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歌风格 PPT
合集下载
《山行》课件

情感共鸣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起了读 者的强烈共鸣,让人们对自然、人生 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山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山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
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极高,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山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创作灵感
许多后世诗人从《山行》中汲取灵感,借鉴其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山行》的创作契机体现了杜牧对自 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情感表达,也反 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
杜牧在旅途中经过一片秋天的山林, 被美景所吸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山行》在杜牧作品中的地位
《山行》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 著名。
在杜牧的作品中,《山行》以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誉。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捕 捉到了自然中的色彩与光 影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生
动。
诗中的情感表达
喜悦之情
诗人欣赏着秋天的美景,流露出对自然之 美的赞叹和喜悦之情。
怀旧之感
深秋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孤独之感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诗人也感受到了孤 独,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的主题和意境
文学传承
《山行》作为唐诗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承 了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
06
《山行》的朗诵与欣赏
《山行》的朗诵技巧
语速控制
在朗诵《山行》时,语速应适中 ,不宜过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
的节奏感。
语音变化
在朗诵过程中,应注意语音的变化 ,通过音调的高低、强弱来表现诗 歌的情感和意境。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引起了读 者的强烈共鸣,让人们对自然、人生 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山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重要地位
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山行》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 地位。
文学价值
这首诗的文学价值极高,被广泛传颂,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 之作。
《山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创作灵感
许多后世诗人从《山行》中汲取灵感,借鉴其创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山行》的创作契机体现了杜牧对自 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情感表达,也反 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 。
杜牧在旅途中经过一片秋天的山林, 被美景所吸引,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
《山行》在杜牧作品中的地位
《山行》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练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 著名。
在杜牧的作品中,《山行》以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誉。
通过细腻的笔触,诗人捕 捉到了自然中的色彩与光 影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生
动。
诗中的情感表达
喜悦之情
诗人欣赏着秋天的美景,流露出对自然之 美的赞叹和喜悦之情。
怀旧之感
深秋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对过 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孤独之感
在欣赏美景的过程中,诗人也感受到了孤 独,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的主题和意境
文学传承
《山行》作为唐诗的代表性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承 了中国优秀的文学传统。
06
《山行》的朗诵与欣赏
《山行》的朗诵技巧
语速控制
在朗诵《山行》时,语速应适中 ,不宜过快或过慢,以保持诗歌
的节奏感。
语音变化
在朗诵过程中,应注意语音的变化 ,通过音调的高低、强弱来表现诗 歌的情感和意境。
杜牧《清明》诗词原文及赏析PPT课件

03
04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05
06
```
重点字词解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典型天气,雨水纷纷而 下。这里的“纷纷”既形容雨势之密,又 给人一种凄迷的感觉。
描绘了路上行人的心情。“欲断魂”是一 种夸张的表达,形容人们因雨水纷纷、天 色阴沉而感到心情沉重。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诗人询问酒家的位置,表现出他想要寻找 一处避雨、解愁的地方。
牧童远远地指向杏花村,回答了诗人的问 题。这里的“杏花村”不仅是一个具体的 地点,还带有一种诗意和美感。
诗意总体概述
• 此诗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雨水纷纷、天色阴沉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沉重、忧郁的心情。通过“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一句,更 深化了这种氛围。然而,诗人在寻找酒家的过程中,遇到了牧 童,他的指向杏花村,不仅解答了诗人的疑问,更为全诗带来 了一丝亮色和诗意。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也传达了 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生活中的 诗意和美感。
03
诗词赏析
诗词赏析
01
清明时节雨纷纷,
02
路上行人欲断魂。
03
借问酒家何处有,
04
牧童遥指杏花村。
04
诗歌的价值与影响
文学价值
精炼传神
杜牧的《清明》以简洁明 快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 清明时节的景象,展现了 诗人的高超文学功底。
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 绘,表达出作者对清明的 独特感受,意境深远,引 发读者共鸣。
他的诗歌作品涵盖了政治 、社会、历史、爱情等多 个领域,展现了他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广泛的兴趣。
诗风特点
古诗ppt课件

答案:这两句诗纯用名词组成,勾画了一幅乡村破晓清冷的风景画,把 “早行”写得生动而又逼真,真切地反映了出门在外的旅人辛劳的情状 和清苦的心境。
17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13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14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 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 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5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情操。
