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
【钢结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桥设计施工与技术特点

本节内容结束
铸钢铰支座,最大承载力145000KN。
► 布置有双层系杆,上系杆与拱肋下弦相连接,下系杆与加劲
腿处中弦及边跨下弦贯通。
主桁部分杆件采用变宽度、变高度的喇叭形截面。
下层系杆采用“钢制杆件+辅助系索”的组合式系杆。
二、主桁结构
吊杆采用高强平行钢丝成品索,上下设锚箱锚固。
三、桥面系
上、下层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下层中间轻轨 采用纵、横梁体系,上层桥面在主桁节点外侧设置人行道托架, 上置“∏”形正交异性钢人行道板。
重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门长江大桥主桥
设计施工与技术特点
► 工程概况 ► 主桁结构 ► 桥面系 ► 联结系 ► 主桥施工
汇报内容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况
朝天门长江大桥包括主桥和南、北两侧引桥,全长1741m。 其中主桥932m,为190+552+190m的连续钢桁系杆拱桥;北引 桥长314m,南引桥长495m,均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
四、联结系
桁拱上、下纵向平面联结系采用菱形桁式,加劲弦处纵向 平面联结系采用“K”形桁式。加劲腿区段每个节间均设置一 副桁架式横联,桁拱肋每两个节间设置一副桁架式横联,边、 中支点处设置有竖向桥门架
五、主桥施工
► 边跨采用临时墩辅助伸臂安装; ► 中跨采用扣索塔架辅助伸臂安装,先拱后梁; ► 利用结构支承体系特点,对两侧主梁进行调整,实现
一、工程概况
朝天门长江大桥为双层桥面交通。上层桥面为双向 六车道,下层桥面为双向城市轨道交通和两侧预留双向 两车道交通。
二、主桁结构
► 主桥采用连续钢桁系杆拱桥,是古典桥型与现代建桥技术的 完美结合,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设计与施工介绍说明

地质条件挑战
总结词
地质条件复杂,基础稳定性差
详细描述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所处地层复杂,岩层多变,地质勘察难度大。同时,江底河床 覆盖层较薄,基岩起伏大,对桥墩基础稳定性构成威胁。
气候条件挑战
总结词
气候多变,影响施工进度
详细描述
安庆地区气候多变,特别是夏季长江水位上涨、冬季水位下降,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同时,强风、暴雨等极端 天气也可能对施工安全构成威胁。
目标
设计目标是确保桥梁的持久性和安全 性,同时优化结构以降低维护成本。 此外,设计还注重环境保护和景观美 化,以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结构设计
主桥结构
主桥采用斜拉桥形式,跨度为806米,主塔高283米。这 种结构具有较大的跨越能力,能够减少对江面的占用,同 时降低桥面高度,减少风力对桥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4 大桥的特色与创新
结构特色
悬索桥结构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采用悬索桥结构,具有跨度大、承载能力强的 特点,能够满足长江两岸交通的需求。
独特的桥塔设计
桥塔采用“倒锥形”设计,不仅造型独特,还能够有效减小风阻, 提高桥梁的稳定性。
钢箱梁与混凝土组合梁
为了降低桥梁的自重和提高跨越能力,大桥采用钢箱梁与混凝土组 合梁,实现了结构轻巧与承载能力的完美结合。
桥墩施工过程中,需对桥墩进行临时支撑和固定,以确保桥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桥面施工
桥面施工包括桥面铺装和防撞 护栏施工。
桥面铺装采用耐久性好、防滑 性能良好的耐磨耐压沥青混凝 土材料,以提高桥面的使用性 能和寿命。
防撞护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 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
一、设计特点:
1.跨度大: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采用斜拉梁结构,主桥跨度为1280米,创造了斜拉桥主跨跨度最长的世界纪录,同时也解决了长江船舶通行问题。
2.多跨连续梁:除了主桥外,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还有接近线路连续梁、互通立交桥、匝道桥等多个跨径不同的连续梁,这种设计方式能够减少桥
墩数量,提高通行效率。
3.多孔桥台: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桥墩采用多个孔洞的设计,减小了桥
台的面积,从而减少了对长江流量的影响,并提高了桥梁的稳定性。
4.高度协调:为了减小对长江水运的干扰,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梁
高度与长江轮船的最高水线高度相协调,确保长江航道的畅通。
二、技术特点:
