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危险化学品的风险辨识共64页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

危险化学品风险识别10.2.1项目涉及的危险物质及特性根据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和《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该项目涉及的主要危险物质为二氯甲烷、甲醇、乙醇、甲苯、丙酮、盐酸、乙酰乙酸乙酯、氢溴酸、三氯甲烷、硫酸、氯化亚砜、冰乙酸、醋酐、环戊酮等,其理化特性、危险性、毒理学资料分述如下:(1)二氯甲烷物质的理化常数:国标编号61552CAS号75-09-2中文名称二氯甲烷英文名称dichloromethane别名二叉二氯分子式CH2C l2;H2CCl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分子量84.94 沸点:39.8℃蒸汽压30.55kPa(10℃)熔点-96.7℃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密度相对密度(水=1)1.33;相对密度(空气=1)2.93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15(有害品)主要用途用作树脂及塑料工业的溶剂环境的影响: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对水生生物应给特别注意。

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①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

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

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

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

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

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

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

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②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14.
包装
作业现场内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爆炸和人员窒息。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1)制订包装岗位操作安全规程,做好作业人员培训工作。
(2)在输送和灌装过程时,应防止液体的飞散和飞溅,以减少静电产生。
(3)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合作业场所安全要求和作业特点的劳动防护用品,做好岗前、岗中、离职
《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591号)
(5)树脂反应釜温度控制装置应有冗余设计,宜使用两套控制仪器,并定期校验。树脂反应釜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应完整、齐全、有效。
(6)作业过程中不能和釜体接触,以免烫伤。
(7)员工佩戴相应防护劳动用品;做好岗前、岗中、离职后的健康体检。
10.
锅炉
安全附件及保护装置失效,导致锅炉内超压或缺水而引起爆炸。
16.
喷漆室
(1)电气设备不符合防爆要求,火花引燃易爆气体而产爆炸。
(2)通风不良导致中毒和窒息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
(1)漆室内表面应经常清理,以减少可燃物的沉积。
(2)喷漆设备、供漆容器及输漆管路均应有可靠的导除静电装置,进入喷漆室的人员应接受消除静电处置。
(3)喷漆室的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和报警装置应与自动停止供料、切断电源装置、自动灭火装置等联锁。
(2)作业现场内的易燃易爆气体和有毒气体,导致爆炸和人员窒息。
机械伤害触电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
(1)甲、乙类厂房离周围民用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不应小于25m,距明火或散发火花的地点不应小于30m,距重要的公共建筑不应小于50m。
(2)生产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布置,原料、产品堆放,人、车行道布置,都不应妨碍安全作业。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全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全套)

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辩识、评估、分级标准及管控措施为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把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整治挺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和遏制伤亡事故,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制定本标准及管控措施。

一、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关于构建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指导意见》(×安委发电〔2016〕5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二、安全风险和隐患辨识与分析(一)安全风险辨识。

安全风险辩识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前提和基础,其目的是要识别出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原因、影响范围和潜在后果。

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辨识时,要充分利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评价及安全专项研究等工作的成果,对这些工作中辨识出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认真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挖掘可能存在的风险,拓展风险辨识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提高辨识准确性和效率。

为提高安全风险辨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动全体员工特别是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参与安全风险辨识,利用岗位人员对作业活动熟悉的优势,对单元中的作业活动、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岗位人员、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化学品单位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3、在动土作业时,发生支撑不牢靠,或地下和地面水渗入作业区,可能导致作业区坍塌事故。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火灾、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坍塌
17
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场所
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场所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运输作业场所内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遇火源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火灾、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
21
生产区、储罐区的污水管道
污水管道内积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
污水管道内积聚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遇火源可能导致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环境影响
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
22
插座附近区域
插座附近区域内可燃物、易燃液体以及燃料等物质以及的带电部位
2、反应釜、蒸压釜内部的高温物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遇火源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事故;
3、反应釜在运转过程中温度较高,工人触碰釜体,可能导致灼烫事故;
4、反应釜在正常运行中,操作时接触带电部分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容器爆炸、火灾、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触电
28
蒸馏塔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容器爆炸
40
烘箱、干燥箱等加热设备
烘箱、干燥箱等内的易燃易爆物质
使用烘箱、干燥箱等设备烘烤易燃易爆物质,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人员伤亡
经济损失
火灾、其它爆炸
41
离心机
离心机产生的高温
离心机运转过程中的高温引燃泄漏的可燃气体,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人员伤亡

