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杜牧)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赤壁》ppt课件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有 杜牧、苏轼、辛弃疾、李白、杜甫
初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解释
①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磨洗:磨光洗净。 ⑤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⑥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⑦周郎:指周瑜。
思考
5.请简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诗表面上描述了一柄折断的战戟,深埋于 泥沙之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仍存其形,诗人亲自 将其磨洗并辨认。 通过对这柄前朝遗物的辨认,诗人巧妙地为 后文抒发感慨于怀古之情奠定了基础。
思考
6.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 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境”。
解题
赤壁
地点:赤壁。 战争双方:东吴,曹魏。
战争意义: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 一。
初读
咏史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学常识
咏 史 诗
咏史诗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有所感慨而作。
理解性默写
《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
初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解释
①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磨洗:磨光洗净。 ⑤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⑥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⑦周郎:指周瑜。
思考
5.请简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诗表面上描述了一柄折断的战戟,深埋于 泥沙之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仍存其形,诗人亲自 将其磨洗并辨认。 通过对这柄前朝遗物的辨认,诗人巧妙地为 后文抒发感慨于怀古之情奠定了基础。
思考
6.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 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境”。
解题
赤壁
地点:赤壁。 战争双方:东吴,曹魏。
战争意义: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 一。
初读
咏史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学常识
咏 史 诗
咏史诗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有所感慨而作。
理解性默写
《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
赤壁PPT课件.pptx

学生乙:此处,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 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 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 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 兵。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 上的自负之情的自然流露。
戟未销 兴感 任前朝
赤壁
非风便 咏叹 史将淆
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 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 有《樊川文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 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 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 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 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 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 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 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 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 事引发议论。
面前屈服。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折戟沉埋。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给。周郎帮便助,。铜雀春深锁二乔。
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 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赤壁》ppt课件

争之胜负,而通过“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以 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 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 了东吴的命运,通过以小见大,含蓄地表达了自 己的观点,深刻警策,言近旨远。
2.设想奇特,手法新奇。
这首诗紧扣历史事件,将对历史兴衰成败 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尤其是英雄与美 人互相映衬,设想奇特,手法新奇,内涵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主旨归纳
这首
借一件古物 ,引出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的感慨,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
运,
,含蓄表达出了诗人
。
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赤壁》中托物咏史,为后文议论作铺垫的句子是
2.《赤壁》中表达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抒发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3.杜牧《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人物命运象征国家命运,构思巧 妙的句子是
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 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 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 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咏史诗
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一般的写作手法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赤壁》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 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含蓄蕴藉。 前两句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不直言战
东风/不与/周郎便,
2.设想奇特,手法新奇。
这首诗紧扣历史事件,将对历史兴衰成败 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尤其是英雄与美 人互相映衬,设想奇特,手法新奇,内涵丰富, 让人回味无穷。
主旨归纳
这首
借一件古物 ,引出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历史的感慨,以两个女子的命运象征国家的命
运,
,含蓄表达出了诗人
。
理解性默写
1.杜牧在《赤壁》中托物咏史,为后文议论作铺垫的句子是
2.《赤壁》中表达诗人对战争成败的独特见解,并抒发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 3.杜牧《赤壁》中以小见大、用人物命运象征国家命运,构思巧 妙的句子是
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 历史的咏叹。 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用“将”“磨”“洗”“认”一连串的动词,生 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使 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咏史诗
指借吟咏、评论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来抒发情怀、 讽刺时事。一般的写作手法是借古讽今、咏古抒怀。
《赤壁》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 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含蓄蕴藉。 前两句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不直言战
东风/不与/周郎便,
《赤壁》ppt课件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词生 动表现出诗人对前朝 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赏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 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 权的信任所带来的机遇。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 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 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 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 败论英雄。
论史抒怀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默写常考句
反写历史,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暗 赏 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 析 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
运,生动形象又颇具风致。
精读细研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 的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 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 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台上住姬妾歌妓。曹氏父子曾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 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大乔
小乔
江东乔公的两个 女儿,东吴美女, 大乔嫁给了孙策, 小乔嫁给了周瑜。
读诗歌,解诗意
一读:一板一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 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 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 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 爽清丽。他的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 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的咏史名作——《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 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 策,小乔嫁周瑜。
赏诗歌,悟诗情
诗人由眼前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激烈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 史人物犹如真的浮现在眼前,现实和联想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宏大悠远 的意境,这两句借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 论史抒怀做铺垫。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
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 文集》。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 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 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是在湖北黄冈 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 矶。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以 地名为题,有感而发,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杜牧-课件ppt.pp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
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 成败论英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 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 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叹。
赤壁地理位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 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 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 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 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 里形象地代表了东 吴的命运。以小见 大,深刻警策。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启示
1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 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 的。 2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 握机遇,争取成功。 3 想要成功,必须执着,坚韧,百折不挠, 包羞忍辱是丈夫。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杜牧的《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 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 郁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2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 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 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诗文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诗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 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 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 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 好的铺垫。
作者介绍1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 清丽生动。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赤壁--杜牧-课件

