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介绍

合集下载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深刻,富有人文关怀,对社会历史风貌具有强烈的刻画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的简介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世称杜牧,唐代文学家,又称杜工部,祖籍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其父杜审言,是一位长在皇室的官员。

他活动的时代正是唐朝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杜甫出身贵族,但随着天下动乱,他的家道逐渐衰败。

早年家境贫困,多次奔走于官场求职,却屡次不中,经历了外祖父死亡、母亲病逝等重大变故后,他下定决心离开京城,背靠野山,度日艰难。

他的诗歌主题多与国家疾苦、民生疾苦、人类生存等问题相关,对深刻的社会矛盾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力,被称为“诗史”。

二、杜甫的代表作品杜甫的作品在唐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他反映社会的现实主义诗歌,有很高的意义。

以下是杜甫的几首代表作。

1.《登高》此处登高望远,人生余欢自寂寞。

山色江声殊未变,旧时衣服旧钱貌。

小桥流水人家老,古道西风瘦马高。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登高》写的是杜甫背负终生之叹,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一种闲适、自由、理性的心态,有一种跳脱尘世的感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橘洲秋柿,霜菊动江南之篱。

端如枯骨之蛴,流若朝露之泫。

何难题醉,倾盖如故?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此次中吴,遥想吴王家。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鱼龙潜跃,鸟兽翔集。

纵观天下兴亡,哀在秦、汉之际;人道恶荒,悲于神、禹之叹。

愿前驱千里,快哉飞升。

愿千里送行,共剖西川鱼腥!《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是杜甫旅途中抒发感慨的一篇诗歌。

诗中写出了杜甫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于人生的无奈感,衍射出了杜甫深厚的思想和对于人生的洞察。

3.《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牧简介

杜牧简介

王西平、张田所著的《杜牧评传》在介绍杜牧生平思想时,突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抱负,论析了他重兵,知兵,善于用兵,而重兵又恰恰是为了去兵的观点。

吴在庆的《杜牧论稿》也论及杜牧的政治思想,认为杜牧既是一个敢于正视现实,揭露社会弊端,以济时救国为己任的爱国者,也是一个同情民生疾苦、爱护百姓的诗人。

八十年代以后,学界对杜牧思想的探讨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

葛晓音的《杜牧和他的诗歌》就深入探讨了杜牧的思想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

葛晓音认为,杜牧与其他晚唐诗人不一样,杜牧对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还充满信心,存在着很乐观的幻想,这种理想的依据主要是贞元、元和年间的“中兴”给他的幻觉,同时诗人所经历的文、武、宣三朝暂时稳定的局面也给了杜牧这种希望。

杜牧以为既逢“明主”,就有可能实现恢复贞观之治的理想。

杜牧理想的中心内容是“扫洒”“腥膻”和“凶狠”,收复“燕赵”和“河湟”。

杜牧对政治的信心还与杜牧对皇帝的幻想有关。

出于这种幻想,杜牧对朝廷所取得的每一点小小的政绩都有强烈的反应。

尽管杜牧对皇帝的颂扬客观上也起到了歌颂升平、粉饰现实的作用,但在晚唐大多数士大夫醉生梦死、悲观颓废的当时,杜牧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是较为难能可贵的。

文章还分析了杜牧与李商隐对待甘露事变的不同态度,作者认为,杜牧之所以对甘露事变后宦官造成的政治恐怖只字不提,反而称作“重云开朗照,九地雪幽冤”,主要是因为杜牧迫于当时宦官的势焰而畏惧退缩所致。

作者最后总结道,“杜牧作为这一代优秀诗人之一,在暮霭沉沉的晚唐诗坛上投下了最后一道理想的光辉。

如果说李商隐诗的感伤色彩反映了唐亡以前人们所普遍感到的没落情绪,那么杜牧的豪壮气概则反映了唐亡前夕回光返照阶段某些有志之士企图挽回国运的幻想和努力。

”董其昌: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18]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崔郾力荐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

