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年高三三模历史答案

2019年高三三模历史答案

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答案)二、材料解析题:41.(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6分)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

(6分)(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8分)(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5分)示例:论题: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论述: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国际分工更加明确,一方面加快了列强殖民扩张的进程,确立了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并使更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先进文明的传入,也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与近代化的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分工,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调整: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4分)原因: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6分)(2)积极性: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5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1)背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6分)(2)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推动了国共两党的直接接触并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1)背景: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启蒙思想的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

(6分)(2)时代价值:推动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启迪人们对资本主义弊端的反思;促进了社会对下层劳动人民境遇的关注。

(9分)。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

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

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

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

这说明A. 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 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 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 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

安徽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8高一下·阜阳开学考)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A .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 . 个人观念的淡漠C . 专制王权的强大D . 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 (2分) (2017高二下·南溪期中) 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这位在历史上有“千古一帝”之称的秦始皇为有效“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A . 推行郡县制B . 统一文字C . 统一货币D . 统一度量衡3. (2分) (2017高一上·和平期中)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这项措施的影响是()A . 宗法制得以恢复B .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C . 分封制被彻底取消D . 地方取得较大自主权4. (2分)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 . 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 . 侧重于理论探索C . 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 . 提倡实验科学5. (2分) (2017高三上·珠海期中)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竟让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

此转变()A . 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B . 推动了工业化的起步C . 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D . 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6. (2分) (2019高一上·昆明月考) 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

【校级联考】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7c4fa7c4b5ed4f9ebbfa9f044afe9c93

【校级联考】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7c4fa7c4b5ed4f9ebbfa9f044afe9c93

绝密★启用前【校级联考】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

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其谤鲜矣,诸侯不朝。

”材料说明 A .周王暴政导致王室覆灭 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 C .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 D .周朝的监察体系日益完备2.《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

”据此可推断当时 A .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B .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 C .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 D .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3.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说明理学 A .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 B .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 C .总结了前代哲学成果4.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

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A .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B .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C .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D .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5.据记载,陆川县“清季洋布、洋纱盛兴,几无人不着洋布,无家不购洋纱,麻棉稀种”。

材料主要说明 A .农村经济日益衰败 B .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 C .经商意识逐步增强 D .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6.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

这种“冲突” A .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 B .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C .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 D .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7.有学者认为,这一年(1937年)间,不仅日方对华的军事进攻最为猛烈,中方的军事抵抗最为壮烈,尤为重要的是,中日战争的大局与走势,在这一年内已基本落定。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doc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三次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doc
11.下表是 1850---1900 年德国各经济领域就业比重统计表。这一统计表明德国
年份 1850
所占比重( %)
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服务 业)
55
24
21Leabharlann 就业总人 数(万人)1580
1875 49
30。
21
1900 38
37。
25
1860 2550
A. 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B. 社会经济转型日益加速 C.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失衡 D. 劳动力就业率得到提高 【答案】 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 1850---1900 年德国第一产业,即农业的就业人数比 重越来越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即工业和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重呈现增加的 趋势,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故 B 选项正确; 这时期农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下降并不能说农业经济走向严重衰退, 故 A 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德国各经济域就业比重的发展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国民 经济结构出现失衡,故 C 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而是体现 了各经济领域的就业人数比重变化,故 D 选项与材料无关。
措施,推动了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出现了众多创投资本规模小的企
业,因此可得出这时期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故 B 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民国
初期出现资本规模较小的企业出现所反映的问题,与企业集团意识无关,故
A选
项错误;节制资本理念是新三民主义时期提出,与材料内容无关,故 C 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所反映的问题可知,这时期人们实业投资热情提高,而不是降温,故
A.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媒体行业率先启动对外开放 C. 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 D. 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答案】 C 【解析】 【详解】材料内容体现了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从 1979 年 1 月 4 日 -4 月 17 日期 间,天津日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行业对牙膏、酒、手表等商品进行广告业务, 开展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这时 期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故 C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 制的内容,故无法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故 A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 了这时期媒体行业对各种商品的广告业务从恢复商业广告到播出的第一条电视商 业广告和第一条外商广告等,说明其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没有体现媒体行业率 先启动对外开放的问题,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了这时期媒体的广告业务 内容,没有体现外来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故 D 选项错误。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25.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

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26.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

这反映了宋初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27.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8. 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C.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D.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29.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予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30.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

