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2024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生态学野外实习是生态学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024年春季,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生态学野外实习活动,下面是我对此次实习的详细报告。

二、实习地点与时间本次生态学野外实习地点为某自然保护区,位于某省某市的山区。

实习时间为两周,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周:2024年3月1日至3月7日2. 第二周:2024年3月8日至3月14日三、实习目的与任务1. 目的:通过野外实习,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生态学调查和实验方法,并培养野外观察和实验能力。

2. 任务:(1)调查野外实习地点的生态环境,包括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2)利用生态学调查方法,研究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进行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

四、实习方法与过程1. 野外生态学调查方法(1)样方布设:根据实习要求和野外环境特点,在实习地点选取若干样方。

(2)样方调查:进入样方后,依次记录样方内的动植物种类及数量,并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观察。

(3)数据整理与分析:将野外调查数据整理成表格和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2. 生态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习要求和生态目标,设计一项合理的生态学实验。

(2)实验操作: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数据分析与讨论: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并结合实验目的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野外观察和实验技能培训,学习了一些生态学调查和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五、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两周的野外实习,我取得了以下成果和收获:1. 成果:(1)完成了对实习地点生态环境的调查,记录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的数据。

(2)进行了一项生态学实验,探究了某一生态过程的规律或影响因素,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3)整理了大量的数据,绘制了许多图表,对实习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解释。

环境生态学实训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训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训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环境生态学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加深对环境生态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解决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实习地点:XX市XX自然保护区三、实习内容1. 实地调查(1)保护区概况:介绍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

(2)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的植被进行调查,包括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指标。

(3)土壤调查: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肥力状况。

(4)动物调查:采用样方法对保护区的动物进行调查,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密度、栖息地状况等。

2. 实验操作(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习土壤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和测定方法。

(2)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习植物样品的采集、鉴定、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3)动物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习动物样品的采集、鉴定、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3. 案例分析(1)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如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四、实习过程1. 前期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保护区生态环境特点。

(2)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掌握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

(3)分组讨论,明确实习任务和分工。

2. 实地调查(1)按照调查方案,分组进行植被、土壤和动物调查。

(2)记录调查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3. 实验操作(1)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

(2)进行植物样品的采集、鉴定、测量和数据处理。

(3)进行动物样品的采集、鉴定、测量和数据处理。

4. 案例分析(1)分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如栖息地破坏、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探讨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五、实习成果1. 完成保护区植被、土壤和动物调查报告。

2. 完成土壤样品、植物样品和动物样品的实验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环境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生态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参加了本次环境生态学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内容1. 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2. 内容(1)野外调查与采样:学习野外调查的方法,了解不同生态系统类型,采集土壤、植物、动物等样品。

(2)生态分析:学习生态分析的方法,如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结构分析等,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分析。

(3)环境监测:学习环境监测的方法,如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了解环境质量状况。

(4)生态修复与保护:学习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方法,如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实训过程1. 野外调查与采样在野外调查与采样环节,我们学习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调查,采集了土壤、植物、动物等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2. 生态分析在生态分析环节,我们学习了物种多样性分析、群落结构分析等方法。

通过分析采集到的样品,我们了解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等特征。

这一环节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环节,我们学习了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水质监测和空气质量监测的实践操作,了解了环境监测的基本流程和注意事项。

这一环节让我们对环境质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生态修复与保护在生态修复与保护环节,我们学习了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方法。

通过实地观察和讨论,我们了解了生态修复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这一环节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了自身的环保意识。

四、实训成果与体会1. 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一、实习单位背景介绍实习单位:XXX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XXX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型公司。

公司拥有一支专业的环境生态学团队,致力于开展环境监测、生态修复、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

公司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与多家大型企业和环保部门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二、实习目的和意义作为环境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提高实践能力,了解环境保护科技公司的工作方式和现代化的环境监测方法,增加对环境保护领域的实际认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习工作内容及所学知识1. 环境监测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环境监测项目,包括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和土壤监测。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

在水质监测方面,我参与了一次水体采样工作。

我们使用现场采样器采集了不同位置的水样,并进行了多项水质指标的分析,包括溶解氧、总氮和总磷等。

通过对采样和分析过程的学习,我了解到水质指标与水环境质量的关系,并学会了使用仪器设备和分析方法来评估水质状况。

在大气监测方面,我参与了一次大气颗粒物PM2.5的监测工作。

我们使用了先进的PM2.5采样器和质谱仪来收集和分析颗粒物样品。

通过对PM2.5浓度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了解到颗粒物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学会了使用现代化设备进行大气监测。

