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合集下载

抒情散文随笔读杜牧的《江南春》

抒情散文随笔读杜牧的《江南春》

抒情散文随笔读杜牧的《江南春》说句心里话,我对江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读了杜牧的《江南春》一诗。

从前,我曾把“江南春”作为我的笔名;如今,“江南春”又成了我的网名......这次的抒情随笔,小编整理的文章是是:读杜牧的《江南春》。

希望大家喜欢!抒情散文随笔读杜牧的《江南春》《江南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名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看似简简单单而又明明白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反复诵读,仔细研究,我觉得无论是选景构图,还是布局构思,甚至立意抒情,它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

说得明白些,他的老家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其曾祖杜希望是边塞名将,祖父杜佑曾做过宰相。

杜牧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北方人。

有人评价他“门第既高,神颖复隽,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居然具宰相作略。

”在我国诗坛上,杜牧与齐名,并称为“小李杜”。

老杜杜甫,人称“诗圣”,其作品被誉为“诗史”,可谓我国诗歌鼎盛时期的“巨星”。

小杜杜牧,虽然出世没有杜甫早,名声也没有杜甫的大,但一提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杜牧在他还是一个太学生时,便以一篇《阿房宫赋》名震京城。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唐文宗李昂大和二年,时年二十六岁的杜牧中了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来他赴江西观察使,转淮南节度使,入宣徽观察使,一直担任幕僚。

再后来又回到了长安,做了左补阙、史馆修撰和膳部员外郎等。

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和宫廷生活的经历,一方面使得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内心深处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另一方面仕途的局促又让才情万种、个性张扬的他又显得落魄而不得志。

直到唐武宗李炎会昌二年,年届不惑的杜牧被外放黄州,做了刺史,从此来到江南。

读杜牧的《清明》随想

读杜牧的《清明》随想

读杜牧的《清明》随想作者:王耀臣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2期内容摘要:杜牧《清明》一诗,看是写景,实则抒情言志。

整首诗写得苍凉深沉,凄迷哀婉,忧愁悲伤,意蕴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咀嚼不尽。

关键词:杜牧《清明》白描写景抒情杜牧的诗《清明》通俗易懂,脍炙人口,雅俗共赏,历来为人激赏。

但对《清明》一诗的主旨,文学界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或为“雨中伤感”说,或为“踏青游春”说,或为“哀悼亲友”说。

反复揣摩诗意,我觉得“雨中伤感说”更有道理。

这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形象真切的春雨图。

首句用“清明”点出时令,“雨纷纷”形象地凸现出春雨清冷明丽、似寒非寒、时密时疏的特征,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情。

境界迷茫,令人惆怅。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借“雨”意象来表现内心的惆怅悲凉、孤独幻灭的思绪。

“客愁多在雨声中”。

“客——愁——雨声”是传统文学中雨的意象的典型艺术形式。

雨声中汇聚了诗人的泪水与哀愁,在哀愁的诗人看来,雨仿佛是天的泪水,而泪又是哀愁的雨,因此有天人同泣,雨泪同滴的说法。

这里“雨”既是实写,写出当时的环境和气氛,又是虚写,写出了诗人的凄凉漂泊与孤独幻灭之感。

第二句写行人孤身一人,在这风雨萧萧的清明时节,长途跋涉。

细雨绵绵,衣衫湿透,苦不堪言,感伤落寞,心境更加凄迷纷乱沉重。

“路上”写出了诗人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情况下的沮丧,更衬托出诗人的孤独疲惫之感,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欲断魂”恰到好处,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心理,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感伤。

“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这里给读者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冒雨出门的人定有急事要事要办,出了门却偏遇“雨纷纷”,身被雨打湿,路滑难走,又冷又饿,心急意烦,这是诗的浅层意思。

在这浅层意思的背后,还有深层意蕴。

作者的家族自西汉御史大夫杜周开始,世代为官,门第显赫。

祖父杜佑为三朝宰相,编《通典》二百卷。

读韩杜集 杜牧

读韩杜集 杜牧

读韩杜集,杜牧
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杜牧”。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清新脱俗而著称,被誉为“诗中之龙”。

在阅读杜牧的诗歌时,我不禁被他的才情所折服。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例如,在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此外,杜牧的诗歌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关注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

在他的《泊秦淮》一诗中,他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表达了杜牧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总之,读韩杜集,杜牧的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才情横溢、思想深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我深受启发。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阅读杜牧的诗歌,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走进杜牧作文400字

