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汽车材料》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材料学时:26适用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课程简介1、课程性质《汽车材料》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起承前启后的作用。
2、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材料力学》;后续课程:《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电控技术》、等。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的构成和汽车材料的分类。
(2)掌握了解石油、汽油、柴油等各种燃料的使用性能及注意事项。
了解汽车的一些其他代用燃料。
(3)掌握发动机润滑系统的作用、性能、以及注意事项、了解并掌握齿轮油、润滑脂的使用性能以及注意事项。
(4)掌握液力传动油、汽车制动液、汽车防冻液的使用性能要求、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了解其他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要求、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5)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结构、掌握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掌握常用金属材料以及典型汽车零件金属材料的选用。
(6)了解车用橡胶材料的品种以及汽车轮胎的类型和结构;掌握汽车用塑料的性能、种类及应用;掌握汽车玻璃的性能、种类及主要用途;掌握其他非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7)了解汽车美容的含义;掌握汽车美容用品。
2.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概念。
(2)了解汽车燃油使用性能及评定指标,能够正确选用各类汽车燃料;了解汽车新能源及油料管理技术。
(3)掌握汽车润滑材料的分类、特性、规格、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
(4)汽车工作液主要规格的辨别、能够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各种汽车工作液。
(5)掌握汽车用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热处理方法,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特点、用途及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
掌握强度、塑性及评价指标,硬度、韧性、疲劳强度及评价指标,了解工艺性能;掌握热处理的概念、目的,了解热处理原理;钢的正火、退火、淬火、回火含义及目的;表面热处理的目的、种类,自学钢的热处理新技术部分。
汽车工程材料教案

教案一、课题: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二、教材分析:本章是《汽车材料》第一次课,是属于基础性知识,在教材的安排上是符合认知的过程三、(1)基础知识:掌握强度与塑性、硬度、冲击韧性及金属疲劳概念(2)能力培养:通过本次学习,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树立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难点:屈服强度和金属疲劳概念五、课型:综合型六、教学方法:讨论+讲授七、教具:铁钉、铁片、铝片等,多媒体幻灯片八、课时:2九、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第一章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指标(板书)一)、组织教学:安定课堂教学秩序二)、请同学们回顾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你所知道的汽车材料有哪些?2)汽车材料的选用与环境有关吗?三)引入新课:(一)、汽车材料分类:1、金属材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合金2、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3、汽车运行材料---燃料、润滑剂、工作液(板书)(二)、金属材料性能:(分组讨论每组给出答案,老师点拨)1、使用性能----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其他性能2、工艺性能----压力加工性能、铸造性能、焊接性能、切削加工热处理(板书)(三)、1、力学性能定义: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性能,又称机械能。
2、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抗疲劳性(板书)(四)、两个概念:(板书)1、强度---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能力2、塑性---在外力作用下,金属材料产生永久变形而不断裂的能力(五)、同学分组讨论你们所知的外力(载荷)指的是哪些?并指出实例(六)强度有关知识:(请同学描述你所知的强度)(板书)(1)强度的大小用应力表示,金属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必然在材料内部产生与外力相等的抵抗力,即内力。
(2)单位截面上的内力称为应力。
(3)用符号σ表示,σ=F/S(4)单位:Pa(5)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的指标有;弹性极限、屈服强度、抗拉强度。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高级汽车维修3年制)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高级汽车维修(3年制)开设时间:第一学期课时数:20学时一、课程性质《汽车材料》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编写以知识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注重汽车材料的应用及汽车零部件的选材,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汽车常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及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分类、品种、牌号和主要规格;掌握汽车燃料、润滑油料和工作液油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掌握汽车用涂装材料的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能正确选用汽车材料。
二、课程目标1.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性能及应用范围。
2.掌握汽车燃料、润滑油料和工作液油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3. 掌握汽车用涂装材料的的基本知识,懂得选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4.了解塑料、橡胶、黏合剂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修完《机械制图》、《汽车文化》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汽车材料》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更全面的汽车材料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汽车材料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
同时也为后续开设的课程有《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等奠定基础。
四、课程描述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六、学习资源的选用1.教材选取的原则教材立足以人为本,以技能为导向的原则,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从汽车岗位需求分析入手,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2.推荐教材《汽车材料》钟连结、周超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8月。
3.参考的教学资源[1] 《机械工程材料》,储凯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 《汽车运行材料》,陈中一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3]《机械工程材料》,沈宜慧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七、教师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参观、实物讲解、观摩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对专业的深层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2024

