1:什么是新定义问题?
问题2:新定义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么?
问题3:解决新定义问题时常考虑什么?。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新概念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新概念问题》

中考数学复习新定义问题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境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类型1 新法则、新运算型例题:(2017甘肃天水)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y=,如:3*1==,则(2*3)*2= 2 .【考点】1G: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分析】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2*3)*2=()*2=4*2==2,故答案为:2同步训练: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它们的夹角是直角的凸四边形叫做等腰直角四边形.(1)如图1,等腰直角四边形ABCD,AB=BC,∠ABC=90°,①若AB=CD=1,AB∥CD,求对角线BD的长.②若AC⊥BD,求证:AD=CD,(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5,BC=9,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2PD,过点P 作直线分别交边AD,BC于点E,F,使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求AE的长.【考点】LO:四边形综合题.【分析】(1)①只要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即可解决问题;②只要证明△ABD≌△CBD,即可解决问题;(2)若EF⊥BC,则AE≠EF,BF≠EF,推出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②当BF=AB 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分别求解即可;【解答】解:(1)①∵AB=AC=1,AB∥CD,∴S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BC,∴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D=AC==.(2)如图1中,连接AC、BD.∵AB=BC,AC⊥BD,∴∠ABD=∠CBD,∵BD=BD,∴△ABD≌△CBD,∴AD=CD.(2)若EF⊥BC,则AE≠EF,BF≠EF,∴四边形ABFE表示等腰直角四边形,不符合条件.若EF与BC不垂直,①当AE=AB时,如图2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AE=AB=5.②当BF=AB时,如图3中,此时四边形ABFE是等腰直角四边形,∴BF=AB=5,∵DE∥BF,∴DE:BF=PD:PB=1:2,∴DE=2.5,∴AE=9﹣2.5=6.5,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AE的长为5或6.5.解题方法点析此类问题在于读懂新定义,然后仿照范例进行运算,细心研读定义,细致观察范例是解题的关键.类型2 新定义几何概念型例题:(2017日照)阅读材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x0,y)到直线Ax+By+C=0的距离公式为:d=.例如:求点P(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解:由直线4x+3y﹣3=0知,A=4,B=3,C=﹣3,∴点P(0,0)到直线4x+3y﹣3=0的距离为d==.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问题1:点P1(3,4)到直线y=﹣x+的距离为 4 ;问题2:已知:⊙C是以点C(2,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C与直线y=﹣x+b相切,求实数b的值;问题3:如图,设点P为问题2中⊙C上的任意一点,点A,B为直线3x+4y+5=0上的两点,且AB=2,请求出S△ABP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FI:一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就是即可;(2)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3)求出圆心C到直线3x+4y+5=0的距离,求出⊙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以及最小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点P1(3,4)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4,故答案为4.(2)∵⊙C与直线y=﹣x+b相切,⊙C的半径为1,∴C(2,1)到直线3x+4y﹣b=0的距离d=1,∴=1,解得b=5或15.(3)点C(2,1)到直线3x+4y+5=0的距离d==3,∴⊙C上点P到直线3x+4y+5=0的距离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2,∴S△ABP 的最大值=×2×4=4,S△ABP的最小值=×2×2=2.同步训练:(2017湖北随州)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定义直线y=ax﹣a为抛物线y=ax2+bx+c(a、b、c为常数,a≠0)的“梦想直线”;有一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有一个顶点在y轴上的三角形为其“梦想三角形”.已知抛物线y=﹣x2﹣x+2与其“梦想直线”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C.(1)填空: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y=﹣x+,点A的坐标为(﹣2,2),点B的坐标为(1,0);(2)如图,点M为线段CB上一动点,将△ACM以AM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翻折,点C的对称点为N,若△AMN为该抛物线的“梦想三角形”,求点N的坐标;(3)当点E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时,在该抛物线的“梦想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以点A、C、E、F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E、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考点】HF:二次函数综合题.【分析】(1)由梦想直线的定义可求得其解析式,联立梦想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A、B 的坐标;(2)过A作AD⊥y轴于点D,则可知AN=AC,结合A点坐标,则可求得ON的长,可求得N 点坐标;(3)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一边时,过F作对称轴的垂线FH,过A作AK⊥x轴于点K,可证△EFH≌△ACK,可求得DF的长,则可求得F点的横坐标,从而可求得F点坐标,由HE的长可求得E点坐标;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设E(﹣1,t),由A、C的坐标可表示出AC 中点,从而可表示出F点的坐标,代入直线AB的解析式可求得t的值,可求得E、F的坐标.【解答】解:(1)∵抛物线y=﹣x2﹣x+2,∴其梦想直线的解析式为y=﹣x+,联立梦想直线与抛物线解析式可得,解得或,∴A(﹣2,2),B(1,0),故答案为:y=﹣x+;(﹣2,2);(1,0);(2)如图1,过A作AD⊥y轴于点D,在y=﹣x2﹣x+2中,令y=0可求得x=﹣3或x=1,∴C(﹣3,0),且A(﹣2,2),∴AC==,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N=AC=,∵△AMN为梦想三角形,∴N点在y轴上,且AD=2,在Rt△AN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DN===3,∵OD=2,∴ON=2﹣3或ON=2+3,∴N点坐标为(0,2﹣3)或(0,2+3);(3)①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边时,如图2,过F作对称轴的垂线FH,过A作AK⊥x轴于点K,则有AC∥EF且AC=EF,∴∠ACK=∠EFH,在△ACK和△EFH中∴△ACK≌△EFH(AAS),∴FH=CK=1,HE=AK=2,∵抛物线对称轴为x=﹣1,∴F点的横坐标为0或﹣2,∵点F在直线AB上,∴当F点横坐标为0时,则F(0,),此时点E在直线AB下方,∴E到y轴的距离为EH﹣OF=2﹣=,即E点纵坐标为﹣,∴E(﹣1,﹣);当F点的横坐标为﹣2时,则F与A重合,不合题意,舍去;②当AC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3,0),且A(﹣2,2),∴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2.5,),设E(﹣1,t),F(x,y),则x﹣1=2×(﹣2.5),y+t=2,∴x=﹣4,y=2﹣t,代入直线AB解析式可得2﹣t=﹣×(﹣4)+,解得t=﹣,∴E(﹣1,﹣),F(﹣4,);综上可知存在满足条件的点F,此时E(﹣1,﹣)、F(0,)或E(﹣1,﹣)、F(﹣4,).解题方法点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仔细研读几何新概念,将新的几何问题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四边形或圆的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对于几何新概念弄清楚条件和结论是至关重要的.类型3 新内容理解把握例题:(2017湖南岳阳)已知点A在函数y1=﹣(x>0)的图象上,点B在直线y2=kx+1+k(k为常数,且k≥0)上.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称点A,B为函数y1,y2图象上的一对“友好点”.请问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对数的情况为()A.有1对或2对 B.只有1对C.只有2对D.有2对或3对【分析】根据“友好点”的定义知,函数y1图象上点A(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a,﹣)一定位于直线y2上,即方程ka2﹣(k+1)a+1=0 有解,整理方程得(a﹣1)(ka﹣1)=0,据此可得答案.【解答】解:设A(a,﹣),由题意知,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B((a,﹣),)在直线y2=kx+1+k上,则=﹣ak+1+k,整理,得:ka2﹣(k+1)a+1=0 ①,即(a﹣1)(ka﹣1)=0,∴a﹣1=0或ka﹣1=0,则a=1或ka﹣1=0,若k=0,则a=1,此时方程①只有1个实数根,即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只有1对;若k≠0,则a=,此时方程①有2个实数根,即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有2对,综上,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友好点”对数情况为1对或2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双曲线上点的坐标特征及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将“友好点”的定义,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转化为方程的问题求解是解题的关键.同步训练:(2017湖南株洲)如图示,若△ABC内一点P满足∠PAC=∠PBA=∠PCB,则点P为△ABC的布洛卡点.三角形的布洛卡点(Brocard point)是法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克洛尔(A.L.Crelle 1780﹣1855)于1816年首次发现,但他的发现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注意,1875年,布洛卡点被一个数学爱好者法国军官布洛卡(Brocard 1845﹣1922)重新发现,并用他的名字命名.问题:已知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若点Q为△DEF的布洛卡点,DQ=1,则EQ+FQ=()A.5 B.4 C.D.【考点】R2:旋转的性质;JB: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KW: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由△DQF∽△FQE,推出===,由此求出EQ、FQ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DEF中,∠EDF=90°,DE=DF,∠1=∠2=∠3,∵∠1+∠QEF=∠3+∠DFQ=45°,∴∠QEF=∠DFQ,∵∠2=∠3,∴△DQF∽△FQE,∴===,∵DQ=1,∴FQ=,EQ=2,∴EQ+FQ=2+,故选D专题训练1.(2017深圳)阅读理解:引入新数i,新数i满足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已知i2=﹣1,那么(1+i)•(1﹣i)= 2 .【考点】4F:平方差公式;2C:实数的运算.【分析】根据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原式=1﹣i2=1﹣(﹣1)=2故答案为:22. (2017浙江湖州)对于任意实数a,b,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如下:a⊗b=2a﹣b.例如:5⊗2=2×5﹣2=8,(﹣3)⊗4=2×(﹣3)﹣4=﹣10.(1)若3⊗x=﹣2011,求x的值;(2)若x⊗3<5,求x的取值范围.【考点】C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C:实数的运算;86:解一元一次方程.【分析】(1)根据新定义列出关于x的方程,解之可得;(2)根据新定义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之可得.【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2×3﹣x=﹣2011,解得:x=2017;(2)根据题意,得:2x﹣3<5,解得:x<4.3. (2017湖北宜昌)阅读: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世界上第一次给出勾股数通解公式的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其勾股数组公式为:其中m>n>0,m,n是互质的奇数.应用:当n=1时,求有一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考点】KT:勾股数;KQ:勾股定理.【分析】由n=1,得到a=(m2﹣1)①,b=m②,c=(m2+1)③,根据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5,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当n=1,a=(m2﹣1)①,b=m②,c=(m2+1)③,∵直角三角形有一边长为5,∴Ⅰ、当a=5时,(m2﹣1)=5,解得:m=(舍去),Ⅱ、当b=5时,即m=5,代入①③得,a=12,c=13,Ⅲ、当c=5时,(m2+1)=5,解得:m=±3,∵m>0,∴m=3,代入①②得,a=4,b=3,综上所述,直角三角形的另外两条边长分别为12,13或3,4.4. (2017广西百色)阅读理解: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2x2﹣x﹣3的方法.(1)二次项系数2=1×2;(2)常数项﹣3=﹣1×3=1×(﹣3),验算:“交叉相乘之和”;1×3+2×(﹣1)=1 1×(﹣1)+2×3=5 1×(﹣3)+2×1=﹣1 1×1+2×(﹣3)=﹣5(3)发现第③个“交叉相乘之和”的结果1×(﹣3)+2×1=﹣1,等于一次项系数﹣1.即:(x+1)(2x﹣3)=2x2﹣3x+2x﹣3=2x2﹣x﹣3,则2x2﹣x﹣3=(x+1)(2x﹣3).像这样,通过十字交叉线帮助,把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仿照以上方法,分解因式:3x2+5x﹣12= (x+3)(3x﹣4).【考点】57: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等.【分析】根据“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得出3x2+5x﹣12=(x+3)(3x﹣4)即可.【解答】解:3x2+5x﹣12=(x+3)(3x﹣4).故答案为:(x+3)(3x﹣4)5. (2017湖北咸宁)定义:数学活动课上,李老师给出如下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智慧三角形”.理解:(1)如图1,已知A、B是⊙O上两点,请在圆上找出满足条件的点C,使△ABC为“智慧三角形”(画出点C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2)如图2,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F是CD上一点,且CF=CD,试判断△AEF 是否为“智慧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运用:(3)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的半径为1,点Q是直线y=3上的一点,若在⊙O上存在一点P,使得△OPQ为“智慧三角形”,当其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接写出此时点P 的坐标.【考点】MR:圆的综合题.【分析】(1)连结AO并且延长交圆于C1,连结BO并且延长交圆于C2,即可求解;(2)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表示出DF=CF以及EC、BE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式表示出AF2、EF2、AE2,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AEF是直角三角形,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F为“智慧三角形”;(3)根据“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为1,当斜边最短时,另一条直角边最短,则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短为3,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另一条直角边,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可求斜边的高,即点P的横坐标,再根据勾股定理可求点P的纵坐标,从而求解.【解答】解:(1)如图1所示:(2)△AEF是否为“智慧三角形”,理由如下: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a,∵E是DC的中点,∴DE=CE=2a,∵BC:FC=4:1,∴FC=a,BF=4a﹣a=3a,在Rt△ADE中,AE2=(4a)2+(2a)2=20a2,在Rt△ECF中,EF2=(2a)2+a2=5a2,在Rt△ABF中,AF2=(4a)2+(3a)2=25a2,∴AE2+EF2=AF2,∴△AEF是直角三角形,∵斜边AF上的中线等于AF的一半,∴△AEF为“智慧三角形”;(3)如图3所示:由“智慧三角形”的定义可得△OPQ为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可得一条直角边为1,当斜边最短时,另一条直角边最短,则面积取得最小值,由垂线段最短可得斜边最短为3,由勾股定理可得PQ==2,PM=1×2÷3=,由勾股定理可求得OM==,故点P的坐标(﹣,),(,).6.(2017•益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一点(横坐标与纵坐标不相等)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换后得到的点叫这一点的“互换点”,如(﹣3,5)与(5,﹣3)是一对“互换点”.(1)任意一对“互换点”能否都在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为什么?(2)M、N是一对“互换点”,若点M的坐标为(m,n),求直线MN的表达式(用含m、n 的代数式表示);(3)在抛物线y=x2+bx+c的图象上有一对“互换点”A、B,其中点A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直线AB经过点P(,),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考点】G6: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FA: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H8: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分析】(1)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a,b)和(b,a).①当ab=0时,它们不可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②当ab≠0时,由可得,于是得到结论;(2)把M(m,n),N(n,m)代入y=cx+d,即可得到结论;(3)设点A(p,q),则,由直线AB经过点P(,),得到p+q=1,得到q=﹣1或q=2,将这一对“互换点”代入y=x2+bx+c得,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1)不一定,设这一对“互换点”的坐标为(a,b)和(b,a).①当ab=0时,它们不可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②当ab≠0时,由可得,即(a,b)和(b,a)都在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上;(2)由M(m,n)得N(n,m),设直线MN的表达式为y=cx+d(c≠0).则有解得,∴直线MN的表达式为y=﹣x+m+n;(3)设点A(p,q),则,∵直线AB经过点P(,),由(2)得,∴p+q=1,∴,解并检验得:p=2或p=﹣1,∴q=﹣1或q=2,∴这一对“互换点”是(2,﹣1)和(﹣1,2),将这一对“互换点”代入y=x2+bx+c得,∴解得,∴此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2x﹣1.【点评】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新定义专题练习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新定义专题练习

