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PPT

合集下载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有 杜牧、苏轼、辛弃疾、李白、杜甫
初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翻译
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字词解释
①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②销:销蚀。 ③将:拿,取。 ④磨洗:磨光洗净。 ⑤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⑥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⑦周郎:指周瑜。
思考
5.请简要赏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诗表面上描述了一柄折断的战戟,深埋于 泥沙之中,历经岁月洗礼却仍存其形,诗人亲自 将其磨洗并辨认。 通过对这柄前朝遗物的辨认,诗人巧妙地为 后文抒发感慨于怀古之情奠定了基础。
思考
6.请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 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 平的心境”。
解题
赤壁
地点:赤壁。 战争双方:东吴,曹魏。
战争意义: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 一。
初读
咏史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学常识
咏 史 诗
咏史诗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 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 物有所感慨而作。
理解性默写
《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的诗句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赤壁》中诗人以小见大,对历史史实进行反面的假设,用 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的诗句是?

赤壁PPT课件.pptx

赤壁PPT课件.pptx

学生乙:此处,诗人笔锋一转,将赤壁之战的 胜负归结于侥幸和偶然,完全改变了周瑜在战 争中的决定性地位与作用。杜牧有经邦济世之 才,通晓政治军事,他常以武略自负,自认知 兵。诗中对周瑜侥幸成功的议论,正是他军事 上的自负之情的自然流露。
戟未销 兴感 任前朝
赤壁
非风便 咏叹 史将淆
借古讽今 警策世人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 “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 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 有《樊川文集》。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 版社1978版)。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 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 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 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 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 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 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 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 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 事引发议论。
面前屈服。读和写是学生最必要的两种学习方法,也是通周围世界的两扇窗口。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折戟沉埋。沙铁未销销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给。周郎帮便助,。铜雀春深锁二乔。
铺垫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铺垫】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 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 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赤壁》ppt课件

《赤壁》ppt课件

“将”“磨”“洗” “认”一系列动词生 动表现出诗人对前朝 古物的兴趣和对历史 的思索。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

从折戟写起,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发
析 议论、抒感慨做铺垫。
“东风”除了实指外,也可指周瑜取胜的天 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 权的信任所带来的机遇。
诗的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 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方便,那 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 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 败论英雄。
论史抒怀 (议论)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默写常考句
反写历史,表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其中暗 赏 含诗人生不逢时之叹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又运 析 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以二乔两位美女的命运象征东吴的命
运,生动形象又颇具风致。
精读细研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赤壁
杜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 的诗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 称“小李杜”。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 南春》《泊秦淮》《赤壁》等。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26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4张PPT)

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建造的一座楼台,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台上住姬妾歌妓。曹氏父子曾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 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大乔
小乔
江东乔公的两个 女儿,东吴美女, 大乔嫁给了孙策, 小乔嫁给了周瑜。
读诗歌,解诗意
一读:一板一眼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杜牧
他有经邦济世之才,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却处在晚唐那样一 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的情怀;他有绝世才 华,而且性格豪俊,这使他的抑郁情怀不至于走向消沉凄恻。这 些,都影响他的诗风。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 爽清丽。他的咏史诗成就最为突出,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 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他就是晚唐大诗人——杜牧。 今天,我们一起赏读他的咏史名作——《赤壁》。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 得名。 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 策,小乔嫁周瑜。
赏诗歌,悟诗情
诗人由眼前折戟自然联想到赤壁之战激烈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历 史人物犹如真的浮现在眼前,现实和联想构成了虚实相生的宏大悠远 的意境,这两句借物(折戟)兴起对前朝人物事件的慨叹,为后两句 论史抒怀做铺垫。这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资料助读,知人论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
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
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 文集》。
《赤壁》诗是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二年(842)至四年间出任黄 州刺史时游赤壁矶作。赤壁,其地有很多处,杜牧诗中的赤壁, 并非赤壁大战的赤壁(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而是在湖北黄冈 市,屹立长江滨,土石皆带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矶或赤鼻 矶。诗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以 地名为题,有感而发,本诗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

赤壁-杜牧-课件ppt.ppt

赤壁-杜牧-课件ppt.ppt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3.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
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 成败论英雄。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折戟沉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 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 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 的咏叹。
赤壁地理位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 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 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 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 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 里形象地代表了东 吴的命运。以小见 大,深刻警策。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赤壁》PPT-完美版

