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体育建筑计算疏散宽度的规范摘要
体育场馆大空间防火分隔与安全疏散

体育场馆大空间防火分隔与安全疏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大增,功能也趋向于复杂化,空间越来越大,体育建筑通常单层建筑面积大,楼层高,内部空间不能分隔,其特殊使用的要求使建筑设计方案与现行防火设计规范相矛盾,套用现行防火设计规范无法合理确定出完善的防火设计方案。
而此类大型建筑又存在多样性,有的火灾危险性较高,有可燃物较少,甚至没有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而这类大空间建筑在规范上没有分类设计,且现在规范对这方面的考虑不足,造成设计与规范的矛盾。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大空间建筑也多次发生重大、特大火灾事故。
因此这类建筑的防火设计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防火分隔与安全疏散1、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特性由于建筑结构上的特殊性和使用方面的复杂性,大空间建筑的火灾预防与普通建筑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不易进行防火分隔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防烟分区是控制烟气蔓延的主要方法,但是对于大空间建筑,由于建筑结构、生产工艺、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大型体育场馆、工业厂房,很难利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有效防烟隔烟措施进行防火分隔。
2)人员的安全疏散相当困难大空间建筑一般都是人员高度集中的场所,常常有成千上万的人,而且这些人来到这里通常是没有组织的(例如剧场、体育馆等),一旦发生火灾,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人们迅速疏散到外界是一个极为困难的问题。
由于以上火灾特性,致使大空间建筑的防火与普通建筑防火相比存在更多难点,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开展研究。
在建筑消防上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对对体育馆大空间建筑的防火进行研究1.安全疏散体育场馆体量大,疏散距离远,人员密集,人员对场馆的熟悉程度较低,这些成为了体育场管固有特点。
由于大型体育馆内观众台成环行布置,缺乏明显的方向性,极易在疏散中形成人流相互交叉的现象造成混乱,再加上地面坡度大,使疏散人员,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消耗体力多,也影响疏散速度。
因此,建筑设计中,如何设置安全出口的位置、数量以及宽度,如何保证疏散指示标志、安全疏散指令等诱导疏散设施等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很好的发挥作用,是建筑设计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JGJ31-2003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orts building JGJ 31—2003J 265—2003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Design code for sports building JGJ 31—2003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实施日期: 2003年10月 1 日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公告第144号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发布行业标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31—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8、4.1.11、4.2.4,5.7.4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2003年5月3日前言根据建设部(83城科字第224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地和总平面;4.建筑设计通用规定;5.体育场;6.体育馆;7.游泳设施;8.防火设计;9.声学设计; 10.建筑设备。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南礼士路62号,邮政编码:100045本规范的主要起草人:马国馨单可民曹越魏春翊孙东远项端祈马晓钧目录1 总则 (72 术语 (93 基地和总平面 (134 建筑设计通用规定 (164.1 一般规定 (164.2 运动场地 (164.3 看台 (174.4 辅助用房和设施 (225 体育场 (285.1 一般规定 (285.2 径赛场地 (295.3 田赛场地 (315.4 足球场地 (345.5 比赛场地综合布置 (355.6 练习场地 (365.7 看台、辅助用房和设施补充规定 (375.8 田径练习馆 (376 体育馆 (416.1 一般规定 (416.2 场地和看台 (416.3 辅助用房和设施 (436.4 练习房 (437 游泳设施 (457.1 一般规定 (457.2 比赛池和练习池 (457.3 辅助用房与设施 (497.4 训练设施 (508 防火设计 (518.1 防火 (518.2 疏散与交通 (529 声学设计 (5410 建筑设备 (5810.1 给水排水 (5810.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59 10.3 电气 (61本规范用词说明 (681 总则1.0.1为保证体育建筑的设计质量,使之符合使用功能、安全、卫生、技术、经济及体育工艺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有关体育建筑计算疏散宽度的规范摘要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16-2006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1 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2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的规定计算确定;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的规定计算确定;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注:表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宽度。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置要求和每个疏散门的疏散人数限制。
