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5首
杜牧的经典诗词五首

杜牧的经典诗词五首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把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风格通过散文的形式夹杂着议论,杜牧的诗成为后人学习的目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杜牧的诗词,欢迎阅读!1、【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2、【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3、【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4、【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5、【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的古诗(15篇)

杜牧的古诗杜牧的古诗(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牧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杜牧的古诗1《泊秦淮》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
其全文诗词如下: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杜牧的红似火枫叶的诗句

关于杜牧的红似火枫叶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杜牧的关于红似火枫叶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杜牧写的有关“枫叶”的诗有哪些1.《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深处 1作:生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
2.《长安秋望》唐代:杜牧楼倚霜树外,镜天无1毫。
南山与秋色,气概两相高。
3.《秋思》唐代:杜牧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4.《秋梦》唐代:杜牧寒空动高吹,月色满清砧。
残梦夜魂断,美人边思深。
孤鸿秋出塞,1叶暗辞林。
又寄征衣去,迢迢天外心。
5.《秋晚江上遣怀》唐代:杜牧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2.描写枫叶红似火的诗句有什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百荻花秋瑟瑟。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
枫叶诗度词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
问清音递槛来双涧,秋色迎檐郁万枫。
踏秋赏景看红叶,寄情豪抒壮志。
红叶经霜久答,依旧恋故枝。
开窗聆晓鸟,俯首拾新诗。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
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
江上枫成彦雄,江枫自蓊郁,不竞松筠内力。
红枫似火照山中,寒冷秋风袭树丛;丹叶顺时别枝去,来年满岭又枫红。
枫叶千枝复万枝容,江桥掩映暮帆迟。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3.杜牧描写秋天枫叶的诗《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2月花。
白话译文: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模糊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由于宠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艳丽的红色赛过2月春花。
扩展资料: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呈现出1幅颜色绚烂、风格明丽的山林秋色图。
杜牧最著名的5首诗

杜牧最著名的5首诗杜牧是唐代文学家,被誉为“宋词之祖”,他擅长咏叹赋、诗歌写作,其作品散见于《唐诗三百首》等重要文献中,其中最著名的5首诗代表着他的文学精湛,并历久弥新。
第一首是《静夜思》,这首诗描写杜牧在深夜中,思念故乡乡里亲人的心情。
该诗以简练而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它开篇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突出思念家乡的心境,把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是《赤壁怀古》,这首诗集中叙述了当时的战事,并对当年英雄气概进行了赞美。
该诗开篇即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景象,从而把现实的战事与古代的英雄的故事相联系,表达出他对古代英雄的敬意和称赞。
第三首是《江南春》,这首诗该诗描写了杜牧在江南春景时,被春天的景致所感动,逐渐思乡的情绪和心情。
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抒情的语言,描写出江南春光明媚的美景,它以一首抒情优美的诗,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四首是《登鹳雀楼》,这首诗写了杜牧登上鹳雀楼,把江南春景尽收眼底的景象。
该诗以抒情语言,描绘出清晨的春光,把清新的春景尽收眼底,把自然的风光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令人心潮澎湃。
最后一首是《悯农》,这首诗写了杜牧游历淮河旁农舍时,感受到农民艰苦生活的景象。
该诗以明确的议论语言,把农民的苦难和悲惨描写得淋漓尽致,令人心酸。
它逐层揭开了贫富的差距,把一个个农民的悲惨家园描绘了出来,令人深刻反思。
以上5首诗是杜牧最著名的诗,这些诗用文学的手法把古人的文化与现实的景象相结合,勾勒出深刻的人生感悟。
杜牧把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以及人们的情感心境,融为一体,用诗歌的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唱咏着自然中的美好和人世间的纷繁。
杜牧用一种深刻而抒情的文学语言,叙写了当时的历史历程,把人们心中深藏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被世人称为“诗神”、“诗圣”,他的诗歌作品给后代留下了无尽的美好。
杜牧的古诗有哪些(作者杜牧有哪些古诗)

