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3斜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3斜面(教学设计)引言:斜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它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斜面的性质及应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并了解到一些科学原理。
一、知识目标:1. 学习斜面的定义和性质。
2. 了解斜面的应用。
3. 了解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能力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 能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问题引入斜面的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斜面的实例,例如滑雪道、滑梯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可以滑动?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速度和斜面的倾角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与展示(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斜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向学生展示斜面的图片和视频,并解释斜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3. 实验探究:(a)实验一:探究斜面的性质教师可以准备一块斜面板和一些小球,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问题:为什么小球可以在斜面上滚动?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滚动速度是否相同?(b)实验二:探究斜面的应用教师可以准备一块斜面板、一些小车和一个木块,让学生探索通过调节斜面的角度,使小车和木块能否达到目标位置。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通过调节斜面的角度是否可以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4. 讨论与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结果,总结斜面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可以发言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与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斜面》实验教学设计

《斜面》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斜面;通过实验获得斜面的作用:斜面可以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过程与方法】能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斜面坡度大小与省力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实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和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斜面的变形螺旋,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斜面、条形盒测力计、小车、木块、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要把这些桶装油搬上卡车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
(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
4、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方便)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这样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要研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搭建一个斜面,会吗?)①、用什么做斜面?怎样做?(用木板和木块搭成)②、单单测量出物体在斜面上提升的力就可以证明斜面能省力吗?(不能)③、我们还必须测量出什么?(不用斜面直接提升的力,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师:为了便于统计数据,我们统一小车做重物,请一个同学上来测一下小车的重量。
学生测得直接提升小车的拉力。
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①拉动小车时要匀速、缓慢。
(教师必要时可以演示)②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
③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
(特别提醒: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
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4、学生分组体验活动:搭建斜坡提升小车用多少牛顿力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斜面》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斜面》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斜面》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是单元介绍的第一种简单机械。
虽然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活中都有哪些隐形的应用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
本课按照《 做中体验—探究发现—交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教授,介绍了有关斜面的知识。
其中《用实验验证斜面的省力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注意控制变量”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材分三部分:1、利用斜搭的木板推电车,告诉学生什么是斜面,并通过实验认识斜面省力的作用。
2、通过对比实验探究 斜面的省力规律”,知道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这样设计是因为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简单机械,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与斜面的关系。
设置一个稍有情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现象,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发现周围现象存在的科学道理,展示不同学生思考的角度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实验,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
2.学生会设计有关斜面的对比实验,知道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斜面的作用和斜面省力的规律。
难点: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具课件、斜面、重物、测力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1.课件出示视频,发现、解决问题 如何更省力的把电动车弄到台阶上面?”2.了解简单机械斜面,并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了解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通过述视频 如何更省力的把电动车弄到台阶上面?”引导学生意识到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进而做垂直提升物体与沿斜面提升物体力的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①出示实验设计,注意实验操作事项。
小学科学斜面(教案)

小学科学斜面(教案)引言:斜面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运动学和力学等概念,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教授小学生斜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提供一些课堂活动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斜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3. 能够解决与斜面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斜面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黑板、书籍、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斜面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斜面,如滑梯、坡道等,描述其形状和特点。
2. 利用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斜面的倾角和斜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斜面上可以滑下来?为什么物体在陡峭的斜面上可以停下来?第二步:斜面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斜面的定义和特征,包括: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表面是光滑的。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斜面的实验观察: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观察其运动情况。
第三步: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25分钟)1. 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斜面上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在斜面上自由滑动时,速度越大,能够滑得越远。
2. 教师解释滑动过程中重力和斜面的作用力以及摩擦力的作用。
3. 教师通过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在平面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并介绍相关公式。
第四步:与斜面相关的实际问题(3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斜面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所需要的时间、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时的速度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计算和推理。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课堂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斜面的定义和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小学科学《斜面》教案 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斜面》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斜面原理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斜面的定义和分类。
2. 斜面的作用和原理。
3. 探究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1. 斜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探究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1. 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的实验设计与分析。
2. 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斜面原理。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斜面的特点和作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结合案例分析法,探讨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一、斜面的定义和分类1. 导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斜面实例,如滑梯、斜坡等。
2. 讲解斜面的定义:斜面是一个倾斜的平面,其倾斜角度称为斜面角。
3. 介绍斜面的分类:根据斜面角的大小,可分为直斜面、圆弧斜面等。
4. 展示不同类型的斜面图片,让学生了解斜面的多样性。
二、斜面的作用和原理1. 讲解斜面的作用:斜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使物体更容易移动。
2. 探究斜面原理: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3. 分析实验现象:物体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与斜面坡度有关。
4. 总结斜面原理:斜面坡度越大,物体滑下的速度越快。
三、探究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的关系1.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的关系。
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斜面坡度越大,物体滑下的速度越快。
4. 总结实验结论:斜面坡度与物体滑下速度呈正比关系。
四、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展示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滑梯、斜坡等。
2. 让学生分析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优势。
3. 引导学生思考斜面在解决问题中的创新应用。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斜面_首师大版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斜面_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6.斜面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器——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作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作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三、教学难点:
能够理解一些变形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测力计
斜面
小滚轮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如果让你一个人把一个很沉重的大箱子搬到讲台上来,你有什么办法?
组织室内(或室外)的搬重物活动。
学生讨论,并进行搬重物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
2.提问: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所用的力有什么不同? 观察和猜想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所用的力的区别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3.谈话:请大家自己去探究吧!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根据学生的情况,酌情予以不同的指导。
5.组织学生报告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
学生汇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6.总结:在不同倾斜角度的斜面上拉动物体,倾斜角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板书:斜面
有省力作用
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2022年新湘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案