22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 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23
(二)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问 排比、反复、对偶、衬托、 借代。
24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
行香子 (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7
(三)语序的变换: 在诗词中,语序的变换,有时是为适应声律的要求。
王维:“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杜甫《秋兴》(第八首):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13
“情真而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 ——(清) 沈德潜
14
(二)不完全句: 诗词是最精炼的语言,要在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表现出尺幅千里的画面,所以有 许多句子的结构就非压缩不可。 所谓不完全句,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 子。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所谓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就算一句话。
15
1、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两联: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 纯洁的情操。
22
2.常见技法: 渲染、象征、白描、 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
23
(二)关于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问 排比、反复、对偶、衬托、 借代。
24
答案:“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 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
行香子 (苏轼·北宋)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休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不如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诗圣杜甫PPT课件

13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
759)
知识补充: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
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中国历
史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
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
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
【社会状况】开元盛世,社会稳定。 【诗歌风格】
在这长期的游历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 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所以这 个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表达雄心壮志的诗篇,诗风浪漫豪放,表达了 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代表作:《望岳》《壮游》《房兵曹胡马》等。
7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眶。
⑦会当:一定要。根据史料记载,
诗人当时并没有登上泰山,这些
表达的是他要登上泰山的愿望。
⑧凌:跃上。
读书游历时期(731-71405)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知识补充:五岳
• 东岳泰山(1532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市。 •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 的衡山县。 •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李白、杜甫出游图
8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国过去培养人才常说 “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光靠书本的 知识还不够,还要有人事的经历。 司马迁写《史记》之前曾经周览天 下名山大川;李白在没有到长安之 前,也曾到各地周游。
9
一 览
会 当
决荡 眦胸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
759)
知识补充: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
叛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中国历
史的转折点。由于发起叛乱者以安禄山与史
思明为主,故称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于唐
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爆发
【社会状况】开元盛世,社会稳定。 【诗歌风格】
在这长期的游历中,诗人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 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所以这 个时期他创作了一系列表达雄心壮志的诗篇,诗风浪漫豪放,表达了 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代表作:《望岳》《壮游》《房兵曹胡马》等。
7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眶。
⑦会当:一定要。根据史料记载,
诗人当时并没有登上泰山,这些
表达的是他要登上泰山的愿望。
⑧凌:跃上。
读书游历时期(731-71405)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知识补充:五岳
• 东岳泰山(1532米):又名岱山、岱岳、 岱宗、泰岳、为五岳之首,位于山东泰安市。 • 西岳华山(1997米):位于陕西华阴县。 • 南岳衡山(1512米):位于湖南长沙以南 的衡山县。 • 北岳恒山(2017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 中岳嵩山(1440米):位于河南登封县。
李白、杜甫出游图
8
读书游历时期(731-74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中国过去培养人才常说 “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光靠书本的 知识还不够,还要有人事的经历。 司马迁写《史记》之前曾经周览天 下名山大川;李白在没有到长安之 前,也曾到各地周游。
9
一 览
会 当
决荡 眦胸
《杜甫诗歌鉴赏》PPT课件

对比手法
杜甫还善于运用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来突出诗歌的 主题和情感。
精湛的语言艺术
炼字精准
杜甫诗歌语言精炼,每个字都经 过精心锤炼,力求准确表达诗歌
的意境和情感。
用典贴切
其诗歌中常常运用典故,贴切自然 ,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加了 诗歌的艺术魅力。
对仗工整
杜甫诗歌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 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清代诗人对杜甫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注释,推动了杜甫诗歌在 清代的广泛传播和接受。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杜 甫作为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杜甫的成就与影响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
