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中国女性着装演变
秦汉至六十年代服饰变化,汉服真亮眼,带大家欣赏一场时代服装秀

秦汉至六十年代服饰变化,汉服真亮眼,带大家欣赏一场时代
服装秀
哈喽,大家好,我是热爱古风,喜爱汉服的夭夭戚~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在服装发展方面也是风采各异的,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服装特点,汉服可以说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了~无论你喜欢哪一个朝代的服饰,这都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认可~
今天,不仅仅是汉服,夭戚要给大家展示一下由秦汉至六十年代不同时代的女性的服饰变化,带大家观赏一场时代变迁的服装秀~
喜欢古风,喜欢汉服的话别忘了关注夭夭戚的醉古裳哟~。
回眸新中国60年服饰变迁

回眸新中国60年服饰变迁,无论颜色还是款式,抑或服饰细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一不体现着几代人伴随着共和国走过的路。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发生这日新月异的变化,风格由单一渐趋多元,色彩由单调趋于斑斓,而隐于背后的是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变化。
下面我们将划分5个年代,为大家展开这幅生动的服饰画卷。
50年代:中山装列宁服
新中国诞生伊始,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前被视为身份象征的西装革履和刺绣旗袍被深深埋藏了,而能穿上中山装和列宁服的才是人们心目中羡慕的对象。
50年代服装流行关键词还有军便装、工装背带裤、“布拉吉”(连衣裙)。
灰、蓝、绿成了流行色。
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中国在穿着上受前苏联的影响很大。
中国女性穿起了时髦的列宁装,这种大翻领、双排扣、斜口袋的套装或多或少带有装饰因素。
它附加的腰带有助于女性身体线条的凸现。
70年代:的确良喇叭裤
70年代,是一个转变的时代。
“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这时候,“的确良”和喇叭裤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男女都穿
90年代之后是服装变化最快的年代,一种潮流还没有形成,就面临着过时的尴尬。
人们穿衣服追求个性,最尴尬的事莫过于“撞衫。
超短裙、吊带、露脐装、露背装、低腰裤、裹胸、肚兜、波西米亚裙
《这是衣服上的变法来反映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2021/4/15
•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 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 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 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 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 便装等中山装系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 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 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这些都成为当时 的主流款式。
2021/4/15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中国历代女装演变史,初唐和中晚唐女装竟然差这么多!(含视频)

中国历代女装演变史,初唐和中晚唐女装竟然差这么多!(含视频)艺术有你商周礼制十五而笄;西汉深衣制,上襦下裙,街市罗衣飘飘;南北朝衣身紧贴,对襟直领衣袖窄,胡服风范;唐中前期小头鞋履窄衣裳,披帛半臂兴盛;晚唐时世宽妆束,衣裙宽松;宋尚素雅;明霞帔比甲兴盛;清传统服饰终结,满族特色旗袍影响至今…中国历经朝代更迭,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历朝历代的衣着服饰均各具特色,女性服饰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各个朝代大放光彩。
身穿大袖宽衣,下着长裙,脚穿高头丝屐,这是秦汉时期女子服装比较普遍的风格。
先秦时期,人们常说的衣裳指的是衣服和裙子,上为衣,下为裳。
汉朝,女性不穿裤子穿裙子,最有名的是留仙裙(即有绉褶的裙),而且汉朝女人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可以超过3层,名曰三重衣。
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都以宽博为主,其特点为:对襟,束腰,衣袖宽大,并在袖口、衣襟、下摆缀有不同色的缘饰,下着条纹间色裙,腰间用一块帛带系扎。
当时妇女的下裳,除间色裙外,还有其它裙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主要发型为头梳高髻,上插步摇首饰。
发髻形势高大,发饰除一般形势的簪扠以外,流行一种专供支撑假发的杈子,承重的意义大于装饰的意义。
此时的女装款式多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群多位折戟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给人以俊俏潇洒之感;加上丰富的首饰,反映出奢华靡丽之风。
隋朝时期最为流行的女子服装样式为小袖高腰长裙,裙系到胸部以上。
发式上平而较阔,如戴帽子,或作三饼平云重叠、额部鬓发剃齐。
唐代女装的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
唐朝服饰襦裙服系指唐代女子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汉服装束。
隋唐时期,微胖界女性的福音。
披帛是当时的潮服,看上去像只搭了一半的披肩。
唐朝贵家女出门佩戴一层皂纱,将自已从头到尾遮起来,人过留影,引来无数富家子弟侧目。
宋朝受程朱理学影响,这个年代的女子以理性美为准绳,可用窄、瘦、长、奇来形容。
中国服饰的变迁-PPT课件

