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泽铭-科学小论文
论文开题报告优秀|科学小论文优秀初三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撰写科学小论文,首先要考虑写什么,也就是课题的选择。
选择课题是写好论文的关键。
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小论文,欢迎借鉴!科学小论文1鸡蛋上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到天体的高速运动,小到分子的运动。
即使是一个微小的现象也蕴含了伟大的物理定理。
鸡蛋,一个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也可以用来检验伟大的惯性定理。
也许你不会相信,但事实一定会让你信服,首先,拿出一颗熟鸡蛋和一颗生鸡蛋。
分别将它们旋转,然后用手轻轻一碰,若鸡蛋停止旋转,则为熟鸡蛋,反之若能继续旋转则为生鸡蛋。
也许你会感到不可思议,但只要你熟悉惯性定理,你就可以完全弄明白。
原来生鸡蛋与熟鸡蛋的区别就在于生鸡蛋里蛋清为液体,而熟鸡蛋则成为了固体。
当它们都旋转时,蛋清也一起运动,当用手碰时,熟内的固体与蛋壳一起会停止运动。
而生鸡蛋里的蛋清却不容易受制于人,即使你将其外壳按住。
但它的内心仍然充满反叛情绪,我行我素。
拿开手时,它还会带动外壳继续旋转,这都是壳内蛋清继续旋转导致的结果。
如果不存在惯性定理,也就很难区分出生鸡蛋与熟鸡蛋。
所以物理知识对于身边的小事也有很大的益处。
不要以为鸡蛋除了吃和验证惯性定理外,就没有了其它用途。
它能坚立起来的物理现象也同样会让你惊讶。
也许你根本就不相信,可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准一标准,会让所有人信服,坚起鸡蛋还不只一种方法,其中一有一种就是将鸡蛋猛摇动几次,将其较圆的一端当作下面,放在桌面上轻轻扶正,另一种则是将鸡蛋放在没有瓶塞的瓶吐,再准各软木塞和两把刀叉,把刀叉分别插在软木塞的两侧然后放在鸡蛋两侧,便可造成想当高的稳定性。
看似不同的两种方法,其实都用了相同的物理原理降低重 1 0,前者会将蛋黄溢到蛋白部分,使蛋内物质较为均匀,从而使重心降低,而后者整体的结构都会使重心降低,从而提高了其稳定性能,让其稳当地坚立。
生活中许多高楼大厦水坝的修建都将其底部修得牢固和宽大,不了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物体的重心,提高了稳定性吗?还有鸡蛋的耐压现象,将其紧握,却不能将其压碎,用的是物理学中减少压强的方法,将压力分散到壳各个部位,增大其受力面积,减少压强,降低危害。
602科技论文

萤火虫的秘密602李飘阳记得暑假的每天晚上,我和外婆都会在她家的门外乘凉﹑聊天。
这时,萤火虫们就会纷纷地提着“小灯笼”来巡夜,一闪一闪、星星点点的,非常有趣。
久而久之,我就产生了疑问:萤火虫的光源在哪儿呢?一次,我终于耐不住好奇心的驱使,捉了只萤火虫来观察,只见它们的腹部下面两节处有一层银灰色的薄膜,有一闪一闪的光在亮着。
“咦?难道这就是萤火虫的光源?如果这是萤火虫的光源,那又是怎么发光的呢?”于是,我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去探个究竟。
通过百度,萤火虫发光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了。
原来,我的猜测不错,那层薄膜就是萤火虫的发光器,也就是光源,在这发光器中又分为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层,主要是发光层,其中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发光细胞中又含有两种物质——荧光素和荧光酶,在荧光酶的帮助做用下,荧光素在细胞中的水分参与后,和萤火虫呼吸进来的氧气进行氧化作用,于是就发出了荧光。
其实,这样一来一去,就是把化学能转变为光能的过程。
由于萤火虫不同的呼吸节奏,我们也就看到了它一闪一闪发出的光。
萤火虫的发光,带给人们的用处可大了,早在古代就有“囊萤”的故事,晋朝的车胤用萤火虫的光作灯,每天刻苦读书,终成一代大学问家。
在现代它更是开始大显身手,聪明的科学家们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又分离出荧光酶,再用化学的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接着,他们将荧光素﹑荧光酶﹑ATP和水混合,成为生物光源,这个生物光源的作用可不小,它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危险的矿井中可充当应急灯,为矿工的生命安全可提供了不小的保障。
其实,类似于萤火虫这样的发明还有很多,如从鱼的身上人类发明出了可下海千里的潜水艇;根据贝壳,人们发明了战场上的霸王——威力强大的坦克……大自然中的每种生物如果细细地去探索它们的背后,可能都会蕴含着一段深奥的科学道理。
看来科学真是无处不在的,如果我们人类能“以天地为课堂,以万物为老师”,那么大自然中一定有无穷无尽的科学宝藏可供人们挖掘研究,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多的方便和实用。
科谱小论文:浮现的字迹(精品)

浮现的字迹
科学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
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善于发现科学的眼晴。
