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走近诗人:杜牧》课件(共54张PPT)

《江南春》
诗歌大意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①莺啼:即莺啼燕语。 ②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③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④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⑤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 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⑥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⑦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小学已学,略讲)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写作背景】 一说杜牧来到江南(江苏江阴),看到春天的
江南,烟花细雨,独特而迷人,诗人沉醉其中, 不禁写下了这首诗。
二说当时皇帝过度提倡佛教,削弱了政府的实 力,加重了国家的负担。杜牧这年来到江南,不 禁想起当年南朝、尤其是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 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 所以写下这首诗委婉地劝诫唐朝统治者。
高门望族、书香世家、官宦世家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节选) 旧第(指杜佑的府宅)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指《通典》)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少年杜牧的人物小标签: • 皇城土著,有房有钱有权有文化; • 聪明肯努力,“别人家的孩子”; • 关心国事,《孙子》注解,策论咨文。
《赠终南兰若僧》(课外) 家在城南杜曲旁, 两枝仙桂一时芳。
诗歌大意
我家世代居住在长安城的南边,我一年之内既考中进士,又通过吏部考试登科。
禅师都未知名姓, 始觉空门意味长。
杜牧 PPT

•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 只得无奈把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文人出游情结
• 走进历史长廊去做一番巡礼,孔子入周问 礼碑,老子西出函谷关,李白仗剑浩歌行 路难,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他们一路上 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就把诗 文写道哪里。
•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 杜牧也无不例外地走在出游的行列。
•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 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 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 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 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 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 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lǐ 迤yǐ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所有的浮 华,所有的富贵,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 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轻 轻的一声叹息,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 静地观看着。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 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 秦淮月光。
• 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
•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 起一点声音。
•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 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 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 百八十寺的江南;举起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 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文人出游情结
• 走进历史长廊去做一番巡礼,孔子入周问 礼碑,老子西出函谷关,李白仗剑浩歌行 路难,陆游细雨骑驴入剑门,他们一路上 访友、拜客,登临名胜,走到哪里就把诗 文写道哪里。
•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外面的世界充满了缤纷浩阔的人生体验, 杜牧也无不例外地走在出游的行列。
•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 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 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 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 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 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 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弃掷逦lǐ 迤yǐ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所有的浮 华,所有的富贵,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 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轻 轻的一声叹息,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 静地观看着。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 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 秦淮月光。
• 江南,安慰着诗人。诗人,沉醉于江南。
•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 起一点声音。
•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 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一支笔,踢踢 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 百八十寺的江南;举起杏花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 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 醉后不知故乡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赤壁·杜牧.ppt(共13张PPT)

首先,他不以成败论英雄,对战争的一方──曹 操提出了有异于史家的评价。其次,他认为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他在一个更高的层次观察、 思考着历史,顿使诗歌平添一种更上一层楼的气概。
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4页,共13页。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 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 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第11页,共13页。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第9页,共13页。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 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 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 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 法。
诗前人后赤对 两历句史在壁的表评达,价上因有何什在而么发不那?同?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 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 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 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 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 壁”字样。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 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 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 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史论有如此气魄,而其表述方式却那样风流潇洒。
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
第4页,共13页。
“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南距市区 138公里。《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赤 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 周瑜以方便,取得胜 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
将被改写。
第11页,共13页。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
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 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
第9页,共13页。
后二句为议论,诗人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 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 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历史将要重写。同时,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 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以小见大,深刻警策。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 法。
诗前人后赤对 两历句史在壁的表评达,价上因有何什在而么发不那?同?大帅部楼船上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 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临赤壁兮,败曹 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 兮,纪战功。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 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写“赤 壁”字样。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月十三日,孙、 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葬送了曹操 二十六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 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 从而表达了诗人对古事的追忆和看法。
杜牧诗词PPT课件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杜牧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01
详细介绍了杜牧的生平经历、文学创作背景及主要成就,使学
员对杜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杜牧诗词的艺术特色
02
从题材选择、意境营造、语言表达等方面分析了杜牧诗词的艺
术特色,使学员领略到杜牧诗词的魅力。
杜牧诗词的代表作赏析
03
通过对《泊秦淮》、《江南春》、《赤壁》等代表作的赏析,
《阿房宫赋》
此赋以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分析,揭示了统治者骄奢淫 逸、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行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认识 。
03
CATALOGUE
杜牧诗歌主题探讨
咏史怀古类诗歌内容及意义
内容
杜牧的咏史怀古类诗歌,如《赤壁》、《泊秦淮》等,通过描绘历史遗迹、缅怀历史人物,表达了对 历史变迁的感慨。
意义
这类诗歌借古讽今,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社会政治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忧虑,同时也展现了杜牧深厚的历 史文化底蕴。
山水田园类诗歌创作背景与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杜牧在仕途坎坷、人生失意之际,常常 寄情山水,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类诗歌 。
VS
情感表达
这类诗歌以清新自然、恬静淡雅的笔触, 描绘了山水田园的秀美风光,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杜牧的爱情闺怨类诗歌,如《秋夕》、《赠别》等,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抒发了诗人对爱 情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诗歌特色
这类诗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杜牧诗 歌的婉约风格。
04
CATALOGUE
杜牧诗歌艺术手法剖析
杜牧过华清宫原文与鉴赏ppt课件

