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气功学

合集下载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中医气功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 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
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气血:中医认为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气为动力,血
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
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活血化瘀: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
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经络: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二、简答题:
1. 什么是气功?
答:气功是指通过调节呼吸、意念集中和动作调节,来达到休息身心、强身健体、治病延年的功法。

2. 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什么?
答:人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气血。

气为动力,血为物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 什么是气功的气场?
答:气场指人体周围的能量场,上下前后左右呈圆球形,直径约一米。

人的气场会随着身体的变化、情感的波动而变化。

4. 什么是“活血化瘀”?
答:活血化瘀是中医里的一种术语,是指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淤血等现象,保证血液顺畅循环,保证身体健康。

5. 什么是中医经络?
答:中医学的经络是指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它们相互联结,贯穿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

中医气功学第九版课程设计

中医气功学第九版课程设计

中医气功学第九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气功功法和疗效、气功保健以及与现代医学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其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医气功学。

二、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气功功法的基本要领和相关知识,并了解相应的疗效;3.熟悉气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基本的气功调理能力;4.了解中医气功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掌握气功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中医气功学的历史、发展和特点;2.中医和气功的关系;3.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气、气功、气轮、精气、气血等);4.中医气功学的分类。

2. 气功功法和疗效1.气功功法的分类和基本要领;2.常见气功功法(如太极拳、气功养生功、功夫瑜伽等)的介绍和讲解;3.气功对人体的作用及其疗效。

3. 气功保健1.气功保健的原理和基本方法;2.气功保健在具体人群中的应用(如老年人、女性、儿童等);3.气功保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中医气功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1.中医气功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2.气功在各种常见病和亚健康状态下的应用;3.气功在促进人体健康、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将进行理论讲解、动作演示和指导、理论应用及实践操作等环节,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五、评价方式课程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问答和实践操作。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参考文献1.《气功学》李铁军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9年版;2.《中医气功学》许愈益编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8年版;3.《中华气功学》金东和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0年版;4.《气功》杨大春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年版。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

六、《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节选
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八、《大手印瑜伽法要》节选
九、《大学》节选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气功学》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气功学》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谢观看
第二节气功疗法的临床辨治原则
第三节气功疗法的临床工作常规
第一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二节高血压病
第三节冠心病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慢性肝病
第六节慢性肾炎
第七节糖尿病
第八节肥胖症
第九节更年期综合征
第十章医家气功文

第九章气功文献概

第十一章其他诸家
气功文献
一、医家气功文献
二、道家气功文献
三、儒家气功文献
在现代医学科学不能对气功作出精确的理论解释前,作为大学教材出版发行,太草率了,缺乏科学精神,误
人子弟!。
非常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于气功的渊源有一个清晰的介绍,大量古籍的引用不失古味有依据,配之以
现代讲说,起到很好的启蒙教育,可窥其大貌。
这是一本教科书,所以趣味性稍有欠缺,且无图。
这是本教材,并且一看就是依托国家基金获得的成果。
气功修炼的基本操作、功法概论及各种功法。下篇为临床治疗,介绍气功疗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临床辨治原则
和工作规范及常见适用病种。附篇为古典文献。
读书笔记
这本书内容比较多,印象深刻的内容有两点,一是气功学的分类,二是呼吸法:胸—腹部—丹田—胎息—体
呼吸。
中医,气功是我们几千的历史,文化,也是永垂不朽了。
中医气功学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思维导图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的作用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
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 ,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增 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气功注重意念的调节,可 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改 善睡眠、增强自信等,对 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进作 用。
气功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 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于 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 疗作用。
03
中医气功的基本功法
静功
1 2
概念
静功是指通过调身、调息、调心等手段,使身 体各部位放松、入静,达到身心合一、阴阳平 衡的目的。
练习方法
静功的练习方法包括放松法、入静法、调息法 等,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3
功效
静功具有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增强免疫力等 多种功效。
动功
概念
01
动功是指通过身体运动、呼吸调节等手段,达到疏通经络、促
气功历史
气功起源于先秦时期,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气功被广泛应用于保健、治 病、修行等方面。
中医气功的特点与作用
01
特点
02
作用
03
增强免疫力
04
05
促进心理健康 防治疾病
中医气功强调整体观念和 辩证施治,注重内外环境 的协调和统一。其特点包 括调心、调息、调身三个 方面,强调通过意念、呼 吸和身体的综合调节来达 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06
中医气功学的未来发展
气功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辅助治疗
中医气功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用于缓解多种慢性 疾病的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康复治疗
中医气功对于康复治疗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机能,促进伤口愈合, 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气功学复习

中医气功学复习

一、气功的定义:气功是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主动地、内向地运用意识进行自我调节练习的技能,对人体精、气、神进行全面练习调节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二、练习气功的实质:1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认识自己;2了解社会,剖析社会,更好的生存于社会;3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能量流,滋养自己,增强能量。

