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世系表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世系表中华黄帝王朝纪元前2698年建立第一代首任黄帝姬轩辕首都有熊(河南新郑)第二代长子姬玄嚣生子蟜极次子姬昌意帝子第2任姬己挚BC2598年—BC2515年第三代姬蟜极第3任玄帝姬颛顼BC2515—BC2437年第四代第4任俈帝姬夋BC2437—BC2367年姬穷蝉生子敬康第五代第5任姬挚BC2367—BC2358年第6任尧帝姬伊放勋BC2358—BC2258年敬康/句望第六代姬句望第七代姬桥牛第八代姬瞽叟第九代第7任舜帝姬姚重华BC2255—BC2208年黄帝王朝BC2698-BC2208年共7帝立国491年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姒文命也是黄帝姬轩辕的后裔第2任姒启第3任姒太康第4任姒仲康第5任姒相第6任后羿(妻嫦娥)第7任寒浞第8任姒少康第9任姒杼第10任姒槐第11任姒芒第12任姒泄第13任姒不降第14任姒扃第15任姒廑第16任姒孔甲第17任姒皋第18任姒发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大夏王朝共19王立国440年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原都亳邑227年第2任子外丙第3任子仲壬第4任伊尹第6任子沃丁第7任子太庚第8任子小甲第9任子雍己第10任子太戊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24年第12任子外壬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第15任子祖辛第16任子沃甲第17任子祖丁第18任子南庚第19任子阳甲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第21任子小辛第22任子小乙第23任子武丁第24任子祖庚第25任子祖甲第26任子廪辛第27任子康丁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29任子太丁(文丁)第30任子帝乙第31任纣帝子受辛大商王朝共31王立国662年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第2任成王姬诵(周公姬旦摄政八年)第3任康王姬钊第4任昭王姬瑕第5任穆王姬满中国第一部成文法典,大臣吕侯制定,史学家称"吕刑".第6任共王姬翳扈第7任懿王姬囏第8任孝王姬辟方第10任厉王姬胡BC841—BC828(周公召公共和执政党BC841年中国历史开始有纪年)第11任宣王姬静BC827—BC782年在位46年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南北朝皇帝世系图

南北朝皇帝世系图
南朝陈
武帝(陈霸先)
永定3
丁丑十
557
文帝(陈蒨)
天嘉7
庚辰
560
天康1
丙戌二
566
废帝(陈伯宗)[临海王]
光大2
丁亥
567
宣帝(陈顼)
太建14
己丑
569
后主(陈叔宝)
至德4
癸卯
583
祯明3
丁未
587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庙号太祖
登国11
丙戌
386
皇始3
丙申七
396
天兴7
戊戌十二
398
天赐6
甲辰十
404
465
泰豫1
壬子
472
后废帝(刘昱)[苍梧王]
元徽5
癸丑
473
顺帝(刘凖)
昇明3
丁巳七
477
南朝齐
高帝(萧道成)
建元4
己未四
479
武帝(萧赜)
永明11
癸亥
483
鬰林王(萧昭业)
隆昌1
甲戌
494
海陵王(萧昭文)
延兴1
甲戌七
494
明帝(萧鸾)
建武5
甲戌十
494
永泰1
戊寅四
498
东昏侯(萧宝卷)
永元3
己卯
己亥
579
静帝(宇文阐)
大象3
己亥二
579
大定1
辛丑一
581
甲午七
454
太安5
乙未六
455
和平6
庚子
460
献文帝(拓跋弘)庙号显祖
天安2
丙午
466
皇兴5

中国历代世系介绍——北朝【2】

中国历代世系介绍——北朝【2】

中国历代世系介绍——北朝世系【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魏、西魏世系表东魏、西魏世系表东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孝文帝—┬—北魏宣武帝———北魏孝明帝││ [西魏]├京兆王元瑜——(1)西魏文帝元宝炬—┬—(2)西魏废帝元钦│ 535~551 │ 552~554│││└(3)西魏恭帝拓跋廓│ 554~556│ [东魏]└—文献王元怿———文宣王元亶———(1)东魏孝静帝元善见534~550◆东魏【一】孝敬帝元善见【523-551】,在位16年【534-550】,年号【天平、元象、兴和、武帝】。

534年被高欢拥立为帝,随后迁都邺成,史称东魏。

高欢面对其还礼貌,高欢死后,高洋掌握大权,飞扬跋扈,元善见深受高洋压抑,于是密谋讨伐高洋,事败后,高洋将元善见软禁,并策划篡位事宜,还没行动被家中一厨师杀掉。

年仅19岁的高澄接管朝政,高洋逼迫元善见禅位,高洋登基,建立北齐,东魏灭亡,一年后高洋将元善见及其三个儿子毒死,时年28岁。

◆西魏【一】文帝元宝炬【507-551】,在位16年【535-551】,葬于永陵,年号【大统】。

出生时父亲元愉因对腐败不满而被软禁,次年父亲被杀,517年才得以昭雪,后来受到北魏孝明帝元诩赏识,并与之密谋杀掉胡太后,结果事败。

534年高欢起兵叛乱,攻下洛阳,元宝炬投奔宇文泰,随后在宇文泰扶持下称帝,建立西魏,建国初期,元宝炬和宇文泰齐心协力,抓紧治理内政,使西魏与东魏能抗衡,551年驾崩,终年55岁。