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一下·佛山期末) 谚语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谚语反映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 . 黄牛过河各顾各,斑鸠上树各叫各B . 芒种种芝麻,头顶一棚花C .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 .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2. (2分) (2017高二上·钦州开学考) 1061年,苏轼考取“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进士,但是,后来他感叹道:“当年……成绩甚优,于是飘飘然自以为真的可以‘直言极谏’了。

殊不知谏一回灭一回,如今灭到黄州凉快来了。

”对于此事的下列解读,比较准确的是()A . 科举考试方式有所创新B . “直言”需符合上级意图C . 读书人并没有得到重用D . 科举考试科目种类繁多3.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

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 周B . 秦C . 汉D . 唐4. (2分)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① “君为臣纲”②“父为子纲”③“夫为妻纲” ④孝为“天经”“地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②③④5. (2分) (2019高二下·绵阳期中) 19世70—80年代,清朝外交官郭嵩焘抨击西方对中国进行侵略“其势日逼、其患日深,同时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延政教,其末有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并呼呼“得其道而顺用之,亦足为中国之利”。

此思想()A . 代表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认识B . 直接指导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C . 反映出对待西方文明的理性态度D . 与义和团运动提出的主张一致6. (2分) (2017高一上·赣州期中) 读下表。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皖南八校”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据《史记》载:“(周厉)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

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

以告,则杀之。

其谤鲜矣,诸侯不朝。

”材料说明A. 周王暴政导致王室覆灭B.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监控C. 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D. 周朝的监察体系日益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做,导致出现“诸侯不朝”的现象,这说明周朝的礼乐制度遭到破坏,即周朝礼乐制度有待恢复,故选C 项。

周厉王时周王室并未灭亡,A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周厉王暴政以致诸侯不朝,并没有加强对地方的监控,故B 项排除;材料中周厉王以巫师监视民众,并非监察体系的日益完善,故D 项排除。

2.《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

”据此可推断当时A. 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B. 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C. 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D. 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律规定国家控制的手工业生产要根据年度安排或政府文件来生产,规定以外的生产会遭到严厉惩处,说明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故选C 项。

材料并没有涉及生产标准、成本和质量问题,故排除A 、B 、D 三项。

3.理学家们吸收、利用传统的文明成果和外来的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使道德信条式的传统儒学理论体系变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这说明理学A. 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B. 成功地化危机为转机C. 总结了前代哲学成果D. 增强了文化的开放性【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理学家吸收了外来的文明成果,并且融合到了中国的文化体系中,形成了以哲学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体现了文化的包容性,故选A项。

材料描述的是新儒学的形成,并没有论述理学的作用,故排除B、D两项;总结前代哲学成果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A.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B.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C.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D.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25.秦朝法律为关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楚地的刘邦集团入主关中后,采取了承秦制而定汉律的做法,此举得到了秦人的拥护。

由此可知A.汉承秦制得到天下认同 B.秦楚文化冲突难以调和C.文化传统影响制度选择D.民心向背决定政治走向26.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

这反映了宋初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27.相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儒学思想束缚B.彰显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8. 1867年,针对西方在修约过程中的非分要求,李鸿章“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1881年,驻外公使曾纪泽利用西方“可随时修约”的规矩,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这反映出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升B.国际环境利于外交斗争C.外交平等成为国人共识D.对外交往增强主权观念29.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予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30.1937年9月初,大同失陷,经蒙古、大同至内地的中苏交通运输线也即将被截断。

14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集中兵力在上海决战乎?”10月起,他抽调骁勇善战的挂军及滇军加入上海战场。

蒋介石此举意在A.争取国际援助B.配合敌后战场抗日C.掌握战略主动D.借机削弱地方军阀31. 1958年我田超发货币,导致民众持币待购现象严重,对此,中央采取部分商品。

高价、敞开供应一的政策,并在许多城市开设高价饭馆。

一时间,各地流传着“高级点心高级糖,高级老头上食堂一的民谣。

据统计,1962年开设的高价饭馆营业额达到4亿多元,上缴国家利润2.6亿元。

据此推断这些措施A.助长了左倾浮夸的风气B.有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C.造成通货膨胀日趋严重D.克服了中央财政赤字状况32.公元前4世纪,希腊很多城邦出现了雇佣兵完全或大部分取代公民兵的现象,雇佣兵屡次成为城邦内部并不占主导的政治派别和僭主的政治工具,服兵役不仅是他们单纯的义务,更是谋生的手段。

这说明,雇佣兵的盛行A.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B.加快了希腊城邦的衰颓C.调动了公民生产积极性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3.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B.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C.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D.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34.美国独立之初,自由主义者相信天赋人权和个人自主,主张限制政府权力。