西装仿佛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
1989-2019 全面开放
喇叭裤
讲求牌子 Nike黄金时期
松糕鞋
鸭舌帽
不再稀罕“的确良”纯棉的文化衫火了
• 2019~2009 多元生活连体衣裤愈演愈烈源自巴 尔 曼 宽 肩 西 装
罗马鞋
正统混搭
还有这种。。。
你觉得上面两位新娘子谁更好看呢? 说说你的理由
中国服饰的变 迁
• 近代妇女袄裙 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 等方面。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 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 耸及耳的硬领。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 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 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袖子的 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 ; 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本图为彩绣高 领长袄、马面裙(传世实物)
1949-1959 激情岁月
• 1949年,新中 国的服饰路开 始形成,从前 被视为身份地 位象征的的西 装革履和刺绣 旗袍被深深埋 藏了。而能穿 上中山装和列 宁服的才是人 们心目中羡慕 的对象。
毛 式 中 山 装
列宁装是女装,是当时英姿飒爽的 时尚先锋
工装背带裤是新时尚
军便装与列宁装
喇叭裤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红裙子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时间,色彩鲜艳 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 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
霹雳舞、霹雳手套、霹雳舞服装
经典的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衣 世界范围崇尚健美的影响,84年后,我国掀起了运动服热。曾经风 靡一时的蓝色白条纹的运动衫。
1969-1979 奇装风潮
70年代初知青插队的工作装
礼服的发展史1

礼服的发展史礼服作为一种正式社交场合穿眘的服装,代表了身份、地位、品味、教养等许多无形语言。
这是服饰文化历史的发展的结果。
服饰发展史其实誻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作为高级门类的礼服,其发展历史也必然与地域、社会、种族、阶级联系在一起,而最直接推动其发展者非贵族统治者莫属。
因此,礼服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上层社会服装变迁史。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挂和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原属清代诰命夫人的规定着装,是权势和地位的象征。
因为其上布满了珠宝锦绣,容雍华美至极,成为民间对权贵的仰慕之情,因而逐渐演变成豪门闺秀的婚礼服。
而普通人家之女成婚时,通常只能穿一身大红袄裙,外加大红盖头和绣花鞋,并用大红花轿抬进婆家门,因为这也象征着一片吉祥,讲究的就是个“红”。
20—30年代起,由于受到西方的文化和婚俗的影响,新郎有穿西装结领带的,也有穿长衫同时戴西式礼帽和墨镜的,而新娘有穿婚纱也有身着用白绸缎缝制的中式旗袍。
50年代,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婚礼服则演变为新郎穿蓝色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或红袄裙。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婚礼服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新郎新娘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时髦一点儿的则穿上绿色军装,真是“革命伉俪多奇志,不爱红妆爱绿妆”。
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传统的婚礼服也开始和国外接轨,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成为时尚和主流90年代直至今日,婚礼服的种类繁多,越来越多的新人选择最能体现个性的婚礼服,无论中式或西式还是汉族或少数民族,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就一定能得到满足。
服装发展史其实就是部分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作为高级门类的礼服其实发展历史也必然与地域、社会、种族、阶级联系在一起,但无论哪个社会、地域、种族,下层劳动阶级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这种礼仪服装,最可能、最直接推动其发展者非贵族统治者莫属。
因此,;礼服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上层社会服装变迁史。
现代意义上的“礼服”这一特有名词,虽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得以明确提出,其发展历程绝非与此开始,其礼仪场合、款式、装饰、板型是远古时期慢慢发展而来。
建国60年的民间服饰变迁