杜牧文学常识

杜牧文学常识

杜牧文学常识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他的作品以抒发情感和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

本文将从杜牧的生平、文学作品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来介绍杜牧的文学常识。

我们来了解一下杜牧的生平。

杜牧于唐代贞元元年(785年)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杜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经参加过科举考试,但因家族政治遭到牵连而被贬谪到荆南,后来又被调往岭南。

杜牧在岭南生活期间,广泛接触了南方的自然风景,这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牧晚年时曾回到长安,但因为国家政局的动荡,他再次被贬谪到远离都城的地方。

杜牧于唐代宪宗大中三年(845年)在乌程县逝世。

杜牧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他的诗歌作品主题广泛,包括抒发自己的情感、描绘自然景色、反映社会风貌等。

杜牧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优美,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杜牧的作品大多数是五言绝句,这种形式简洁明快,容易被人们接受和记住。

他的诗歌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诗歌作品以抒发情感为主题,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思考和感慨。

例如他的《秋夕》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细腻而感人,将人们的思绪引向了美好的秋夜和传统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除了抒发情感,杜牧的诗歌作品还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秋夜的清凉和夜空的宁静。

杜牧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家和诗人产生了启发和影响,许多文学家都模仿杜牧的风格和写作手法。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相继涌现。

其中,杜牧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本文将对杜牧的生平事迹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分析他的代表性作品。

I.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出生于河南开封府鄭州市陈留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杜牧擅长吟游四方,以才子佳人形象而闻名。

他曾参与过多次重要政治活动,担任过吕王府谏议参军等职位。

II. 杜牧作品分析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杜牧的一首抒发孤独之情的诗作。

通过描绘秋景及传说中的牵牛织女,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寂寞和伤感的氛围。

他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夜晚的凉爽和宁静,同时表达了对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是杜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事业追求不尽、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诗中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壮丽景色以及无穷无尽向上攀登的决心,给人以励志和激励。

3.《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杜牧写给出征边塞军队的士兵的慰问诗作。

通过诗中写出了历史上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壮丽,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奋斗和胜利的期待。

这首诗豪迈激昂,意境深远。

结论杜牧是唐代备受推崇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对杜牧几首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丰富多样的创作风采。

无论是抒发孤独情愫、励志向上,还是歌颂军队英勇奋斗,杜牧都能将心灵与文字完美融合,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
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宫内歌舞之盛, 说明秦朝统治者生活的奢靡。
(写什么?怎样写?效果?)
压三百余里……北构而西折……二川……。
……楼……阁;廊……檐……;……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 长桥……?复道……?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舞之盛—— 歌台……;舞殿……。……而气候不齐。
又因和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 《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叙 文采 描写 情志
朗读课文,并思考:
1、找出文章的论点。 2、用原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
研习文句
• 请找出你认为描摹叙事比较出色的 句子,并作初步鉴赏。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写阿房宫内的歌舞现象;运用了通感、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太和二 年(828年)进士。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诗文兼擅,是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 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 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 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 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 树一帜。后人因称他为"小杜",以继杜甫;
小结
• 一篇《阿房宫赋》,把封建王朝的奢靡 腐朽撕破给世人看。其实,杜牧在《阿 房宫赋》里不过是揭露一个最基本的事 实:逶迤三百里的雕梁画栋正是劳苦大 众的累累白骨,余音袅袅的朝歌夜弦正 是穷苦百姓啼饥号寒的变奏,金碧辉煌 的阿房宫正是秦始皇自掘的坟墓。前车 之鉴,留予后人,一篇《阿房宫赋》既 是挽歌,更是警策。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一、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生活在唐朝盛世,以才华横溢的诗文成就而著称于世。

他的诗作以清丽细腻、深受后人喜爱。

二、杜牧的创作风格特点1.借景抒怀:杜牧善于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2.力图真实:他追求写实主义风格,注重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和人物。

