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印度概况现代文学

合集下载

印度简介

印度简介

伊斯兰教(ISLAM)
• 印度有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 教 • 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印度 • 15-18世纪莫卧儿帝国统治期间, 伊斯兰教被定为印度国教,迅 速发展,统治印度长达几个世 纪。 • 印度穆斯林以逊尼派为主。 • 伊斯兰教对印度宗教、社会、 风俗和文化艺术都产生了巨大 影响。 • 印度穆斯林中的大部分分布于 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阿萨姆、 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尔等 邦。
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
印度教三主神
當他翩翩起舞時,三隻眼睛睜開,分別洞察過去、現在和將來
四隻手臂輕輕舒展,前兩臂作印度教典型的姿勢, 後兩隻手分別持小鼓和火焰。
右腿獨立於火焰的光環之中(火焰的光環則象 徵著生成、保存、毀滅的輪回迴圈過程)
輕擡左腳 腳踏一個小人,表現出“時間征服者”的意 味
這一尊《舞王濕婆》就是濕婆雕像中“舞王相”姿 勢的典型作品,它被認爲是印度濕婆雕像藝術中最 富有神秘主義哲學意味的藝術品之一。
笈多王朝(320—600年) (晋、南北朝、隋) 戒日王朝(606—647年) (唐初) 阿拉伯人入侵(700—1200) (唐 宋) 德里苏丹王朝(1206—1526) (元、明) 鼎盛时期:苏丹王朝(1296—1316) 莫卧儿王朝(1526—1757) (明末、清)
4、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统治
自然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6 度44分至35度30分、东经68度 7分至97度25分之间。印度是 世界第七大国,总面积约298万 平方公里。主要城市班加罗尔, 孟买,加尔各答。
自然地理—资源、气候、地形、农业
印度矿产资源丰富,铝土储量和煤产 量均占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 出口量的60%。此外,还有石膏、钻石 及钛、钍、铀等矿藏。 地形: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 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 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 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 的五分之二,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 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 海拔不超过1000 米。 气候: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印度气候分为雨季(6– 10月)与旱季(3–5月)以及凉季 (11–2月),冬天时受喜马拉雅山脉 屏障影,比较少受寒流或冷高压南下的 影响。

七下关于印度的介绍小作文

七下关于印度的介绍小作文

印度,全称印度共和国(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是印度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北与中国尼泊尔、不丹及巴基斯坦接壤,东与缅甸为邻东北与孟加拉国和缅甸相连,南濒临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

历史印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印度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帕文化,这是已知的最古老印度文明。

此后经历了吠陀文化佛教的兴起、笈多帝国的繁荣、伊斯兰教的传以及莫卧儿帝国的辉煌等多个历史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度经历英国殖民统治,直至1947年8月15日获得独立,结束了近200年的一国殖民统治,同时根据宗教信仰分割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经济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印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是世界第二大的软件出口国,同时也是要的外包服务提供国。

印度经济多元化,包括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

印度的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特别发达,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外包服务。

文化印度文化丰富多彩,深受宗教、哲学、文学、艺术、建筑和音乐的影响。

印度的四大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此。

印度的古典舞蹈、音乐、电影(宝莱坞)、文学和美食都闻名于世。

印度的瑜伽和阿育吠陀医学也受到全球的重视和欢迎。

地理与气候印度的地理特征多样,从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到南部的海岸线,从东部的恒河平原到西部的沙漠地带,涵盖了多种生态系统。

印度的气候类型多样,但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潮湿,冬季较为凉爽干燥。

雨季(通常是每年的6月至9月)带来大量降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政治印度实行联邦共和制,采用议会民主制度。

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

印度国会分为上下两院,即人民院(Lok Sabha)和联邦院(Rajya Sabha)。

各邦有自己独立的立法机构和行政体系。

印度的法律体系基于普通法,法院系统独立,最高法院是终审法院。

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

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印度,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的国家,被誉为“东方的明珠”。

印度不仅拥有壮丽的山脉、广袤的河流,还有古老的宗教遗址和历史悠久的城市。

本文将探讨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以展现其丰富多彩的魅力。

一、自然条件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拥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气候条件。

首先,印度境内有许多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西高止山脉等。

其中,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吸引了无数登山爱好者的壮丽景色。

此外,西高止山脉是印度的主要山脉之一,其丘陵地形和山脉峡谷构成了独特的景观。

其次,印度拥有众多的河流系统,其中最著名的是恒河。

恒河是印度教信仰的圣河,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

每年,成千上万的信徒慕名而来,前往恒河畔洗礼和祈祷。

此外,恒河流域的农耕活动使得该地区成为印度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

此外,印度还拥有多样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从辽阔的德干高原到广袤的恒河冲积平原,从繁茂的热带雨林到荒芜的沙漠,印度的地理多样性令人惊叹。

