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柴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柴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柴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紫苏大家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里紫苏一般是用于放在煮海鲜的时候去腥提鲜,确实紫苏有这个作用。因为紫苏本身有一股特有的清香而且性辛,对于良性的海鲜有很好的中和作用。紫苏的叶背较宽还有一层细小的毛刺,紫苏除了除了杀菌,还有解热抗菌、治疗血糖的作用。

第一紫苏具有杀菌作用。

常见于生鱼片的摆盘中,作为香草和中药,也有着抗过敏、提振免疫机能、改善食欲不振助消化、治疗咳嗽抗发炎等诸多好处,然而虽然知道紫苏对身体很好,却不知道紫苏怎麽吃?日本料理研究家大原千鹤介绍了一种更易于保存紫苏的吃法,将紫苏用酱油腌渍过后,可轻松的取代海苔来包饭团,或使用在各式各样的料理,作法超简单又下饭,还能轻松吃进紫苏的好处,在日本引起了广大的人气。

第二解热作用。

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公斤经口给予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用朝鲜产紫苏的浸出液,给予因温刺而发热的家兔,亦有较弱的解热作用。

第三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

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

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

第四对血糖的影响。

紫苏还有一种使用的方法,那就是通过精加工将它加工成紫苏油,如果按照一定比例去食用的话,那么对于低血糖的人来说是非常好的。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因为紫苏里面主要成分是紫苏醛。另外,紫苏油混合橄榄油皮下注射的话对于治疗低血糖也有效果,但是效果很慢。

蕲艾春艾草功效与作用

……………………………………………………………最新资料推荐…………………………………………………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 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 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 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蕲艾,味苦而辛,无毒,洗熏服用皆可。能温中、逐冷、除湿,治多种疾病。《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 蕲艾“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炙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寿。其功亦大矣。”蕲艾除能治多种疾病外,还具有异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后世研究认为,蕲艾有理气血、逐寒湿、调经安胎、温经止血、清热止咳消痰等功效。主治月经不调、腹中冷痛、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宫寒不孕等症。为中医妇科常用的要药之一。内服可做止血剂,炒炭用止血之力颇优,可治吐血下痢,衄血下血。捣汁服,止伤血,杀蛔虫,治带下,止霍乱转筋,痢后寒热。 用蕲艾配方,亦能治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肠胃炎及痢疾等症。蕲艾外用可治皮肤瘙痒、阴痒湿疹及疥癣等。以艾搓手洗污或煎水浴身,可防治皮肤病。对于产妇和婴儿,洗用艾叶可以消毒强身。将艾叶晒干捣碎如绒,称“艾绒”,制成艾柱,燃炙经穴,或染麻油引火点炙柱,滋润炙疮,至愈不痛。 炙疾有奇效,能散寒除湿,温通气血,通经活络,故医家谓艾可炙百病(《名医别录》),称之为炙草。用艾灼一次,为之“一壮”。蕲艾不仅治疗多种疾病,还具有异香,可以作调香原料。枝叶熏烟能驱蚊蝇,具禳毒杀菌的功效。“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蕲春人更是把蕲艾蕲艾比一般艾更香,入药治病疗效更好。 艾草的作用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 艾草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中药相似功效药物