在土壤监测方面,我参与了一次土壤污染调查工作。

我们在一个受污染的土壤样点进行地下水和土壤样品的采集,并进行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检测。

通过对采样和分析结果的研究,我了解到土壤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并学会了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土壤监测和评价。

2. 生态修复除了环境监测,我还参与了公司的一个生态修复项目。

该项目是在一个受破坏的湿地进行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

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米。

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

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

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

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

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

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

生态学实习报告(通用10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10篇生态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1.自然环境特征青城山景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著名的“华西雨屏带”的中北段,约30°54′n和103°35′e。

全山有36座山峰,诸峰环绕状如城廓,山上树木茂盛,终年青翠,故名青城。

全境周围120km,保护面积壹伍22hm2.区内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年平均温度℃,最热月极端温度℃,最冷月极端温度一℃;平均相对湿度81%;年降水量;无霜期271d(数据由成都市气象局提供)青城山地质地貌上以“丹岩沟谷,赤壁陡崖”为特征,土壤类型主要为山地黄壤,母岩为侏罗纪紫色砂岩、泥岩和砾岩的坡积物。

2.植被概况青城山风景区主要植被类型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

根据青城山样地调查资料、野外路线踏勘记录的植物种类及《中国都江堰市植物名录》中所记载的青城山植物,初步估计植物346种,其中蕨类植物51种,隶属于26属l6科,种子植物295种,隶属于192属90科。

其中裸子植物7种6计青城山约有维管属5科;双子叶植物252种169属77科;单子叶植物36种22属8科。

植物区系有明显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

青城山森林植被可以分为2个植被型5个群系.常绿阔叶林类型基本处于稳定阶段,尽管个别样地受人为影响,一些阳生性的落叶成分侵入林内,使群落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

但是,目前常绿树种发育良好,落叶成分缺乏更新幼苗。

预计经过一段时间群落会演替为顶极群落;暖性针叶林中针叶树种杉木生长发育情况不良。

而常绿阔叶树种在群落中发育良好。

据此可以断定,群落中杉木的地位将会被常绿阔叶树种替代,暖性针叶林将演替为常绿阔叶林。

3.青城山森林植被种间联结的特点青城山森林植被乔木层和灌木层常见种群的联结关系大多数未达到显著程度,种对问的独立性较强,种间联结存在明显的松散性。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环境生态学的同学实习完要写实习报告了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范文篇1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

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1、实习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习报告。

三、实习任务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习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习安排6月5日到6月10日实习地点:霍山1.动员准备阶段通过实习动员、实习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

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习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内容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

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

生态实习报告生态实习报告范文7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态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生态实习报告篇1实习时间:20xx-5-25——5-26实习地点:教学楼C310、胶南小珠山实习目的1、观看科教片,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地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掌握实习地生态环境结构的成因及其发展。

3、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

4、培养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培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

实习内容一、观看《沧海浮生记》、《热带雨林无限生机》两部科教纪录片通过观看这两部科教片,我了解到了关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更丰富的知识。

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环,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信号,这一趋势目前还在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影响固然直接危及当代人的利益,但更为主要的是对后代人未来持续发展的积累性后果。

因此,只有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真正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繁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

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

同样,我们必须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造福子孙后代。

二、小珠山实地考察1、小珠山简介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主峰大顶海拔724米,是青岛胶南市境内最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报告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篇一: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

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米。

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单一,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

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

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1]。

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

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

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

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

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

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

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

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

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

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

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

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

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

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

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

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

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种类,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

2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与资源利用状况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广、生物总量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覆盖率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好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不仅对于维持全球的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建设提供多种直接和间接的产品。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森林的主要组成是树木,树木生长期长,有些树种的寿命很长。

在中国,千年古树,屡见不鲜。

据记载,苹果树能活100~200年;梨树能活300年;核桃树能活300~400年;榆树能活500年;桦树能活600年;樟树、栎树能活800年;松、柏树的寿命可超过1000年[3]。

正因为森林生态系统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这样的优势,所以森林对环境影响面大,持续期长,防护作用强大,效益显著。

维持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

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据估计,热带森林地面积只有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至少拥有世界上物种数的一半。

这里有野生动物3000种,种子植物55000种。

我国西双版纳面积只占全国的千分之二,但据目前所知,仅陆栖脊椎动物就有500多种,约占全国同类物种的25%。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据测定,林冠可以截留10%~30%的降水,枯枝落叶层和活的植被可使50%~80%的降雨渗入林地土层,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