,内容深刻,形式多样。
杜甫的诗歌以深刻的思想、真 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和精湛
品鉴赏
《春望》鉴赏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破败不堪,杜甫身处其中, 感时伤怀,写下此诗。
主题思想
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艺术手法
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手法,将个人情感与 家国情怀融为一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鉴赏
写作背景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茅屋为秋风所破,面对此景,诗人有感而 发。
04
杜甫诗歌的鉴赏方
法
了解诗人的其他作品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杜甫的生平经历
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 以及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
杜甫的其他作品
杜牧诗词PPT课件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杜牧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01
详细介绍了杜牧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背景及主要成就,使学
员对杜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牧诗词的艺术特色
02
从题材选择、意境营造、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了杜牧诗词的艺
术特色,使学员领略到杜牧诗词的魅力。
杜牧诗词的代表作赏析
03
通过对《泊秦淮》、《江南春》、《赤壁》等代表作的赏析,
《阿房宫赋》
此赋以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揭示了统治者骄奢淫 逸、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 。
03
CATALOGUE
杜牧诗歌主题探讨
咏史怀古类诗歌内容及意义
内容
杜牧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如《赤壁》、《泊秦淮》等,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缅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 历史变迁的感慨。
意义
这类诗歌借古讽今,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忧虑,同时也展现了杜牧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
山水田园类诗歌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杜牧在仕途坎坷、人生失意之际,常常 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类诗歌 。
VS
情感表达
这类诗歌以清新自然、恬静淡雅的笔触, 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秀美风光,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爱情闺怨类诗歌,如《秋夕》、《赠别》等,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爱 情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歌特色
这类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杜牧诗 歌的婉约风格。
04
CATALOGUE
杜牧诗歌艺术手法剖析
杜牧《秋夕》PPT

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 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 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 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她无 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她用小扇扑 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 寞,但这是无用的。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 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 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这首诗中的“轻罗小扇”, 即象征着持扇宫女被遗弃的命运。
“天阶夜色凉如水”中“天阶”指皇宫中的石阶。“夜色凉如水”暗示夜已深 沉,寒意袭人,该进屋去睡了。可是宫女依旧坐在石阶上,仰视着天河两旁的 牵牛星和织女星。民间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嫁与牵牛,每年七夕渡河与 他相会一次,有鹊为桥。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就是写他 们的故事。宫女久久地眺望着牵牛织女,夜深了还不想睡,这是因为牵牛织女 的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 的向往。可以说,满怀心事都在这举首仰望之中了。
会昌二年(842年), 外放为黄州刺史。杜 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 并无记载。杜牧自己 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 排挤。而李杜两家为 世交,李德裕为何不 喜欢杜牧,有人认为 是杜牧为人倜傥,不 拘小节,与李德裕的 理念不合;而且牛李 党争,杜牧与牛僧孺 私交甚好,可能被李 德裕认为是牛党。
迁官外放
宣宗大大中四年 (850年),他被升 为吏部员外郎。但是 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 放湖州刺史,连上三 启,终于应允了他的 要求。但是也有人认 为,杜牧请求外放并 不仅仅是经济原因, 而是不满意朝政,认 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 所作为。
杜牧诗三首qhgy

3.诗人对流离失所的大雁是何态度? 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精读)
颈联“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从“须知”“岂逐”可以看出,这是一种在 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和嘱咐。哀怜大雁 的惊飞离散,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 这是对流离失所的雁无微不至的嘱咐和深 情同情。
自学思考
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从内容上看是属于什么 诗? 体裁是绝句,从内容 上看是咏史诗。 你最喜欢的诗句是哪句? 为什么?
小组讨论以下各题
《过华清宫》每句
都写了什么? 作者写这诗的真正 用意是什么?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 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 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 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 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据说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命人用快马从 四川,广州给她运来。这首诗就是根据这件事写 成的。
归纳主旨:
全诗通过写雁来写边地人民的苦况, 既有对人民的同情,亦隐含着对朝 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思考探究,明确技法:
1.这首诗四联八句,哪些是写实, 哪些是写虚?