(一)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附药:紫梗)、生(附药:生皮、生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 (二)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根(附药: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 二、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二)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棵针、马尾连 (三)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 (四)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 (五)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一)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 (二)润下药火麻仁、郁仁、松子仁 (三)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 四、祛风湿药 (一)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 (二)祛风湿热药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 (三)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古楠叶 五、化湿药 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水湿药 (一)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 (二)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艾叶的功效: 艾叶叫艾草又名香艾、蕲艾、艾蒿,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性味:艾叶味辛、苦,性温, 别名:艾、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陈艾、灰草、大艾叶、杜艾叶、萎蒿、陈艾。 功效:散寒止痛,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 主治: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艾叶的作用: 产后感寒腹痛或老人脐痛腹冷痛者,可用熟艾入布袋兜于脐部。冲任虚寒,月经不调,小腹冷若冰霜痛,日久不孕者,可与香附、吴茱萸、当归、肉桂等配伍,以散寒止痛,养血调经。若痢下赤白、血多、痛不可忍者,则须与黄连、木香、肉豆蔻等同用,以清热行气止痛。寒湿泻痢不止者,可与干姜同煎。 1、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肘后方》) 2、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江苏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3、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圣济总录》香艾丸) 4、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补缺肘后方》) 5、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卫生易简方》) 6、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200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世医得效方》艾姜汤) 7、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千金方》) 8、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养生必用方》) 9、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黄、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0、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圣惠方》) 11、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千金方》)

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参苏饮的功效与作用 生病会给我们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功能紊乱等问题,中药方剂在一些疾病上有着非常好的效果,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参苏饮。 【处方】 人参(去芦)、紫苏、茯苓(去皮)、半夏(汤洗七次)、前胡(去苗)、干葛,各一钱半。枳壳(麸炒)、甘草(炙)、陈皮,各一钱。桔梗、木香,各七分。 【功能主治】 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此药大解肌热快膈。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木香半两,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三分。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半两。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感冒发热头疼,或因痰饮凝结,兼以为热,并宜服之。若因感冒发热,亦如服养胃汤法,以被盖卧,连进数服,微汗即愈。面有馀热,更宜徐徐服之,自然平治。因痰饮发热,但连日频进此药,以热退为期,不可预止。虽有前胡、干葛,但能解肌耳。既有枳壳、橘红辈,自能宽中快膈,不致伤脾,兼大治中痞满,呕逆恶心,开胃进食,无以逾此。毋以性凉为疑,一切发热皆能取效,不必拘其所因也。小儿、室女亦宜服之。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七片,枣一个,煎六分,去滓,微热服,不拘时候。 【备注】 (易简方)不用木香,只十味。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十味参苏散(《保婴金镜》)。 【处方】 木香15克紫苏叶干葛(洗)半夏(汤洗七次,姜汁制,炒)前胡(去苗)人参茯苓(去皮)各23克枳壳(去瓤,麸炒)桔梗(去芦)甘草(炙)陈皮(去白)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益气解表,宣肺化痰。主虚人外感风寒,内伤痰饮,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或痰积中脘,眩晕嘈杂,怔忡哕逆。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至140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 1.辛温解表药: 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 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 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 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 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 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 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 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 (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 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 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干紫苏叶竟有这样的功效与作用!

干紫苏叶竟有这样的功效与作用! 干紫苏叶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美食,可以用来泡水饮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干紫苏叶其中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精氨酸地咚多种营养物质,性温和,可以改善身体风寒,肺部疾病等功效。 紫苏含有挥发油、维生素B1、紫苏醛、精氨酸、丁香油酚等。中医认为,紫苏叶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解表散寒、行 气宽中之功。紫苏辛香温散,入肺走表而发散风寒,又能走脾行血而宽中,对外感风寒、内兼湿滞之症尤为适宜。那么干紫苏叶可 以泡水喝吗? 1、紫苏叶泡水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当做茶水来饮用,营养价值非常的高。中医方面认为,紫苏叶具有很好的行气和胃以及解表

散寒的作用,所以如果身体出现了恶心想吐或者是风寒感冒的情况,那么就可以服用紫苏叶 2、除此之外,如果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了恶心想吐的情况,那么将紫苏叶泡水喝也能够促进身体恢复健康。 3、另外,紫苏叶也具有非常不错的发汗能力,所以如果身体患有了风寒感冒,那么身体就会表现出怕冷的症状,服用紫苏叶能够很好的令身体恢复健康。 4、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体出现了脾胃不健康、胸闷气短也能够治疗疾病。平时在服用的时候,也可以将紫苏叶将生姜、陈皮以及香附还有藿香等一起服用。 5、紫苏叶中主要的成分就是紫苏醛,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的升高体内的血糖含量。所以说,如果你的体质是属于低血压体质,那么日常可以将紫苏叶泡水喝,这对于身体好处多多。