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新定义专题练习1.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b = ab 2 + a .如:1☆3=1×32+1=10.则(-2)☆3的值为 .2.(2019•德州)已知:[x ]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4.8]=4,[﹣0.8]=﹣1.现定义:{x }=x ﹣[x ],例:{1.5}=1.5﹣[1.5]=0.5,则{3.9}+{﹣1.8}﹣{1}= .3. 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当a ≤b 时,都有2a b a b ∆=;当a >b 时,都有2a b ab ∆=.那么,2△6 = ,2()3-△(3)-= . 4. 如图,在平面内,两条直线l 1,l 2相交于点O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 ,若p 、q 分别是点M 到直线l 1,l 2的距离,则称(p ,q )为点M 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规定,“距离坐标”是(2,1)的点共有______个.5. 定义:圆中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弦组成的折线称为圆的一条折弦.阿基米德折弦定理:如图1,AB 和BC 组成圆的折弦,AB BC >,M 是弧ABC 的中点,MF AB ⊥于F ,则AF FB BC =+.如图2,△ABC 中,60ABC ∠=︒,8AB =,6BC =,D 是AB 上一点,1BD =,作DE AB ⊥交△ABC 的外接圆于E ,连接EA ,则EAC ∠=________°6.(2019•枣庄)对于实数a 、b ,定义关于“⊗”的一种运算:a ⊗b =2a +b ,例如3⊗4=2×3+4=10.(1)求4⊗(﹣3)的值;(2)若x ⊗(﹣y )=2,(2y )⊗x =﹣1,求x +y 的值.7. 阅读材料:规定一种新的运算:a c =b ad bc d -.例如:1214-23=-2.34××= (1)按照这个规定,请你计算5624的值.(2)按照这个规定,当5212242=-+-x x 时求x 的值.8. 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M 和图形G ,若在图形G 上存在一点N ,使M ,N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M 为图形G 的和睦点.(1)当⊙O 的半径为3时,在点P 1(1,0),P 2,1),P 3(72,0),P 4(5,0)中,⊙O 的和睦点是________;(2)若点P (4,3)为⊙O 的和睦点,求⊙O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3)点A 在直线y =﹣1上,将点A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以AB 为边构造正方形ABCD ,且C ,D 两点都在AB 右侧.已知点E,若线段OE 上的所有点都是正方形ABCD 的和睦点,直接写出点A 的横坐标A x 的取值范围.9. 对于任意四个有理数a ,b ,c ,d ,可以组成两个有理数对(a ,b )与(c ,d ).我们规定:(a ,b )★(c ,d )=bc -ad .例如:(1,2)★(3,4)=2×3-1×4=2.根据上述规定解决下列问题:(1)有理数对(2,-3)★(3,-2)= ;(2)若有理数对(-3,2x -1)★(1,x +1)=7,则x = ;(3)当满足等式(-3,2x -1)★(k ,x +k )=5+2k 的x 是整数时,求整数k 的值.10. 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定义运算:a ⊙b =()1a a b +-,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乘法运算,例如,2⊙5=2×(2+5)-1=13;(3)-⊙(5)-=-3×(-3-5)-1=23.(1)求(-2)⊙312的值; (2)对于任意有理数m ,n ,请你重新定义一种运算“⊕”,使得5⊕3=20,写出你定义的运算:m ⊕n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11. (2019•衢州)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任意两点A (a ,b ),B (c ,d ),若点T (x ,y )满足x =,y =那么称点T 是点A ,B 的融合点.例如:A (﹣1,8),B (4,﹣2),当点T (x ,y )满足x ==1,y ==2时,则点T (1,2)是点A ,B 的融合点.(1)已知点A (﹣1,5),B (7,7),C (2,4),请说明其中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的融合点.(2)如图,点D (3,0),点E (t ,2t +3)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点T (x ,y )是点D ,E 的融合点.①试确定y 与x 的关系式.②若直线ET 交x 轴于点H .当△DTH 为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 的坐标.12.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图形G,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G 上存在一点Q ,使得Q P 、之间的距离等于1,则称P 为图形G 的关联点.(1)当圆O 的半径为1时,①点11(,0)2P ,2P,3(0,3)P 中,圆O 的关联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直线经过(0,1)点,且与y 轴垂直,点P 在直线上.若P 是圆O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x 的取值范围.(2)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中心为原点,正方形各边都与坐标轴垂直.若正方形各边上的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圆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 备用图参考答案:1. -202. 1.13. 24 -64. 45. 60°6. (1) 5 (2) 137. (1)8 (2)x=18. (1)P2,P3;(2)4≤r≤6(3) -5+√2≤x A≤3 或√2-1≤x A≤19. (1)﹣5 (2)1 (3)k=1,﹣1,﹣2,﹣410. (1)-4(2)答案不唯一,例如:m⊕n=m(n+1)11. (1)x=(﹣1+7)=2,y=(5+7)=4,故点C是点A、B的融合点;(2)①y=2x﹣1;②点E(,6)或(6,15).12. (1)P1 P2(2)-√3≤x≤√3(3)2√2-1≤r≤3。