前两联写实,后两联写虚。
前面两联有记叙描写的具体画面,而后 面两联只是诗人的议论要求,分别从用 “须知”“莫厌”正反两面对大雁提出正 告和建议。
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 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 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 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 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 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 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 杨贵 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 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 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堪称杜牧轻倩秀艳风格的代表作, 是赠给一位相好 的歌妓的, 艳则艳矣, 却感情真挚深婉, 没有一般文人的轻 薄之嫌。写与歌妓依依惜别的心情, 用流泪的红蜡烛来喻 人, 使整首诗显得感情真挚, 缠绵徘侧, 极易引起读者共鸣。 杜牧在诗中从不对女子做特别精细的刻画描写, 而多运用 大量的侧而描写, 以客观外界景物做陪衬。这种艺术形象 或图景内涵的多歧不但不是缺点, 相反还使诗的意境更富 含蓄、更为浑厚而耐人寻味, 使读者从这种多方面的寻味 联想中得到艺术欣赏上的满足。更为可贵的是, 杜牧在诗 中常是流诵真挚的感情, 无论对妓女、歌女, 还是对普通女 子的描写都在其中融汇着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刻惋惜。在 这一点上就远远超出了齐梁宫体诗的狭隘的宫庭与贵妇的 描写, 也不同于温庭药的绮艳浓彩的雕刻。
正是表面上的风流调倪和内心相违, 所以《润州二首》其 一写道: “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 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诗人由览物而思古, 借古人的 “ 旷达” 、“ 风流” 来抒写自己的放荡不羁, 这种风流 是畸形的内心世界的显现映射。但是在写法上, 忽而目前, 忽而昔年, 忽而往古, 忽而现在, 忽而揉杂今古, 忽而为自己 哀愁, 忽而千古情事, 又忽而熔二者为一炉, 挥洒自如, 放荡 不羁, 时空和感情上的跳跃很大。
潇洒风流、轻倩秀艳
杜牧一生, 由于政治失意,风流韵事很多, 在扬州时和许多歌 妓舞女有着亲交情, 《遣怀》诗中“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 得青楼薄悻名” 就是写他昔日在扬州生活的情景: 潦倒江 湖, 以酒为伴, 秦楼楚馆, 美女娇娃, 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虽然落魄, 但又风流俊逸。也许这是表面上的东西, 而其内 心却是很优郁的。诗人本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却把 十年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能不痛心疾首吗?
俊爽
俊爽风格还表现为对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穷奢极 侈的批判和揭露, 从另一个侧面表达自己的社会历 史责任感。
杜牧年轻时候就写了《阿房宫赋》, 对秦始皇花费 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阿房宫这座庞大宫殿的劳民 伤财举动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揭露。在本朝则对 唐玄宗、杨贵妃的荒淫误国进行批判, 把他们看成 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给天下带来巨大灾难 的元凶。
杜牧的诗“ 秀而不媚, 艳而不淫” . 他在诗中描写了大量 的歌妓舞女, 并把他们描绘得美丽动人; 但是和一般的公子 王孙, 无聊文人的押妓不同, 他对她们的感情是真挚的, 在 诗中热情赞美她们的美貌, 同情她们悲苦的命添远非温庭 筠的绮艳、俗艳可比。
如《赠别二首》: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搏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 垂泪到天明。
杜牧诗歌风格:
一.俊爽 二.潇洒风流、轻倩秀艳 三.流利自然
“ 俊爽” 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
《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徨》、 《赤壁》、《题桃花夫人庙》、《题乌江亭》、 《题木兰庙》是杜氏其中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 中, 作者或通过对历史上有功之人的赞颂表现自己 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或通过对比的方法以古人功 成名遂衬托今人无功的悲哀落魄, 或抒发空有报国 之志却无法施展才能的感叹。
“ 俊爽” 如: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 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 春深锁二乔。(《赤壁》)
胜败兵家不可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 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题木兰庙》是以北朝民歌中的木兰代父从军为根据写出 的咏史诗, 诗中写了两个为国立功的女子木兰和昭君 , 木兰 “ 弯弓征战作男儿’, 亲临战场 杀敌 , 昭君则为“ 和戎” 远嫁匈奴。
而在杜牧看来, 这种关系国家生死的大事竟然由女儿家承 担, 不正是男子的悲哀吗?