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引言概述:汽车材料是汽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档为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汽车材料知识。
大纲包括五个主要部分:基础材料、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材料。
一、基础材料1. 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基础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3. 基础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4. 基础材料的加工与制造技术5. 基础材料的选材原则和评价方法二、金属材料1. 常见金属材料的分类及特点2.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疲劳、断裂行为3.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技术4. 金属材料的选材与性能评价5. 金属材料的应用案例与发展趋势三、聚合物材料1. 聚合物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聚合物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工艺3. 聚合物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热、耐蚀性能4. 聚合物材料的表面处理与改性技术5. 聚合物材料的应用案例与研究进展四、复合材料1. 复合材料的分类与组成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能3.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与生产技术4. 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与优势5. 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五、新型材料1. 新型材料的分类与特点2. 新型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应用3. 新型材料在汽车工程中的作用和潜力4. 新型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应用5. 新型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评价总结:汽车材料教学大纲(一)提供了汽车材料的基础知识和进阶内容。
学生在学习本大纲后,将理解汽车材料的分类、特点、性能与应用,并了解基础材料、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复合材料和新型材料的相关知识。
汽车材料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纲所包含的知识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汽车材料相关技术,为未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汽车材料 课程标准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汽车材料是指用于汽车制造的各种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塑料材料、橡胶材料、复合材料等。
汽车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
因此,汽车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培养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应包括对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需要了解其强度、硬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指标,以及相关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对于塑料材料,需要了解其耐热性、耐候性、抗冲击性等性能指标,以及相关的测试标准和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汽车材料的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才能更好地应用这些材料于汽车制造中。
其次,汽车材料课程标准还应包括对汽车材料的选择和设计原则。
不同的汽车部件对材料的要求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例如,发动机缸体对材料的强度和耐热性要求较高,而车身对材料的轻量化和碰撞安全性要求较高。
因此,汽车材料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对不同部件的材料选择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此外,汽车材料课程标准还应包括对汽车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汽车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也需要考虑到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通过使用可回收材料、降低材料的能耗和排放等方式来提高汽车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汽车材料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对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的要求,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综上所述,汽车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包括对汽车材料性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材料选择和设计原则、环保性和可持续性要求等内容。
只有全面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汽车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汽车材料课程标准的制定也需要与汽车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校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充分考虑到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希望通过不断完善汽车材料课程标准,为我国汽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

完整版)《汽车材料》课程标准1.重视汽车材料对汽车性能的影响;2.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3.勇于创新,掌握新技术;4.注重实践,提高动手能力;5.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汽车材料》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该课程的前修课程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和《材料力学》,后续课程则包括《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发动机电控技术》等。
该课程的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汽车构成和材料分类、了解各种燃料的使用性能和注意事项、掌握润滑材料的作用、性能、规格和注意事项、掌握工作液的使用性能、规格和注意事项、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热处理方法和选用、了解常用金属材料和典型汽车零件金属材料的选用、了解车用橡胶材料、汽车轮胎、塑料、玻璃等非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应用、了解汽车美容用品。
能力目标则包括掌握汽车材料分类、金属材料概念、正确选用各类汽车燃料、掌握润滑材料的分类、特性、规格、选用及使用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各种汽车工作液、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热处理方法和选用、了解常用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金属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特点、用途及发展趋势、掌握非金属材料种类、应用、性能特点以及汽车新能源等的应用状况和发展动态,掌握橡胶、玻璃的特性、种类,了解其一般用途及在汽车上的应用。