1.梁体制造技术: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主梁采用了先进的预制箱梁制
造技术,首次在中国大规模推广应用。
该技术能够提高梁体质量,缩短施
工周期,并保证梁体的一致性。
2.斜拉缆索技术: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主塔采用了斜拉缆索技术,这
种技术能够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抗风能力,同时减小了桥塔的尺寸,提
高了桥梁的美观性。
3.抗风设计技术:宜昌长江公路大桥采用了先进的抗风设计技术,通
过风洞试验对桥梁的稳定性进行了多次模拟和评估,确保桥梁在强风条件
下的安全性。
4.钢结构防腐技术: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钢结构部分采用了先进的防腐技术,在海洋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止钢结构的腐蚀和老化,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设计与技术特点的应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在跨越长江、解决航运问题、提高通行效率、保证桥梁稳定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中国公路工程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

九江长江公路大桥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跨越长江的重要公路桥梁,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连接武穴至赣州的长江大桥之一。
该桥是九江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江西省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桥梁的建设背景、设计特点以及对当地交通的影响等方面对九江长江公路大桥进行介绍。
一、建设背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是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缓解九江市区交通压力,提高区域交通的通行能力。
长江河流的宽度和流速一直是桥梁建设的挑战,而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就是为了克服这些挑战。
二、设计特点1. 结构形式:九江长江公路大桥采用了悬索桥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长江的河流特点,同时也能够满足桥梁建设的要求。
2. 桥梁长度: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全长为x米,其中主跨桥梁的长度为x米。
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
3. 抗风能力:由于长江流经地区的风力较大,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抗风的设计要求,确保桥梁可以承受高强度的风力。
三、桥梁建设对当地交通的影响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对当地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桥梁的建设使得从九江市至周边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大大缩短了行车时间,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其次,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建设还促进了九江市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提升了九江市的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该桥梁的建设还为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九江观光旅游。
四、桥梁的维护和管理为保证九江长江公路大桥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维护工作包括检查桥面、桥墩、桥梁等部位的结构是否完好,以及修补损坏的部位。
此外,还需要定期清理桥面,保持通行畅通。
总结:九江长江公路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跨越长江的重要公路桥梁,其设计采用了悬索桥的结构形式,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和建设风险。
该桥梁的建设对当地交通、经济和旅游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桥梁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要求。
