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的心》教学设计.doc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的心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感恩的心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感恩意识,学会感恩他人。
2. 培养学生主动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心理素质,提高抗挫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付出的肯定和回报。
2. 感恩的表现: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尊重他人的付出。
3. 感恩的方法:通过实际行动表达感恩之情,如写感谢信、送小礼物等。
4. 感恩的心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感恩的意义,学会感恩他人,培养感恩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感恩付诸实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纸、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小故事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感恩的意义、表现和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感恩。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感恩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感恩,分享彼此的想法。
5. 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谢的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感恩的心2. 副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恩经历。
2. 制作一份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谢的人。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感恩的认识和感悟。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感恩付诸实践,关注他们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感恩教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本节课通过讲解感恩的意义、表现和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

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7篇感恩的心心理健康教案篇1背景:针对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缺乏感恩的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对朋友、对家人没有感恩的意识。
他们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干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天下”唯我最大。
所以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开展一次以“孝敬父母,感恩母亲”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如何去理解、尊敬父母,明白怎样孝敬母亲。
2.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知道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1.准备节目,搜集故事,准备。
2. 搜集歌曲《感恩的心》、《妈妈的吻》、《母亲》。
3. 制作相关课件,排练有关节目。
活动形式:听故事,唱歌,诗歌朗诵,写爱心卡片等。
活动过程:一、听歌曲《母亲》,创设情景导入。
师:为什么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引出主题: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孝敬父母,感受母爱的崇高与伟大、无私。
二、浓浓的父爱、母爱1、视频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地震中的母爱》。
孟子后来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2、说说自己和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刚才大家看到的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那与我们朝夕相处的父母之间有那些感人的故事呢?学生1.妈妈每天接送我上学,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从没耽误过。
学生2.晚上我生病了,发烧,妈妈急忙送我去医院。
学生3.下雨了,妈妈给我送伞。
天冷了,妈妈给我送衣服。
学生4.妈妈每天给我做饭洗衣,还要干其他活。
等师:孩子们,聆听着你们的诉说,感受着你的感动,让我们唱起《妈妈的吻》聆听这世间最美的、最真的母爱。
播放歌曲《妈妈的吻》,全班同学跟长。
三、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之恩,我们怎样回报妈妈一份爱呢?1.母爱是最动听的歌,让我们用最美的诗歌来赞美她吧。
学生朗诵诗歌《慈母颂》。
2.母爱是最动人的歌,请听《母爱》。
感恩的心(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感恩的心(教案)20232024学年六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并感激他人的善意与帮助,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3.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感恩的概念,认识到感恩对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介绍感恩的内涵,讨论感恩对个人心态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2. 感恩的表达方式:探讨如何通过言语、行动、写作等多种方式表达感恩。
3. 感恩的实践: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练习感恩。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其能够理解并感激他人的善意与帮助。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感恩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持续实践。
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感恩卡片:用于学生书写感恩的话语。
角色扮演道具:用于模拟实际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恩的实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或短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感恩的定义、意义、表达方式等,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分享彼此的想法。
4.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练习在实际情境中表达感恩。
板书设计1. 感恩的心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日记,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2. 小组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感恩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否得到妥善处理。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的心》教案设计

《感恩的心》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
3. 提高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快乐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与意义2. 感恩父母的重要性3. 感恩老师的作用4. 感恩同学与友谊5. 感恩社会的意义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及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具体案例。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感恩含义、意义及重要性的课件。
2. 案例资料:收集关于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案例。
3. 感恩实践活动方案:制定适合学生的感恩实践活动。
4. 课堂互动道具:如卡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感恩的短片,引导学生思考感恩的含义。
2. 新课导入:讲解感恩的含义、意义及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感恩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感恩。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实践活动,如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为老师准备一份礼物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总结感恩的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感恩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感恩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对感恩行动的执行能力和创新性。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的心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的心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培养感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激。
3. 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教学内容:1. 感恩的内涵与重要性2. 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激3. 情感表达方式的培养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珍惜和感激,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感恩的心教学课件3. 心理健康教育教材4. 感恩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与学生互动,分享一个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感恩的思考。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二、新课内容1. 讲解感恩的内涵,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珍惜和感激。
3.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提高情感表达能力。
三、案例分析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案例的看法和感悟。
四、实践活动1. 学生制作感恩卡片,写上自己对家人、老师、朋友的感激之情。
2. 学生互相赠送感恩卡片,表达对他人的感激。
3. 老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恩行为。
3. 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1. 感恩的心2. 重点内容:感恩的内涵、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情感表达方式3. 难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作业设计:1. 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感恩的人和事,写一篇关于感恩的作文。
2. 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想要感激的人。
3. 思考如何将感恩的行为融入日常生活中,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课后反思:1.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利,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感恩的心-全国通用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多种方法进行情感渲染, 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 知道知恩图报的重要意义。
2.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
通过讲述、交流、体验等方式, 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3.学会运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
让学生初步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 做一个具有感恩之心的好孩子。
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一种美德。
难点:让学生掌握感恩的方法和途径, 并能做到在生活中运用。
教学过程:一、暖身阶段:你们会唱歌吗?出示《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这首歌你们会唱吗?听完这首歌曲的感受, 谈谈这首歌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每个人都喜欢妈妈, 爱妈妈。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她给了我们生命, 为我们付出太多, 我们渐渐长大了、懂事了, 就应该去感激他们, 要懂得感恩。
)板书课题《感恩的心》二、团体转换阶段。
两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 口渴难忍, 向一位老人讨水喝, 每人得半碗水, 其中一个嫌少生气倒掉, 结果渴死在沙漠中;另一人心存感激喝下了水而走出了沙漠的故事。
思考: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明确:1. 故事中的老人施舍的分明是一种爱心, 而故事中的第二个人喝下的是一种感激, 正是这种感激才支撑他走出沙漠。
三,2. 学会感激, 不但是对你有帮助人的一种感谢, 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很多。
四,是的, 恩惠无论大小, 我们都要心怀感激地去接受, 嫌弃或者拒绝, 不仅会失去帮助, 还会失去自己的爱心。
活动感知, 心怀感恩。
五,团体工作阶段。
思考: 我们最应该对谁感恩?为什么?感恩父母生活感悟:如果妈妈工作了一天, 又加班到十点才回家······你们该说些什么?该做些什么?表演给大家看•请同学们说说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你得到这些关心和帮助后的反应是什么?爱的测试:感恩父母: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父母请同学们说说父母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你得到这些关心和帮助后的反应是什么?爱的表达。
感恩的心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