到19世纪末,自由主义者反对垄断。

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则认为当经济的不平等造成政治的不平等时,自由便失去了意义。

这反映出A.新政开创国家干预模式B.经济自由妨碍了政治自由C.垄断组织消除自由竞争D.自由主义是美国立国基础35. 20世纪70年代,面对石油价格的暴涨,苏联加大了对西方国家的石油出口,从1974年的不足4000万吨,到1979年的6920万吨。

1979年石油在苏联商品出口总额中的比例已达到了34%。

据此推断,当时石油出口A.使苏联获得了冷战优势B.增加了苏联的人均收入C.推动苏联工业结构调整 D.解决了西方的石油危机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秦汉北部边疆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泰始皇首先对新开拓的河南地“徙谪戌以充之”,又迁内地三万户到北河、榆中等地实边垦殖,拜爵一级.移民迁入后,“服习以成,勿令迁徙”,汉文帝时在边塞建立城邑,给移民提供室屋田嚣、免罪、免赋役、”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

等优惠政策,到武帝时,大规模移民实迫,不断加强边防防备,把北部边疆地区纳入统一国家一体化发展的轨道。

——摘编自刘太祥《秦汉北部边防建设》材料二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华北和华东等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文教事业遭到日军严重破坏。

1937 年11月,国民政府发表迁都重庆宣言,宣布“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移驻重庆,以四川地区作为抗战大后方,”东部的工厂企业扣文教机关团体纷纷西迁,大批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乃至官绅为了不做亡国奴,毅然背井离乡,向西部大后方迁徙,形成一次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人口迁移大潮,迁移总数有1000余万人。

——摘编自吴丽华等《抗战初期人口西迁大潮》材料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出现了持续且规模庞大的“民工潮”.据算,1987年,中国人口迁移规模超过3000万,到2000年,超过9300万,并呈现继续增长的态势。

“民工潮”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摘鳊自刘洪彪等《民工潮促进农村现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移民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人口西迁的背景。

(8分)(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民工潮”出现的意义.(5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商编自罗绍彦《清华大学学报·论国际分工》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国际分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武帝执政前期,奉行“有力”政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局面,但又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弊病。

武帝晚年对群臣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至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赍天下者,悉罢之。

”于是善去了诸方士侯神人者。

同时,武帝又下罪已诏,罢轮台之戍,减少边事。

“封丞相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忍富养民也。

”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主持农事,推行代田法,这些政策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

—据白寿彝《中田通史'(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晚年统治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IO分)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晚年的改革。

(5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35年7月,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了《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

会后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中国苏堆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并于10月1日在法国巴黎的《救国报》上全文发表。

宣言的核心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全中国统一的抗日联军,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策略开始发生新的转变,并在社会各阶层中引起强烈的反响。

——摘编自《中固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1921-1949)(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八一宣言》发表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八一宣言》产生的历史作用。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巴尔扎克(1799-1850年),少年时期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

1814年,经历法律见习生涯之后,巴尔扎克认识到社会的腐朽与丑恶,与此同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激发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思考。

1842年巴尔扎克创作完成《人间喜剧》。

作品一方面尖锐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的阶级。

财产关系的变化,把资产阶级统治的实质暴露在读者眼前,另一方面也如实地描写了下屡劳动人民的悲惨境遇,并赞美了他们的优秀品质和无穷的创造力,因此恩格斯认为《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

巴尔扎克本人也被称为19世纪“现实主义之父”。

——摘编自张敏《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艺术特色及哲学思考》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尔扎克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

(9分)马鞍山市2019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答案)二、41.(1)主要特点:行政手段推动;移向边疆;移民数量庞大(6分)积极作用: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加强国家统一。

(6分)(2)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移都重庆;持久抗战的战略;民众躲避战祸(8分)(3)意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优化资源配置,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5分)示例:论题:国际分工是把双刃剑论述:两次工业革命使得国际分工更加明确,一方面加快了列强殖民扩张的进程,确立了西方对世界的统治,并使更多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原料产地,另一方面先进文明的传入,也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经济的瓦解与近代化的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分工,有利于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但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调整:从积极有为到与民休息,重视民生。

(4分)原因:国力衰退,经济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民生凋敝;武帝晚年的反思。

(6分)(2)积极性:恢复生产,改善民生;缓和矛盾,延续统治。

局限性:改革力度相对有限。

(5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1)背景: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要求;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