鄂东长江公路大桥关键技术及特点

二、主桥结构
(2)索塔 钢锚箱组成:侧面拉板、端部承压板、腹
板、锚板、锚垫板、横隔板、连接板、加 劲肋 等8部分; 空间箱形结构; 侧面拉板--承受斜拉索水平拉力; 剪力钉--连接钢锚箱和砼壁
二、主桥结构
(2)索塔
钢锚箱平面布置
钢锚箱立面布置
内置式钢锚箱
二、主桥结构
(3)边跨预应力砼宽箱梁
长度:单侧总长287.5m,12.5m伸入主跨; 形状:边箱PK断面; 梁高:3.8m; 梁宽:38m;
横隔板设置:于下横梁、辅助墩、过渡墩 顶分别设2.9m,3.0m和2.9m横隔板外非桥墩处 每7.5m设一道厚30cm的横隔梁。横隔板的设置 与斜拉索在梁端的锚固相对应 。
砼及预应力体系:边跨PC箱梁采用C55砼, 三向预应力结构,其中纵向预应力采用2000MPa 钢绞线及其相匹配的群锚体系。
大桥的建设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是我 国技术含量高,技术复杂的现代化大型桥梁 之一。
二、主桥结构:
浠水(北)
3×6750+7250=27500 2250+27×750+1300+1500+2200
28750(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850
253.4
147600 92600 2200+29×1500+1200+29×1500+2200 90100(钢箱梁)
二、主桥结构
(4)钢箱梁构造及特点:
长度:总长901m; 形状:边箱PK断面; 梁高:3.8m,梁高与跨径比:1/243.7; 梁宽:38m,梁宽与跨径比:1/10;
桥面板、底板、斜底板及中纵腹板纵向均采 用 U形加劲,边纵腹板及顶板、斜底板的边角 部采用板式加劲,钢箱梁上索梁锚固采用钢锚箱 方式。
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特点与关键技术

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特点与关键技术易伦雄(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武汉 430050)摘 要 介绍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的建桥条件、技术标准,并根据桥下通航要求与桥上通行要求确定的桥型方案与总体布置;分析了大桥工程的技术特点,总结了主桥设计所采用的3片主桁空间桁架结构、重载主桁结构、整体桥面结构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大胜关长江大桥 工程特点 关键技术 主桁空间桁架结构 重载主桁结构 整体桥面结构ENGINEERI NG C H ARACTERISTIC AN D KEY TECHNIQUE OFDAS HENGGU AN C H ANG J IANG RIVER BRI D GEY i L unxiong(China Zhongtie Major Bridge Reconnaissance &Design Instit ute Co.,Ltd Wuha n 430050)ABSTRA CT The conditions of bridge const ruc tion and tec hnical criterion a re introduced f or Dashe ngguan Changjiang Rive r Bridge.The type of the bridge and the total layout has bee n sc hem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ra nsport require ments on t he bridge or unde r the bridge.The cha racteristic of projec t is analyzed.The key tec hnique of design for steel tr uss a rch bridge using 3main spacial tr usse s structure ,heavily 2loaded main truss str ucture ,overall surface str ucture of t he bridge ha s bee n summa rizedKEY W ORDS Dashe ngguan Changjiang River Bridge enginee ring characte ristic key technique main spacial t russes structure heavily 2loaded main tr uss structure ove rall surf ace st ruct ure of the bridge作 者:易伦雄 男 1966年7月出生 教授级高工y L x @收稿日期61 概 述[1]京沪高速铁路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位于原南京长江大桥上游约20km ,航槽、岸线稳定,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建桥条件。
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和技术特点

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和技术特点
詹建辉
【期刊名称】《桥梁建设》