危化品危险辨识表(原创)

危化品危险辨识表(原创)

危险化学品危险辨识表序号项目引导词背离的情景背离的原因后果安全保障辨识确认人1.卸车前车辆检查未进行车辆无阻火器、罐体泄漏安全责任不落实物料泄漏、火灾爆炸依据公司卸车检查流程进行检查(车辆整体状况、阻火器、温度、压力、液位、有无泄漏等),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不到位2.卸车前的准备未进行卸车前准备不足安全意识差、工作不认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切实做好卸车前的准备(卸车单和储罐是否相符,对车进行静电接地,防溜车,检查制氮储罐、卸车气动阀、其他储罐阀门等);定期对卸车泵及附属设备、管线、静电接地等进行检查不到位3.卸车票填写不规范名字代签安全意识低,安全责任不落实被代签人安全意识、安全责任降低,易导致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卸车票,名字严禁代签4.管线连接不牢管线脱开安全意识差、工作不认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根据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管线连接,并进行安全确认5.卸车人员离岗物料泄漏安全意识差、工作不认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卸车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加强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6.卸车违规操作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意识差、工作不认真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7.劳动保护不合规未戴安全帽、未穿防静电工作服安全意识差物体打击、火灾爆炸必须佩戴劳动保护8.应急工器具无管线、阀门损毁无法补救安全意识不足,现场应急工器具准备不到位物料泄漏、火灾爆炸现场备齐防爆工器具,包括成套扳手内六方、喷淋水管、堵漏器材、应急救援物品等,并定期做好维护保养使之处于完好备用状态不足9.天气异常卸车安全意识差物料泄漏、火灾爆炸发生暴雨、雷电、大风等异常天气时禁止卸车10.消防器材不足火灾未按规定配置发生火灾时无法应急灭火以致事故扩大未按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并定期维护保养11.消防演练无泄漏、火灾爆炸未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或演练次数不足、演练内容形式不贴合实际应急能力不足以致发生泄漏、火灾爆炸时不能及时控制事态导致事故扩大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并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持续改进的方式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不到位。

危险化学品风险辨识

危险化学品风险辨识

65 126
能与氧化剂
223
反应,能与 水及水蒸气 产生有毒的 、有腐蚀性 的烟雾。 高
喷雾或使 用于粉、 二氧化碳 灭火剂

剧毒,吸入 干粉,二
可产生严重 氧化碳,
203
毒害,甚至 不适合用
死忘;接触 大量水灭
皮肤有剧毒 火
51 168.3
46.2
雾状水、
易燃液体,剧 泡沫、二
毒:
氧化碳、
砂土。
-12 无
还原剂、促进剂、有机物、可燃
物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
烧爆炸的危险。有强腐蚀性。
熔点(℃):0.1
二甲胺 [无水]
易燃液体,类别1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液体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 别3(呼吸道刺激);对眼和呼吸
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
液态二甲胺可引起坏死,眼睛接
触可引起角膜损伤、混浊。
甲基肼
易燃液体,类别1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2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1
苯硫酚
易燃液体,类别3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2
急性毒性-经皮,类别2
液体
急性毒性-吸入,类别1 剧毒:对眼睛、粘膜、呼吸道及
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后
可引起喉、支气管痉挛、水肿,
化学性肺炎、肺水肿而致死。
丁基锂
化学反应活性很高,与空气接触
液体
会着火。与水、酸类、卤素类、 醇类和胺类接触,会发生强烈反

