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填充墙框架房屋抗震设计若干问题_新抗震设计规范应用
有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和建议

有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问题和建议发表时间:2018-05-21T10:58:36.2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作者:广德辉[导读]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地震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因而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地震的危害是十分巨大的,因而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面临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当结构的计算基底剪力不满足规定的最小基底剪力时,可以加大地震作用力,而不应该调整结构的刚度来加大地震反应;比较了巨型框架与普通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说明巨型框架的侧向刚度远较普通框架差,不具备承担一定比例地震作用剪力的必要刚度,而应令核心筒承担全部的地震剪力。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讨论1 地震中各种因素对减租破坏的影响1.1 地基基础影响的破坏房屋建筑物所在的地基土质、下卧岩层的结构与深度、基础的类型和深度以及地表地形特征,都对房屋建筑物的地震破坏有影响。
当加速度较小时或地质坚实时,地表层或下垫层可能会先达到屈服点,岩石、土层将产生塑性变形,导致地基承载力下降甚至地基失效造成的破坏和强烈地震引起的振动导致基底土质液化引起房屋建筑物的下沉、倾斜和滑坡造成的破坏,在历次地震灾害中并不少见。
1.2 纵波(竖向地震力)导致的破坏纵波使房屋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若房屋建筑物的竖向稳定性不是太好,而地震力较大时,会使底层柱子和墙体瞬间增加很大的动荷载,叠加上部的自重,当超出底层柱子和墙体的承载能力,底层墙柱会垮掉从而导致破坏。
1.3 横波(横向地震力)导致的破坏横波是房屋建筑物损坏水平摇摆,破坏力很大。
它相当于给房屋建筑物施加水平方向来回反复的作用力,大小和引起的变形超出底部墙体和柱子的极限时,就会使整幢房屋建筑物倾斜或倾倒从而导致破坏。
关于房建结构中抗震设计若干问题探究

关于房建结构中抗震设计若干问题探究发表时间:2016-03-30T16:10:42.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蒋伟[导读] 四川华兴建设有限公司面对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的事实,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屋使用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四川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广安 638300摘要:面对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发生频率不断提高的事实,能够有效的提高房屋使用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现阶段在世界各地发生的地震现象已经数不胜数,所以,为了提高人们的生存安全程度,将房屋的建造设计合理的应用抗震结构设计,将有助于提升房建的抗震性能,使其在使用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地域地震的威胁,为人们的生命求救提供一定的时间,是公民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得到保证生命安全的时间。
可见,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应用抗震结构设计是多么的重要。
本文分析了房建结构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了房建结构中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房建结构;抗震设计;对策地震对我们造成的损害是很严重的,所以在进行房建结构设计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抗震设计,从而更好地减少地震对我们带来的伤害,更好地确保我们的人身安全。
所以在对房建结构抗震设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就要对房建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想办法解决抗震设计中问题。
一、房建结构中抗震设计的重要性1.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腾飞发展。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便能够加强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日益提高。
人们希望国家、企业等能够建造出跨度较过去更大的空间结构。
因为在新时代,人们认为拥有高的高度、美的造型、安全的建筑才更适应这个新时代的审美。
为了满足人们的这一新需求以及综合考虑到抗震需求,技术人员根据结构、建筑的使用材料以及各种施工技术都提出了新的对策。
2.在房建结构中应用抗震结构的设计,首先能够保证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内部人员的逃生以及求救争取宝贵的时间;其次,强化了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也将是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得到提升,使其利用价值得到不同程度的飞跃。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摘要:如何从我国的地震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水平,使之更安全可靠、更合理经济,是结构设计人员的重要任务。
本文阐述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几个要点。
关键词:房屋建筑框架结构抗震设计要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的迅猛发展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和挑战,房地产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要求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设计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体系对设计人员是一种不小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
一、抗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据统计,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发生过较强的破坏性地震,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2010年4月1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大量人员伤亡。
因此,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人员的一大课题,把好抗震设计关,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才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根本措施。
1、结构的抗震设计还不能完全依赖“计算设计”,更应该重视“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其目标是避免出现会导致结构过早破坏的敏感薄弱部位。
结构抗震设计中特别要注意贯彻“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强柱弱梁就是要求柱的抗弯能力高于梁的抗弯能力,强剪弱弯就是防止构件受剪破坏,要求杆件的受剪承载力高于受弯承载力,强节点弱构件就是要防止节点破坏先于构件。
大量的工程设计中我们发现框架梁上部配筋一般比较大,这是因为考虑了梁翼缘作用和梁裂缝宽度验算后增加了较多梁纵向钢筋,从而增大了梁端的承载力,相对减小了柱端承载力,可能会形成“强梁弱柱”,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地震发生时可能使得塑性铰出现在柱端而未按照预期出现在梁端部,我们的做法是严格控制梁端裂缝验算宽度刚好满足规范要求,不因裂缝宽度过小而使得梁端增加过多的钢筋。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问答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文的通知,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以下简称新规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新规范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许多设计人员在学习后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抗震规范管理组提出了许多问题,管理组对所提问题做了逐一解答。
现挑选一些共性的问题汇总如下,以期对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新规范有些帮助。
1.为什么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因新规范是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编制的,在执行中需考虑设计、管理人员有一个学习、适应和应用过程,为此保留一年的过渡期,这也是新规范执行中的通行做法,当初89规范在执行时曾有三年的过渡期。
2.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计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新规范与89规范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过渡期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验算时,仍可采用依据89规范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但对于不需计算的抗震构造措施则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规范执行。
在各地开展的施工图审查也可按此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审查工作。
3.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本次建设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即将归入修订的《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对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业内专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普遍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未将其列入。
若采用异型柱结构又无地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
4.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中指出,对一般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作者:佚名 ?来源: ?类别:结构设计、论文 ?日期今日/总浏览: 1/851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震害特点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井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
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强烈地震震害表明,这类房屋的地震震害较为普遍,未经抗震设防的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是:1.震害多数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2.底层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3.房屋上部几层的破坏状况与多层砖房相类似,但破坏的程度比房屋的底层轻得多。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
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历次震害调查说明,体型复杂或结构构件(墙体、柱网等)布置不合理,将加重房屋的震害.对于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抗震性能相对于多层钢筋砼房屋要差一些。
因此,这类房屋平、立面布置的规则要求应更严格一些,即房屋体型宜简单、对称,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也应尽量对称,这样可以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二、房屋的高度要限制、高宽比要适当在唐山大地震中,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破坏较为严重。
其主要原因是底层没有设置为框架抗震体系。
在震害较为严重的底层框架砖房中,底层为半框架沿街一跨为框架另一跨为砖墙承重体系,底层为内框架体系以及底层大部分为框架体系而山墙与楼梯间墙处不设框架梁柱等。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问答