短短四句就将诗人被压抑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委婉地表现了 出来。
《赤壁》则通过对三国周瑜年轻有为抗击曹操的 历史的回顾, 揭示时势造英雄的哲理.
《题乌江亭》则批评项羽经不起一战之失的 考验, 宣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又如《泊秦淮》是传颂颇广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般都认为这是杜牧在讽刺那时的歌女又在吟唱亡国之曲 了。这样看来造成亡国的不就是那终日在唱歌的歌女吗? 其实细细品味这首诗并不是这样, 这是杜牧对当时的统治 阶级进行的尖锐而深刻的讽刺。导致陈朝亡国的靡靡之音 现在竟又在衰弱没落的唐朝末代吟唱起来, 在诗人听来实 在是不祥之音, 它预示着唐王朝在步陈后主的后尘, 同时也 在走向自己的末日, 正所谓“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但是没有理由责备歌女, 歌女唱的歌是由欣赏者来点唱的, 唱什么歌女没有权力决定。这要凭主人的兴趣和爱好。
而这个主人却偏偏选上了荒淫误国的《玉树后庭花》作为 自己欣赏的曲子, 可见昏庸到了什么程度。理解了这层逻 辑关系, 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出杜牧诗于婉曲清丽的情调之 中, 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 “ 绝唱” 。
俊爽
俊爽风格还表现为字里行间时常飞扬着和当时整个社会尤 其是上层社会阴暗消沉思想极不和谐的拗峭音符: 执拗孤 峭, 不与世同, 铁骨铮铮。这种拗峭的特点往往表现在同藩 镇割剧势力及造成社会弊端的社会腐败势力的对立, 如果 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是诗人偏偏做不识时务的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枯》诗写道:
百感衷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 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 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诗中寄托了对落落不得志的好友张枯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 情。以“ 睫在眼前人不见” 痛感时人不识张枯, 因而推许 张枯的诗作, 轻视万户侯的庸俗。这种不识时务的独特看 法当然只能用拗峭来概括了 。 明诗评家胡震亨说 “ : 牧 之诗含思悲凄, 流情感慨, 抑扬顿挫之节, 尤其所长。以时 风萎靡, 独特拗峭, 虽云矫其流蔽, 然持情亦巧矣。” 可见 这种诗风还是得到诗评大家的赞许。
正是表面上的风流调倪和内心相违, 所以《润州二首》其 一写道: “ 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 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 诗人由览物而思古, 借古人的 “ 旷达” 、“ 风流” 来抒写自己的放荡不羁, 这种风流 是畸形的内心世界的显现映射。但是在写法上, 忽而目前, 忽而昔年, 忽而往古, 忽而现在, 忽而揉杂今古, 忽而为自己 哀愁, 忽而千古情事, 又忽而熔二者为一炉, 挥洒自如, 放荡 不羁, 时空和感情上的跳跃很大。
潇洒风流、轻倩秀艳
杜牧一生, 由于政治失意,风流韵事很多, 在扬州时和许多歌 妓舞女有着亲交情, 《遣怀》诗中“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 得青楼薄悻名” 就是写他昔日在扬州生活的情景: 潦倒江 湖, 以酒为伴, 秦楼楚馆, 美女娇娃, 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虽然落魄, 但又风流俊逸。也许这是表面上的东西, 而其内 心却是很优郁的。诗人本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 却把 十年的大好时光白白浪费掉, 能不痛心疾首吗?