《赤壁》PPT-完美版
《赤壁》PPT-完美版
《赤壁》PPT-完美版
4.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 事引发议论。
《赤壁》PPT-完美版
《赤壁》PPT-完美版
5.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
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 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 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 诗人借古讽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把握时 局,不要因轻敌而亡国。
《赤壁》PPT-完美版
《赤壁》PPT-完美版
3.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说说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
虚写。作者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 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 操,历史就将要重写。作者借史倾吐胸中的 抑郁之气。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 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 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1、 谈 谈 心 目 中的鲁 迅 ( 1) 学 了 本 单元的 课文, 我们被 鲁迅先 生的才 学和人 格魅力 所折服 ,这节 课我们 就来谈 谈自己 心目中 的鲁迅 。 ( 2) 提 出 要 求:可 以就课 文来谈 ,可以 结合课 外学习 的收获 来谈; 可以讲 同鲁迅 有关的 人和事 ,也可 以说说 读鲁迅 作品的 体会。 ( 3) 小 组 讨 论,合 作学习 。 ( 4) 汇 报 交 流,师 生评议 。 ( 5) 教 师 小 结。阅 读了鲁 迅先生 的文章 ,认识 了鲁迅 这位伟 大的文 学家、 思想家 和革命 家,希 望同学 们能从 他的身 上汲取 力量, 超越自 我。 2、 交 流 体 会 含义深 刻的句 子。 ( 1) 学 生 读 教材 中的内 容,谈 理解。 师 : 含 义 深 刻的句 子表面 是一层 意思, 却暗含 着更深 的意义 。那么 本组课 文中有 哪些类 似的句 子,我 们都是 用什么 方法去 理解这 些句子 的? ( 2) 学 生 找 句子, 交流体 会方法 。 ( 3) 教 师 归 纳总结 体会含 义深刻 的句子 方法: 联 系 上 下 文 ;联系 生活实 际;结 合时代 背景; 展开丰 富联想 。…… 师 : 希 望 同 学们在 以后的 学习过 程中, 继续运 用我们 总结的 这些体 会句子 的方法 去学习 课文, 一定会 有更多 的收获 。 日积月累 过 渡 : 鲁 迅 先生的 文章无 疑是人 类文化 宝库中 的一笔 财富, 这节课 我们一 起细细 品读鲁 迅先生 文章中 的脍炙 人口、 发人深 省的名 言警句 。 1、 学 生 自 读 。指名 读。 2、 理 解 重 点 词语: 3、 有 感 情 地 朗读、 背诵。 课 外 再 搜 集 一些鲁 迅先生 的名言 。 趣味语文 1、 过 渡 : 鲁 迅先生 的童年 发生过 许多故 事,这 节课我 们就来 读一个 鲁迅巧 对先生 的故事 。 2、 学 生 自 读 。指名 读。 周 樟 寿 的 对 子妙在 哪里? 他为什 么对得 好? 文 人 巧 对 对 联的故 事还有 很多, 课后搜 集此类 故事, 与同学 们交流 。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歌启示
1 从古到今,任何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是有 其必然性与偶然性,都是要受着时代的制约 的。 2 人和事业的成功是离不开条件,离不开机 遇的。所以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要学会把 握机遇,争取成功。 3 想要成功,必须执着,坚韧,百折不挠, 包羞忍辱是丈夫。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⑴杜牧的《赤壁》中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暗含岁月流逝而物 是人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杜牧的《赤壁》中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 郁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介绍2
杜牧是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时期人。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 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 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 、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 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诗文理解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 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
诗句赏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 历史兴亡的感慨。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 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 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 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 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 好的铺垫。
作者介绍1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杜 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 清丽生动。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 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第26课《赤壁》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赤壁》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表达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赏析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鉴赏诗歌的写作特色,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当堂检测
1.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参考答案: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蚀;自己拿来磨洗, 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大乔小乔就要被 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任务探究
任务一:赏析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 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 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 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 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任务探究
2.前两句中使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两句使“将”“磨”“洗”“认” 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当时 兴奋的神态和对历史事件的高度关切, 使下面的怀古幽情水到渠成。
识文体
咏史诗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 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 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 实为咏怀。
在《赤壁》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 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 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听朗诵,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任务探究
3.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
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 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 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 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 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 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 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 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虽然意思一样,但是本句是以小见大的手 法来假设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家亡在此朝太 缺乏诗味,所以不能改。
9.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借史抒怀
10.这首诗以小见大的手法是怎样表现 出来的? 这首诗开头两句用折戟这个小物想到了东 汉末年动荡的年代,想到了赤壁之战的风 云人物,最后两句用小乔没有被捉这件小 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联系起来,用 了以小见大的手法。
东风不与周郎便,
指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铜雀春深锁二乔。
台名,曹操所建,故 址在今河北临漳。 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 都是东吴美女,大乔 是孙策(孙权兄)之 妻,小乔是周瑜之妻。
课文译评: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由此想到,如果当年不给周郎方 便,那么关在孔雀台中的将会是二 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 火烧赤壁一事(或周瑜火攻赤
赤壁
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唐朝京兆万年人。他生活在
日趋衰落的晚唐时期,他的最大政治抱负是恢复唐王 朝天宝以前的兴盛景象。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穷奢极欲、 不恤国事,更痛恨藩镇割据和少数贵族集团的侵扰, 认为唐王朝必须除去这两大祸患,加强统一,收复失 地,国家才能安定,人民痛苦才能减轻。他在朝廷中 因为性格刚直,所以经常被人排挤,英雄无用武之地 未能施展抱负,一直慨叹忧郁,死时51岁,著有《樊 川文集》。杜牧在诗歌方面成就较显著,他的诗歌清 丽豪爽、含蓄韵致。后人称盛唐时期的杜甫为“老 杜”,称晚唐时期的杜牧则为“小杜”,他与李商隐 合称为“小李杜”,他与李白合称为“大李杜”。作 者经过赤壁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期的英雄成败,而 写下这首咏史诗。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折戟沉沙铁未销,
古代的一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 没有完全锈蚀
自将 磨洗 认前朝。
拿,取 磨光洗净 认出戟是东吴 破曹时的遗物
课文译评: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折断的铁戟沉埋在沙中尚未销蚀, 自己把它拿来,磨洗之后,辨认出是 六百年前三国时代的遗物。
11.有人认为杜牧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为曹 操喊冤,你认为呢?
我认为不是,这首诗借史抒怀,作者用 来说明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 遇,是在抒发自己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郁闷心情。
中心:这是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 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郁闷心情。
作者以小见大,这是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他认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郁 闷心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 句话的理解是意思、含义加起来)

5.这首诗写出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成功都 有某种机遇的句子: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写作者发生慨叹原因的句子是: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7.文中的周郎指:周瑜
壁大败曹操的事)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戟,引起了下文作 者对前朝人和事的慨叹。 3.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那么关在铜雀 台中的就是二乔了。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 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含义(中心)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