气功的关键?——阴阳相对平衡;阴阳=平衡=健康气功的种类?——静功、动功、动静相兼三、气功作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增智延年;涵养道德四、气功的别名:气功是我国传统健身、养生方法之一,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称气功为吐纳、导引、坐忘、周天、按蹻、行气、服气、食气、练气、静坐、坐禅或内功等。

五、几本有关气功的重要著作:1《吕氏春秋》先秦“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2《道德经》先秦“虚其心,实其腹。

”“绵绵若迈出,用之不勤。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致虚极,守静笃。

”;3《黄帝内经》;先秦4《行气玉佩铭》汉朝是一套完整练功呼吸法的“导引图”。

5、《奇经八脉考》明李时珍“内景隧道,唯反观者能照察之”6、最早出现气功一词是在许逊(清代)的《净明宗教录》六、建国后气功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刘贵珍,1954年第一个气功专业机构——唐山气功疗养所,1956年第一个气功疗养院——河北北戴河气功疗养院1959年10月6日—31日,第一次全国性“北戴河气功经验交流会”1960年“全国气功师资进修班”在上海开学1981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气功科学研究会成立钱学森国务院人体科学工作小组冯理达海军总医院免疫学教授80年代,推广“全民健身计划”。

清华大学对外气的实验研究1983年夏双全著《中华气功学》,将ET引入气功研究,测定大脑神经递质。

90年代后推广八段锦、六字诀、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

2004年,世界医学气功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召开。

中医气功学学科的教学改革.doc

中医气功学学科的教学改革.doc

中医气功学学科的教学改革第1篇:中医气功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实践探讨中医气功学在中医药院校教学实践的改革非常必要,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或实验课,怎样开好,并使高校学生掌握这门实践性强、理论深奥的学科,提高其整体素质,是中医气功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正视的问题。

兹将河南中医学院气功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1合理组织,加强实践自1984年以来,河南中医学院分本科、专科两个层次开设了中医气功学。

本科54个学时,专科80个学时,所以在制订教学计划,实践与理论的分配比例方面有所不同。

理论掌握程度上,本科生要强于专科生。

根据培养目标,专科生侧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解决这个矛盾。

在加强实践课的基本前提下,根据本、专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分配上各有侧重。

一般本科班理论课20学时,占47.1%,实践课34学时,占;专科层次理论课24学时,占30%,实践课56学时,占70%。

“减少理论课的总量,提高每节课的质量”是我们理论课教学的原则。

通过集体备课,分组整理国内外气功资料及相关的现代研究内容,把气功理论与中医、古哲学及现代自然科学相结合,使不超过40%的理论课,起到引导、教育学生科学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气功学。

实践课教学原则是“加强实践,学以致用”。

让学生学会运用传统的“气功疗法”防治疾病,养生康复,强身延年。

实践教学中注意区别对象,针对学生的素质,把每节课分化成“功法示范一整体教功一分组教功一单个辅导一整体复习一单个辅导”程序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实践课另外一个内容就是门诊见、实习。

河南中医学院有专门的气功门诊,平时督促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上门诊,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2全面分析,科学选功由于中医气功疗法历史久远,故形成了众多流派与功法。

近年来气功热潮已有国际化趋势。

面对如此众多的功法、流派,且社会上流行的功法良莠不齐,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选择何种功法开展实践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慎之又慎。

中医气功学心得体会1500字

中医气功学心得体会1500字

中医气功学心得体会1500字本学期选修课学习了中医气功学这门课程。

以前从来没有上过这种类型的课程,它很专业。

这门课程适合人群很普遍,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皆可。

它节拍很慢,因此需要咱们静下心来慢慢地去学,去体会其中的精华。

此刻大体动作我已经学会,只是还需要勤加练习,才能摸到其中的门道。

若是能够坚持下来,确信会令咱们受益终生的。

在那个地址不能不说我是个“病秧子”,从小体弱多病,躯体状况欠佳。

因此我选择了中医气功学这门课程,也希望能从中取得很多收成,最重要的是能够随着教师学习进而增强体质。

关于气功,我是不陌生的,我最先接触它是在小学的时候,小的时候颇爱念书,什么书都看,尽管也只是看些皮毛吧,但我记得我那时看过一本《少林秘籍》看着名字颇具武侠气息,实际上是一个研究少林经典的学者的编著罢了,其中也涉猎到了“少林气功”。

主张静心平气,顺脉同气。

也讲了很多修炼方式,像侧卧调息,打禅等。

只是那时未深切学习,此刻随着教师学习气功,方式与那时书中所看还真有几分相似。

练习气功不是嘴上说说,心中想一想,是要放下尘念顺势利导的。

练习气功师有它的动作标准的。

怎么起手怎么落臂,怎么调整呼吸都是有一整套完整的标准的。

我怕如此天天练习几遍,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此刻大学生躯体素养逐年下降,因此专门需要勤加锻炼躯体。