【二】废帝元钦【525-554】,在位3年【551-554】,元钦称帝后,想施展抱负,但宇文泰掌权,梦想破灭,元钦想诛杀宇文泰,但身边无志同道合之人,竟然去找宇文泰女婿李基等人商量。

李基等人向宇文泰告密,宇文泰将其废掉,并将其毒死,时年29岁。

【三】恭帝拓跋廓【?-557】,在位三年【554-557】。

宇文泰逼元廓皇族元姓恢复鲜卑姓拓跋氏,并给一部分汉族改易鲜卑姓,这次改姓说明,拓跋廓是宇文泰手中的傀儡。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秦——清)一、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随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梁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党。

二、历代皇帝世系表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历三帝,共统治15年建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10年)在位十二年秦二世胡亥(公园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在位三年秦末世子婴(立之即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历十三帝,共统治21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06年——公元前195年)在位十二年汉惠帝刘盈(公元前194年——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汉高后吕雉(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80年)在位八年(注:吕雉挟汉少帝称制)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57年)在位二十三年年号:前元、后元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五十四年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汉昭帝刘弗陵(公元前86年——公元前74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始元、元凤、元平汉宣帝刘询(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在位二十五年年号:本始、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黄龙汉元帝刘奭(公元前48年——公元前33年)在位十六年年号:初元、永光、建昭、竟宁汉成帝刘骜(公元前32年——公元前7年)在位二十六年年号: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汉哀帝刘欣(公元前6年——公元前1年)在位六年年号:建平、太初元将、元寿汉平帝刘衎(公元1年——公元5年)在位五年年号:元始汉孺子婴(公元6年——公元8年)在位三年年号:居摄、初始新朝王莽(公元9年——公元23年)在位十四年年号:始建国、天凤、地皇淮阳王刘玄(公元23年——公元25年)在位三年年号:更始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历十三帝,共统治196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公元25年——公元57年)在位三十三年年号:建武、建武中元汉明帝刘庄(公元58年——公元75年)在位十八年年号:永平汉章帝刘炟(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十三年年号:建初、元和、章和汉和帝刘肇(公元89年——公元105年)在位十七年年号:永元、元兴汉殇帝刘隆(公元106年)在位一年年号:延平汉安帝刘祜(公元107年——公元125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初、元初、永宁、建光、延光汉顺帝刘保(公元126年——公元144年)在位十九年年号:永建、阳嘉、永和、汉安、建康汉冲帝刘炳(公元145年)在位一年年号:永嘉汉质帝刘缵(公元146年)在位一年年号:本初汉桓帝刘志(公元147年——公元167年)在位二十一年年号:建和、和平、元嘉、永兴、永寿、延熹、永康汉灵帝刘宏(公元168年——公元189年)在位二十二年年号、建宁、熹平、光和、中平汉少帝刘辩(公元189年)在位一年年号:光熹汉献帝刘协(公元190年——公元220年)在位三十一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三国·魏(公元220年——265年)历五帝,共48年建都:许昌(今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黄初)魏明帝曹叡在位十三年(太和、青龙、景初)齐王曹芳在位十五年(正始、嘉平)高贵乡公曹髦在位七年(正元、甘露)魏元帝曹奂在位六年(景元、咸熙)(注:曹奂又称常道乡公;建安十八年,曹操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南北朝时期南朝各朝代帝系表

南北朝时期南朝各朝代帝系表

南北朝时期南朝各朝代帝系表南北朝时期南朝各朝代帝系表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时期。

这一时期的我国因为大体上以今天的秦岭、淮河为界被分裂为南、北两部分(正好是今天的我国北方与南方的分界线),而每部分又分别依次有若干个朝代更迭,又因这个位于南方的政权的成立时期要早于这个北方的,故将我国历史上的这一段时期称为“南北朝”时期。

也就是说,我国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国号叫做“南北”的王朝,而是因为其南、北方分裂的特殊性而被后人这么称呼的。

所以,应该称其为“南、北朝时期”,而不是“南北朝”,“时期”俩字不能少。

这一混乱、分裂的时期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建立南朝中的“宋”开始,至公元589年杨坚建立的陏(隋)朝灭掉南朝中的“陈”为止,共170年。

其中:南朝(420~589年)分别历经宋、齐、梁、陈四朝。

南朝均为我汉人王朝,这四个朝代与之前的东吴(三国时期)、东晋(晋朝时期)的都城都为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所以被合称为六朝。

北朝(439~589年)分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

北朝并非我汉人王朝,而多为鲜卑族所建立,继承于五胡十六国,属于胡人和汉人融合的产物。

“五胡十六国”是位我国南北朝之前的又一段分裂时期,是由5个民族所建起起来的16个政权,故名。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匈奴的分支)、羌、氐这五个民族。

“十六国”指:(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这十六个政权(因为有些朝代是重名,故括号里的字都为后人所加的以区分)。