走进杜牧作文400字

走进杜牧的作品400字
奈何满腔热血,可惜无地可用。

奈何炙热爱国,可惜深处晚唐。

奈何才华过人,可惜只能没于茫茫人海。

他是一个迷失王朝的诗人。

生活的逼迫,环境的恶劣。

没有使他放弃什么。

在唐朝将要消失的时候,他做了这样一首诗: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的是当我在
小船眺望时,我看见远处餐馆里明亮的灯光,人们吃喝玩乐,台上的
歌女竟唱着《后庭花》可是谁又想到了国破家亡,这诗足以证明他忧
国忧民,可是奈何朝廷腐败!
每段路都曲折,每条河都蜿蜒。

世界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
有坚持,只有不放弃才会成功。

杜牧他没有出身皇家,他没有很大权利,可是对他来说又有什么?就算没人欣赏又有什么?总有一段路要自己走,你总要学会自己欣赏
自己,杜牧风流倜傥,博学多才,虽然最后在人海中淹没,但我相信
他从来没后悔过,无论什么,他匆匆忙忙的生活终于让我明白了一个
道理:若是想看到最美的世界,先让世界看到最美好的你。

我心中的杜牧作文400字

我心中的杜牧作文400字

我心中的杜牧作文400字【第1篇】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是描写江南的七绝。

杜牧所在的晚唐时代,统治者提倡佛教,僧尼人数快速上升,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大大削弱了政府实力,加重了国家负担。

杜牧来到江南,不禁想起当年南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反而祸国害民。

诗人咏史怀古,同样也是对王朝统治者委婉的劝告。

《江南春》初春确是写景的诗,初春江南,草长莺飞,水乡桃花盛开,细雨迷蒙,红瓦的楼角和阵阵春风。

写了景,而且写得很美。

从另一个角度又给予了统治者以真诚的忠告。

身处困境,依然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依然心胸坦荡。

人们为功名利禄而相争,他着眼未来;人们在官场奋战,他已走向博大精深;当别人有意开始赛跑时,他已走向终点;当别人刚刚开始爬山时,他已攀上高峰。

即使他化为轻蝶飘离人间,但他的精神和意志却永存。

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第2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大唐王朝犹如一位蹒跚的老人,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大唐王朝犹如一艘破败的船,在狂风中苦苦支撑。

大唐的覆灭离不开这八大现象:宦官专权,藩镇割据,骄兵难制,战乱屡起,赋税沉重,民间空竭,腐败严重。

大唐气数将尽,前途已不再光明,诗人的内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空怀热血报国之情怀,可却无处施展,晚唐诗人的作品,压抑、悲凉、空漠之感在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牧出身富贵,乃三朝宰相杜佑之孙,因此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

他曾经写道:“东风不与周郎变,铜雀春深锁二乔。

”他对政治也颇有见解,但也许这样与众不同的思路与想法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目光,企图让惜才之人发现自己这方面的才能罢了。

他的诗有李白如梦如幻的意境,有杜甫忧国忧民之情感,更有“诗鬼”李贺的一分奇妙与不同。

也许身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不及自己的本家杜甫有名,但他的诗却代表了晚唐最后的余音,就像是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最后信息。

走进杜牧作文300字

走进杜牧作文300字

走进杜牧作文300字Walking into the world of Du Mu, one can feel the essence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ry.走进杜牧的世界,一个人可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精髓。

His poems are filled with vivid imagery and deep emotions, reflecting the beauty and sorrow of life during that time.他的诗歌充满了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的美和悲。

Through his verses, one can witness the splendor of the imperial court, the elegance of the ladies, and the grandeur of nature.通过他的诗句,人们可以目睹皇宫的壮丽、淑女的优雅以及大自然的壮丽。

Du Mu's poetry also delves into the struggles of common people, expressing their joys and sorrows, their dreams and disillusionment. 杜牧的诗歌也深入探讨了普通人民的挣扎,表达了他们的欢乐和悲伤,他们的梦想和幻灭。

His timeless verses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readers today, offering a glimpse into the complex and profound emotion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他那永恒的诗句至今仍然与读者共鸣,为人类经历的复杂和深刻的情感提供了一瞥。

Furthermore, Du Mu's poetic legacy extends beyond his own time, influencing countless poets and writers throughout the centuries.此外,杜牧的诗歌遗产超越了他自己的时代,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影响了无数的诗人和作家。

杜牧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作文600字

杜牧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作文600字

杜牧让我感受到了什么作文600字《杜牧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杜牧吗?他是一位很厉害的诗人哟!
读杜牧的诗,我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就像他写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每当我读到这一句,眼前就好像出现了一幅画面:好多好多古老的寺庙,在蒙蒙的细雨中若隐若现。

那些寺庙曾经是多么的辉煌,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也变得有些破旧和荒凉。

这让我想到,时间真的是很神奇,能改变好多东西。

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通过这句诗,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不然就会像那些只知道唱歌玩乐的人一样。

