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安全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互联网终端及安全管理制度

互联网终端及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互联网终端及安全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正常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使用互联网终端的员工及相关部门。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以下原则:1. 防范为主,防治结合;2.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3. 责任明确,奖惩分明;4. 依法管理,规范操作。

第二章互联网终端管理第四条互联网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接入互联网的设备。

第五条互联网终端的采购、配置、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第六条互联网终端的采购,需经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确保采购设备符合安全要求。

第七条互联网终端的配置,应按照实际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严禁擅自更换、升级或拆卸硬件设备。

第八条互联网终端的使用,应遵守以下规定:1. 用户需实名制注册,并妥善保管账号密码;2. 不得使用非法途径获取的互联网终端;3. 不得利用互联网终端从事违法活动;4. 不得在互联网终端上存储、传播、传播违法信息。

第九条互联网终端的维护,由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互联网终端的报废,需经信息化管理部门审批,并进行安全销毁。

第三章网络安全管理第十一条严格网络访问权限管理,根据工作需要分配访问权限,定期审查和调整。

第十二条加强网络设备管理,定期检查网络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网络设备安全可靠。

第十三条加强网络内容管理,禁止在互联网终端上传播、存储、传播违法信息。

第十四条定期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网络安全意识。

第十五条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应对网络安全事件。

第四章责任与奖惩第十六条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互联网终端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员工违反本制度,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记过、降职、解除劳动合同等处分。

第十八条对在互联网终端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办公室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办公室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办公区域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公司信息资源和业务安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终端设备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第三条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终端设备的使用,防范信息泄露、系统故障、病毒感染等安全风险,保障公司业务的正常运行。

第二章终端设备管理第四条终端设备采购、配置及报废流程:1. 终端设备采购需经部门负责人审批,采购部门统一采购,按照规定型号、配置及价格进行采购。

2. 终端设备配置由IT部门负责,按照公司规定进行配置,包括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安全软件等。

3. 终端设备报废需经部门负责人和IT部门共同审批,由IT部门进行回收、处理。

第五条终端设备使用规定:1. 员工应妥善保管终端设备,不得随意借出、转借或出售。

2. 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用于非法用途。

3. 员工不得随意修改终端设备系统设置,如需修改,应向IT部门申请。

4. 终端设备上的个人信息、工作资料等应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人员。

第三章信息安全与保密第六条信息安全:1. 终端设备应安装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更新。

2. 员工不得随意下载、安装未知来源的软件,如需安装,应先经IT部门审核。

3. 终端设备应设置密码保护,确保设备安全。

第七条保密:1. 员工应遵守公司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公司机密信息。

2. 终端设备上的机密信息,应加密存储,不得明文存储。

3. 员工离职或调离岗位时,应将终端设备上涉及公司机密信息的资料删除或交还公司。

第四章终端设备维护与检修第八条终端设备维护:1. IT部门负责终端设备的日常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员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向IT部门报告。

3. IT部门应定期对终端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确保设备安全。

第九条终端设备检修:1. 终端设备发生故障,IT部门应尽快进行检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公司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规定

公司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规定

公司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司计算机终端的安全运行,防止信息泄露和数据丢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的所有计算机终端设备及相关用户,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

第三条公司计算机终端的管理和使用应遵守法律法规,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全措施。

第四条公司要建立和完善计算机终端安全管理制度,并不断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二章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第五条公司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采购、配置和管理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六条公司应制定计算机终端设备的统一规范,包括硬件配置、操作系统、软件安装等要求,并及时进行维护和更新。

第七条计算机终端设备的进出应有明确登记程序,并建立设备清单和台账,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设备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第八条计算机终端设备的使用权限应按照员工的职责和需要进行分类设置,并定期进行复核和调整。

第三章计算机终端设备的登录与使用第九条员工登录计算机终端设备应使用合法有效的账号和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不得将账号和密码泄露给他人。

第十条员工在计算机终端设备上使用无线网络时,应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合法连接,并不得连接不安全的公共网络。

第十一条员工不得私自安装未经授权的软件和工具,不得进行非法操作和访问他人的计算机终端设备。

第十二条员工使用计算机终端设备时应遵守公司相关的安全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备份、不随意删除文件等。

第四章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风险防范与应对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专业的信息安全团队,负责计算机终端设备的风险评估、漏洞漏洞处理和应急响应工作。