北朝多为外族政权,君主非我汉人,暂不在介绍之列,以下仅为南朝各朝代。

宋(420-479),共60年,历9帝(有人认为刘劭不算是皇帝,历8帝)。

为与500多年后赵匡胤所建立的宋朝相区别,且皇帝姓刘,故后人多称此朝为“刘宋”。

开国皇帝(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

(完整word版)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完整word版)魏晋南北朝朝代更替表

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朝代更替表东汉(25—220)│┌————————————————————┐│↓│蜀(221—263)———→魏(220—265)吴(222—280)↓│西晋(265—316)←—————┘│┌————————————————————————————————┐│││││十六国(304—439)│││┌———————————————─———————————————┐││↓│││┌——————【成汉】(氐)【汉(前赵)】(匈奴)代(鲜卑)│││(304—347)(304—329)(338—376)│││↓││││后赵实现了北方地区的部分统一←—【后赵】(羯)→冉魏(汉)→【前燕】(鲜卑)│【前凉】(汉)││与前燕、前凉并存(319—351)(350—352)(337—370)│(320—376)││↓↓↓││———————│↓↓东晋(317—420)————→前秦于382年进驻西域实现了北方地区的统一←—————【前秦】(氐)│↑383年淝水之战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351—394)│││││┌—————————————————————————————————┤│││││││└—西蜀(汉)【西凉】(汉)【后凉】(氐)西燕(鲜卑)│(405—413)(400—421)(386—403)(384—394)││││││┌—————————————┐││↓││↓↓│【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后秦】(羌)→东晋【后燕】(鲜卑)│(401—439)(397—414)(384—417)↑(384—409)│││││││││││┌—————┐││↓│││↓↓│【西秦】(鲜卑)【夏】(匈奴)【南燕】(鲜卑)【北燕】(鲜卑)├————┐│(385—431)(407—431)(389—410)(409—436)││↓↓↓↓││┌———————————————————————————————↓││↓宋(420—479)南(420—589)北(439—581)北魏(386—534)—→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地区│││││││┌————————————┐↓││││齐(479—502)朝朝西魏(534—557)东魏(534—550)↓││↓↓梁(502—557)│└——北周(557—581)←—————北齐(550—557)↓││陈(557—589)→┴——————————┐│↓↓隋(581—618)注:①“↓、↑、←、→”表示该政权被谁所灭,“│”表示该政权由前一政权分裂而来。