最近,我在网上看见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先在纸上用柠檬汁写上宇,再把纸轻轻放在火上方烤一会儿,宇迹就出会浮现。
这太神奇了,我决心试一试。
我先准备好柠檬汁、纸片、棉签、蜡烛等实验村料。
我先用棉签蘸柠檬汁在纸上写了几个字,又点燃了蜡烛,把写好字的纸轻轻放在火上烤。
慢慢地,纸上浮观了焦黄的字迹,我心里特别自豪,一不小心纸被点燃了。
唉,第一次实验以失败告终。
我看着失败的实验品,重新鼓起勇气。
这次实验,我更小心翼翼了。
又到了“烤”这一环节,我屏住呼吸,轻轻拿起那薄薄的纸,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了!字迹逐渐浮现。
终于,字迹完全出现了!我终于成功了!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上网请教一番。
原来,柠檬汁中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营养成分,写下去会看不见,里面有一种叫塞洛芬的成分,把它写在纸上,会降低纸的燃点,只要用火一烤,柠檬汁写的部分就会先显示出来。
通过实验,我发现了有趣的奥妙。
我也懂得,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发现科学奥秘。
科技小论文《坚硬的鸡蛋壳》[1]
![科技小论文《坚硬的鸡蛋壳》[1]](https://img.taocdn.com/s3/m/95b21305eff9aef8941e068c.png)
附件:4
2010年佛山市三水区“新明珠杯”青少年科技
创新大赛小学生项目科学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坚硬的鸡蛋壳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类别A:请在确认的学科上划“√”,只能选择一项
□TE(技术发明)
□SR(科学研究)
项目所属类别:请在确认的类别上划“√”
□个人项目
□集体项目
项目学科类别B:请在确认的学科上划“√”,只能选择一项
□数学□物理学
□化学□微生物学
□环境科学□生物化学
□工程学□动物学
□植物学□医药与健康学
□地球与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
□社会科学
是否已申请专利:□是□否
是否已获得专利授权:□是□否
填表说明:
1. 只有申报项目类型为小学生科学研究类才需填写
2. 本报告由申报人按各部分的要求填写,放在正文前面一并装订提交。
3. 本报告及正文不得出现作者、教师姓名,不得出现学校名称、专利相关详情资料、
专家和单位推荐证明以及以往获奖情况等。
4.报告各部分可附纸另续写,附纸上写明相应各部分的标题号。
项目信息
注:本报告不需提供实验记录原件,可提交复印件。
2024年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7篇

2024年关于科学小论文作文7篇科学小论文作文篇1上个星期,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小巧玲珑的指南针。
我把指南针转来转去,不明白为什么,它的指针总是指南面。
晚上,爸爸回来,他看见我在摆弄指南针,就问:“遇到什么问题啦?”我说:“爸爸,为什么指南针总是指南面呢?”爸爸说:“指南针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我们祖先知道磁石能够吸铁,并且制成了可以自由移动的指南针。
为什么指南针可以指出方向呢?原来,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磁体,它和磁铁一样,也有两个极,一个叫地磁北极,一个叫地磁南极。
因为指南针是一个磁体,并且可以移动,而磁铁是同性相排,异性相吸,所以地球上的指南针就总是一头朝地磁北极,一头朝地磁南极。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太有趣了!”我说。
爸爸还告诉我,指南针还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最早的指南针称为罗盘。
我问爸爸:“那么,这个指南针怎么用呢?”爸爸说:“把它放平,之后指针会受到地磁影响而旋转,等它停下来的时候,其中一头指的是南方,另外一头指的是北方。
指南针主要是在方向不明的时候,用来分辨方向的,但某些地磁不稳定的地方是不能使用指南针的,比如沙漠中和某些峡谷中。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飞机在天上飞行,都需要指南针指明方向;我们到郊外旅行时,指南针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指南针真是我们的好帮手!科学小论文作文篇2你家是不是有毛衣?我想,你一定说有的。
现在的每家每户都有毛衣,可是你是否观察过毛衣呢?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毛衣上有许多的小圆球,由毛衣上的毛组成。
这样不仅妨碍美观,还会让你摸起来非常不舒服。
如果处理不当,会损坏整个毛衣,反而更不好。
这个时候就轮到毛球修剪器上场了。
只见它开足马力,对着毛球一刮,就看见毛球全部都不翼而飞,毛衣干干净净。
正在我对这个毛球修剪器赞叹不已时,突然升起一团疑云,毛球修剪器到底是怎样修剪的呢?我正疑惑时,爸爸发话了,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我拿出说明书,仔细的研究了一下,便开始拆修剪器。
