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_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件】

2、王位世袭
(1)建立: (2)特点:
舜————禹————启
禅让制 世袭制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以后几千年时间里基 本上成为君主承传的正统定规。
(3)方式:
(3)影响:
3、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嫡子(正妻之子)、嫡长子与次子、庶子(妾生的儿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天子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诸侯
小宗 嫡长子(嫡长孙…) 大宗 卿 大夫 小宗 嫡长子…… 大宗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小宗 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
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
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卫侯,五年营成 周,六年制礼作乐。” 什么是礼? 是维护宗法、分封等级 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是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礼与乐是什么关系? 乐是与礼相应的乐舞,配合 礼的进行。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尊尊、长长、亲亲”是宗法制度的核心, 古老的中华,沧海桑田,王朝易姓,但“尊尊、 长长、亲亲”始终被视为“人之大道者也”而未 有变革。 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观念; 家长制、任人唯亲的作风;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殷人尊神,
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⑴王位世袭制(启、沿用近4000年)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表 宗法制 四、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核心,是分封制在血缘
关系方面的体现.
里
分封制
是宗法制在政治 制度上的体现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1、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体现。 2、分封制是权利的分配,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
做一做,今天学得怎么样?
1.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
2.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B.对异姓功臣进行分封 C.无条件遵从周天子命令 D.带有血缘和部族色彩
做一做,今天学得怎么样?
3.与分封制不同,宗法制主要规定了权利和义务的 A.分配问题 B.继承问题 C.履行职责 D.范围权限 4.西周推行的分封制 A.主要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B.规定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C.诸侯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 D.实施范围仅限于王族内部 5.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戴冠冕的夏禹
禹死后,他的儿子 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公 天下”变为 “家天 下”,“禅让制”被 “王位世袭制”取代。
夏后启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的确立:
禅让制
(民主推选首领制度)
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尧
舜
禹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世袭制的确立: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 西周后期,王权衰 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 落,分封制破坏. 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 你的依据是什么呢?
课件10:第1课 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5)宗法制影响:
材料一:《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侍。古者所以必有 宗,何也?所以 长和睦 也。 ── 东汉·班固《白虎通义》
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世卿世禄”
材料二:自武王至幽王,传十二世十三王,基本上行嫡长子
世袭制。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第一卷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拱卫王室 (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分封的内容:土地和人民 (4)分布的数量和区域:王族占主体;富庶和重要的战略位 置。(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转化为政治向心力)
(5)诸侯的义务与权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镇守疆土
——《诗经·北山》
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随王作战
——《晋侯苏编钟》
管仲对曰:“……而贡包茅不入,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交纳贡赋
——《左传》文公十三年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城。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2: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分封起到拱卫王室,巩固统治的作用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3)诸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造成分裂割据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 高度集中
影响: ①积极作用:巩固统治,扩大疆域。 消极影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 ②历史遗存影响 a.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b.姓氏的起源源于西周的封国。 c.中国的地名简称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谢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人教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依据材料一答复,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答复周初分封的诸侯有何
特点?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定义:又称封邦建国。 ②目的:稳固统治 ③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
A.周王:把王畿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 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其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B.诸侯:义务—听从命令、镇守疆土、随从 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春秋时期,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争霸战斗的 进展,周朝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 “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头破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取消“分封制”,推行 “郡县制”。
2.宗法制
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 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 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 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 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 和家业,请问应当判给谁?