而我以为健身气功就专门适合,因为随时随地你都能够去练习,而不受其他限制。

而且健身气功不是猛烈运动,因此使得它很专业。

咱们还能够把它教给咱们的父母长辈,让他们学会,锻炼他们的躯体。

因此我以为中医气功学是很有效的。

这是我的体会之一。

通过对健身气功的学习和练习,我有一些体会要和大伙儿分享。

第一确实是健身气功和呼吸的关系。

练习时咱们应该如何呼吸才是正确的。

第一练习健身气功必须是在安静的环境下,如此成效才会好。

而且咱们的呼吸要正常,猛烈运动以后要等到呼吸均匀以后再开始练习它。

健身气功要求咱们的呼吸和动作和谐一致,该呼气的时候要呼气,该吐气的时候要吐气。

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

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

中医医学院校应重视气功学教育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由于种种原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其学科建设落后于其他学科,此外,一些中医医学院校仍没有开设气功课程,中医专业的医学生对于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知之甚少,致使气功这门科学处于后继乏人的状态,因此,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中医医学院校,有责任及义务重视气功学教育及气功人才培养,使气功学得以传承和发展。

1. 中医气功学的理论基础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真气充足,则精神充沛,生机旺盛;如真气不足,体质衰弱,百病丛生。

其中真气由先天之气及后天之气组成,先天之气又分为精气和元气,前者来自父母,是胎儿孕育的基础。

后者是维持组织器官基本物质与活动的能力,胚胎时已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密切联系。

后天之气可分为天气及地气,前者为呼吸之空气,后者为饮食水谷之精气。

先天之气是生命的动力,后天之气是生命赖以维持的物质,人的生命及其一切活动靠先天之气的推动,靠后天之气的不断充营养,两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真气。

真气形成之后,仍需不断补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并提高自身防病治病的能力,而气功训练无疑是补充真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2.树立正确的气功认识观中医气功是中医学宝贵遗产之一,它不是魔术,也不是带着某些意识形态搞迷信宣传的工具,而是通过调动人体自身潜能,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

因此,正确认识气功的理论基础、训练目的及训练方法,选择思想健康、内容科学的功法,去伪存真,对气功的推广及普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目前中医气功学本科教学的水平很低,因此,要搞好气功的发展及普及工作,必须提高对气功学的认识,制定规范的气功教学大纲,培养专职气功教学的教师,并对气功教学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等工作进行协调,使气功本科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中医院校应制定气功的教学计划,每学期应安排 1~2 次气功专题讲座,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气功学
中医气功学论(宋天彬、刘天君) 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医学领域,气功疗法是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至今仍应用于临床,且越来越引起现代医学和科学的重视。

自,,世纪,,年代以来,传统中医药学领域中的气功疗法及其学术思想经汇集整理,逐渐形成体系,初步发展为一门独立的、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中医气功学。

一、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中医气功学是中医学术与气功学术相结合而产生的学科,故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首先是“中医”和“气功”二者的问题。

由于中医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已经论及,以下先对气功的基本概念作简要说明,再讨论中医气功学的基本概念。

(一)气功探讨气功的基本概念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一是气功这一术语的历史由来,二是气功概念的内涵。

,(气功一词的历史沿革据文献考证,“气功”一词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

由此出处可知,气功这一术语具有道家修炼技术的色彩。

气功一词问世之后,在古代和近代并未被广泛采用。

从晋到清,朝代几经变换,历时一千多年,气功一词仅清末的一些书上可以查到;再就是民国时期的几本养生和医学著作中用过此词。

究其未被广泛采用的原因,从文献上分析,在于古代修炼技术门派繁多,各家各派均使用自己的术语。

例如佛家的禅定、儒家的坐忘、医家的导引、武术的内功,内涵都是内在的修炼,但表述各不相同。

即使是道家本身也有许多修炼的门派,也在使用不同的术语,例如内丹、周天、胎息等。

这其中不排除各家各派修炼的具体目标和方法各有不同侧重,但基本的修炼内容和方向大体一致。

气功一词被广泛使用起自新中国成立之后的 ,, 世纪,,年代。

,,,,年,河北省唐山市成立了气功疗养所,这是气功一词被正式启用的标志和先声。

此后,气功这一术语开始在中医临床和养生保健的学术领域中使用。

至,,年代末,所谓“气功热”兴起之时,各家各派的修炼技术都以气功为名在社会上传播,例如道家气功、藏密气功、武术气功等等,而随着群众性气功锻炼活动的大规模普及,功一词也因之家喻户晓。