我先把修理器的开关关闭,再把最外层的外刀网旋开,拔出来,然后再把最主要的圆刀拿出来,上面有着极其锋利的刀片,再往下就看见了风叶,上面有着四块竖起来的板,打开开关就会飞快的转动,在风叶的最下面,还有着一个巨大的缺口,毛球就是从这里掉下去,掉进储物仓,保存在里面。
科谱小论文 (7)

论被风吹动的乒乓球应偏向哪边
最近,我在一本《科学百科全书》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如果用风吹动一个可吹动的物体,那么这个物体就会偏向有风的那一边。
看完后,我不免心中升起疑惑,被风吹动的物体应与风相反运动,这不是常识吗?怎么能这样呢?
经过苦思冥想而不得其果后,我决定用实验揭开其中真相。
首先我准备了一小段胶带,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吹风机。
我首先把胶带的一端粘在乒乓球上,然后把另一端粘在桌子的边缘,并让乒乓球完全悬空。
然后请爸爸帮忙把电吹风的插头插在一个连接电源的插板上。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吹风”了。
我把电吹风打开,用风口对着乒乓球吹,只见那乒乓球先是被风吹向了风口的另一端,但是,过了一会儿,乒乓球竟然慢慢接近吹风机的风口,最后竟然与风口紧贴在一起。
这个实验无疑是证明了百科全书上的观点,并且强有力的否定了我们所认定的常识,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呢?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原来这一切都是流体压强在作怪,我们生活在地球中,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一种叫气压的压力,但是因为我们内外气压平衡,所以感受不到这种压力,但是当一方的流体也就是空气流速加快,这一方物体与流体接触的页面上的压力会变小,而另一方的压力大于这一方的压力,所以乒乓球就会被压了回去,这一现象被称为“伯努力效应。
”
经过这次实验,我懂得了,只要我们在生活中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什么问题都是可以被解决的。
科谱小论文 (10)

科学小论文
国庆假期,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制作一份科学作品,查找有关资料后,我决定做一个气球动力船。
这个小船的奇妙之处在于只要把尾部的气球吹大,就可以自己在水上漂,直到气球还原。
首先,我准备了一块厚的泡沫板,一些颜料,一个气球,一根吸管以及一把美工刀,接着我在泡沫板上认认真真的画出了一个小船的样子,用美工刀小心翼翼的划下,再把里面挖空船身就做好了。
然后我在小船的尾部掏了一个小洞,把吸管和气球紧紧地连在一起放了进去,最后把船身涂上不同的颜色,就大功告成了!做完之后我试验了一次。
虽然造型很简陋,但是在水中可以任意地漂流,非常实用。
我非常高兴,对我的作品也非常满意!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难道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吗?中间一定蕴藏着什么奥秘吧。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这个小船的原理是:气球吹大以后,如果不把口束住,就会把里面的气体快速排出变小,而这个动力小船就是利用了气球的这一特性。
其实,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数不尽的奥秘。
就像这样一个简陋的小船,只要用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工具就可以做成一个既可以玩又可以装饰的有用东西。
所以,我们要留心观察生活中周边的事物。
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事物,使我们的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也使我们的课余丰富多彩。
我们不应该小看这些东西。
留心观察总是会有许多收获的。
这次做科学小作品给我的感触很深,使我认识了反推力的作用。
也使我感到了身边一些废品的大用处。
以后,我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做科学小制品,使我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科学可真奇妙啊!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真正的融入到科学中去。
我爱科学!。
科学小论文,内容自选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五行内

科学小论文,内容自选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五
行内
在几天前,妈妈从市场上买来了一盆鲜艳的花,这盆花虽然不是十分漂亮,却是一种值得欣赏的植物。
它的叶子很小,但十分多,也十分的茂盛。
我每天都观察它,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它的叶子有一部分枯了,我不禁大惊失色,急忙找来了妈妈。
结果妈妈从厨房拿了几个鸡蛋壳放入了花盆里。
顿时,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冒出了一大串的疑问——放鸡蛋壳有什么作用呢?
