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牧其人其诗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诗歌创作风格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诗歌创作风格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诗歌创作风格分析引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诗篇出现在这个时期。

而杜牧(803年-852年)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对杜牧的生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分析他的诗歌创作风格。

生平背景杜牧,字牧之,号樊南、牧夫,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家,父亲杜审言是唐德宗时的宰相。

杜牧少年聪慧,学有所成,从小就有着良好的文学素养。

他曾任过吏部员外郎、两京留守、翰林学士等职,也参与了一些对外交往和政治决策的工作。

杜牧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政治动荡,他亲身目睹了安史之乱的烽火岁月,对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认识。

这种经历和感受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诗歌创作风格细腻感情的表达杜牧的诗歌以其细腻的感情赢得了广泛赞誉。

他常常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剖析,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世界的感受。

例如,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细节描写和意象运用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宁静,产生强烈的共鸣。

对人情世故的抒发杜牧的诗歌饱含对人情世故的深入思考和抒发。

他以善于观察和洞察人性的眼光,将身边的人事和社会风貌刻画得入木三分。

他对人情世故的敏锐洞察使得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对世俗之道的批判和思考。

例如,他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通过对夜晚的描述,他在明暗对比中折射出尘世中的纷繁与虚妄。

这种对社会现象的冷峻揭示,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讽刺与批判的意味。

高超的修辞手法杜牧的诗歌作品中,常常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包括对偶、夸张、比喻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冲击力。

古诗词点评杜牧的诗作风格与主题思想

古诗词点评杜牧的诗作风格与主题思想

古诗词点评杜牧的诗作风格与主题思想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主题思想丰富多样。

本文将对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进行点评。

杜牧的诗作风格具有清新、细腻之美。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他写道:“古木阴中系短篷,杨花雪落覆白装。

车辕月明胡雁过,高楼花乱小区将。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杜牧展示了秋夜的美丽和宁静。

他使用“古木阴中系短篷”和“杨花雪落覆白装”两个比喻,生动地表达了秋夜的凉爽和景色的幽美。

同时,他以“胡雁过”,“高楼花乱小区将”两句便于形成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杜牧的诗作主题思想深沉并且多样化。

他关注社会现实,注重个人情感体验,也涉及到了人生哲理和对政治的思考。

他的诗作常常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例如在《秋夜将晓入室闻钟》中,他写道:“钟鸣鼎食之家,衣冠简朴何足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他通过对古人的回忆和今人的对比,表达了对当下社会浮华和功利之风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很多人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虚名,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此外,杜牧的诗作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存在的追问。

在《秋夕》一诗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牵女郎。

”这首诗通过对秋夕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爱情和生命的思索。

他通过“天阶夜色凉如水”和“卧看牵牛牵女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凉爽氛围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他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递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独具一格。

他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以批判和思考的态度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展示了智慧和人文关怀。

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点评,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诗歌之美。

杜牧的诗及特色有哪些

杜牧的诗及特色有哪些

杜牧的诗及特色有哪些 篇一:杜牧生平及杜牧的著名诗 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 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童年生活富裕而快乐。

祖、 父相继去世后,他家日益贫困,"食野蒿藿,寒无夜烛"。

杜牧 20 岁 时,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 岁写《阿房宫赋》。

卒于长安, 终年五十岁。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以别于杜甫 。

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工行草书。

杜牧 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杜牧的文学 成就: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 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 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杜牧生活的时代及作品: 晚唐政治:晚唐时期,唐王朝的政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使它完全走上了末 路。

唐王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与皇帝的昏庸、政治的腐败以及晚唐时期三 大政治问题密切相关的: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朝臣党争。

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 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又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盛唐气息已一 去不返,诸帝才庸,边事不断,宦官专权,党争延续,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如蚁穴 溃堤,大唐之舟外渗内漏。

杜牧死后不过数年,农民起义便如风起云涌,再过五 十年,江山易帜。

“请数击虏事,谁其为我听”,杜牧的才能,湮没于茫茫人海 之中。

熟读史书,看透时局,杜牧无法力挽狂澜,只得无奈将一腔悲愤交于酒肆。

对于杜牧而言,饮酒,成了疗伤祛痛的乐事。

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杜 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浅谈杜牧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杜牧诗歌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杜牧诗歌对后世的影响作者:刘妍蘅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9期摘要:杜牧是我国非常著名的诗人,他与李商隐齐名,世人称他为小李杜,比较擅长写律诗与绝句。

他的作品包含自己绮丽与洒脱的态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政治理念。

因为他的一生在仕途之路上并不是很顺利,因此作品拥有一定的思想性也有文学作品的艺术感,对后世的诗人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杜牧;诗歌;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9-0-01一、杜牧作品的文学风格在文学作品上,杜牧的文学风格非常的多样化,无论是诗、赋,还是文言文,都拥有自己的风格,他非常主张这种用意境来做主导,然后再把气韵融合在诗歌里面的文学风格。