【年(卷),期】1999(000)003
【摘要】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全长4 177.6 m,主桥由北汊通航孔桥(主跨500 m PC 斜拉桥)、三八洲桥、南汊通航孔桥(主跨300 m姊妹塔PC斜拉桥)组成.着重介绍了大桥的总体布置、主桥结构设计、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围绕大桥建设进行的科研试验.
【总页数】4页(P21-24)
【作者】詹建辉
【作者单位】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48.14;U442.5
【相关文献】
1.荆沙长江公路大桥斜拉桥设计 [J], 任飞;詹建辉;张定明
2.荆沙长江公路大桥桥基碎石土力学参数获取方法的探讨 [J], 雷呈斌
3.荆沙长江公路大桥主桥墩基地震液化研究 [J], 姚运生;黄江;罗登贵;甘家思;秦小军
4.荆沙长江公路大桥北汉通航孔桥32#主塔施工 [J], 姚树涛
5.荆沙长江公路大桥32#主墩钻孔平台桩基施工 [J], 徐大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长江大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江大桥之一,其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大桥连接了中国南北,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桥梁设计和施工技术两方面进行阐述,以展示长江大桥的杰出之处。
首先,关于长江大桥的设计。
设计一个能够横跨长江的大桥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
为了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长江的水流情况、河道宽度、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
长江大桥采用了斜拉桥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抵抗风力和水流的冲击,增加了桥梁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保持桥梁的通航能力,设计师还特别考虑了桥梁的高度和支撑结构的布局。
通过科学精密的设计,长江大桥成为一座傲视长江的工程壮举。
其次,长江大桥的施工技术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由于长江大桥跨度较大、跨越范围广,施工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因此,施工团队必须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采取适当的施工技术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长江大桥的施工中,工程师们采取了许多创新的技术手段,如预制钢箱梁、自升式平台和跳渡架等。
预制钢箱梁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减少了工期,并且保证了施工质量。
自升式平台和跳渡架则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江面上高效地进行作业,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不仅仅保证了长江大桥的安全施工,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除了设计和施工技术,长江大桥的建设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很多工人从各地赶来参与建设。
这些工人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与此同时,长江大桥的建设也提供了许多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大桥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程,也是一个推动区域发展的引擎。
总之,长江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程课题。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创新的施工技术,长江大桥成为了一座安全、稳定、通航方便的大桥。
同时,长江大桥的建设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长江公路大桥工程设计与技术特点【摘要】 xx长江公路大桥是沪蓉国道在xx跨越长江的工程,主桥采用主跨960m钢悬索桥。
本文重点介绍该桥的建设条件、主要设计构造以及设计、施工、科研的特点。
【关键词】悬索桥桥塔加劲梁锚碇主缆吊索索鞍支座一、桥位概况xx长江公路大桥是沪蓉国道主干线在xx长江河段跨越长江经湖北省西段进入重庆市的特大型一级公路桥梁,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工程。