3.悲凉忧郁:他笔下的情感多为思乡之情、别离之苦、忧国念家等。

三、杜牧与时代背景1.唐代盛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

2.兴安元年变法:此时,唐朝开始推行兴安元年变法,旨在消除官僚腐败和废除陈规旧制,使国家政治得以改革。

3.安史之乱:杜牧的创作生涯正值安史之乱时期,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杜牧在诗中也抒发了对战争和动荡局势的忧虑与痛惜。

四、重要的诗作鉴赏1.《秋夕》: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人们团圆的场景,表达了对家人思念之情。

2.《江南春》:以细腻别致的文笔描写了江南地区春天的美景和悠闲宁静的生活,展现出一派淡泊清幽的意境。

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防禦使轉漳州司馬令兮罷楓枝劒詩五首》:这是杜牧流放至建州(今属福建)时所作,抒发了他被迫离故土、思念家乡和忧心国家命运等情感。

五、影响与评价1.文学影响力:杜牧被后世誉为"小李杜",与另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李商隐齐名,合称为“李杜”。

他的创作风格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被尊崇为唐詩佳話之一。

2.价值评价:他的诗作以真实、悲凉和细腻见长,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作者个人情感。

从中可以看到他对家园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深受读者喜爱。

以上是关于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及其时代背景分析的内容。

通过对杜牧生平、创作风格、时代背景以及重要诗作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及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

杜牧写山行的背景资料1.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杜牧是晚唐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作清新婉约,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擅长写景,尤以山水诗著称,被誉为”山水诗之祖”。

《山行》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被广泛传诵。

2. 《山行》的创作背景《山行》是杜牧在晚年创作的,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将从时间背景、地理背景和文化背景三个方面来介绍《山行》的创作背景。

2.1 时间背景杜牧创作《山行》的时间是唐代晚期,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安史之后时期(755年-907年)。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内乱之一,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而安史之后时期,国家逐渐恢复了稳定,社会开始逐渐安定下来。

杜牧创作《山行》时,正值这个时期,他的心境也逐渐从动荡转向安定,对山水自然景色的赞美与思考也得以展开。

2.2 地理背景《山行》的创作背景是杜牧在旅途中所见的山水景色。

杜牧游历过许多地方,他对山水有着独特的感悟和热爱。

《山行》中的景色描写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巴蜀地区。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流经多个省份,山水秀丽,景色壮观。

巴蜀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文化发源地,以其雄奇险峻的山脉和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而闻名。

2.3 文化背景杜牧创作《山行》时正处于唐代盛世,这个时期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众多。

山水诗在唐代非常流行,杜牧的山水诗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

杜牧受到了前人山水诗的影响,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勃的《滕王阁序》等,同时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牧的《山行》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独特见解。

3. 《山行》的主题和意义《山行》以山水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杜牧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主题包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艺术创作的追求。

杜牧生平介绍_杜牧诗歌风格介绍

杜牧生平介绍_杜牧诗歌风格介绍

杜牧生平介绍_杜牧诗歌风格介绍杜牧字牧之,出生在京兆万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

杜牧的诗歌风格也是独具一格,别有特色。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杜牧生平介绍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杜牧生平介绍杜牧字牧之,出生在京兆万年,在太和二年的时候,杜牧考中进士,被分配到江西当团练府的巡官,后来又担任淮南节度府的掌书记,作为监察御史。

后来也做过许多州的刺史,最后官职落定在中书舍人上。

杜牧的仕途不算坦荡,但也不能说境遇惨淡,虽然杜牧一直游离在唐王朝组织之外,但不妨碍他在文学诗词方面的成就,杜牧没有因为自己没被重用,在诗歌中吐露半点不满,相反,杜牧的诗多数以歌颂为主,给人积极乐观的感受。

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他的七言绝句能将静态的景物描绘出动态的灵性,思想情感的合理插入,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杜牧也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

杜牧擅长文赋一篇《阿房宫赋》将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十分震撼,让人们在欣赏杜牧绝妙的文学手法同时,怀古伤今,引人深思,为后人传诵。