这种巨大的地理变化带来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许多珍稀的动物和植物物种在这里繁衍生息。

二、人文条件印度不仅拥有灿烂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而丰富多元的人类文化遗产。

首先,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

印度古老的城市建筑、寺庙和雕塑作品都展现了悠久而优雅的历史。

印度是多种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最重要的是印度教、佛教和锡克教。

这些宗教的信徒在印度各地建造了壮丽的寺庙和修道院,成为旅游景点和宗教朝圣地。

比如泰姬陵就是印度最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印度还以其各种各样的传统艺术和手工艺闻名于世。

例如,印度的刺绣技术在世界各地都有很高的声誉,蕴含着当地文化和传统的精华。

此外,印度的舞蹈和音乐表演也是独树一帜的,例如卡达克舞和印度古典音乐。

总的来说,印度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使其成为了一个充满魅力和多样性的国家。

印度文学

印度文学

在印度文化体系中不难看出其他文化成分如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英语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特点。形成印度文化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史上的外族入侵,二是和平方式的文化交流。此外,印度有数以百计的民族和众多的部落,这些民族和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因此,印度文化就是在不断吸收异族文化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
近代孟加拉语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孟加拉启蒙运动者罗姆·莫汉·罗易(1772-1833)、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班金·钱德拉·查特吉(1838-1894)、印度近代文学最重要的代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以及在孟加拉文坛上仅次于泰戈尔的萨拉特·钱德拉·查特吉(1876-1938)。
维克拉姆·塞斯,1952 年出生于加尔各答,曾在中国南京大学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他是印度新一代的著名作家,主要从事诗歌、小说、游记和人物传记等的创作,其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大奖。
印度联邦政府文化部下属印度国家文学院,是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机构,旨在推动印度文学发展,实施政府制定的一系列鼓励政策。该文学院自1954 年成立以末,就设立了国家最高文学奖。1989年,该院设立了翻译作品奖,授予外国文学印地语或印度其他地方语言的翻译作品。1996 年,该院设立了以ANANDA COOMARASWAMY 命名的奖学金,鼓励亚洲国家的优秀作家到印度从事三个月至一年的文学研究。2005年,又设立南亚联盟成员国的优秀文学家奖学金,又称普列姆昌德奖学金,鼓励南亚国家文学家到印度学习。印度国家文学院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文学机构和作家建有合作和交流关系。
三、近代文学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印度近代文学开始萌芽;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期,整个印度文坛寂寞萧条;直到十九世纪下半期,随着印度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民族的形成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才真正产生了印度近代文学。进入二十世纪,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印度民族文学也随之迅速发展,出现了为数众多、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和优秀作品。其中东印度的孟加拉语,北印度的印地语和以德里、勒克瑙两地为中心的乌尔都语文学成就为最大。

印度简介

印度简介

印度简介概况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

面积2974700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6083千米。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创造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

公元前325年形成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1757 年以后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

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

同年4月1日同我国建交。

居民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

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约有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11%)、基督教(2%)、锡克教(2%)、佛教(1%)和耆那教(1%)等。

自然环境全国分为西北部边境高山区、恒河流域平原区和印度半岛区三个大区,平原西部有印度大沙漠。

西北部属山地气候,恒河流域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半岛多属季风型热带草原气候;半岛西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

东北部阿萨姆邦年平均降水量在4 0 0 0 毫米以上,乞拉朋齐达1 1 4 3 0 毫米,是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自然资源主要矿物有煤、铁、锰、铬、钛、菱镁矿、铍、锆、独居石、云母、萤石、石油等。

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 3 %。

经济概况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 4 %。

主要的农作物是稻子、小麦、棉花、黄麻、甘蔗和茶叶。

工业以采矿和纺织为主,还有钢铁、电力、石油、化学、橡胶、煤、火柴、黄麻、茶叶等。

主要外贸对象是美、日、英及俄罗斯,出口黄麻制品、茶叶、铁矿砂、棉织品及皮革等。

进口粮食、机器设备、车辆、石油产品、钢铁、金属、化工产品等。

重要城市新德里:首都,位于德里西南,是德里的新城。

德里:包括新城和旧城,人口6 2 2 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印度近代文学之三:概述