中国帝王世系表2

中国帝王世系表2

中国历代王朝君主世系表 (三国至南北朝) [编辑] 魏晋南北朝时期[编辑] 三国世系表[编辑] 魏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魏武帝曹操┬01魏文帝曹丕┬02魏明帝曹睿│││└东海定王曹霖─04魏高贵乡公曹髦│├任城威王曹彰─任城王曹楷──03魏齐王曹芳│└燕王曹宇───05魏元帝曹奂[编辑] 蜀汉一世二世01汉昭烈帝刘备─02汉怀帝刘禅[编辑] 吴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吴武烈帝孙坚┬长沙桓王孙策│└01吴大帝孙权┬吴文帝孙和─04吴末帝孙皓│├02吴会稽王孙亮│└03吴景帝孙休[编辑] 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晋宣帝司马懿─┬─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01晋武帝司马炎─┬─02晋惠帝司马衷││││││└─03赵王司马伦├─04晋怀帝司马炽│││││└─05晋愍帝司马业│└─琅邪武王司马伷───琅邪恭王司马觐───06晋元帝司马睿─┬─07晋明帝司马绍───┐│││└东武城侯司马馗──高密文献王司马泰──南阳王司马模────南阳元王司马保││││└─13晋简文帝司马昱─┐│┌────────────────────────────────────────────────┘││┌────────────────────────────────────────────────┘││六世七世│├─08晋成帝司马衍─┬─11晋哀帝司马丕│││││└─12晋海西公司马奕│││└─09晋康帝司马岳───10晋穆帝司马聃│└──14晋孝武帝司马曜┬─15晋安帝司马德宗│└─16晋恭帝司马德文[编辑] 十六国世系表[编辑] 成汉一世二世三世┌成景帝李特─┬────李荡──02成哀帝李班│└01成武帝李雄-─03成幽公李期│├成秦文王李流│└────李骧─04汉昭文帝李寿─05汉后主李势[编辑] 汉赵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于夫罗──刘豹───01汉高祖刘渊┬─02汉太子刘和│││└─03汉烈宗刘聪──04汉隐帝刘粲│└─刘广───刘防───刘某──────05赵帝刘曜─┬─赵南阳王刘胤│└─06赵太子刘熙[编辑] 前凉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01前凉武王张轨┬02前凉明王张寔─04前凉文王张骏┬07前凉威王张祚││└03前凉成王张茂├05前凉桓王张重华─06前凉哀公张曜灵│├08前凉冲王张玄靓│└09前凉悼公张天锡[编辑] 后赵(包含冉魏)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后赵高祖石勒─02后赵海阳王石弘寇觅─03后赵太祖石虎┬04后赵谯王石世│├05后赵太子石遵│├06后赵义阳王石鉴│└07后赵新兴王石祗冉瞻────01冉魏武悼天王冉闵(石虎养子)[编辑]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前燕武宣帝慕容廆─前燕文明帝慕容皝-┬01前燕景昭帝慕容俊┬02前燕幽帝慕容暐│││││├01西燕济北王慕容泓──06西燕慕容忠│││││└02西燕威帝慕容冲───05西燕慕容瑶│││├01后燕成武帝慕容垂┬02后燕惠愍帝慕容宝─┬─03后燕昭武帝慕容盛││││││├04后燕昭文帝慕容熙└─05后燕惠懿帝高云│││(慕容宝养子)││├后燕慕容麟│││││└后燕慕容详│││├北海穆王慕容纳───02南燕北海王慕容超│││├01南燕献武帝慕容德│││└宜都王慕容桓────04西燕慕容顗│└───慕容运───────□─────07西燕慕容永03西燕段随[编辑] 前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前秦太祖苻洪┬01前秦高祖苻健─02前秦厉王苻生│└─文桓帝苻雄──03前秦世祖苻坚─04前秦哀平帝苻丕苻敞───05前秦太宗苻登─06前秦末主苻崇(苻坚族子)[编辑] 后秦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后秦始祖姚弋仲┬后秦魏武王姚襄│└01后秦太祖姚苌─02后秦高祖姚兴─03后秦后主姚泓[编辑] 西秦一世二世三世┌01西秦烈祖乞伏国仁│└02西秦高祖乞伏干归─03西秦太祖乞伏炽磐─04西秦后主乞伏暮末[编辑] 后凉一世二世┌01后凉太祖吕光┬02后凉隐王吕绍│││└03后凉灵帝吕纂│└吕宝──────04后凉建康公吕隆[编辑] 南凉一世┌01南凉烈祖秃发乌孤│├02南凉康王秃发利鹿孤│└03南凉景王秃发傉檀[编辑] 北凉(包含高昌凉)一世二世01北凉建康公段业02北凉太祖沮渠蒙逊┬03北凉哀王沮渠牧犍│├04高昌凉沮渠无讳│└05高昌凉沮渠安周[编辑] 西凉一世二世01西凉武昭王李皓┬02西凉后主李歆│└03西凉冠军侯李恂[编辑] 夏一世二世01夏武烈帝赫连勃勃┬02夏秦王赫连昌│└03夏平康王赫连定[编辑] 北燕一世┌01北燕文成帝冯跋│└02北燕昭成帝冯弘[编辑] 南朝世系表[编辑] 宋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宋武帝刘裕┬02宋少帝刘义符│└03宋文帝刘义隆┬04宋太子刘劭│├05宋孝武帝刘骏─06宋前废帝刘子业│└07宋明帝刘彧─┬08宋后废帝刘昱│└09宋顺帝刘准[编辑] 齐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齐高帝萧道成─02齐武帝萧赜─齐文帝萧长懋┬03齐郁林王萧昭业│││└04齐海陵王萧昭文│└始安贞王萧道生─05齐明帝萧鸾┬06齐东昏侯萧宝卷│└07齐和帝萧宝融[编辑] 梁(包含西梁)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01梁武帝萧衍─┬昭明太子萧统┬豫章安王萧欢──梁豫章王萧栋│││││└01西梁宣帝萧察─02西梁明帝萧岿─03西梁莒公萧琮│││├02梁简文帝萧纲│││├03梁元帝萧绎┬湘东世子萧方等─梁永嘉王萧庄││││└梁武陵王萧纪├梁贞阳侯萧渊明│││└04梁敬帝萧方智│└临川靖惠王萧宏─梁临贺王萧正德[编辑] 