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到,后世很多诗人都喜欢效仿杜牧的作品,他的作品融合中有一种气韵,通过场景与文字的结合,让文学气氛应运而生,风格非常的清丽,但是题材又非常广博,又有大气磅礴的精神。

我们可以从七言律诗《早燕》《九日齐山登高》这些文学作品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主张和想法。

比如他的笔锋矫健,文辞拥有一定的韵味,既能够表达自己旷达的胸怀,同时又能在这胸怀当中体现自己的悲愤与对仕途之路坎坷的看法。

所以杜牧的文学作品气度不凡,但是又拥有细致清丽的细腻感,对高中生而言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非常值得大家阅读。

二、杜牧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杜牧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因为他的作品即具有自己的风格。

对于当事人而言,他所创造的七言律诗和绝句,能够激发不少文人作者的灵感。

让他们对诗歌这种题材努力去塑造一个更好的氛围,进而去表达自己的感受。

下面本人再去选择几点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

1、杜牧独特的创作风格为我国诗歌发展奠定基础在杜牧早期的一些作品当中,不能看出其充满韵味和创新的诗词,比如《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描述时节的时候,既表达了愁苦,同时拥有一定的希望和热情。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及其作品分析导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许多杰出的诗人相继涌现。

其中,杜牧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创作风格成为了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本文将对杜牧的生平事迹进行简要介绍,并详细分析他的代表性作品。

I.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出生于河南开封府鄭州市陈留县(今河南省卫辉市)。

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杜牧擅长吟游四方,以才子佳人形象而闻名。

他曾参与过多次重要政治活动,担任过吕王府谏议参军等职位。

II. 杜牧作品分析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是杜牧的一首抒发孤独之情的诗作。

通过描绘秋景及传说中的牵牛织女,诗人巧妙地营造出一种寂寞和伤感的氛围。

他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出夜晚的凉爽和宁静,同时表达了对远离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登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楼》是杜牧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事业追求不尽、勇往直前的精神态度。

诗中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壮丽景色以及无穷无尽向上攀登的决心,给人以励志和激励。

3.《秦时明月汉时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杜牧写给出征边塞军队的士兵的慰问诗作。

通过诗中写出了历史上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壮丽,表达了对战士们英勇奋斗和胜利的期待。

这首诗豪迈激昂,意境深远。

结论杜牧是唐代备受推崇的一位伟大诗人,他以自己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通过对杜牧几首代表性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丰富多样的创作风采。

无论是抒发孤独情愫、励志向上,还是歌颂军队英勇奋斗,杜牧都能将心灵与文字完美融合,给读者带来思考和共鸣。

伟大的诗人杜牧的豪情诗歌与人生态度

伟大的诗人杜牧的豪情诗歌与人生态度

伟大的诗人杜牧的豪情诗歌与人生态度杜牧,唐代伟大的文学家与诗人,被誉为"豪放诗派"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豪情与抒情,表达出他对生活与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通过对杜牧的豪情诗歌进行分析,探讨他的人生态度。

一、豪情澎湃的杜牧诗歌杜牧的诗歌充满了豪情与激情的表达,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壮丽的景色和挑战命运的英雄主义精神。

在他的诗中,笔触犹如大海翻腾,激起阵阵涟漪。

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不盈门,绕树月疑霜。

"这些形象的描绘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和感官的享受,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豪情的奔涌。

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杜牧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多的是他对人生的独特看法。

他以豪放和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挫折。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出对命运的反抗和对困境的积极应对。

例如《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阑干曲渺渺。

"这些诗句中流露出的豪情和乐观态度,传达出了杜牧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理。

三、诗意与人生态度的融合杜牧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和人生态度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诗歌中的豪情和人生态度之间的融合。

通过他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他将诗意和人生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寒凉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人生态度的塑造。

这种融合使他的诗歌更有诗意和深度。

四、杜牧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杜牧的豪情诗歌和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豪情激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了许多后来文学家和诗人的借鉴和学习对象。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体验和表达,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倡导。

五、结语伟大的诗人杜牧以其豪情诗歌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灵魂,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的浪漫情怀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的浪漫情怀

古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的浪漫情怀唐代诗人杜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他以其浪漫情怀和优美的诗词作品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从杜牧的生平背景、他的浪漫主题和表达方式以及他的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鉴赏他的浪漫情怀。

一、杜牧的生平背景杜牧,字牧之,号牧童,唐代文学家。

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5年),卒于唐宪宗开元二十四年(786年),享年45岁。

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世显赫。

他的父亲是一位文学家,他自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游学于各地,结交了许多文化名流,这也为他的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杜牧的浪漫主题和表达方式杜牧的诗词作品充满了浪漫情怀,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来表达他对自然、爱情和人生的感悟。

1. 自然景观的浪漫描写杜牧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比如他描绘了杨柳依依、春风拂面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向往。

他还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江河,表现了他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

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爱情的浪漫表达杜牧的诗词中也经常出现对爱情的表达,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他用婉约的语言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和追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中。