小儿子。
2.宗法制 ①定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②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
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 ③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④内容: ⑤作用: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
治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制
1、分封制 定义
度
目的
2、宗法制 定义 目的
对象
核心
内容
内容
影响
作用
破坏
分封与宗法
习题
▪ 1、据史书记载,奄国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 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 六族”。“殷民”指:
课件7: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大禹建夏王朝始
部落联盟首领
夏王
2.夏启即位家天下
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
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
天子之位。
——《史记•夏本纪》
问:夏启的做法改变了禅让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问:“选贤与能”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代替是否是历 史的退步?为什么?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养。……是谓大同”。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 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 ……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篇》
周武王已封次子诞为邘、四子为应候、五子为韩侯。 长女大姬婚陈候。武王崩,嫡长子诵年幼,叔伯们具 以年长;诵还有同母弟虞。谁来继承王位?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互为表里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宗法制
分封制
里
表
分配的原则 是维系分封制的 血缘纽带
权利的分配 是宗法制在政治制 度方面的外在体现
共同起到维护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的作用。
谢谢观看!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食:
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
菜者不用枝。
──摘自《礼记》
材料三 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笔记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 夏朝:禅让制到世袭制- 禹传启,家天下2. 商朝:内外服制度- 内服:王畿之地,商王直接统治- 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区,有较大自主权3.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分封制:- 目的:巩固统治- 对象:同姓子弟、功臣、前代贵族- 内容:授民授疆土- 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是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后期导致了诸侯争霸- 宗法制:-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背景- 秦的统一- 法家思想2. 内容- 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九卿制)- 地方官制:郡县制3. 影响-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中央集权的发展- 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与封国并存- 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唐中后期藩镇割据:安史之乱后形成- 宋太祖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加强中央集权2.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武帝设中朝:限制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朝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分割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军权、三司使分割财政权- 元朝中书省:相权反弹3.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察举制:汉武帝时期,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 明朝: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2.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五、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 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斗争3. 在发展过程中,宦官专权、外戚干政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制度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商朝政治制度
▪ 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 法制
▪
2、 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占 卜 用 的 龟 甲
三、分封制
武王灭商后,建立了周朝。人数较少 的周人如何统治广大的疆域,成为了一 个难题。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周人,该 怎么办?
分封制
西 周 的 封 国
(一)分封对象
材料一: 武王分封了三类人:一是自 己的弟弟及其他的亲戚;二是姜太公 等功臣谋士;三是商纣王的儿子。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二)权利
1.周王把土地和人口 授予诸侯,建立诸侯 国。 2.受封诸侯具有世袭 政治权。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三)义务:
材料二: 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 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 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 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庶人
4、内容:
A.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 一种措施;
B.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C.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D.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 政治隶属关系。
实质:宗法制是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 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
▪ 5、评价
▪ (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 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 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 的特权;
宗法制的特点
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规定了大小宗的区别,形成庞大的宗族网。 ③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形成宗族等级和
贵族等级。
▪ (二)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
▪ ①宗法制与分封制结合紧密,宗法制 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基础,分封制基于 宗法制而产生,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
▪ ②从根本上说,分封制就是宗法制作 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举措和 体现。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奴隶制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
(封建制社会)
春秋战国
(过渡时期)
夏、商、周
秦
清朝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一)夏 朝的建立
为什么禹被 画成了一位 君主?
戴冠冕的夏禹
(二)家天下
禹死后,以天下授 伯益,其子启杀掉伯益 夺得王位。从此,“禅 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 取代,“家天下”的时 代开始。
服从周王命令,朝觐述职
交纳贡赋
材料三: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 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 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四: 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 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四)影响 1、扩大统治区域、拱卫王室、巩固统治
2、隐患: 材料五:平王之时,周室既衰,诸侯 强并弱,齐、楚、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六: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向周 王的使臣询问九鼎的轻重。这是觊觎 周室,想取而代之的表现。在使臣的 机智应答下,楚庄王只好悻悻而罢。
▪ (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 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 地结合在一起;
▪ 隐患: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 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 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 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
▪ 6、宗法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
王位由谁来继承?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 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 二儿子——大夫人所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 的。
▪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 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 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
延伸拓展——
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周朝还制定了 礼乐制度,称为周礼。
礼:泛指宗法等级制度的各种典章、规 则、礼节、仪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 等。 由周公制定。
前者的意义与作用在于使贵贱有等,各 安其分;后者的作用在于上下“和同”。不 同 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
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 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 中国古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祭祀祖先活动,封
建社会皇位继承的制度等,时至今日,我国民间 祭祀祖先,认祖归宗的传统。 中华名族尊奉黄帝为共同祖先,故称中国人为 “炎黄子孙”,这可以大大增强中华民族的团结, 提高台湾同胞,港澳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爱国热 情;海外侨胞回国,港澳同胞回到内地“寻根问 祖”,民族情结也会加深。
▪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
疼
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
▪ 3、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 原则: ▪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
长”。
政治组织与亲族组织合一 政治权力分配基于血缘关系
嫡
长
子 天子
继
承
制
诸侯
卿大夫
嫡长子
余嫡子及庶子
士
大宗 (宗主)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小宗 (大宗)
周王室衰微, 天子对诸侯的支配权 已转移到“方伯”手中
四、宗法制
(一)宗法制
1、定义: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 性质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是用规定宗族内 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 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 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 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