6、中医认为,紫苏叶味辛性温,入脾、肺经,可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吃海鲜出现过敏反应时,可取干紫苏叶(中药店有售)10~12克,放入茶壶中,用开水500~600毫升冲泡后饮服即可。此法对食海鲜引起的瘙痒、风团、丘疹、腹痛等症有奇效。 ★干紫苏叶泡水喝的方法 1、紫苏叶与生姜同时泡制 紫苏叶与生姜是一对理想的搭档,都能起到散寒的作用,在 泡制时可以把新鲜的紫苏叶子收取以后放在阳光下晒制两到达 一天,再切成细丝,把生姜也冼净切成丝状,两者一起放在茶杯中,加入开水冲泡,然后饮用就可以,在冬天中饮用,能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2、紫苏叶与红糖一起泡制 紫苏叶是一种含有多种挥发性物质的中药材,它的活血功效特别出色,把它与红糖一起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以有效缓解女 性的月经不调。具体泡制方法是取三到五克紫苏叶,加入十克红糖,用沸水冲泡以后饮用就可以。

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史上最全中药分类、性味、功效汇总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药名性味功效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辛、甘、微溫。归肺、脾、胃经。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紫苏 梗) 生姜辛,温。归肺、脾、胃经。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性味辛、凉。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 皮) 功同生姜,偏于开痰止呕。 (生姜 汁) 香薷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荊芥辛,微温。归肺、肝经。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防风辛、甘、微溫。归膀胱、肝、脾 经。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 肿排脓。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细辛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 经。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祛风、清热、解毒。 (苍耳 草)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发散风寒,通鼻窍。

(二)发散风热药 药名性味功效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 气。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 肿。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 息风止痉。 桑叶甘、苦,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 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 毒。 蔓荊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苦、辛,微寒。归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葛花)性味甘、平。解酒毒,醒脾和胃。 淡豆豉苦、辛、凉。归肺、胃经。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黃 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卷) 浮萍辛、寒。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木贼甘、苦,平。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艾叶功效及使用方法

艾草的功效: 本品芳香、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具体的操作方法是:用半斤成熟的艾草(没有成熟的艾草不能使用,因为它的药力不够)放置在盆子里,在房子里点燃,把窗户关起来,这样才能起到熏的作用。在熏的时候,一定要烟熏,不能是明火,因为实验证明,烟熏杀菌的效果比明火要好得多。烟熏的时候人要离开房子,因为艾草有大量的挥发油,挥发油是艾草杀菌的重要成分,但它有毒性,容易引起皮肤粘膜潮红,使人的中枢神经兴奋,严重的会导致抽搐,一般应该离开房子半个小时就不会中毒。艾叶浴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取新鲜艾叶30~50g,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的疗效.。 艾草的使用方法: 内服3-10g。 可内服,可烟熏,可外洗。 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草的药用价值.民间曾留传"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颜语。 艾草的作用艾叶的药用价值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栽培或野生。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原植物生于荒地林缘。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最宜生长。 ●艾叶的“本草”记载 《名医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炙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又,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药性论》: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鬼邪毒气,最去恶气。

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 1.功效: 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中草药可以就地取材,且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好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艾叶烟薰防疫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法。 2.作用: 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药用特性: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 1.治疗各种炎症 慢性支气管炎:

