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水工程概述

合集下载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1.工程情况 (2)2.中水工程的主要形式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2)二、编制依据 (2)三、施工进度安排 (2)1.施工进度计划 (2)2.施工准备 (3)3.施工组织 (4)四、施工方案 (4)1.施工顺序 (5)2.管线测量 (5)3.土方开挖 (5)4.管道安装 (6)5.试压(水压试验) (8)6.管道回填控制 (8)7.检查井井室施工 (9)五、质量保证措施 (9)5.1质量验收标准 (9)2.质量保证措施 (15)六、雨季施工措施 (15)七、安全生产措施 (16)八、文明施工措施 (17)九、文物及环境保护措施 (17)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工程情况……2.中水工程的主要形式中水管材管径为DN315、DN200、DN110,采用聚乙烯管,管道公称压力0.8MPa;给水管道单侧布置,管道中心线距道路北侧2.0米,3.主要工程数量表二、编制依据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4)《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04)5)《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三、施工进度安排本项工程施工阶段可主要划分为土方开挖及回填、管道铺设、检查井砌筑、水压试验等。

1.施工进度计划本项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开工日期为 2015年4月1日,计划完工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共30天日历天。

2.施工准备1)人员配置:为满足施工需要,已配置足够的施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劳动力,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主要人员配置如下:施工负责人2人、施工员2人、技术员3人、质检员1人、试验员2人、安全员2人、材料员2人、壮工22人、后勤2人,共28人。

中水

中水

建筑中水工程宜配套建设中水设施的项目:1. 新建建筑面积大于2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宾馆、饭店、公寓和高级住宅。

2. 建筑面积大于30000㎡或回收水量≥100m³/d的机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大型文化体育建筑。

3. 建筑面积大于50000㎡或回收水量≥150m³/d或综合污水量≥750m³/d的居住小区(包括别墅区、公寓区等)和集中建筑区。

一、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的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一系列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称为建筑中水系统。

分为建筑物中水系统和小区中水系统。

1. 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与形式建筑中水系统由中水原水收集系统、处理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3部分组成。

中水原水集水系统有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

合流集水系统的管道设计要求和计算与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相同。

分流集水系统即污、废分流系统。

将水质较好的废水作为中水原水。

缺点是原水受水量受限制,需要增设一套分流管道。

分流集水系统适于设置在洗浴设备与厕所分开布置的住宅、公寓,有集中盥洗设备的办公楼、写字楼、旅馆、招待所、集体宿舍、大型宾馆、饭店的客房和职工浴室,以及公共浴室、洗衣房等。

建筑中水处理系统有前处理、主要处理和后处理3部分组成。

前处理—调节水量和水质,需要设置调节池;主要处理—去除有机物、无机物等;后处理—对中水供水水质要求很高时进行的深度处理。

建筑中水供水系统由中水配水管网(干管、立管、横管)、中水贮水池、中水高位水箱、控制和配水附件、计量设备等组成。

建筑物的中水原水收集系统与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完全分开(污、废分流),建筑物的中水供应系统与生活给水系统也完全分开时的建筑中水系统称为完全分流系统。

也就是建筑物的排水有污水和杂排水(废水)两套管道,供水有生活给水和中水两套管道。

根据原水集水管道和中水供水管道覆盖建筑小区的范围大小,完全分流系统又分为全部完全分流系统、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和半完全分流系统。

第6章 建筑中水

第6章 建筑中水

三、中水系统的安全防护 应用中水可以节约水源,减少污染,具有良好的综合效 益。但我国现阶段大多数人对中水缺乏了解,固有误用、误 饮的可能。为使供水安全可靠,不致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在 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使用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其 安全防护。
第6 章
建筑中水系统
6-1 建筑中水技术及其系统组成
建筑中水是指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生活污废水经适当处理 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再回用于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收 集、处理和供水系统。中水水质主要指标低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但高于污水允许排入地面水体的排放标准,这种专用供水系统被称为 建筑中水系统,简称建筑中水。 一、我国发展中水技术的意义 建筑中水技术发展很快,在于它能缓解严重缺水城市和该地区水 资源不足的矛盾,并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节约用水量,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淡水资源。 2.减少污水的排放量,减轻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分质供水,节约成本。 4.变废为利,开辟了新水源。
具有不完善排水设施的 建筑中水系统 具有完善排水设 施的建筑中水系统
2.小区中水系统 2.小区中水系统
小区中水系统框图 3. 城镇中水系统
城镇中水系统框图
三、建筑中水系统的组成 (1)中水原水收集系统 (2)中水处理系统 (3)中水供水系统 (4)中水系统中调节、贮水装置
6-2 中水水源、水量和水质标准 中水水源、 一、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水量、排水状况和 中水回用所需的水质水量来确定,并应首先选用优质杂排水, 从而简化中水处理流程、节约工程造价、降低运转费用。 二、中水水量 1.中水原水水量 1.中水原水水量 中水原水是指来源于并选作为中水水源、未经处理的建筑物 的各种排水的组合。中水原水水量是指建筑组合排水(如优质 杂排水、杂排水、粪便污水等)水量。 2.中水用水量 2.中水用水量 中水用水量指建筑内各种杂用水的总量。 3.水量平衡 3.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就是将设计的建筑或建筑群的中水原水量、处理量、 处理设备耗水量、中水调节贮存量、中水用量、自来水补给量 等进行计算和协调,使其达到供给与使用一致的过程。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