桥址位于xx市虎牙滩,距城区约15km,上游距葛洲坝22km、三峡大坝40km,下游距枝城长江大桥约45km。
二、主要设计标准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
2.荷载等级:汽-超20,挂-120;人群:3.5kN/平方米。
3.大桥设计时速: 80km/h。
4.大桥桥面宽度:钢箱梁全宽30m,按四车道布置,两侧风嘴上各设一人行道,桥面净宽26m。
5.接线路基宽:24.5m,四车道。
6.地震烈度:基本烈度为6度,按7度设防。
7.温度:桥位区域极端最低温度一14.6℃,极端最高温度43.9℃,年平均气温16.5℃。
8.风况:设计基准风速为29m/s,成桥颤振检验风速为44m/s。
三、工程设计1.主桥总体布置悬索桥主跨跨度为960m,主梁简支在两侧桥塔横梁或交界墩承台上。
主桥南岸通过三孔30m简支梁桥同南岸互通工程相接,北岸通过跨度为16,20,25(m)空心板组合的引桥跨318国道、接北岸接线工程。
主桥桥梁全长1206m。
2.悬索桥主要设计参数结构型式:单跨双绞悬索桥;主缆跨径( m): 246.255+960+246.255,主缆矢跨比: 1/10;主缆直径(mm):655(索夹外,空隙率20%),647(索夹内,空隙率18%);主缆中心距(m):24.4 吊索直径(mm):45;吊索间距(m):12.06(边吊索距桥塔中心15.69);桥塔高度(m):北塔112.415(承台顶面以上),南塔142.227(承台顶面以上);加劲梁全宽(m): 30.00 加劲梁中心高(m):3.0。
3.结构设计(l)桥塔结构由于南北两岸地势条件及地质情况不尽相同,南北两桥塔结构上略有区别:南塔承台以上塔高142.227m,有三道横梁,行车道主梁及南岸引桥支承在下横梁上;北塔承台以上塔高112.415m,设上、中两道横梁,行车道主梁及北引桥支承在交界墩上。
南北两塔均采用分离式承台,每一承台长19.1m、宽9.1m、高7m,其下设8根直径2.5m的桩基础。
北塔上游塔柱下桩基长18.6m;下游塔柱下桩基长14.6m。
南岸桥塔16根桩基长度均为27m。
两塔身塔柱均为空心矩形箱结构。
塔顶顺桥向6m宽,并按1:100的坡度分别加宽至塔脚8.40m (北塔)、8.84m(南塔)。
塔顶横桥向等宽5m。
塔柱壁厚度按上、中、下三道横梁分为三种,壁厚分别为0.7m、0.8m、1.0m。
为有效地扩散塔顶主鞍传递的巨大压力,塔顶设有12.8高渐变段。
塔冠设有3.4m高实体段。
上横梁高5.4m、宽5.08m;中横梁高7.5m、宽6.08m,壁厚均为0.8m。
南岸下横梁高6.8m,宽7.19m,壁厚为1.0m。
为改善桥塔外观效果,在塔柱的四角及外侧中央设有0.3m * 0.5m,3m * 0.15m的凹槽。
塔柱竖向主筋采用φ32,间距15cm。
水平箍筋采用φ16,除桥塔根部变化段间距15cm外,其余均为20cm。
同时在间距20cm的水平箍筋之间设置了两根φ6.5防裂分布箍筋。
横梁主筋采用φ25,间距15cm;箍筋采用φ16,间距15cm。
在各道横梁上设有根数不等的钢绞线预应力束。
塔身及横梁为50号混凝土,承台为30号混凝土,桩基为25号混凝土。
全桥桥塔50号混凝土10554立方米,30号混凝土4867立方米,25号混凝土4768立方米。
(2)加劲梁加劲行车道主梁为类似鱼鳍形扁平钢箱梁结构。
主梁结构全宽为30.0m,中心梁高3m,高宽比为1:10。
顶板宽度为22m,设2%的双向横坡。
上斜腹板水平宽度为1.2m。
悬臂人行道宽度为2.8m,设1.5%的向内单向横坡。
桥面为正交异性板,顶板及上斜腹板厚12mm,行车道U形加劲肋中心间距0.59m,板厚6mm。
底板及下斜腹板板厚10mm。
底板、斜腹板球扁钢加劲肋中心间距一般为0.4m,球扁钢规格为16a。
加劲梁横隔板间距4.02m,无吊索处板厚为10mm,有吊杆处板厚为12mm。
为有效改善桥面板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及受力状况,在每两道横梁之间没有一道矮加劲肋。
矮肋高0.45m,板厚16mm。
人行道顶板板厚12mm,其下横向设有间距为2.01m一道、板厚12mm的横肋板。
顶板纵向设有球扁钢加劲肋,间距0.3m。
加劲梁上的锚箱是钢箱梁重要的传力结构,本设计进行了特殊设计处理。
锚箱主要由三块承力板、一块承锚板组成。
三块承力板门距为50cm,中间一块板厚32mm,另两块板厚20mm。
三块承力板均穿过加劲梁斜腹板,其中间一块与横隔板相连接。
承力锚板厚50mm,其上设有多道板厚20mm 的加劲板。
为适应加劲梁端部结构的复杂受力的需要,对长7.33m的端节段进行了特殊加强设计。
端节段设有6道横隔板,横隔板板厚为16mm或20mm,并结合支座系统连接的需要进行局部加劲处理。
加劲梁钢材材质为Q345-E,结构钢材共用10390t。
加劲梁顶板上铺设7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铺装层,人行道上铺设3cm厚的沥青砂。
(3)锚碇南北锚碇所处的地质情况不尽相同。
北锚碇基坑基岩在高程54.8m以下整体性较好,无明显的夹层及破碎带,基岩为泥钙质胶结砾岩;高程54.8m以上基岩破碎,且多为红色粉砂岩。
南岸整个岩体整体性差,基岩破碎,有多条夹层及断层,岩体以泥钙质为主,夹有粉砂岩或红砂岩的砾岩。
南北基岩均为强度较低的软质岩。
故南北两锚碇均设计为重力式钢筋混凝土锚碇。
为保证锚碇上方行车道的宽度,锚碇采用埋置式,利用其上方回填路基上压重,以减少锚碇混凝土的数量。
锚碇结构最大长度为65m、宽39m,前缘高42m,后部高22.8m。
每一锚碇混凝土为42584立方米,锚固体及前支承墙为40号混凝土,其他各部分均采用25号混凝土。