陈一世二世三世┌01陈武帝陈霸先│└始兴昭烈王陈道谭┬02陈文帝陈蒨─03陈临海王陈伯宗│└04陈宣帝陈顼─05陈后主陈叔宝[编辑] 北朝世系表[编辑] 先魏至代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01神元帝拓跋力微┬文帝拓跋沙漠汗┬桓帝拓跋猗㐌───┬08代惠帝拓跋贺傉│││├02章帝拓跋悉鹿├06代穆帝拓跋猗卢└09代炀帝拓跋纥那││├03平帝拓跋绰└04思帝拓跋弗────07代平文帝拓跋郁律┬10代烈帝拓跋翳槐││└05昭帝拓跋禄官└11代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六世七世└献明帝拓跋寔─魏道武帝拓跋圭[编辑] 元魏(包含东魏、西魏)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01魏道武帝拓跋圭─02魏明元帝拓跋嗣─03魏太武帝拓跋焘─景穆帝拓跋晃┬05魏文成帝拓跋浚┐││├04南安隐王拓跋余│││└南安惠王拓跋祯┐│┌────────────────────────────────────────┘││┌────────────────────────────────────────┘││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十六世│└06魏献文帝拓跋弘┬07魏孝文帝元宏┬08魏宣武帝元恪─09魏孝明帝元诩│││││├广平武穆王元怀─17魏孝武帝元修│││││├京兆王元愉──┬1.西魏文帝元宝炬┬2.西魏废帝元钦│││││││││└3.西魏恭帝元廓│││││││└临洮王元宝晖─10魏幼主元钊│││││├清河文献王元怿─清河文宣王元亶──1东魏孝静帝元善见│││││└14魏汝南王元悦│││├彭城武宣王元勰─11魏孝庄帝元子攸│││├广陵惠王元羽──15魏节闵帝元恭│││└北海平王元详──12魏北海王元颢│├─元怡───────13魏长广王元晔│└─章武王元彬────章武王元融───16魏安定王元朗[编辑] 北齐一世二世三世四世齐神武帝高欢┬齐文襄帝高澄──07齐安德王高延宗│├01齐文宣帝高洋┬02齐济南闵悼王高殷││├03齐孝昭帝高演└08齐范阳王高绍义│└04齐武成帝高湛─05齐后主高纬─06齐幼主高恒[编辑] 北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周文帝宇文泰┬01周孝闵帝宇文觉│├02周明帝宇文毓│└03周武帝宇文邕─04周宣帝宇文赟─05周静帝宇文阐[编辑] 柔然世系表[编辑] 吐谷浑世系表中国历代王朝君主世系表 (隋唐至明清) [编辑] 隋唐五代时期[编辑] 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隋文帝杨坚┬02隋炀帝杨广─元德太子杨昭┬03隋恭帝杨侑││└秦王杨俊───04隋秦王杨浩└05隋皇泰主杨侗[编辑] 唐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唐高祖李渊─02唐太宗李世民─03唐高宗李治┬04唐中宗李显─唐殇帝李重茂──────────────── ││──────────────武周则天帝武曌├05唐睿宗李旦─06唐玄宗李隆基─07唐肃宗李亨─┐││└章怀太子李贤─邠王李守礼─唐广武王李承宏│┌──────────────────────────────────────────┘│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08唐代宗李豫─09唐德宗李适─10唐顺宗李诵─11唐宪宗李纯┬12唐穆宗李恒┬13唐敬宗李湛│││└襄王李僙───伊吾王李宣──□──────唐襄王李煴├唐绛王李悟├14唐文宗李昂│││└15唐武宗李炎│└16唐宣宗李忱─17唐懿宗李漼┐┌─────────────────────────────────────────┘│十三世十四世├18唐僖宗李儇│└19唐昭宗李晔┬唐德王李裕│└20唐哀帝李祝[编辑] 突厥世系表[编辑] 隋以前[编辑] 东突厥[编辑] 西突厥[编辑] 高句丽国世系表[编辑] 渤海国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渤海烈王乞乞仲象┬─01渤海高王大祚荣──02渤海武王大武艺──03渤海文王大钦茂┬────大宏临────┐││││04渤海废王大元义└─06渤海康王大嵩邻─┐││(大钦茂族兄)││└────大野勃────────□─────────□─────10渤海宣王大仁秀┐││┌───────────────────────────────────────────────┘│││┌───────────────────────────────────────────────┘│││┌───────────────────────────────────────────────┘│││六世七世八世九世十世││└─05渤海成王大华玙│││├──07渤海定王大元瑜│││├──08渤海僖王大言义│││└──09渤海简王大明忠│└──────大新德──┬─11渤海□王大彝震│└─12渤海□王大虔晃(大玄锡祖父)13渤海景王大玄锡──14渤海□王大玮瑎──15渤海哀王大諲撰[编辑] 南绍国世系表[编辑] 回鹘世系表[编辑] 吐蕃世系表[编辑] 五代世系表[编辑] 后梁一世二世01后梁太祖朱温┬02后梁郢王朱友圭│└03后梁末帝朱友贞[编辑] 后唐一世二世三世后唐太祖李克用─01后唐庄宗李存勖雁门部将霓──02后唐明宗李嗣源─03后唐闵帝李从厚(太祖养子)王氏───04后唐末帝李从珂(明宗养子) [编辑] 后晋一世二世┌石敬儒──────02后晋出帝石重贵│└01后晋高祖石敬瑭[编辑] 后汉一世二世01后汉高祖刘知远─02后汉隐帝刘承祐[编辑] 后周一世二世三世01后周太祖郭威│┌圣穆后柴氏(妹)│└ 柴守礼(兄)──02后周世宗柴荣─03后周恭帝柴宗训(太祖养子)[编辑] 十国世系表[编辑] 南吴一世二世01南吴太祖杨行密┬02南吴烈祖杨渥│├03南吴高祖杨隆演│└04南吴睿帝杨溥[编辑] 南唐[编辑] 吴越[编辑] 楚一世二世01楚武穆王马殷┬02楚衡阳王马希声│├03楚文昭王马希范│├05楚恭孝王马希萼│├06楚马希崇│└04楚废王马希广[编辑] 