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中还有进一步规定。
1 对于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要求一般不能超过400~700人。
1)根据对国内一部分已建成的体育馆调查,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观众厅内人员的疏散时间,依据容量规模的不同按3~4min控制。
另据对部分体育馆的实测结果是:对于2000~5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3.17min;5000~20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4min,故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人员的疏散时间定为3~4min,作为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基本依据。
体育建筑安全疏散门的设计要求

体育建筑安全疏散门的设计要求
1.疏散门净宽度不小于1.4m,这和相应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
疏散门必须向疏散方向开启,这一条非常重要,既可以保持疏散路线的通畅,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据有关文献介绍,
美国20世纪40年代时某大饭店发生火灾,有关人员疏散到大门厅,但无法逃生,其原因是疏散外门向内开启,和人流疏散方向不一致。
前沿的人和门又挨得很近很近,门根本打不开。
由此引发了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疏散门正确的开启方向非同小可。
2.这个条文是为保证人员疏散路线畅通,不出现意外伤害事故而制定的。
3.为防范偷盗事故,疏散外门常常上了门锁,一旦遇火灾门打不开,由此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国内已发生过由此原因造成火灾时人员大量死亡的案例,是我们应记取的教训。
为此强调疏散外门设推闩式门锁。
此锁的特点是,门的开启在于人体接触门扇,触动门闩门即被打开,但从外面无法开启,使用方便又有很高安全度。
体育馆建筑消防设计问题探讨

实 际 工程 为 背 景 ,利 用 FDS和 Pathfinder模 拟 软 件 对 体 育 馆 建 流 会 、商 品 展 销 会 等 ,使 用 功 能 越 来 越 全 。 由于 这 类 建 筑
筑 的 防 火 分 隔 有 效 性 、火 灾 烟 气 蔓延 影 响及 人 员 安 全 疏 散 进 行 模 拟 分 析 。 通 过 对模 拟 结 果 的深 入 研 究 分 析 ,在 防 火 分 隔 以 及 可 燃 物 控 制 、体 育馆 内的 消 防 设 施 等 几 个 方 面提 出 了相 应 的 技 术 要 求 ,以供 类 似 工程 参 考 。
一一~一~一~一 计参 数 ,但 “处方式 ”规范 相对 于建筑 科学 的发展 往往 比
较 滞 后 ,其 自身所 固 有 的 滞 后 性 和 通 用 性 导 致 无 法 涵 盖
体 育 馆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具 有 高 大 内 敞 空 间 的 公 共 建 筑 。 作 为 体 育 比赛 和 群 众 性 的 公 共 健 身 及 娱 乐 场 所 ,体 育馆 已从 单一的体育 比赛及娱乐健 身场所发展到多种经
长 ,最 不 利 点 的 疏 散 距 离 会 大 于 其 他 建 筑 要 求 的 37.5
In,而从 上 层 下 来 的 疏 散 楼 梯 需 要 通 过 门厅 通 往 室 外 且 距 离 较 长 ,无 法 做 到 楼 梯 疏 散 门 直 通 室 外 。
2 体 育 馆 消 防 设 计 数 值 模 拟 分 析
Parsing on the code for fire protection about scissors stairwell design
in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体育建筑规范要求

建筑艺术设计中的体育建筑规范要求体育建筑作为建筑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承载着人们对健康、运动和文化的追求。
为了使体育建筑在实际运营中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安全,并提供良好的观赏体验,体育建筑必须符合一系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从建筑结构、场地布局、设备设施以及安全等方面,介绍体育建筑的规范要求。
一、建筑结构的规范要求1. 钢结构要求:体育建筑中常使用钢结构,要求结构稳定、承载能力强、防震能力好。
钢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2. 土木工程要求:对于体育场馆的基础工程、地下结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必须满足土木工程的规范要求。
例如,地基必须稳定,排水系统必须健全,地下管道要合理布置。
3. 火灾防护:为了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体育建筑必须符合消防标准。
包括消防通道的设置、灭火系统的安装和疏散通道的规划。
二、场地布局的规范要求1. 观众席布局:体育建筑的观众席必须合理布局,保证观众可以有良好的视野,并且方便进出。
观众席的规划应考虑各个区域的人群数量、疏散通道以及安全设施等因素。
2. 运动场地规划:不同体育项目所需的场地布局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进行规划。
例如,足球场需符合国际足球比赛标准,游泳馆需符合国际泳联的规定等。
三、设备设施的规范要求1. 照明系统:体育建筑内外的照明设计必须满足各类比赛的要求,确保运动员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能够正常进行比赛。
同时,观众席和其他区域的照明也要满足舒适和节能的要求。
2. 声学设计:体育建筑中的声学设计需考虑到观众席的声学反射、场馆内的噪声控制以及音响设备的设置等。
符合良好的声学效果,能够提升观众的观赏体验。
3. 通风与空调系统:体育建筑内部的通风和空调系统要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和舒适度。