建国60年的民间服饰变迁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
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
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
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
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
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
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
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
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
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
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
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
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
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
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中山装

回顾6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2009年10月1日共和国60岁了,60年的服装史是一种记忆,也是穿在身上的历史,刻着几代人记忆深处的青春美好和年华逝去,演变着从单调统一到绚丽多彩的华丽。
1949年,中国人自发的穿着整齐的着装,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新中国建设,从这之后很多年的整齐统一绝对可以数次毫不费力的载入吉尼斯纪录,时尚第一次借助政治出现了整齐划一的趋势。
一些典型服饰与典型着装方式达到惊人的普及程度,也掀开了新中国服装史的第一阶段。
中山装:中山装为服装的一种,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名。
由于毛泽东东经常在公开场合穿中山装,西方称中山装为“毛装”。
穿着中山装,国民一度找回了失落了一个世纪的自信。
同时也是从50-80年代中国城市男性的主要常服。
列宁服:其实并不是一种苏联女性的服装式样,而是苏联男性日常穿着的上衣款式。
中国人引进这种服装的时候免去了胸衬和垫肩,用棉布制作翻领双排扣西服,口袋像外套大衣的斜插袋,当时看很新鲜又不费料费工,当然更重要的是穿上这种公认“苏式”的服装,显得形式新颖又思想进步,一时成为机关女干部的典型服式,因此也成为“干部服”。
布拉吉:布拉吉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叫做布拉吉。
布拉吉是苏联女英雄卓娅所穿的衣服,是苏联红军的全体情人“喀秋莎”所穿的衣服。
布拉吉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美,它便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50年代的中国城市里,盛行周末舞会,举国上下飘舞着千千万万件布拉吉,犹如旋转的布拉吉一样向人们展示着美好的理想,美好的明天。
花布棉袄:当年花布棉袄的穿着方式上带有意识变革的痕迹,这种中国女性最普遍的冬装在20世纪50年代主要为少女及幼女的冬装,用鲜艳小花布做成的棉袄,花色中多含红色,成年妇女多以质料不同的绸缎面料做棉袄面被认为封建,因此,解放后参加工作的女性和女学生就摒弃了缎面采用具有农民文化特色的花布做棉衣显示与工农的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革时期极少 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 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 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 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
• 假领子:一种没有袖子、只
有上半截的衬衫,当然它不 是衬衫,仅仅只是一个领子, 为的就是在穿上外衣时在颈 部露出领子。
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
• 70 年代末到80年代初,封闭的大门被打开,外面的世界 使中国人眼花缭乱,别人的生活方式使中国女性开始以审 视和怀疑的目光打量自己的穿戴--随着对文革极左思潮清 算的深入与扩大,中国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真理:美是没 有阶级性的,穿衣戴帽不一定与意识形态的健康与否必然 相连。
新中国成立的这六十年,中国女性的服饰也经历 了一场大变革。
还记得绿军装、回力鞋、梅花运动衣、的确良衬衫、妈妈 织的彩色毛衣么?生活于如今多姿多彩的时尚潮流中,我 们已经很难去想象曾经那些单调质朴的岁月……回眸新中 国六十年年发展历程,最直观的就是看人们身上那一身衣 服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30年里,更是经历 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时尚潮流领域方面的洗礼。加速了每 个中国人由保守到开放、由传统到现代的蜕变过程。让我 们一起纵观中国六十年的服饰变迁,横览欧美各个时期的 时尚装扮。对比一下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青春时尚风是 如何静悄悄地变迁。