6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
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 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 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 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 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 应为想象之词。
7
“山顶千门次第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1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2
写作背景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8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 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 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 兴亡的深沉思考。
3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长安回望绣成堆”
写华清宫所处的骊山秀丽景色。 “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和
西绣岭,又暗含赞美骊山景色美不胜 收之意,有双关意味。 《雍大记》云:“东绣岭在骊山右,西 绣岭在骊山左。唐玄宗时植林木花卉 如锦绣,故名。”长安离临潼已远, 事实上是看不到此二岭的,所以此句 应为想象之词。
7
“山顶千门次第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其一)
1
【作者】
杜牧,字牧之,排行十三,京兆万年
(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祖居长安南郊樊川,因称杜樊川。工
七绝,
为晚唐大家。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有《樊川文集》,《全
唐诗》存诗八卷。
2
写作背景
本题共三首,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 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 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 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 为精妙,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 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 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写华清宫的景象。 用特写镜头:平时紧闭的宫门一道道开
启,给人感觉似有军国要事要发生了。 “山顶千门”引张衡《西京赋》“门 千户万,重闺幽闼,转相逾延”句意。 “次第开”,可见使者被重视,也说 明唐玄宗与杨贵妃对私人享受生活的 重视。
8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气呵成,答案出来,原来只是杨贵妃 要吃的荔枝紧急送到了。帝王贵妃们 的骄奢淫逸,平民百姓哪里会知道啊! 诗人感慨中含深深的嘲讽。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 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 兴亡的深沉思考。
3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 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 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 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杨贵妃传》 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 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 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 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 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 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 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赤壁(杜牧) ppt课件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考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历史思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 致
ppt课件
1
※作者与作品简介
※ 朗诵诗歌
※ 诗歌解读
※ 探究讨论
※ 课后思考与练习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ppt课件
3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 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 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 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杜牧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 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ppt课件
14
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
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ppt课件
8
赤壁地理位置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ppt课件
1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ppt课件
5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杜牧ppt优秀课件

杜牧与白居易
总结词
相似之处多
详细描述
杜牧和白居易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都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在诗歌风 格上,杜牧和白居易都有细腻、婉约的一面,但在表达方式上,杜牧更加含蓄、内敛, 而白居易则更加直白、通俗。此外,杜牧和白居易的诗歌主题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涉
及到历史、政治、人生等方面。
05
杜牧ppt优秀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杜牧简介 • 杜牧的诗歌风格 • 杜牧的代表作分析 • 杜牧与其他唐代诗人的比较 • 杜牧诗歌的现代意义与价值
01
杜牧简介
杜牧的生平
杜牧出生于公元803年,是唐朝 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家庭背景优越,自幼受到良 好的教育,表现出卓越的文学天
赋。
杜牧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曾任 多个重要职位,为唐朝的发展做
出了贡献。
杜牧的文学成就
杜牧的诗歌以内容广泛、风格 多样而著称,他的作品涵盖了 抒情、叙事、讽刺等多个方面 。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杜牧的诗歌在唐朝文学史上占 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杜牧的影响和地位
杜牧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被广泛传承和 发扬。
社会批判
杜牧的诗歌中还包含对社会现 象和问题的批判和反思,揭示 社会现实的弊端和矛盾。
自然描绘
杜牧的诗歌中也有很多对自然 景物的描绘,通过对自然的赞 美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
往和追求。
03
杜牧的代表作分析
《赋别》
总结词
离别之痛,深情厚意
详细描述
此诗以女性口吻,写与情人分别时的痛苦之情。诗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 过描写离别的场景,表达出深沉的情感。
语文活动课:杜牧的诗ppt

