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蝈蝈吹牛皮》

合集下载

一对蝈蝈吹牛皮课文_一对蝈蝈吹牛皮课件教学设计

一对蝈蝈吹牛皮课文_一对蝈蝈吹牛皮课件教学设计

一对蝈蝈吹牛皮课文_一对蝈蝈吹牛皮课件教学设计课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出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简说】《一对蝈蝈吹牛皮》是一篇民间讽刺儿歌,最初流传于山东省。

细读文本,这首儿歌还有一定的“叙事”色彩呢,它叙述了两只蝈蝈先吹嘘在南山吃了鸟,在北山吃了鸡,在东山吃了狗,在西山吃了驴。

接着又吹嘘在关外吃了虎,东海吃了鲸鱼,牛皮越吹越大。

在这时,来了一只大公鸡,两只吹得正起劲儿的蝈蝈自以为真能吃了鸡,就一齐奔向大公鸡,结果反被公鸡吃了。

【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部首“马”“页”。

2、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幽默的愉悦,体会幽默的寓意。

【教学方案一】一、激趣导入1、大家谁来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大家说这么多的昆虫,老师这里也有一张昆虫的图片,看看谁认识它?出示一张蝈蝈图片,(蝈蝈)再出示另一张蝈蝈图片。

一共有几只蝈蝈?(两只)“两只”还可以换一个词语吗?(一对)这对蝈蝈在干什么呢?(吹牛皮)师板书课题:一对蝈蝈吹牛皮。

2、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蝈蝈”的第二个“蝈”要读轻声并加儿化音)3、大家做一个吹的动作,用到了什么?所以是口字旁,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吹牛皮的吗?下面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讲授新知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生字)2、指名一生朗读第一句话,学习“闲”“碰”闲:里面的木捺变成点,你还学过哪些带有门字框的字。

碰:可以做动作,让学生轻轻的碰一下同桌。

蝈:虫字旁与昆虫有关,左形右声。

3、自由读第二到第七句话。

1)这里面你找到哪些生字。

学习“驴”认读“鲸”驴:马字旁最后一笔变提,出示图片:耳朵长,比马小一点鲸:鱼字旁形声字,是哺乳动物。

2)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两只蝈蝈吹牛皮都提到了哪些方向?(南北东西)师引导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认读“南”字3)两只蝈蝈吹牛皮共说了几种动物?都有什么?(鸟、鸡、狗、驴、虎、鲸鱼)相机出示图片,你们发现了这些动物一个比一个怎么样?(大)那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每种动物前面还藏着一个量词呢?(表示鸟、鸡、虎的量词有“只”,表示狗的量词用“条”,表示鲸鱼的量词用“头”。

一对蝈蝈吹牛皮的读后感

一对蝈蝈吹牛皮的读后感

一对蝈蝈吹牛皮的读后感读后感一嘿,朋友们!我刚读完《一对蝈蝈吹牛皮》,真是把我逗得不行!这故事里的一对蝈蝈呀,那可真是能吹!一个说自己在南山吃了只鸟,另一个就说自己在北山吃了只鸡。

一个又说能把月亮咬个大窟窿,另一个就敢说能把天河的水喝干。

哎呦喂,它们这牛皮吹得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离谱。

我边读边忍不住笑出声来,这俩蝈蝈咋这么逗呢?它们就好像是两个小朋友在互相攀比,争着说自己最厉害,可实际上啥也没做到,就是在那儿瞎吹牛。

不过笑完之后,我也琢磨了一下。

在生活中,其实咱们也能遇到这样爱吹牛皮的人。

有时候为了面子,为了显得自己了不起,就把话说得大大的,可真到要做的时候,就傻眼啦。

这个故事也提醒了我,做人还是要实实在在的,有多大本事就说多大的话,可别像这对蝈蝈一样,光会吹,闹了笑话。

《一对蝈蝈吹牛皮》真是个有趣又有意义的小故事,让我开心的同时还能学到东西,不错不错!读后感二亲人们,我跟你们说,我读了《一对蝈蝈吹牛皮》,太有意思啦!你看这俩蝈蝈,在那吹得天花乱坠的。