第十四条员工应进行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并能识别各类网络攻击和威胁,并及时上报和处理。

第十五条公司计算机终端设备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检和升级补丁,及时修复漏洞和弱点,以防范各类安全威胁。

第十六条公司计算机终端设备要配备安全防护软件和硬件,包括但不限于防火墙、杀毒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等。

公司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公司终端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保护公司信息资源安全,防止终端设备被非法侵入和破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等。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确保终端设备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第二章职责第四条终端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修订、宣传和监督实施。

第五条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终端设备符合安全管理制度要求。

第六条员工有义务遵守本制度,保护终端设备安全。

第三章终端设备安全要求第七条终端设备配置7.1 终端设备应满足公司业务需求,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7.2 终端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八条用户权限管理8.1 终端设备用户应按照规定申请、使用和变更权限。

8.2 终端设备用户密码应定期更换,并遵循强密码策略。

8.3 终端设备用户不得将账号、密码等信息泄露给他人。

第九条病毒防护9.1 终端设备应安装正版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9.2 终端设备不得访问非法网站,不得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

9.3 发现病毒感染,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处理。

第十条数据安全10.1 终端设备数据应进行分类管理,重要数据应加密存储。

10.2 终端设备数据传输应采用安全协议,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10.3 终端设备不得存储、传输、传播违法信息。

第四章安全事件处理第十一条安全事件报告11.1 终端设备出现安全事件,应及时向终端设备管理部门报告。

11.2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设备型号、影响范围、初步判断原因等。

第十二条安全事件处理12.1 终端设备管理部门接到安全事件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评估。

12.2 根据安全事件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2.3 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处理,形成调查报告。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十三条对遵守本制度、在终端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中国铁建终端安全管理10条

中国铁建终端安全管理10条

中国铁建终端安全管理10条
1. 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安全管理要求。

3. 建立健全安全设施和设备,确保终端设施的安全性能。

4. 安排专职人员负责终端安全管理工作,组织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 完善终端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发布安全信息,加强对终端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

6.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终端安全事件的监测和预警。

7. 进行定期的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8. 建立健全终端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及时查明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正。

9. 加强对终端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10. 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水平,形成全员
参与的安全管理机制。

信息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信息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公司信息终端安全管理,保障公司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病毒感染等安全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信息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1. 信息终端使用规定(1)信息终端应仅用于公司内部业务,不得用于私人用途。

(2)信息终端应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进行硬件和软件维护。

(3)信息终端应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

(4)信息终端不得随意连接外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确需连接时,需经过信息安全部门审批。

2. 信息访问与传输(1)信息访问权限按照“最小权限原则”进行分配,员工仅能访问与其工作职责相关的信息。

(2)信息传输应通过公司内部网络进行,禁止通过非公司内部网络传输敏感信息。

(3)敏感信息传输应采用加密手段,确保信息传输安全。

3. 信息安全事件处理(1)发现信息终端安全事件时,应及时向信息安全部门报告。

(2)信息安全部门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安全事件扩大。

(3)对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信息终端报废与回收(1)信息终端报废前,应进行数据清理,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泄露。

(2)报废信息终端应交由信息安全部门进行回收处理。

四、安全培训与教育1. 公司应定期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信息安全部门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能力。

五、监督检查1. 信息安全部门负责对信息终端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公司领导应定期听取信息安全部门关于信息终端安全工作的汇报,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六、奖惩1. 对严格执行信息终端安全管理制度,积极防范和减少安全事件的个人或部门给予奖励。

2. 对违反信息终端安全管理制度,造成信息安全事件的个人或部门,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七、附则本制度由公司信息安全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终端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终端设备被恶意攻击和病毒入侵,保障数据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各类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

三、安全管理制度内容1. 终端设备接入管理(1)终端设备接入前,需经过安全检测,确保无安全隐患。

(2)终端设备接入网络时,需使用统一的安全认证方式。

(3)终端设备接入网络后,需安装必要的防病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工具。

2. 软件管理(1)终端设备上安装的软件必须经过安全审核,确保无恶意代码。

(2)禁止在终端设备上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3)定期对终端设备上的软件进行更新,确保系统安全。

3. 数据安全管理(1)终端设备上存储的数据必须进行分类管理,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