可用艾叶油胶丸,每次2丸,每日3次,10日为1个疗程,可连服2-4个疗程,对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有很好疗效。亦可用鲜艾叶1000g,洗净切碎,放入4000ml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约浓缩为3000ml。每次服 40ml,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2.治疗月经不调 经期延长: 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g,远志、甘草、木香、艾叶炭、棕榈炭各6g,黄芪15g,人参3g,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佳良。 不孕症: 用艾叶与其它药物配合制成食疗药膳,治疗因脾肾阳虚所致的不孕症,有较好疗效。用法: 取鹌鹑2只,去毛和内脏,阿胶、菟丝子、鹿角胶各15g,人参、川芎各10g,艾叶30g。先将菟丝子、艾叶、川芎、人参水煎去渣取汁250ml,后将鹌鹑和药汁放蒸碗内,隔水炖烂熟,趁热兑入阿胶、鹿角胶吃肉喝汤。 3.针灸 面瘫: 将干艾叶搓成花生米大的绒团,取2分硬币大生姜8片,用针在姜片中心穿孔数个,上置艾柱,先灸下关学x,然后由下关至颊车学x反复移动。移动时姜片不能离开皮肤每片隔姜灸3壮为宜。灸之皮肤温润红热,患者能忍耐为宜。 每日灸1次,7日为1个疗程(口歪斜向左侧,则灸右侧;反之,灸左侧)。 减肥:

中药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叶的功效和作用 抑菌作用:紫苏叶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长。紫苏叶浸膏对6种真菌琼脂培养物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00-1600mg/ml;浸膏中的紫苏醛起主要抑菌作用。 解热作用:用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伤寒混合菌苗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升血糖作用:紫苏油0.35ml/kg给予家兔口服;可使血糖上升;油中的主要成分紫苏醛制成肟(oxime)后,升血糖作用较紫苏油更强。 对血凝的作用:紫苏水提液对家兔耳表静脉注射,可缩短血凝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活酶时间,说明紫苏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对外源性凝血系统的影响并不明显。 促进肠蠕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perilla ketone,对大鼠有促进肠蠕动作用,使肠内物质运动加速,这是由于perill ketone对肠扩约肌有刺激作用。 镇静作用:从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stigmasterol、dill apiole均有镇静作用,可延长苯巴比妥减少的大鼠的睡眠时间,其中 dill apiole 的半数有效量=1.57mg/kg。紫苏水煎剂1:2o 浓度,对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紫苏叶的形态特征

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4.5-10厘米,先端短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有粗锯齿,膜质或草质,两面绿色或紫色,或仅下面紫色,上面被疏柔毛,下面被贴生柔毛,侧脉7-8对,位于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与中脉在上面微突起下面明显突起,色稍淡;叶柄长3-5厘米,背腹扁平,密被长柔毛。 轮伞花序2花,组成长1.5-15厘米、密被长柔毛、偏向一侧的顶生及腋生总状花序;苞片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短尖,外被红褐色腺点,无毛,边缘膜质;花梗长1.5毫米,密被柔毛。花萼钟形,10脉,长约3毫米,直伸,下部被长柔毛,夹有黄色腺点,内面喉部有疏柔毛环,结果时增大,长至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萼檐二唇形,上唇宽大,3齿,中齿较小,下唇比上唇稍长,2齿,齿披针形。 花冠白色至紫红色,长3-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内面在下唇片基部略被微柔毛,冠筒短,长2-2.5毫米,喉部斜钟形,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侧裂片与上唇相近似。雄蕊4,几不伸出,前对稍长,离生,插生喉部,花丝扁平,花药2室,室平行,其后略叉开或极叉开。花柱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前方呈指状膨大。小坚果近球形,灰褐色,直径约1.5毫米,具网纹。花期8-11月,果期8-12月。 紫苏叶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0~15克。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紫苏叶的宜忌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 紫苏:辛温,归肺脾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阳明头痛,寒湿带下) 生姜:辛微温。归肺脾经。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胃寒呕吐) 香薷:辛微温。归肺胃经。发汗解表,和中化湿,禾I」水消肿。(阴暑、水肿、小便不利) 辛夷:辛温。归肺胃经。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有小毒。归肺经。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 薄荷:辛凉。归肝肺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经。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升麻: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 蔓荆子:辛苦平。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归肺胃经。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 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梔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归肝胆经。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甘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止呕除烦。 天花粉: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 淡竹叶: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清热除烦、利尿。 清热燥湿药: 黄苓:苦寒。归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苦寒,归肝胆膀胱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热入营血、血热妄行等热病)