数列新定义问题(学生版)-【高考新风向】

数列新定义问题(学生版)-【高考新风向】

数列新定义问题新定义数列题是指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设计一个陌生的数学情境,或定义一个概念,或规定一种运算,或给出一个规划,通过阅读相关信息,根据题目引入新内容进行解答的一类数列题型.由于新定义数列题背景新颖,构思巧妙,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思维品质,充分体现“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的特点,所以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解决方案及流程(1)读懂题意,理解研究的对象,理解新定义数列的含义;(2)特殊分析,例如先对n=1,2,3,⋯的情况讨论;(3)通过特殊情况寻找新定义的数列的规律及性质,以及新定义数列与已知数列(如等差与等比数列)的关系,仔细观察,探求规律,注重转化,合理设计解题方案,最后利用等差、等比数列有关知识来求解.题型一递推关系中的新定义1(2022全国乙卷)嫦娥二号卫星在完成探月任务后,继续进行深空探测,成为我国第一颗环绕太阳飞行的人造行星,为研究嫦娥二号绕日周期与地球绕日周期的比值,用到数列b n:b1=1+1α1,b2=1+1α1+1α2,b3=1+1α1+1α2+1α3,⋯,依此类推,其中αk∈N∗(k=1,2,⋯).则()A.b1<b5B.b3<b8C.b6<b2D.b4<b7【跟踪训练】2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和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和数列的公和.设甲:数列a n满足a1=1,a2n+1-a2n=4a n+1-4;乙: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或公和为2的等和数列,则甲是乙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题型二等差数列中新定义3定义“等方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的平方与它的前一项的平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方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方公差.设数列a 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方差数列,且方公差为2,a13=5,则数列1a n+a n+1的前n项和Sn=()A.2n+1-12B.2n-1-12C.2n+1-1D.2n-1-1【跟踪训练】4南宋数学家杨辉在《详解九章算术》中提出了高阶等差数列的问题,即一个数列a 本身不是等差数列,但从数列a n 中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等差数列b n ,则称数列a n 为一阶等差数列,或者b n 仍旧不是等差数列,但从b n 数列中的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构成等差数列c n ,则称数列a n 为二阶等差数列,依次类推,可以得到高阶等差数列.类比高阶等差数列的定义,我们亦可定义高阶等比数列,设数列1,1,2,8,64,⋯⋯是一阶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第10项是()A.210B.215C.221D.236题型三等比数列中的新定义5若数列x n 满足x n +1=x n -f x n f x n,则称数列x n为牛顿数列,若f x =x 2,数列x n 为牛顿数列,且x 1=12,x n ≠0,数列x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满足S n ≤20232024的最大正整数n 的值为.【跟踪训练】6数列a n 中,S n 是其前n 项的和,若对任意正整数n ,总存在正整数m ,使得S n =a m ,则称数列a n 为“某数列”.现有如下两个命题:①等比数列2n为“某数列”;②对任意的等差数列a n ,总存在两个“某数列”b n 和c n ,使得a n =b n +c n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①为真命题,②为真命题B.①为真命题,②为假命题C.①为假命题,②为真命题D.①为假命题,②为假命题题型四数列求和中的新定义7定义np 1+p 2+⋯+p n为n 个正数p 1,p 2,⋯p n 的“均倒数”,若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的“均倒数”为13n +2,又b n =a n +16,则1b 1b 2+1b 2b 3+⋯+1b 19b 20=()A.19B.911C.920D.1920【跟踪训练】8若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3a n +1,若b n =2a n +1n ∈N * ,抽去数列b n 的第3项、第6项、第9项、⋯、第3n 项、⋯,余下的项的顺序不变,构成一个新数列c n ,则数列c n 的前100项的和为.1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2,⋯,9填入3×3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如图所示.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1,2,3,⋯,n 2填入n ×n 个方格中,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n 阶幻方.记n 阶幻方的数的和即方格内的所有数的和为S n ,如图三阶幻方记为S 3=45,那么S 9=()A.3321B.361C.99D.332定义a bc d=ad -bc ,已知数列a n 为等比数列,且a 3=1,a 644a 8=0,则a 7=()A.±2B.2C.±4D.43任取一个正整数,若是奇数,就将该数乘3再加上1;若是偶数,就将该数除以2.反复进行上述两种运算,经过有限次步骤后,必进入循环图1→4→2→1,这就是数学史上著名的“冰霓猜想”(又称“角谷猜想”等).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3,a n +1=a n2,a n 为偶数3a n+1,a n为奇数 ,则a25=()A.1B.2C.3D.44“提丢斯数列”是由18世纪德国数学家提丢斯给出,具体如下:0,3,6,12,24,48,96,192,⋯,容易发现,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将每一项加上4得到一个数列:4,7,10,16,28,52,100,196,⋯,再将每一项除以10得到“提丢斯数列”,0.4,0.7,1.0,1.6,2.8,5.2,10.0,19.6,⋯,则“提丢斯数列”的前50项的和为()A.3×249B.3×250C.248-19710 D.3×249+197105(多选)在无穷数列a n 中,若a p =a q p ,q ∈N * ,总有a p +1=a q +1,此时定义a n 为“阶梯数列”.设a n 为“阶梯数列”,且a 1=a 4=1,a 5=3,a 8a 9=23,则()A.a 7=1B.a 8=2a 4C.S 10=10+33D.a 2021=36(多选)给定数列a n ,定义差分运算:Δa n =a n +1-a n ,Δ2a n =Δa n +1-Δa n ,n ∈N *.若数列a n 满足a n =n 2+n ,数列b n 的首项为1,且Δb n =n +2 ⋅2n -1,n ∈N *,则()A.存在M >0,使得Δa n <M 恒成立B.存在M >0,使得Δ2a n <M 恒成立C.对任意M >0,总存在n ∈N *,使得b n >MD.对任意M >0,总存在n ∈N *,使得Δ2b nb n>M7在数列a n 中,若存在常数t ,使得a n +1=a 1a 2a 3⋯a n +t n ∈N * 恒成立,则称数列a n 为“H(t )数列”若数列a n 为“H (t )数列”,且a 1=2,数列b n 为等差数列,且ni =1a 2i =a n +1+b n -t 则b n =(写出通项公式)8数学家祖冲之曾给出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约率”227与“密率”355113.它们可用“调日法”得到:称小于3.1415926的近似值为弱率,大于3.1415927的近似值为强率.由于31<π<41,取3为弱率,4为强率,计算得a 1=3+41+1=72,故a 1为强率,与上一次的弱率3计算得a 2=3+71+2=103,故a 2为强率,继续计算,⋯.若某次得到的近似值为强率,与上一次的弱率继续计算得到新的近似值;若某次得到的近似值为弱率,与上一次的强率继续计算得到新的近似值,依此类推.已知a m =258,求m9已知数列a n为等差数列a1=25, 为“二阶等差数列”,即当时a n+1-a n=b n n∈N∗,数列b n a3=67,a5=101.(1)求数列b n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a n的最大值10设数列a n是 的前n项和为S n,若对任意正整数n,总存在正整数m,使得S n=a m,则称a n “H数列”;(1)若数列a n的前n项和S n=2n(n∈N∗),判断数列a n是否是“H数列”?若是,给出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2)设数列a n为“H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n=0;是常数列,证明:a n(3)设a n是等差数列,其首项a1=1,公差d<0,若a n是“H数列”,求d的值;11已知d为非零常数,a n>0,若对∀n∈N*,a2n+1-a2n=d,则称数列a n为D数列.(1)证明:D数列是递增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2)设b n=a n+1-a n,若a n为D数列,证明:b n<d4n-3;(3)若a n为D数列,证明:∃n∈N*,使得ni=11a i>2024.。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问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一、解答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对于点A 和线段BC ,给出如下定义:若将线段BC 绕点A 旋转可以得到O 的弦B C ''(,B C ''分别是,B C 的对应点),则称线段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1)如图,点112233,,,,,,A B C B C B C 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在线段112233,,B C B C B C 中,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是______________;(2)ABC 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点()0,A t ,其中0t ≠.若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求t 的值;(3)在ABC 中,1,2AB AC ==.若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直接写出OA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以及相应的BC 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O 的半径为1,A ,B 为⊙O 外两点,AB=1.给出如下定义:平移线段AB ,得到⊙O 的弦A B ''(,A B ''分别为点A ,B 的对应点),线段AA '长度的最小值称为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1)如图,平移线段AB 到⊙O 的长度为1的弦12PP 和34P P ,则这两条弦的位置关系是 ;在点1234,,,P P P P 中,连接点A 与点 的线段的长度等于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2)若点A ,B 都在直线323y x =+上,记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为1d ,求1d 的最小值;(3)若点A 的坐标为32,2⎛⎫⎪⎝⎭,记线段AB 到⊙O 的“平移距离”为2d ,直接写出2d 的取值范围.3.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C 两边的中点,如果DE 上的所有点都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则称DE 为⊙ABC 的中内弧.例如,下图中DE 是⊙ABC 的一条中内弧.(1)如图,在Rt⊙ABC 中,22AB AC 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画出⊙ABC 的最长的中内弧DE ,并直接写出此时DE 的长;(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0,20,04,00A B C t t >,,,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 ⊙若12t =,求⊙ABC 的中内弧DE 所在圆的圆心P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若在⊙ABC 中存在一条中内弧DE ,使得DE 所在圆的圆心P 在⊙ABC 的内部或边上,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4.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图形M ,N ,给出如下定义:P 为图形M 上任意一点,Q 为图形N 上任意一点,如果P ,Q 两点间的距离有最小值,那么称这个最小值为图形M ,N 间的“闭距离”,记作d (M ,N ). 已知点A (2-,6),B (2-,2-),C (6,2-). (1)求d (点O ,ABC );(2)记函数y kx =(11x -≤≤,0k ≠)的图象为图形G ,若d (G ,ABC )1=,直接写出k 的取值范围;(3)T 的圆心为T (t ,0),半径为1.若d (T ,ABC )1=,直接写出t 的取值范围.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的点P 和图形M ,给出如下的定义:若在图形M 存在一点Q ,使得P 、Q 两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则称P 为图形M 的关联点. (1)当⊙O 的半径为2时,⊙在点1231135,0,,,,02222P P P ⎛⎫⎛⎫⎛⎫ ⎪ ⎪ ⎪⎝⎭⎝⎭⎝⎭ 中,⊙O 的关联点是_______________. ⊙点P 在直线y=-x 上,若P 为⊙O 的关联点,求点P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2)⊙C 的圆心在x 轴上,半径为2,直线y=-x+1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若线段AB 上的所有点都是⊙C 的关联点,直接写出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的坐标为(1x ,1y ),点Q 的坐标为(2x ,2y ),且12x x ≠,12y y ≠,若P ,Q 为某个矩形的两个顶点,且该矩形的边均与某条坐标轴垂直,则称该矩形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下图为点P ,Q 的“相关矩形”的示意图.(1)已知点A 的坐标为(1,0).⊙若点B 的坐标为(3,1)求点A ,B 的“相关矩形”的面积;⊙点C 在直线x=3上,若点A ,C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直线AC 的表达式; (2)⊙O 的半径为,点M 的坐标为(m ,3).若在⊙O 上存在一点N ,使得点M ,N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求m 的取值范围.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C的半径为r,P是与圆心C不重合的点,点P关于⊙C的反称点的定义如下:若在射线CP上存在一点P′,满足CP+CP′=2r,则称P′为点P关于⊙C的反称点,如图为点P及其关于⊙C的反称点P′的示意图.