过了几天,奇迹发生了,枯萎的叶子不见了,花儿又恢复了它往日的光彩,为了解开我心中的疑惑,我去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得知刚刚磕过的空蛋壳里有残留的蛋青,慢慢地被土吸收后会为肥料,肥料对花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对生长速度较慢的花木,在花盆里放几个空蛋壳,就不担心施肥过量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促进花木的生长速度。
看来,多观察、多动脑筋的收获不小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虹吸现象
东升东方小学六(1)班梁泽铭
我家的客厅里有一个很大的鱼缸,里面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金鱼,红的艳丽,黑的帅酷,它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水中穿梭,别提多逍遥了。
有一天,我发现鱼缸的水有点混浊,那是鱼儿们吃剩的食物和排出的粪便溶入水中所致。
哎呀,这样的环境怎能生活?我担心这会影响到小金鱼们的健康,便立即告诉爸爸。
爸爸听后皱皱眉,说:“我决定把鱼缸里的水换掉”。
换水?这金鱼缸那么重,爸爸又不是不知道,怎么搬去厕所倒水呢?但看到爸爸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我还是决定看看爸爸怎么解决。
爸爸拿出一条很长的水管,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爸爸还要加水吗?那怎么把脏水和干净的水分开呢?
只见他把水管的一端接入鱼缸水中,另一端则拉进厕所,接着用洗过的毛巾擦拭那边的管口,擦干净了,接着把管塞进嘴中,猛地一吸——
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鱼缸中的水缓缓流入管中,爸爸忙把嘴拿开,一会儿,厕所那边则有“哗啦哗啦”的声音传出。
我跑过去一看,管口正源源不断地流出污浊不堪、甚至夹杂着鱼粪的水。
我惊得目瞪口呆:水只往低处流,怎么能够在后面没有推力
的情况下在管中向高处流动呢?难道这是一条有“魔力”的水管?不可能!
我实在想不通,便向爸爸求教,爸爸笑说:“这就要由你自己来探索了。
”
我马上打开电脑,在百度上搜索。
终于,我找到了答案:这种现象名叫“虹吸”。
因为爸爸吸了一下管口,便在管中形成了大气压。
由于鱼缸中的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因为液体的压力与高度成正比,而鱼缸中的水比水管的另一端的高度要高,所以水管插入鱼缸中的一段受到的压力大于水管的另一端,因此鱼缸中的水便不断地涌入水管并从另一边流出。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为了再次证明虹吸现象,我准备再做一次“虹吸”实验。
我找出两个碗和一条吸管,然后在其中一个碗里装满水,放在高处的桌子上,再将另一只空的碗放到矮处的椅子上,把吸管插进有水的碗中中,并把吸管固定好。
实验准备好了。
我学着爸爸的样子,把吸管塞进嘴中,接着猛地吸一口气——水顺着吸管“顺流而上”,又急转直下,流进了椅子上的空碗里。
没一会儿,桌上的碗里的水就全部“搬家”到了椅子上的碗里了。
实验成功了!我欢呼雀跃。
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管在
哪里都能找到奇妙的科学。
(指导老师:向广琴)。