紫苏梗功效和作用

紫苏梗功效和作用 【英文名】 CAULIS PERILLAE 【别名】苏梗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的干燥茎。秋季果 实成熟后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或趁鲜切片,晒干。 【制法】除去杂质,稍浸,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方柱形,四棱钝圆,长短不一,直径0.5~1.5cm。表面紫棕色或暗紫色,四面有纵沟及细纵纹,节部稍膨大,有对生的枝痕和叶痕。体轻,质硬,断面裂片状。切片厚2~5mm,常呈斜长方形,木部黄白色,射线细密,呈放射状,髓部白色,疏松或脱落。气微香,味淡。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理气宽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 5~9g 。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1、关于治疗感冒 在中药房中有紫苏、苏叶、苏梗三个品种。紫苏是苏叶、苏梗的混合物。 本品是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属辛温解表药。对冬春季和夏季感冒之轻症有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胃肠型感冒更为适宜。临床除发热外,还有恶心、腹痛、腹泻的症状,冬春季与 麻黄、黄芩等同用。夏季与薄荷、佩兰等同用。但其解表药力不是很强,只有弱的解热作用,发热病人退热是不够的,可作配伍药使用。 2、关于治疗胃肠炎和解蟹毒 本品对于轻的胃肠道炎症,有胃不舒、恶心,轻的腹痛、腹泻,尤其是夏天多食生冷 食品而引起的,在二陈汤中加苏梗、生姜等是有效的。紫苏有调节胃肠功能,而其抗菌消 炎作用不是很强,可在复方中使用。 在使用苦寒或甘寒中药,胃不舒时,可加入紫苏或苏梗以和胃,在化疗后胃不舒轻症时,在二陈汤中可再加入紫苏或苏梗,既和胃又增效。

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1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6-03-22T09:39:59.547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梁存昀[导读] 郓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鸦胆子乳油注射液有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郓城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山东菏泽 274700) 【摘要】目的:观察鸦胆子乳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62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顺铂(DDP)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实验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同对照组,联合鸦胆子乳油注射液20~30ml,加入NS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采用KPS[1]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测量肿瘤病灶大小,治疗后评价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疗效,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48.39%,对照组为45.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疗效改善率为80.64%,对照组为54.84%,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反应、骨髓中重度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鸦胆子乳油注射液有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鸦胆子乳油注射液;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化学疗法【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53-0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已广泛转移,部分患者体质呈恶液质状态,失去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内科全身或局部化疗是延长中晚期患者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的最主要手段[2]。但化疗药物明显的毒副反应使部分患者难以耐受,从而失去治疗机会。临床研究显示中医联合化疗有提高疗效、减轻毒副反应的作用[3]。我科近 3年来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1例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研究对象来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9例;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55.6岁,腺癌13例,鳞癌15例,大细胞癌3例。治疗组男21例,女10例;年龄45~79岁,平均56.3岁;腺癌14例,鳞癌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肺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 1.3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生活质量KPS评分[1]>70分;有客观(可测量或可评价的)病灶;患者或见证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者;肺癌脑转移者;孕妇及精神病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吉西他滨8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顺铂4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治疗组接受鸦胆子乳油注射液20ml~3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治疗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疗效。化疗前后均化验血分析、肝肾功能。 2.2观察指标及方法 治疗前后用KPS评分标准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用螺旋CT测量肿瘤病灶大小,采用双径测量法。参考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评价标准(WHO)[4],观察毒副反应。 2.3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5]客观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总有效率=(CR+SD+PR)/总例数×100%。 生活质量评定:治疗后KPS评分增加10分以上为提高;治疗后KPS评分减少大于10分为降低;介于二者之间为稳定。改善率=(提高例数+稳定例数)/总例数×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表1示,两组患者临床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 紫苏叶的食用方法一、紫苏叶拌黄瓜材料:黄瓜500克,紫苏叶(红、绿均可)100克。调料:精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 制作:1.紫苏叶洗净,加盐杀一下,切碎。 2.黄瓜洗净,去皮,切成丝,放入一小盆中,撒上精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再把切好的紫苏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上桌前拌匀,装人盘中,即可食用。特点: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二、软炸紫苏叶材料:紫苏叶200克,煎炸粉50克。调料:椒盐、食用油250克。 制作:1.将紫苏叶一片片洗净,用布擦干,放在盘中。煎炸粉用适量水调好。 2.锅内倒入油,将紫苏叶全部浸入调好的煎炸粉中,下油锅文火炸至两面金黄捞出放盘中。 3.全部炸完后撒上椒盐即可食用。特点:成香酥脆,有紫苏特有的香味。 三、鲜紫苏叶滚鱼头粤人虽嗜辣者少,但如今高温多雨湿重,吃点辛辣可祛湿,并能增加食欲。紫苏是辛温解表类中药,而新鲜紫苏叶性温味辛,有疏散、达气之功,且气味辛香惹味,常为菜肴之用。大鱼头即鳙鱼头,头极肥大,故称大鱼头。有人会嫌