一个说吃了鸟,一个就说吃了鸡,好像这世界上就没有它们吃不了的东西。

还说什么能咬月亮、喝天河,我的天,它们的想象力可真是丰富得过头啦。

读着读着,我就在想,这俩蝈蝈要是真有这本事,那还了得。

可它们也就是过过嘴瘾,光说不练假把式。

这就跟咱们身边有些人一样,嘴上说得特别厉害,可实际行动一点没有。

不过呢,虽然它们在吹牛,倒也给咱们带来了不少欢乐。

就像有时候听别人吹牛,虽然知道是假的,但也能当个乐子听听。

这个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别整天想着靠吹牛来赢得别人的关注和尊重。

有那吹牛的功夫,不如实实在在去做点事情。

反正我觉得《一对蝈蝈吹牛皮》特别好玩,每次想到这俩蝈蝈的对话,我都忍不住笑。

你们要是没读过,一定要去看看,保证也能让你们乐一乐!。

【全文】语文-二年上册-第三版块《一对蝈蝈吹牛皮》

【全文】语文-二年上册-第三版块《一对蝈蝈吹牛皮》

他连吹得正起劲儿, 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他连吹得正起劲儿, 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我们做什么都要实事求是。



奔﹛bēn (奔 跑 )
bèn (奔 向 )
guō
蝈蝈
xián
休闲
shēn
伸手
wèi
喂鸡
chuī
吹风

毛驴
pèng
碰杯
qiàn
哈欠
jīng
鲸鱼
bèn
奔向
lǚ xū
捋胡须
蝈蝈 休闲 伸手 喂鸡
吹风 哈欠 毛驴 鲸鱼 碰杯 奔向 捋胡须
蝈蝈 休闲 伸手 喂鸡
吹风 哈欠 毛驴 鲸鱼 碰杯 奔向 捋胡须
闲着没事上村西, 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轻声朗读课文第2-7句: 它们吹牛都吃了哪些动物,
在哪吃的?分别用“﹏”或“---” 画
出来。
东海
南山
北山
关外
东山 西山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吹欠闲 驴 伸俩 须
闲着没事上村西, 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2024年《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

2024年《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

2024年《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一对蝈蝈吹牛皮》一文。

文章主要通过一对蝈蝈的对话,展示了它们吹牛皮、夸张的语言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词语理解、句子分析、课文朗读与感悟、语文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分析句子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分析、课文朗读与感悟。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夸张手法,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蝈蝈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词语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句子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夸张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4. 课文朗读: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情感。

5. 实践活动:学生分角色扮演蝈蝈,进行对话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对蝈蝈吹牛皮》2. 生字词:吹牛、谦虚、骄傲、夸张等。

3. 句子分析:示例句子、结构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文内容,以“蝈蝈的对话”为主题,编写一篇小故事。

2. 答案示例:一对蝈蝈在草丛中相遇,它们互相吹嘘自己的本领。

它们认识到要诚实、谦虚,不再吹牛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活动中,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昆虫的故事,了解昆虫的特点,提高阅读兴趣。

同时,开展以“诚实、谦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

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

大班语言《一对蝈蝈吹牛皮》课件

大班语言《一对蝈蝈吹牛皮》课件

学习交流PPT
11
关外 5
关内 头6
学习交流PPT
12
学习交流PPT
13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一只鹅”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两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三只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四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五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关内吃了六头狮”
学习交流PPT
14
它们两个吹得正起劲儿, 打南头来了一只大公鸡。
幽默 3 一对蝈蝈吹牛皮
执教者: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交流PPT
2
蝈蝈
学习交流PPT
3
学习交流PPT
4
闲着没事上街西, 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学习交流PPT
5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一只鹅”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两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三只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四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五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关内吃了六头狮”
伸伸腿,抖抖须, “得儿”一声两只蝈蝈喂了鸡!
学习交流PPT
15
结果怎么样?
你猜为啥吃它俩, 谁叫它俩吹牛皮。
学习交流PPT
16结果怎么样?喂来自鸡学习交流PPT17
再见
学习交流PPT
18
学习交流PPT
6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一只鹅”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两只鸡”
学习交流PPT
7
南山 1
北山 2
学习交流PPT
8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三只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四头驴”
学习交流PPT
9
东山 3
4 头 西山
学习交流PPT
10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五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关内吃了六头狮”