特别地,当点P′与圆心C重合时,规定CP′=0.(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分别判断点M(2,1),N(32,0),T(1,3)关于⊙O的反称点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其坐标;②点P在直线y=﹣x+2上,若点P关于⊙O的反称点P′存在,且点P′不在x轴上,求点P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C的圆心在x轴上,半径为1,直线y=﹣33x+2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若线段AB上存在点P,使得点P关于⊙C的反称点P′在⊙C的内部,求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1)22B C ;(2)3t =±;(3)当min 1OA =时,此时3BC =;当max 2OA =时,此时62BC =. 【解析】 【分析】(1)以点A 为圆心,分别以112233,,,,,AB AC AB AC AB AC 为半径画圆,进而观察是否与O 有交点即可;(2)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B C ''△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是O 的弦,进而画出图象,则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进行求解;(3)由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则可知,B C ''都在O 上,且1,2AB AB AC AC ''====,然后由题意可根据图象来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通过观察图象可得:线段22B C 能绕点A 旋转90°得到O 的“关联线段”,1133,B C B C 都不能绕点A 进行旋转得到; 故答案为22B C ;(2)由题意可得:当BC 是O 的以点A 为中心的“关联线段”时,则有AB C ''△是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也为1,当点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设B C''与y轴的交点为D,连接OB',易得B C y''⊥轴,⊙12B D DC''==,⊙2232OD OB B D''=-=,2232AD AB B D''=-=,⊙3OA=,⊙3t=;当点A在y轴的正半轴上时,如图所示:同理可得此时的3OA=,⊙t3=-;(3)由BC是O的以点A为中心的“关联线段”,则可知,B C''都在O上,且1,2AB AB AC AC''====,则有当以B'为圆心,1为半径作圆,然后以点A为圆心,2为半径作圆,即可得到点A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由运动轨迹可得当点A也在O上时为最小,最小值为1,此时AC'为O的直径,⊙90AB C''∠=︒,⊙30AC B''∠=︒,⊙cos303BC B C AC'''==⋅︒=;由以上情况可知当点,,A B O'三点共线时,OA的值为最大,最大值为2,如图所示:连接,OC B C''',过点C'作C P OA'⊥于点P,⊙1,2OC AC OA''===,设OP x=,则有2AP x=-,⊙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2C P AC AP OC OP'''=-=-,即()222221x x--=-,解得:14x=,⊙154C P'=,⊙34B P OB OP ''=-=, 在Rt B PC ''中,2262B C B P C P ''''=+=, ⊙62BC =; 综上所述:当min 1OA =时,此时3BC =;当max 2OA =时,此时62B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旋转的综合、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圆的基本性质、三角函数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1)平行,P 3;(2)32;(3)233922d ≤≤【解析】 【分析】(1)根据圆的性质及“平移距离”的定义填空即可;(2)过点O 作OE⊙AB 于点E ,交弦CD 于点F ,分别求出OE 、OF 的长,由1d OE OF =-得到1d 的最小值;(3)线段AB 的位置变换,可以看作是以点A 32,2⎛⎫⎪⎝⎭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只需在⊙O内找到与之平行,且长度为1的弦即可.平移距离2d 的最大值即点A ,B 点的位置,由此得出2d 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平行;P 3;(2)如图,线段AB 在直线323y x =+上,平移之后与圆相交,得到的弦为CD ,CD⊙AB ,过点O 作OE⊙AB 于点E ,交弦CD 于点F ,OF⊙CD ,令0y =,直线与x 轴交点为(-2,0),直线与x 轴夹角为60°,⊙2sin 603OE ︒==. 由垂径定理得:221322OF OC CD ⎛⎫=-= ⎪⎝⎭,⊙132d OE OF =-=;(3)线段AB的位置变换,可以看作是以点A32,2⎛⎫⎪⎝⎭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只需在⊙O 内找到与之平行,且长度为1的弦即可;点A到O的距离为2235222AO⎛⎫=+=⎪⎝⎭.如图,平移距离2d的最小值即点A到⊙O的最小值:53122-=;平移距离2d的最大值线段是下图AB的情况,即当A1,A2关于OA对称,且A1B2⊙A1A2且A1B2=1时.⊙B2A2A1=60°,则⊙OA2A1=30°,⊙OA2=1,⊙OM=12, A2M=32,⊙MA=3,AA2=22339 322⎛⎫+=⎪⎪⎝⎭,⊙2d的取值范围为:233922d≤≤.【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基本性质及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圆的基本性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1)π;(2)⊙P的纵坐标1py≥或12Py≤;⊙02t<≤.【解析】【分析】(1)由三角函数值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可求得DE=2,最长中内弧即以DE为直径的半圆,DE的长即以DE为直径的圆周长的一半;(2)根据三角形中内弧定义可知,圆心一定在DE的中垂线上,,⊙当12t=时,要注意圆心P在DE上方的中垂线上均符合要求,在DE下方时必须AC与半径PE的夹角⊙AEP满足90°≤⊙AEP<135°;⊙根据题意,t的最大值即圆心P在AC上时求得的t值.【详解】解:(1)如图2,以DE 为直径的半圆弧DE ,就是△ABC 的最长的中内弧DE ,连接DE ,⊙⊙A=90°,AB=AC=22,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22114,42sin sin 4522︒∴=====⨯=AC BC DE BC B , ⊙弧DE 122ππ=⨯=; (2)如图3,由垂径定理可知,圆心一定在线段DE 的垂直平分线上,连接DE ,作DE 垂直平分线FP ,作EG⊙AC 交FP 于G ,⊙当12t =时,C (2,0),⊙D (0,1),E (1,1),1,12⎛⎫ ⎪⎝⎭F , 设1,2P m ⎛⎫ ⎪⎝⎭由三角形中内弧定义可知,圆心线段DE 上方射线FP 上均可,⊙m≥1, ⊙OA=OC ,⊙AOC=90°⊙⊙ACO=45°,⊙DE⊙OC⊙⊙AED=⊙ACO=45°作EG⊙AC 交直线FP 于G ,FG=EF=12根据三角形中内弧的定义可知,圆心在点G 的下方(含点G )直线FP 上时也符合要求; 12∴m 综上所述,12m或m≥1. ⊙图4,设圆心P 在AC 上,⊙P 在DE 中垂线上,⊙P 为AE 中点,作PM⊙OC 于M ,则PM=323,2⎛⎫∴ ⎪⎝⎭P t , ⊙DE⊙BC⊙⊙ADE=⊙AOB=90°,222221(2)41∴=+=+=+AE AD DE t t⊙PD=PE ,⊙⊙AED=⊙PDE⊙⊙AED+⊙DAE=⊙PDE+⊙ADP=90°,⊙⊙DAE=⊙ADP12∴===AP PD PE AE 由三角形中内弧定义知,PD≤PM1322∴AE ,AE≤3,即2413+t ,解得:2t02>∴<t t【点睛】此题是一道圆的综合题,考查了圆的性质,弧长计算,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给出了“三角形中内弧”新定义,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新概念,并应用新概念解题.4.(1)2;(2)10k -≤<或01k <≤;(3)4t =-或0422t -≤≤或422t =+.【解析】【详解】分析:(1)画出图形,根据“闭距离”的概念结合图形进行求解即可.(2)分0k <和0k >两种情况,画出示意图,即可解决问题.(3)画出图形,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详解:(1)如下图所示:⊙B(2-,2-),C(6,2-)⊙D(0,2-)⊙d(O,ABC)2OD==(2)10k-≤<或01k<≤(3)4t=-或0422t≤≤-或422t=+.点睛:属于新定义问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圆的切线的性质,认真分析材料,读懂“闭距离”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5.(1)⊙P 2、P 3,⊙-322≤x≤-22或22 ≤x≤322;(2)-2≤x≤1或2≤x≤22 .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由题意得,P 只需在以O 为圆心,半径为1和3两圆之间即可,由23,OP OP 的值可知23,P P 为⊙O 的关联点;⊙满足条件的P 只需在以O 为圆心,半径为1和3两圆之间即可,所以P 横坐标范围是-322 ≤x≤-22 或22 ≤x≤322; (2).分四种情况讨论即可,当圆过点A , CA=3时;当圆与小圆相切时;当圆过点 A ,AC=1时;当圆过点 B 时,即可得出.试题解析:(1)12315,01,22OP P OP ===, 点1P 与⊙的最小距离为32,点2P 与⊙的最小距离为1,点3P 与⊙的最小距离为12, ⊙⊙的关联点为2P 和3P .⊙根据定义分析,可得当直线y=-x 上的点P 到原点的距离在1到3之间时符合题意; ⊙ 设点P 的坐标为P (x ,-x) ,当OP=1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22(0)(0)1x x -+--= ,解得22x =± ,当OP=3时,由距离公式可得,OP=22(0)(0)3x x -+--= ,229x x +=,解得322x =±, ⊙ 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22 ≤x≤-22 或22 ≤x≤322(2)⊙y=-x+1与轴、轴的交点分别为A、B两点,⊙ 令y=0得,-x+1=0,解得x=1,令得x=0得,y=0,⊙A(1,0) ,B (0,1) ,分析得:如图1,当圆过点A时,此时CA=3,⊙ 点C坐标为,C ( -2,0)如图2,当圆与小圆相切时,切点为D,⊙CD=1 ,又⊙直线AB所在的函数解析式为y=-x+1,⊙ 直线AB与x轴形成的夹角是45°,⊙ RT⊙ACD中,CA=2,⊙ C点坐标为(1-2,0)⊙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cx≤1-2,如图3,当圆过点A时,AC=1,C点坐标为(2,0)如图4,当圆过点B 时,连接BC ,此时BC =3,在Rt⊙OCB中,由勾股定理得OC=23122-=,C点坐标为(22,0).⊙ C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2≤cx≤22;⊙综上所述点C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为-322≤cx≤-22或22≤cx≤322.【点睛】本题考查了新定义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切线,同心圆,一次函数等,能正确地理解新定义,正确地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6.(1)⊙2;⊙1y x =- 或1y x =-+;(2)1≤m≤5 或者51m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易得S=2;⊙得到C 的坐标可以为(3,2)或者(3,-2),设AC 的表达式为y=kx+b ,将A 、C 分别代入AC 的表达式即可得出结论;(2)若⊙O 上存在点N ,使MN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则直线MN 的斜率k=±1,即过M 点作k=±1的直线,与⊙O 相切,求出M 的坐标,即可得出结论.试题解析:(1)⊙S=2×1=2;⊙C 的坐标可以为(3,2)或者(3,-2),设AC 的表达式为y=kx+b ,将A 、C分别代入AC 的表达式得到:0{23k b k b =+=+或0{23k b k b=+-=+,解得:1{1k b ==-或1{1k b =-=,则直线AC 的表达式为1y x =- 或1y x =-+;(2)若⊙O 上存在点N ,使MN 的相关矩形为正方形,则直线MN 的斜率k=±1,即过M 点作k=±1的直线,与⊙O 有交点,即存在N ,当k=-1时,极限位置是直线与⊙O 相切,如图1l 与2l ,直线1l 与⊙O 切于点N ,ON=2,⊙ONM=90°,⊙1l 与y 交于1P (0,-2).1M (1m ,3),⊙13(2)0m --=-,⊙1m =-5,⊙1M (-5,3);同理可得2M (-1,3); 当k=1时,极限位置是直线3l 与4l (与⊙O 相切),可得3M (1,3), 4M (5,3). 因此m 的取值范围为1≤m≤5或者51m -≤≤-.考点:一次函数,函数图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1)①见解析;②0<x <2;(2)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2≤x≤8.【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 ⊙根据反称点的定义画图得出结论;⊙⊙CP≤2r =2 CP 2≤4, P (x ,-x +2), CP 2=x 2+(-x +2)2=2x 2-4x +4≤,2x 2-4x≤0, x (x -2)≤0,⊙0≤x≤2,把x =2和x=0代入验证即可得出,P (2,0),P′(2,0)不符合题意P (0,2),P′(0,0)不符合题意,⊙0<x <2(2)求出A ,B 的坐标,得出OA 与OB 的比值,从而求出⊙OAB=30°,设C (x ,0) ⊙当C 在OA 上时,作CH⊙AB 于H ,则CH≤CP≤2r =2,⊙AC≤4,得出 C 点横坐标x≥2. (当x =2时,C 点坐标(2,0),H 点的反称点H′(2,0)在圆的内部);⊙当C 在A 点右侧时,C 到线段AB 的距离为AC 长,AC 最大值为2,⊙C 点横坐标x≤8,得出结论.试题解析: (1)解:⊙M (2,1)不存在,3,02N ⎛⎫ ⎪⎝⎭存在,反称点1,02N ⎛⎫' ⎪⎝⎭(1,3)T 存在,反称点T′(0,0)⊙⊙CP≤2r =2 CP 2≤4, P (x ,-x +2), CP 2=x 2+(-x +2)2=2x 2-4x +4≤4 2x 2-4x≤0, x (x -2)≤0,⊙0≤x≤2,当x =2时,P (2,0),P′(2,0)不符合题意当x =0时,P (0,2),P′(0,0)不符合题意,⊙0<x <2 (2)解:由题意得:A (6,0),()0,23B ,⊙3OA OB=,⊙⊙OAB =30°,设C (x ,0)⊙当C 在OA 上时,作CH⊙AB 于H ,则CH≤CP≤2r =2,⊙AC≤4, C 点横坐标x≥2. (当x =2时,C 点坐标(2,0),H 点的反称点H′(2,0)在圆的内部)⊙当C 在A 点右侧时,C 到线段AB 的距离为AC 长,AC 最大值为2,⊙C 点横坐标x≤8 综上所述:圆心C 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2≤x≤8.考点:定义新运算;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圆的有关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答案第15页,共15页。