每公顷森林植被含水量可达200~400t,每公顷森林所含需的水分比无林地每年至少可多300m3,10000hm2森林涵蓄的水量,相当于一个容量为300万m3的水库,故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

森林强大的根系可把土壤固着在自己的周围,土壤表面都被枯枝落叶所覆盖,提高了水分的渗透,防止土壤被冲刷。

调节气候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

大量对有林地和无林地的气候因子的比较证明,夏季和白天林内的气温均比林外低1~3℃,冬季和夜间则相反。

据有关资料表明,1hm2的森林每天要从地下吸收70~100t水,这些水大部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回到大气中。

其蒸发量大于海水蒸发量的50%,大于土地蒸发量的20%。

因此,林区上空的水蒸气含量要比无林地上空多10%~20%。

同时水的蒸腾作用吸收大量热量,使森林上空的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净化空气、防治污染森林通过绿色植物光和作用吸收CO2,放出O2,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平衡。

1hm2的阔叶林,一天可吸收1t CO2释放出O2,可供1000人呼吸;每年每公顷森林吸收碳量,热带林为~16t,温带林为~,寒带林为~9t。

森林对烟尘和粉尘有明显的过滤、阻滞和吸附作用,同时大量减少空气中各种有毒细菌的传播。

此外,森林还可以显著降低噪音,起到较好的隔声和消声作用。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

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害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据林业科研部门多年研究,在农田林网内,一般可以减缓风速10%~20%,提高相对湿度5%~15%,增产粮食10%~20%。

据各地观测表明,一条10m高的林带,在其背风面150m范围内,风力平均降低50%以上;在250m范围内,降低30%以上。

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状况森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森林除了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外,还能生产松香、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品。

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如枣、柿、栗、猕猴桃、荔枝等,又有很多油料植物,如油茶、油桐、文冠果等。

其中落叶阔叶林的许多树木,在建筑、家具、包装、制浆造纸和人造板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用途。

落叶阔叶林中还有大量蜜源植物,可供放蜂采蜜。

树木的枝、皮、花、果和种子有的可供药用。

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森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森林采伐、毁林种粮、森林火灾以及利用木材作为能源等。

世界上无论少林国家还是多林国家,对森林及其培育都开始重视,并由主要以取得木材为主的经营方向,转变为发挥其多种功能的永续利用的经营方向。

中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被率仅为%;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人,均不足9立方米,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各地区森林覆被率的差异悬殊,较多的有黑龙江、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福建等省,覆被率达到30%以上;其次为吉林、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等省区,覆被率在20%以上;而面积广阔的内蒙古、青海、新疆及宁夏等省区,森林覆被率都不足1%。

中国森林的生产力较低。

全国原始林大部分为成熟林或过熟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约12900立方米,中国天然次生林多属中龄林和幼龄林,每平方公里平均蓄积量仅为4000立方米。

目前全国有林地平均净生长率为%,每平方公里年生长量为184立方米。

[4]中国森林的生长率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这也说明中国现有天然林的生长受经营水平限制,同时也说明中国林地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

3 青岛建设生态城市青岛作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珠山国家森林公园,崂山风景区等,抓住机遇,努力发展成为生态城市,这就提出了比环保模范城市更加全面的要求。

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生态学的概念,体现人类活动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以及和谐生存发展;生态城市对能源尤是自然能源的应用在效率方面有更高要求,在生产上做到清洁生产,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到绿色发展;生态城市从自然环境、社会基本设施、生活设施等更多的方面更加强调居民生活的舒适度和满意度;生态城市所包含的人文因素较环保城市要更多;在生态城市的概念中,居民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比目前的居民要高的多。

建设生态城市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从经济投入、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着手,就改善生态环境而言,应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巨大作用,以局部带动整体,从改善区域小气候开始,逐渐向外辐射,从而建设半岛生态圈,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让我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该影响绿色植物、动物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

“只有一个地球”的不应只是一句口号,我们共同的家园,应该好好爱护她,不仅是为自己,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下更为适合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落叶阔叶林.[2]卢升高,吕军主编.环境生态学.浙江大学出版社,[3]百度百科.森林生态系统.[4]维客网.[5]朱晓娟.环保模范城市离生态城市还有多远.生态规划与管理.XX.篇二:环境生态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对霍山的实习,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通过对霍山的实习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

这类似的一幕,我曾经在青岛的海滩上看到,然而作为湖,自净能力又是远不如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