对于一些特殊的室内体育项目,如羽毛球、游泳等,空调系统还需要保证恰当的温度和湿度。
四、安全的规范要求1. 紧急疏散通道:体育建筑必须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确保观众和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

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是确保建筑物内部人员在发生火灾、地震或其他紧急情况下能够安全撤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通道宽度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供人员快速疏散,减少人员拥堵和意外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宽度的标准以及其重要性。
一、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宽度标准的制定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通常由建筑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部疏散通道宽度标准:1. 国际标准: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建筑物疏散通道宽度的标准,如ISO 23601和UIA CS1。
这些标准提供了疏散通道宽度和人员密度的指导,以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建筑物。
2. 国家标准:各国根据本国的法律和建筑规范,制定了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
例如,美国全国消防协会(NFPA)的标准(如NFPA 101和NFPA 5000)规定了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最小宽度要求,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安全性。
3. 地方标准:有些国家或地区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了疏散通道宽度的特殊要求。
例如,在城市火灾风险较高的区域,可能会要求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超过最低标准,以提供更大的安全保障。
二、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宽度标准的重要性建筑物外部疏散通道的宽度标准对于人员疏散的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方面说明其重要性:1. 快速疏散:在紧急情况下,如火灾或地震,人员需要尽快从建筑物内部撤离。
如果疏散通道过窄,人员可能会相互阻塞,导致疏散时间延长,增加逃生的困难和危险。
因此,合理的通道宽度能够帮助人员快速、高效地撤离。
2. 人员密度控制:疏散通道宽度的标准还与人员密度有关。
标准通常会考虑建筑物的使用类型、人员流量以及疏散的时间因素。
适当的通道宽度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人员在疏散过程中保持有序,并减少人员密度,降低踩踏等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
安全疏散通道宽度规定(3篇)

第1篇安全疏散通道是指建筑物内用于人员紧急疏散的通道,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等。
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中,安全疏散通道是保障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设施。
根据《消防法》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疏散通道的宽度、高度、间距等都有明确规定。
二、安全疏散通道宽度规定1. 安全出口宽度安全出口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同时,同一建筑物内各安全出口的净宽度应基本一致,以确保人员疏散的均衡性。
2. 疏散楼梯宽度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同时,楼梯间应设置扶手,扶手高度不应小于0.9m。
3. 疏散走道宽度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对于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
4. 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4m。
(2)歌舞娱乐场所、网吧、洗浴中心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
(3)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场所的疏散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6m。
三、安全疏散通道高度规定1. 疏散楼梯高度疏散楼梯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高度不应超过18m。
(2)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高度不应超过24m。
2. 疏散走道高度疏散走道的高度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高度不应低于2.8m。
(2)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高度不应低于3.0m。
四、安全疏散通道间距规定1. 疏散楼梯间距疏散楼梯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楼梯间距不应超过15m。
(2)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间距不应超过20m。
2. 疏散走道间距疏散走道间距应符合以下要求:(1)住宅建筑的疏散走道间距不应超过20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3.10 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 人。
5.3.16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 人不小于0.6m 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m。