根据建设部建标[2001]156号文的通知,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以下简称新规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新规范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许多设计人员在学习后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抗震规范管理组提出了许多问题,管理组对所提问题做了逐一解答。
现挑选一些共性的问题汇总如下,以期对有关人员学习掌握新规范有些帮助。
1. 为什么新规范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2002年12月31日才废止因新规范是对89规范进行全面修订而编制的,在执行中需考虑设计、管理人员有一学习、适应和实用过程,为此保留一年的过渡期,这也是新规范执行中的通行做法,当初89规范在执行时曾三年的过渡期。
2. 新规范在过渡期中,一些其他的相关规范尚未公布,配套的计算软件还未升版,在实际使用时应如何操作?新规范与89规范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在过渡期内,结构进行抗震设计验算时,仍可采用依据89规范编制的计算机软件,但对于不需计算的抗震构造措施则自2002年1月1日起要按新规范执行。
在各地开展的施工图审查也可按此要求开展有关设计审查工作。
3. 新规范中为何无烟囱、水塔等构筑物及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的抗震设计内容?本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已不包括烟囱、水塔等构筑物的抗震设计内容,此部分内容即将归入修订的《构造物抗震设计规范》。
对于异型柱结构,目前工程抗震界业内专家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普通认为异型柱结构属于抗震不利不的结构体系,目前正在修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未将其列入。
若采用异型柱结构又无地方法规者,属于超规范、超规程设计,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29条的要求执行。
4. 新规范中对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的分类总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乙类建筑不是特别多?设置了抗震缝后可否根据各单元划分设防分类?目前许多大底盘高层建筑裙房为商店,上部为住宅楼,其抗震设防分类应注意哪些事项?按照当前的抗震防灾政策,在《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条文说明指出,对一般情况下,原则上能保障在遭遇设防烈度地震影响时,不致有灾难性后果,故绝大部分的建筑,均可列为丙类建筑,少数重要的建筑列为乙类建筑。
抗震规范2010版-砖混、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ode for seisnu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 2010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0年12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 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50×1168毫米1/32印张:15% 字数:450千字2010年8月第一版 2010年8月第一次印刷定价:78.00元统一书号:15112·17898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00037)本社网址:网上书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60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11-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1.0.2、1.0.4、3.1.l、3.3.1、3.3.2、3.4.1、3.5.2、3.7.1、3.7.4、3.9.1、3.9.2、3.9.4、3.9.6、4.1.6、4.1.8、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2.5、5.4.1、5.4.2、5.4.3、6.1.2、6.3.3、6.3.7、6.4.3、7.1.2、7.1.5、7.1.8、7.2.4、7.2.6、7.3.1、7.3.3、7.3.5、7.3.6、7.3.8、7.4.1、7.4.4、7.5.7、7.5.8、8.1.3、8.3.1、8.3.6、8.4.1、8.5.1、10.1.3、10.1.12、10.1.15、12.1.5、12.2.1、12.2.9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若干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在建造建筑物时根据预计地震力及作用下,确保建筑物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和安全稳定性的设计过程。
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建立安全、耐久的建筑物的重要保障。
但是,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一、不同地区地震烈度的不同建筑物抗震设计应该根据区域地震烈度不同而进行相应的设计。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设计师可能会把地震烈度值低估,从而导致抗震设计不足。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震烈度因素,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度。
二、建筑结构的材料问题建筑结构的材料问题也是影响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建筑材料的差异,在设计前需要对材料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与考虑。
例如建筑物砖墙的制作应根据不同时期砖墙的材质进行分析,而不是一俩笼统化地设计。
三、不同建筑类型的抗震设计要求不同不同的建筑类型,对抗震能力要求是不同的。
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对于地震的影响,需要更强的抗震能力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因此,在抗震设计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在设计中进行更加精细的分析,确保建筑物的安全。
四、抗震设计与建筑成本的关系在建筑抗震设计中,设计师常常会将成本因素考虑在内。
在建筑设计中,成本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而抗震设计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但是,在成本和抗震性能之间的抉择上并不容易取得平衡,设计师和业主需要在建筑成本和建筑质量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
五、建筑结构的管理和维护建筑结构的管理和维护也是影响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筑物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已经出现的问题应及时改正。
而管理方面,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人员需要了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情况,保障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不仅需要在设计时进行精细的分析和考虑,也需要在完成建筑物后进行维护和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