感恩的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六年级心理健康-通用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恩的深层含义,培养其对生活中人和事的感激之情,增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活动与讨论,学生能够:1. 理解感恩:理解感恩不仅仅是对别人的感谢,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2. 表达感恩: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3. 培养责任感:认识到感恩与责任的关系,培养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感恩的定义:介绍感恩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内涵。
2. 感恩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和讨论,让学生认识到感恩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3. 表达感恩的方式:教授并练习用言语、行动等多种方式表达感恩。
4. 感恩与责任:引导学生理解感恩与责任之间的联系,培养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表达感恩,培养责任感。
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恩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
- 感恩卡片:用于学生制作,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 感恩日记本:用于学生记录每日的感恩之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入感恩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3. 实践活动:教授并让学生练习用言语、行动等多种方式表达感恩。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他们想要感谢的人。
5.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板书设计- 感恩的心- 副理解、表达、责任- 重点内容:感恩的定义、重要性、表达方式、与责任的关系作业设计- 制作感恩卡片:让学生回家后制作一张感恩卡片,送给他们想要感谢的人。
- 感恩日记:让学生每天记录至少一件他们感激的事情,为期一周。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感恩的内涵,学会用行动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培养出责任感。
在课程结束后,我会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感悟,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感恩的心教案设计心理辅导课

感恩的心教案设计心理辅导课第一章:认识感恩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感恩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
教学内容:1. 引入感恩的概念,解释感恩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教学活动:1. 开场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感恩之心。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感恩的经历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和认识。
2. 收集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感恩的实际应用和体验。
第二章:感恩身边的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帮助和关爱。
2. 培养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人,如家人、老师、朋友等。
2. 分析身边人对学生的帮助和关爱,引导学生感恩和珍惜。
教学活动:1. 图片分享:让学生带来家人的照片,分享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感受家庭的温暖。
2. 感恩信写作:让学生写一封感恩信给身边的人,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3.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信,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恩认识。
2. 收集学生的感恩信,评估学生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
第三章:感恩的事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事物对自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事物,如学习资源、生活用品等。
2. 分析身边事物对自己的帮助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感恩和珍惜。
教学活动:1. 图片分享: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的图片,分享它们对自己的帮助和重要性。
2. 感恩日记写作:让学生写一篇感恩日记,记录下身边事物的帮助和重要性。
3. 分享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日记,让身边的人事物感受到学生的感恩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感恩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应该要有一颗感激之心。
2.使学生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向父母、老师表达感恩之情。
3.丰富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用感恩的心面对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恩的情怀。
难点:通过学习,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内容,采用创设情境、团体讨论、听故事、合作交流、习题测试与体验感悟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过程:
热身与导入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感恩的心》。
1、播放视频《感恩的心》,学生边唱边跟着做手语动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2、团体分享(小组合作)唱完歌曲后的感受,教师引导点评。
学生反馈。
3、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就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
心。
板书——感恩的心
4、引导学生一起听故事。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口渴难忍,于是向一位老人讨水喝,每人得到半碗水,其中一个人嫌少生气地倒掉了,结果渴死;另一个人则心存感激喝下了那半碗水而走出了沙漠。
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同桌交流。
(1)故事中的老人施舍的是一种爱心,而故事中的第二个人喝下的不仅仅是那半碗水,他喝下的是一种感激,正是这种感激支撑着他走出沙漠。
(2)我们要学会感激,一方面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人的一种感谢,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很多。
一、主题活动一感恩父母:
请全体学生朗诵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由诗歌导入: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牵挂我们,那我们对父母又有多少了解呢?
2、爱的小测试(请你如实回答以下问题)
(1)你父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
(2)你父母的亲体重是多少?
(3)你父母亲的身高是多少?
(4)你父母亲穿多大的鞋?
(5)你父母亲喜欢的颜色是什么?
(6)你父母亲最喜欢吃什么?不愿吃什么?
(7)你父母亲的健康状况如何?
(8)你父母亲喜欢做的运动是什么?
(9)你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
(10)你知道父亲节是哪一天?
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3个星期日。
(温馨提醒:有心的同学可以把达案写在一张纸上给你的父母评分,答对6道习题以下的请你以后多与父母沟通,多关心体贴一下父母。
)
3、学生反馈填写情况,教师点评。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看到有不少同学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说明我们平时不够关心父母。
父母为了我们,一生辛辛苦苦,无怨无悔,那么作为儿女,应该怎么做呢?
5、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学生反馈。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主动承担家务;
(3)生日、节日送点小礼物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