俊爽
俊爽风格还表现为对统治阶级荒淫误国、穷奢极 侈的批判和揭露, 从另一个侧面表达自己的社会历 史责任感。
杜牧年轻时候就写了《阿房宫赋》, 对秦始皇花费 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阿房宫这座庞大宫殿的劳民 伤财举动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和揭露。在本朝则对 唐玄宗、杨贵妃的荒淫误国进行批判, 把他们看成 是造成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给天下带来巨大灾难 的元凶。
杜牧的诗“ 秀而不媚, 艳而不淫” . 他在诗中描写了大量 的歌妓舞女, 并把他们描绘得美丽动人; 但是和一般的公子 王孙, 无聊文人的押妓不同, 他对她们的感情是真挚的, 在 诗中热情赞美她们的美貌, 同情她们悲苦的命添远非温庭 筠的绮艳、俗艳可比。
如《赠别二首》: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搏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 垂泪到天明。
杜牧诗歌风格:
一.俊爽 二.潇洒风流、轻倩秀艳 三.流利自然
“ 俊爽” 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
《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徨》、 《赤壁》、《题桃花夫人庙》、《题乌江亭》、 《题木兰庙》是杜氏其中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 中, 作者或通过对历史上有功之人的赞颂表现自己 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 或通过对比的方法以古人功 成名遂衬托今人无功的悲哀落魄, 或抒发空有报国 之志却无法施展才能的感叹。
“ 俊爽” 如: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 拂云 堆上祝明妃。( 《题木兰庙》)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 春深锁二乔。(《赤壁》)
胜败兵家不可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 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题木兰庙》是以北朝民歌中的木兰代父从军为根据写出 的咏史诗, 诗中写了两个为国立功的女子木兰和昭君 , 木兰 “ 弯弓征战作男儿’, 亲临战场 杀敌 , 昭君则为“ 和戎” 远嫁匈奴。
而在杜牧看来, 这种关系国家生死的大事竟然由女儿家承 担, 不正是男子的悲哀吗?
短短四句就将诗人被压抑的建功立业的愿望委婉地表现了 出来。
《赤壁》则通过对三国周瑜年轻有为抗击曹操的 历史的回顾, 揭示时势造英雄的哲理.
《题乌江亭》则批评项羽经不起一战之失的 考验, 宣扬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又如《泊秦淮》是传颂颇广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写道: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般都认为这是杜牧在讽刺那时的歌女又在吟唱亡国之曲 了。这样看来造成亡国的不就是那终日在唱歌的歌女吗? 其实细细品味这首诗并不是这样, 这是杜牧对当时的统治 阶级进行的尖锐而深刻的讽刺。导致陈朝亡国的靡靡之音 现在竟又在衰弱没落的唐朝末代吟唱起来, 在诗人听来实 在是不祥之音, 它预示着唐王朝在步陈后主的后尘, 同时也 在走向自己的末日, 正所谓“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 但是没有理由责备歌女, 歌女唱的歌是由欣赏者来点唱的, 唱什么歌女没有权力决定。这要凭主人的兴趣和爱好。
而这个主人却偏偏选上了荒淫误国的《玉树后庭花》作为 自己欣赏的曲子, 可见昏庸到了什么程度。理解了这层逻 辑关系, 我们就会明显地看出杜牧诗于婉曲清丽的情调之 中, 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 堪称 “ 绝唱” 。
俊爽
俊爽风格还表现为字里行间时常飞扬着和当时整个社会尤 其是上层社会阴暗消沉思想极不和谐的拗峭音符: 执拗孤 峭, 不与世同, 铁骨铮铮。这种拗峭的特点往往表现在同藩 镇割剧势力及造成社会弊端的社会腐败势力的对立, 如果 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可是诗人偏偏做不识时务的人。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枯》诗写道:
百感衷来不自由, 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 芳草 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 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 张公子, 千首诗轻万户侯。
诗中寄托了对落落不得志的好友张枯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之 情。以“ 睫在眼前人不见” 痛感时人不识张枯, 因而推许 张枯的诗作, 轻视万户侯的庸俗。这种不识时务的独特看 法当然只能用拗峭来概括了 。 明诗评家胡震亨说 “ : 牧 之诗含思悲凄, 流情感慨, 抑扬顿挫之节, 尤其所长。以时 风萎靡, 独特拗峭, 虽云矫其流蔽, 然持情亦巧矣。” 可见 这种诗风还是得到诗评大家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