它肉质粗劣,其实鳙鱼不庸,尤其是鱼头味道“至美”。难怪郭沫若品尝后赋诗曰:“平生无此乐,饱吃大鱼头”。鲜紫苏滚大鱼头,并撒入少许胡椒粉,有增香、去腥、解毒、祛湿之功。 材料:紫苏叶15克、大鱼头1个、生姜3片、生葱少许。烹制:紫苏叶洗净,切碎;鱼头开边、去鳃、洗净、盐拌腌,拍上干生粉,起油镬下姜,下鱼头稍煎,溅入少许绍酒。加入清水1250毫升(5碗量),滚沸至刚熟,下紫苏叶、葱稍滚,下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四、紫苏叶鱼汤做法:取新鲜鱼洗净,鱼段略煎,之后下骨牌大的土豆块同炖,汤渐白如奶汁,快起锅时撒一把紫苏叶,鱼的鲜香一瞬间就浓烈起来。明代文献中有紫苏“叶可生食,与鱼作羹味佳”的记载。选上好鲤,紫苏应切成细丝,用白骨瓷碟子另盛了,一筷尖儿紫苏,搭一匙鱼羹,这样的吃法可真是风月极了。 五、紫苏叶粥原料: 1.主料:粳米100克,紫苏叶15克。 2.调料:红糖。制法:以粳米煮稀粥,粥成入紫苏叶稍煮,加入红糖搅匀即成。按,紫苏叶具有开宣肺气、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与健脾胃的粳米相配成粥。适用于感冒风寒、咳嗽、胸闷不舒等病症。紫苏粥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 六、紫苏炒田螺材料:田螺、紫苏叶、沙茶酱、蒜蓉、豆豉、精盐。制法:放油烧开,把蒜蓉、紫苏叶、沙茶酱、豆豉等倒入锅中,爆香。加入田螺不停地炒,放适量滚水,用精盐调味,炒至熟透。勾芡并浇上熟油即可。