杜牧的诗就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过去的世界,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变化。

虽然我没有真正经历过那些岁月,但是通过他的诗,我好像能懂一点点了。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多读一读杜牧的诗,去感受更多的历史故事吧!
《杜牧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杜牧这位大诗人。

杜牧的诗让我感受到了秋天不一样的美。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想象一下,杜牧坐在马车里,看到一片红红的枫叶林,他太喜欢了,就停下来欣赏。

秋天的枫叶被霜打过之后,比春天的花朵还要红还要美。

我们平时可能会觉得秋天树叶落了,花儿谢了,有点冷清。

但是杜牧告诉我们,秋天也有它独特的美丽。

就像去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公园,地上铺满了金黄的落叶,我踩在上面,嘎吱嘎吱响,可好玩啦!抬头一看,那些树叶有的红,有的黄,五彩斑斓的,好看极了。

杜牧的诗让我知道,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秋天也是一个很美的季节呢!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这样觉得?。

跟着杜牧混_二年级作文_1

跟着杜牧混_二年级作文_1

跟着杜牧混——鬼啸寒
在晚唐的郊野里
雨雾蒙蒙的清早
看见一个身披蓑衣
洒脱脱地
穿行在人群中的影儿
我想那一定是杜牧跃动的躯姿
一定是他又要去那醇香的店铺
我好想他走过来
寻问何处有酒家
然后我就像那个牧童一样
不过我会把放牧搁在一边
挽着他去杏花村
痛痛快快的酣喝
直至诗大兴大发
吟读烟笼寒水夜泊情怀
最后卸去满面愁容
抛弃凡尘俗事
去怡红院抑或沉香阁
住上一宿
伴着醉意渐消头脑渐醒
研究研究一下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杜牧诗歌杂文随笔
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鄙人爱好诗歌,但自己不会做诗。

似乎有些好笑,每每读到那些脍炙人口的好诗句,内心便会激动,而且仰慕不已。

像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等等这些诗文大家的诗歌都非常喜欢阅读。

抛开他们诗文中所表达的深邃的思想,悠远的意境,和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热忱姑且不论。

单就诗文的遣词造句的功力,就令鄙人赞叹不已。

此生恐怕望尘莫及!但这些并不代表我不喜爱诗歌。

愈是自己不懂的东西,就透着一种神秘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好奇心奋为旺盛,诗歌对自己的吸引力愈加强烈。

记得上初中时,一位语文老师,大讲特讲,专讲诗歌的韵律,讲了一节课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听得我是迷迷糊糊,疑疑惑惑,如坠云雾之中。

最后,趴在桌子上进入梦乡。

我想,可能是从小就拉下了韵律的缘故吧,和诗歌的缘分较浅,以至于自己现在做不来诗文,不懂韵律的韵味。

但并不妨碍我对诗文的敬仰之情。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姑且写些粗疏的文字,自我安慰而已,能够博得一些有识之士的茶余饭后的消遣罢了,仅只而已,贻笑大方了。

正好比对于一件精美的瓷器,有鉴赏能力的有品位人,品的是它的文化内涵和情调。

在市井小人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能装东西的器皿,没有什么稀奇。

品味的不同,观点亦有所不同,纯属个人的修养、文化层面不同而已,也不足为怪。

也没有必要深究,观点的
粗俗可能受个人的文化层次、思想的境界和艺术的熏陶有关,和对文学的喜好关系不是很大吧。

我于闲暇阅读了杜牧的一些诗篇,从内心了赞叹其诗歌的神奇魅力。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太和二年(828)进士。

一生在京任职,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活在社会矛盾激化的晚唐社会。

为了拯救唐王朝,他主张削平藩镇,加强国防,实现全国的统一。

他政治上思想进步,但终身未能施展抱负,似乎有些遗憾。

在文学方面,他主张文学应有充实的内容,反对文坛上的无病呻吟。

他的作品可以说是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杜牧的诗歌在晚唐极负盛名。

有少数描写纵酒狎妓的颓废作品,但大多数是感伤时世、忧国忧民的篇章。

杜牧擅长近体,尤以七绝为出色。

代表作有《江南春绝句》《山行》《泊秦淮》《清明》等等。

杜牧的诗歌清丽淡雅、画面鲜明、意境深远,在艺术追求上,杜牧不务“奇丽”而追求“高绝”,形成豪健俊爽,清丽淡雅的艺术风格。

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可谓独树一帜。

为讽刺唐敬宗李湛荒淫享乐大起宫室而作的《阿旁宫赋》,是唐代辞赋中的出色作品。

杜牧的诗歌在晚唐盛极一时。

他的许多诗,有的愤慨于朝政的昏乱和统治者的荒淫误国。

这些诗或取材于现实,或通过歌咏的形式来表达,都具有较强的政治思想意义,反映了晚唐社会政治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