2023北京中考数学备考微专题——二次函数“新定义”学生版

2023北京中考数学备考微专题——二次函数“新定义”学生版

2023北京中考数学备考微专题——二次函数“新定义”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连接此抛物线上关于对称轴对称的两点A,B(A点在B点左侧),以AB为直径作⊙M.取线段AB下方的抛物线部分和线段AB上方的圆弧部分(含端点A,B),组成一个封闭图形,我们称这种图形为“抛物圆”,其中线段AB叫做“横径”,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被“抛物圆”截得的线段叫做“纵径”,规定“纵径”长度和“横径”长度的比值叫做此“抛物圆”的“扁度”.(1)已知抛物线y=x2.①若点A横坐标为﹣2,则得到的“抛物圆”的“横径”长为,“纵径”长为;②若点A横坐标为t,用t表示此“抛物圆”的“纵径”长,并求出当它的“扁度”为2时t的值;(2)已知抛物线y=x2﹣2ax+a2+a,若点A在直线y=﹣4ax+a上,求“抛物圆”的“扁度”不超过3时a的取值范围.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OABC是平行四边形,点A(4,0),∠AOC=60°,点C的纵坐标为,点D是边BC上一点,连接OD,将线段OD绕点O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E.给出如下定义:如果抛物线y=ax2+bx(a≠0)同时经过点A,E,则称抛物线y=ax2+bx(a≠0)为关于点A,E的“伴随抛物线”.(1)如图1,当点D与点C重合时,点E的坐标为,此时关于点A,E的“伴随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如图2,当点D在边BC上运动时,连接CE.①当CE取最小值时,求关于点A,E的“伴随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若关于点A,E的“伴随抛物线”y=ax2+bx(a≠0)存在,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3.定义:若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某一点Q中心对称,则称这两个函数关于点Q互为“对称函数”.例如,函数y=x2与y=﹣x2关于原点O互为“对称函数”.(1)函数y=﹣x+1关于原点O的“对称函数”的函数解析式为,函数y=(x ﹣2)2﹣1关于原点O的“对称函数”的函数解析式为;(2)已知函数y=x2﹣2x与函数G关于点Q(0,1)互为“对称函数”,若函数y=x2﹣2x与函数G的函数值y都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求x的取值范围;(3)已知点A(0,1),点B(4,1),点C(2,0),二次函数y=ax2﹣2ax﹣3a(a>0),与函数N关于点C互为“对称函数”,将二次函数y=ax2﹣2ax﹣3a(a>0)与函数N的图象组成的图形记为W,若图形W与线段AB恰有2个公共点,直接写出a的取值范围.4.对某一个函数给出如下定义:如果存在实数M,对于任意的函数值y,都满足y≤M,那么称这个函数是有上界函数.在所有满足条件的M中,其最小值称为这个函数的上确界.例如,图中的函数y=﹣(x﹣3)2+2是有上界函数,其上确界是2.(1)函数①y=x2+2x+1和②y=2x﹣3(x≤2)中是有上界函数的为(只填序号即可),其上确界为;(2)如果函数y=﹣x+2(a≤x≤b,b>a)的上确界是b,且这个函数的最小值不超过2a+1,求a的取值范围;(3)如果函数y=x2﹣2ax+2(1≤x≤5)是以3为上确界的有上界函数,求实数a的值.5.定义:如果抛物线C1的顶点在抛物线C2上,同时,抛物线C2的顶点在抛物线C1上,则称抛物线C1与C2关联.例如,如图,抛物线y=x2的顶点(0,0)在抛物线y=﹣x2+2x 上,抛物线y=﹣x2+2x的顶点(1,1)也在抛物线y=x2上,所以抛物线y=x2与y=﹣x2+2x关联.(1)已知抛物线C1:y=(x+1)2﹣2,分别判断抛物线C2:y=﹣x2+2x+1和抛物线C3:y=2x2+2x+1与抛物线C1是否关联;(2)抛物线M1:的顶点为A,动点P的坐标为(t,2),将抛物线M1绕点P(t,2)旋转180°得到抛物线M2,若抛物线M1与M2关联,求抛物线M2的解析式;(3)抛物线M1:的顶点为A,点B是与M1关联的抛物线的顶点,将线段AB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AB1,若点B1恰好在y轴上,请直接写出点B1的纵坐标.6.定义:若点P(a,b)在函数y=的图象上,将以a为二次项系数,b为一次项系数构造的二次函数y=ax2+bx称为函数y=的一个“二次派生函数”.(1)点(2,)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它的“二次派生函数”是;(2)若“二次派生函数”y=ax2+bx经过点(1,2),求a,b的值;(3)若函数y=ax+b是函数y=的一个“一次派生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同时画出“一次派生函数”y=ax+b和“二次派生函数”y=ax2+bx的图象,当﹣4<x<1时,“一次派生函数”始终大于“二次派生函数”,求点P的坐标.。