紫苏功效作用

紫苏功效作用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紫苏功效作用》的内容,具体内容: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糖尿病不能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一看吧。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糖尿病不能用。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紫苏的功效与作用,一起来看一看吧。 紫苏的功效与作用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子的简介 【出处】《药性论》 【拼音名】Zǐ Sū Zǐ 【别名】苏子(《本草经集注》),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药志》)。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尖紫苏等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紫苏叶条。 【生境分布】产湖北、江苏、河南、山东、江西、浙江、四川等地。【性状】干燥的果实呈卵圆形或圆球形,长径0.6~3毫米,短径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黄棕色,有隆起的网状花纹,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迹。果皮薄,硬而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味微辛。以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份】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炮制】 紫苏子:簸去灰屑,洗净,晒干。 炒紫苏子:取净苏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 紫苏叶的营养价值 紫苏在中国常用中药,而日本人多用于料理,尤其在吃生鱼片时是必不可少的陪伴物,在我国少数地区也有用它作蔬菜或入茶。紫苏叶也叫苏叶,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能,主治风寒感冒、咳嗽、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症。种子也称苏子,有镇咳平喘、社痰的功能。紫苏全草可蒸馏紫苏油,种子出的油也称苏子油,长期食用苏子油对治疗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显疗效。 紫苏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在印度和欧洲民俗中极受重视,并应用于传统医疗。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英国曼彻斯特药学大会上宣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吃新鲜紫苏可以解除关节疼痛。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的功效与使用方法 艾叶历来就在我国民间广泛利用,有的用它的治疗养病,有的用它来食用充饥,更有的用它作为辟邪驱毒的信物,用途非常广泛,直到现在,许多民间老人家也会对艾叶比较钟情,视为好东西,看到了常常要将它采回家,晒干保留,以备后用。而艾叶也宜为生长,特别是在我国南方的丘陵地带,荒山上遍野都是,生长得极为茂盛。相传,现千多年来,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的同时,还会将采集到的艾叶插在门楣上,用以辟邪驱毒。 历经这么长久的历练,那么艾叶到底能为人们带来多大的好处呢?艾叶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哪些?传说中艾叶泡脚的好处有好呢?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几种?艾叶煮鸡蛋怎么煮,有哪些功效呢? 一、艾叶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在我国很早就被广泛作为内服药用来治疗疾病,现代技术又为艾叶的广泛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等多种产品,还有正在开发的以艾叶为主要原料的香烟,不含尼古丁,或可作为香烟的替代品。 1、艾叶的药理作用:艾叶的化学成分方面发现其除了含有主要成分挥发油外,还含有鞣质、黄酮、醇、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这些元素能有效调解人体内需求。而在药理研究方面发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艾叶实景图片 2、艾叶的中医功效:艾叶属于偏温的中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就说明艾能

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另外,艾叶是有小毒性的,在中医上不宜用来内服。 3、艾叶民间用法:艾叶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在民间有驱蚊虫、驱邪的说法,有的地方还在端午用艾叶煮鸡蛋吃。并有民间人土用艾叶制成的清艾条扎成一排熏后背、小腹、小腿、手臂的方法,能快速祛寒湿。 二、艾叶泡脚的好处 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只要是发生上述疾病时,可取艾叶一小把煮水后泡脚或用纯艾叶做成的清艾条取四分之一,撕碎后放入泡脚捅里,用滚开的水冲泡一会儿,等艾叶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但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注意要不吃寒凉的食物,并休息好,一般连泡2-3天后,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但艾叶泡脚,也不能经常泡,因为艾叶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就会引起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反而会引起头晕、头痛,及情绪上的变化等。 对于身体寒湿重的病人,可以每周用艾叶水泡一次脚,在泡艾叶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去寒又不至泻气。 但有些人身体非常虚弱,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就会牙痛、口腔溃疡等,像这样的情况,可以等上火了再用艾叶水泡脚,没火时可继续食补,并每天坚持用温水泡脚,注意误食寒凉食物,防止寒湿侵入,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也不容易上火了,而且体质会慢慢地增强。 三、艾叶的食用方法 艾叶的食用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10种艾叶的食用方法,以及食用它们有哪些作用等。需要注意的是,阴虚血热者慎食之。点击查看:艾叶粑粑的做法 1、艾叶饼。做法:将艾叶打成浆,再用糯米粉做成一个个艾叶饼,口感上有很香浓的艾叶香,并有少许的艾叶苦味,吃后齿颊留香。作用:有美容养颜的功能,是妇女坐月子的理想点心,并对感冒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