第五单元简单机械第五课斜面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像斜坡这样一端高于另一端的装置,叫作斜面。
知道斜面能够省力,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2.科学探究针对斜面是否省力的问题,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而继续研究并得出“坡度越小,斜面越省力”的结论。
3.科学态度乐于探究斜面的作用并具有创新设计实验的意识,愿意合作与分享。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初步了解斜面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木块、长木板、斜面装置、测力计、钩码三个(放置于盒子中)、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情境引入:古人修建高大建筑时,没有起重机等先进设备,怎样把大石块运到高处?(同时课件展示教材P67上方的图片)(2)学生自由发言。
(沿着斜坡将大石块运上去)(3)聚焦问题:像斜坡这样一端高于另一端的装置,叫作斜面。
想一想,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呢?(二)新课学习1. 研究斜面的作用(1)作出假设:斜面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2)介绍器材:木块、测力计、木板。
(3)讨论并制订实验计划:应该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4)学生汇报与交流。
(5)小结实验方案:a.用测力计测量竖直提起木块到一定高度所用的力。
b.用测力计测量利用斜面将木块拉至同一高度所用的力。
c.比较两次所用的拉力大小。
(6)动手实验: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并及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活动手册中,连续测量三次。
教师提示: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测力计;沿斜面拉小木块时,要使测力计与斜面平行,并保持匀速。
(7)汇报交流:分析自己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各组的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斜面省力情况一样吗?(8)小结:通过实验发现,斜面能够省力,且不同的斜面省力情况不一样。
2. 怎样更省力(1)提出新问题: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2)作出假设:与斜面的坡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斜面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斜面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斜面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斜面实验用木板二块(30×10×1.5cm;50×10×1.5cm)、铁架台、实验用重物圆木块(应有足够重量,最好为100g)、测力计(250g)。
(2)演示用材料:螺丝钉螺纹的斜面示意摸墨,斧头,劈。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图、盘山公路图、楼梯图。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谈话:有螺纹的钉子叫螺丝钉,螺丝钉也是一种简单机械。
你认为螺丝钉应是哪种简单机械?(当学生列举前边学过的简单机械时,教师引导学生一个个否定。
当学生指出轮轴时教师强调,螺丝刀是利用了轮轴原理工作,螺丝钉不具轮和轴的构造。
)谈话:螺丝钉到底属于哪类简单机械呢?让我们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并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实验1(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①教师出示实验材料,指出实验要求。
(用铁架台和木板组装好斜面,高度为15cm、斜面长30cm。
)用测力计,将实验用圆木提高到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再利用斜面,将圆木拉上15cm高度,需用多大的力,测量后记录。
②分组实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将二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
④讨论:这块斜的木板有什么作用?(2)讲解: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实验中斜的`木板有省力的作用,这块斜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
(板书课题)斜面有省力的作用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1)谈话:通过以上的研究我们知道了斜面有省力作用。
如果让斜面更省力,这个斜面应是什么样的?(希望学生能设计出加长斜面,使斜面更加平缓。
)(2)实验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做简易科学模型;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二、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小车、测力计、长短不一的木板、木块、铅笔、螺丝钉等。
教师准备: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多媒体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播放课件“把油桶运上汽车”。
师:工人叔叔要想把油桶运上汽车,可以怎样做?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阐述各自的做法或想法。
播放课件。
师:用手直接搬和斜搭木板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大家都认为“斜搭木板”是种简便省力的好方法。
像“斜搭木板”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形成一个斜坡,就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那么斜面省力的奥秘又在哪里呢?这节可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斜面。
(二)探究活动
1、搭个斜面来研究
师:你能利用桌上的材料快速的搭个斜面吗?
学生动手搭建并交流搭建方法。
师强调:把“木块面积最大的侧面贴在桌面上”是最稳固的搭建方式。
2、探究斜面长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现在咱们的斜面已经搭好了。
刚才咱们说过使用斜面比直接搬要省力。
猜猜看,在搬离地面相同高度时,什么影响省力的程度?
学生猜测
师:怎样做才能验证咱们的猜测?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实验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及时做好实验纪录。
课件出示:实验记录。
教师讲解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并分析数据,交流发现。
3、探究斜面坡度对省力的影响。
师:为什么回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学生回答。
师:看来不仅木板的长度对省力程度有影响,垫的木块的高度也就是──坡度对省力程度也有影响。
什么样的坡度才最省力呢?
学生猜测。
师:下面咱们就来动手验证我们的想法。
可是有的小组只有一块木块,没有办法改变坡度的大小,怎么办?
学生回答。
师:看来咱们不仅要组内合作还需要组间合作!动手时别忘记填写实验记录。
学生动手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教师总结:斜面的长度越长越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自由活动
师:斜面在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应用,咱们来一起看一下!
⑴跨海大桥、斧子、往汽车上推东西————生活中的斜面
⑵拉链、台阶————斜面的变形
⑶开瓶器、螺丝钉、螺旋楼梯————螺旋
(四)拓展活动
师: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改变斜面的长度,比如骑自行车上坡,这时我们怎样做才能省力?
(五)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