杜牧的古诗有哪些(作者杜牧有哪些古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望岳》年级上册)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秋雨》【唐】杜牧2、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不知秋思落谁家,仿佛一颗深绿色的宝石。
何处登高会昔闻,路迷途少年狂。
风尘不尽如人愿,此身虽在堪忧。
遥想疏篱下,日出扶疏林。
低头不语,乱峰倒影。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三十是衰翁,百岁三分已一分。
3、《登乐游原》唐·李白日登巴陵塔,烟雨暗千家。
4、《登楼》当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羡鸳鸯不羡仙。
《秋兴八首》唐·杜甫5、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xx月xx日风雨大作》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白鹭上青天,一双白鹭上青天。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xx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春天的夜晚,我在山花烂漫的江水中穿行,山花烂漫的杜鹃花在夕阳映照下显得十分娇美可爱。
8、《春望》唐·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白鹭洲白鹭洲,一条一条,连接成了白鹭洲,在白鹭洲上有无数的游鱼。
这些游鱼群,它们是在湖中嬉戏的,有的在水中自由游弋,有的在天上嬉戏,有的在天上自由嬉戏。
9、《秋兴八首》唐·杜甫10、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11、一代:宋,曾作于东晋,曾因此成立,在诗词中,曾经成为诗坛上有“诗仙”的人物之篱底朝来听雨。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杜牧千里黄云白日-户户垂杨。
诗歌体裁,是一种以诗句、词为主体的艺术形式。
其诗歌以诗人为主体,通过以歌曲的形式,创于诗人。
在此基础上,诗人为所写,又为诗歌所创作。
13、14、《江行无题》唐·张九龄《秋浦歌其十三》:曲江池畔绿尊前。
重九芳辰重阳日,正菊花、古戍临台多。
**秋空xx月天,阁楼杨柳岸边残。
今宵楼上一尊同。
15、句是写三峡秋的雄奇壮丽,“三峡”是写三峡长江大峡时所见到的景物,“三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杜牧的诗赏析5篇

小学杜牧的诗赏析5篇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牧诗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牧篇——《清明》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本诗写一个离乡在外的“行人”,在春雨绵绵的清明时节欲借酒浇愁的心情。
诗中的行人、酒家、牧童、杏花村,山道湾湾、春雨飘洒,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清明烟雨画”。
本诗在1992年香港“唐诗十佳”评选中,被评为第二佳。
注释: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杜牧——《泊秦淮》2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
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陈后主之作。
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
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
杜甫诗《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
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
感慨。
咏 怀 古 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 怀 古 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 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 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 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 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 覆辙之意。
题 乌 江 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 江 亭
王 安 石
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 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 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 的性格的象征。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 幅图画,目的何在?
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背诵
首联 引出歌咏对象 入题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昭君悲剧的一生
揭示昭君悲剧根源 点明昭君之怨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弄清史实
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 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 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 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 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 刎。
体悟感情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
杜牧诗词全集511首第六卷