寄扬州韩绰判官
自学目标:
1、杜牧擅长用绝句来写景抒情,构 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 深邃的意境,思考:本诗写了哪些景? 用了怎样的手法?
2、诗人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明确1: ⑴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 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 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 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 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此时虽然时令 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 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 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 人了。
例析参考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 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 为人们传诵不衰。这首诗作于杜牧离开江南以后。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 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 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 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 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离 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 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 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 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 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 乡的故人了。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诗情初品:抑郁的情感
1、诗人用什么方式来驱散积压在心头的郁结的 呢?请围绕这一问题对诗歌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 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
14
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 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 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 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 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20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唐明皇在华清为搏杨贵妃一笑,让人送来 荔枝。
B 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 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 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形象地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构成
鲜明的对比,就收到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
杜 牧 诗 三 首
1
走进作者
▪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 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 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 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 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 施展抱负。
17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 D、写作技巧?
18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9
自主阅读《华清宫绝句》9分钟 分小组按照以上步骤鉴赏(5分钟)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 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 诗人写作的目的。 D 写作技巧。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26
▪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24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 知”。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 么会千古流传?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 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 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 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 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15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 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 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第二种 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 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 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
16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 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 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 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 這是一首描寫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 心情的詩。
10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11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2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肯:怎肯)
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 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 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艺术效果。
21
C 诗人写作的目的。
▪ 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 讽刺。一切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们在 看待历史时,无不以深邃的目光、劲健而又流 畅的笔调,将写景、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 在一起,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 史感慨。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用到这一方法。
D 写作技巧。
▪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 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 刺。
22
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 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23
▪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2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3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杜牧诗歌 ●写景题咏
6
7
《山行》
8
9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的诗以俊爽豪宕、雄姿英发的风格卓 立于晚唐诗坛,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 邈。”
——刘熙载《艺概》卷二《诗概》
14
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
一、弄清史实 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 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些 历史知识。在阅读一首诗时,一定要 读好注解,这也是读懂材料的一把钥 匙。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 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20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唐明皇在华清为搏杨贵妃一笑,让人送来 荔枝。
B 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这首诗借吟咏杨贵妃吃荔枝之事,寄寓自 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对唐玄宗和杨贵妃骄 奢淫逸生活的批判。
▪ “一骑红尘妃子笑”
▪ 形象地用“一骑红尘”和“妃子笑”构成
鲜明的对比,就收到比直抒己见更强烈的
杜 牧 诗 三 首
1
走进作者
▪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后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 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的祖父 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杜牧 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 入辅为相。文宗大和时中进士后,曾为黄、池、 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过司勋员外郎、 中书圣人等官。但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终未能 施展抱负。
17
咏史诗鉴赏步骤:
▪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 B、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 C、诗人写作的目的?(述己志——知人;
忧天下——明世) ▪ D、写作技巧?
18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19
自主阅读《华清宫绝句》9分钟 分小组按照以上步骤鉴赏(5分钟) A 写了什么史实?——人?地?事? B 诗人的观点。从哪些词句表现出来? C 诗人写作的目的。 D 写作技巧。
B、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26
▪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 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 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 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 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 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 其他解释)
24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 知”。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为什 么会千古流传?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项羽刚愎自用的批评。诗人对历 史事实作出了假设,表达了自己的批判、惋惜之意, 亦有与项羽惺惺相惜之情。借古抒怀。
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 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 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
15
三、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 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 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第二种 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 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 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 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
16
四、分析写法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 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有 议论引发的。在章法上,或作 正反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 這是一首描寫失意宮女的孤獨生活和淒涼 心情的詩。
10
杜牧诗歌 ●感慨时事
11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12
杜牧诗歌 ●小结
杜牧才气纵横,抱负远大,但生活在盛世不 再、大厦将倾的时代;虽满怀抑郁怀旧情绪,但 生性豪俊,因此他的诗歌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 不管是感慨时事,抒发襟怀,还是咏史怀古,写 景题咏酬赠,大都溢露出豪宕俊爽的意气和悠远 飘逸的情韵。尤其是论史绝句,议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自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肯:怎肯)
A、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 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 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艺术效果。
21
C 诗人写作的目的。
▪ 借古讽今。寄寓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语含 讽刺。一切有责任感、有忧患意识的文人们在 看待历史时,无不以深邃的目光、劲健而又流 畅的笔调,将写景、抒情同怀古咏史紧密结合 在一起,突出表现一种深沉的、盛衰兴亡的历 史感慨。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用到这一方法。
D 写作技巧。
▪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 出发,表达诗人对统治者荒淫骄奢的生活的讽 刺。
22
学习《题乌江亭》(15分钟)
▪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 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 3、作者议论的依据是什么? ▪ 4、诗人写这一历史人物的目的何在?
▪ 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
为什么会千古流传?
23
▪ 1、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 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 ——项羽乌江自刎。题目,江东子弟。
▪ 2: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 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分钟)
▪——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 因为只 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可 惜的是项羽一直到死也不知总结教训,只是归于 “时不利”,确实有愧于其“英雄”之名。
2
杜牧诗歌 ●咏史怀古
3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杜牧诗歌 ●写景题咏
6
7
《山行》
8
9
秋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