南汉一世二世三世┌南汉烈祖刘隐│└01南汉高祖刘龑┬02南汉殇帝刘玢│└03南汉中宗刘晟─04南汉后主刘鋹[编辑] 闽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闽太祖王审知─02闽嗣主王延翰─03闽太宗王鏻┬04闽康宗王昶│├05闽景宗王曦│└06殷恭懿福王王延政[编辑] 前蜀一世二世01前蜀高祖王建─02前蜀后主王衍[编辑] 后蜀一世二世01后蜀高祖孟知祥─02后蜀后主孟昶[编辑] 荆南/南平一世二世三世四世01南平武信王高季兴─02南平文献王高从诲┬03南平贞懿王高保融─05南平高继冲│└04南平高保勖[编辑] 北汉一世二世‬三世01北汉世祖刘旻─02北汉睿宗刘承钧┬03北汉废帝刘继恩│└04北汉英武帝刘继元[编辑] 辽宋金西夏时期[编辑] 辽朝世系表(包含北辽、西辽)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01辽太祖耶律亿┬─辽义宗耶律倍────03辽世宗耶律阮──05辽景宗耶律贤──06辽圣宗耶律隆绪─┐││├─02辽太宗耶律德光──04辽穆宗耶律璟│││└────□─────────□────────□────────□────┐│┌────────────────────────────────────────────┘││┌────────────────────────────────────────────┘││六世七世八世九世│├─07辽兴宗耶律宗真┬─08辽道宗耶律洪基───辽顺宗耶律浚─────09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宋魏王耶律和鲁斡──01北辽宣宗耶律淳│││││││02北辽德妃萧普贤女│││││└───耶律吴哥───────□─────────□────────04北辽英宗耶律术烈│││└─────□─────────□──────01西辽德宗耶律大石─┬─03西辽仁宗耶律夷列──┐│││││02西辽感天后萧塔不烟└─04西辽承天后耶律普速完││┌─────────────────────────────────────────────┘││┌─────────────────────────────────────────────┘││十世│└─03北辽梁王耶律雅里│└──05西辽末主耶律直鲁古06西辽乃蛮王屈出律[编辑] 宋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宋太祖赵匡胤┬燕王赵德昭──赵惟吉─────赵守度────赵世恬────赵令稼─────┐││││└秦王赵德芳──英国公赵惟宪──新兴侯赵从郁─华阴侯赵世将─庆国公赵令譮─┐││││└02宋太宗赵炅─┬03宋真宗赵恒─04宋仁宗赵祯│││││└赵元份────濮安懿王赵允让─05宋英宗赵曙─06宋神宗赵顼┬07宋哲宗赵煦│││││└08宋徽宗赵佶┐││┌───────────────────────────────────────────┘│││┌───────────────────────────────────────────┘│││┌───────────────────────────────────────────┘│││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十二世││└赵子奭────赵伯旿────赵师意────荣王赵希瓐─┬15宋理宗赵昀││││└─秀王赵子偁──12宋孝宗赵昚─13宋光宗赵惇─14宋宁宗赵扩└福王赵与苪──16宋度宗赵禥┐││├──09宋钦宗赵桓│││└──10宋高宗赵构─11宋元懿太子赵旉││┌───────────────────────────────────────────┘│十三世├17宋恭帝赵(显-页)│├18宋端宗赵是│└19宋卫王赵昺[编辑] 金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金太祖完颜旻┬徽宗完颜宗峻─03金熙宗完颜亶││└02金太宗完颜晟├德宗完颜宗干─04金海陵炀王完颜亮│├睿宗完颜宗尧─05金世宗完颜雍┬显宗完颜允恭┬06金章宗完颜璟│││││└08金宣宗完颜珣─09金哀宗完颜守绪│││└07金卫绍王完颜允济(即完颜永济)│└完颜宗弼───完颜亨─────完颜承晖───10金末帝完颜承麟[编辑] 西夏世系表[编辑] 先夏01拓跋赤辞─□─02拓跋守寂─(中经数世)─03拓跋干晖─□┬04拓跋思恭─李仁祐──06李彝昌│├05拓跋思谏│├──□───07李仁福┬08李彝超│││└09李彝殷─10李光睿─┐││└拓跋思忠──李仁颜──李彝景──李光曮─┐│┌────────────────────────────────────────────────┘││┌────────────────────────────────────────────────┘│││├11李继筠│││└12李继捧│└─李继迁[编辑] 西夏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夏太祖李继迁─02夏太宗李德明─03夏景宗李元昊─04夏毅宗李谅祚─05夏惠宗李秉常─06夏崇宗李干顺┐┌──────────────────────────────────────────────┘│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07夏仁宗李仁孝─08夏桓宗李纯佑│├─越王李仁友──09夏襄宗李安全│└───□──────李彦宗───10夏神宗李遵顼┬11夏献宗李德旺│└──清平郡王──12夏末帝李睍[编辑] 大理国世系表┌01太祖神武帝段思平┬02文经帝段思英│└□─□─段智思─11兴宗孝德帝段思廉┬12上德帝段廉义│└□─13上明帝段寿辉│└□┬14保定帝段正明│└15中宗文安帝段正淳─┐││└03慈武帝段思胄─04广慈帝段思聪─05应道帝段素顺─┐│┌────────────────────────┘│└06昭明帝段素英┬07宣肃帝段素廉─09圣德帝段素真─□─10天明帝段素兴│└─□─08秉义帝段素隆│┌─────────────────────────────────┘└16宪宗宣仁帝段和誉─17景宗正康帝段正兴─18宣宗段智兴┬19亨天帝段智廉└20神宗段智祥─┐┌──────────────────────────────────┘└21孝义帝段祥兴─22天定贤王段兴智[编辑] 