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概况、施工准备、施工工艺及流程、质量控制、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和施工组织管理等。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中水工程施工方案,供参考。

一、工程概况1.1 工程简介本工程为某城市中水回用项目,主要包括中水厂、输水管道、配水泵站等设施。

中水厂规模为每天处理10万立方米,输水管道全长约20公里,配水泵站3座。

1.2 工程目标本工程旨在为城市提供可靠的中水水源,满足城市绿化、环卫、工业等领域的用水需求,降低自来水使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二、施工准备2.1 技术准备根据工程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组织施工前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了解工程要求。

2.2 施工现场准备清除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确保施工场地平整、畅通。

按设计要求设置施工临时设施,包括临时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等。

2.3 材料准备根据工程量清单,提前采购合格的建筑材料、设备及配件。

对进场的材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规定。

2.4 人员准备组织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三、施工工艺及流程3.1 土建工程按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回填、基础浇筑、混凝土预制等施工。

确保结构安全、稳定、符合规范。

3.2 安装工程包括设备安装、管道铺设、阀门安装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安装质量。

3.3 电气工程包括电气设备安装、线路铺设等。

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电气系统安全、可靠。

3.4 调试与验收工程完成后进行设备调试和系统验收,确保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和功能需求。

四、质量控制4.1 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4.2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检验检测,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

4.3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安全文明施工5.1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建筑排水系统—中水系统(建筑设备)

建筑排水系统—中水系统(建筑设备)
5.3 中水水源、水量、水质标准
2、中水水量
(1)中水原水水量 中水原水是指来源于建筑的各种排水的组合。 中水原水水量指建筑组合排水(如优质杂排水、 杂排水、粪便污水等)水量。 (2)中水用水量 中水用水量即指建筑内各种杂用水的总量。 (3)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指整个中水系统内水量的计算和均 衡。
4-5 建筑中水工程
厕所冲洗便器城 市绿化 10 1200 10 30
无不快感 6.5~9.0
10 50 20 450
350 1.0
0.4 0.1 管网末端水不小
洗车 扫除
5 1000
5 30 无不快感 6.5~9.0 10 50 10 450
300 0.5
0.4 0.1 管网末端水小于
4-5 建筑中水工程
5.4 中水管道系统的布置与敷设
1、中水水源
中水水源的选用应根据原排水的水质、 水量、排水状况和中水所需的水质水量来确 定。一般为生产冷却水和生活废、污水,其 取舍的顺序为:冷却水、沐浴排水、盥洗排 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医院 排出的污水不宜作为中水水源,严禁将工业 污水、传染病医院污水和放射性污水作为中 水水源。
4-5 建筑中水工程
4-5 建筑中水工程
5.2 中水系统的基本类型及组成
1、中水系统的分类
中水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给水 工程技术、排水工程技术、水处理工程 技术和建筑环境工程技术的有机综合, 而得以实现各部分的使用功能、节水功 能及建筑环境功能的统一。按中水系统 服务的范围,一般分为三类:建筑中水 系统、小区中水系统和城镇中水系统。
4-5 建筑中水工程
5.3 中水水源、水量、水质标准
项目
浊度(度) 溶解度固体(mg/L) 悬浮性固体(mg/L)