本锚碇为少筋结构,仅在锚碇内外表面设置直径22cm间距20cm的分布钢筋网。
为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产生有害的裂纹,在锚碇内外表面及每一施工层面上设置了规格为BQ3030(间距 75 * 150)的金属扩张网。
后锚室在锚固体系张拉完成以后用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密封,前锚室设有通风除潮设备。
在锚碇支承墙前缘,结合保护路面以下主缆的需要,设有地下展览室。
(4)主缆及吊索主缆为预制平行钢丝束,每根为104束127φ5.1平行镀锌钢丝集结成束、定型包扎带绑扎、两端嵌固热铸锚头而成。
钢丝为强度1600MPa普通松弛镀锌钢丝。
为方便施工,在热铸锚上设有与锚固体系连接为一体的连接器。
主缆防护层由防护油漆、φ4软质镀锌钢丝、表面防锈腻子构成。
吊索为中心配合绳芯(CFRC)钢丝绳,单根钢丝绳直径45mm。
每侧每一个吊点有4根吊索。
主缆钢丝共6670t,吊索钢丝绳约195t。
(5)主索鞍及散索鞍主索鞍和散索鞍由鞍头、鞍体、底座组成。
鞍头、鞍体分开浇铸、焊结成一体的铸焊组合结构。
为方便加工、运输、主鞍吊装施工,主鞍分左右两半制造,吊装就位后用高强螺栓联接为一体。
主鞍鞍体与底座之间,主鞍施工期间设有聚四氟乙稀滑板。
散索鞍鞍体采用摆式结构,以适应施工期间及成桥后的微量位移。
主鞍最大吊装重量为32t,散鞍最大吊装重量为43t。
为使主缆在鞍内能保证相对固定、不滑动,在鞍槽内设有竖向镀锌隔板,并在主缆调股到位后顶部用锌质填块填平、压紧。
主索鞍及散索鞍鞍体铸钢材质采用ZG275-485H,底座铸钢材质采用ZG230-450,槽盖等材质采用Q235-A。
(6)锚固体系锚碇内锚固系统是由64根预应力锚固体系组成,其中单锚24个,双锚40个。
单锚采用16根公称直径15.24mm的低松弛高强钢丝锚固,双锚采用五根公称直径15.24mm的低松弛高强钢丝锚固。
在锚碇结构中,设有型钢骨架以便锚固预应力管道的精确定位施工。
前锚面设有锚固连接器与主缆相连接。
(7)主桥伸缩缝为适应主跨加劲梁在活载作用下的大变形,加劲梁两端各设一道最大伸缩量为1360mm的大位移伸缩缝。
(8)支座为传递主梁端节段受力、约束主梁端节段的变形、保证梁端伸缩缝正常工作,在主梁每一端节段设有两个竖向支座、两个梁侧辅助支撑、两个风支座。
竖向支座能适应加劲梁在温度及荷载作用下的纵向位移及面内梁端转动,能承受一定的竖向拉压反力。
风支座主要承受横向风载。
梁侧辅助支撑主要用于控制由于风载或活载偏载作用下的梁端扭转,能适应梁端纵向位移及转动,承受结构扭转倾覆拉力,不能承受压力。
支座系统均为材质要求较高的铸焊结构。
四、设计、施工及科研的技术特点1.设计与施工的技术特点(1)加劲梁采用鱼鳍式断面,并在两道横隔板之间增设了一道矮肋,改善了加劲梁受力及气动性能,同时减少了钢材用量。
(2)对加劲梁母材及焊材的S,P等有害的杂质进行严格的控制,为提高加劲梁焊接质量创造了条件,使焊接工艺控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3)桥塔采用大块整体钢模板(9m高)进行施工,极大地提高了工效和结构表面的平整度;采用钢管支承进行桥塔横梁施工,消除了支架非弹性变形,同时提高了工效。
(4)桥塔塔上设有直径6.5mm的防裂分布钢筋,成功地克服了桥塔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收缩裂纹的通病。
(5)锚碇基坑的开挖广泛采用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技术,使锚碇高(高88m)、陡(边坡率0.75~0.8)的基坑开挖成功,并保证了高陡边坡的稳定。
(6)采用埋置式锚碇,既确保了工程结构的安全可靠,又极大地减少了锚碇混凝土数量,并为成功解决锚碇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问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7)采用综合的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和防止混凝土开裂的技术,使得浇注两锚碇10万多方混凝土均未发现一条裂纹,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质量得到了突破性的提高。
具体的措施为:调整混凝土的设计龄期为60d,降低水泥用量;采用低热微膨胀水泥;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分块分层浇注,并在每层混凝土中加一层防裂金属扩张网;采用循环水,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降温等。
(8)国内第一次采用强度高、弹性模量高且稳定的中心配合绳芯(CFRC)钢丝绳作为吊索钢丝绳;同时,吊索锚头设计为可适当调节的锚杯,克服了吊索不能调节长度的缺点。
(9)采用构造简单、受力明确、造价经济的滑转支座系统,满足结构受力及变形需要。
(10)桥面铺装采用7cm厚的双层SAM结构,人行道采用彩色沥青砂结构铺设。
(11)在施工猫道的设计施工中,采取增加适当数量的猫道横向天桥的道数而不设风缆的办法,来提高猫道的抗风稳定性。
这样既保证猫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又简化了设计与施工,有利于缩短工期和降低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