素质目标则包括培养学生珍惜资源,关注环境保护,勇于创新,注重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掌握汽车材料对汽车性能的影响,了解资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新技术,提高动手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掌握车有汽油、柴油的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七.汽车用润滑材料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润滑油的种类、性能、牌号及应用;2.润滑油的选用和更换;3.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教学目标】1.了解润滑油的种类、性能、牌号及应用;2.了解润滑油的选用和更换方法;3.掌握润滑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八.汽车用工作液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内容】1.冷却液、制动液、助力转向油、变速器油的种类、性能、牌号及应用;2.工作液的选用和更换;3.工作液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教学目标】1.了解冷却液、制动液、助力转向油、变速器油的种类、性能、牌号及应用;2.掌握工作液的选用和更换方法;3.掌握工作液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九.汽车轮胎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轮胎的结构、性能、规格及选择;2.轮胎的维护和更换;教学目标】1.了解轮胎的结构、性能、规格及选择;2.掌握轮胎的维护和更换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本课程旨在教授汽车材料的基础知识,包括汽油和柴油的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以及润滑材料和工作液的使用性能、分类、牌号和规格。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

《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220402 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工程技术教研室学时:20 编写执笔人:于天秀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性质与作用《汽车运行材料》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
通过《汽车运行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维修人员必须具备的汽车运行材料基础知识及常用工作液的选用方法,在了解汽车运行材料型号使用性能的基础上,掌握合理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具备能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汽车运行材料》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与方法能力。
该课程的学习需《汽车机械识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等前续课程的支持,同时支撑《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后续课程的学习。
1.2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开发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以汽车维修岗位的工作任务引领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情境完成课程的学习,每个学习情境将工作过程、教学过程、和学生自主学习训练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提炼总结企业真实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内容,充分体现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全面培养。
使学生获得汽车运行材料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汽车运行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产品质量意识强。
2.1知识目标(1)了解石油产品提炼的几种基本方法;(2)了解汽油的使用性能及评定指标;(3)了解柴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4)了解发动机润滑油的使用性能及评价指标;2.2技能目标(1)掌握汽车运行材料的性能、分类、品种、牌号和规格。
(2)合理选择正确使用汽车常见运行材料。
《汽车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汽车工程材料》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础课,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汽车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汽车工程材料成分-组织-性能-应用之间关系的一般规律,熟悉常用汽车工程材料的特性并能初步选用,具备根据机械零件的服役条件、性能要求和失效形式,合理选用汽车工程材料及热处理工艺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了解金属的结晶过程,熟悉基本的二元相图及合金结晶的基本规律;掌握材料的常用机械性能指标;掌握Fe-Fe3C相图,掌握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认识金属塑性变形的主要形式,掌握金属的塑性变形对其性能的影响;掌握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组织转变规律,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和表面热处理工艺特点及其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的应用;掌握常用工业用钢的牌号、成分、性能特点、热处理工艺及应用;熟悉常用铸铁的牌号、性能特点及用途。
了解常用有色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用途;了解零件失效形式和选材的一般原则,掌握典型零件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的选择。
第一章绪论金属材料的分类及金属材料的性能……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汽车工程材料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课程学习的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掌握常用的力学性能指标。
教学重点:1.材料的分类 2.材料的性能教学难点: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第一节强度与塑性一、强度二、塑性第二节硬度一、布氏硬度二、洛氏硬度三、维氏硬度第三节韧性与疲劳强度一、韧性二、疲劳强度第二章金属及合金晶体结构与结晶……4 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金属和合金的相结构、实际金属中的晶体缺陷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理解并掌握Fe-Fe3C相图及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熟悉碳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教学重点:Fe-Fe3C相图、碳含量对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教学难点: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相图及合金的结晶、Fe-Fe3C相图分析第一节纯金属晶体结构一、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二、常见金属晶格类型三、纯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第二节纯金属结晶一、冷却曲线与过冷度二、纯金属的结晶过程三、金属晶粒的大小与控制四、铸锭组织第三节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一、合金的基本概念二、合金的相结构三、合金的结晶第三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4学时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晶格、晶胞、金属常见的晶格类型;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多晶体结构、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纯金属的结晶:结晶的概念、结晶过程、晶粒大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汽车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
【学时数】72
【学分数】4
【开设时间】
【编制人】
【审批人】
一、课程概述
汽车工程材料是指汽车制造及运行过程中所用到的材料,一般包括汽车运行材料、汽车金属材料、汽车非金属材料和汽车新型材料。
现代汽车将各种各样的机械工程材料、装饰材料、石油化工产品等聚于一身,各种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也在汽车上集中体现。