杜牧的文学创作尤其以诗歌最为突出,他和同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诗受杜甫影响较多,多写政治体裁。

近体诗大多用来抒情,其语言清丽而风格清新。

他的文章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笔锋犀利。

他的赋,集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具有明显的散文特色。

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中写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作者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纵情享乐,揭露他们的荒淫误国的罪行。

借以讽刺唐玄宗的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

我们大家都知道,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不理朝政,终日纵酒行乐,“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六宫粉黛无颜色”,重用杨国忠和李林甫这些奸诈之人。

致使节度使的权利无限的放大,致使内地兵力空虚,终于导致后来的“安史之乱”。

我们从作者的诗意来看,在当时那样的交通条件下,唐玄宗为了杨贵妃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命令地方官员从涪州送到长安,在沿途设置许多驿站,令快马一路奔驰而来,致使“人马僵毙,相忘于道”。

耗人耗力,就为博得“妃子”一笑。

作者凭借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这一典型事件,用含蓄的笔调进一步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无度的腐化生活。

我们试想,历史上的封建统治者,有多少君王是为老百姓考虑的?他们从自身的切身利益出发,为了维护他们的封建统治能够长久不衰,他们把持朝政,穷奢极欲,终日纵情歌舞声色,沉湎在肆意享乐之中,哪管苍生百姓的死活。

就说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这一事件,表面上好像是因为杨贵妃的倾国倾城,独受唐玄宗专宠,惹来祸患,有了最终的
“马嵬自缢”。

对美人的倾慕与喜爱似乎没有多少错误,错的是唐玄宗的荒淫无度,不理朝政。

都说“红颜祸水”,杨贵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我觉得,即使唐玄宗不专宠杨贵妃,也会宠幸李贵妃或者王贵妃,问题不是杨贵妃一个人的错误,而是那些封建统治阶级的专权者,他们极度昏庸无道,穷奢极欲,荒废朝政,疏于治理国家,导致民不聊生,加速了他们的灭亡。

从而也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勾画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春景图。

作者通过千里莺啼、百花盛开、红绿交映,临水的村落,依山的城廓,迎风招展的酒旗,写出春到江南的胜景。

但我认为作者的意图是,后两句的亭台楼榭、寺院建筑,都处在江南的烟雨蒙蒙之中。

作者借以讽刺那些统治者,终日不理朝政,而是花心思专心是佛,劳民伤财,昏庸无道。

《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的感受。

揭露了晚唐时期统治阶级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诗的语言凝炼、含蓄。

渲染出一种凄凉暗淡的气氛,秦淮河畔的歌女,只会唱些靡靡之音,不知亡国之恨。

其实,她们也不过是一群供人玩弄的可怜虫而已,她们是有钱人的玩偶,凭借出卖声色生活,可见她们的命运也很悲惨。

作者借以排斥那些最高集团的腐化堕落,成天醉生梦死,只知寻欢作乐,根本不考虑国家的安危社稷。

作者忧虑国家安危,痛斥统治阶级的腐化,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的美好心情。

我们透过诗句想象,一幅白云缭绕的秋山远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深山之中,仍然“有人家”,一片片火红的枫叶,是那样的艳丽,是那样的富有生命力,全诗具有开朗的意境,成为人们传颂的佳作。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长期以来广为人们传诵,耳熟能详。

我喜欢杜牧的作品,他的语言通俗,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含蓄,格调清新自然,耐人寻味。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史论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绘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秦王朝的统治者亡国的历史教训。

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前半部分着重描写和铺陈,详细写了秦朝统治者奢靡荒淫的生活。

后半部分着重说明和议论,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

我们试想,作为一位文弱的书生,面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昏聩,穷奢极欲,值老百姓流离失所于不顾,面对统治阶级对国土被践踏,人民遭受敌人的蹂躏于不顾,诗人是怎样的愤慨。

而个人的力量又是那样的单薄和无奈,诗人只能是拿起笔,并且以此作为武器,强烈的抨击那些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骄奢淫逸的丑恶行径。

在修辞手法上,本文综合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并且,常常把多种修辞手法糅合在一起,使文章的语言新颖奇特,凝练简洁,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总之,杜牧的诗清丽淡雅,意境深远,笔锋犀利,在晚唐时期极负盛名。

一个人心中如果有仰慕的诗人,一定喜欢他的诗歌,而且总是希望能够博采他的所长,比如,性情、品行、艺术方面的修养,以及他的诗歌风格和艺术情操。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