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院、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 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 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m 时,可增加1 倍,但不得超过50 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2 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1 的规定计算确定;3 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宽度,应按表5.3.16-2 的规定计算确定;4 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注:表5.3.16-2 中较大座位数档次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档次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宽度。
条文说明:5.3.10 本条规定了体育馆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置要求和每个疏散门的疏散人数限制。
有关防火设计要求在《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中还有进一步规定。
1 对于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要求一般不能超过400~700人。
1)根据对国内一部分已建成的体育馆调查,对于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观众厅内人员的疏散时间,依据容量规模的不同按3~4min控制。
另据对部分体育馆的实测结果是:对于2000~5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3.17min;5000~20000座的观众厅其平均疏散时间为4min,故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人员的疏散时间定为3~4min,作为安全疏散设计的一个基本依据。
2)体育馆观众厅容纳人数的规模变化幅度较大,由三四千人到一两万人。
观众厅每个疏散门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也应相应有个变化幅度,而这个变化又与观众厅疏散门的设计宽度密切相关。
从调查情况看,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的平均宽度最小约为1. 91m;最大约为2.75m。
据此宽度和规定人员从观众厅疏散出去的时间可概算出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分别为(1.91/0.55)×37×3=385(人)和(2.75/0.55)× 37×4=740(人),其中37为楼座阶梯地面的每股人流通过能力。
因此,规范将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观众厅疏散门平均疏散的人数定为400~700人。
具体设计时,设计者可按上述计算方法,根据不同的容量规模,合理地确定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宽度,以满足规定的控制疏散时间的要求。
[例]一座容量规模为8600人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设计为14个,则每个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4=614(人)。
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即4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14/(4×37)=4.15(min),超过3.5min,不符合规范要求。
因此,应考虑增加疏散门的数目或加大疏散门的宽度。
如果采取增加出口数目的办法,将疏散门数目增加到18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8=478(人)。
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则缩短为478/(4×37)=3.22(min),不超过3.5min,符合规范要求。
又如:容量规模为20000人的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的疏散门数目设计为30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20000/30=667(人)。
设每个出口的宽度为2.2m,则通过每个出口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67/(4×37)=4.5(min),超过了4min,不符合规范要求。
如把每个出口的宽度加大为2.75m(即5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的疏散时间为667/(5×37)=3.6(min),小于4min,符合规范要求。
3)体育馆的疏散设计,要注意将观众厅疏散门的数目与观众席位的连续排数和每排的连续座位数联系起来加以综合考虑。
如图6所示一个观众席位区,观众通过两侧的2个出口进行疏散,其间共有可供4股人流通行的疏散走道。
若规定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为3.5min,则该席位区最多容纳的观众席位数为4×37×3.5=518(人)。
在这种情况下,疏散门的宽度就不应小于2.2m;而观众席位区的连续排数如定为20排,则每一排的连续座位就不宜超过518/20=26(个)。
如果一定要增加连续座位数,就必须相应加大疏散走道和疏散门的宽度。
否则就会违反“来去相等”的设计原则。
图6 席位区示意图2 体育馆室内空间体积比较大,发生火灾时,火场温度上升的速度和烟雾浓度增加的速度,要比在剧院;电影院、礼堂等的观众厅内的发展速度慢。
因此,可供人员安全逃离火场的时间也较长。
此外,体育馆观众厅内部装修用的可燃材料常较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少,其火灾危险性也较这些场所小。