课件建筑中水工程.ppt

课件建筑中水工程.ppt

自来水补充 Q0
q 42 A用途
q
41
B用途
q
11
C用途
q 12 D用途
Q00 中水高位水箱
q 01
q 31
q 02
q 32
q
q 33
03
q 04
q 34
q 43
E用途 q
44
F用途
G用途
H用途
Q1
原水 调节池
原水提升泵 Q2
中水处 理装置
Q1100
中水 调节池
Q20
建筑物水量平衡图
Q3
Q4 城市排水管网
技术经济比较
第十一章 建筑中水工程
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
1.建筑中水水源
(1)建筑物中 水水源的取舍顺序
沐浴水 盥洗排水 冷却水
游泳池排污水水
洗衣排水 厨房排水 厕所排水
11.2 中水的水质、水量与水量平衡 11.2.1 中水水源及其水质水量
沉淀处理设施 气浮处理设施
生物处理设施 过滤设施 活性炭过滤 膜分离 消毒
11.3 建筑中水处理工艺及设施 11.3.3 中水处理站
中水处理站位置: 建筑物内的中水处理站宜设在建筑物的最底层; 处理构筑物宜为地下式或封闭式。
应有采暖、通风、换气、照明、给水排水设施; 中水处理中产生的臭气应采取有效的除臭措施 ; 应具备污泥、渣等的存放和外运条件。
中水原水收集、储存、处理和中水供给等一系列 工程设施组成的有机结合体。
建筑中水系统
分类
小区中水系统
11.1 建筑中水系统
自 来
水 生活用水

建筑中水施工方案

建筑中水施工方案

建筑中水施工方案水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建筑质量和施工进度。

以下是本次建筑中水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一、工程概况:本次建筑是一栋多层住宅建筑,总面积为xxxx平方米,包括地下室、地上几层,其中包括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消防系统等。

二、原材料准备及设备配置:1. 原材料准备:根据图纸和设计要求,提前准备好水龙头、水管、阀门、排水管、管件、消防设备等必要的原材料和部件。

2. 设备配置:根据工程规模,确定使用的设备包括挖掘机、砌筑机、焊接机、浇注机等。

三、供水系统施工方案:1. 水源准备:根据施工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供水源,并确保供水源的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2. 冷热水管道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冷热水管道,确保每个房间及公共区域能够得到充足的供水,并预留合适的消防用水接口。

3. 安装及连接: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好水管、阀门、水龙头等设备,并严格进行水管连接、密封等工作,确保供水系统畅通无阻。

四、排水系统施工方案:1. 排水管路布置:根据设计图纸,合理布置卫生间、厨房等区域的排水管路,保证排水通畅,并严格控制斜度和坡度。

2. 排水管材选择:根据需要,选择使用PVC排水管、铸铁管等合适的排水管材,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

3. 检测与调试:完成排水管道安装后,进行压力测试和水密性测试,确保排水系统安全可靠。

五、消防系统施工方案:1. 配套设备安装:根据设计要求,安装消防水泵、喷淋头、消防栓等消防设备,并与供水系统接口连接。

2. 防火门及疏散通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防火门、疏散通道等设施,并保证其使用功能完好。

3. 消防通道布置:合理布置消防通道,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便于消防人员进出。

六、施工安全措施:1. 提前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导和监督,确保各项施工工作符合相关要求。

2. 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施工区域的防护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1给水排水工程概述

专题1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概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和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供暖与通风、建筑电气、燃气共同构成可供使用的建筑物整体,在满足人们舒适的卫生条件,促进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筑给水排水的发展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房屋建筑水平、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1-1 建筑给水排水发展历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建筑给水排水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1964年),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第二阶段(1964~1978年),室内给水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第三阶段(1978~1988年),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发展阶段;第四阶段(1989~至今),建筑给水排水技术的成熟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外技术的引进及乡镇企业的创办和发展,建筑给水排水在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和建筑灭火四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和骄人的成就。

1-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几年,国家从创建节约型社会的高度对建筑设计行业提出了节水、节能和防污染等方面的新要求。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依据新要求推出了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管道直饮水技术、生活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计算等技术,大力推动了绿色、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推广普及了各类新型管材(各种塑料管、不锈钢管、铜管、钢塑复合管、金属复合管等)和节能节水措施、设备(如减压阀节水型洁具等)。

1.2.1 以人为本建筑给水排水作为现代工业或民用建筑中的一部分,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与施工理念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中,自动抄水表系统和卫生间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是这一问题的突出体现。

自动抄水表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与水表计量技术,进行用户数据采集、加工处理,最终将城市居民用水信息加以计量、存储、统计的综合处理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