他的爱情诗词多情动人,给人以浪漫的感觉,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柔情。

3. 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杜牧的诗词中还有不少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反思的作品。

他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人生,用深刻的言辞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生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他的诗词抒发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和人生短暂的认识,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三、杜牧的代表作品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以杜牧亲身经历的秋夜为背景,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杜牧对秋天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 《秋雨叹二首》这两首诗以秋雨为题材,表达了杜牧对秋雨的喜爱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他通过描绘秋雨的情景,反映了他对时光流转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

题目浅谈杜牧七绝诗姓名王海兰学号 0902402065 专业年级 09级汉语言文学2班2011年12月25日浅谈杜牧七绝诗摘要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同时他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其诗歌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

关键词七绝诗;咏史;抒情;写景引言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等。

杜牧诗文并佳,尤其以七言绝句为最佳。

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迈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

”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之作。

《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

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

语言如此精练,意境如此深远,又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

从内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

本文主要从这两大类来浅谈杜牧的七绝诗。

一、咏史诗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之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

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

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自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杜牧诗、文、赋兼善,而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分校(工作站)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年月
浅谈杜牧其人其诗
内容摘要:杜牧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在唐代诗坛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时人称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因与同时代诗人李商隐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杜牧亦善文,在骈文重新抬头的晚唐,坚持古文创作而颇有成就。

本文以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对他的重要诗作进行品析,试图探索他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家世诗歌创作咏史
一、书香世家的风流才子
杜牧,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

虽不是钟鸣鼎食般的生活,但未受过半点穷。

祖父杜佑不仅官至宰相,而且是一位博古通今的大学者,著有二百卷的《通典》。

这给了自幼好学的杜牧以深厚的家学功底,早在他参加科举考试之际,就曾以一篇《阿房宫赋》传诵于文士之间。

太学博士吴武陵击掌称好,甚至跑去向主考官登门直荐。

杜牧确实有才华,而且政治才华出众。

他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杜牧生性耿介,不屑逢迎权贵,仕宦不很得意,从而对社会政治持清醒的批判态度。

但抱负难以施展的苦闷,又造成他纵情声色、颓废放任的生活作风,有一些"风流艳事"流传。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

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

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

二、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对作品内容与
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他最推崇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而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未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

”清代洪亮吉也说他“文不同韩、柳,诗不同元、白,复能于四家外诗文皆别成一家”(《北江诗话》)。

全祖望甚至称誉他为“唐长庆以后第一人”(《杜牧之论》)。

诗歌创作是杜牧最特出的方面,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杜牧诗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关心世事,爱国忧民
抒写经邦济世的雄心壮志和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此类诗多用古体,如《感怀诗》、《郡斋独酌》两首长诗,杜牧生当唐王朝似欲中兴实则无望的时代,面对内忧外患,他忧心如焚,渴望力挽狂澜,济世安民。

他在《郡斋独酌》里说自己:"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商。

"他主张削平藩镇,收复边疆。

这首是既表达了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历史和现实,对藩镇割据、外族入侵、民生疾苦表现了深沉的慨叹,也表达了自己“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报国壮志。

又如《河湟》、《早雁》。

(二),品评历史,借古讽今
讽刺统治者荒淫奢侈。

这类诗多用咏史形式以借古讽今。

如《过华清宫三绝句》的前二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到长安时,有感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奢侈荒淫误国误民而作,借玄宗荒淫误国来讽今。

《过骊山作》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傍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

这也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

(三),写景抒情,纪行咏物
有的通过写景怀古以寄慨,如《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
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的描摹自然之美,以抒发俊爽之情,如《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三、别具一格的艺术成就
杜牧喜欢用七绝咏史抒怀,其咏史诗长于议论,含蓄深窈,尽得风人之旨,艺术成就最高。

杜牧的咏史,充满着幽默与调侃,饱含借古鉴今之意。

游经赤壁,他说,假如周瑜借不到东风,则将是“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反常人思维,给人以全新的视角。

过华清宫,想起当年杨贵妃喜啖荔枝的情景,杜牧感叹“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小中见大,虽未出现唐明皇半个字,却点出当年安史之乱的个中原委。

夜泊秦淮,歌舞升平,可是,杜牧听出来了,那是什么样的歌曲啊,分明是亡国之音,若照这样下去,大唐亡国也指日可待了。

杜牧咏史是表,讽今才为其里。

其写景诗敏于观察,含蓄精炼,情景交融。

杜牧诗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以软语抒豪情,形成了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的艺术风格。

他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例如:《江南春》、《山行》。

这些诗词采清丽,画面鲜明,风调悠扬,可以看出他才气的俊爽与思致的活泼。

在写景中还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

但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

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

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

[参考文献]
[1]罗时进. 杜牧集/历代名家精选集[M]. 江苏:凤凰出版社, 2007;
[2]胡可先. 杜牧诗选[M]. 北京:中华书局, 2009;
[3]陈允吉校点. 樊川文集[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4]张金海. 杜牧资料汇编[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5]吴在庆. 杜牧诗文选评[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