印度近代文学之三:概述

印度近代文学之三:概述印度近代文学之三:概述印度近现代史是一部被侵略、被奴役的悲惨史。

19世纪下半叶,特别是最后30年,印度进一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英国殖民者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压制人民的政策,经济上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加重了对印度人民的盘剥。

这样,加剧了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各族人民的矛盾,爆发了多起反殖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如1879年的马拉特农民起义,将反封建和反殖民主义的斗争紧密结合起来,虽未最后取得胜利,但却有力地促进了印度人民的觉醒。

另外,19世纪下半叶随着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印度的投资,客观上也促进了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使印度工人阶级也在发展壮大。

工人阶级对殖民者与封建统治者也展开了斗争。

1877年爆发了那格浦尔皇后纺织厂工人大罢工,揭开了印度工人罢工斗争历史的第一页,并标志着印度工人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进入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起来。

伴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反殖民主义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文学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印度文学已改变了18世纪至19世纪上半期那种充满神秘色彩、停滞不前的状态,取得了蓬蓬勃勃的发展。

其特点是既受西方文学影响,又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为多民族性和统一性的结合,古老传统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结合,反殖和反封建内容的结合,宗教色彩和现实生活的结合等。

当时不少印度进步作家已从盲目崇拜西方,转而认识到研究本国历史、恢复民族传统的重要性,要求文学为民族解放事业服务。

出现了大批用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著名作家和优秀作品。

这是此时期印度文学的精华与主要成就。

其中以东印度的孟加拉语、北印度的印地语,以德里、勒克瑙两地为中心的乌尔都语文学成就最大。

东印度的孟加拉在经济文化发展方面,领先于印度其它地区。

著名启蒙者和散文大师罗姆.莫汗.罗易(1772-1833)第一次提出了社会改革和文学改革的要求。

他出身于孟加拉的婆罗门家庭,早年就读于巴特那高等伊斯兰教学校,精通梵文、巴利文、阿拉伯文、波斯文、英文和希腊文。

印度概况

印度概况

印度教的简介
西元前十六世纪,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开始了印度本土 的古老文明。就像其他原始部落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与崇 拜,雅利安人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也必须膜拜、礼赞、 歌颂一切自然神只,且将赞歌编为圣典,相互传颂。后 期,与人们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神只,受到最多的崇拜, 雅利安人便由“多神信仰”逐渐转向“主神信仰”的模 式。。于是,在阶级制度严格划分的社会里,司祭者被 尊为最高阶级的婆罗门,他们依着“祭祀万能”的神圣 职权,开启了神权色彩浓厚的婆罗门思想。
神油
印度神油的名号如雷贯耳,最早不是只用在男欢女 爱的事情上,是一些到山上去清心修练的信徒,会 将神油抹在全身,这样一来好像就会在身上起了一 种保护作用。
首饰
披肩
印度的女性都喜欢戴首饰点缀自己,只要碰上大型的节日,你就 可以看到你就可以看到婀娜多姿、华丽动人的印度女性。戴上印 度的首饰等于为自己蒙上一种清清的纱,那种神秘的美会偷偷的 向外释放。印度的首饰并不贵,可以放心的选购,而且品种很多, 有宝石、银饰、项链、戒指、手镯、脚链等。 克什米尔地区的地毯、披肩等,都是名扬海外的特产品。克 什米尔地毯有毛织与丝织两种,色泽柔和淡雅,充满蒙兀儿 风格植物花卉。以喜玛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制成的帕须 米纳披肩,质感细腻,深受时装界喜爱。
印度
——205宿舍
印度基本国情
印度地理极为多种多
样,地貌从顶上盖雪 的山脉到沙漠,平原, 丘陵和高原。气候从 最南方的赤道气候, 到喜马拉雅山脉的苔 原气候。印度组成了 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 具有超过7000千米的 漫长海岸线,大部分 海岸线位于伸入印度 洋的半岛 。印度西面 是阿拉伯海,东面是 孟加拉湾。 肥沃的印度河—恒河 平原占据了印度北部


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

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

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印度近代文学之一:虔诚派文学虔诚文学是印度15-17 世纪的文学倾向。