杜牧诗词全集511首第六卷251《秋日偶题》荷花兼柳叶,彼此不胜秋。
玉露滴初泣,金风吹更愁。
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
叹息是游子,少年还白头。
252《斫竹》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253《后池泛舟送王十秀才》城日晚悠悠,弦歌在碧流。
夕风飘度曲,烟屿隐行舟。
问拍疑新令,怜香占彩球。
当筵虽一醉,宁复缓离愁。
254《江楼晚望》湖山翠欲结蒙笼,汗漫谁游夕照中?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
波摇珠树千寻拔,山凿金陵万仞空。
不欲登楼更怀古,斜阳江上正飞鸿。
255《蔷薇花》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石家锦障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
256《陵阳送客》南楼送郢客,西郭望荆门。
凫鹄下寒渚,牛羊归远村。
兰舟倚行棹,桂酒掩余樽。
重此一留宿,前汀烟月昏。
257《襄阳雪夜感怀》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胜。
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
的的三年梦,迢迢一线縆。
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
258《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
秋来气势洪河壮,霜后精神泰华狞。
广德者强朝万国,用贤无敌是长城。
君王若悟治安论,安史何人敢弄兵?259《寄浙东韩乂评事》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
鬓衰酒减欲谁泥,迹辱魂惭好自尤。
梦寐几回迷蛱蝶,文章应广《畔牢愁》。
无穷尘土无聊事,不得清言解不休。
260《卜居招书侣》忆昨未知道,临川每羡鱼。
世途行处见,人事病来疏。
微雨秋栽竹,孤灯夜读书。
怜君亦同志,晚岁傍山居。
261《秋夕有怀》念远坐西阁,华池涵月凉。
书回秋欲尽,酒醒夜初长。
露白莲衣浅,风清蕙带香。
前年此佳景,兰棹醉横塘。
262《经古行宫》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
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
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263《寄沣州张舍人笛》发匀肉好生春岭,截玉钻星寄使君。
檀的染时痕半月,《落梅》飘处响穿云。
楼中威凤倾冠听,沙上惊鸿掠水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好
35
▪ 讽文帝实刺唐帝,怜贾生 实亦自怜。
▪ 表达手法: ▪ 借古讽今 ▪ 欲抑先扬
大家好
36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大家好
37
写作背景简介
▪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 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 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 苦不堪。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 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命运充 满关切。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 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 雁”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
去古今怜。”
完全按史实来写贾谊、并抒发自己君臣际遇之感的是王安石的
《贾生》:“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严复也说:“古人名位心原淡,绛灌何能沮贾生?
年12月18日-
1086年5月21
日),汉族,
江西临川人,
字介甫,号半
山,封荆国公;
北宋著名思想
家、政治家、
文学家、改革
大家好
18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 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 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大家好
19
夏日绝句 李清照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 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 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 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 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
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
大家好
1
关于诗人:
杜牧,字牧之,晚年居
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
因称之“杜紫微”、“杜
樊川”。
杜牧的诗、赋、古文
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
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其诗风格
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并
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
描写中,尤其长于七言律
诗和大家好绝句。
2
杜牧诗歌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鹏鸟深情人不解,祗言未得作公大卿家好。”
34
▪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讽刺诗。诗的前
两句,是欲抑故扬,汉文帝名为求贤, 而无求贤之实。后两句以“不问苍生 问鬼神”的事实,鞭挞文帝不重视人 才,感叹贾谊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 只是为了满足文帝的好奇心。全诗显 然寄寓着作者不能施展抱负的哀叹, 感慨深沉。
大家好
39
小结
▪ 通过学习这一首诗,我们可以知道,杜牧笔下 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写雁,实际上是 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
早雁。这是象征的表现手法。全诗通过写边地
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 廷未能抵抗强敌、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 的现实批判性。
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 “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
大家好
16
译文: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难以事前预料。能够忍辱负
重,才是真正男儿。
西楚霸王啊,江东子弟人才
济济,若能重整旗鼓卷土杀
回,楚汉相争,谁输谁赢还
很难说。
大家好
17
王安石(1021
大家好
4
大家好
5
大家好
6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大家好
7
写作背景简介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
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
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
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
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
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
乎!”于是拔剑自刎而大家好死。
14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大家好
15
兵家:一作由来。事不:一作不可。才俊:一作豪俊。
大家好
10
大家好
11
大家好
12
大家好
13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王朝被推翻
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
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
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楚汉战
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
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
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
大家好
25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大家好
26
大家好
27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贯穿南 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 《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大家好
28
译文: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
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入
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
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
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
之曲《玉树后庭花》。
大家好
29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大,家好铜雀春深锁二乔。 30
①贾生:贾谊,西汉著名
贾生
的政论家,力主改革弊政, 提出许多重要政治主张,
▪ 宣室求贤访逐臣,但不却得遭志谗。被贬,一生抑郁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论警拔,别具
一格。
大家好
3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 ▪ D、写作技巧?
三十三岁而死。其主张在文帝时并非都未付诸实施。司马迁《史记》
中将贾谊与屈原同列,用意在于同情二人怀才不遇,也把自己的身
世遭遇和感慨融于其中。一百年后的班固《汉书·贾谊传》看得更加
分明:“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又说:“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
公卿,未为不遇也。”
唐人作诗多以贾谊不遇为题,用以安慰朋友或自己不幸遭遇,如
译文
上百次的征战使壮士疲劳、
士气低落,中原之战的失
败之势再难挽回。虽然江
东子弟现在仍在,但他们
是否还愿意跟楚霸王卷土
重来?
大家好
22
▪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
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
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
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
首七绝。
大家好
8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肯:怎肯)
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 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 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贾生
【背景】贾谊被贬长沙,成了历代文人抒写怀才不遇时常用的题
材。这里,诗人不是作陈词滥调,而是选择贾谊被召回长安时宣室 夜对的情节人诗,别有新意。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 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 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 半夜,文帝前席。即罢,日: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 不及也。…李商隐在《异俗》中说“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 (洪炉,道家认为天地这个大炉子产生万物,贾谊不信,而有自己关 于鬼神的观点)。一般文人皆以此为一段君臣遇合的佳话,但本诗却 不同于此。
大家好
38
自读诗歌《早雁》,了解诗意,同桌之 间可以互相讨论,然后思考下面问题。
(1)问:哪个词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2)问:雁为何“哀”?因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 雁。
(3)问:综观全诗,可以看出作者对这些流离失 所的雁儿们持什么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 者的感情?请说出理由。
(4)雁的“哀”在哪里表现出来? (5)诗人通过写早雁,目的是为了表达什么?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大家死好 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20
词句注释 ⑴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 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 ⑵壮士:指项羽。 ⑶中原一败:括项羽垓下之败。 ⑷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 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⑸肯:岂肯,怎愿。卷土来:即卷土 重来。指失败之后大家,好 整顿以求再起。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