测试题
❖ 7.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了对历史的慨叹,以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以小见大,构思巧妙,形象生动,令人 回味。
❖ 8.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
❖ 改为“国破家亡在今朝”好不好?
测试题
❖ 9.默写题。 ❖ (1)《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
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2)杜牧在《赤壁》一诗中通过两位美女的 ❖ 命运变化来反映历史的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3)诗中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两句诗借一件古物,引发对历史的感慨。
铜雀春深锁二乔。
论 感
慨
测试题
❖ 1.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的历史事件是 ❖ 赤壁之战 ,写出与这次战争有关的任
意两个人物 周瑜 ﹑曹操 。 ❖ 2.诗的前两句从 “折戟”写起,引起 ❖ 对往事的回忆 。 ❖ 3.诗的前两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 ❖ 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委婉﹑含蓄。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 感慨。
戟(jǐ) 销(xiāo) 朝(cháo)
押ao韵,韵脚:销,朝,乔。
赤壁 —杜牧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 折戟:折断的铁戟。戟,古代兵器。 销:锈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写作特色
以小见大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作者并 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
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 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 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 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折戟 赤壁之战 英雄人物 国家命运 考
②议论入诗,立意新颖
历史思
观点新奇独特,议论生动形象,富有情 致
ppt课件
1
※作者与作品简介
※ 朗诵诗歌
※ 诗歌解读
※ 探究讨论
※ 课后思考与练习
ppt课件
2
作者简介
ppt课件
3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 诗人,其诗、赋、古文都负盛名。他喜欢兵法,注释 过《孙子》,他的诗文亦受兵法影响,意气纵横,抑 扬跌宕,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小李杜” 。杜牧其人俊朗飘逸,个性张扬,杜牧
3、4句: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 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
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 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 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ppt课件
14
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
次战役也是对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ppt课件
8
赤壁地理位置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①戟:古代兵器,上杆顶端有锐利枪 尖,旁有月形利刃,能直刺横击。
②销:毁坏。
③将:拿起。
④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⑤周郎:三国时吴国大将周瑜。
ppt课件
11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ppt课件
5
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 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 (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 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 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 怀古咏史之作。这是诗人杜牧对历史上 兴亡成败的关键问题发表自己的议论, 是一首明显带有史论特色的咏史作品。
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但杜牧生活在江河 日下的晚唐 ,政治腐败,杜牧怀才不遇,杜牧最为
脍炙人口的诗作,是咏史与写景抒情的七绝。杜牧的 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有《樊川文集》
ppt课件
4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还有一层意思:
假如我有像周瑜那样的机遇,我也可以取得像周瑜 一样的成功,建立丰功伟绩。
——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英雄气概。
ppt课件
20
本诗写了_诗__人__由__折__戟__引__起__的__感__慨__,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表现诗人____抑__郁__不__平__之__气______。
ppt课件
21
①以小见大,言近旨远
周瑜:雄姿英发 杜牧:英姿勃发
机遇 东风 客观条件好
无东风 无机遇
赢得了赤 壁之战的 伟大胜利
无法赢得 像赤壁之 战这样的 伟大胜利
ppt课件
19
思想感情:
一层意思:
现实情况是我具有周瑜一样的才华,却没有周瑜那 么好的客观条件,没有良好的机遇
表现了诗人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 平之气(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ppt课件
6
赤壁之战
赤壁,地名,东汉献帝十三年(208年)周 瑜大败曹操处,现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长江南岸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 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
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训练水军 ,准备南征,统一天下。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 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兵不血刃取 得荆州。
曹操为了方便训练水军,提高水军战斗力,将战船
用铁索相连,周瑜发现曹军弱点,设计施以火攻,火船
乘东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
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军丢盔弃甲,败 走华容。 时周瑜年仅33岁!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
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
ppt课件
17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 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 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 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任何英雄人物都不能凭空地创造历史,
都是要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人和事
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遇
的。
ppt课件
18
4、本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那么 抒发的作者什么样的”怀“呢?
ppt课件
16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 有什么意义?
“二乔”形象地代表东吴的命运。 诗人不直接表明战争的胜负,而是 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 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 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一般议论较抽象,但诗人在议论中 用具体形象来点缀,使得表达既委 婉含蓄,又生动形象,富有情致。
译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完全锈 蚀,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 遗物。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那时假如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 败了曹军,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 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言外之意,诗人认 为,在赤壁大战中,周瑜侥幸战胜曹操。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 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 关羽、刘琦等汇合。
ppt课件
7
与此同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
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
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
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 操于乌林、赤壁。
赤 折戟沉沙铁未销,
兴 感
壁 自将磨洗认前朝。
之 由
怀 古
咏
东风不与周郎便,
议 论
史 诗
铜雀春t课件
15
思考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为什 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东西写起,这样写 有何作用?
沉沙的折戟
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由折戟自然联想到赤 壁之战,这样也很自然的为后文诗人对历史的 咏叹做了铺垫。以小见大的手法
ppt课件
1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赤
自将磨洗认前朝。
壁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熔;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ppt课件
13
1、2句: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 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