这种文学现象的起源是宗教思想。

在印度,宗教大师认为个体灵魂若与宇宙最高灵魂合一,达到最后的解脱,虔诚是重要的途径。

印度教大师罗摩奴阇继承并发展了虔诚思想,提倡宗教改革,他认为每一个个体灵魂在神的面前都是平等的,通过虔诚都能达到与神的灵魂结合的目的。

婆罗门和非婆罗门不必用不同的虔诚方法,否认婆罗门的' 神圣' 和'高尚'。

这种理论和思想在罗摩难陀和瓦勒帕等人倡导下,成为一种要求宗教平等的虔诚运动,这样的愿望带有一定民主性质。

虔诚思潮反映在文学上使印度各地方语言中都先后出现了虔诚文学。

比较起来印地语文学的成就更为显著。

15至17世纪中叶,被称为印地语文学的虔诚时期。

这一时期产生许多重要诗人,格比尔达斯是早期著名诗人。

格比尔达斯被认为是虔诚派的诗人,但他的虔诚却表现为:认为神明存在于万物之中,如香味存在于花中,油存在油菜籽中一样,是无形的,所以不承认偶像,讽刺宗教狂热的种种表现。

他又用通俗的比喻说明没有人生来就比别人高贵,反对种姓制度。

他主张通过理智或理性求得与神明的结合和统一。

另外,他还觉得浮生短暂,人世无常,终有一死,劝人修身养性。

因此文学史上称他为修士诗人,并把他列入虔诚文学时期中' 无形派' 中的' 明理支' 诗人的代表。

他的诗朴素优美,流传很广。

和他倾向比较接近的诗人,还有勒维达斯、特尔姆达斯和达杜德雅尔等。

虔诚文学' 无形派''泛爱支' 的代表诗人是加耶西。

加耶西是印地语民间诗人,出生于印度北部普通农民家庭。

他其实不是严格的虔诚诗人,他的思想属于印度的伊斯兰教派' 苏菲派'。

苏菲派主张泛爱、平等,与虔诚思想有某种相通之处。

他的著名作品是长篇叙事诗《伯德马沃德》,写儿女情长和英雄气慨,同时说明女主角是神明,男主角是灵魂,灵魂和神明的结合要历尽艰辛并克服世俗的羁绊,表现了作者的宗教倾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2021/2/2
5
3、创作

早期创作(1903~1929)主要写妇女题材和农村题材。1918年
发表的长篇小说《服务院》,被誉为印地语文学史上第一部杰出的长篇
小说。1922年发表的《仁爱道院》,是他第一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
1923年发表的中篇《妮摩拉》,是他最优秀的妇女题材小说。
2021/2/2
6
4、代表
❖ 《戈丹》是普列姆昌德的代表作。作品 广阔地展示了30年代印度农村的社会风貌, 并以空前的深度和广度,揭露了英国殖民统 治的政治基础——地主、高利贷者和封建宗 族势力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同时 指出农民的惟一出路就是斗争。
2021/2/2
7
❖ 后期创作(1930~1936)作家摆脱了甘地主义的影响,开 始采用社会主义思想来审视现实,审视人生。1936年发表的 长篇小说《戈丹》,是他一生创作的高峰。作者站在时代的 高度,提出了印度民主革命最紧迫的农民问题。
2021/2/2
8
2021/2/2
9
普列姆昌德(1880~1936)
是印度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乌尔都
语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一位伟大的
爱国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短促而辉
煌的一生,都献给了印度民族解放
事业和进步文学事业。作为一位农
村题材作家,他紧张地关注着农民
的命运,并且终生都在为改善农民
的悲惨境遇而奔走呼号,奋斗不息。
2021/2/2
4
2、生平
❖ 1880年7月31日,普列姆昌德出生在印度文化 名城贝拿勒斯近郊一个小职员家庭。父亲是邮政局 的投递员,生活贫困。他8岁丧母,17岁丧父,从 此他担起了养活一家大小五口的重担。他依靠自学, 19岁当小学教师,25岁通过师范学院的教师资格考 试,39岁方才获得大学英语及历史学学士学位。从 1897年至1920年,他在小学与中学教了23年书, 生活极其清苦。1903年,他在阿拉哈巴德师范学院 进修期间,发表了中篇小说《圣地的奥秘》,从此 开始了创作道路。
2021/2/2
印度概况-文学
三、现代文学
1
一、背景及概述
❖ 1、印度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至1947年印度独立时期的文学。 ❖ 2、大致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进
一步高涨→出现有反殖民统治精神的进步作家→各个民族
语言的进步文学都得到发展
2021/2/2
2
二、特征
❖ 1、描绘现实生活 ❖ 2、积极反应和鼓励反殖民主义斗争
三、进程
❖ 1、殖民斗争高涨,乌尔都语诗人伊斯拉姆站到了斗争前列 ❖ 2、1936年在印地语作家普列姆昌德领导下,印度进步作家
协会成立,标志印度现代文学进入新阶段。 ❖ 3、二战中,印度作家通过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决议,
促进印度进步文学进一步发展。
2021/2/2
3
四、普列姆昌德
❖ 1、简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