另外,体育馆的容纳人数较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多,往往是后者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在安全疏散设计上,由于受平面的座位排列和走道布置等技术和经济因素的制约,使得体育馆观众厅每个疏散门所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要比剧院和电影院的多。
此外,由于体育馆观众厅的面积规模比较大,观众厅内最远处座位至最近疏散门的距离,一般也都比剧院、电影院大,加之体育馆观众厅的地面形式多为阶梯地面,疏散速度较慢,必然使人员所需的安全疏散时间增加。
对体育馆来说,如果按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规定设计,则困难比较大,并且容纳人数越多、规模越大越困难。
故两者的安全疏散设计要求应有所区别。
5.3.16 本条规定了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的疏散设计要求。
1 关于剧院、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及座位的布置。
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宽度按疏散1股人流考虑,如人体上身肩部宽按0.55m计算,同时并排行走2股人流需1.1m,但考虑观众厅座椅高度在行人的身体下部,上部空间可利用,座椅不妨碍人体最宽处的通过,故1.Om宽度基本能保证2股人流通行需要。
2)观众厅内设有边走道不但对疏散有利,并且还能起到协调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和疏散走道通行能力的作用,从而充分发挥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疏散功能。
3)对于剧院、电影院、礼堂等观众厅中的2条纵走道之间的最大连续排数和连续座位数,在具体工程设计中应与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宽度联系起来综合考虑、合理设计。
4)对于体育馆观众厅中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可增加到26个,主要是因为体育馆观众厅内的总容纳人数和每个席位分区内所包容的座位数都比剧院、电影院的多,用与剧院等相同的规定数据是不现实的,但又不能因此而任意加大每个席位分区中的连续排数、连续座位数,而要与观众厅内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相呼应、相协调。
本条规定的连续20排和每排连续26个座位,是基于出观众厅的控制疏散时间按不超过3.5min和每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宽度按2.2m考虑的。
疏散走道之间布置座位连续20排、每排连续26个作为一个席位分区的包容座位数为20×26=520(人),通过能容4股人流宽度的走道和2.2m宽的安全(疏散)出口出去所需要的时间为520/(4×37)=3.51(min),基本符合规范的要求。
对于体育馆观众厅平面中呈梯形或扇形布置的席位区,其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按最多一排和最少一排的平均座位数计算。
另外,在本条中“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O.9m时,可增加1.O倍,但不得超过50个”的规定,在具体设计时,也应按上述道理认真考虑、妥善处理。
5)为限制超量布置座位和防止延误疏散时间,本条还规定了观众席位布置仅一侧有纵走道时的座位数。
2 关于剧院、电影院、礼堂等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宽度。
1)本条第2款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是根据人员疏散出观众厅的疏散时间按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2min,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控制为1.5min这一原则确定的。
据此按照疏散净宽度指标公式计算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观众厅中每100人所需疏散宽度为:门和平坡地面:B=100×0.55/(2×43)=0.64(m),取0.65m;阶梯地面和楼梯:B=100×0.55/(2×37)=0.74(m),取0.75m。
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的观众厅中每100人所需要的疏散宽度为:门和平坡地面:月=100×0.55/(1.5×43)=0.85(m),取0.85m;阶梯地面和楼梯:月=100×0.55/(1.5×37)=0.99(m),取1m。
2)根据本条第2款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所得安全出口(或疏散门)总宽度为实际需要设计的最小宽度,在最后确定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宽度时,还应按每个安全(疏散)出口的疏散时间进行校核和调整。
[例]一座耐火等级为二级、能容纳1500人的影剧院,其中池座容纳1000人、楼座部分容纳500人,安全出口总宽度按规范规定的疏散宽度指标计算结果分别为:池座:1000÷100×0.65=6.5(m);楼座:500÷100×0.75=3.75(m)。
在确定安全出口时,如果池座部分设计4个、每个宽度为1.65m(即3股人流所需宽度)的安全出口,则每个出口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为1000/4=250(人),每个出口所需疏散时间为250/(3×43)=1.94(min)<2min,符合规范要求。
如果楼座部分设计2个、每个宽度为1.65m的安全出口,则每个出口所需疏散时间为250/(3×37)=2.25(min)>2min,根据规范要求应增加出口数目或加大出口宽度。
如将出口数目增加到3个,则每个出口平均担负的疏散人数为500/3=167(人),每个出口所需疏散时间为167/(3×37)=1.5(min),符合要求。
而观众厅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实际需要总宽度为4×1.65十3×1.65=11.55(m),依次推算出的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为(11.5/1500)×100=0.77(m)。
如加大楼座出口宽度,将两个出口的宽度改为2.2m,则每个出口所需要的疏散时间为250/(4×37)=1.69(min),也是可行的,而观众厅的安全出口(或疏散门)实际需要总宽度为4×1.65+2.2=11(m),依次推算出的每百人疏散宽度指标为(11/1500)×100=0.7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