(2)终端设备上的数据传输必须加密,防止数据泄露。

(3)终端设备上的数据备份必须定期进行,确保数据不丢失。

4. 用户权限管理(1)终端设备的使用者需经过身份认证,并分配相应的权限。

(2)禁止用户将权限范围内的数据传输至外部设备。

(3)定期对用户权限进行审查,确保权限设置合理。

5. 行为监控与审计(1)对终端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及时处理。

(2)定期对终端设备的使用行为进行审计,确保合规性。

6. 系统维护与升级(1)定期对终端设备进行安全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2)及时更新终端设备上的安全补丁,防止漏洞被利用。

四、安全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1.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监督和检查。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附则本制度由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如遇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调整,或新技术、新威胁出现,应及时修订本制度。

办公终端桌面安全管理办法

办公终端桌面安全管理办法

办公终端桌面安全管理办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终端已经成为现代办公环境中非常普遍的工作工具。

然而,办公终端的普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机构和个人的信息安全,制定和执行办公终端桌面安全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管理措施,以确保办公终端的安全性。

一、加强设备和网络安全1. 更新设备与软件:确保办公终端设备与软件保持最新的安全补丁,及时修复已知的漏洞,有效提升设备的抗攻击能力。

2. 配置强密码:用户在登录系统和各类应用时,应该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及时更换密码,避免使用简单易猜的密码,确保账户安全。

3. 入侵检测与防火墙:采用入侵检测系统和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及时检测和阻拦潜在的网络攻击,保护办公终端免受恶意程序和黑客的侵害。

二、加强数据保护1. 数据备份:定期对办公终端中的重要数据进行备份,确保在系统故障、硬件损坏或人为疏忽等情况下能够方便地恢复数据。

2. 数据加密:对于敏感数据或机密信息,采取数据加密措施,保证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3. 合理使用权限管理:对不同的员工或用户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特定人员能够访问和操作敏感数据,减少了数据泄漏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安全教育1. 安全意识培训:定期组织安全意识培训,向员工宣传安全知识和最佳实践方法,以提高他们对办公终端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2. 责任和义务:明确员工在使用办公终端时的责任和义务,要求他们遵守公司制定的安全政策和规定,严禁私自操作和下载未经授权的软件。

3. 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建立合适的事故报告机制和应急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置,以最小化损失。

四、加强设备管理1. 设备使用记录:建立设备使用记录制度,监控和审计办公终端的使用情况,查明异常行为或违规操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2. 设备更新维护:定期维护办公终端设备,包括硬件的清洁和检查,操作系统的更新和优化,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端安全管理规定
主导部门:IT部
支持部门:N/A
审批:IT部
文档编号:IT-V01
生效日期:
终端安全管理规定
1. 目的
终端安全管理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公司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水平,保证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营,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在公司安全体系框架下(准入系统),本规定加强公司终端的管理,规范公司终端的配置和使用,降低由于个人对终端的使用不当而给公司造成的风险,提高公司终端标准化程度。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使用终端的员工以及管理终端的系统管理员。

3. 定义
3.1 终端
终端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网络的计算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3.2 用户账号
用户账号是用户用于访问公司信息系统的唯一的身份标识,包括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账号分为终端账号、AD账号、业务系统账号、VPN账号,以及后台管理账号。

3.3 办公终端
办公终端指用户办公目的,连接办公系统的终端。

4. 职责和权限
阐述本规定涉及的部门(角色)职责与权限。

4.1 IT部的职责和权限
公司IT部门负责终端安全策略的统一规划,制定终端的技术安全规范,定期检查公司终端的安全情况。

4.2 IT系统Infra组和CIM组的职责和权限
IT系统Infra组负责办公终端安全的具体工作,IT CIM组负责生产终端安全的具体工作,要求各系统进行终端区域的划分,定期检查各系统终端的安全使用情况。

4.3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和权限
各系统的管理员应根据要求严格执行终端的安全操作规范。

5. 内容
5.1 生产终端安全要求
公司生产终端系统安全配置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5.1.1 应划分专用的生产终端接入网络区域,生产终端应根据接入区域的配置要求进行接入。

5.1.2 各系统生产终端都应统一部署系统安全配置策略,并对系统信息配置信息进行备案登记。

5.1.3 公司生产终端使用的软件必须是正版软件,禁止安装与生产工作无关的软件,如游戏、音乐、
视频、第三方检测工具等。

5.1.4 公司生产终端必须安装防病毒系统,Infra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并保持更新病毒码为最新病
毒码。