雾状水、
107
6400
易水解产生 甲醇
泡沫、干 粉、二氧 化碳、砂

土。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危险化学品(储存、生产、使用)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1.2. 化学品仓库(专用储存室、专用场所)储罐区(罐区)(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油漆、天拿水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1) 易燃、有毒化学品 (如甲苯、丙酮等)(2) 腐蚀性化学品 (硫酸、硝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1) 应储存在阴凉通风的仓库内,防止泄漏或者受热。

应按其危(wei)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严禁超存、混存、露天堆放。

易燃、易爆的场所和仓库,严禁烟火。

(2) 仓库应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

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防泄漏等措施。

(3)危(wei)险化学品仓库与其他建造物之间应符合防火间距。

(4) 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气;做好防雷防静电措施。

(5)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报警装置。

(6)不得在仓库内分装作业。

(7) 按规定发放、正确佩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应急眼罩、空气呼吸器、乳胶手套等),现场安装洗眼器、冲洗淋浴装置。

(8)仓库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9)人员应佩戴相应防护用品,做好岗前、岗中、离职后的健康体检。

(1) 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可燃、助燃气体储罐区,可燃材料堆垛,应与装卸区、辅助生产区及办公区分开布置。

《常用化学危(wei)险品储存通则》 (GB15603- 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4-2022)《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 17915-202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22) 2022 版《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3. 危(wei)险化学品工业管道及管道附近区域酸等)管道内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有毒有害危(wei)险化学品灼烫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2) 储罐区及管线应做好防雷、防静电、防泄漏等措施,并确保完好有效。

(3) 储罐区及装卸作业区应安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报警系统。

(4)可燃液体的储罐应设液位计和高液位报警器。

化验室危险源辨识汇总

化验室危险源辨识汇总

化验室危险源辨识汇总一、化学试剂1.腐蚀性试剂:酸、碱、盐、氧化剂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睛、呼吸道和消化道损伤,严重者可致中毒。

2.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乙醇、氯仿等,长期接触或吸入这些溶剂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伤,甚至引发癌症。

3.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氯气、氨气等,少量吸入即可引起身体不适,严重时可能导致窒息。

4.剧毒试剂:如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等,如不慎接触或吸入,可能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

二、高压气体1.高压气体容器:化验室中使用的压缩气体钢瓶或高压反应釜等设备,如操作不当或压力过高,可能引发物理爆炸或化学爆炸。

2.高压气体泄漏:高压气体泄漏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并伤害附近人员。

三、微生物与病毒1.细菌:实验室操作中的细菌可能导致感染并引发各种疾病,如败血症、脑膜炎等。

2.病毒:如HIV、肝炎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对实验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3.生物毒素:生物毒素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神经中毒等。

四、辐射1.X射线:长期暴露于X射线下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白内障和癌症。

2.UV射线:长期暴露于UV射线下可能导致皮肤灼伤、皮肤癌和白内障。

3.电离辐射:如放射性元素,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症。

五、高温与低温1.高温:高于人体正常温度的环境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和中暑。

2.低温:低于人体正常温度的环境可能导致冻伤和体温过低。

六、机械与电气1.机械伤害:高速旋转的设备、搅拌器等可能造成手部或其他部位受伤。

2.电击:不正确的电气操作可能导致触电,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3.电火花:电气设备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火灾。

七、火灾与爆炸1.化学反应失控:一些化学反应在不当的操作下可能失控,导致火灾和爆炸。

2.高压气体爆炸:高压气体的意外泄漏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物理爆炸。

3.电火花引发火灾:电气设备短路或电火花可能引发可燃气体火灾。

八、其他潜在风险1.噪音:化验室内的高噪音环境可能导致听力损伤。

2.跌倒:实验室内地面湿滑或设备摆放不当可能造成人员跌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