因此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的学生必须了解这些材料及其加工方法,为后续专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的“汽车整车装配及零部件制造”专业群基础课程,该专业群以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为主体,同时包括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等传统机械类专业。
汽车工业作为机械工业的重要分支,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汽车工程材料的选用必须满足机械工业传统选材的要求,故学生对传统的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同时兼顾新型汽车工程材料的应用,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各类材料性能及一般选材方法。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工程材料概述、金属材料的分类与应用、金属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组织、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汽车金属材料的选用、汽车装饰材料的选用和汽车运行材料的选用。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对汽车零部件选用的材料及其加工工艺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掌握各种汽车材料的性能、合理使用材料,并能根据汽车零件的工作条件正确选用材料。
需掌握各种汽车运行材料的类型、特点及应用;掌握金属材料基础知识、钢的常规热处理工艺及方法选用、钢的表面处理工艺及方法选用,以及钢铁材料在汽车上的运用;掌握汽车有色金属材料的种类、性能特点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了解汽车非金属材料种类、组成、性能特点、应用部位及其作用。
总之,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汽车制造与装配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综合工程素质、提高学生对汽车制造与装配工作的认识和适应性的作用,为后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二、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在汽车的制造、运行及维修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用途的材料,培养系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给出知识目标,采用问题引入,培养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通过完成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技能、评价执行结果的能力。
(5)通过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铁碳合金的室温组织和力学实验,掌握金属材料的成
分、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善于沟通协作,团队意识强;
(2)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3)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4)通过学习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及行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博学多识的特质。
3.专业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区分和选用汽车运行材料的能力;
(2)具备阅读钢铁钢铁材料热处理报告的能力;
(3)熟悉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用途、材料主要质量问题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
(4)初步具有合理选用汽车钢铁材料和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的能力;
(5)主动了解金属材料的基础理论的发展;
(6)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及其发展概况;
(7)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1.与并行课程的联系
并行课程是《机械制图》,学习本课程之前要去汽车工厂见习,对机械制造具有一定的
感性认识,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熟悉典型零件形状,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识图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
2.与后继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汽车制造工艺》、《汽车装配与调整》、《车身涂装技术》等奠定基础,特别是本课程阐述的钢铁材料及热处理的知识贯穿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全过程,设计时,要根据机械零件的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材;制造时,要根据材料的制造工艺合理安排热处理。
更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根据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的要求和典型工作岗位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解为8个课题项目。
表1 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表
五、教材的选用
教材选用遵循如下原则:
(1)实用性和实践性。
教材内容以“实用,必需、够用”为原则,所选案例源于实践,符合绘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要求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基础性。
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水平,即包涵职业岗位必需的理论知识,还注重学生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采取项目形式编写,根据就业趋势,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3)综合性。
教材内容要广泛,适用面广。
内容要包括职业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训练,还应包括非技术的职业素养培养。
通过案例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对本职的高度责任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4)形式多样性。
教材内容组织形式要多样性,内容要灵活。
要反应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理论。
课后训练设计到位,并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讨论。
2.推荐教材
(1)汽车工程材料,彭广威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6.8
3.参考的教学资料
(1)工程材料,朱张校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形工艺,王纪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材料网
/gccl/index.htm
(4)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工程材料基础
/jxtd/bak/old/pages/quxian.html
六、教师要求
1.两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需要具有丰富的金属材料应用实际经验;
2.良好的教师素养,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修能力;
3.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组织能力;
4.深刻理解企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法;
5.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七、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
1、需要在金相实验室安装教学投影设备;
2、与教材配套的汽车零件;
3、需要常用的汽车燃料、汽车润滑油料、汽车工作液;
4、需要汽车轮胎。
5、可见习的汽车实训室。
八、考核方式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