元明清时期[编辑] 元朝世系表(包含北元)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01元太祖铁木真┬02元太宗窝阔台───03元定宗贵由││││元昭慈后脱列哥那元欽淑后斡兀立海迷失│(称制)(称制)└元睿宗拖雷(监国)┬04元宪宗蒙哥│└05元世祖忽必烈─元裕宗真金┬元显宗甘麻剌───┐││├元顺宗答剌麻八剌┐││││└06元成宗铁穆耳││┌───────────────────────────────────────┘││┌───────────────────────────────────────┘││六世七世八世九世│└10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1元天顺帝阿速吉八│├─07元武宗海山─────┬12元明宗和世琜──14元宁宗懿璘质班─15元惠宗妥欢贴睦尔┐││││└13元文宗图帖睦尔│││└─08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09元英宗硕德八剌│┌────────────────────────────────────────┘│十世十一世十二世├16北元昭宗爱猷识理答腊│└17北元益宗脱古思铁木儿┬18北元思克卓里图│└19北元额勒伯克─20北元坤帖木儿[编辑] 明朝世系表(包含南明)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南昌王朱兴隆─────朱文正───靖江王朱守谦───靖江悼僖王朱赞仪─靖江庄简王朱佐敬──┐││└01明太祖朱元璋┬─明兴宗朱标───02明惠宗朱允炆│││├─03明成祖朱棣──04明仁宗朱高炽─┬05明宣宗朱瞻基┬─06明英宗朱祁镇──┐││││││││└─07明代宗朱祁钰│││││││└淮靖王朱胆墺───淮康王朱祁铨──┐││││││├─鲁荒王朱檀───鲁惠王朱泰堪───鲁庄王朱阳铸────朱当漎───┐││││││││└─唐定王朱桱───唐宪王朱琼炟───唐庄王朱芝址───文城王朱弥钳┐││││┌─────────────────────────────────────────┘│││││┌─────────────────────────────────────────┘│││││┌─────────────────────────────────────────┘│││││┌─────────────────────────────────────────┘│││││┌─────────────────────────────────────────┘│││││六世七世八世九世││││└靖江怀王朱相丞──靖江昭和王朱规裕─靖江端懿王朱约麒─靖江安肃王朱经扶────┐││││││││└─08明宪宗朱见深┬─09明孝宗朱祐樘──10明武宗朱厚照│││││││││├──明睿宗朱祐杬──11明世宗朱厚熜──12明穆宗朱载垕────┐││││││││││└──益端王朱祐槟──益恭王朱厚炫───益昭王朱载增────┐││││││││││└──淮庄王朱祐楑───淮宪王朱厚焘───淮顺王朱载坚───淮王朱翊铜────┐││││││││││└─────朱健杙────鲁端王朱观烧───鲁恭王朱颐坦───鲁肃王朱寿镛──┐││││││││││└────唐敬王朱宇温───唐顺王朱宙桂───唐端王朱硕熿─┬─18南明绍宗朱聿键│││││││││││└─南明唐王朱聿鐭│││││┌───────────────────────────────────────┘│││││┌───────────────────────────────────────┘│││││┌───────────────────────────────────────┘│││││┌───────────────────────────────────────┘│││││┌───────────────────────────────────────┘│││││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三世││││└靖江恭惠王朱邦苇─靖江宪定王朱任晟─靖江荣穆王朱履祐──南明靖江王朱亨嘉│││││││├─13明神宗朱翊钧┬─14明光宗朱常洛┬─15明熹宗朱由校│││││││││││└─16明思宗朱由检│││││││││├─福恭王朱常洵───17南明安宗朱由嵩│││││││││└─桂端王朱常瀛───19南明昭宗朱由榔│││││││└─潞简王朱翊镠───南明潞王朱常淓│││‬││└──益宣王朱翊鈏───益敬王朱常湖───南明益王朱由榛│││└───南明淮王朱常清│└────南明鲁王朱以海南明楚王朱容藩[编辑] 鞑靼世系表[编辑] 清朝世系表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五世六世01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02清太宗皇太极─03清世祖福临─04清圣祖玄烨─05清世宗胤禛─06清高宗弘历┐┌───────────────────────────────────────────────────────────────┘│七世八世九世十世十一世└07清仁宗颙琰─08清宣宗旻宁┬09清文宗奕詝─10清穆宗载淳│├钟端郡王奕誴─端郡王载漪──清保庆帝溥俊│└醇贤亲王奕譞┬11清德宗载湉│└醇亲王载沣──12清末帝溥仪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号(只有武则天是皇帝母亲),多指尚未去世但是已经内禅的皇帝,简称上皇。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考录之南北朝篇北魏东魏西魏卷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考录之南北朝篇北魏东魏西魏卷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考录之南北朝篇北魏东魏西魏卷北朝,公元386---534年,凡一百九十六年,历北魏、东西魏、北齐、北周四朝。