《一对蝈蝈吹牛皮》

《一对蝈蝈吹牛皮》

10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1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2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3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4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5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6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18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它俩吹得正起劲,
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精选声完整喂pp了t课件鸡。
9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精选完整ppt课件
4
“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19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我会认:

精选完整ppt课件
21
读词语:
精选完整ppt课件
2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1.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原文闲着没事上村西,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它俩吹得正起劲儿,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伸伸腿,捋捋须,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2.小学二年级语文《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师出示两只蝈蝈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大家看,它们浑身墨绿、长着两根长长的须子,多帅气呀!你知道它们在干什么吗?你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吹牛皮的吗?(揭示课题)二、朗读学习课文,识字:1、朗读、学习课文(1)范读,正音,相机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2)领读课文(3)指名朗读课文(生可跟读、自由读、分角色读)(4)分角色表演2、识字:(1)再读文圈画生字(2)采用多种方式识字a、学习“蝈、驴、鲸”分别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师生共同交流资料了解三种动物,并相机进行学习认识、实记生字;b、学习“吹、欠”你能做一个吹的动作吗?谁能分析它的结构?实记,吹字还有一个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实记生字;c、学习“闲”请同学分析结构,并举例说明带有“门字框”的字(问、闻、闪……)d、学习“俩、伸”观察两个字的共同点,同学怎样才能记住它们,说说“单人旁”的字还有什么?e、学习“捋”利用“捋胡子、捋头发”等动作帮助记忆;f、学习“碰”师先做动作生猜再实记;g:学习“须”师讲解关于“须”字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实记h:学习“奔”在生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呢?你知道是哪个吗?(3)注意多音字“俩”的补充学习。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巩固训练: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2、多音字训练(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四、作业、小结:1、师启发总结2、有感情第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朗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认识字词二、写字教学: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汉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看清汉字的布局,找到关键的笔画。

《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

《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

《一对蝈蝈吹牛皮》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语文》第七单元《趣味童话》中的《一对蝈蝈吹牛皮》。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童话的基本结构,分析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品味童话语言,学习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童话的基本结构,能概括出童话的主要情节。

2. 通过分析蝈蝈的形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学会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童话的深层含义,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重点:分析蝈蝈的形象,品味童话语言,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蝈蝈的趣味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1)自读课文,理解童话的基本结构,概括出童话的主要情节。

(2)分析蝈蝈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

(3)学习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童话语言的魅力。

3.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句子为例,讲解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童话的基本结构、主要情节。

2. 在黑板上画出蝈蝈的形象,标注关键词。

3. 板书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对蝈蝈吹牛皮》为例,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编写一个趣味童话。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趣味童话,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开展关于童话创作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童话的深层含义,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实验小学 高晓杰
guō guo chuī
qiàn
一对 蝈蝈 牛皮
闲着没事上村西,
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一对蝈蝈吹牛皮
闲着没事上村西, 碰到两个蝈蝈吹牛皮。 大蝈蝈说:“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二蝈蝈说:“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大蝈蝈说:“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二蝈蝈说:“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大蝈蝈说:“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二蝈蝈说:“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它俩吹得正起劲, 打南边来了只大公鸡。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我在南山吃了只鸟。” “我在北山吃了只鸡。” “我在东山吃了条狗。”
“我在西山吃了头驴。”
“我在关外吃了只虎。”
“我在东海吃了鲸鱼。”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b è n 奔向
bēn 奔跑
两个一见生了气, 伸伸腿,捋捋须, 一齐奔向大公鸡。 想吃公鸡没吃成, “得儿”的一声喂了鸡。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我会认:

读词语:
我会写:
我会写:
我会写:
谢谢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