杜牧同时注重军事,他写过不少军事论文,还曾经为《孙子》注释,供后人更好地理解。

他外甥编著的《樊川文集》收录了杜牧大大小小的诗词歌赋,成为后人对杜牧作品的了解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和史料基础。

杜牧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不同于李白、杜甫,小李杜的文风是截然不同的,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不仅如此,杜牧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杜牧的草书气势雄健,和他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一样。

杜牧虽然受晚唐风气影响,但是并没有失去本心,他出淤泥而不染,将繁华的辞藻和个人特色结合,创作出一篇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杜牧诗歌风格介绍杜牧在文学创造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杜牧的诗歌风格多变,或大气或委婉,或吊古或感怀,在大部分立足于怀古的诗句中,也不免有歌颂自然,赞美景物的轻松的诗歌。

杜牧的文章陈厚奇变,他的诗句却又是那样的英姿雄发,元稹、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是当时很多诗人跟风效仿的,但是杜牧自成一色,他明白要想让诗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就必须要另辟蹊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

Hale Waihona Puke 内容诗人性格杜牧的眼光 风流才子 胸襟开阔
主题
一、杜牧的眼光:
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 所著《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有非常高 的学术价值。这种家庭环境,使杜牧不容选择地要把自己放 在高起点上来安排人生道路。 “治乱兴亡之迹,财赋兵甲之事,地形之险意远近,古 人之长短得失”(《上李中丞书》) 他把自己当出将入相的政治家来要求。 这就使他进行创作构思时,能视点高,视野大,从而 使它的绝句境界特别宽广,并寓有深沉的历史感。
云容水态还堪赏,
啸志歌怀亦自如。
——风流才子
杜牧
时代背景 从九世纪二十年代末到十世纪初唐朝灭亡 这十八年,文学史上称为晚唐时期。这时, 宦官的势力越来越大,把持朝政;官僚的 党争也愈演愈烈,誓不两立;而藩镇对抗 则逐渐向军阀割据过渡,终于把唐王朝灭 了。 晚唐诗的特点
是诗人心中都好像压着一道王朝末世的阴 影,往往流露出莫名其妙的感伤情绪。
他写过政治军事论文,还注译过《孙子兵法》,很以这方 面的才能自负。 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 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咏史诗, 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 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 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杜牧临死之时,心知大限将至,自 撰墓志铭,但这篇短文写得却是平实无 奇,丝毫不显文豪手笔。据《新唐书》 载,墓志铭写就,杜牧闭门在家,搜罗 生前文章,对火焚之,仅吩咐留下十之 二三。或许,在外人看来,杜牧一生, 俊朗豪健,而他在强作笑颜、把酒尽兴 的背后,却是不欲示人的悲凉吧?
“霜叶红于二月花”形容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成为千古流传 的名句。据说是杜牧在游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岳丽山时所 写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不再是常被描述成的样子,不是萧瑟 灰暗的,而是挺拔向上和充满生命力的。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 秋景图,从而赞颂了秋色的美丽。
七绝·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绝·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七绝·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绝·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七绝·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七绝·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七绝·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自是寻春去较迟, 往年曾见未开时。
《唐才子传》上说,杜牧是 一位标准的帅哥,原话是 “…美姿容,好歌舞,风情 颇张”。就是说,杜牧容貌、 身材一流,还擅长唱歌、跳 舞,顾盼生姿。
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阴子满枝。
三、胸襟开阔,杜牧写的山水风景诗, 也显昨特别高朗爽健 。 山 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生平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 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 文馆.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 《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因晚年居长安南 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 《樊川文集》
二、风流才子
杜牧自视甚高,极想有一番作为。可是他并没有脱颖而出的 能耐,时代也并不特别照顾他,给他一试身手的机会。加之 他秉性刚直,又爱发议论,因而,二十六岁成进士生,有十 几年时间一直在节度使手下当幕僚。他本来就是个风流才子, 既感到郁郁不得志,于是就放浪形骸之外,干脆连于歌楼酒 馆之间,寄情酒色,留下了好些风流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