5.1.5 公司生产终端必须及时安装安全补丁,Infra系统管理员应定期检查并保持系统补丁(泛指操
作系统高危漏洞的安全补丁)全面安装。

5.1.6 公司生产终端应根据用户权限设置账户和口令,根据公司《用户账号管理流程规定》中的规
定进行设置。

5.1.7 公司生产终端禁止开放没有限制的文件共享。

5.1.8 公司生产终端应根据业务需要仅打开必须的端口服务,其它端口全部关闭。

5.1.9 公司生产终端应根据公司计算机命名方式统一命名。

5.1.10 公司生产终端应设定带密码保护的屏幕保护,并确保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限时自动
锁屏。

5.1.11 公司生产终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禁止通过任何方式接入Internet网络。

严禁通过安装USB
无线网卡或使用智能手机设置热点的方式访问互联网,如生产需要必须访问互联网或远程协助调试设备时,根据公司已颁布的《IT网络及电脑使用规定》,向IT Infra组提交《用户权限申请表》,审核通过后,由Infra工程师开放其对应端口的网络访问权限,并在约定的时间点内关闭端口,
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

5.1.12 在未经公司允许的情况下,禁止私自在生产终端接入光驱、移动存储、调制解调器、红外设
备、无线设备和串口设备等外设。

5.1.13 对用于非24小时监控用途的生产终端,考虑到节约能源、提高产品的使用效率及更好的实
行成本效益控制,要求在下班后必须关闭机器。

5.1.14 对于超过使用期限的生产终端,如果需要淘汰、报废或者利旧,应按照公司资产管理流程要
求和涉密信息处理流程进行数据清除后再进行资产处置。

5.2 办公终端安全要求
5.2.1 公司所有的使用办公终端,必须统一安装公司标准的准入系统客户端。

5.2.2 公司所有办公终端的命名应符合公司计算机命名规范。

5.2.3 公司所有的办公终端应统一部署预定义的系统安全配置策略和授权的标准软件。

5.2.4 公司所有的办公终端应正确安装防病毒系统,确保及时更新病毒码。

5.2.5 公司所有的办公终端应及时安装高危系统漏洞弄补丁,应与公司发布的补丁保持一致。

5.2.6 公司所有办公终端的密码不能为空,根据《用户账号管理流程规定》中的密码规定严格
执行。

5.2.7 公司所有办公终端不得私自转借给他人使用或用于其他商业形式的用途。

5.2.8 公司的移动办公终端在外出办公时,不得使其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5.2.9 公司的移动办公终端不允许借给无关人员操作,防止信息的泄密和数据破坏。

5.2.10 公司办公终端不得私自安装盗版软件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私自安装扫描软件或黑
客攻击工具(例如360安全卫士和QQ腾讯管家等第三方扫描工具)。

5.2.11 公司办公终端在无工作需求的情况下,应关闭IIS,TELNET以及FTP等不必要的服务;
5.2.12 公司办公终端的Internet访问需有策略或者工具进行控制和监控;公司办公终端应启用
设置密码的屏幕保护程序。

5.3 报告和处理
5.3.1 使用终端的过程中,如果发现设备具有可疑安全情况,或发生病毒和安全事件,应由IT
Infra部门组织人员或Helpdesk工程师进行处理。

5.3.2 IT系统人员如发现终端的信息安全问题,应以电话或邮件的方式通知本部门和IT部门
最高领导,由IT部负责调查,并组织协调安全问题的处理。

5.3.3 终端的信息安全事件应依照《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中定义的流程进行处理和响应。

5.3.4 终端的信息安全问题在处理完毕后应按照《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进行记录备案。

5.4 审核和监督
5.4.1 系统在使用终端的安全管理方面应接受IT系统的监督和检查,对在检查中提出的问题要
及时改进。

5.4.2 公司信息安全管理部定期对各系统终端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对违反管理规
定的行为应进行记录和上报,并协调相应部门予以处罚。

6. 参考文件
6.1 《用户账户管理流程规定》
6.2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程序》
7. 更改历史记录
IT-V01 新版本发布
8. 附则
本规定由IT部每年复审一次,根据复审结果进行修订并颁布执行。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IT部。

本规定自发布的日起生效,凡有与该规定冲突的,以此规定为准。

9. 附件

错误!链接无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