专题 新定义与阅读材料(强化题型)(学生版)

专题 新定义与阅读材料(强化题型)(学生版)

专题03新定义与阅读材料一.选择题(共8小题)1.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现用★定义一种运算:a ★22b a b =-.根据这个定义,代数式()x y +★y 可以化简为()A .2xy x +B .2xy y -C .22x xy +D .2x 2.定义运算(1)a b a b =-⊗,下面给出了关于这种运算的几个结论:①2(2)6-=⊗;②a b b a =⊗⊗;③若0a b +=,则()()2a a b b ab +=⊗⊗;④若0a b =⊗,则0a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都有a △2b a ab b =-+.例如:3△2533551=-⨯+=-,由此可知(1)x -△(2)x +等于()A .25x -B .23x -C .25x -+D .23x -+4.定义一种新运算,n m n m =⊗,则3(2)-⊗的值是()A .9-B .19C .18D .8-5.若定义表示3xyz ,表示2b d a c -,则运算⨯的结果为()A .3412m n -B .256m n -C .4312m n D .3412m n 6.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都有a △2b a ab b =-+,例如:3△2533551=-⨯+=-,由此算出(1)x -△(2)x +等于()A .25x -B .23x -C .25x -+D .23x -+7.现定义一种运算“”,对任意有理数m 、n ,规定:()mn mn m n =-,如1212(12)2=⨯-=-,则()()a b a b +-的值是()A .2222ab b -B .2322a b b -C .2222ab b +D .222ab ab -8.定义新运算“⊕”如下:当a b 时,a b ab b =+⊕,当a b <时,a b ab a =-⊕;若(21)(2)0x x -+=⊕,则(x =)A .1-B .1C .12D .1-或12二.填空题(共6小题)9.定义一种新运算:如果0a ≠,则有a △2||b a ab b -=++-,那么1()2-△2=.10.定义a b cd为二阶行列式,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 b ad bc c d=-,则二阶行列式1241x x x x --=--.11.定义*(1)a b a b =+,例如2*32(31)248=⨯+=⨯=.则(1)*(1)x x -+的结果为.12.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都有a ★21b b =+,例如7★244117=+=,那么m ★{m ★(m ★1)}=.13.定义:如果一个正整数能够表示为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差,那么称这个正整数为“智慧数”.因为22321=-,22532=-,22743=-,22831=-⋯⋯,所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智慧数”依次为3,5,7,8⋯⋯,按此规律,则第10个“智慧数”是,第2022个智慧数是.14.在学习教材上的综合与实践《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时,小萱对自己设计的运算给出如下定义:(a ,)()()b ax b bx a =++.(1,2)的化简结果是;若(,)a b 乘以(,)b a 的结果为432960118609x x x x -+-+,则a b +的值为.三.解答题(共16小题)15.新定义一种运算a △(1)b a b =+÷,求2△(3-△4)的值.16.阅读材料,解答问题:任意一个正整数n 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n a b a =⋅,b 是正整数,且)a b ,在n 的所有这种分解中,如果a ,b 两因数之差最小,我们就称a b ⋅是n 的最优分解,记()F n a b =-.例如:121216243=⨯=⨯=⨯,1216243->->-,43∴⨯是12的最优分解,即(12)431F =-=.(1)填空:(18)F =;(2)若x 是大于1的正整数,求2()F x x -的值;(3)已知2(15)0F x -=,其中x 是正整数,求x 的值.17.对于任意的有理数a ,b ,c ,d 定义新运算:(a ,)*(b c ,)d ad bc =-.例如:(1,2)*(3,4)14232=⨯-⨯=-.(1)计算:(2,3)*(4-,6)=;(2)若(3a -,1)*(1a a ++,3)0a +=,求a 的值.18.若a 、b 可以代表一个数或一个代数式,定义运算“〇”如下:a 〇22()()b a b a b =+--.(1)化简:(2)m 〇(3)n ;(2)若(2)m +〇2(3)4m m -=,求m .19.阅读下面材料:一个含有多个字母的式子中,如果任意交换两个字母的位置,式子的值都不变,这样的式子就叫做对称式,例如:a b c ++,abc ,22a b +,⋯.含有两个字母a ,b 的对称式的基本对称式是a b +和ab ,像22a b +,(2)(2)a b ++等对称式都可以用a b +,ab 表示,例如:222()2a b a b ab +=+-.请根据以上材料解决下列问题:(1)式子:①22a b ②22a b -③11a b+④22a b ab +中,属于对称式的是.(填序号)(2)已知2()()x a x b x mx n ++=++.①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对称式a b +,ab ;②若220m n -=,求对称式3311a b a b+++的最小值.20.先阅读材料:已知:不论x 取何值,代数式(2)25a x x --+的值都相同,求a 的值.解:因为不论x 取何值,代数式(2)25a x x --+的值都相同,所以不妨设0x =,得(2)2525a x x a --+=-+,即无论x 取什么值,代数式(2)25a x x --+的值都等于25a -+;再取1x =,得325a a -+=-+,所以2a =.根据上述材料提供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已知不论x 取什么值,等式322(2)()x mx x x ax b ++=+++永远成立,求m 的值.21.(1)计算:343316(2)x y x y ÷⋅(2)现定义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都有a △2b a ab b =-+,例如:3△2533551=-⨯+=-.求(1)x -△(2)x +的结果.22.对于实数a ,b ,定义运算“◎”如下:a ◎22()()b a b a b =+--.计算:(31)m +◎(35)m -.23.用“☆“定义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22b ab ab a =-+.如:1☆231321314=⨯-⨯⨯+=.(1)求(2)-☆5的值;(2)化简:12a +☆3a +☆(2)-;(3)若2m =☆x ,(1)n x =-☆33-(其中x 为有理数),试比较大小m n (填“>”、“<”或“=”).24.材料准备:如图①的三种纸片,A 种纸片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B 种纸片是边长为b 的正方形,C 种纸片是长为b ,宽为a 的长方形,并用A 种纸片一张,B 种纸片一张,C 种纸片两张拼成如图②的大正方形.解决问题:(1)观察图②,写出代数式2()a b +,22a b +,ab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2)根据(1)中的等量关系,解决下面问题:已知4a b +=,2210a b +=,求ab 的值;(3)若有3张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4张边长分别为a ,()b a b <的长方形纸片,5张边长为b 的正方形纸片,现从其中取出若干张纸片(每种纸片至少取一张),拼成一个正方形(不重叠无缝隙),则所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长可以为.A .a b +B .2a b +C .3a b +D .2a b+并画出所拼的正方形(模仿图②标注长度数据).25.阅读材料后解决问题.小明遇到下面一个问题:计算248(21)(21)(21)(21)++++.经过观察,小明发现如果将原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后可以出现特殊的结构,进而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具体解法如下:248(21)(21)(21)(21)++++248(21)(21)(21)(21)(21)=-++++2248(21)(21)(21)(21)=-+++448(21)(21)(21)=-++48(21)(21)=-+1621=-.请你根据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解决以下的问题:(1)24816(21)(21)(21)(21)(21)+++++;(2)24816(31)(31)(31)(31)(31)+++++.26.阅读下列材料:已知实数m ,n 满足2222(21)(21)80m n m n +++-=,试求222m n +的值.解:设222m n t +=,则原方程变为(1)(1)80t t +-=,整理得2180t -=,281t =,9t ∴=±,2220m n + ,2229m n ∴+=.上面这种方法称为“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在结构较复杂的数和式的运算中,若把其中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并用新字母代替(即换元),则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根据以上阅读材料内容,解决下列问题,并写出解答过程.(1)已知实数x 、y 满足2222(223)(223)27x y x y +++-=,求22x y +的值;(2)在(1)的条件下,若1xy =,求2()x y +和x y -的值.27.解答题.用△定义一种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a 和b ,规定a △221b ab ab =++,例如:1△2515215136=⨯+⨯⨯+=.根据这个规定,解答下列问题:(1)计算:3△(2)-;(2)若2|4|(1)0m n -++=,化简:x △m n -△x ;(3)解方程:11[3]()222y +-=.28.定义一种幂的新运算:a x ⊕b ab a b x x x +=+,请利用这种运算规则解决下列问题:(1)求22⊕32的值;(2)若23p =,25q =,37q =,求2p ⊕2q 的值;(3)若运算3⊕3t 的结果为108,则t 的值是多少?29.对于任意有理数a 、b 、c 、d ,我们定义运算:a b ad bc c d=-.例如:121423234=⨯-⨯=-.(1)计算:2643-=.(2)按这个规定请你计算:当265x x -=时,求1231x x x x +--的值.30.阅读以下材料:指数与对数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化.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0x a N a =>且1)a ≠,那么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log a x N =,比如指数式4216=可以转化为对数式24log 16=,对数式52log 25=,可以转化为指数式2525=.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log ()log log (0a a a M N M N a ⋅=+>,1a ≠,0M >,0)N >,理由如下:设log a M m =,log a N n =,则m M a =,n N a =,m n m n M N a a a +∴⋅=⋅=,由对数的定义得log ()a m n M N +=⋅又log log a a m n M N +=+,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请解决以下问题:(1)将指数式4381=转化为对数式;(2)求证:log log log (0aa a MM N a N=->,1a ≠,0M >,0)N >;(3)拓展运用:计算666log 9log 8log 2+-=.。

2024中考数学新定义及探究题专题 《圆与新定义》 (含解析)

2024中考数学新定义及探究题专题 《圆与新定义》 (含解析)