• 银幕上的"红裙子"是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 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 服装色彩和样式的一个标志性道具,一个多样化、 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
西方文化在进入中国的初期遭遇的喜剧式尴尬在服 装上也反映,街上不但开始流行红裙子,还开始 出现脏球鞋、牛仔裤与西服上衣及领带同时穿在 一身的奇特装扮。
军便服
• 十亿人民十亿兵"的十年"文革",最时尚的装束莫 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装,扎上棕 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 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 双草绿色解放鞋。
• 四个兜: 当时人民解放军
军装的一种特殊标志,只有 排级以上的军官上衣才有四 个兜
• 的确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南京路上好八连倡导的艰苦朴素作风在全国推 广继而被机械化简单化地理解和执行。穿新衣 服、花衣服成为可耻的事。不少人恐怕都亲身 经历过故意在没有破损的衣服上打上一两个补 丁的傻事,今天想起来十分可笑,但在当时却 相当普遍
球衣
这不是现在我们理解的意义上的运动员的比赛服, 而是一种绒衣,是毛衣还不普遍时的替代品,也 是当时青年劳动者中一种较为普遍和时髦的打扮, 基本只有一种款式:套头、大翻领,颜色也只有 红色和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 之后,中国妇女的服装开始丧失服装美 学本身的意义,而更多地被赋予了革命 色彩和劳动特性。 中苏关系的全面交恶,使曾经风行一时的 俄罗斯色彩的列宁装、布拉吉几乎在一 夜之间销声匿迹。
破四旧
现代的年轻人恐怕很难 想像40 年多前的中国 曾经发生过一场烧旗袍、 烧花衣服的运动,这是 因为这些旧时代的服装 被作为旧文化、旧传统 的代表,都在需要扫除 之列。在那个年代拍摄 的电影中,穿旗袍和花 衣服的基本都是女特务 或姨太太一类不正经的 女人。
70年代
——服装如同时代一样敏感
• 等级意识和档次概念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阶 级意识。在服装风格上,性别差异进一步被淡化 到最小程度,除了领口和衣袋等细节之外,男女 服装几乎没有其他差异,更谈不上个性色彩。 • 与美苏两个大国同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对峙,使 中国处于长期战备状态,而国内空前激烈的政治 斗争使各种思想的对抗发展成生活形态的剑拔弩 张,因此在原有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风 尚中,中国人的服饰又增添了浓烈的革命化、军 事化和战斗化色彩。"
50年代
• 由于物资短缺,那时服饰的品种、款式和面料几乎无可选 择,朴素的人民装以蓝、灰、黑、白为基调,加上女式的 花布衣裙构成了人们穿衣的主线。 • 从苏联流行并传到中国的“列宁装”和“布拉吉”成为当 时的时髦装束。简单的装束,简单的选择,简单的生活, 人们在简单中找寻快乐。 • 列宁装的主要特点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 • 从前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最受欢迎:宽松的短袖、 褶皱裙、简单的圆领、碎花、格子和条纹,腰际系一条布 带,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恶化,“布拉吉”的名称改为“连 衣裙”。
比基尼
1986年,一位健美运动员在比赛 中穿着一种上下分离的两件式泳 衣亮相,这种泳衣极为暴露,仅 仅遮盖了女性最为敏感的三个部 位,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这就 是在今天已经极为平常的比基尼 首次在国内亮相。
90 年代
• 90 年代,中国服装至少在高端人群中已经 实现了与世界的同步。奢侈、豪华、昂贵 不再是用来批判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 而成为人们理直气壮地追求的生活目标, 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与前 面提到过的60和70 年代相比,中国女性在 20 年中像是跨过了一个世纪。
内衣外穿 校服
哈一族 无季节
21世纪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世纪--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世纪
进入新世纪,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驻中国 市场,中国人开始认识范思哲、路易-威登、 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 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中国人的穿着不 再同从前那么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 正的融入了并影响着国际化的时尚浪潮。
• 波希米亚风 /post/topic.aspx ?tid=114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