北魏,公元386---534年,凡一百四十九年,历十四帝。

338年,鲜卑族拓跋部在今山西北部与内蒙等地建立代国,建都于牛川(今呼和浩特西南)。

376年,为前秦所灭。

386年,重建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也称后魏、拓跋魏。

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399年称帝。

439年,统一北方。

493年迁都于洛阳。

534年,分裂为东、两魏,北魏亡。

远古黄帝有二十五子,少子昌意受封于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其部落因此叫做鲜卑族。

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蓄牧迁徙,射猎为业。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以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姓氏。

昌意后裔始均,入仕尧世,帝舜以为田祖。

其后代不与南面相交,史无所载。

传七十六世至成帝拓跋毛,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

以后累世为节帝拓跋贷、庄帝拓跋观、明帝拓跋楼、安帝拓跋越、宣帝拓跋推寅(南迁大泽,方千余里)、景帝拓跋利、元帝拓跋俟、和帝拓跋肆、定帝拓跋机、僖帝拓跋盖立、威帝拓跋侩、献帝拓跋邻、圣武帝诘汾。

始祖神武帝拓跋力微,统部落五十八年(220---277)。

元年,依附于没鹿回部大人窦宾。

二十九年,窦宾死,杀窦宾两子,统一诸部。

三十九年,迁至定襄之盛乐。

四十二年,以子文帝沙漠汗为人质于魏,留洛阳。

四十八年,文帝归于晋。

五十六年,又还于晋为人质。

五十八年,族人害死文帝。

同年,始祖死,年一百零四岁(174---277)。

章帝拓跋悉鹿,始祖之子,统部落九年(278---286)。

平帝拓跋绰,章帝少子,统部落七年(287---293)。

思帝拓跋弗,文帝少子,统部落一年(294)。

昭帝拓跋禄官,始祖之子,分部落为三部:昭帝统一部居东,在上谷北,濡源之西,东接宇文部;文帝长子桓帝拓跋猗为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桓帝弟穆帝拓跋猗卢为一部,居定襄之盛乐故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朝世系表
南朝
号名在位时间年份武帝刘欲 3 420 少帝刘义符 2 423 文帝刘义隆30 424 孝武帝刘骏 1 454 前废帝刘子业 1 465 明帝刘彧8 465 后废帝刘昱 5 473 顺帝刘隼 3 477 齐
号名时间年份高帝萧道成 4 479 武帝萧剤11 483 夑林王萧昭业 1 494 海陵王萧昭文 1 494 明帝萧栾 6 494 东昏侯萧宝巻 3 499
号名时间年份
武帝萧衍48 502
简文帝萧纲 2 550
豫章王萧栋 1 551
元帝萧绎 4 552
敬帝萧方智 4 555

号名时间年份
武帝陈霸先 3 557
文帝陈籍7 560
废帝陈伯京 2 567
宣帝陈顼14 569
后主陈叔宝 5 587
北朝
分裂两魏北魏386——534 拓跋珪420前平成420后
洛阳
东魏534——550 元善见邺亡于北齐西魏534——556 元宝炬长安亡于北周北齐550——577 高洋邺亡于北周北周557——589 宇文觉长安禅位隋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23 386 明元帝拓跋嗣15 409 太武帝拓跋焘28 424 南安王拓跋余 1 452 文成帝拓跋叡14 452 献文帝拓跋弘 6 466 孝文帝元宏29 471 宣武帝元恪16 500 孝明帝元羽12 516 孝庄帝元子攸 1 523 长广王元晔 2 528 节闵帝元恭 2 530 安定王元厚 1 531 孝武帝元倐 2 531 东魏
北齐
号名时间年份
文宣帝高洋10 550
废帝高殷 1 560
孝昭帝高演 1 560
武成帝高湛 4 561
后主高纬12 565
幼主高恒 1 577
北周
号名时间年份
孝闵帝宇文觉 1 557
明帝宇文毓 4 557
武帝宇文邕18 561
宣帝宇文斌 1 579
静帝宇文阐 2 581
十六国
国号民族创建者建立灭亡
成汉巴氐李雄304 347亡于东晋汉——前赵匈奴刘渊、刘曜304 329亡于后赵后赵羯石勒319 351亡于冉魏前燕鲜卑慕容皝337 370亡于前秦前凉汉张寔317 376亡于前秦
前秦氐苻坚351 394亡于西秦
后秦羌姚苌384 417亡于东晋后燕鲜卑慕容垂384 407亡于北燕西秦鲜卑乞伏国仁385 431亡于夏后凉氐吕光386 403亡于后秦北凉汉、匈奴段业397 439亡于北魏南凉鲜卑秃发乌弧397 414亡于西秦南燕鲜卑慕容德398 410亡于东晋西凉汉李嵩400 421亡于北凉
夏匈奴赫勃勃407 431亡于吐谷

北燕汉冯跋407 436亡于北魏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