2024中考数学新定义及探究题专题《圆与新定义》(学生版)通用的解题思路:①对于圆中角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同弧或者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或者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二是圆内接四边形中外角等于内角的对角。

②对于求圆中的线段长度,主要从两个方向着手,首先看是否可以用垂径定理构建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求线段的长度;如果勾股定理行不通,则尝试着去找相似三角形,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来求线段的长度。

1.(长沙中考)我们不妨约定: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凸四边形叫做“十字形”.(1)①在“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中,一定是“十字形”的有;②在凸四边形ABCD 中,AB=AD 且CB≠CD ,则该四边形“十字形”.(填“是”或“不是”)(2)如图1,A ,B ,C ,D 是半径为1的⊙O 上按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四个动点,AC 与BD 交于点E ,∠ADB ﹣∠CDB=∠ABD ﹣∠CBD ,当6≤AC 2+BD 2≤7时,求OE 的取值范围;(3)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y=ax 2+bx+c (a ,b ,c 为常数,a >0,c <0)与x 轴交于A ,C 两点(点A 在点C 的左侧),B 是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点D 的坐标为(0,﹣ac ),记“十字形”ABCD 的面积为S ,记△AOB ,△COD ,△AOD ,△BOC 的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求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抛物线的解析式;①S =1S 2S +;②S 3S 4S +“十字形”ABCD 的周长为10.2.(一中)定义:三角形一边上的点将该边分为两条线段,且这两条线段的积等于这个点到该边所对顶点连线的平方,则称这个点为三角形该边的“好点”.如图1,△ABC中,点D是BC边上一点,连结AD,若2AD BD CD=⋅,则称点D是△ABC中BC边上的“好点”.(1)如图2,△ABC的顶点是43⨯网格图的格点,请仅用直尺画出AB边上的一个“好点”.(2)△ABC中,BC=9,4tan3B=,2tan3C=,点D是BC边上的“好点”,求线段BD的长.(3)如图3,△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OH⊥AB于点H,连结CH并延长交O于点D.①求证:点H是△BCD中CD边上的“好点”.②若O的半径为9,∠ABD=90°,OH=6,请直接写出CHDH的值.3.(青竹湖)我们不妨定义:有两边之比为1“勤业三角形”.(1)下列各三角形中,一定是“勤业三角形”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等边三角形;②等腰直角三角形;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④含120︒角的等腰三角形.(2)如图1,△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为直径,D为AB上一点,且2BD AD=,作DE OA⊥,交线段OA于点F,交⊙O于点E,连接BE交AC于点G.试判断△AED和△ABE是否是“勤业三角形”?如果是,请给出证明,并求出EDBE的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2,在(2)的条件下,当AF:FG=2:3时,求BED∠的余弦值.4.(华益)约定: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将三角形分得的两个小三角形中有一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我们则称原三角形为关于该边的“华益美三角”.例如,如图1,在ABC 中,AD 为边BC 上的中线,ABD △与ABC 相似,那么称ABC 为关于边BC 的“华益美三角”.(1)如图2,在ABC 中,BC =,求证:ABC 为关于边BC 的“华益美三角”;(2)如图3,已知ABC 为关于边BC 的“华益美三角”,点D 是ABC 边BC 的中点,以BD 为直径的⊙O 恰好经过点A .①求证:直线CA 与O 相切;②若O 的直径为,求线段AB 的长;(3)已知ABC 为关于边BC 的“华益美三角”,4BC =,30B ∠=︒,求ABC 的面积.5.(华益)约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如果其中的一个小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那么称原三角形为“华益三角”,这条中线叫做原三角形的“华益中线”,这条中线所在的边叫做“华益边”,原三角形与小三角形的相似比叫做“华益比”.(1)如图1,已知CD 是ABC 边AB 上的中线,若ABC ACD ∽,那么ABC 就是“华益三角”,中线CD 是ABC 的“华益中线”,边AB 就是ABC 的“华益边”.爱思考的你们一定能发现:“华益三角”的“华益比”总是一个定值,以图1为例,求出“华益比”;(2)如图2,已知在ABC 中,45,1AB A AC ∠=︒+,求证:ABC 是“华益三角”;(3)如图3,已知ABC 是“华益三角”,边AB 是ABC 的“华益边”,ABC 的外接圆O 的半径是2.①若A ∠是一个锐角,求sin BC A的值;②记2,AB x BC ==,若1x =,求y 的值.6.(北雅)如图1,⊙O 的半径为r (0r >),若点P '在射线OP 上,满足2OP OP r '⋅=,则称点P '是点P 关于⊙O 的“反演点”.(1)若点A 关于⊙O 的“反演点”是本身,那么点A 与⊙O 的位置关系为()A .点A 在⊙O 内B .点A 在⊙O 上C .点A 在⊙O 外(2)如图1,若⊙O 的半径为4,点P '是点P 关于⊙O 的“反演点”,且6PP '=,过点P 的直线与⊙O 相切于点Q ,求PQ 长.(3)如图2,若⊙O 的半径为4,点Q 在⊙O 上,点A 在⊙O 内,且2OA =,点Q '、A '分别是点Q 、A 关于⊙O 的“反演点”,过点A '作A B A O '⊥'且A B A O '=',连接BQ ',Q A '',求12BQ Q A ''+'的最小值.7.(青竹湖)定义:两个角对应互余,且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叫做“青竹三角形”.如图1,在△ABC 和DEF 中,若90A E B D ∠+∠=∠+∠=︒,且AB DE =,则△ABC 和DEF 是“青竹三角形”.45BAC ACD ∴∠=∠=︒(1)以下四边形中,一定能被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青竹三角形”的是;(填序号)①平行四边形;②矩形;③菱形;④正方形.(2)如图2,△ABC ,90ACB ∠=︒,AC BC =,点D 是AB 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设AD 、BD 、CD 的长分别为a 、b 、c ,请写出图中的一对“青竹三角形”,并用含a 、b 的式子来表示2c ;(3)如图3,⊙O 的半径为4,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且△ABC 和△ADC 是“青竹三角形”.①求22AD BC +的值;②若BAC ACD ∠=∠,75ABC ∠=︒,求△ABC 和△ADC 的周长之差.8.(中雅)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给出如下定义:若点P在图形M上,点Q在图形N 上,称线段PQ长度的最小值为图形M,N的“雅近值”,记为d(M,N),特别地,若图形M,N有公共点,规定d(M,N)=0.(1)如图1,⊙O的半径为2,①点A(1,0),B(3,4),则d(A,⊙O)=______,d(B,⊙O)=______.②已知直线l:y=43x+4与⊙O,求直线l与⊙O的雅近值d(l,⊙O).(2)如图2,C为x轴正半轴上的一点,⊙C的半径为1,直线y=ax+b(a≠0)与x轴交于点D,与y轴交于点E.①若a,b,线段DE与⊙C的“雅近值”d(DE,⊙O)<12,请直接写出圆心C的横坐标m的取值范围;②若b=C的横坐标m DE与⊙C的“雅近值”d(DE,⊙C)=0,求a的取值范围.9.(广益)婆罗摩芨多是公元7世纪古印度伟大的数学家,他在三角形、四边形、零和负数的运算规则,二次方程等方面均有建树,他也研究过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圆内接四边形,我们把这类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圆内接四边形称为“婆氏四边形”.(1)若平行四边形ABCD是“婆氏四边形”,则四边形ABCD是.(填序号)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2)如图1,Rt ABC中,∠BAC=90°,以AB为弦的⊙O交AC于D,交BC于E,连接DE、AE、BD,AB=6,3sin5C ,若四边形ABED是“婆氏四边形”,求DE的长.(3)如图2,四边形ABCD为⊙O的内接四边形,连接AC,BD,OA,OB,OC,OD,已知∠BOC+∠AOD=180°.①求证:四边形ABCD是“婆氏四边形”;②当AD+BC=4时,求⊙O半径的最小值.10.(雅礼)圆内各几何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这也是国内外数学家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其中就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圆内接四边形.我们把这类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圆内接四边形称为“雅系四边形”.(1)若平行四边形ABCD 是“雅系四边形”,则四边形ABCD 是______(填序号);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2)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圆,P 为圆内一点,90APD BPC ∠=∠=︒,且ADP PBC ∠=∠,求证:四边形ABCD 为“雅系四边形”;(3)在(2)的条件下,3BD =,且AB =.①当DC =时,求AC 的长度;②当DC 的长度最小时,请直接写出tan ADP ∠的值.11.(青竹湖)定义:有一组对角互补且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完美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且对角线BD 平分ABC ∠,四边形ABCD _______(填“是”或者“不是”)“完美四边形”,若90ABC ∠=︒,且2AD =,则O 的直径为;(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CE AB ⊥于E ,AD BE AE +=.求证:四边形ABCD 为“完美四边形”;(3)如图3,在“完美四边形”ABCD 中,AB AD =,8AC =,60BAD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P ,设BC x =,CP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y 的最大值.12.(师大附中)若凸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夹锐角为60︒,我们称这样的凸四边形为“美丽四边形”.(1)①在“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正方形”中,一定不是“美丽四边形”的有;②若矩形ABCD 是“美丽四边形”,且3AB =,则BC =;(2)如图1,“美丽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AC 与BD 相交于点P ,且对角线AC 为直径,15AP PC ==,,求另一条对角线BD 的长;(3)如图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美丽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3020A C -,、,,B在第三象限,D 在第一象限,AC 与BD 交于点O ,且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函数2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且0a ≠)的图象同时经过这四个顶点,求a 的值.2024中考数学新定义及探究题专题《圆与新定义》(解析版)通用的解题思路:①对于圆中角度之间的等量关系,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同弧或者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或者等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两倍,二是圆内接四边形中外角等于内角的对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康老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新定义型问题一、中考专题诠释所谓“新定义”型问题,主要是指在问题中定义了中学数学中没有学过的一些概念、新运算、新符号,要求学生读懂题意并结合已有知识、能力进行理解,根据新定义进行运算、推理、迁移的一种题型.“新定义”型问题成为近年来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新亮点.在复习中应重视学生应用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日照命题情况来看,该类题型为必考型,一般一道选择或填空再加一道答题,占12到18分。