外,气此 ,, 世纪 ,, 年代以后,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气功也开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如今气功已经遍及各大洲的许多国家,气功一词也音译为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语言,为更多的人们知晓和接受。

回顾气功这一术语的历史沿革,应该注意到,历经了上千年的历史演变,气功这一术语的外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古代,在许逊的《净明宗教录》中,气功仅是道家的修炼术语之一。

而现在,经过了时间的磨练和指代范围的变化,气功一词已经成为中国古代修炼技术的统称。

,(气功概念的内涵上述气功一词的历史沿革已经从多样性、丰富性上揭示了表述其内涵的困难。

正如同古代有众多的、各不相同的修炼术语一样,历史上各家各派的修炼技术也都有自己的概念或定义。

迄今为止,气功这一基本概念的内涵依然众说纷纭,尚属于百家争鸣时期,但在中医气功的学术领域内,观点已逐渐趋向于一致。

从科学发展史上看,许多学科中基本概念或定义的提出都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而并非一锤定音。

这些学科中基本概念或定义的完善程度,大都与学科的总体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气功学科发展的状况正是如此,当前气功基本概念的不统一,正与现今气功的学科建设尚属于起步阶段的状况相应。

阐明气功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表述气功的定义。

由于目前气功学科的发展尚属于起步阶段,其内容仍以继承、整理、发掘古典气功的学术体系为主,故现阶段气功定义的表述不可能超越学科发展的现实水平。

纵观历朝历代各门派的气功古籍,可以看出,千百年来的古典气功学术体系主要是气功的操作技术体系,其基本宗旨是传授气功锻炼的操作技术及实际应用。

据此气功学术流传的宗旨,并结合现代学科与知识的分类标准,本教材提出气功的定义为: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融为一体的心身锻炼技能。

上述定义表绪
述了,层意思。

第一是表述气功锻炼的操作内容,即调身、调息、调心,通常简称为“三调” 。

第二是表述三调的操作目的,也就是三调操作应达到的状态,即融为一体,通常简称为“三调合一” 。

第三是表述气功锻炼在现代学科分类中的位置,即心身锻炼,既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

第四是表述气功学科的知识类别,即属于技能性知识。

上述定义中的第一、二层意思是继承古典气功学术体系的思路,以现代的语言阐述气功锻炼的操作过程,包括操作内容及操作目的。

气功锻炼的操作内容是三调,其中调身是调节肢体活动,调息是调节呼吸活动,调心是调节心理活动。

气功锻炼的操作目的是三调合一,在三调合一的状态中,三调已无各自独立的存在,而是融合为统一的境界。

近年来随着气功知识的传播,以三调来概括气功操作内容的提法已经越来越普遍,但对三调合一境界的重视尚有不足。

应当指出,三调是否合一是气功锻炼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主要区别,一般体育运动的操作内容也由三调构成,但三调各自独立,不要求三调合一。

上述定义中的第三、四层意思是立足于现代科学的学科分类及知识门类,说明气功学术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位置,并使之能与相关的学科相区分。

说明气功是心身两方面的锻炼,从而能够区分气功学与心理学; 而说明气功锻炼是技能性知识,不仅强调了气功锻炼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将其与理论性的知识区分开来,还区别开了气功与宗教,因为技能性知识靠熟练去掌握,宗教则需要由信仰而进入。

(二)中医气功学中医学术与气功学术有本质的内在联系,它们的古典哲学基础,即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一致。

二者的应用目的也有相通之处,气功锻炼的养生和治疗效果自古以来一直为中医所采用。

传统中医药学将气功作为一种疗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医药学产生之初的远古年代。

在古典气功学术体系中,以中医药学理论作为指导的气功学术流派即医家气功,现代的中医气功学就是在继承医家气功学术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融入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而推陈出新的中医学科,其学科性质与针灸学、推拿学相当,属于临床应用
学科。

在中医学史上,历朝历代卓有成就的大医家几乎都精通气功学术,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汉代的华佗、张仲景,隋代的巢元方,唐代的孙思邈、王焘,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明代的李时珍、杨继洲,清代的叶天士、吴鞠通,民国时期的张锡纯等。

这些医家几乎都对中医学术做出过开拓性的贡献,都是中医学史上的不可或缺的杰出人物,是他们所处时代中医学术的栋梁与精英。

这些医家的著作中都有关于气功的论述,或阐明理论,或记载临床应用,观点明确,应用纯熟。

其中的一些著作在气功学术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苍降?《诸病源候论》和李时珍的《奇经八脉考》。

历代大医家们对气功学术的重视与研究,足以表明中医与气功在学术高层次上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与沟通,具有深刻的意义和广泛的影响。

中医古籍中包含有众多的气功学术文献。

《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导引、行气等气功理论及治疗的就有 , 篇,论其述精当,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素问 ? 上古天真论》说: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这短短,,字高度概括了古典气功的基本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