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案

合集下载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5.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一、教学内容《5.1 生态系统的结构》-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学内容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循环、水循环、氮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转化)。

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生物多样性等内容,对生物学有了基本的认识。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过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如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物学和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的关注。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学习,喜欢互动和合作的学习方式。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生态系统的结构时,可能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感到困惑,难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复杂性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律和联系。

同时,学生可能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应用和意义感到不清晰,难以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授的方式,系统地介绍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法: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如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型,观察和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1册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第1课时)

“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学设计(第1课时)(潘文渊深圳第二实验学校)【课标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

教材从不同的环境中不同生物群落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因素与生物群落的关系,并在生态系统的概念下,分析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各大组分之间有何种关系?遵循这样的思路,教材逐一展开。

通过思考讨论活动,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引导学生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突出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生物学课程中已初步了解了生态系统的基本内涵。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新的学习活动修正、完善原有概念。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命观念)2.对典型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归纳概括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共性。

2.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教学难点:1.通过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共性。

2.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教学准备】1.收集生物圈二号相关资料及视频。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回顾生态系统的概念,观看生物圈二号相关视频学生活动: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教师活动1:布置任务,从生物圈二号的设计,概括生态系统的类型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概括生态系统的类型。

设计意图:经过分析与综合,归纳概括形成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教师活动2:进一步提供资料:生物圈二号内共有约4000个物种,其中动物(包括:软体、节肢、昆虫、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哺乳等)、植物(包括浮游、苔藓、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约3000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粘菌、真菌、微藻等)约1000种,它们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第1节教学设计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核心素养对接1.初步以结构与功能观,阐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

2.采用归纳与概括,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基于经验事实,形成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建立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通过演绎归纳、能够解释食物网中生物数量的变化,运用于指导社会实践。

二、必备知识(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①海洋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⑤果园生态系统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组成成分实例功能①非生物的 a.主要是绿色植物Ⅰ.生态系统的基石物质和能量②生产者 b.腐生细菌、真菌Ⅱ.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消费者c.光、热、水、空气、无机盐Ⅲ.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④分解者 d.动物(大多数) Ⅳ.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提示:①—c—Ⅲ②—a—Ⅰ③—d—Ⅱ④—b—Ⅳ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②形成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高二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优秀教案

高二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优秀教案

高二生物学“生态系统的结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明确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认识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

食物链和食物网。

2. 难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包含了哪些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 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明确生态系统的定义: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

3.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介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为生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生产者:强调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消费者:讲解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它们通过捕食其他生物获取能量。

分析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特点,如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等。

分解者:说明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能够将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总结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 讲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以一条简单的食物链为例,如草→兔→狐,讲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特点。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本章节内容来自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适用于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课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包括生态系统的定义、类型和基本单位。

学生将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等。

例如,学生能够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这三个基本单位。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消费者通过摄食获取能量,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 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包括能量的来源、传递途径和去向。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如阳光通过生产者传递给消费者,最终通过分解者释放到环境中。

4. 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物质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如碳在植物、动物和土壤中的循环过程。

5. 学生能够描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抵抗力,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的表现,如生态系统在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的反应和恢复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类型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并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等。

教学难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生态系统与自然界的其他组成部分(如群落、物种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例如,学生可能不清楚为什么生态系统被定义为一个特定的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将生物群落和其环境结合起来。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2.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3.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教学难点(1)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2)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授课时,采用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提出若干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的学习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中的“问题探讨”,讨论提出的问题。

引导学生注意大豆植株的特点,并联系种间关系的知识通过回顾“种间关系”,认识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联系2、新课讲授一、生态系统的范围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态系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并针对该视频或图片提出以下问题:1.怎样才能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2.视频中的生态系统除了生物群落还有什么?3.尝试总结概念。

学生小组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池塘和荒漠生态系统的资料,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思考与讨论得出生态系统中都有哪些组成成分,并分析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图”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利用教材图3-1,尝试让学生写出该食物链,并结合教材51页的内容,尝试写出该食物链的营养级通过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教材图3-4,并让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食物链是如何形成食物网的?2.什么是营养级3.该食物网中有多少条食物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并回答问题最后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总结: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二、教学目标1、能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2、应用生态系统的成分,运用生物学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组成成分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四、学习过程创设情境:被誉为“活化石”、“中国国宝”的是大熊猫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这是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一角。

(一)学习任务一:概述生态系统的概念问题1: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一只熊猫属于生命系统结构中哪一层次?问题2: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所有熊猫属于生命系统结构中哪一层次?问题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结构中哪一层次?问题4:生态系统的概念?得出结论: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二)学习任务二: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又可以细分为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学生观看生态系统类型图片,总结出概念。

问题:生态系统类型包括?(三)学习任务三: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生产者: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供其他生物体利用。

像植物这样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我们称它为生产者。

消费者:像动物这样不能制造有机物的,靠直接或间接吃植物获得能量的称为消费者。

异养生物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异养生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问题1: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生物?创设情境:分享风景照,分析照片上的生物属于哪类组成成分问题1:生产者都是植物吗?问题2:消费者都是动物吗?问题3:分解者都是细菌、真菌吗?问题4:植物都是生产者吗?问题5:动物都是消费者吗?问题6:细菌都是分解者吗?得出结论:生产者: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捕食型动物、寄生型生物分解者:细菌、真菌、腐生型的动物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五、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以典型的食物链(草,兔,蛇,鹰),让学生掌握食物链的组成(生产者+消费者),再形象深刻的掌握营养级别和消费级别。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展示一个简单的食物网。
结尾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回顾全文,并建构概念模型。
60秒
自我教学反思
本节微课通过短视频使学生直观分析生态系统的组分以及组分之间的关系,将本节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等概念进行强化。对于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构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组成成分之间关系以及食物链、食物网,初步达到了训练科学思维的作用。整个微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形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学会如何去保护一个生态系统,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3章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说明生态系统的种类,初步形成群落与无机环境为统一整体的生命系统观。
2.结合动画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建构概念模型。
3.结合实例能正确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
如果食物网过于简单,某个物种减少或消失将导致食物链无法继续维持。如果食物网复杂,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类型会更丰富,如果条食物链中的某个物种减少或消失,它在食物链中的位置,可以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取代,这样就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过大的影响,所以食物网复杂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体会营养结构复杂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

2.教学难点
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
对话法、探讨法、讲述法
四、课时安排
1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老师提示。

〖提示〗如下图,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以。

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关系的图示
〖板书〗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举例
〖旁栏思考题〗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不能说是一个系统,因为不同种动物是分开饲养的,彼此之间没有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理,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也不是一个系统。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提示〗略
3.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动物通过摄取其他生物获得物质和能量。

各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5.提示: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7.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有多种形式。

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为下图这样的简化模型。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无机盐等。

2.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3.消费者: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联结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
1.(1)阳光;(2)10~15m;(3)消费者、分解者。

拓展题
提示:可以。

农田和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食物链单一,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病虫害破坏。

通过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加或延长食物链,使之成为立体农田和立体果园,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

例如,水田养鱼、果园养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