二、解题策略和解法精讲“新定义型专题”关键要把握两点:一是掌握问题原型的特点及其问题解决的思想方法;二是根据问题情景的变化,通过认真思考,合理进行思想方法的迁移.三、中考典例剖析考点一:规律题型中的新定义例1 (2013•湛江)阅读下面的材料,先完成阅读填空,再按要求答题:sin30°=12,cos30°=32,则sin230°+cos230°= ;①sin45°=22,cos45°=22,则sin245°+cos245°= ;②sin60°=32,cos60°=12,则sin260°+cos260°=.③…观察上述等式,猜想:对任意锐角A,都有sin2A+cos2A=.④(1)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勾股定理对∠A证明你的猜想;(2)已知:∠A为锐角(cosA>0)且sinA=35,求cosA.1.(2013•绵阳)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一定会交于一点,这一点就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重心有很多美妙的性质,如关于线段比.面积比就有一些“漂亮”结论,利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三角形中的若干问题.请你利用重心的概念完成如下问题:(1)若O是△ABC的重心(如图1),连结AO并延长交BC于D,证明:23AOAD=;(2)若AD是△ABC的一条中线(如图2),O是AD上一点,且满足23AOAD=,试判断O是△ABC的重心吗?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若O是△ABC的重心,过O的一条直线分别与AB、AC相交于G、H(均不与△ABC 的顶点重合)(如图3),S四边形BCHG,S△AGH分别表示四边形BCHG和△AGH的面积,试探究BCHGAGHSS四边形的最大值.考点二:运算题型中的新定义例2 (2013•河北)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b,都有a⊕b=a(a-b)+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2⊕5=2×(2-5)+1=2×(-3)+1=-6+1==-5。

(1)求(-2)⊕3的值;(2)若3⊕x的值小于13,求x的取值范围,并在图所示的数轴上表示出来.2.(2013•十堰)定义:对于实数a,符号[a]表示不大于a的最大整数.例如:[5.7]=5,[5]=5,[-π]=-4.(1)如果[a]=-2,那么a的取值范围是.(2)如果[12x]=3,求满足条件的所有正整数x.考点三:探索题型中的新定义例3 (2013•钦州)定义:直线l1与l2相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距离坐标”是(1,2)的点的个数是()A.2 B.3 C.4 D.5思路分析:“距离坐标”是(1,2)的点表示的含义是该点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1、2.由于到直线l1的距离是1的点在与直线l1平行且与l1的距离是1的两条平行线a1、a2上,到直线l2的距离是2的点在与直线l2平行且与l2的距离是2的两条平行线b1、b2上,它们有4个交点,即为所求.对应训练3.(2013•台州)如果三角形有一边上的中线长恰好等于这边的长,那么称这个三角形为“好玩三角形”.(1)请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好玩三角形”;(2)如图在Rt△ABC中,∠C=90°,tanA=32,求证:△ABC是“好玩三角形”;(3))如图2,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a,∠ABC=2β,点P,Q从点A同时出发,以相同速度分别沿折线AB-BC和AD-DC向终点C运动,记点P经过的路程为s.①当β=45°时,若△APQ是“好玩三角形”,试求as的值;②当tanβ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点P,Q在运动过程中,有且只有一个△APQ能成为“好玩三角形”.请直接写出tanβ的取值范围.(4)(本小题为选做题,作对另加2分,但全卷满分不超过150分)依据(3)的条件,提出一个关于“在点P,Q的运动过程中,tanβ的取值范围与△APQ是‘好玩三角形’的个数关系”的真命题(“好玩三角形”的个数限定不能为1)考点四:开放题型中的新定义例4 (2013•宁波)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1)如图1,在梯形ABCD中,AD∥BC,∠BAD=120°,∠C=75°,BD平分∠ABC.求证:BD是梯形ABCD的和谐线;(2)如图2,在12×16的网格图上(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有一个扇形BAC,点A.B.C 均在格点上,请在答题卷给出的两个网格图上各找一个点D,使得以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3)四边形ABCD中,AB=AD=BC,∠BAD=90°,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求∠BCD的度数.对应训练4.(2013•常州)用水平线和竖起线将平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S,该多边形各边上的格点个数和为a,内部的格点个数为b,则S=12a+b-1(史称“皮克公式”).小明认真研究了“皮克公式”,并受此启发对正三角开形网格中的类似问题进行探究:正三角形网格中每个小正三角形面积为1,小正三角形的顶点为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下图是该正三角形格点中的两个多边形: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填表:格点多边形各边上的格点的个数格点边多边形内部的格点个数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多边形1 8 1多边形2 7 3…………一般格点多边形 a b S则S与a、b之间的关系为S=(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考点五:阅读材料题型中的新定义例5 (2013•舟山)对于点A(x1,y1),B(x2,y2),定义一种运算:A⊕B=(x1+x2)+(y1+y2).例如,A(-5,4),B(2,-3),A⊕B=(-5+2)+(4-3)=-2.若互不重合的四点C,D,E,F,满足C⊕D=D⊕E=E⊕F=F⊕D,则C,D,E,F四点()A.在同一条直线上B.在同一条抛物线上C.在同一反比例函数图象上D.是同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对应训练5.(2013•天门)一张矩形纸片,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一次操作;在剩下的矩形纸片中再剪下一个正方形,剩下一个矩形,称为第二次操作;…;若在第n次操作后,剩下的矩形为正方形,则称原矩形为n阶奇异矩形.如图1,矩形ABCD中,若AB=2,BC=6,则称矩形ABCD为2阶奇异矩形.(1)判断与操作:如图2,矩形ABCD长为5,宽为2,它是奇异矩形吗?如果是,请写出它是几阶奇异矩形,并在图中画出裁剪线;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2)探究与计算:已知矩形ABCD的一边长为20,另一边长为a(a<20),且它是3阶奇异矩形,请画出矩形ABCD及裁剪线的示意图,并在图的下方写出a的值.(3)归纳与拓展:已知矩形ABCD两邻边的长分别为b,c(b<c),且它是4阶奇异矩形,求b:c(直接写出结果).四、中考真题演练一、选择题1.(2013•成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函数的图象经过原点的是()A.y=-x+3 B.y=5xC.y=2x D.y=-2x2+x-72.(2013•绍兴)若圆锥的轴截图为等边三角形,则称此圆锥为正圆锥,则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是()A.90°B.120°C.150°D.180°3.(2013•潍坊)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410x]=5,则x的取值可以是()A.40 B.45 C.51 D.56 4.(2013•乌鲁木齐)对平面上任意一点(a,b),定义f,g两种变换:f(a,b)=(a,-b).如f(1,2)=(1,-2);g(a,b)=(b,a).如g(1,2)=(2,1).据此得g(f(5,-9))=()A.(5,-9)B.(-9,-5)C.(5,9)D.(9,5)5.(2013•常德)连接一个几何图形上任意两点间的线段中,最长的线段称为这个几何图形的直径,根据此定义,图(扇形、菱形、直角梯形、红十字图标)中“直径”最小的是()A.B.C.D.二、填空题6.(2013•上海)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7.(2013•宜宾)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弧DE、弧EF的圆心依次是A、B、C,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8.(2013•淄博)在△ABC中,P是AB上的动点(P异于A,B),过点P的一条直线截△ABC,使截得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我们不妨称这种直线为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如图,∠A=36°,AB=AC,当点P在AC的垂直平分线上时,过点P的△ABC的相似线最多有条.9.(2013•乐山)对非负实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x).即当n为非负整数时,若n-12≤x<n+12,则(x)=n.如(0.46)=0,(3.67)=4.给出下列关于(x)的结论:①(1.493)=1;②(2x)=2(x);③若(12x-1)=4,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9≤x<11;④当x≥0,m为非负整数时,有(m+2013x)=m+(2013x);⑤(x+y)=(x)+(y);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三、解答题10.(2013•莆田)定义: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满足AC2=BC•AB,则称点C为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如图2,△ABC中,AB=AC=1,∠A=36°,BD平分∠ABC交AC于点D.(1)求证:点D是线段AC的黄金分割点;(2)求出线段AD的长.11.(2013•大庆)对于钝角α,定义它的三角函数值如下:sinα=sin(180°-α),cosα=-cos(180°-α)(1)求sin120°,cos120°,sin150°的值;(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1:1:4,A,B是这个三角形的两个顶点,sinA,cosB 是方程4x2-mx-1=0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及∠A和∠B的大小.12.(2013•安徽)我们把由不平行于底的直线截等腰三角形的两腰所得的四边形称为“准等腰梯形”.如图1,四边形ABCD即为“准等腰梯形”.其中∠B=∠C.(1)在图1所示的“准等腰梯形”ABCD中,选择合适的一个顶点引一条直线将四边形ABCD 分割成一个等腰梯形和一个三角形或分割成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梯形(画出一种示意图即可);(2)如图2,在“准等腰梯形”ABCD中∠B=∠C.E为边BC上一点,若AB∥DE,AE∥DC,求证:AB BE DC EC;(3)在由不平行于BC的直线AD截△PBC所得的四边形ABCD中,∠BAD与∠ADC的平分线交于点E.若EB=EC,请问当点E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即图3所示情形),四边形ABCD是不是“准等腰梯形”,为什么?若点E不在四边形ABCD内部时,情况又将如何?写出你的结论.(不必说明理由)13.(2013•北京)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的点P和⊙C,给出如下的定义:若⊙C上存在两个点A、B,使得∠APB=60°,则称P为⊙C的关联点.已知点D(12,12),E(0,-2),F(23,0).(1)当⊙O的半径为1时,①在点D、E、F中,⊙O的关联点是.②过点F作直线l交y轴正半轴于点G,使∠GFO=30°,若直线l上的点P(m,n)是⊙O 的关联点,求m的取值范围;(2)若线段EF上的所有点都是某个圆的关联点,求这个圆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